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理期末復習方法
重點一:世界版塊出題集中在表面現象類
離學生生活更近的是我們生存的世界,這是一個大的框架,大到地球的外部環境,小到我們生活的城市或村莊。
包括所在的位置、范圍、主要的地理事物(包括島嶼、海洋、地形區、河流、山脈、特色景點等)、氣候環境、農業狀況、工業狀況,最重要的是這些地理要素的聯系。
通常考到這類題時不涉及較深層次的地理成因問題,考表面現象類的題較多。
問法一般為:是什麼、正確的是、反映什麼現象。
比如,去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考到吐魯番晾制葡萄乾的晾房,先問了吐魯番在哪個省,然後問晾房結構有利於什麼,最後又問了反映了當地什麼現象。
這類題是基礎題,解決這類題就要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和讀圖能力:
題目給的有晾房的照片以及吐魯番所在中國的簡易輪廓圖,第一個問題只要知道我國省區的位置就能順利完成,第二問第三問從地理位置分析吐魯番深居內陸距海遠,降水少為一個乾燥的環境這一標准來判斷所給選項就能順利完成所給題目。
重點二:針對考點去復習
從這個典型題目可以看出來,復習的關鍵在於——復習前先了解考什麼,怎麼考,然後有針對的復習才能達到獲得高分的目的。
我們存在的世界所涉及的區域考點都是非常固定知識點,能夠抓住一個地區穩定的特徵作為標准來解題是關鍵。
這就需要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總結規律性的方法。
「學生我要求先把題做透,後把書背夠。這里邊不是做題越多越好,而是做完之後總結,考了什麼,哪些我會,哪些還不會?不會的關鍵點是什麼?」
提醒考生,做題的目的是查缺補漏,是為了更好地背書,哪些需要重點背,哪些了解就行,從而列出一本書需要重點背的問題,重點背的問題需要經常回顧記憶。
重點三:地理環境考點集中在關鍵的地理用語
地理環境是指一定社會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與此相聯系的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包括氣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脈、礦藏以及動植物資源等。
通常會考地理環境對人們生活、生產、出行等方面的影響。這些問題的答案在於「要學會總結關鍵的地理用語」。
尤其是考到某一方面知識,學生要會結合具體環境篩選有用的地理用語。
比如說:考到長江三角洲對種植油菜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條件。
做這道題要先思考農作物生長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這里邊用到的地理用語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適宜、水源充足、科技發達、勞動力充足等等用語。
然後根據長江三角洲的地理環境結合材料選擇有用的地理用語,進行答題。
還有工業、自然災害、工程類、現象類、總結規律類等方面的地理用語。
總結地理用語不是刻板的記憶,一定要結合事物的特性來記憶,把自己放在一個負責任的決策者的角度來考慮一個問題,要求全面、實際、效益最大化。
同時,同學們要注重對比不同地區的差異化,做到因地制宜原則、各方面協調發展。
重點四:讀圖能力是地理學科的基礎
在復習的過程中地圖也非常關鍵,讀圖能力也是地理考試的要求:如何讀懂地圖隱含的信息,如何把地圖語言轉化為文字語言非常關鍵。
建議學生畫簡易的輪廓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等多畫地圖,然後,標地圖里邊的經緯線、山川河流等事物。
② 高中地理要怎麼復習
地理
在學習地理時,要善於聯想和歸納,同時結合地理學的特點,重視地圖在學習和記憶中的運用,方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1.地圖記憶
①張貼地圖,有空就看
②填充地圖,強化記憶
2.歸納記憶法
①對重要的大塊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
②做題之後多歸納,總結出答題套路
3.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要掌握基本框架。如涉及農業的,分析一個地區可從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生物等幾大方面著手,而氣候又可分為降水、光照、熱量,以此類推。了解了基本框架,再結合上述一、二點的知識,根據題目的不同靈活運用,就不用死記硬背了。
堅持的同時可以改良,慢慢摸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技巧,這樣就會事半功倍。與其天天苦學熬夜到十二點還是成績平平,不如運用技巧輕輕鬆鬆拿高分!
整體復習方法推薦:
1、創建整體的復習目標
2、目標拆解成清晰可執行的長期短期每日計劃,並且提前完成目標。
3、把你每天的時間劃分成一個個板塊,可以是1小時或兩小時列出每天的待辦清單,先做難的事情。每做完一個就劃掉在每個板塊時間。只做一門學科板塊與板塊之間休息5到10分鍾。大家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能力來制定計劃超出能力范圍之外的事無效計劃
小提示
學一會兒,休息幾分鍾,大腦會更清醒。
學習時保持頭腦冷靜。盡量不要想那些影響情緒的事。
將學習物品收拾得井然有序,會讓你更專心,更冷靜。
完成困難的任務或者做完難題後,不妨獎勵自己。
買一些便宜的本子作為復習本。把學習要點記在裡面,便於快速復習。
進入自習室,在專注海洋加入線上自習室跟其他人一起學習也會更有趣。
對於需要記憶的內容,你可以把背完的答案錄下來,臨睡前聽一聽。這是很好的復習方法.
畫圖表和流程圖有助於記憶某些學科的要點。
③ 如何復習地理
復習最佳方法
學習地理要仔細看書,「看」的重點不在課本上的字,而在於地圖。要在大腦中形成清晰的「地圖輪廓」,各個海域、海峽、半島、國家、河流必須牢記,這是地理學習最重要的。
總結一下
1.課本配合著地圖冊,把各個大洲、國家的輪廓記住,能夠指著空白圖說出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山地
2.書上定義了解就行,千萬不要費工夫背,因為考試絕不可能考「___的緯線叫赤道」之類的問題
3.各種氣候類型特點、分布要牢記
4.注意聯系實際生產,如:歐洲的地中海氣候適宜______等農作物的生長
5.根據我會考的經驗,考地球公轉自傳與四季的聯系、南北極經緯線
可能性極大,因為這是高中地理研究的重點,會考肯定要聯系高中地理
6.中國地理是重點,省份、地形、河流必須熟記
7.會考地區地理占的比重很大。
④ 高考地理怎麼復習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學習「在什麼地方?」、「有什麼樣的事物」、「有什麼特點」等問題,因此不可避免地涉及大量的記憶性的內容,因此其學習方法的側重點就是解決怎樣科學地、高效地記憶這些地理事實材料。
而高中地理學習的側重點是掌握「有什麼規律?」、「為什麼?」、「怎麼辦」的問題。
側重解決的是地理事物的規律及其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通過探究這些規律的形成原因來為形成人類的相應對策服務。
也就是說,應側重於通過多因素的綜合分析、歸納那些繁雜的地理事實材料,從中推導出一些規律,從本質上掌握其成因,最後形成人類生產生活的相應對策。可見,高中地理的學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記憶,是應用而非記憶。
因此,高中地理的學習重點,就是掌握重點與難點之間的結構與體系。
重點知識常常是整個章節或者整本書的關鍵問題,與其他各部分內容聯系密切,有些是從知識體系方面來看,屬於重要環節,必須掌握;有些是內容的要點或重要組成部分,也應該掌握,所以在學習時一定要突出重難點。
舉個例子,我們在學習高中地理中氣體組成部分時、作用、受熱過程等內容,書中很多內容圖文並茂,涵蓋模型圖例和實際圖例,兩者結合,標注除了主要部分的名稱和相互之間的聯系,同時也說明了原因。
我們在學習時也應該如此,只有把所有的內容結合起來,構成知識體系,從表面接受到徹底理解,才算是真正掌握。
下面開始給同學們分享高中地理主觀題答題公式:
⑤ 區域地理如何復習
區域地理復習方法
一、區域特徵分析,重在比較區域差異
區域特徵分析是區域地理學習和研究的重點,是解決區域問題的關鍵。區域地理涉及的內容繁雜,區域之間又沒有必然的聯系,如果採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往往很難掌握。所以我們應運用正確的方法。我把我們的復習方法概括為「定樁、扯線、結網」六個字:
(1)定樁。即抓住主導因素,突出區域特徵。以期在學生大腦里形成該區域知識的牢固記憶節點。在區域的各個特徵中找出最具本質的或最具特色的特徵,並以此尋找出主導因素。如歐洲西部地區,海洋性氣候特徵顯著是本區最突出的區域特徵,位於溫帶大陸西部是形成這一特徵的主導因素;氣候南北對稱分布是非洲最突出的區域特徵,赤道橫貫大陸中部,氣壓帶、風帶在非洲大陸南北對稱分布是形成這一特徵的主導因素;乾旱是我國新疆最突出的區域特徵,深居大陸內部是形成這一特徵的主導因素;高寒的氣候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特徵,海拔高是形成這一特徵的主導因素。
(2)扯線。理清知識頭緒,抓住知識聯系,形成多條知識「鏈條」。抓住各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學習方法之一。在復習中要弄清每一個區域各種自然要素之間、自然要素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因果關系和制約關系。這樣才能真正理解整個區域特徵形成的前因後果,形成有利於記憶的知識結構和知識網路。例如美國的氣候分布與東西高、中間低的地形之間的關系;地形、氣候與農業生產布局之間的關系;工業分布與自然資源、交通運輸之間的關系等等。又比如西亞和北非,有兩條主線:①緯度位置→副熱帶高氣壓帶→氣候特點(高溫乾旱)→農業生產特點→出口物資;②自然資源(石油)→石油生產→石油運輸線路→與石油有關的工業部門。
(3)結網。在牢固掌握上述知識「節點」和「鏈條」的基礎上,點線相連,線線交織,形成知識網路。
在此基礎上,進行區域比較。比較法是學習總結區域地理特徵的最常見、最省力的方法。比如:日本和英國的比較(從地理位置、自然資源、氣候、農業生產、工業布局等);北緯60°緯線經過的亞歐大陸東、中、西部氣候的比較;南北美洲地形、氣候的比較;南美洲南端大陸兩岸氣候和生物的差異性的比較;南北緯30°--40°的大陸東西岸氣候及其特徵的比較;非洲氣候(乾旱地區面積廣大)與南美洲氣候(濕、熱)差異性的比較;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東岸氣候與澳大利亞西海岸氣候的差異性和成因的比較;緯度大致相同的西撒哈拉與我國東南沿海氣候成因的比較;美國東北部工業區、德國魯爾工業區、日本工業區以及中國四大工業區之間特徵和形成原因的比較等等。
二、區域問題研究
分析概括區域發展問題、提出區域發展對策是研究區域地理的目的,也是區域地理學習的高級階段。不同區域存在著相同或不同的區域問題,如南美洲熱帶雨林的破壞、中東的水資源問題、歐洲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我國北方草原地區的草場退化和沙化、黃土高原和南方山區的水土流失問題等等。在復習過程中,我們要求學生把區域發展問題作為重要知識點來掌握,同時引導學生用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對區域發展作出合理評價,並提出正確的發展策略。
「區域問題研究,區域發展策略分析」,是今年高考區域地理試題中的一個難點,因此我們也將此內容作為平時教學的重點。
三、填空圖,地理知識落實圖中,提高學生圖文轉換能力
高二學生復習地理,其最大的弱項就是地理知識的空間概念差,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每一個區域地理知識復習後,可發給學生相關的填空地圖,指導學生將教材中的文字知識盡量轉換成圖的形式。對於圖文轉換的練習,既要求學生把國家的名稱、河流、礦區、城市、鐵路等需要機械記憶的知識落實到填空圖上,更要落實大量形成理論和空間運動知識於圖中。這種復習方法不僅可以及時鞏固、訓練學生的空間分布知識和用圖、填圖、繪圖、圖文互換的能力,還培養了學生利用填空圖進行單元知識總結的能力。
⑥ 初中地理怎麼復習
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多做題。另外,如果有條件,可以去祖國的各個地方去走走,親身體會地理內容,例如山地,丘陵,平原的意義。
⑦ 復習方法地理
一、 查缺補漏,完善知識體系。
把握學科特色,重視學科主幹知識的復習。
二、 提高考試應試能力
良好的心態
重視四種能力的提升。
重視區域地圖的復習,以區域為載體,復習系統地理知識,進行知識的全面重組。
把地形圖、氣候圖、降水量分布圖、等溫線圖等圖表,畫成同等比例尺的圖上,找這些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高考日益迫近,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取得較大的復習成效,這也是廣大考生關心的問題,下面就此給同學們提幾點建議:
一、調整好心態,樹立起自信
復習到後期,很多學生可能會出現「高原期」,很多原來記憶清晰的內容會變得模糊,很多簡單的題目也可能出錯,加之高考日益逼近,學生此時一般會出現焦躁的心理,信心動搖;而有一部分前期復習不努力或者是努力後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可能會喪失信心,從而「破罐子破摔」,因此樹立信心成為後期復習的一個重要任務。
1.調整心態,提高自信度
同學們在這段時間內可以採取自我暗示、自我激勵等方法來調整狀態,以此來突破心理上的學習極限,釋放出巨大的學習潛能,使自己每天都保持著學習激情和充滿自信的學習狀態,這樣會大大提高學習效率。最好的辦法就是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並認真落實,清楚後期復習要做什麼、如何做,防止前緊後松導致高考復習「前功盡棄」。
2.自我調適,保持健康
要把最好的狀態調整到高考期間,使自己發揮出最高的水平。進行適當的體育運動,一方面可以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另一方面也能通過運動來放鬆大腦,緩解緊張和疲憊,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優化主幹知識,完善知識結構
1.強化主幹知識
對地理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律),典型的原理圖、示意圖、景觀圖等進行再認知、再強化,做到心中有數。對相近的地理知識進行辨析區別,將零散的知識點進行整合,還要注意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相結合。
2.查漏補缺,完善知識網路
後期有限的復習時間內,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再全面復習知識點,可根據地理各要素的內在聯系建立知識的聯系線索,形成知識網路,突出主幹,強化重點內容。不僅要理解每個知識點,還要注意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如農業和氣候相關,水溫和氣候相關,植被的變化和氣候相關,有些洋流的變化也與氣候相關。要對存在關聯性的知識進行梳理,在頭腦中逐步構建知識網路圖。
3.重視地圖識記,選取重要的經緯線進行空間定位
先了解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本初子午線、180°經線、20°W、160°E、120°E等經過的大洲、大洋、國家及地形區;再由位置、地形、海陸狀況,推斷氣候、自然帶等;最後,看這些線穿過的地理事物,如工業區、農業區、城市、港口、交通線、礦區、旅遊地等。
4.抓好區域地理的復習,總結是關鍵
可以利用兩條線索備考區域地理。線索一:明確各區域的位置、地形、氣候、水文、資源、農業、工業、商貿、交通、城市、人口等地理要素的特徵,還要釐清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這是區域地理復習備考的重點之一。線索二:關於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的復習、解題的步驟——通過各種信息進行空間定位—分析、評價各要素的特徵—明確區域內自然現象的規律—經濟活動的特徵—分析、評價人地關系—明確優勢條件和存在問題—提出建設性的對策、措施和方向。
三、講究復習策略,提高復習效率
越臨近高考,提高復習效率就越顯得重要,所以無論是看書還是做題,都要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如果想在短時間內有效提高復習效率和成績,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1.策略上,回歸課本
回歸課本不是對一、二輪復習的簡單重復,而是在知識和熱點復習後的升華;不是簡單地把課本讀一遍,而是回歸主幹知識,把書讀薄;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對最重要的、最常用的、最具有地理學科特點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律進行強化復習。在高考前我們必須要吃透教材,翻爛課本。
2.知識上,查漏補缺
回顧復習過程,並對以前模擬考試中的錯誤進行整理、分析、改正,發現自己存在的知識缺漏和能力缺陷,及時進行彌補,從中掌握答題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形成一套較完善的答題模式。
3.方法上,注重總結
考前這一段時間要注意整理出基礎知識,總結出知識規律,構建知識網路。綜合分析某一個區域時,一般要分析位置、氣候、地形、河流、資源、交通、農業、工業等方面。對一個問題、一個區域分析得是否全面,可對照以上幾方面進行檢查,並學會思考,學會總結,逐步形成綜合能力。
⑧ 高中地理沒有基礎如何復習
認為學地理最要緊的是在頭腦中要有兩張圖,一張世界地圖、一張中國地圖。首先搞清楚各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各個省份的具體位置、形狀、地理物特徵等。其次,要學會畫圖。如氣旋與反氣旋、地形剖面圖、折線圖(人口)等。自己動手畫圖有助於加深對圖表地理意義的理解。 學地理單靠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背是基礎,但更要對各種地理現象做出解釋。在做題時,一定要邊做邊問自己為什麼?對內容理解了,復習時只要稍稍回顧一下解題的思路,即反問自己:"當初我是怎麼得出這個答案的呢?" --復旦大學財政學系·吳靜 地理是文科中很有特色的一門功課:文理相通、人地結合。許多考生自稱對地理復習的成功性沒有多大把握,復習的底氣不足。其實地理是一門較好復習的功課,即便是你的地理復習起步成績為零,經過一年半載的努力,在高考中也能考出相當理想的成績。 2001年高考中,有十八省市的考生是從"3+2"高考模式首次轉入"3+x"高考模式,地理第一次納入綜合卷考試范圍,眾多考生們復習地理時從地理知識一片空白開始同步起跑,當年高考中,地理知識考出高分滿分的考生比比皆是。 地理的邊際增分潛力在文科中是相當高的。《等你在浙大》中一位浙江大學高考優秀生曾介紹他的上鋪同學,在第一次參加"3+x"高考中,地理復習也是從零開始一點一滴復習,他就是靠每天晚上臨睡覺前看30分鍾地理教材,每次看20頁,一邊看一邊記。看完20頁後馬上睡覺,用如此簡單的方法保持一年後,其高考文綜成績在市排名第二,如願被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錄取。 復習地理知識,有一個成功小巧玲瓏竅門,就是把自然地理的底子打好,做到滾瓜爛熟的地步,熟練透徹的自然地理知識是復習人文地理的基本功。現在的地理高考試題以人文地理、時政地理內容居多,但是人文地理必然以自然地理為載體,自然地理是解答人文地理、時政推理的知識工具。沒有全面扎實地自然地理基礎就很難去正確解答人文地理的問題。而且人文地理很多題目都是從自然地理生發出來,比如氣候圖、資源圖、時差圖、政區圖、地形圖、洋流圖、風帶圖等。有了扎實的自然地理知識作鋪墊,再去復習人文地理、區域地理、時政地理就有事半功倍之效。這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高考狀元們地理復習的第一條成功經驗。 圖是地理復習的活靈魂。地理高考卷面上題題有圖。"復習地理的最基本方法是要心中有圖","提高地理復習效率的最佳入手處是以熟記地圖開始"。這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高考狀元們地理復習的第二條成功經驗。一幅地圖上所包含的地理知識信息往往比幾頁十幾頁甚至幾十頁的文字形式、數據形式的復習信息還多。 地理圖象是地理信息最密集的知識載體,要把文字地理知識、數據地理知識、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等轉嫁入各類地圖中記憶理解。 復習地理的某一章節時,要做到先圖後文,先熟記地圖,再記憶具體文字知識。教材中重要的地圖有幾十種上百幅:降水分布圖、石油分布圖、自然帶分布圖等等。可以把這些地圖復印後歸類粘貼成集,以方便記憶查閱,豐富圖感,當你看著一幅圖,可以將它的特徵及與其他地理現象說得八九不離十時,能清楚地從圖中提取一系列地理信息時,如:數據地理信息、平面地理信息、地表信息、經緯信息、氣候信息、區域信息……,已表明你的地理應考水平相當不錯了。還可以把輔導資料、試卷、練習冊上的典型圖文結合題目剪輯下來,編成一本地理圖文妙題集,對提高地理圖←→文雙向信息轉換能力、地理圖象思維能力大有裨益。 量化知識積累是復習好地理的基礎特徵。每天記一幅地圖、每天做十道地理填空題、每天閱讀10頁教材、每天整理5個地理知識點、每天……貴在每天堅持,復習安排節奏均勻,不搞突擊,也不中斷,如此細水長流式積累,最後地理知識復習長期積累的豐碩收獲是讓你絕對意想不到的。 地理復習要圍繞《考試說明》中的主幹地理知識下功夫。近三年地理高考涉及的知識以主幹知識為主。要在通讀地理教材的基礎上,用濃縮法、比較法、框架法、圖表法、網路法、整體法,精心梳理出各單元章節的主幹知識(地理基本事實、原理、規律、概念等等),每復習完一小節或一個地理小專題,要在課後趁熱動手整理出合理的小型知識網路結構,使復習的地理知識系統化、有序化、網路化,達到一呼即應一憶即現的地步。 地理習題不要泛做濫做。大量做題後一定要及時自我總結,總結地理解題規律、總結地理題型特點、總結地理語言書寫、總結地理圖文分析技巧。做題中碰到的難點、問題、似懂非懂之處,一定要記錄在錯源筆記本上,及時向同學、老師請教。復習時,能把一個個疑問錯源全部徹底弄明白後,對地理知識的感悟對各種題型的應考可達到運用自如的較高復習目標。 這一切,正如北京大學法學院的陳珍同學總結說,總之,地理學習是一種積累的過程,尤其當它與歷史、政治聯起來後,就更為歷史、時事政治題目的解答提供一種背景知識。比如,分析武昌起義為什麼在武昌爆發,其中有一知答案就是武昌的地理位置。再如分析西部在開發戰略,也可以從西部的自然環境、地理優勢等切入點作為突破口,這樣答案才會全面。 地理其實很好學,因為它的基礎分數全在書上可以找到答案;地理其實很難學,因為它是一個無限積累的過程,需要時刻對社會給予關注!
⑨ 八年級上的地理怎麼復習
地理學習與復習考試,最好要具備以下資料:中考地圖冊、地理基礎知識手冊、同步復習輔導書(如導與練)、八年級地理上冊復習提綱及重點(網路文庫有相關資料)、中考模擬;老師提供的資料.制定八年級地理上冊復習計劃也很重要,合理安排復習時間.
地理學習方法:
地理環境空間廣大,地理事物多種多樣,地理關系錯綜復雜.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化難為易,學得扎實而靈活.
1、學會使用課本: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於地理想像: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於動腦: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於動手: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相信有不少人跟我一樣,初中地理沒有認真學好,只能到高中再從頭來學.其實我覺得,學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特別密切.學了地理之後,覺得自己長了不少知識.可以隨心所欲地在地圖上指出任何一個國家及著名的城市,可以辨別出不同國家的地理概況、風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種自然現象的成因、特徵,可以……這些對於懂地理的人來說都只是些皮毛.而對我這個曾經的「地理盲」卻是格外新鮮有趣的.教我們地理的老師是個全能型的「才子」.上他的課總能給我們一種特別充實的感覺.我們不敢有絲毫的分心,生怕一不留神便讓知識從耳邊溜走.我們總是不停地聽著、記著,一堂課下來,提綱上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筆記.我想,幸虧有這番「狂補」,要不這些基本的地理常識我們不知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學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