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理有關洪澇災害方面的知識
洪澇形成:
洪澇發生一般都有這幾個條件,一是短時間內降水量大;二是或者降水量不大,但是短時間內向某一地點聚集;三是正常的降水,但是人為地將疏水道堵塞;四是排澇設施不完善。
洪澇危害:
第一,生命財產損失嚴重,第二,地表受到嚴重的損毀,第三,影響到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
解決途徑:
一.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比如少排二氧化碳,少砍森林。二.建設好防洪防澇的排水,疏通設施的建設。三.為了盡量減少損失,做好預防措施和撤離的預案。
只知道這么一點呵呵...
B. 如何預防水災
水災的防治措施
1、多植樹、多綠化,保護大自然的生態環境,不亂砍濫伐,從根源上預防洪澇災害的發生。
2、加強河道整治,堤防建設以及水庫工程建設是避免洪澇災害的直接措施,長期持久地推行水土保持可以從根本上減少發生洪澇災害的機會。
3、切實做好洪水、天氣的科學預報與滯洪區的合理規劃,建立防汛搶險的應急體系,這些措施可以大大減輕洪澇災害所造成的損失。
居民日常防範措施
1、平時多學習一些防災、減災知識,養成關注天氣預報的習慣,隨時掌握天氣變化,做好家庭防護准備。
2、密切關注汛期的洪水預警,服從統一安排,及時避難。
3、地處窪地的居民要准備沙袋、擋水板等物品,或砌好防水門檻,設置擋水土壩,以防止洪水進屋。
4、家中常備船隻、木筏、救生衣等可以安全逃生的物品,汛期到來前檢查是否可以隨時使用。
洪水將要來臨時的物資准備
1、准備一台無線電收音機,隨時收聽、了解各種相關信息。
2、准備飲用水、罐裝果汁和其他保質期長的食品,並捆紮密封,以防發霉變質。
3、准備好保暖用的衣物及治療感冒、痢疾、皮膚感染的葯品。
4、准備手電筒、蠟燭、打火機、顏色鮮艷的衣物及旗幟、哨子等,以便遇險時當作求救信號。
(2)如何預防洪澇地理擴展閱讀:
一、災前准備
1、根據當地電視、廣播等媒體提供的洪水信息,結合自己所處的位置和條件,冷靜地選擇最佳路線撤離,避免出現「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動局面。
2、認清路標,明確撤離的路線和目的地,避免因為驚慌而走錯路。
二、自保措施:
1、備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夠食用幾天的食品,准備足夠的飲用水和日用品。
2、扎制木排、竹排,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適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裝置以備急需。
3、將不便攜帶的貴重物品作防水捆紮後埋入地下或放到高處,票款、首飾等小件貴重物品可縫在衣服內隨身攜帶。
4、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訊設備。
三、洪水到來時的自救:
1、洪水到來時,來不及轉移的人員,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樓房、避洪台等地轉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層、大樹、高牆等高的地方暫避。
2、如洪水繼續上漲,暫避的地方已難自保,則要充分利用准備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門板、桌椅、木床、大塊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紮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圍,要設法盡快與當地政府防汛部門取得聯系,報告自己的方位和險情,積極尋求救援。
注意:千萬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帶電的電線桿、鐵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頂。
4、如已被捲入洪水中,一定要盡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東西,尋找機會逃生。
5、發現高壓線鐵塔傾斜或者電線斷頭下垂時,一定要迅速遠避,防止直接觸電或因地面「跨步電壓」觸電
6、洪水過後,要做好各項衛生防疫工作,預防疫病的流行。
四、水災自救:
1、注意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當天氣預報連續報有暴雨或大暴雨時,居住在河谷、低窪地帶,沿江沿湖地區的同學,就要提高警惕,隨時注意災情的變化,及時採取適當的措施。
2、在洪水到來之前,按照預先選擇好的路線撤離易被洪水淹沒的地區。
3、如果洪水來勢兇猛,已來不及撤離時,可爬上屋頂、牆頭或附近的大樹上,等候救援。但土牆、干打壘住房或泥縫磚牆住房,經水一泡隨時都有坍塌的危險,只能用做暫時的避難場所,因此,還應想別的辦法逃生。
4、如果有可能,可吃些高熱量食品,如巧克力、餅乾等,喝些熱飲料,以增強體力。避難時,應攜帶好必備的衣物以禦寒,特別要帶上必需的飲用水,千萬不要喝洪水,以免傳染上疾病。
5、用手電筒、哨子、旗幟、鮮艷的床單、衣服等工具發出求救信號,以引起營救人員的注意,前來救助。
6、可藉助木板、木床、箱子等可以在水上漂浮的東西逃生,但須注意,不到萬不得已不要用這種辦法。
7、洪水過後,不要徒步過水流很快、水深已過膝蓋的小溪。
此外,洪水過後,還應按照當地衛生防疫部門的要求,服用預防葯物,搞好自己和周圍的環境衛生,以預防傳染病及防止蚊蠅滋生。
C. 我們怎樣預防洪澇災害
洪澇災害一般是由於強降雨導致,分局地洪澇和大范圍洪災(如我國的98洪災),除城鄉積澇、河流決堤等直接性災害外還有其引發的塌方、山體滑坡、泥石流的次生的地質災害.局地洪災的形成原因一般是由當地局部性的短時強降雨,一般常見為夏季的午後強雷陣雨,雨勢大,持續時間不是很長,由於短時間內降雨量太大,城鄉排水系統和山林滲水速度跟不上,易引起積水、塌方、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范圍小,程度較強.大范圍的洪災一般是由於上游持續連陰雨造成水庫蓄水達到極限,必須開閘泄洪,導致河流下游水位過高、決堤等情況出現,導致沿岸城鄉被淹沒、城市排水系統癱瘓等引發的一系列災害,范圍大、程度嚴重,除了注意因浸水太久可能出現的房屋倒塌等災害外,還要注意後期的消毒和衛生.根據自己只是整理的
D. 如何預防和躲避突發洪水
受到洪水威脅,如果時間充裕應按照路線有組織地向山坡、高地等處轉移;在受到洪水包圍的情況下,要盡可能利用船隻、木排、門板、木床等做水上轉移;洪水來得太快已經來不及轉移時,要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層、大樹、高牆做暫時避險等待救援。
不要單身游泳轉移,發現高壓線鐵塔傾倒電線低垂或斷折,要遠離避險,不可觸摸或接近,防止觸電。
(4)如何預防洪澇地理擴展閱讀
洪水的形成
洪水是河湖在較短時間內發生的流量急劇增加,水位明顯上升的水流現象。洪水具有很大的自然破壞力,淹沒河中灘地、漫溢兩岸堤防。按成因和地理位置的不同,洪水常分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山洪以及潰壩洪水等,海嘯風暴潮等也可以引起洪水災害。
突發性洪水往往在一些小流域發生,這給預報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為一些小流域,特別是偏遠的山區,往往是沒有任何觀測資料的。而且,由突發性洪水來得急,即使有觀測的降雨數據,做了預報得出了有危險的結論,人們也往往無法及時做出有效的反應,或者說根本來不及反應。
E. 如何防治洪澇
在我國流傳有大禹治水的傳說,因治水有功,故名傳千古。而當代的治水的重點也可歸納為:疏通河道,給洪水以出路。近幾十年來,由於各種原因,中國更多地在規劃洪水使其馴服上下功夫,江河防洪以加高加固堤防為主,今後在加固加高堤圍工程上還要繼續加強,但必須把江、河道清淤疏浚也同樣重視起來。近年來,大江大河堤圍不斷被加高,但這些幾乎都被泥沙淤積所抬高的河床抵消了,所以只是一味的加高堤圍並不能解決問題。
防治洪澇必須將工程防治與生物防治經合起來,兩條措施一起搞,只有這樣河道行洪能力才能增大。因此,在防洪澇害工作中應當採取蓄泄統籌,標本兼治相結合,治水與治山相結合,工程防治與生物防治相結合,綜合治理,將下降的水量進行合理再分配,減少洪澇災害損失。同時要把綠化造林,大搞農田水利建設,建設旱澇保收的高產穩產農田作為防禦洪澇災害的根本措施來抓。我們首先要重視生態環境,加強江河上游水土保持,減少泥沙入江河量。因此應在江河流域封山育林,以涵養水源,先堵住水土流失這個洪災之源。
而針對於山區,防治洪澇要先做好水土保持,因為這是根治河流水患的重要環節。主要的措施有植樹造林、種牧草、修梯田、挖蓄水坑和蓄水塘等。這樣,山區做好水土保持,上游建庫、中下游築堤,窪地開溝,就能調節蓄水,有蓄有排,既收到防洪,又能防旱的效果。第二,要扭轉以前的重庫輕堤的思想,重建輕堤的傾向。增加防洪投入,以提高防洪工程標准。修築江海堤圍,做好防治屏障,並建立排灌兩用抽水機站。第三,疏通河道,還地於水,提高防洪行洪能力。嚴禁和限制圍湖造田、圍海造田,堅持退耕還湖,加快江河的水電工程建設進度,盡快發揮工程防洪調蓄的作用。第四,必須增強水患意識,提高大江大河防洪除澇能力。在江河的上游和河流匯集的地方興修水庫,攔蓄洪水,調節河流夏澇冬枯的變化。第五,計劃生育不可鬆懈,要防止人口劇增。第六,提高氣象部門的監測、預報水平,以使人們做好災前的准備工作。
F. 洪澇災害形成的原因 洪澇災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洪澇災害形成的原因:
由於強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壩潰決、風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漲而泛濫以及山洪暴發所造成的災害稱為洪水災害;因大雨、暴雨或長期降雨量過於集中而產生大量的積水和徑流,排水不及時,致使土地、房屋等漬水、受淹而造成的災害稱為雨澇災害。
洪澇災害的防治措施:
1、水利工程措施
以工程續建配套為主,按設計標准擴建新建澇區內的排水溝道系統,修復和新建橋、涵、閘、站等建築物,完善田間配套工程,及時排除內澇,同時整治容泄條件,保證澇區內外排水順暢。
2、水土保持措施
種植水土保持林,控制水土流失,發展當地農業生產。水土保持林的主要作用是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保護農田,調節氣候,減少或防止空氣或水質污染,美化、保護和改善流域的生態環境,從而改變農業生產的基本條件,保證和促進農業高產穩產。
(6)如何預防洪澇地理擴展閱讀:
洪澇災害防治之水利工程特點:
1、有很強的系統性和綜合性。單項水利工程是同一流域,同一地區內各項水利工程的有機組成部分,這些工程既相輔相成,又相互制約;單項水利工程自身往往是綜合性的,各服務目標之間既緊密聯系,又相互矛盾。
水利工程和國民經濟的其他部門也是緊密相關的。規劃設計水利工程必須從全局出發,系統地、綜合地進行分析研究,才能得到最為經濟合理的優化方案。
2、對環境有很大影響。水利工程不僅通過其建設任務對所在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生影響,而且對江河、湖泊以及附近地區的自然面貌、生態環境、自然景觀,甚至對區域氣候,都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這種影響有利有弊,規劃設計時必須對這種影響進行充分估計,努力發揮水利工程的積極作用,消除其消極影響。
3、工作條件復雜。水利工程中各種水工建築物都是在難以確切把握的氣象、水文、地質等自然條件下進行施工和運行的,它們又多承受水的推力、浮力、滲透力、沖刷力等的作用,工作條件較其他建築物更為復雜。
4、水利工程的效益具有隨機性,根據每年水文狀況不同而效益不同,農田水利工程還與氣象條件的變化有密切聯系。影響面廣。
5、水利工程一般規模大,技術復雜,工期較長,投資多,興建時必須按照基本建設程序和有關標准進行。
G. 怎樣預防洪澇災害的措施
洪澇的原因,可分為深淺兩個原因。淺者,豆腐渣的防洪措施;深者,環境惡化也。而高溫,誰都知道環境惡化是其根源。
洪澇災害頻繁的主要原因:
1、入湖水量大,出湖水量小。年平均入湖水量高達3018億m3,是鄱陽湖的3倍,黃河的5倍,太湖的10倍。由於只有一個出口,泄洪能力有限。一遇暴雨,形成上壓下頂之勢,致使上百億m3超額洪水滯留湖內,釀成洪澇災害。
2、泥沙淤積,湖容縮小。大量洪水,帶來大量泥沙,淤積在洞庭湖內,年均淤積達1億m3。1949年以來,全湖平均淤高1.7m。
3、防洪標准低,抗災能力弱。經過一期治理,防洪標准由3-5年一遇,提高到5-10年一遇。但這個標准遠遠不能適應洞庭湖區防洪的嚴峻形勢,也遠遠低於全國7大江河已經達到的20-100年一遇的標准。
造成洪澇災害的直接原因固然是氣候的異常所形成的長時間持續暴雨,但人為因素也是主要原因。由於人口膨脹,向森林、湖河爭地,過度採伐森林,破壞植被,填減湖泊,侵佔河道等人類掠奪性活動,造成生態系統的破壞,增加了洪澇的發生幾率。
森林的破壞降低了人類防禦洪澇災害的能力
對全世界的降水資料進行匯總,科學家們發現:這個世紀,由於地球溫度升高約
0.5℃
,許多乾旱地區變得異常乾旱,而濕潤地區則洪澇災害明顯增多。
H. 如何防禦洪澇災害 怎樣預防洪水帶來的災害
洪澇災害的防治工作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減少洪澇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盡可能使已發生的洪澇災害的損失降到最低。加強堤防建設、河道整治以及水庫工程建設是避免洪澇災害的直接措施,長期持久地推行水土保持可以從根本上減少發生洪澇的機會。切實做好洪水、天氣的科學預報與滯洪區的合理規劃可以減輕澇災害的損失。建立防汛搶險的應急體系,是減輕災害損失的最後措施。
(1)受到洪水威脅,如果時間充裕,應按照預定路線,有組織地向山坡、高地等處轉移;在措手不及,已經受到洪水包圍的情況下,要盡可能利用船隻、木排、門板、木床等,做水上轉移。
(2)洪水來得太快,已經來不及轉移時,要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屋、大樹、高牆,做暫時避險,等待援救。不要單身游水轉移。
(3)在山區,如果連降大雨,容易暴發山洪。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沖走,還要注意防止山體滑坡、滾石、泥石流的傷害。
(4)發現高壓線鐵塔傾倒、電線低垂或斷折;要遠離避險,不可觸摸或接近,防止觸電。
(5)洪水過後,要服用預防流行病的葯物,做好衛生防疫工作,避免發生傳染病。
I. 如何正確的預防躲避突發性的大洪水
要了解突發性大洪水的預防躲避措施,首先要了解洪水的成因及類型。下面將從分類討論的角度,為大家簡要介紹如何預防躲避突發性的大洪水。
根據成因,洪水可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暴雨洪水2、山洪3、泥石流4、潰壩洪水5、融雪洪水6、冰凌洪水
由突發的意外引起的洪水,如水庫或河道崩潰等,具有突發性和不可預見性。堤壩崩潰的原因很多,其中以地震引起為多。有可能是因壩體年久失修、疏鬆,堤壩內水量驟增,壓力增大,導致壩體潰決;也有可能是因為壩體蟻穴、鼠洞之類的窟窿較多,滲水漏水未能及時發現,導致堤壩崩潰。
潰壩洪水來勢兇猛,水頭較高,如果來不及逃走,可以爬上建築物屋頂上,或爬上高大的樹木上暫避。潰壩洪水一般來勢兇猛,但消退也較快,待水面降落消退後即可生還。如果在水中,則要沉住氣,盡可能抓住飄浮的木板、傢具等;要遠離電線、線桿,盡可能不在洪水中游動,等待時機求救。
預防潰壩洪水,關鍵8要加強巡查,查找隱患,加固處理。同時加強汛情和水況監測,要採取24小時輪班監視,及時通告群眾迅速撤離。
J. 如何預防暴雨洪水災害
(2)保證安全生產計劃,落實生產責任,確保防止災害性天氣的多項具體措施的落實。
(3)定期與季節性檢查相結合,防止各類事故的發生,對事故隱患和苗頭,認真分析原因,提出和落實改進方案。
(4)落實天氣預報上牆公布制度。設有專人負責每天將當地氣象台的預報內容填寫好,遇暴雨應使用警示提醒。
(5)所有機械設備、電氣箱做好用電安全檢查工作,做好防汛的多項設備保護工作。
(6)架空電纜,過路電纜需認真檢查,確保抗風抗暴雨能力,以防損害人身安全和危及財產。
(7)做好宿舍、倉庫、辦公室的抗災能力,對存在隱患的住房及時做好修理和預防措施。對存在隱患的危房需馬上做好轉移與安置工作。
(8)對已完工的箱涵接頭井蓋需採取必要的防範設施,對施工中的箱涵基坑應備足水泵,做好暴雨排水準備。
4.救護和疏散根據救人重於救災的原則和企業防災演練操作規程,首先是撥打救護電話和搶救被災害圍困的工作人員,與此同時有序疏散人員和物資至安全區域。
暴雨洪水應急措施破壞性洪澇發生後,很可能造成建築物、構築物倒塌、人員傷亡、設備損壞;很可能發生火災、爆炸、化學危險物品大量外泄等次生災害。洪水應急程序主要適用於企業所在的區域歷史上有洪水記錄或可能發生洪水時對可能事故的預防和發生事故後的應急。該程序根據各個不同的企業所能承受的不同洪水強度,考慮氣象中心發布的應採取的洪水應急措施來制定具體的程序內容。此程序應與當地的應急救援部門和氣象服務中心發布的需採取的措施緊密聯系。程序中的事故預防措施應包括對洪水預兆標志(暴雨、雷陣雨、冬季冰雪的融化等)的識別,以實現在洪水到來之前或氣象中心發布洪水警報之前,採取必要的預防性措施。在事故應急措施中,應列出在洪水應急中需採取的特別行動,例如,對需要用沙包填充區域的劃分、沙包的獲得和補充、重要設備的移動、對建築物的記錄、疏散路線的確認、汽車特別是儲罐車的防滑等各項具體措施。
1.災害預警凡氣象台發布特大暴雨、風暴或台風等緊急警報,企業應急預案領導小組全體人員進入緊急應急狀態。小組成員應指揮各施工班組做好防汛准備,如准備好沙袋、加固臨時建築的門窗及各類機械設備的入庫措施。同時小組領導應向公司領導報告防汛情況,聽從統一調度指揮。
2.災害防治一旦發生台風或水汛的苗頭,應急預案領導小組成員應立即奔赴現場,組織搶險工作。要求施工人員切斷一切電源,同時有序疏散人員和物資到安全區域。若發現人員傷亡應及時組織搶救,並向上級領導及時匯報。
我國暴雨洪水的特點:
我國暴雨洪水的特點1.我國暴雨洪水的地理分布特點我國大部分地區位於中緯度地區,大范圍的暴雨主要是由兩類天氣系統形成:一類是西風帶低值系統,包括氣旋、切變線、低渦、槽和鋒等,影響全國大部地區。這類暴雨,一般覆蓋范圍廣、持續時間長,降水總量大,在大流域內常常形成組合型暴雨洪水,可造成大范圍嚴重的洪澇災害。另一類是低緯度熱帶天氣系統,包括熱帶氣旋、東風波等,多見於華南各省及東南沿海地區,這類暴雨持續的時間雖然較短,但往往強度大,也能造成嚴重的洪澇災害。尤其是上述系統減弱成低壓或外圍雲系,常常可以深入到我國中部或北部地區,造成大范圍的強降水,釀成嚴重的洪澇災害。從我國年暴雨日的累年平均分布圖上可以看出,其特點也是東南多,西北少;沿海多,內陸少;迎風坡多,背風坡少。廣東沿海、廣西東北部、湘贛兩省東北部、四川盆地西部等地是我國多暴雨地區,也是容易發生洪水的地區。
2.洪水的季節分布特點洪澇發生的季節與各地雨季的早晚(即季風雨帶的季節進退)、降水集中時段及熱帶氣旋活動等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