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提高地理綜合題解題能力
摘要:高考地理綜合題一直是分值最大、得分率較低的一部分考題,綜合題的解題能力培養成為貫穿整個高中地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本文從分析綜合題得分率低的原因、常見綜合題類型、解題能力的培養方法和具體答題技巧四個方面分析了提高綜合題解題能力的方法,以期提高高考地理綜合題的得分率。 關鍵字:地理綜合題答題技巧知識框架 研究近幾年全國各地高考試卷不難發現,地理綜合題占的分值高,可以說「得綜合題者得天下」。地理綜合題都是以文字、圖表為背景,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創設問題新情境,多角度、多層次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有效信息、運用知識分析、遷移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地理思維能力,這已成為地理學科的顯著特色。本文結合教學體會,從幾個方面談談如何提高綜合題的解題能力: 一、綜合題得分率低的原因分析 (1)課本基礎知識不扎實;(2)空間定位能力的欠缺;(3)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差;(4)知識遷移的能力差,無法調動和運用知識;(5)描述、闡述地理事物的能力差。 二、常見的綜合題類型 綜合題常以簡答題的形式出現,根據其提問的角度,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類: (1)特徵描述類。設問形式一般有「說明」圖中水土流失多發區地表環境「特點」,「描述」圖示地區聚落的「分布狀況」,「簡述」圖中某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等。 (2)原因類。本模塊常以區域圖為信息的載體,就區域內典型地理現象或地理事物進行設問,通常的設問形式有「試分析××地理現象的(自然或社會)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兩個方面。 (3)比較類。高考題中比較類試題的設問方式主要有:比較圖中×和×的差異(不同或異同),分析×和×的共同特點(問題),說明圖示×和×的自然條件和類型的差異等。 (4)評價類。評價類設問詞一般有「評價」、「影響」、「分析利弊」等,常見問題有評價大型工程(如水庫建設、跨流域調水、能源跨區域調配等)帶來的影響,分析區域發展條件的優劣,評價工農業、城市區位等。 (5)意義類。其命題的基本形式是針對某一地理事物來設問,設問形式一般有:「說明××在××方面的意義」「運用××知識(原理),分析××對××的意義」等。 三、解題能力的培養 (1)提高地理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一是要掌握基本概念、理解基本原理和規律。二是要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識框架。 (2)提高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用綜合的觀點、地域差異的觀點來分析問題是答題的關鍵。 (4)注重反思、提升能力。不能只注重講解而忽略反思。 四、具體答題技巧 (1)認真審題、獲取關鍵信息 准確地審題是正確解題的第一步,包括審文字材料、各種類型的地理圖表等。要盡可能提取一切對解題有用的信息,用筆標注,這是解題的前提。對於文字材料要留意文字、數字、符號,尤其要注意那些關鍵性和限制性的文字。對於各種地理數據統計圖表,要首先看圖名、圖例,熟悉圖表的結構特徵,了解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還要研究該地理要素變化的趨勢。 (2)准確將地理知識遷移到試題中 准確審題後,解題的關鍵是要完成知識的順利遷移應用。要能夠靈活提取平時積累的知識儲備,將所學知識與試題要求成功「對接」來解答試題。實現題干與問題的結合,最好能把知識框架先默在草稿紙上,再進行分析利用。 (3)注重答案文字的錘煉、組織 一是要注意邏輯性就是將已知條件和所問問題,即事物的前因後果組成一條「知識鏈」,各知識點環環緊扣;「知識鏈」的起點是情景中的已知條件,終點是指向問題。二是要注意全面性,在確定了答題的方向後,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進行思考,確保答案全面、完整。三是要注意准確性,要求語言精練專業,用地理語言回答問題,不說廢話,不離題。四是要注意書寫的規范性,條理清晰,層序分明。
❷ 急求做地理題時如何才能提高准確率,特別是綜合題。(高中地理)
是這樣的!其實地理題目真正做起來不難,只要平時肯看地圖,記住某地方的特點,那麼在做題時就會輕松很多!
一、要做地理題目,尤其是綜合題,必不可少的對地圖的敏感度!平時在看地圖(區域地圖)時,首先要記住該地或者國家的大致經緯度,心裡勾畫一下當地東南西北有什麼特徵!比如說印度,印度首先要知道它的方位,它位於中國西南部,與中國接壤,那麼它的大致位置肯定是在北緯10度到30度左右,東經70到90左右!其次,印度的地形也可從很好記,中間一片平坦,東西兩側有山脈,然後是河流,再是主要城市(像孟買--棉紡織業中心,靠近棉花產地,從而聯想到為什麼那個地方棉花出產好;加爾各答也可記憶),最後才來通過以上特徵記農作物和礦產資源!
二、前面教的是區域地圖記憶聯想法,就是用過位置---地形---城市---資源一條龍記憶!現在告訴你區域地理常考的題型!主要是以下幾類:
1、該地名稱+該地的地形+(現象)常發生的災害+形成原因
例:給你一張區域地圖,畫的是孟加拉國(這需要自己看出來),他會讓你填其中的一個地點,比如首都!然後根據圖形說出其地形,有時還會出一個選擇題讓你回答當地的災害相關的問題(例天文大潮),在指出這里常發生洪災的原因<注意:必須把天文大潮的影響加上,前面給的提示千萬不能漏掉>
2、給你幾個廠子,一張城市居民住址圖,讓你將A、B、C、D、E、F等地填上廠子的名字,主要考風向、河流上下游、噪音污染等污染傳播的途徑!
3、地圖+城市名+新興產業+優勢\劣勢
主要會考類似新加坡之類的港口城市!給你張地圖,回答其中A的名字,臨近的海峽是什麼?主要產業是什麼(有時會給材料),為什麼發展此產業<要指出該地的優劣,比如靠海,港口條件好,交通便利……礦產資源少……>
具體你可以私下問我!
希望你滿意我的回答!
❸ 如何提高地理高考綜合題分數
高中的地理一直是我的強項,首先聲明哈!無論考試難度怎樣,我都沒有下過80哦!!雖然現在上大學,大部分具體的知識忘記了!這是我記憶中經常會考的,你瞧瞧吧!不清楚你是文科的地理,還是素質教育那種全部都要考的?地理要學好,這些是考試中要遇到的要點,也是必須理解掌握的1、首先你除了記住最基本的關於地球自轉公轉那章節的地理位置,還要理解並會運用,這是以後知識的鋪墊。尤其是在問你某個地點何時日出日落,再加上不同節氣,氣候判斷這個地方是哪兒2、對於不同氣候的成因是怎樣形成的,大氣是如何運動造成的你要理解,且不同氣候呈現不同的特點必須記住!尤其是地中海氣候、日本西邊的溫帶海洋性氣候3、洋流的流向,漁場的形成,尤其是世界4大漁場,其中以秘魯較特殊,是上升流形成4、對於日出日落的位置判斷,不同節氣時的日出日落,如春秋分日,夏至冬至,記住此時南北回歸線,赤道的時點5、不同的地質地貌的形成原因和特點6、河水運動中的沖刷方向,記住水流向右的力道要重些,但除了在某些河道凹進去的地方是直接沖刷的7、一些人文地理知識是死記硬背加稍微理解就行了8、板塊的運動必須記住,尤其是斷裂的板塊,如地中海-喜馬拉雅-環太平洋斷裂板塊,也是地震的原因之一9、掌握不同地質災害的成因,如滑坡的條件,地震,泥石流等10、要幾組不同氣候下的植被的特點,以便有利的做出判斷11、還要記住不同國家,英國,美國,日本,法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義大利那的三個半島,最近很熱門的菲律賓的地理位置,國家行政中心,經濟中心等12、還有我國沿海的大概形狀,南海方面的資料可以多看看13、印度洋的洋流,是否順風逆風等14、各種洋流的名稱等。還有一些就看你們今年的熱點咯和你們老師的講解,還有一些知識在書中,若是我的話,我會認真仔細的拉一片書本,一字一句的來!好運咯!這也是我給其TA人的答案,是我自己的經驗哦另外考試時遇到糾結的題,就第一印象,不要愛考慮太多。如果你學的不是很通透,糾結的話會撤出許多知識點一道題,這樣你就更拿不準了!你也可以先選一答案,在旁邊做上記號,試卷做完後還有時間,就在來看糾結的題這也是我的經驗,如果你地里較好,遇到一題你不是很懂,但又覺得你能做對,只是要花很多的時間的。這種情況很容易出現的,我當初就是。只有20天,我不贊成去看錯題,因為那是一個月之前應該完成的事情。此時,你就應該注重基礎,掌握原理,遇到題目時答題才會有理有據。這時在看題,不過是把理解的再看一遍,不理解的也不想去搞懂,抱著僥幸心理死記硬背這道題而已!期望考試時遇到而背住而已,機會渺茫啊!書本是基礎,重中之重哦!
❹ 高三地理選擇如何提高
多多總結筆記,把基礎知識不斷的鞏固抓牢,可以找一些練習題來多做做,多領悟。
鑽研一下往年的高考考卷,其實就選擇題出題而言,可選知識點的范圍是有限的,只是說題目的出法不一樣,你不止要做,而且要總結高考地理選擇題的知識點有哪些,順便多去領悟一下出題人的思路(這個真的很重要)。
提高一下考試技巧,我覺得當年我花時間去整理考卷上的知識點而不是像別人一樣不停的背書是我超過其他人很多分的重要一環。
❺ 怎麼能快速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地理知識
一、理解與記憶相結合查字典地理
高中地理dili.chazidian.com中的自然地理有地球與地圖、自然地理環境中的物質運動與能量交換(岩石圈、大氣運動與天氣氣候、水循環與洋流)、自然地理環a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等,這部分內容偏重於理解。特別是在地球宇宙環境中,地方時區時的計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太陽高度角的計算及應用、晝夜長短的變化、大氣的運動、洋流、等值線圖等內容尤其需要理解,需要運用邏輯思維。只有理解了其中的原理規律,才能在解題過程中靈活運用。同時,需要多做練習,重視解題過程、解題思路,加深理解所學知識。
在高中地理中,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部分如:人口、城市、產業活動、世界地理、中國地理等應側重於記憶,但並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在記憶的基礎上,要多總結、歸類,形成自己的看法,學會運用觀點,結合實際,進行評價反思。
二、注重地圖的閱讀和使用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地圖是地理學科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突出特點。
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地理學習的根本。「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教學時需要將地圖和知識點相結合,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的讀圖習慣。
1.地圖和知識點相結合。地理離不開地圖,學生平時需要多看地圖,將知識點與地圖結合,並逐一在圖中查找、落實,把地圖印在腦子里,並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在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會有清晰的地圖,可以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從容作答。如:在學習氣候類型的成因分布時將知識點與氣壓帶、風帶分布圖與氣候類型的分布圖聯系在一起,進行比較分析,學習起來,就比較容易。
2.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的讀圖習慣。分析近幾年的高考試題,每年的高考中都有二、三十幅地圖,基本上每條題目都用到圖。學生要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的讀圖習慣。
第一步:分類。拿到一幅地圖,首先要進行分類,分析判讀這是一幅什麼圖。如:光照圖、地形剖面圖、景觀圖、等值線圖。只有對圖作出准確的判斷,才更易解題。
第二步:讀圖。讀圖要注意先後順序。首先看圖名,這是一幅什麼圖,哪個地區的圖等;其次看圖例,如:比例尺、指向標。如,2010年廣東省高考題:從1971-2000年甲乙兩地各月氣溫與降水分布圖中,判斷氣候類型,把曲線設計為降水,柱狀設計為氣溫。很多學生沒有認真看圖例,按照平時的慣性思維,把曲線認定為氣溫,柱狀認定為降水,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最後看圖,這個時候需要仔仔細細地研究圖,不漏掉任何信息。
第三步:用圖。把跟這幅圖相關的知識點在腦中反映出來,結合題目,找到有效的信息進行分析解答。如,拿到一幅洋流方面的圖,腦中就要反映出有關洋流的知識點:洋流的分布規律、洋流的性質、洋流的成因、洋流的地理意義等,找到與題目相關的知識點,再跟題目相結合,分析解答。
三、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有助於學生減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高考題型分為選擇題和綜合題,解決選擇和綜合題的方法有所區別。
(一)選擇題的解題技巧
對那些地理比較薄弱的學生來說,地理選擇題尤為重要,因為選擇題為考生圈定了一個思考范圍和選擇范圍。
1.肯定法。
運用學過的知識可以直接選出來,多考查記憶性知識,必須看完所有選項再選擇。如:2011上海春季高考題。當我國西部地區河流普遍處於枯水期時,通常會出現的地理現象
A.地中海沿岸地區炎熱乾燥 B.巴西南部熱帶草原炎熱乾燥
C.北印度洋季風洋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 D.澳大利亞大陸晝短夜長
答案C。通過分析題幹得出,此時是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可以直接把C答案選出來。
2.排除法。
如果選項羅列地理事物或現象比較多,就可以先將選項與題干對照,排除掉明顯錯誤的選項,再看答案是否前後矛盾。這樣可以降低難度,縮小范圍,減少錯誤。如:圖中箭頭所示為風向,該天氣系統所在位置及名稱為
A.南半球,氣旋 B.南半球,反氣旋 C.北半球,反氣旋 D.北半球,氣旋
答案D。通過分析,判斷氣流由四周流向中心為氣旋,可以排除B、C選項,再看氣流的旋轉是逆時針,判斷為北半球。
3.優選法。
如果選項中有多項合理,但題干中有「最」、「主導」、「第一」等字樣時,就要選擇最合理選項。
4.轉換法。
即將條件換成另外一種相同的說法,該說法比其他選項更直接,利於選擇。
5.圖示法。
將比較抽象的內容用直觀示意圖表示出來,利於選擇,如太陽直射點移動、晝夜長短變化等題目。
(二)綜合題的解題技巧
首先對問題進行分類,看清題目問的是哪一類問題,如:特徵類、評價類等。特徵類就需要從自然和人文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自然類型包括位置、氣候、水文、生物等;人文類型包括農業、工業生產特徵等。評價類問題常常表述為「作用、意義、影響」等,可從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或有利、不利等方面來表述。其次,在解題過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步驟。
第一步看完所有文字、表格、圖,文字要圈出關鍵詞,挖掘圖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條件,包括圖例、注記、文字、線條等。分析材料的含義和用意,可以用在什麼地方,再將所有能用的條件進行歸納。
第二步審題,通過分析題目中的問題,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聯系平時所學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形成解題的思路。
第三步解答,在解答過程中,要聯系題目給出的條件,逐次表述,要有條理性,解答時,可對知識點逐一編號,這樣就會一目瞭然。高考是一個長期的准備過程,僅有方法遠遠不夠,最重要的是要靠平時一點一滴的辛苦努力與積累。
❻ 如何提高地理做題能力
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1.審清題乾的習慣
①逐字逐句讀題,不能掃讀。②找中心詞、關鍵詞、限定語,准確把握這些詞語的內涵與外延。如選擇題備選項中,有「都」「全」等詞多為錯項。③嚴防題目中的概念被自己偷換,如:華北與華北平原、氣候區與氣候、分布規律與分布地區、水能與水電等,這些相似詞語的地理含義是不同的。④對長句作一定的語法分析,准確斷句。⑤可在試卷上用鉛筆作標記:畫點、畫線、畫圈等。
2.抓住信息的習慣
①分項檢索信息,如:示意圖要先讀圖例,坐標圖要先弄清各坐標軸所代表的地理事物,表格要先讀表頭,再讀其他內容。②對某一地理事物不同年代的變化圖、多項因素統計表,要細心地比較信息的變化。③對圖、文、表三者中相關信息要進行有機整合。④對圖、文、表中的信息進行轉換。⑤正確運用信息(尤其是數據信息)來回答問題。
3.展開聯想的習慣
從圖、表、文中不能直接獲得答案的,要進行聯想。聯想要盡量回歸課本,回歸地理原理和規律;要挖掘題中的隱含信息,但不能改變題目的條件或添加條件。
4.前後互推的習慣
對選擇題題組、簡答題的各個小題,解題時要前後照應,互相推理,從中啟發思維,尋求答案。但要注意,選擇題題組的總題乾的材料,才是各小題的可靠條件和依據,不能改變題目的條件或添加條件。前後互推一般是在感覺題干信息不足以解答問題時,擴充有效信息來幫助正確解答問題。這種迂迴戰術在碰到難啃的「硬骨頭」時十分有效。
怎樣提升地理信息解讀能力?
1、從文字背景材料中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試題所提供的背景文字材料都是經過精選的,無效的或有一定干擾作用的信息一般沒有。解題時一定要仔細閱讀,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如果忽視材料的存在或者不能快速准確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就會影響解題的思路和速度。
2、從試題的設問中獲取和解讀信息。設問是試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明確試題要求和命題者考查意圖的重要依據。一般可以獲取有效信息如:明確試題考查的具體知識點,時間段和空間范圍;明確設問的分值,預設答題的要點數及深廣度。
3、從地理圖形中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地理圖表判讀時要注意分清主次,在盡量短的時間內確定應該從地圖上獲取哪方面的信息,如經緯度、海陸輪廓、等值線、特殊地名與特殊景觀、交通線等。然後再按設問的要求進行分析,排除干擾,提高解題的速度和准確度。
4、從試題答案中獲取和解讀信息。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都屬於組合式的試題,在設問時各題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前一題的答案往往為解答後一題提供信息。如果前一題解答錯誤就會為後一題提供一個錯誤的信息。
❼ 淺談高三地理復習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
如何提高高考地理復習綜合題答題效率
高三對於每一個學生來說是一個轉折點,進入高三以後很快的就會面臨高考,很多的同學都是會感覺到地位這個學科在高考文綜的成績中是一個較大的障礙,尤其是地理的綜合題,綜合題看著比較是簡單,答案也寫可很多,可是就得不到高分。
1要認清綜合題在地理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在高考中,綜合題主要是考察學生在描述以及闡述事物、論證等等主要能力,同時還是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總結、判斷等能力的考察,這些能力的考察歸根到一點都能在綜合題上有所體現。在高考中,綜合題在設置上一般都是比較新穎的,所採用的素材都是比較新,從新的角度來進行設置問題,試題的難度是比較大,這是能夠充分的體現出高考試題在選拔上的特點。例如,在山東高考文綜試卷中,地理一共是78分,在這78分中綜合題就有3個大題,一共是46分,題目是不多,可是所佔有分值還是比較大。在高考文綜考試說明中,「在給一定的時間里,充分的完成每一種的地理計算還有邏輯推理過程;進行文字准確、條理清楚、邏輯嚴密的表述。」通過綜合題的答題才能夠很好的展現出學生的思維過程,這是對於地理的知識還有地理答題技能掌握情況,因此,這樣題目才能夠非常好的檢驗出學生思維的廣度,以及學生表述地理問題能力的作用。
2提高綜合題的解題能力的方法
2.1認真審題、充分獲取有用信息。
認真審題審圖可防止答偏題,審文字題時要特別注意條件、中心詞、關鍵的修飾語。審題時可以分三步進行:第一步審材料: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圖材料,文字要畫出關鍵詞,進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圖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條件,包括圖例、注記、數字、線條、方向、經緯度、關鍵地點等,分析材料含義和用意,可能用在什麼地方,然後將所有能用的條件歸納,備用。高考地理綜合題目中有好多關鍵詞,比如:因素和原因:影響巴西人口分布在巴西高原上的因素是什麼,其實答案很簡單,是氣候,但我們的學生的答案往往是,巴西高原地處熱帶,平原地區潮濕悶熱,高原上卻氣候涼爽。這樣回答顯然不得分,就是沒弄清因素和原因的區別。再比如,變化:基本上歷年高考題都考某些地理事項的變化。如湖泊面積縮小的原因,隨著城市發展城郊農業比重降低的土地利用類型,這是選擇題,學生一般不存在會而失分的情況。換成一道綜合題,如根據圖表說出某地三大產業比重的變化,如果回答第一產業比重大,二三產業比重小,同樣也不得分。回答該題的關鍵詞是變化不是比重,所以學生的答案中要體現出變化的字眼,如上升或下降。另外還有許多關鍵詞,如不利和有利,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等等。第二步審問題:通過題目中的問題,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聯系平時所學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題框架系統。如分析某地的農業區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條件和交通、市場、政策等社會經濟條件。高考地理綜合題是考查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但知識是能力的載體,只有打好堅實的基礎,才能形成超強的能力。第三步審賦分:做綜合題時,要根據分值確定答題的要點數量。一般情況下,每個要點的得分是 2分一3分。如果是10分的問題,那麼,至少要考慮有4個~5個要點。當然,這些要點不能是重復的內容,應該是不同角度的,符合地理專業性、科學性的要點。
2.2善用地理規律、精心組織答案。
審題後,解題的關鍵是要有正確的答題思路,靈活提取平時積累的知識儲備,將所學知識與試題要求成功「對接」來解答試題,明確分析解決該問題所運用的地理原理或規律,實現知識的遷移和應用。隨著地理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全面考查學生獲取信息、調動課本相關知識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今後高考的主要趨勢之一。因此,在鞏固基礎、了解教材基本知識點的基礎上,還應根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對紛繁復雜的地理基礎知識進行知識重組,以突出重點和主幹。例如,2010年山東高考文綜的第26題要求學生根據所提供的3幅圖綜合回答關於德國魯爾區與我國滬寧杭地區有關氣候、農業、工業、城市、交通等相關問題。要成功解決該題,學生除了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相關基礎知識外,還應能運用系統的地理原理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和重組,進行綜合分析。如:德國魯爾區的工業發展歷程特點、原因、現狀與我國滬寧杭工業基地工業發展的區位特點、成因的比較分析等。
2.3加強答案表述能力的培養。
所答的答案要語言要精煉,一定要做到專業和科學等。我們所說的專業就是指用地理語言來回答問題。簡潔就是指所答出的題就是不說廢話,不離題,避免語言過於生活化或者不簡潔;科學就是要求答案准確,關鍵詞要做到准確無誤,在語言表達上一定要准確,邏輯性,即文字表述前後是連貫的,有層次的,有因果關系的。高考閱卷採取的是流水作業的形式,要讓閱卷老師在短時間內完成一定數量的試卷,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尋找關鍵詞,「踩點」給分。建議同學們
❽ 初中地理怎麼學才能提高成績
怎樣提高初中地理成績:1 把基礎打牢
不要以為自己已經全部會了,無論是誰都不可能把所有知識點都吃的很透徹,所以對於會考准考生們一定要把基礎打牢,掌握了更多的基礎知識,無論題型再怎麼變換,我們都可以從根本上來解決問題。
2 要明確學習的內容
學會使用地圖,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及時解決問題。如果對地理課上的某些知識點存在疑惑的時候,就要盡快將其解決。地理學科知識點非常雜,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這樣的疑惑累計的話就會造成巨大的學習壓力,之後,若是再想解決這些問題就很難了。為此,應該合理利用時間,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地理學科的內容。
進行預習。預習對於地理學習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對於要教授的課程,學生要進行提前的預習,對存在的問題要進行標記,這樣才能在課堂上著重理解這些問題,才能更加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
4 掌握知識點
對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點、抓住關鍵。
對地理原理、要領的掌握,並不要求象物理、數學分式、定理那樣精確,只要抓住其中的關鍵、要點便十分容易地理解並把它們掌握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