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中國地理天府之國多少頁

中國地理天府之國多少頁

發布時間:2022-04-20 16:18:56

⑴ 我國的「天府之國」指的是哪裡

我國的「天府之國」指的是四川。現多指稱以成都平原為中心的的富庶之地。

  1. 秦太守李冰在成都建成了舉世聞名、萬代受益的都江堰,使成都"水旱從人,不知飢謹",從此被譽為"天府之國"。

  2. 也指稱擁有鄭國渠的關中平原。關中即秦中,是指以長安為中心的渭河平原地區,它自古號稱「陸海」、「天府」,尤其在秦朝時期修建鄭國渠之後,更是富甲天下,被古人謄為「金池湯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國」。

拓展資料:

  1. 稱為「天府之國」乃是因為天府原是一個官職,主要掌管人間珍寶。後來,秦朝時蜀國「省長」李冰及子二郎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後,有了成都平原的富庶,「水旱從人,不知飢饉」,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糧食供給基地和賦稅的主要來源,再加上盆地在冷兵器時代具有易守難攻的特殊戰略地位,因而避免了歷史上很多次戰爭的破壞,得到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

  2. 歷史上許多有眼光的戰略家,如張良、諸葛亮等都把四川當作可以立國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關中發生戰亂時,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選列四川成都避亂。六十多年前的抗日戰爭,蔣介石更是應了一句讖語「勝不離川,敗不離灣」。雖然國共合作的武裝力量打敗了日本侵略軍,但得勝的國民黨政府卻在最後敗逃於台灣,人算不如天算。

  3.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這是歷史上名篇《隆中對》中的名句,作者諸葛亮之所以協助河北人劉備得以稱帝,恐怕也與讖語「勝不離川」相關吧。三國時候,劉備率一支打打逃逃的烏合之眾,卻能夠保全實力,在蜀地三分天下,莫不與四川這個獨特的地理位置有關。再說近二十年發生的事情,四川民間有句話叫「要吃糧,找紫陽」,更是說明了四川的長足發展是有歷史淵源的。

  4. 當今,只要四川首腦和廣大四川人民能夠順應這個淵源,天府之國將仍然是古往今來的富庶之地 。四川素稱「天府之國」,既有山川俊美的自然風貌:地勢多樣,青峰競艷,丹壑爭流;又有秀冠華夏的歷史人文:巴蜀文化源遠流長,名人文豪競相輩出。在這里,自然、人文與社會風俗多種景觀相生相依,情景交融,造就了得天獨厚、品位極高的天府之國。

⑵ 我國的"天府之國"指的是哪裡

四川被稱為「天府之國」由來已久。這是由於它自身所處的獨特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環境所決定的,主要是:
1、歷史上所說的「天府之國」主要是指四川盆地,並不包括現今的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特別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後,成都平原成了「水旱從人,不知飢饉」的「天府之土」,因而,成都平原成了中國歷史上農業和手工業都十分發達的地區,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糧食供給基地和賦稅的主要來源,故稱「天府」。 2、四川盆地周圍都是崇山峻嶺,交通閉塞,古稱「四塞之國」。在冷兵器時代,它具有易守難攻的特殊戰略地位,因而避免了歷史上很多次戰爭的破壞,得到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這就更有利於它社會經濟的發展。歷史上許多有眼光的戰略家,如張良、諸葛亮等都把四川當作可以立國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關中發生戰亂時,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選擇四川成都避亂。當時的成都,在他們眼裡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當然就要被稱為「天府之國」了。
那麼,「天府之國」的名稱到底是怎麼得來的?據考證,「天府」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本是一種官名,其職責是「掌祖廟之守藏,與其禁令。凡國之玉鎮、大寶藏器焉,若有大祭大喪,則出而陳之,既事而藏之」。可見,「天府」是專門保管國家珍寶、庫藏的一種官吏,後人用以來比喻自然條件優越,形勢險固,物產富饒的地方。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是《戰國策·秦策》中記述縱橫家蘇秦對秦惠王說的一段話:「大王之國,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變,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秦末漢初,張良在論證定都關中時說:「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史記·《留侯世家》)。以上說的「天府之國」主要是指關中平原是富庶之地。歷史上最早稱四川為「天府」出自諸葛亮的《隆中對》:「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漢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漢中盆地。晉代著名史學家常璩在所著《華陽國志》中稱:「蜀沃野千里,號稱『陸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記曰:水旱從人,不知飢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天府之國」在歷代文人學者筆下逐漸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詞,後來還進入了中學教科書,因而成為家喻戶曉的一條地理常識。

⑶ 成都號稱天府之國,古時四大天府,你知道是今天哪幾個城市嗎

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了四大天府:應天府、順天府、承天府、奉天府。對應的現代城市有:應天府(商丘/南京),順天府(北京),承天府(鍾祥/台灣/越南),奉天府(武岡/沈陽)。

⑷ 中國地理的知識歸納(詳細的)

1.1 中國的疆域
最北:漠河54度N;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135度E。最南:曾母暗沙4度N。最西:帕米爾高原73度E。
我國幅員遼闊,疆域廣大,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差不多與整個歐洲的面積相等,在世界各國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積較大的國家。
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我國海域分布有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6500多個。我國領海的寬度是22.22公里(12海里)。我國管轄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
眾多的鄰國:我國陸上國界漫長,達2萬平方千米,接壤的國家共有14個(順口溜):東朝鮮、北蒙古、東北西北俄羅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還有緬老越。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順口溜):印尼馬文菲日韓。
1.2 中國的行政區劃
歷史上的行政區劃: 現行行政區劃:我國現行的行政區劃基本上劃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縣級市)、鎮(鄉)三級。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台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
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教材:八年級上冊第8頁
2.3 中國的人口
數量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目前人口數為13億。
增長速度較快: 分布疏密不均:騰沖??漠河,我國分布人口的疏密。
東部地區人口多;沿海、沿河、沿湖地區人口多;平原、盆地人口多;經濟和交通運輸發達地區人口多;城鎮密集、工業發達的地區人口多;漢族地區人口多。 西部地區人口少;乾旱荒漠地區人口少;山地、高原人口少;偏僻的農業、牧業地區人口少;
偏僻的農業、牧業地區人口少;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人口少。
我國人的人口政策: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數量,提高人口的質量,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1.4 中國的人口:
56個民族:我國是一個團結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漢、壯、蒙古、回、藏、維吾爾、苗族等56個民族成員。漢族人口眾多,接近全國總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僅佔8%,被稱為少數民族。
大雜居、小聚居:漢族分布最廣,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則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部地區。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漢族居住。
民族風情:蒙古族??那達慕大會;雲南傣族??潑水節;中華民族??端午節。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2.1 中國的地形
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 山脈縱橫交錯: 山勢走向:
東西走向: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南北走向: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區。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台灣山脈、玉山。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弧形走向:喜馬拉雅山脈。
中華五嶽: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衡山;中嶽嵩(sōng)山
地形復雜多樣: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縱橫交錯的山脈和復雜多樣的地形,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又是祖國各地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高山終年積雪,冰川縱橫。內蒙古高原:高原地勢平坦開闊,西北部多荒漠、戈壁、東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黃土高原:世界上黃土分布面積最廣的區域。
雲貴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區地形崎嶇,石灰岩分布廣泛。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內中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准噶爾盆地:我國第二大盆地。柴達木盆地:被美譽為「聚寶盆」。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稱。著名的成都平原位於盆地西部,農業發達,物產豐富「天府之國」之稱。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黑土面積廣大。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2.2 中國的氣候
氣候復雜多樣:氣候復雜多樣: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而越往北氣溫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我國氣候類型分為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高山氣候。
季風氣候顯著:我國雖然氣候類型多樣、但季風氣候顯著、季風氣候區最為遼闊。
季風的影響是導致降水時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大陸性特徵。
多特殊天氣: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風、沙塵暴等。多旱澇災害。洪澇是我國發生頻繁、損失嚴重的自然災害。乾旱是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布范圍最廣的一種氣候災害。
2.3 中國的河流
外流區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區域。水系是指流域內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澤、地下暗河等組成的水流系統。地表和地下徑流最後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區域,成為外流區。最終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內陸湖泊或消失於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內流河。內流河分布的區域,叫做內流區。
我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徵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以秦嶺?淮河為界,以南地區的河流流經濕潤地區,水量豐富。以北地區的河流流經半濕潤或半乾旱地區。
與外流河相比,我國內流河的水文特徵明顯不同。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滾滾長江:長江源自唐古拉山,幹流先後流經青海、西藏等11個省,最終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上游:源頭??宜昌;中游:宜昌??江西湖口;下游:江西湖口??注入海口。中游段被稱為「九曲回腸」。 青藏川雲慶兩湖,江西安徽江蘇滬
滔滔黃河: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徑流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
青四甘寧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魯 源頭—河口 河口—舊孟津
第四章 中國的區域差異
4.1 秦嶺??淮河線
秦嶺與淮河:秦嶺橫亘於我國中部,東西綿延500千米,南北寬達100-150千米,海拔多為1500-2500米。淮河發源於桐柏山,向東流經河南、安徽、江蘇等省注入洪澤湖,然後主流經高郵湖南入長江。
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地理區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區域體現了區域內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線反映出區域之間的差異性。
秦嶺與淮河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在他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顯著的差異。
八年級上冊第77頁 秦嶺?淮河線以北 秦嶺?淮河線以南
四大地理區域: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西北地區。北方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秦嶺??淮河線。北方與西北地區分界線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青藏與西北地與分界線是青藏高原邊界。青藏地區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青藏高原邊界。
§4.2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概述:北方地區指我國東北秦嶺??淮河以北的地區,面積約佔全國的20%,人口約佔全國的40%。區內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汾渭平原為我國重要的農業地區。文化:北方地區歷史文化悠久,名勝古跡眾多,人文旅遊資源極為豐富。
農作物:春小麥、玉米、高粱、大豆、馬鈴薯、甜菜等。溫帶水果:蘋果、梨、桃、杏、柿、棗、葡萄等。礦產:煤、鐵、油等
南方地區:指我國秦嶺??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東的地區,包括長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三大不凡。面積約佔全國的1/4,人口約佔全國的55%。本區西部分布有30多個少數民族,雲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地勢:本地區地勢西高東低,地形為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平原地區河湖眾多,水網縱橫,具有典型的南國水鄉特色。農作物:水稻、生豬、柑桔、茶葉、桑蠶、甘蔗、水產和熱帶作物。礦產:銅礦、鎢礦、汞礦、錫礦、銻礦、鉛鋅礦。
4.3 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
青藏地區:概述:青藏地區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積約佔全國面積的25%,人口僅佔全國總數的1%左右。青藏地區的主體是由「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農作物:青稞、豌豆、小麥、油菜。宗教:藏傳佛教。地勢:山嶽縱橫,冰川廣布,交通十分困難。公路: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
西北地區:位於長城?祁連山脈?阿爾金山脈?昆侖山脈一線以北,面積約佔全國的30%,人口約佔全國總數的4%。少數民族: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牧區作物:肉、奶、皮、毛等;礦產資源:稀土礦、鎳礦、煤、石油、褐煤。

⑸ 從地理環境五要素回答四川被稱為天府之國的原因

天府之國之稱最早是指現在的關中平原一帶。意思是物產豐富,人口稠密,氣溫適宜,地勢平坦易交通。四川省內的天府之國,主要是指成都平原。1,水熱同季,是物產豐富的前置條件,成都平原備具。2,緯度適中,北緯32度左右,使之四季分明,夏無酷暑。3,海拔不高,且西、北面有高山阻隔冷空氣南下,讓此地冬無嚴寒。4,水利發達,灌溉方便,旱澇保收。人口眾多促進經濟活躍。5,盆地地形,四周高山大河,關隘眾多,形成天然對外堡壘式地域,易守難攻。

⑹ 「天府之國」是指什麼地方

民眾眼裡的「天府之國」就是四川盆地尤其成都平原。

拓展內容:
「天府之國」名稱由來:
秦末漢初,張良在論證定都關中時說「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史記·留侯世家》)。以上是最早出現的「天府之國」的文字,主要指的是關中平原。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好後,成都平原風調雨順,糧食產量大增。到唐朝成都鼎盛時期李白的一首詩「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雲山如錦綉,秦間得及此間無。」使成都「天府之國」的地位得以鞏固。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將「秦」與「蜀」比較而對蜀地地位加以確立的詩句,成都因此就取代了秦國「天府之國」的桂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專利權。

⑺ 被譽為中國歷史文化的首善之都的天府之國究竟在哪個地方

成都,簡稱蓉,別稱蓉城、錦城,是四川省省會,西南地區唯一一個副省級市,特大城市,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2017年,全市下轄20個區(市)縣和高新區、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秦末、漢初,成都取代關中而稱「天府」。

(7)中國地理天府之國多少頁擴展閱讀

成都位於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介於東經102°54′~104°53′和北緯30°05 ′~31°26′之間,全市東西長192公里,南北寬166公里,總面積146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48萬畝。東北與德陽、東南與資陽毗鄰,南面與眉山相連,西南與雅安、西北與阿壩州接壤。距東海1600公里,南海1090公里,屬內陸地帶。

成都市東、西兩個部分之間高差懸殊達4966米。由於地表海拔高度差異顯著,直接造成水、熱等氣候要素在空間分布上的不同,不僅西部山地氣溫、水溫、地溫大大低於東部平原,而且山地上下之間還呈現出明顯的不同熱量差異的垂直氣候帶,因而在成都市域范圍內生物資源種類繁多。

⑻ 天府之國是我國的什麼省

天天府之國是指我國的四川省。四川,簡稱川或蜀,是中國23個省之一,省會為成都,位於中國西南地區內陸,東連重慶,南鄰雲南、貴州,西接西藏,北接陝西、甘肅、青海。

四川省地貌東西差異大,地形復雜多樣,位於中國大陸地勢三大階梯中的第一級青藏高原和第三級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高差懸殊,地勢呈西高東低的特點,由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高原構成。四川省分屬三大氣候,分別為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川西南山地亞熱帶半濕潤氣候,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氣候,總體氣候宜人,擁有眾多長壽之鄉,如都江堰市、眉山市彭山區、長寧縣等90歲以上人口均超過千人。

四川地貌復雜,以山地為主要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種地貌類型,分別佔全省面積的74.2%、10.3%、8.2%、7.3%。土壤類型豐富,共有25個土類、63個亞類、137個土屬、380個土種,土類和亞類數分別佔全國總數的43.48%和32.60%。

⑼ 中國那個省被稱為「天府之國」

主要是四川 但是「天府之國」是最適宜於人類生活的地方。古人常把形勢險固、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地方稱為「天府」或「天府之國」。在中國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9個「天府之國」。它們是關中盆地、北京小平原、成都平原、江南地區、太原附近、閩中地區、沈陽一帶、武威地區和台東地區。從歷史地理的角度來看,這些「天府之國」都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但它們的形成和演變則與人為因素息息相關。由於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差異,有的「天府之國」長期存在,影響很大,有的則曇花一現,轉瞬即失。歷史時期「天府之國」的形成與演變,對於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閱讀全文

與中國地理天府之國多少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