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溫泉形成的原因高中地理
岩漿活動時,將熱量傳遞給地下水,地下水溫度升高。地下水沿著斷層線上升到地表面形成溫泉。
② 溫泉的形成需要哪些地理條件
一般說來,溫泉的形成需具下列三條件:
(一)地下必須有熱水存在;
(二)必須有靜水壓力差導致熱水上涌;
(三)岩石中必須有深長裂隙供熱水通達地面。
黑龍江省林甸縣、海南省瓊海市、北京市昌平區小湯山鎮、湖南省郴州市、廣東省清遠市、河北省雄縣、湖北省咸寧市、重慶巴南、河北省霸州等地都有著名的天然溫泉。
③ 溫泉形成的條件有哪些
造山帶、斷裂帶常有地表水、地下水滲透到地殼深處,再從地下水露頭處湧出就成了溫泉。
「地熱梯度」。表示地球內部溫度不均勻分布程度的參數。一般埋深越深處的溫度值越高,以每百米垂直深度上增加的℃數表示。不同地點地溫梯度值不同,通常為(1—3)℃/百米,火山活動區較高。 又稱地熱梯度、地熱增溫率。指地球不受大氣溫度影響的地層溫度隨深度增加的增長率。 在實際工作中,通常用每深100米或1千米的溫度增加值來表示地熱梯度;在地熱異常區,也常用每深10米或1米的溫度增加值來表示地熱梯度。地殼的近似平均地熱梯度是每千米25℃,大於這個數字就叫做地熱梯度異常。近地表處的地熱梯度則因地而異,其大小與所在地區的大地熱流量成正比,與熱流所經岩體的熱導率成反比。因此,地熱梯度的區域性變化可能來源於熱流量的變化,也可能來源於近地表岩體的熱導率的變化。而在整個地球內部,地溫梯度隨深度的增加逐漸降低。 地熱梯度的方向一般指向溫度增加的方向,稱正梯度。如果溫度向下即隨深度的增加反而降低時,稱負梯度。熱田鑽孔穿透熱儲層後,常出現負梯度。 地溫梯度異常可以用來研究地質構造的特徵,同時對研究礦產(金,石油等)的形成與分布也有重要作用。[2] 地熱梯度的倒數稱地熱增溫陡度(geothermal degree),或稱地熱增溫級(geothermal degree),其物理意義可以理解為溫度相差1℃時兩個等溫面之間的距離。[1]
④ 什麼地方有溫泉泡
米亞羅
米亞羅風景區新近發現並開放的特大溫泉--古爾溝溫泉,水溫達40度至60度,富含偏硅酸、鋰、鋅、硼等二十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據說對風濕、膽結石、消化系統疾病和皮膚病均有一定的療效。
黃山湯口溫泉
黃山溫泉久旱不涸,霆雨不益,四時如湯。水溫高,水質潔,飲可健身,浴可消疾。人們都用於去滌污去塵,祛病爽身。黃山溫泉,是黃山接待的中心,遊客旅途或登山疲勞,入浴池浸泡片刻,便會疲勞全消,心身輕快。
岳西湯池溫泉
湯池由於六處泉眼的水溫各異,對於不同疾病患者具有不同療效。36℃-38℃溫泉具有鎮痛、止癢、安撫作用;38℃-40℃溫泉可供皮膚吸收。對關節炎、銀屑病、玫瑰糖疹有效,又能降低末梢神經的興奮性,使肌肉鬆弛,故有解痙止痛的作用,從而對皮膚、發紺、凍瘡均有效;9.35的PH值,可治療皮脂出症、脂溢性皮炎及酒糟鼻;含鋅量較高對濕疹及靡爛性損害、下肢慢性潰瘍瘡有明顯療效。各種疾病患者可根據自己需要進行選擇沐浴。
長白山溫泉
青山碧水環抱的撫松溫泉,水溫達61℃,泉水含氡量較高,對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神經性疾病和外傷後遺症等病有良好療效;長白十八道溝溫泉屬重碳酸鈉型水,水溫39℃左右;玉漿泉和金線泉均直接注入天池,有詩曰:"諸群若到天池上,須把銀壺灌玉漿。"便是形容玉漿泉的甘美甜馨。
廣東從化溫泉
從從溫泉共有泉眼13處,平均水溫達60度左右,屬矽酸溫泉,羅普通水質為,無色無哈爾濱市等優點,對治療風濕關節炎、皮膚疾病、神經衰弱、慢性腸胃炎等有明顯療效。此處為療養勝地。
廣東中山溫泉
整個建築群兼有東方宮殿式的氣派和園林式的幽雅,顯示了中華民族建築和園林建築藝術的特色。中山溫泉之園林建築博採眾長,獨具一格,以中國園林特色配歐美先進設備,格調高雅,故有"溫泉碧苑"的美譽。
海南瓊海官塘溫泉度假區
有"世界少有,海南無雙"的溫泉熱礦水,日流量達萬噸,溫度70℃至90℃。泉水有益元素豐富,屬含氟、硅、鍶的低礦化度、低鐵的氯化物重碳型熱礦泉水,可用於醫療、療養、沐浴等。
河北平山溫泉
用平山溫泉水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能收到很好的療效,對治療神經衰弱具有特殊的效果。同時,洗溫泉澡還能加速血液循環,改善心臟功能,促進消化作用,加快新陳代謝,對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機能都有良好的作用。
河北嶂石岩
嶂石岩是河北省新辟的自然風景區和"農家樂"民俗旅遊區。風景區四季有景,融北雄南秀於身。景區內冬暖夏涼,最熱月平均氣溫22.1C,是避暑療養的理想之地。
南京湯山溫泉
湯山泉水清澈透明,對皮膚病、關節炎、神經痛均有療效,有的還能殺死寄生生物,促使皮膚細潔光滑。湯山溫泉的泉眼附近,人們可以看到許多結晶較好的天然礦物。
遼寧興城溫泉
水溫高達70度,水中含有硫磺、鉀、鈉、鈣、鎂、銨等十餘種微量元素和某些放射性元素,對風濕性關節炎、皮膚病、神經衰弱和婦科疾病等,都有很好療效。
河南臨汝溫泉
臨汝溫泉水溫為63℃,屬高溫礦泉。PH值為7.3,呈弱鹼性,因此沐浴時使人滑膩舒適。泉水含有30多種礦物質和放射性質物質,是硫酸鹽泉、食鹽泉、重碳酸鹽泉和氡泉的一種復合型礦泉。
大興安嶺阿爾山溫泉
阿爾山的神泉,以她神奇的治療功效,富有魅力的傳說和幽雅的風光,吸引著區內外的病患者和遊客們。白天,泉畔上人群熙熙攘攘,歡聲笑語盪漾在清泉之間;傍晚,從蒙古包里、牧民旅社裡飄出悠揚的四弦胡、馬頭琴聲,使人們陶醉在童話般的境界里……
中國特色溫泉
2004-03-02 10:55:44
華清池溫泉
中國現有溫泉2700多處,而陝西省的華清池溫泉歷史最為久遠。它水質純凈溫和,芳流千古不竭,名人軼事眾多,名冠諸泉之首,享有「天下第一溫泉」的美譽。華清池溫泉約形成於二三百萬年以前,千百年來「不盈不虛,與日月同流」,水溫常年恆止在43℃,又因唐玄宗和楊貴妃在此沐浴而聞名於世。白居易的「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正道出了溫泉之非凡魅力。周恩來、陳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來此沐浴。如今的華清池已成為海內外遊客嚮往的旅遊沐浴勝地,設有滌塵池、長湯、少陽湯等各類浴池近百間,有盆池、淋浴、沖浪浴、仿唐浴等。行色匆忙的遊客,可免費用溫泉洗手、洗面。
眉縣湯浴溫泉
陝西眉縣湯浴溫泉,又名「鳳凰泉」、「西湯浴」,位於眉縣太白山北麓的湯浴口,距西安100千米左右。這里山環水繞,古木叢郁、景色如畫,因地處龍鳳、鳳凰兩山環抱之中,故名鳳凰泉。據記載,「鳳凰神澤」為眉縣八景之一。隋文帝楊堅曾在此建「鳳泉宮」作為避暑洗浴之地;唐玄宗曾三臨其地,賜名「鳳泉湯」。眉縣湯浴溫泉現有大泉3口,水溫經常保持在60℃左右,水中含有鉀、鈉、鎂、鐵、鈣、碘等多種元素,其中硫酸鈉含量較多。通過多年的實踐證明,鳳泉水對皮膚病、關節炎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現鳳凰泉處建有療養院、溫泉度假村等,為旅遊療養的勝地。
文化溫泉
帝都溫泉位於廣東恩平市良西,日自噴水量達4100立方米,相當於3個標准游泳池的水量,水溫可高達73℃,熱水自噴可高出地表8~9米。經廣東省757地質大隊檢測證明,這是廣東省水量最大、水質最優、自噴能力最強的溫泉度假區。其最大特色是自然天成,設計者完全按照天然熱水池的要求來設計,池底池壁採用天然的河卵石鋪貼,讓泳者踩上去感到自然、舒適。另外,溫泉根據《易學》思維,把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設計中,在中央大池中安放十二生肖像,外輪廓大體按中國地圖的圖形設計,在溫泉洗浴區設計了一太極圖形狀的冷熱交替洗浴池,陰一邊是冷水,陽一邊是地熱礦水。帝都已建成的69個池子中,每一個池子都有其特定的文化意義,讓遊客在泡溫泉的樂趣中能觀賞大自然景色,認識和回味文化。在旅遊從「休假時代」轉向文化游樂時代的今天,帝都正以獨特的內涵迎接遊客。
巢湖溫泉
巢湖有著名的三大溫泉:半湯、湯池和香泉。半湯位於巢湖市郊湯山腳下,因冷熱兩泉合流而得名。半湯泉水冷熱合流,清潔明澈,出地一般在55℃,內含活性元素30多種,經國家權威科研機構鑒定,半湯既產沐浴溫泉,又產飲用礦泉,品位上乘。香泉距和城30千米,泉水熱氣騰騰,香味濃郁,世稱「香泉」。香泉從山下6~7處石縫中噴出,有的形成池塘,有的高達1~2米,水源充足,常年不斷,與南京湯山、巢湖半湯、廬江湯池同出一脈。香泉日常水溫在45℃~47℃之間,溢涌面積達2700平方米,日涌量達1800噸。湯池地處大別山余脈,有數處溫泉,古稱「坑泉」,後稱「湯池」,其泉水溫度高達63℃,水中富含對人體健康有益的二氧化硅、硫化物和多種陽離子及微量元素,對50多種疾病有明顯療效。
高山溫泉
在黑風口的黑石下面,涌流著1000多平方米的地熱溫泉群,這里常年熱氣騰騰、煙霧繚繞,溫度大多為60℃~70℃以上,有的高達82℃。吉林省長白山溫泉有「神水」之稱,可舒筋活血,驅寒除病,對關節炎、皮膚病療效顯著。長白山溫泉附近還有名曰長白葯水泉的礦泉水,對胃病、慢性心臟病有明顯療效。又因礦泉水清涼解渴,所以人們稱它為「天然汽水」。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望採納!!
⑤ 請教:什麼樣的地質條件能夠開采出溫泉來!
兩種地質條件
1、地殼岩漿活動的地質條件
當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滲透到地殼深處,受高熱、壓力作用後,循裂縫上升湧出地表時,溫度仍高於人體體溫,即形成所謂溫泉。
其湧出的形態很多,有默默無聲緩緩湧出,也有隆隆巨噴而出,還有一些是熱水和著泥漿、天然氣一起湧出。這種原因所形成的溫泉叫做硫酸鹽泉,又叫做硫磺泉。
2、受地熱能的地質條件
受地表水滲透循環作用所形成。也就是說當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滲透,深入到地殼深處的含水層形成地下水,(砂岩、礫岩、火山岩、這些良好的含水層)。
包括深城岩溫泉、變質岩溫泉、沉積岩溫泉。即通過物理探測、地質分析,推算出因地熱產生的含水層深度,從而在有溫泉開發可能性的地熱地區進行鑽探,從深層斷裂帶打出溫泉水。
溫泉依溫度之高低不同可分為三類:高於75℃者為高溫溫泉,介於40℃至75℃者為中溫溫泉,低於40℃者為低溫溫泉。
(5)什麼樣地理有溫泉擴展閱讀:
關於溫泉形成的必要條件
1、地下必須有熱水存在(地底有熱源存在)。
2、必須有靜水壓力差導致熱水上涌(岩層中具裂隙讓溫泉湧出)。
3、岩石中必須有深長裂隙供熱水通達地面(地層中有儲存熱水的空間)。
關於溫泉的種類
1、三伏溫泉
「三伏溫泉」是由現代養生科學依託古法而倡導的夏季養生保健新理念,主要是根據中醫學科中的冬病夏治衍生而來。由於夏季陽氣旺盛,人體陽氣也達到四季高峰,能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從而收到輔助冬病夏治,養生健體的效果。
2、五福溫泉
益氣強心,對於降脂及改善血液循環、增強心腦血管功能是一種治療保健良方。
祛風除濕,對手足麻痹或疼痛者,尤其對關節痹痛、頭暈頭痛者有良效,常浸泡可消除勞倦。活血祛淤、通絡止痛。對陳舊性跌打損傷、頭痛,尤其對風濕痛、骨關節痛者具有良效。
3、葯物溫泉
薄荷溫泉 對常見的感冒初起、鼻塞、頭痛、肝氣郁滯、胃悶痛、消夏解暑等有一定的療效。
當歸溫泉 活血補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蒙醫葯湯 蒙醫葯是蒙古族豐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也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蒙醫以「三根」學說為主要理論基礎(三根--赫依、希拉、巴達干),同時還包括陰陽五行、五元學說、七素及六基症學說。比如阜新寶地斯帕溫泉度假區的蒙醫治病方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溫泉
⑥ "溫泉建立的地理條件"
形成溫泉必須具備地底有熱源存在、岩層中具裂隙讓溫泉湧出、地層中有儲存熱水的空間三個條件。詳見溫泉網路
⑦ 什麼地方可以有溫泉
水溫超過20℃的泉。水溫超過當地年平均氣溫的泉也稱溫泉。溫泉的水多是由降水或地表水滲入地下深處,吸收四周岩石的熱量後又上升流出地表的。一般是礦泉。泉水溫度等於或略超過當地的水沸點的稱沸泉;能周期性地、有節奏地噴水的溫泉稱間歇泉。中國已知的溫泉點約2400多處。台灣、廣東、福建、江西、雲南、西藏等地溫泉較多,其中最多的是雲南,有溫泉400多處。騰沖的溫泉最著名,數量多,水溫高,富含硫質。世界上著名的間歇泉主要分布在冰島、美國黃石公園和紐西蘭北島的陶波。
溫泉的形成溫泉的形成,一般而言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地殼內部的岩漿作用所形成,或為火山噴發所伴隨產生,火山活動過的死活山地形區,因地殼板塊運動隆起的地表,其地底下還有未冷卻的岩漿,均會不斷地釋放出大量的熱能由於此類熱源之熱量集中,因此只要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岩層,不僅會受熱成為高溫的熱水,而且大部份會沸騰為蒸氣。多為硫酸鹽泉。 二則是受地表水滲透循環作用所形成。也就是說當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滲透,深入到地殼深處的含水層形成地下水,(砂岩、礫岩、火山岩、這些良好的含水層)。地下水受下方的地熱加熱成為熱水,深部熱水多數含有氣體,這些氣體以二氧化碳為主,當熱水溫度升高,上面若有緻密、不透水的岩層阻擋去路,會使壓力愈來愈高,以致熱水、蒸氣處於高壓狀態,一有裂縫即竄涌而上。熱水上升後愈接近地表壓力則逐漸減少,由於壓力漸減而使所含氣體逐漸膨脹,減輕熱水的密度,這些膨脹的蒸氣更有利於熱水上升。上升的熱水再與下沉較遲受熱的冷水因密度不同所產生的壓力(靜水壓力差)反復循環產生對流,在開放性裂隙阻力較小的情況下,循裂隙上升湧出地表,熱水即可源源不絕涌升,終至流出地面,形成溫泉。在高山深谷地形配合下,谷底地面水可能較高山中地下水位低,因此深穀穀底可能為靜水壓力差最大之處,而熱水上涌也應以自谷底湧出的可能性最大,溫泉大多發生在山谷中河床上
一般說來,溫泉的形成需具下列三條件:
(一)地下必須有熱水存在;
(二)必須有靜水壓力差導致熱水上涌;
(三)岩石中必須有深長裂隙供熱水通達地面。
台灣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位於歐亞和太平洋兩大板塊之間,即是火山活動相當發達的地形之一,因此造就了台灣的三大火山系統->大屯火山系(基隆火山、龜山島)、東部海岸山脈以及澎湖群島區但大多數火山皆為死火山,由於地底深處尚有未冷卻的火山岩槳繼續流竄,地熱也致使台灣的溫泉分布及活動相當的活躍,因此火山區域內往往可以發現溫泉與噴氣孔。火山型溫泉的硫化物需遇熱才會大量溶解於水中,形成「硫酸泉(石膏泉,俗稱為硫磺泉)」與「鹽酸泉」。另外一種主要系統,則是為貫穿全島的中央山脈兩側,此區的溫泉數量幾佔全台八成以上,屬於變質岩和沉積岩,由於含有豐富的碳酸氫離子,與岩石中的納、鎂、鈣、鉀礦物質作用而成的「碳酸泉」,因此多為中性或鹼性。
泉口溫度顯著地高於當地平均氣溫而又低於(等於)45℃的地下水天然露頭叫溫泉。溫泉的最高水溫可達70攝氏度以上。
是水溫熱到可以洗澡、煮水餃、川燙青江菜、涮羊肉的泉水就稱之為溫泉。當然,因為溫泉是自然產生的,所以使用柴火燒或是熱水器加熱的水並不能算溫泉,充其量只能說是熱水。
中國十大溫泉度假聖地
1.溫泉度假聖地-九華山莊
2.海南皇冠假日濱海溫泉酒店
3.廣東中山溫泉賓館
4.廣州金山溫泉度假村
5.四川海螺溝溫泉
6.四川峨眉山天頤溫泉鄉都
7.西藏德宗溫泉
8.西藏排龍溫泉
9.雲南南部金平勐拉溫泉
10. 廣東從化新溫泉度假山莊
⑧ 什麼樣的地質地貌會形成溫泉
一般火山地貌和地熱兩種形式會形成溫泉。附近會有大量的變質岩和沉積岩,或者硫化物等 明顯區別於別處
形成溫泉必須具備地底有熱源存在、岩層中具裂隙讓溫泉湧出、地層中有儲存熱水的空間三個條件
具體形成溫泉有兩個原因
一種是地殼內部的岩漿作用所形成,或為火山噴發所伴隨產生,火山活動過的死活山地形區,因地殼板塊運動隆起的地表,其地底下還有未冷卻的岩漿,均會不斷地釋放出大量的熱能由於此類熱源之熱量集中,因此只要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岩層,不僅會受熱成為高溫的熱水,而且大部份會沸騰為蒸氣。多為硫酸鹽泉。
二則是受地表水滲透循環作用所形成。也就是說當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滲透,深入到地殼深處的含水層形成地下水,(砂岩、礫岩、火山岩、這些良好的含水層)。地下水受下方的地熱加熱成為熱水,深部熱水多數含有氣體,這些氣體以二氧化碳為主,當熱水溫度升高,上面若有緻密、不透水的岩層阻擋去路,會使壓力愈來愈高,以致熱水、蒸氣處於高壓狀態,一有裂縫即竄涌而上。熱水上升後愈接近地表壓力則逐漸減少,由於壓力漸減而使所含氣體逐漸膨脹,減輕熱水的密度,這些膨脹的蒸氣更有利於熱水上升。上升的熱水再與下沉較遲受熱的冷水因密度不同所產生的壓力(靜水壓力差)反復循環產生對流,在開放性裂隙阻力較小的情況下,循裂隙上升湧出地表,熱水即可源源不絕涌升,終至流出地面,形成溫泉。在高山深谷地形配合下,谷底地面水可能較高山中地下水位低,因此深穀穀底可能為靜水壓力差最大之處,而熱水上涌也應以自谷底湧出的可能性最大,溫泉大多發生在山谷中河床上。
⑨ 形成溫泉的條件是什麼
泉水的一種,是一種由地下自然湧出的泉水,其水溫高於環境年平均溫度50℃,可以洗澡、煮雞蛋等。形成溫泉必須具備地底有熱源存在、岩層中有裂隙讓溫泉湧出、地層中有儲存熱水的空間三個條件。
⑩ 地下多少米有溫泉
一般在幾百到幾千米,
有的地下20米到80米就有溫泉了
另外,溫泉並不是只有火山口有
許多地方都有的
20℃以上就可以叫溫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