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登封的地理磁場怎麼樣

登封的地理磁場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4-20 18:42:30

① 登封地區的地理環境

登封位於鄭州西南約70公里,北依嵩山,南瀕潁水,風光秀麗,山河壯美。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即分布在登封市境內的嵩山盆地之中。 登封境內的嵩山是中國歷史名山,居五嶽之中,其主體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組成,海拔在300米到1512米之間,總面積14940公頃。在嵩山范圍內,地質史上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層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地質學界稱為「五世同堂」。嵩山地區有多次地殼運動的痕跡,豐富的礦藏資源,多樣的地貌形態,以及各種古生物化石,使其不愧為「天然的地質博物館」。區內地勢起伏較大,地貌復雜多樣,使光熱、水分、土壤等條件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在短距離內出現各種不同的生態環境及動植物,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和豐富資源。嵩山不僅山勢巍峨起伏,而且景觀瑰麗多姿,美妙迷人。奇峰、幽谷、茂林秀麗多姿,飛瀑、流泉、龍潭旖旎。自古以來,嵩山以其地處京畿的優勢地理位置,以其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成為中華文明的最早、最重要的聖山。嵩山地區山體大小適中,中低山叢布,山中夾有較廣的低丘與盆地,水網發達,黃土台地廣布,十分利於人類生存。嵩山位居中國東西南北的要沖,便利人們交往、文化輻射與反饋。這里屬暖溫帶山地季風氣候,由於山地對東南暖溫氣流的屏障作用,降水量自東南向西北減少,在嵩山之陽相對充沛。在全新世中期,即距今8000~3000年間,裴李崗、仰韶、龍山和夏商周時期屬亞熱帶,年均氣溫較近代高約2℃,年均降水量較近代多出約200毫米,水、熱、生物等資源豐富,能較好滿足人類需要。正因為中原嵩山地區山、水、土、生(生物)、氣(氣候)與位(地理位置)俱宜,才最終形成對中國起核心作用的文化。舊石器時代人類從嵩山沿著它四射的河流走向原野。新石器時代人類通過開墾種植勞動,創造愈來愈豐富的生活和優勢文化。他們的足跡踏遍嵩山周圍,甚至更遠,將嵩山的文化傳向四方,並吸收周邊文化豐富自身,形成有嵩山影響與印跡的嵩山文化圈。潁水,發源於中嶽嵩山,迤邐東下,流經河南登封、禹州、許昌、臨潁、周口、潁上、阜陽匯入淮河,為淮河第一大支流。潁水又稱潁河,上游以沙河為主,故又稱沙潁河。位於淮河北岸,河南省東部與安徽省西北部。主幹發源於河南省嵩縣伏牛山脈摩天嶺(又名沒大嶺)東麓,東南流經魯山、平頂山、葉縣、漯河、周口、項城、沈丘等縣市,至界首縣城關鎮附近進入安徽省,往下經太和、阜陽,於潁上縣沫河口入淮河。全長619公里,流域面積原為4萬平方公里。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分布在嵩山主體太室山和少室山區域內的4000公頃范圍內,其時代跨度之長、種類數量之多、價值之高,舉世罕見。周公測景台和登封觀星台位於登封市東南15公里告成鎮,坐北朝南,背依告成山,面對箕山,西倚王嶺尖,東傍雙廟嶺,南臨潁水,又有石淙河、五渡河環繞,是一處環境清幽的勝地。嵩岳寺塔位於登封市區北5公里的嵩岳寺內,背靠太室諸峰,西傍西靈台山,東依東靈台山,南面山坡漫緩開闊,數十里之外,即遙遙可望。少林寺建築群位於登封市區西北13公里處的少室山陰,現存歷史建築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和周邊古塔等。少林寺常住院坐北朝南,背依五乳峰,面對少室山,少溪河從門前潺潺流過。初祖庵位於少林寺常住院西北2公里處的龜背形山丘上,它背連五乳峰,周圍丘澗環抱,陡崖絕壑,古木參天,北距五乳峰的達摩洞1800米。少林寺塔林位於少林寺常住院以西280餘米處的山坡上,佔地面積1.99公頃,南臨少溪河,北靠五乳峰,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會善寺位於登封市區西北6公里處的太室山積翠峰下,左倚龍山,右傍虎山,林木蔥郁,風光旖旎。嵩陽書院位於嵩山太室山峻極峰下,坐北朝南,東、北、西三面峰巒環拱,溪水圍合,南面開闊平緩距雙溪河165米。太室闕位於登封市區東太室山黃蓋峰下中嶽廟天中閣前600餘米處的中軸線上,中心點坐標為北緯34°27′06.81″,東經113°04′04.09″。少室闕位於登封市區西6公里少室山下,面對太室山,少溪河從背後潺潺流過。啟母闕是啟母廟前的神道闕,位於嵩山萬歲峰下山坡上,西臨崇福宮,東依浮丘峰,北距啟母石190米。中嶽廟位於登封市區東太室山南麓,南距太室闕600米。坐北朝南,背依黃蓋峰,面臨玉案山,西傍望朝嶺,東望牧子崗。

②  各陸塊的主要地質、地球物理場特徵

本節將簡要敘述各陸塊的分布范圍、主要地質、地球物理場特徵。

一、膠遼陸塊(包括朝鮮半島)

1.地理位置

自吉林省南部和龍、樺甸以南,西至遼寧省、河北省東部青龍河以東,向南過渤海至山東半島,向東過黃海至朝鮮半島,大致呈一橢圓形樣式。總面積約佔中朝古大陸面積的1/3左右,約500000km2

圖1—2中朝古大陸構造分區圖

2.主要地質特徵

(1)該陸塊保存有從3800Ma至2500Ma全太古宙時期的較連續的地質記錄,其小而全的特點在全球太古宙地質體中是十分罕見的,是研究太古宙陸殼形成與演化的天然實驗室,是記錄全太古宙地質演化歷史的瑰寶。

(2)環形地質結構樣式。由中太古代龍崗穹隆、鐵架山穹隆、膠北古隆(據航磁推斷)、京畿片麻岩塊組成膠-遼陸塊的主體,在陸塊的西半部邊緣由新太古代島弧系岩帶所環繞,中老邊新,在平面上形成發育不全或保存不好的環形地質結構樣式。

(3)陸塊中部的中太古代鐵架山穹隆、龍崗穹隆主要由TTG岩石組成,代表這一時期陸殼的形成是以地幔上涌的岩漿底板墊托方式為主,表現為陸殼的垂直增生演化過程。

(4)新太古代的鏈狀火山岩環繞中心古陸分布,火山岩的岩石組合、地球化學特徵相近,變質程度相近,形成時代大都在2700Ma間,表明它們是相同構造環境的產物。

(5)新太古代岩漿雜岩就位於鏈狀火山島弧區,從雜岩帶的外側向大陸邊緣,岩石類型由中性的閃長岩、輝長岩向酸性的花崗閃長岩、英雲閃長岩、花崗岩及偏鹼質的鉀質花崗岩演化,侵入序次也表現為由早到晚(2600~2400Ma)。

(6)大陸島弧火山岩、岩漿雜岩的區域構造方向隨鄰近古陸邊緣的位置而異,並均向大陸外側傾斜。在吉林南部為北西向,遼北為東西向或北東東向,遼西為北東向,青龍河一帶為近南北向,魯西為北西向。這種有規律的變化,表明它們在變形過程中受更大范圍內同一構造應力場的控制。

3.區域航磁場特徵

在1/400萬中國航磁圖上,膠遼陸塊的主體為磁力值低的寬廣背景場,陸塊邊緣的鏈狀島弧和岩漿雜岩帶則以磁力值略高的帶狀正磁場環繞陸塊展布。在上延20km、40km的中國東部1/100萬航磁圖上,膠遼陸塊仍為低或負磁背景場,而膠遼陸塊西部的陸塊總體表現為不同方向的正磁場背景(圖1—1)。在兩種不同磁場區之間還夾有一條近南北向的高磁異常帶。從青龍河西側向南延伸至山東西部濟寧一帶,成為劃分膠遼與西部陸塊的重要標志。

二、遷(西)懷(安)陸塊

1.地理、地質邊界

遷懷陸塊的東、北、西邊界,北以隆化崇禮斷裂以南為界,西以大同—吳旗斷裂的北段為界。南界尚不清楚,大致是以遷安片麻岩與灤縣岩群的分界線向西,經北京以南至山西桑乾河以北。主要地質標志是以麻粒岩相與角閃岩相岩石分界,以及一些零星出露的新太古代鉀質花崗岩體。遷懷陸塊東與膠遼陸塊相鄰,南與晉冀陸塊相對,西與蒙-陝陸塊相接。在平面上大致是一向東傾斜的平行四邊形。

2.主要地質特徵

(1)主要由新太古代麻粒岩相變質雜岩和花崗質岩石組成,其中包有一些中太古代、始太古代岩塊(如遷安岩系、黃柏峪岩塊)。一些地質學家認為,懷安片麻岩穹隆是中太古代的產物,但至今沒有可靠的同位素年代學證據。大量的同位素年代學的工作表明,遷懷陸塊的主體是新太古代形成的。

(2)組成該陸塊的物質主要來源於地殼的中下部和上地幔源區,大量的TTG和部分鎂鐵質變質火山岩廣泛分布,也夾有少量陸殼物質的再循環產物。

(3)遷懷陸塊的主體岩石經歷了復雜的多期次的麻粒岩相變質作用,成為著名的中朝古大陸北緣的麻粒岩相變質帶,而有別於其它陸塊。

(4)至少經歷了3~4期強烈的區域變形作用過程。早期以強烈的塑性變形為特徵,後期以韌脆性變形為主。現存的構造樣式,表現為一系列片麻岩穹隆與緊閉倒轉褶皺的條帶狀褶皺群分段排列。總體上成為近南北向,並向西彎曲的復雜疊加構造樣式,與相鄰幾個陸塊的構造樣式明顯不同。

3.區域磁異常特徵

在1/400萬中國航磁圖上,主要顯示為由球狀或條帶狀高磁異常區組成的弧形異常帶,其間夾有一些孤立的低磁背景場。在上延20km的磁異常圖上,顯示出由三個較大的高磁異常組成的三角形。磁異常高,可能與組成岩石的變質程度較深有關。

三、晉冀陸塊

1.范圍

位於遷懷陸塊以南,東與膠-遼陸塊相鄰,西以大同—吳旗斷裂與蒙—陝陸塊分界,南與豫—皖陸塊北界相接,平面上成為不規則的四邊形,主要由太行山區阜平群、贊皇群、呂梁山區界河口岩群、晉中南霍縣岩群、涑水雜岩組成。

2.地質特徵

(1)主要由新太古代沉積變質岩系組成,原岩為砂質、粉砂質、砂泥質碳酸鹽岩的韻律沉積建造。變質基性火山岩很少。陸殼物質來源於古陸殼的風化剝蝕,多形成於大陸邊緣環境(伍家善等,1987;山西省區域地質志,1989)。目前還未發現陸塊內新太古代之下的更老岩石。

(2)經受了中壓角閃岩相變質作用,並表現有遞增變質的變化趨勢,部分岩群的底部可達角閃麻粒岩亞相。

(3)經歷了較強烈的區域構造變形作用。早期以塑性變形為主,規模小;中晚期褶皺變形強烈,形成規模巨大的線型復式褶皺群,不同地區區域構造方向有變化。陸塊北部,主要為近東西向(阜平群及界河口岩群),陸塊中南部以北東向為主;晚期形成規模不等的北東向、東西向韌性剪切帶,以及規模不大的疊加褶皺。

(4)花崗質岩漿侵入活動較微弱,一般不形成明顯的岩漿活動帶;但隨區域變質作用不斷增強,陸殼岩石的深熔作用時有發生,在背斜的核部形成規模不等的混合花崗岩。

3.區域磁異常特徵

在1/400中國航磁圖和1/100萬中國東部航磁圖上,陸塊內分布兩條弧形高磁異常帶,北段為近東西向,中南段為北東向,異常的走向與變質岩層的區域構造方向一致。在高磁異常帶之間夾有不連續的低磁異常區。在上延20km的航磁圖上,仍然保留上述異常的基本特徵。

四、豫皖陸塊

1.范圍

北與晉冀陸塊和膠遼陸塊呈鋸齒狀相接(據航磁異常推斷),南部邊界以盧氏-確山斷裂為界,西部邊界呈楔形尖滅於西安以西,東部被郯廬斷裂截斷,平面上呈東寬西尖的不規則狀。組成陸塊的新太古代岩石為登封岩群、太華岩群、林山岩群、霍丘岩群、五河岩群等。

2.地質特徵

(1)豫皖陸塊主要由兩種來源不同的岩石組成。陸塊的北部岩石的原岩,下部由中基性火山岩及TTG岩石組成,夾有少量陸源碎屑岩(以登封岩群為代表);南部及東部的岩石(太華群、霍丘群等)的原岩,下部部分地區以基性火山-中酸性火山沉積岩為主,部分由沉積岩和TTG岩石組成,上部以陸源沉積岩系為主,由砂-泥質-碳酸鹽岩組成的韻律性沉積十分明顯,並含有機質(已變質為石墨)。初步認為,陸塊北部可能為島弧帶,南部為弧後盆地環境。

(2)陸塊的主體構造為近東西向延伸的短背、向斜褶皺群,不同地區有變化。安徽北部五河岩群為東西向,向西至霍丘地區轉為近南北向,再向西至河南舞陽一帶轉為東西或北西向。

(3)陸塊北部島弧帶變質程度為低角閃岩相;陸塊南部岩石變質程度以高角閃岩相為主,部分可達角閃麻粒岩亞相。

3.區域航磁異常特徵

在1/400中國航磁圖和1/100萬中國東部航磁圖上,豫皖陸塊顯示以東西向展布的高磁場背景,上延20km的航磁圖上仍然保留其原狀。區域航磁異常特徵表明,它同北部的晉冀陸塊明顯不同,應屬不同的構造單元,這與地質上的劃分是一致的。此外,該陸塊的東西向異常,在安徽北部和江蘇徐州以南並未被郯廬斷裂截斷,在延拓20km的1/100萬中國東部航磁異常圖上,該異常已延至連運港一帶。故此推測,豫皖陸塊的東段可能斷續隱覆於東海邊緣海域之中,並多呈碎塊逐漸消失在海洋之中。

五、蒙陝陸塊

1.范圍

東南以大同—吳旗斷裂為界,北以地台北緣斷裂西段為界,南以地台南緣北西向斷裂為界,呈倒三角形狀。總面積約為中朝古大陸的1/4左右。包括內蒙古南部、陝西北部、寧夏及甘肅的西北部地區。蒙陝陸塊的大部分被覆蓋,太古宙岩層只出露於陸塊的北緣。

2.地質特徵

(1)陸塊的東北邊緣主要由新太古代沉積變質岩系組成(烏拉山群、賀蘭山群),其原岩主要為砂泥質、鋁土質夾透鏡狀碳酸鹽岩,含較豐富的有機質,大多數地質學家稱它為孔茲岩系,形成於大陸棚沉積環境(劉金中等,1989;沈其韓等,1990)。在阿拉善地區發現有大於2900Ma的變質基性火山岩。因此,蒙陝陸塊的基底中可能主要為中太古代變質岩。

(2)經歷了較強烈的區域熱流變質作用,變質程度為中低壓麻粒岩相(沈其韓等,1987,1990;賀高品、盧良兆等,1991;徐學純,1991)。

(3)構造變形作用強烈。陸塊北部的太古宙岩群經歷了四期變形作用,主體構造方向為NEE的復式褶皺,褶皺軸面向北西傾斜。陸塊北部(烏拉山區)主體褶皺呈近東西向,以緊閉同斜褶皺為主,並伴隨有同褶皺軸面一致的近東西向韌性剪切帶(李樹勛等,1994)。

3.區域航磁特徵

在1/400萬中國航磁圖和1/100萬中國東部航磁圖上,陸塊的東北部為高磁正異常背景,向東被大同—吳旗北東向低磁線性異常帶截斷。在上延20km的航磁異常圖上,近東西向並向南凸出的香蕉形高磁異常仍然不變。高磁場的北面為變化較大的磁異常區,該區深部地殼結構如何,是否為太古宙岩石所引起的區域負異常,尚不清楚。

③ 地球磁場是怎麼樣的

地球磁場,簡言之是偶極型的,近似於把一個磁鐵棒放到地球中心,使它的N極大體上對著南極而產生的磁場形狀。當然,地球中心並沒有磁鐵棒,而是通過電流在導電液體核中流動的發電機效應產生磁場的。

地球磁場不是孤立的,它受到外界擾動的影響,宇宙飛船就已經探測到太陽風的存在。太陽風是從太陽日冕層向行星際空間拋射出的高溫高速低密度的粒子流,主要成分是電離氫和電離氦。

因為太陽風是一種等離子體,所以它也有磁場,太陽風磁場對地球磁場施加作用,好像要把地球磁場從地球上吹走似的。盡管這樣,地球磁場仍有效地阻止了太陽風長驅直入。在地球磁場的反抗下,太陽風繞過地球磁場,繼續向前運動,於是形成了一個被太陽風包圍的、慧星狀的地球磁場區域,這就是磁層。

地球磁層位於地面600~1000公里高處,磁層的外邊界叫磁層頂,離地面5~7萬公里。在太陽風的壓縮下,地球磁力線向背著太陽一面的空間延伸得很遠,形成一條長長的尾巴,稱為磁尾。在磁赤道附近,有一個特殊的界面,在界面兩邊,磁力線突然改變方向,此界面稱為中性片。中性片上的磁場強度微乎其微,厚度大約有1000公里。中性片將磁尾部分成兩部分:北面的磁力線向著地球,南面的磁力線離開地球。

1967年發現,在中性片兩側約10個地球半徑的范圍里,充滿了密度較大的等離子體,這一區域稱作等離子體片。當太陽活動劇烈時,等離子片中的高能粒子增多,並且快速地沿磁力線向地球極區沉降,於是便出現了千資百態、絢麗多彩的極光。由於太陽風以高速接近地球磁場的邊緣,便形成了一個無碰撞的地球弓形激波的波陣面。波陣面與磁層頂之間的過渡區叫做磁鞘,厚度為3~4個地球半徑。

地球磁層是一個頗為復雜的問題,其中的物理機制有待於深入研究。磁層這一概念近來已從地球擴展到其他行星。甚至有人認為中子星和活動星系核也具有磁層特徵。

地球磁場是怎樣產生的?為什麼又會南北 磁極翻轉?對地球磁場起源的探索,早在公元1600年前後就已經開始了。大家都會知道,有電荷在運動才會產生磁場,因此地球的磁場應該與地球內部的帶電結構有關。
通常物質所帶的正電和負電是相等數量的,但由於地球核心物質受到的壓力較大,溫度也較高,約6000°C,內部有大量的鐵磁質元素,物質變成帶電量不等的離子體,即原子中的電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變成自由電子,加上由於地核中物質受著巨大的壓力作用,自由電子趨於朝壓力較低的地幔,使地核處於帶正電狀態,地幔附近處於帶負電狀態,情況就象是一個巨大的「原子」。
科學家相信,由於地核的體積極大,溫度和壓力又相對較高,使地層的導電率極高,使得電流就如同存在於沒有電阻的線圈中,可以永不消失地在其中流動,這使地球形成了一個磁場強度較穩定的南北磁極。另外,電子的分布位置並不是固定不變的,並會因許多的因素影響下會發生變化,再加上太陽和月亮 的引力作用,地核的自轉與地殼和地幔並不同步,這會產生一強大的交變電磁場,地球磁場的南北磁極因而發生一種低速運動,造成地球的南北磁極翻轉。

太陽和木星亦具有很強的磁場,其中木星的磁場強度是地球磁場的20至40倍。太陽和木星上的元素主要是氫和少量的氦、氧等這類較輕的元素,與地球不同,其內部並沒有大量的鐵磁質元素,那麼,太陽和 木星的磁場為何比地球還強呢?木星內部的溫度約為30000°C左右,壓力也比地球內部高的多,太陽內部的 壓力、溫度還要更高。這使太陽和木星內部產生更加廣闊的電子殼層,再加上木星的自轉速度較快,其自 轉一周的時間約10小時,故此其磁場強度自然也要比地球高的強。
事實上,如果天體的內部溫度夠高,則天體的磁場強度與其內部是否含有鐵、鈷、鎳等鐵磁質元素無關。由於太陽、木星內部的壓力、溫度遠高於地球,因此,太陽、木星上的磁場要比地球磁場強的多。而火星、水星的磁 場比地球磁場弱,則說明火星、水星內部的壓力、溫度遠低於地球。

地磁場及其特性

地球的磁性, 是地球內部的物理性質之一。地球是一個大磁體, 在其周圍形成磁場, 即表現出磁力作用的空間, 稱作地磁場。它和一個置於地心的磁偶極子的磁場很近似, 這是地磁場的最基本特性。地磁場強度很弱, 這是地磁場的另一特性, 在最強的兩極其強度不到10-4(T), 平均強度約為0.6x10-4(T), 而它隨地點或時間的變化就更小, 因此常用(γ), 即10 -9(T)做為磁場強度單位。

④ 地理南北極與地磁南北極

由於存在磁偏角,即地理南北極是人為規定的,而地磁南北極是自然形成的,所以不是完全對應的。小磁針指北確實是地理的北極,地磁的南極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磁體,它的南極和北極位於地球的兩端。根據磁極之間互相作用的規律,指南針的北極與地磁的南極互相吸引,指南針的南極與地磁的北極互相吸引。所以,指南針靜止時,它的北極總是指向地球的北端,南極指向地球南端。不過,指南針並不指向地球的正南和正北。公元11世紀,我國科學家通過長期的觀察發現,指南針的指向並不是地球的正南和正北,而是略微偏離一點。也就是說,地球的兩極和地磁的兩極並不重合。地磁的N極在地理南極的附近,地磁的S極在地理北極附近。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橫渡大西洋時(1492),才觀察到這一現象,比我國科學家發現要晚四百多年。

地理北極就是地磁南極

⑤ 登封的地理環境

登封市位於河南省北中部,地理座標為:北緯34°35』~34°15』,東經112°49』~113°19』。東臨新密,西接伊川,南與禹州、汝州交界,北與偃師、鞏義毗連。全市東西長58公里,南北寬36公里,總面積1219平方公里。
通過登封市區的有三條小型河流:少溪河、書院河及五渡河。
登封市水資源總量2.4億立方米,人均390立方米,是我國人均佔有量的1/7。地表水資源1.5億立方米,淺層地下水資源量0.9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資源可利用量1.1億立方米,占水資源總量的44.6%。
登封水資源有限,呈逐年下降趨勢,且水體有一定的污染。登封市沒有入境水,地表水主要指降雨形成的徑流。地下水的分布規律為淺層地下水。嵩山基底的岩石形成於地球發展的早期階段,是那時候大量火山運動、岩漿活動的產物。岩性主要由震旦紀花崗岩、片麻岩及部分石英岩。由於岩性堅硬、完整,裂隙不發育,造成該地區深層貧水。淺層水的含水層為山前洪積物,含水層厚度為2~5m。同時受季節影響較大,遇乾旱季節地下水枯竭。 2007年二類森林資源清查資料,全市林業用地面積85.74萬畝,佔全市總面積的46.9%,其中有林地面積49.79萬畝,疏林地0.99萬畝,灌木林地面積4.43萬畝,未成林造林地9.85萬畝,宜林地13.13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為27.3%,活立木總蓄積量159萬立方米。
登封市有木本植物42科127種。主要生態樹種有華山松、油松、側柏、麻櫟、刺槐、沙蘭楊、泡桐。經濟林樹種有蘋果、桃、李、杏、板栗、葡萄等,主要灌木有荊條、酸棗、白臘條、紫穗槐等。 登封區內沉積地層分布廣泛,與其相關的沉積礦產資源豐富,所有礦產幾乎全是沉積或變質礦產,其中以煤、鋁土礦為主,其次為石灰岩、白雲岩、粘土礦、硅石礦、鐵礦、磷礦、玉石、建築石料等,內生礦床少,有銅、鉛、水晶、花崗岩和醫用麥飯石、葯石等。
登封市境內先後發現和探明的礦種有40餘種,包括鋁、鐵、金、銀、鉛、錫、鈮、鎵、鉭、煤、磷、灰岩、硅石、重晶石、鉀長石、水晶、白雲岩、花崗岩、玉石、油石、瑩石、雲母、石棉、耐火粘土、瓷土、粘土、麥飯石、葯石、焦寶石、石料、黃鐵礦、大理石、板料、石英、蛇紋石、滑石、蛭石、葉蠟石等。其中金屬礦產10種:黑色金屬鐵,有色金屬鋁、銅、鉛、錫四種,稀有金屬鎵、鋰、鈮三種,貴金屬有金礦和銀礦兩種;非金屬礦產27種:包括特種非金屬水晶、雲母、石棉三種;冶金輔助材料熔劑用白雲岩、石灰岩、硅石、螢石四種,葉蠟石七種,耐火絕熱石棉、蛭石、耐火粘土三種,建材水泥原料有大理石、花崗岩、灰岩、粘土四種,工藝美術材料玉石一種,陶瓷玻璃原料石英、長石二種,能源然料煙煤、無煙煤兩種,葯用礦石麥飯石、嵩山葯石兩種,礦泉水一種。

⑥ 地理的南北極和地磁的南北極有什麼不同

地磁南極、北極與地理南極、北極是否相反呢?下面我來從物理學的角度進行論證。

首先,人類發現、發明指南針時,是把在地磁場中能自由轉動的磁針(或磁石)靜止時指向南方,即指向地理南極的一端叫做指南極,簡稱南極,把指向北方,即指向地理北極的一端叫做指北極,簡稱北極。那麼人類規定南北即地理南極北極是在發現指南針之前,而認識地磁場的方向及命名地磁南極北極是在指南針發現之後。所以地理南極北極的命名在先,早已確定,在字典上的解釋也與地磁極無關,把早晨面向太陽時左手所指的一側叫北方。地磁南北極的命名在後,確實在地理南北極的基礎上命名的。

其次,在物理學中規定小磁針北極受力方向,亦即靜止時北極所指方向為磁場方向。而把小磁針放在地球表面的地磁場中,小磁針的北極指向北方,這一點可以由實驗驗證,是實驗事實,也就是說地球表面以外的磁場方向是地理中的由南向北(有一小磁偏角)。地球本身是一個大磁體,而磁體外部的磁場方向(磁感線)是由北極指向南極,因此地磁北極在南方,由於存在磁偏角,處在地理南極附近,地磁南極處在地理北極附近。人類在南半球找到磁極時,在這個磁極上方的磁針的北極是向上(背離地心)的,磁場向上,該磁極為地磁體的北極,這是把這里叫地磁北極的有力依據。

再次,李功愛老師的文章中的1、2、4三幅圖中地表外的磁場方向(磁感線上所標)均指向地理北極附近,那裡便是地磁南極,而且3、4圖明確的告訴我們可把地球看成一個大磁體,其地理北極附近所標為大磁體的S,S是South的簡寫,其意為地磁南極。在2圖中的上端雖標有N(North),但磁感線指向地球的地理北極附近,這個N是為了指明那裡是地球的北半部,卻不能理解為地磁北極。

若按有的人的意思,僅僅為了說法上的統一,便硬把地理北極附近的地磁極叫做地磁北極,把地理南極附近的地磁極叫做地磁南極,恐怕對科學不太負責任吧!

把地理北極附近的地磁極叫做地磁北極,磁體外部的磁感線的指向便成了由南極指向北極,這與物理事實是不相符的,且按照最基本的磁現象的規律:本是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在地球附近就只能說成「同名磁極相互吸引,異名磁極相互排斥」,不過,這是與科學、實驗事實相違背的,是不能接受的。所以還是得把地理北極附近的地磁極叫做地磁南極,把地理南極附近的地磁極叫做地磁北極。

其實,我覺得名字是否能一致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讓名字能與事實相符,表現科學,能更易於人們認識事物的本質。

⑦ 登封市准確的地理坐標。

登封市位於河南省中西部,中嶽嵩山南麓。市境東西長56千米,南北寬35.5千米,總面積1220平方千米;登封市轄3個街道、8個鎮、4個鄉、1個工業區和1個礦區,總人口65萬人(2013年),有24個民族。207國道與217、316省道貫通全境,鄭少洛、禹登高速公路縱橫交錯,登封鐵路與京廣、隴海、焦枝鐵路干線相連。登封市位於河南省北中部,地理座標為:北緯34°35』~34°15』,東經112°49』~113°19』。東臨新密,西接伊川,南與禹州、汝州交界,北與偃師、鞏義毗連。全市東西長58公里,南北寬36公里,總面積1219平方公里。

⑧ 登封恆大地理位置怎麼樣

市區的西邊,如果配套設施齊全的話,很適合居住,環境優美,音樂大典很近,少林景區十分鍾就到

⑨ 地磁場和地理磁場有什麼區別在題目中一般指哪個還有怎麼用

地磁場和地理磁場有什麼區別
南北2極只是人為劃分的,只是為了人類了解地球方便,我們知道180度經線經過太平洋時有拐彎的地方,這也是為了不把一個地方劃分為2個半球,所以這個很正常

閱讀全文

與登封的地理磁場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