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因子包括哪些

地理因子包括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20 19:17:14

1. 簡述地形因子的生態作用

生態因子(ecological factor)指對生物有影響的各種環境因子。常直接作用於個體和群體,主要影響個體生存和繁殖、種群分布和數量、群落結構和功能等。各個生態因子不僅本身起作用,而且相互發生作用,既受周圍其它因子的影響,反過來又影響其它因子。
一般將生態因子分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兩大類。非生物因子包括溫度、濕度、風、日照等理化因素;生物因子包括同種和異種的生物個體。前者形成種內關系,後者形成種間關系,如捕食、競爭、寄生、互利共生等。H.S.史密斯將因子分為密度制約因子和非密度制約因子兩類,前者主要包括寄生物、病原微生物、捕食者和競爭者等生物因子。它們的作用隨種群密度而變化,例如密度升高,病原微生物流行加速。非密度制約因子主要指非生物因子,較典型的是氣候因子,其作用一般不隨密度升降而變化。 生物生存於特定生境中,受多種因子的綜合影響,但往往只有一兩種因子起主導作用,稱限制因子或主導因子。1840年德國農學家J.von李比希注意到,田間作物收獲量的多少常決定於某種最低量的基本養分,這一原理被稱為最低量律。

後來最低量律被擴大到包括植物和動物的各種環境要求。另一方面,某種生態條件(物質或能量)太多也同樣起限製作用。一般說來,生物對於大多數生態因子有一定的耐受極限耐受上限和耐受下限。1913 年美國動物學家 V.E.謝爾福德曾把這一概念稱作耐受原理,即某類生物的多度或分布被超過該生物所能耐受的限和最低限的因子所控制。

分類
生態因子的類型多種多樣,分類方法也不統一。簡單、傳統的方法是把生態因子分為生物因子(biotic factor)和非生物因子(abiotic factor)。前者包括生物種內和種間的相互關系;後者則包括氣候、土壤、地形等。根據生態因子的性質,可分為以下五類:

氣候因子
氣候因子也稱地理因子,包括光、溫度、水分、空氣等。根據各因子的特點和性質,還可再細分為若干因子。如光因子可分為光強、光質和光周期等,溫度因子可分為平均溫度、積溫、節律性變溫和非節律性變溫等。

土壤因子
土壤是氣候因子和生物因子共同作用的產物,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結構、土壤的理化性質、土壤肥力和土壤生物等。

地形因子
地形因子如地面的起伏、坡度、坡向、陰坡和陽坡等,通過影響氣候和土壤,間接地影響植物的生長和分布。

生物因子
生物因子包括生物之間的各種相互關系,如捕食、寄生、競爭和互惠共生等。

人為因子
把人為因子從生物因子中分離出來是為了強調人的作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人類活動對自然界的影響越來越大和越來越帶有全球性,分布在地球各地的生物都直接或間接受到人類活動的巨大影響。

生態因子的劃分是人為的,其目的只是為了研究或敘述的方便。實際上,在環境中,各種生態因子的作用並不是單獨的,而是相互聯系並共同對生物產生影響,因此,在進行生態因子分析時,不能只片面地注意到某一生態因子,而忽略其他因子。另一方面,各種生態因子也存在著相互補償或增強作用的相互影響。生態因子在影響生物的生存和生活的同時,生物體也在改變生態因子的狀況。

2. 自然地理因素有哪些經濟地理因素有哪些 如題. 交通算哪種

自然地理因素,如:氣候,地形,地勢,水源,河流,土壤,植被.(具體根據題目想,總之就是自然方面的)
經濟地理因素,又叫社會因素,有例如:國家政策,經濟發達程度,人口密度,人口素質,地價,科技技術水平,交通通達程度,資金狀況...也應該具體到題目的
交通是自然的嗎?當然不是啦~你自己想想嘛~~當然是屬於社會因素啦~話說我剛高考完畢,一個多月不沾書了...居然把這么重要的一點忘記了~~還有交通啊~~補充上~

3. 地理因素有哪些初中所學的地理要素有哪些

自然因素:地形、氣候(包括氣溫和降水)、土壤、水源
經濟社會因素:資源、交通、市場、勞動力、科技、政策、歷史

4. 什麼是地理因素

一。地理因素分為 1)自然地理因素;2)人文地理因素。
1)自然包括:地形、氣候、水文、生物、土壤。
例如水文,就你說的黃河吧,長江對該地區的影響:
1.沖擊三角洲,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利於農業發展。
2.提供豐富的灌溉水源。
3。有利於航運的發展,交通便利。
4.在古代,有軍事防禦作用。
5.弊端:會造成洪水等自然災害。
2)人文包括:歷史、宗教、文化、政治等。

舉幾個地理因素影響文明的例子

1.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埃及、兩河流域和古印度的文明都先後被外族所滅,唯有我國的文明「香火不斷」,這與我國特殊的地理環境密切相關:我國東太平洋,其它方向都有高山、高原的阻隔,特別是西面的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和天山山脈的阻隔,使我國免受西面外來民族的入侵。雖然北面的少數民族多次南下,甚至建立了象元清這樣全國統一的王朝,但最終都被中原的先進文明所同化。

2.我國分裂時期各分裂政權的分界線受地理因素影響很大,大山大河往往成為各割據政權的分界線。如:三國時期蜀國北邊主要以秦嶺和大巴山與魏國為界,東面以巫山、雲貴高原東部與吳國為界,西面以青藏高原東部為界;北朝的東魏和西魏、北齊和北周都以陝西與山西之間的黃河為界;南朝的陳與北齊以長江為界;南宋與金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

3.隋唐前,關中地區成為我國歷史的重心。關中地區,北部是黃土高原,東面是函谷關,南面是秦嶺,四面都是高原高山,進可攻,退可守,易守難攻。同時,這里氣候溫暖,渭河又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關中平原的土壤又比較疏鬆肥沃,這些有利條件使得關中農業發達,人口眾多。因此,在我國古代,往往是誰擁有關中,誰就擁有天下:西周在關中崛起,推翻了商王朝而擁有天下;秦國擁有關中而吞六國,一統天下;劉邦以關中為根據地,打敗項羽,成為統一而強盛的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關中地區如此重要,西周、秦、西漢、隋、唐等王朝均定都關中,成為我國古代的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

4.紅軍長征。由於「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長征,中央紅軍經過了湖南南部的五嶺(大瘐嶺、騎田嶺、萌渚嶺、都龐嶺、越城嶺),在雲貴高原上穿越了茁嶺、烏江、大婁山、赤水河、烏蒙山、金沙江,進入橫斷山脈東部,翻躍了大雪山、夾金山、邛來山,跨過了大渡河,踏過了布滿沼澤的川北松潘草地,翻過岷山、六盤山,到達陝北。紅軍所經過的地區都是邊遠的大山區、大草地,人口稀少,人跡罕至,許多高山終年積雪,空氣稀薄,對人的生存來說,這些地方都是窮山惡水。紅軍只有走這樣的路,才能避開敵人的圍追堵截。

5. 地理因素有哪些

地理要素是地圖的地理內容,包括表示地球表面自然形態所包含的要素,如地貌、水系、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與人類在生產活動中改造自然界所形成的要素,如居民地、道路網、通訊設備、工農業設施、經濟文化和行政標志等社會經濟要素。

地理要素根據其性質,可以分為自然地理要素和社會經濟要素兩大類。

1、自然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要素是指涵蓋制圖區域的地理景觀和自然條件,如地質、地球物理、地勢、地貌、水文、江湖、海洋、氣象、氣候、土質、土壤、植被、動物、自然災害現象等。自然地理要素相對穩定,變化較小,它的種類和數量的多少優劣,是衡量該區域開發前景的一個重要因素。

2、社會經濟要素

社會經濟要素(或稱人文地理要素)是指由人類活動所形成的經濟、文化,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社會現象,如居民地、交通網、行政境界線、人口、歷史、文化、政治、軍事、企事業單位、工農業產值、商務、貿易、通信、電力、環境污染、環境保護、疾病與防治、旅遊設施等等。

社會經濟要素的狀況深刻地反映了該區域的發展水平和社會文明的程度。

(5)地理因子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地理因素的特徵:

1、空間位置特徵

地理要素總是存在於地球表面的某個位置,並具有一定的空間形態和幾何分布,這些特徵稱為地理要素的空間位置特徵,通常把地球表面抽象成一定的坐標系,在其中表達地理要素的空間位置。地理要素的空間位置即是其位於坐標系中的位置。

由地球表面抽象出來的坐標系可以是地理坐標的經緯度、空間直角坐標系、平面直角坐標系或極坐標系等。空間位置特徵有時候也稱為地理要素的幾何圖形特徵,包括地理要素的位置、形狀、大小和空間分布狀況等。

2、屬性特徵

描述地理要素本身性質的、非空間的、專題內容的資料和記錄數據稱為地理要素的屬性特徵。每個地理要素都具有自身的屬性特徵。

屬性特徵主要記錄地理要素的數量、質量、名稱、類型、特性、等級等。地理要素的屬性通常分為定性屬性和定量屬性兩種。定性屬性包括名稱、類型、特性等;定量屬性包括數量、等級等。

3、空間關系特徵

各種地理要素相互之問在地球表面存在各種關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這種特徵稱為地理要素的空問關系特徵。地理要素的空問關系主要包括拓撲關系、順序關系和度量關系等。

4、時間特徵

地理要素存在於地球表面有一定的時間效應,即地理要素在地理空間上的空問位置、屬性和相互關系是跟時問密切相關的,這種特徵稱為地理要素的時間特徵。

地理要素的空間位置和屬性可能會隨時間的變化而同時變化,如道路網系的修改擴建、土地利用的變化:地理要素的空間位置和屬性也可能隨著時間的變化而單獨變化,如建築物的空問位置不變而用途發生變化、學校的整體搬遷而屬性沒有變化。

6. 「地理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地理因素」包括地形、地貌、 氣候、水文、土壤、生物、動植物分布、風土人情以及人文地理方面的諸多因素。

7. 常說的地理原因包括哪些因素自然地理特徵

地理原因一般也說分析時的地理要素
1.自然地理要素:地氣水土生,具體來說就是
(1)地:地理位置(經緯度、海拔、相對位置)、地形地勢;
(2)氣:氣候,主要包括降水和氣溫;
(3)水:水文條件,或者水源條件;
(4)土:土壤;
(5)生:生物,包括植物和動物資源
2.人文地理要素:交通、勞動力、科技、政策、市場等等.

8. 地理學名詞

地理學常用名詞:
1.地理單元——按照一定的尺度和性質將地理要素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空間單位。
2.地理空間——地球表層現象的相關幾何范圍。實在、客觀並界定了的,稱絕對地理空間;個人或群體所感知到的各地理事件之間或地理事件各方面之間的幾何關系,稱相對地理空間。
3.地理過程——地理事物隨時間的演變軌跡。
4.地理結構—— 一定尺度地理系統中各要素和各部分的空間格局和相互關系。
5.地理考察——以地理環境為對象的實地調查和觀測,是地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6.地理閾值——又稱「地理臨界值」。它將地理系統中的不同狀態加以區分或分隔,對某一性質的表現范圍加以限制和說明。
7.地理系統穩定性——地理系統在外部干擾下保持原狀的能力。
8.地理系統敏感性——地理系統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響應程度和速度。
9.地理環境——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地球表層。
10.地理因子——影響和決定地理現象的原因和條件。
11.地理要素——構成地理環境整體的各個獨立的、性質不同的組成成分。
12.地理分布——地理現象在一定地區或范圍內的集聚或擴散。
13.地理界線——將地域單位或地理現象加以區分的線或帶。一般處在地理要素或地域綜合體特徵變化最明顯的部位。
14.地理位置——地理現象所在的地點。作為絕對的術語,是指經緯坐標網中的某個地點;作為相對的術語,是指在某個地域內的相對空間關系。
15.地理綜合——地理學最基本的邏輯思維方法。將地球表層或某一特定區域作為統一整體,綜合研究其組成要素及其空間結構和演變過程。
16.地理循環——地球表層具有時間上可重復性的現象。包括地質大循環、生物小循環等。
17.區域分析——剖析不同區域內部的結構,包括不同要素之間的關系及其在整體中的作用,
18.區域之間的聯系,以及其間發展變化的制約關系。
19.區域分異——地球表層不同地域之間的相互分化以及由此產生的差異。
20.區域承載力——一定空間范圍內所有資源能支撐的人口數量和人類活動強度。
21.地理系統——地球表層中所有地理要素構成的時間、空間動態整體。可以分為自然地理系統和人文地理系統,兩者又相互作用,緊密聯系。
22.地球系統——由岩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人類社會組成的作為整體的地球,包括了自地核到地球外層空間的廣闊范圍,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
23.地球表層——地球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人類圈之間互相滲透、互相作用形成的統一整體,是人類活動最集中的圈層。
24.地球表層系統——地球系統中直接與人類生存與發展相關聯的表層部分,是由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和人類活動組成的一個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復雜系統。
25.景觀——反映統一的自然空間、社會經濟空間組成要素總體特徵的集合體和空間體系。包括自然景觀、經濟景觀、文化景觀。
26.岩石圈——由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岩石組成的地球外殼固體圈層。
27.水圈——地球表層由水和冰雪佔有或覆蓋的圈層,包括大氣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圈上限到對流層頂,下限到深層地下水所及深度。 
28.大氣圈——地球最外層,由氮氣、氧氣、二氧化碳、水汽、氬、氦及其他稀有氣體組成。
29.土壤圈——地球陸地表層具有一定肥力且能生長植物的疏鬆土層覆蓋。
30.生物圈——地球表層生物及其生存

9. 地理中總共有哪幾種因素

地理因素有以下幾個內容
1.影響太陽輻射強弱的因素:
①太陽高度角(緯度決定)
②大氣狀況(天氣、氣候)
③海拔高低(大氣密度)
2.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
①緯度位置(太陽輻射)
②地形地勢(海拔,坡向,對氣流阻隔)
③大氣環流
④海陸位置及海陸分布(海洋性,大陸性)
⑤洋流
⑥下墊面熱容量,反射率等(植被狀況)
3.影響降水多少的因素:
①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環流;大氣活動中心)
②地形(迎風坡,背風坡,氣流阻隔)
③海陸位置(離海遠近,離岸風、向岸風)
④洋流
4.影響氣壓大小的因素:
①地勢(海拔)→氣壓隨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氣溫→同一高度氣溫高氣壓低
5.影響氣候的因素:
①緯度位置(太陽輻射)
②大氣環境(降水)
③下墊面(海陸位置,地形,洋流,地表狀況等)
④人類活動(影響小氣候和全球變暖)
6地表形態的影響因素:
①內力作用:地震,火山,變質作用
②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岩
7.影響海水溫度的因素:
①太陽輻射(熱量收支)←緯度
②洋流
③陸地氣候
8.海水鹽度大小的影響因素:
①降水量、蒸發量(氣候、緯度)
②洋流
③結冰、融冰
④河流徑流的注入
⑤與外界海水交換狀況(海域是否閉塞)
9.影響潮汐大小的因素:
①地形條件(是否呈口大內小喇叭狀開口)
②氣象條件(風向)
③天文條件(日、地、月位置)

10.影響水資源多少的因素:
①降水量、蒸發量(河川徑流量大小)
②水循環活躍程度
11.影響漁場形成因素:
①大陸架:海水深淺及獲得陽光多少
②徑流:營養物質多少
③緯度:溫帶水域
④洋流:寒暖流交匯或上升流
12.影響降水形成的因素:
①有充足水汽、有凝結核、有上升氣流
②大氣環流
③地形
④洋流
13.影響暴雨形成的因素:
①源源不斷水汽供應
②強烈上升氣流
③形成降水的天氣系統持續時間長
14.影響地震烈度的影響因素:
①地震本身的震級和震源深度
②地表狀況(震中距大小)
③地質構造情況(斷層)
④地面建築物抗震程度

按照自然和社會來分可以分為
自然因素包括氣候、地形、水文、土壤、自然資源等;
社會經濟因素主要有動力、勞動力、市場、交通、經濟基礎、通訊、人口與城市、政治等。

進行地理分析還有區位分析需要用上以上部分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10. 地理教學因子劃分

地理教學因子劃分:

1、獨立區分:各種地理因子只能互相作用,互相影響,互相調節,而不可代替或極小代替;

2、最小限制區分:在構成地理環境的總體質量中,對貢獻最小的那個因子,具有限製作用;

3、等值區分:任何一個地理因子,在規模或數量上盡管不相同,但在對地理質量施加限制的作用上,並無本質差異。

性質分析

構成地理環境整體的各個獨立的、性質不同的、但應服從整體演化規律的基本物質組分和能量組分。人的認識過程建立在感知的基礎之上,是從感性到理性,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近及遠,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

地理教學中,應該從學生的年齡特徵出發,加強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直觀性,使學生將直接感受和抽象思維結合起來,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發展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閱讀全文

與地理因子包括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