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中地理教學思路怎麼寫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深入研究課標規定的教學內容,精心備課、創造性的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積極探索,增強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由「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一、解讀新課標
1、知識與技能⑴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識,學會運用地球儀的基本技能;掌握閱讀和使用地圖和地理圖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學會簡單的地理觀測、調查統計以及運用其他手段獲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⑵能初步說明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初步認識人口、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區域差異,以及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和趨勢。⑶知道世界、中國和家鄉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國與世界的聯系;初步學會根據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地理信息,歸納其地理特徵。⑷了解人類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重大問題,初步認識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系。
2、過程與方法⑴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並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學會根據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過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形成地理概念,進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⑵嘗試運用已獲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對地理事物進行分析,做出判斷。⑶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關信息,運用有關知識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決問題的設想。⑷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表達自己學習的體會、看法和成果,並與別人交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⑴初步形成對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初步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地理審美情趣。⑵關心家鄉的環境與發展,關心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增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⑶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和傳統,增強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國際合作的價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識。⑷增強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逐步養成關心和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
二、精心備課:
首先要備教材。把握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安排好具體的教學結構,設計好針對性強的檢測反饋是及作業題,制訂出行之有效的教片和學法,甚至還要考慮到每節課的教學語言和課堂上如何隨機提問學生,以及學生有可能針對哪些問題提出疑問等。
其次要備學生。教師要認真地備好學生要了解學生的興趣、喜好及接受能力等。從教師教到學生的學,從教師的指導到學生的練習,每節課的每個步驟,每個環節,都要在課前准備得扎實可行。要及時捕捉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多用身邊鮮活生動的材料因勢利導,靈活恰當地根據教學反應與參與的狀況調節教學節奏和教學內容,爭取讓地理課堂活潑有序,這就要求我們對地理教材和地理課程標准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在理解教材和課程標準的前提下,確定教學重點,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對於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應該給學生什麼,學生應該得到什麼,作到心中有數。改革後的教材內容同以前相比,雖然內容淺顯了,知識點少了,難度降低了,但這並不說明教師的課好上了,如果不投入地去挖掘,就覺得一節課內容太少,沒什麼可講的,也沒什麼可學的。這樣的課就需要教師精心地去准備,不但要備教材內容,還要備自己、備學生,通過反復鑽研、感悟,去挖掘教材潛在的東西,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和學習情境,最大限度的向學生展現知識。
② 初中地理教學如何落實三維目標
一、抓住「靈魂」――地理圖像
《地理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地理圖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教師應抓住這一靈魂,通過閱讀、使用地理圖像和繪制簡易地圖,幫助學生掌握觀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發展對地理圖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像、分析等思維能力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二、把好「動脈」――地理活動
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也決定了其認知水平重在感知,因此地理教學中應從學生的感性認識出發,多設計適應學生需求的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動手來做、動手來畫、動手來拼、動身來演,使全身心置身於教學活動之中,在活動中體驗,學習感悟。
三、聯系「脊髓」――地理生活
地理生活即是地理課堂的「脊髓」,有了「脊髓」,大「動脈」里的「血液」才會鮮活。生活的地理「活」,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的地理「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情感;生活的地理「實」,有利於體現知識的價值;生活的地理「廣」,有利於提高學生素質。
四、組裝「大腦」――地理試題
地理試題就像人的「大腦」,可以對課堂教學做出有效的反饋。
③ 舉例說明初中地理課程標准基本理念在教材中的具體表現和教學運用
摘要 您好 比如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屬於人文地理部分,主要研究人和自然環境的關系,以及人類如何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護自然的。人地關系發展如何,人口的變化是最關鍵的因素。因此,本教材首先將人口內容放在第一章,這為教材後面的內容學習提供了知識上的鋪墊。本章教學內容總的來說包括兩方面:一是人口數量;二是人口遷移。其中,在第一節「人口的數量變化」中,主要介紹了人口的自然增長和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的情況,後者應該說是前者規律性的總結,是地理知識的升華。
④ 初中地理如何通過課堂教學評價提高教學效益
為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益,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確立正確的課程理念:
1.強調發展: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以區域地理和鄉土地理為學習載體的開放式地理課程,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以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及可持續發展觀念為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對學生的生活和終身發展有用。
2.定準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互教互學、主動開發、共同提高的雙向互動的創造性過程。
3.面向全體:以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為本,兼顧優秀生、中等生和後進生,創設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讓地理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情趣和智慧。
4.主動學習: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的過程,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自主開發的過程,是疑問、困難、障礙、矛盾的暴露過程和心智、個性、成果、喜悅的展示過程的統一。
5.關注課堂:課堂教學是學生最主要、最經常、最大量地獲得教育的途徑,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對於師生猶如戰場對於將士。向課堂45分鍾要高效益,是地理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學生心往神馳的境界。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深刻領悟:「學地理對生活和終身發展有用。」
6.科學評價:評價機制體現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即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與評價手段多樣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並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結合、激勵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互補。
為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益,其次要優化教育資源,整合具體的操作過程,力爭實現「六抓」:
一、抓教師教育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的角色和工作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洗腦」與「充電」乃大勢所趨,教師教育要優先發展。地理教師必須堅持依法執教與以德施教相結合,不斷追求多元化的繼續教育,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努力改善智能結構,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師德修養和身心素質,不斷更新和拓展地理課程基礎知識和前沿知識,掌握現代教學方法和技術,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必須重視地理教學信息資源和教學媒體的開發、利用,參與網路教育和學習,鑽研地理教育教學的藝術,會開發、利用地理課程資源,能關愛學生,正確評價地理學習,與其他課程的教師團結協作,成為綜合型、事業型教師,為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塑造高尚的師德風范和扎實的業務功底。勿庸置疑,高素質的地理教師是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益的先決條件。
二、抓目標導向
課程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指南針」。從宏觀上看,初中地理課程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個方面。通過課程的實施,使學生能夠了解有關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的基本知識,了解環境與發展問題,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養成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從微觀上看,每堂課的教學又有相應的具體教學目標。為此,教師要鑽研課程標准,編好教材,課前認真備課,既熟悉每堂課教材的內容、體系、特點和優勢,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又熟悉學生實際,科學設計教學目標,獨創性地擬寫教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剖析熱點、攻克疑點,科學地組織課堂教學進程。
三、抓樂趣培養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世界知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指出:「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動力」。成功的地理教師都十分重視學生學習樂趣的激發,會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心理,靈活選用講故事、做游戲、猜謎語、舉實例、展郵票、編歌謠、搞競賽、析案例、搞辯論、研課題、勵參與等形式,有意識地撥動學生的心弦。如學到「地震」,可通過對學校、家庭等場所如何避震展開討論,這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使他們學到了有用的東西。又如學到「青藏地區」,可向學生展示2001年12月發行的《青藏鐵路開工紀念》郵票(小型張),讓學生知道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它的二期開工建設是我國西部大開發的一個標志性工程,它的建成對促進青藏地區的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加強西藏與沿海的聯系,增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都有重大意義。
美國心理學家布格爾斯基認為「興趣和注意來自成功。」可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和激發學生的成功慾望,給不同水平的學生特別是後進生創設公平競爭和追求成功的機會。「跳一跳,夠得著」,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努力價值和成功樂趣,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進一步增強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要我學」到「我要學」、「我好學」,再到「我樂學」的遞進轉變,形成具有內在動力的良性學習機制,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供有力的心理保障。
四、抓學法指導
古人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說明:在人的學習中,技能和智慧比知識更重要。善於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培育學生自立精神,養成學生自探習慣,鑄就學生自強意志是教師的真本事。正如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認為的「教給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的知識是教學的最高技巧所在。」
初中地理新課程的著眼點是學生,這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學」出發,放棄以「教師的教」為主的傳統方法,指導學生讀書、理解和自悟,指導學生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交給學生一把學好地理的「金鑰匙」。地理課程圖文並重,包括地圖在內的地理圖像是地理教學的重要工具,圖文對照是學習地理的基本方法。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掌握讀文、讀圖方法和思維技巧,會研讀教材、理順關系、分清主次、質疑解疑;會分析圖像,即以圖釋文、以文解圖、圖文轉換;會歸納、比較、分析因果關系;會自主選題、研題,在體驗中學習;會掌握各種學習技巧和解題方法。在指導學法時,教師要放下架子,既為學生的「良師」,又為學生的「益友」,善於欣賞學生,善於發現學生身心上和學習中的「閃光點」,善於換位思考,提倡「研究性學習」,堅持新舊結合、圖文結合、教學結合、讀思結合、講練結合、情智結合、文理結合和學用結合等「八個結合」,給學生的學習提供引路、導航的作用,促進學生形成「我會學」的好局面。
五、抓模式創新
教與學雙邊互動的和諧、協調、默契程度,是衡量課堂教學效益高低的重要標准,而教學模式對課堂雙邊互動和教學效益影響很大。地理教師應與時俱進,大膽創新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科學先進、靈活多樣的模式,讓學生既動眼、動耳、動手,又動腦、動口、動心。筆者認為,模式不可千篇一律。但從教學策略上看,以下十多方面的方式和方法可供靈活選配:
1.「看」:學生看板書、多媒體教學演示和教師觀察、巡視。
2.「讀」:學生研讀地理教材、地理圖像和教學掛圖,從中知道本課的基本內容、重點、難點和疑點。
3.「思」: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教師對來自學生的反饋信息的思索及提出探究思路。
4.「講」:教師精心講解,可集中講,也可分散講,時間宜少。
5.「聽」:學生在自己研讀和思考的基礎上,帶著問題和疑點認真聽教師的精講和指導。
6.「編」:學生在教師示範課堂作業的設計、編擬方法的基礎上,自己編擬課堂作業以及教師編寫地理教材。
7.「練」:學生填繪《地理填充圖》、完成「想一想」、「做一做」等小欄目和課堂作業以及師生設計製作各種地理教具、學具和教學軟體。
8.「問」:學生的疑問和教師的提問,能引導學生進入活躍的良好的思考、求知狀態。
9.「答」:學生對教師提問的回答和教師對學生提問的解答。
10.「演」:師生演示多媒體教學手段和扮演不同教學情境中的角色。如扮演政府官員、環保人士、當地居民、開發商等角色,討論我國西部大開發中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問題。
11.「評」:教師對地理問題、疑點的評析和對學生學習過程、學習結果、學習情感、學習態度、學習方式、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的評價以及學生對教師素質的評斷。
12.「選」:教師對包括地理信息資源在內的地理課程資源的選用和地理探究性、研討性課題的選擇。
13.「疑」: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質疑、析疑和教師對新形勢下的地理課程改革的「多疑」、解疑。
14.「導」:教師對學生存在問題的疏導、啟發並把學生導入學好地理課程的正確軌道。
15.「悟」:學生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對地理問題、疑點和學習情感、態度、方式、習慣等轉變的自悟。
第3頁
16.「辯」:師生對某些地理問題、現象與其他問題、現象的關聯,如「保護地球環境與增進人類健康」、「我國資源受損與別國生物入侵」等進行的探討、辯論。
17.「研」:師生對某些地理課題的研究、研判。
18.「賽」:學生參與地理知識與技能競賽和地理問題辯論比賽等,以激發學生的參與感、自信心、自豪感和成就感。
教學方式和方法應與時俱進、不斷豐富。能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發展為主線等原則的課堂教學模式,有利於搞好、搞活師生雙邊活動,形成活躍、和諧、寬松和濃厚的課堂氣氛,對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抓當堂達標
地理教師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必須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努力縮小每堂
課學習效果與教學目標之間的差距,盡量當堂消化、鞏固、掌握新學習的課程內容,在45分鍾內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全面完成地理課堂教學的「智、能、情、德」四項職能,從而減少課余時間的擠占現象,在時間上確保地理課外探究性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反過來又進一步促進地理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實現課堂內外有機結合與優勢互補。
綜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學工作者應認清並勇挑自己肩上的重任,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技藝,培養、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培養大批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貢獻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⑤ 在新的地理課程標准下怎樣進行教師角色轉變以適應新的教學目標
《初中地理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地理課程改革必須轉變「學科本位」、「知識中心」的教育觀念,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學習情境.同時要求「地理課程要充分重視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形成學校與社會、家庭密切聯系,教育資源共享的開放性課程,從而拓寬學習空間,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簡而言之,地理課程改革要求初中地理實施開放式教學,本文試.
⑥ 在新課程標准下如何對初中地理教學目標進行設定
初中地理新課程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感和使命感,這就要求地理課堂教學要進行相應的改革。要求教師從角色定位、教育觀念、教學方式等方面做相應的調整,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地理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引領學生帶著問題走向生活、構建問題研究的課堂教學模式等,這是新型地理課堂教學的應有之義。
⑦ 新課改背景下,中學地理如何備課
一、 體現地理教學生活化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是教學生活化的基本內涵,中學地理課程改革強調引導學生學習身邊的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就要求地理教師憑著對地理教育的執著追求,有效地利用教材和課程標准,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將地理教學與日常生活緊結合,地理學科才會有生命力,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才能讓學生學得有趣,同時注重讓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所學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從中體會到知識的價值,更應該讓學生用知識去創造新的、更加美好的生活。比如學"南方和北方交通運輸方式"時,我用了上海磁懸浮列車、粵海鐵路的例子及相關的圖片;在學"北方地區的河流特點"時我用了網上剛剛看到的黃河壺口瀑布變成冰瀑的圖片;諸如此類的地理新聞,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二、有效整合地理課程資源地理課程資源內容豐富,具備生動形象、直觀具體能給學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調動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能力,陶冶情操。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作為一名初中地理教師,在地理教學中,只有將教材知識的學習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給學生的學習注入新鮮內容,使學生真正發自內心地覺得地理是一門有趣和有用的學科,為他們的未來奠定一個良好的地理基礎。對地理課程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並服務於教學活動,既有利於改變學習方式,也有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三、 以人為本初中這個時期,是學生充滿活力和潛力的生命時期,他們有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和可能。這段時期教育的影響力,超出現階段而擴展到學生的終身。因此,對學生的熱愛和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關注,是教育不容忽視的價值取向。初中地理教學活動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所以教師要善於反思與創造,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重視課堂上師生的有效互動和教學過程中的動態生成;增強教學設計意識,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工作;要學會充分合理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另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善於開拓和利用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積極參與知識的探究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嘗試將書本世界與現實生活世界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的生活體驗與地理知識信息掛起鉤來,相互印證,構建成系統、深刻和牢固的地理知識,從而轉化成地理意識、地理眼光和地理頭腦,讓學生越來越覺得地理時時刻刻都在我們的身邊,是鮮活的,是有用的。同時教師還要對不同智能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讓不同智能的學生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和喜悅,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信心和興趣。四、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和學法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其方法的選擇應以教學目的、任務、教學內容、學生情況為依據,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學中要抓住關鍵,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通過讓學生反復做讀圖、填圖和拼圖的練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如,教師演示拼圖,引導學生看圖、填圖,使死圖變活圖,吸引學生的注意、感知;組織學生拼圖競賽,學生在游戲中獲得學習,實現愉快教學。五、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案教師備課不僅要有教學方案的科學設計,還要在教學案中為學生的主動參與,個性發揮留有時間和空間,為教學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因此,教學環節的安排要有靈活性;教師還需根據教材特點和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水平,將教學環節設計出主要的教學步驟、活動板塊、訓練方法和主幹性提問;還可預設學生會出現什麼問題,教師該採用什麼形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在教學實施中,教師要仔細觀察、傾聽、隨時關注來自學生的反饋信息,學生在活動中思維的閃現,往往可以成為教學中新的增長點,它既是地理教師寶貴的資源,也是對地理教師智慧的考驗,教師要學會捕捉並善於利用教學過程臨時生成的資源,有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總之,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搜集每節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⑧ 舉例說明初中地理課程標准理念在教材中的具體表現及教學應用
摘要 一、新舊地理教學評價目標的梳理
⑨ 如何把初中地理課程標准轉化成學習目標
如何在課堂內具體落實三維教學目標,並將三維教學目標進行有機整合,成為我們每位教師都需要認真思考與實踐的課題。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和這一個多月在地理國培班的學習,認為農村初中地理教學中落實三維目標應做到以下四點。一、抓住「靈魂」--地理圖像《地理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地理圖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剩餘2336字)
⑩ 如何對初中地理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
地理課堂教學能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課前的教學設計異常關鍵。教學設計首先要認真研讀課程標准,明確新課程標准要求的重、難點,領會其思想理念顯得尤為重要。不要受以前的思維束縛,要與時俱進。還應注意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三維目標的確定。以上就是教學設計這個環節應多加註意的。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地理課也是這樣。良好的導入,能夠引人入勝,激發學習興趣,把同學們的注意力都轉移到教學上,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當然,導入應盡可能貼近生活,這也符合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導入還應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導入環節容易出現的錯誤是牽強附會,為了導入而導入。還有導入的時間不要過長。課堂教學導入要以最少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拉近學生與教材、學生與教師的心理距離,使學生盡快進入課堂學習狀態。一堂完整的課不僅應當有引人入勝的開頭,豐滿翔實的展開,還應有發人深省、餘味悠長或知識升華的結課。課堂接近尾聲的時候一定要對本堂課進行回顧總結,並突出重、難點,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所學知識,實現知識的升華與遷移。
對於整個教學,也有很多值得我們注意,並不斷地去實踐。作為一名教師,站在講台上就一定要自信,要有良好的精神風貌,還要樹立良好的形象,著裝大方,符合規范。另外,不要有小動作,教態自然大方。教學語言要科學性、專業性,盡量使用專業術語,簡潔明了。切記口頭語。聲音要洪亮、清晰,有節奏,語氣分明。教學過程要再現知識的學習過程,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關注學生的邏輯起點。突出重、難點。知識點之間的銜接與過渡要自然流暢。教學過程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不斷引導。「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課堂問題的設計也很關鍵。課堂教學提問應避免 「無效提問」,問題的難易程度以及提問的時機也應進行很好的把握,問題要具有啟發性、思考性。並且必要時還要進行導答。提出問題後要留出時間讓同學們思考。另一方面,老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尊重學生,還要鼓勵學生盡量做出完整的回答。學生回答後要及時做出適當的評價,而不是簡單地說「很好,請坐」。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環節要合理有效,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多關注學生,與學生要有一定的眼神交流,別低著頭只顧講課。教學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只是發揮引導的作用。另外,多媒體課件方面,PPT上文字要精練,忌密密麻麻的全是文字,PPT顏色的搭配要符合學生的色彩習慣,文字與背景的色彩對比度要大,確保文字能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