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戰國七雄裡面誰的地理優勢最好
經歷了春秋時期的大篩選,在弱肉強食的混戰中,數量眾多的諸侯國減少到了個位數。一直到了戰國時期,僅僅是剩下了7個諸侯國,他們並稱為戰國七雄,分別是齊國,楚國,趙國,韓國,魏國,燕國和秦國。戰國初期的時候,戰國七雄的實力排名是魏國,楚國,齊國,韓國,趙國,燕國和秦國。
魏國採用的增強國力的方法是採用李悝和吳起兩位重臣的變法方略,在魏國進行一系列的改革,農業上興修水利工程,而且唯才是用,對於在農業上和戰績上有所貢獻的人進行獎勵。
楚國本身自然條件優越,土地肥沃,糧食充足,不用為溫飽擔心。所以楚國的子民都是比較爭勇好鬥,士兵總體來說比較兇悍,在和其他國家的交戰中一般可以取得勝利。
齊國有一個特產就是鹽,所以齊國比較富裕,同時也是一個文化中心,人才濟濟。但是相比經濟實力,齊國的軍事實力就差很多,士兵總體不夠剽悍。
韓國是七國裡面的弱國,只有在韓昭侯在位執政時期,國家兵力比起以前,有所增強,當時一段時間也沒有侵略者。
秦國是七國裡面實力排序最後的一個國家,是因為當時嬴政的祖先只是因為養馬養得好,所以得到了封賞,可是他的地位僅僅是一個大夫。後來因為祖先保護周平王獲得了很大的功勞和獎賞,所以才被封為了諸侯。當時初期的秦國地理壞境比較偏僻,實力不高,相對來說比較落後。
戰國七雄地理位置誰更有優勢?
戰國時期經歷了從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然後在中原這片土地上的戰國七雄分別是燕國、齊國、楚國、秦國、趙國、魏國和韓國。齊國的地理位置是在山東省的北部,它的都城是臨淄,經濟水平是當時最高的。它的勢力范圍是從河北省的中部然後到泰山,然後西邊是經過河南省的東部。
楚國的地域面積是七國之中最大的諸侯國,它涉及了湖北省和湖南省的大部分,以及雲南省,貴州省和江西省的一小部分,分布范圍很廣泛。楚國發現最好的時期還包括了在長江中下游一些區域和河南省陝西市的一小部分。
燕國實力是相對來說比較弱小,大體區域是處在河北省的北部區域和在遼寧省的南部方位,它的都城是稱作薊,也就是北京古時候的稱呼。所以燕國范圍也包含了津京地區。
韓國地理位置是在河南省的西部和中部區域,同時還包括了山西省的東南部。
趙國地理位置是在河北省的南部和北部地域,另外再加上山西省的部分地區,趙國的都城是邯鄲。
魏國地理位置是現今的山西省南部地域,河南省的北部和中部偏東地區。魏國的都城就是如今的開封,在當時都城被叫做大梁。
秦國在當時的軍事實力是最為強勁的,後來秦始皇完全統一了中國,建立了秦王朝,秦國地理位置主要在關中地區,也就是今天我們的陝西省和甘肅省一帶,它的都城是在咸陽。
『貳』 戰國七雄中位置在最東、最西、最南、最北依次是哪個國家
最北燕國,最南楚國,最西秦國,最東齊國。
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魏、韓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國分別是:齊、楚、秦、燕、趙、魏、韓。
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巴、蜀、宋、中山等大國。小國尚有鄭、衛、東周、魯、滕、鄒、費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在這七雄之中,後期以秦國國力最強。除秦國以外,其餘六國均在崤山以東。因此該六國又稱「山東六國」。
由於郡縣制度的加強,以獲取土地、財富、人口的國家不斷開展兼並戰爭,促使這個從春秋時期開始便戰爭不斷的土地逐漸走向新的時代。戰國承春秋亂世,啟帝秦發端,中續百家爭鳴的文化潮流,這是中國思想、學術發展的黃金時期,史稱「百家爭鳴」。中原經濟技術的新發展與各國相繼圖強而展開的舉國變法,名士的縱橫捭闔,宿將的戰場爭鋒,涌現出了大量為後世傳誦的典故。
『叄』 戰國七雄中,哪個諸侯國的地理位置是最好的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早在西周時期,周朝分封的諸侯國至少在100個以上,這些諸侯國遍布各地,很多甚至在史料中幾乎沒有詳細的記載。不過,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這七個大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對於戰國七雄來說,雖然各自的疆域是不斷變化的,但是,從整體上來看,戰國七雄的核心區域還是比較穩定的。
另一方面,就秦國來說,地理位置同樣具有優勢。對於秦國的關中之地來說,關中,地名,是指“四關”之內,即東潼關、西散關(大震關)、南武關(藍關)、北蕭關(金鎖關)。關中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難攻,從戰國時起就有“四塞之國”的說法,所以漢代張良用“金城千里”來概括關中的優勢勸說劉邦定都關中。
『肆』 戰國時期七雄之中誰的領土和兵力最為強大
我個人感覺,當年戰國時期的七個國家之中,最為強大的一個國家應該是楚國。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最後,楚國之所以會逐漸的走下坡路,最終被秦國滅掉,根本的原因就是在於懷王用人不當,導致了之後的張儀在朝政之中肆意妄為,也正是因為這個人的錯誤,讓楚國陷入了國力不斷退步的境地,最後徹底沒有辦法坐在霸主地位上。
『伍』 戰國七雄中,誰的地理位置最好最差的又是哪個
齊國的地理位置最好,秦國的地理位置最差。
但是由於其處於四戰之地,周圍先後有鄭國、晉國、楚國、魏國、韓國環伺以及相互征伐,很難發育。而秦可以偏到即便是滅蜀也沒有牽動到中原諸國的神經。秦國地理位置較為偏僻,不受其他諸侯國重視,正因如此也為秦國統一六國提供了優勢:東邊是潼關,函谷關,南面是大山,處於由黃河而形成的漢中平原上,有此地形秦國與六國相比,秦國不用擔心其他國家的進攻,先安用商鞅悶頭搞經濟軍事。
『陸』 戰國時各國首都,相當於現在何地哪國發展最好
說起戰國,我們對那段歷史非常了解,畢竟這是中國第一次大動盪的時代。戰國時各諸侯國你掙我奪,兼並戰爭不斷,最後形成了戰國七雄,這七個國家是當時最強大的國家,都稱霸一方。當然,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首都,而且首都的建設都非常好。不過時間過去這么久之後,這些首都變化非常大。那麼,戰國時各國的首都相當於現在什麼地方,發展如何?
『柒』 戰國七雄是哪七國,其中哪個國家最強大,地理位置
戰國七雄:齊、楚、秦、燕、韓、趙、魏。戰國前期是魏國最強,戰國後期是秦最強
『捌』 戰國七雄哪個國土面積大!最小誰!其它國如何
戰國七雄楚國國土面積最大。最小為韓國。
燕國、趙國地理位置不好,靠近北方。齊國位置最好。
秦國位置不好,與四個國家接壤,同時面對匈奴的威脅,每年都在打仗。從大到小排:楚,秦,趙,燕,魏,齊,韓。
(8)戰國哪個國家地理位置最好擴展閱讀:
戰國七雄的都城:
1、臨淄
齊國是周代東方第一大國,春秋戰國時為「五霸」之首、「七雄」之一,因此臨淄作為其都城,歷史上極為繁榮。分民眾生活的大城和國君居住的小城,兩城相連,周長21公里,面積15平方公里,共有十三座城門。
城內幹道縱橫交錯,排成「井」字形,並有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統。城外還有埋葬齊國六位君主的田齊王陵等多處先秦墓葬。東周時的臨淄人物阜盛。孟子曾為齊王擔任客卿。
莊子曾被齊湣王聘為相。戰國時臨淄設稷下學宮,以招徠諸子百家來此講學辯論、著書立說,荀子即為稷下的祭酒之一。
游學於此的還有騶衍、宋鈃、尹文、彭蒙、田駢、慎到等,號為稷下學派。當時的臨淄鄰近渤海,因而兼具魚鹽之利,經濟繁榮、貿易發達,各種冶鐵、煉銅、鑄錢、制陶、紡織的作坊遍布城市內外。臨淄作為齊國的都城,共延續了八百餘年歷史,直到被秦國所滅。
2、郢
郢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楚國的首都,在湖北省西部,位於荊州市荊州區北面三公里左右紀南城。楚國在建國初期定都丹陽(古丹陽位於河南淅川境內)。
後來為了和一些小國家爭奪漢中,遷都郢,後又東遷。從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都郢(應該位於紀南城)到公元前278年,楚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帶兵攻進郢都、楚國遷都於陳,郢總共作了411年楚國都城。
3、薊城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後,封宗室召公奭於燕國,都薊城(位於今北京房山區琉璃河),是為北京建都之始。由於商業、手工業的發展,城市也空前繁榮起來。
燕昭王時期,燕國的都城形成了「三都」體制,即薊城、中都(今北京市房山區竇店以西)和下都武陽城。除都城之外,燕國的一般城市也獲得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如襄平(燕遼東郡治所,在今遼寧省遼陽市舊城區)。
4、新鄭
韓國國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鄭州新鄭)。
5、邯鄲
邯鄲是戰國時趙國的國都,邯鄲早在春秋時代已是列國爭奪的重要城堡。先屬衛,後歸晉。自公元前386年趙國從中牟遷國都於邯鄲,至秦滅趙,達158年之久。秦滅趙,置邯鄲郡。
6、大梁
大梁城,戰國時期魏國的都城。
前365年,魏惠王遷都於此並築城。為區別於少梁(今陝西省韓城市)和南梁(今河南省臨汝縣),命名為「大梁」。又因城北的人工溝渠浚水(或浚儀渠),稱浚儀。
魏王假三年(前225年),秦國將軍王賁領兵攻打魏國。秦軍引河溝水灌大梁城,三月而城壞,魏王假請降,魏國滅亡。秦國在此地置浚儀縣。
城池遺址在河南省開封市的地下,距地表12米多,具體范圍尚未查明。據考證應與現存的開封城部分重合,稍偏西北。
7、咸陽
前350年,秦孝公由櫟陽遷都咸陽,在此營築翼闕及宮殿。秦始皇仿建六國宮殿,使咸陽成為規模恢宏的帝都。
『玖』 戰國時期,出現了七個國家政權,齊楚燕秦趙魏韓,請問一下,這七個國家政權,哪一個國家最厲害最強大
戰國時期的七個國家,實力相當,哪個國家最有可能統一?
戰國中期,當時每個國家之間競爭激烈,有七個國家在這種激烈的環境條件下存活了下來,那就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不過當時還有一些比較小的國家比如宋,衛,中山,魯,費等等,還有比較特殊的周。但是他們與這七個國家相比較,完全比不上他們。這七個國家的實力都差不多相同,所以我們來簡單的分析分析除了當時已經統一恩秦國,還有哪些國家會統一呢?
我們先來說下韓趙魏這三個國家,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三晉。春秋的三晉有三個寶貝,是被當時的人所羨慕的,一是北方草原面積巨大。非常適合養馬等活動,趙國管理著這個草原,後來趙雍選擇了改革,強大了自己的國家,這些舉措讓趙先後滅了中山國,婁煩等地,又向北發展拓展了趙國的疆土。趙國成為秦國統一中原最強大的對手。後來唐代的李淵從太原起兵統一全國,證明趙國還是有地理優勢的。
晉國的第二個寶貝是中部的河東鹽池,食鹽對於一個國家非常重要,當時的魏國因為率先擁有了這個地方,在七國中實力是非常強大的,但到了魏惠王時候,他就產生了想要統一三晉的想法,三個國家的君主不同意,另外他又秦國靠的近,魏國後來換了地方,但是還是受到各方夾擊,輸得特別慘。還有一點就是魏國原來的人才都選擇了離開。吳起等都是希望留在魏國的人才,卻因為國家內狀況非常亂和君主沒有能力而選擇了離開。魏國這種變化讓人覺得非常驚訝,不過後來的曹操從魏國這個地方不斷發展證明了魏國的優勢。
晉國第三寶,是位於南方伏牛山下的兵器庫,這個是屬於韓國的,雖然韓國在這七個國家中實力最弱,但是他有著非常有優勢的地理位置,但是韓國面對的都是一些強大的國家,領土和別的國家靠在一起。南邊因為早年吞並鄭國直接和楚國接壤,最早被滅掉。
燕國在春秋時候並沒有多麼的突出。在其他的國家都要變法的時候,燕國也沒有什麼變化,發展緩慢,被齊國欺辱,只能去依賴別的國家。其實燕國的土地是非常廣闊的,優勢巨大,另外燕國的人才也是很多,比如蘇秦,樂毅等都是當時君主需要的人才。一直到唐宋才更加重要。
齊國是齊魯文化發源地,距離大海近,有著豐富的魚鹽資源,齊國和魏國對抗,後來又打燕國又打楚國。
楚國雖然之前的實力很強大,可惜權利被貴族掌握在手裡,國家政策效率低,君主的能力也不高,沒有能力發動戰爭。雖然說是國家滅亡了,但是還是有人有革命思想的,最後還靠陳勝,吳廣,項羽,劉邦等人滅掉了秦朝。所以秦國最後統一六國是最合適的一個國家。
『拾』 戰國七雄哪個國家地理位置最好
個人以為楚、秦最好,齊、燕次之,三晉最差。楚國地處南疆,幾無外敵;秦國據關中而有函谷天險可恃。齊國東臨大海,但夾於楚燕之間,燕國內有齊趙,外拒犬戎,三晉地處中原,乃大爭之地,又無天險可守,最為凶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