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上好高一地理開學第一課
上好高一地理開學第一課技巧
1、預習非常重要,預習只需快速瀏覽一下,獲得一個大致的印象即可。必要的預習不僅可以使我們對新課的內容有所熟悉,以便跟上老師講課的思路。而且還能了解自己知識薄弱點。上課時有重點地聽,聚精會神地聽,非常重要。常有這種情況,稍不注意,便發現自己從斯里蘭卡跑到了瓜地馬拉。
2、上課時能適當有重點地記筆記也很重要,俗話說得好:「好記憶不如爛筆頭」記老師強調的內容。記自己不能立刻吃透的內容;記筆記時最好能空出五分之一的空間,便於在復習時做注釋和補充。
3、盲目濫記、為求隻字不漏、圖文並茂,其實也是誤區。因為記多了影響聽講,會舍本求末的,所記內容也不知其所以然。第三是要課後及時復習,當天鞏固,效果更佳。
學習技巧
地理書做了許多藍色標志,大家習慣把有籃點標志後的句子背下來,邊背邊叫苦,最後在考試時空有滿腹經文卻無從下筆。現行課本不僅有帶籃點標志的是重點,而且,圖和圖下的小字同等重要。
這一點往往被忽視。地理老師建議將書「由厚變薄」「再薄變厚」。何謂由厚變薄:概括出原理,建立知識體系,將每一知識點歸納為知識樹上的一片樹葉,那麼幾本書的內容也不過是幾張薄薄的提綱。
Ⅱ 什麼是「經文」
關於經文,是每個修行者都知道的。但是知道歸知道,有多少人能真的把「經文」的含義弄懂呢?自從有宗教,就有了經文的產生。一直以來,這些修行的信徒都將經書看成一種幫自己積累功德、福德的方式,卻不明白經書其實很平凡!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經書是什麼?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神聖!只是大家沒有修到某種地步,因此悟不出!經書簡單到就是我們的老師,是指導我們修行之路的老師! 那麼為什麼我們讀經就會有功德?為什麼佛菩薩或者這些聖人們都要求我們讀?難道就是為了讓我們通過經書來修行嗎?其實完完全全不是這樣的!佛菩薩和這些聖人們之所以將自己所悟、所說、所感書成經文,其真實含義並不是讓大家盲目去讀,而是應該用心去悟!悟比讀更重要!我們讀經書有功德其實就在悟性上。為什麼說我們修為越高,讀經的功德就越大呢?就是我們悟到了!當你修到了某種地步,功德就自然產生。並不是讀經經的功德,而是你自己悟出來度了自己的功德所在! 但是看看現在的佛弟子們,通通將經書看成一種幫自己積累功德的「工具」。卻很少有人把經書看成自己的老師,指導自己修行的良師益友!更多的在讀經的時候就盲目的讀,只是為了那點功德。佛弟子們啊!!!你們可曾想過你們這樣讀經高興的是你們,傷心的是佛菩薩!眾生沒有悟性,沒有誰去領會過佛菩薩的意思。妄自將佛菩薩的意思曲解,還以為自己在真修,執著經書,為了讀經而讀經! 我們再看看那些真正有修為的人,難道就是靠讀經讀出來的嗎?並不是這樣!我們剛開始修行讀經是幫我們一步步了解佛法,了解這些聖人們傳法旨意和宗旨。但是當你修到了一定地步,完全可以不用讀經,經書只是幫助你開悟而已!悟性開了,自然和佛菩薩感通上,功德自然就有!開悟的人,將佛法落實到是生活中,那麼你生活無論做什麼都有功德!這才是修行!而那種執著經書的人,讀經的時候知道自己是佛子,一旦走入生活,馬上就變了,這就是所謂的「修行」!? 只要你修為好了,修為高了,那麼你說的話也是經書,也會有能量!為什麼同修們念我的咒語、心咒會有感應,能溝通神佛?其實就在這里!因為我修到了某種地步,因此大家念我的咒語。心咒可以溝通十方諸佛,溝通一切神靈護法!包括現在圓寂的本煥法師,如果大家現在念法師以前說的話,聽他的開釋,看他的視頻,這就是在修行!都能夠得到加持,自然開悟! 所以大家要明白!經書無處不在,需要你用心去看!我們在通達佛法之後,應該多念念咒語!咒語才是根本,經書只是幫助大家打開智慧的利器!不要將經書看成工具,應該把經書看成自己的老師。打開經書就是在向老師請教問題,讀經書就是老師在給你說法!遇見不懂的要去悟,不要順其自然! 經書是佛菩薩們說的話,因佛菩薩們的願力和功德力才會有經書的效力!這點一定要弄明白!在此我不是說大家不要讀經,現在的眾生讀經都修成這樣,如果放開經書肯定會修得更迷茫!只是希望各位以後讀經應以一顆清凈心、大悲心、領悟心去讀!而不是以一顆我讀經佛菩薩就要給我什麼,加持我什麼的心態來讀!如果你這樣讀經,護持你的不是佛菩薩,是一些世間鬼神,這是你自己感召的! 說了這么多,覺得佛菩薩們傳的法已經被誤解得太深太深!希望每個佛菩薩一定要好好修行,切勿讓佛法被魔子魔孫悟傳!讓每個眾生擁有一顆清凈心!
Ⅲ 幫我解釋以下經文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這里只有三個小節,是另起一個階段,前面都是須菩提與佛的對話,一問一答,記錄下來,就是經典。
「爾時」,這時候,就是當問話的時候,須菩提聽了這個經典的感受,聽了佛說般若成就法門的感受。「深解義趣」,希望大家特別注意這四個字,大家念經時,很容易輕易把它念過去,深解義趣是深深的,很深刻的理解到了。這個理解到是我們現在講的話,就是真正的悟到了那個道。
後世禪宗門下,把它分成兩個階段,一個叫解悟,一個叫證悟。解悟就是知見上的,所知所見到達了,但是還不是普通的學術思想所說的理解,而是這個身心馬上感受到有一種脫落感,脫滯感,這就是解悟的一種境界。所以他說深解義趣,深深的得到解悟,不談證悟。
「義」就是解悟到佛法修證至高無上的道理,義也就是義理,義在古文就代表理,最高的道理。「趣」並不是興趣的趣,而是趨向的趨,就是向那個方向,到那個路上,目標的趨向。佛經上經常看到這個「趣」字,趨向,已經到達這個境界,已經進入了這種情況。深解義趣是一件事實,不是文學上空洞的贊嘆名辭。須菩提深解義趣以後哭了,他為什麼哭呢?人往往喜極而泣,高興到了極點,會痛哭流涕。人所追求的,始終沒有追求到的,忽然追求到了,會哭起來;這個哭是無上的歡喜,所以也是一種悲心的流露。
學佛修道的人,在自己自性清凈面快要現前的時候,自然會涕淚悲泣,這是自然的現象,否則就是一個瘋子了。當這個人性自然的清凈面,所謂本性,本來的面目呈現的時候,自己有無比的歡喜,但是找不到歡喜的痕跡,自然會哭起來。而你問他哭什麼?他並不傷心,而是自然的,天性的流露。等於說,自己失掉的東西忽然找到了,那個時候就有無比的歡喜,但是也沒有歡喜的意思,是自然涕淚悲泣的感受。
因此,須菩提一邊哭一邊講,希有世尊啊!偉大了不起的佛啊!希有難得的佛啊!這都是贊嘆之辭。「佛說如是甚深經典」,他說,你現在講這樣高深的道理,什麼道理?就是般若,智慧的解脫,智慧的成就,這個經典重點在這里。「我從昔來所得慧眼」,這位須菩提,是佛弟子有名的談空第一,他天生有慧眼,所以在佛的修持行列中,般若智慧成就最高。所以他說,自從我有慧眼以來,「未曾得聞如是之經」,從沒有聽到過這樣深刻究竟道理的經典。
講到這里,又加上稱呼了,等於我們講話,經常說老兄啊!老弟啊!「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凈。即生實相。」他說:假定有一個人,聽到這個般若波羅密經,聽到佛說的如何以智慧來自度、成佛的這個法門,「信心清凈,即生實相。」這八個字是這一品重點的中心,千萬記住。也就是我們後世眾生,要想成佛的必經之路,必要的法門。達不到這個程度,與成佛的距離還很大,只能說你剛開始在學,一點影子都沒有。達到了這八個字的程度,也可以說你進入了般若之門,建立學佛的基礎了。
信心清凈有兩種意義,一種是專講個人的信仰,因為真正的信仰並不是迷信。為什麼不是迷信呢?因為是深解義趣,把道理徹底了解了來學佛,才是一個真正學佛的人。假定說佛學的理不透,盲目的去信仰,盲目的去禮拜,那不能說他是不信;不過,嚴格的說,還屬於盲目迷信的階段。真正佛法的正信,是要達到深解義趣這四個字;先懂得理論以後,再由這個理論著手修持。所以說,一個真正學佛的人,必須要深解義趣,這個信心才是絕對的正信,這一個法門,才是真正的佛法,才是宇宙中一切眾生,自求解脫成佛之路。
所謂正信,要信什麼呢?信我們此心,信一切眾生皆是佛,心即是佛,我們都有心,所以一切眾生都是佛。只是我們找不到自己,不明我們自己的心,不能自己見到自己的本性,因此隔了一層,蒙住了,變成凡夫。
凡夫跟佛很近,一張紙都不隔的,只要自己的心性見到了,清楚了,此心就無比的清凈。佛的一切經典,戒、定、慧,一切修法,不管是顯教的止觀、參禪、念佛或是密宗的觀想、念咒子各種修法,都是使你最後達到清凈心。清凈有程度的不同,所以有菩薩階級地位的不同,修學程度深淺的不同,也就是了解自心的差別程度不同。
說到信自心,我們都信得過啊!我的心煩得要死,這個信心煩惱,就是絕對的凡夫。無煩惱,無妄想,就是信心清凈,自然達到清凈的究竟;立刻可以見到形而上的本性,即生實相。實相般若就是道,明心見性就是見這個。
所以說要想明心見性,必須先要做到信心清凈,能夠生出實相。看了這個經文,知道須菩提明白的告訴了我們,因為他自己了解,才能說出這個道理,讓別人以及將來的人,聽到佛說這個道理,信心清凈,能生實相。
「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假定有一個人,研究這個經典,而到達這個程度,他說,這個人已經成就了第一希有的功德。第一希有功德的人是誰?我們在本經前面已經看到,須菩提贊嘆佛:「希有世尊」。換句話說,這個人學佛就可以到達佛境界,因為這個人已成就了第一希有的功德,這個道理我們先要把握住。下面,他解釋什麼叫實相。
Ⅳ 住宅院子底下埋經書有啥用意嗎
你好:
經書不是埋在地下而是要恭敬供奉,沐浴焚香觀看經書或者誦經,埋在地下是要下地獄。
Ⅳ 道教經文
道教經書的內容包羅萬象,不僅記錄了道教的教理教義、教規教戒、修煉方術、齋醮科儀,還保留了中國古代哲學、文學、醫葯學、養生學、化學、音樂、地理等多種學科的珍貴資料。
最主要的是道德經。
另外還有《 南華真經 》《文始真經 》《沖虛真經》《通玄真經》《度人妙經 》《陰符經》《清靜經 》《西升經》《心印經 》《黃庭外景經 》《黃庭內景經 》《玉皇經》《玉樞經 》《三官經》《北斗經 》《《周易參同契 》《悟真篇 》《太上老君內觀經 》《洞玄靈寶定觀經 》《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 》《坐忘論 》《化書 》《重陽立教十五論》《龍門心法 》等等。
道教認為,道經是三清天尊——三洞教主為拯救宇宙眾生,使用自然妙氣書寫的先哲聖典。道經藏於「七寶玄台」,神仙通過乩仙降筆等方式將經書傳授給高道名士,再由他們傳播佈道於世間民眾。道教經典卷帙浩繁,包羅教理教義、教規教戒、修煉法術、齋醮科儀、傳道弘道與風水推算等各方面內容。
四大基本經典 老子《道德經》 《黃帝陰符經》 《周易參同契》 《周易》
道教四子真經 《南華真經》 《通玄真經》 《沖虛真經》 《洞靈真經》
神仙傳記
《山海經》、《遊仙詩》、《楚辭》、《穆天子傳》、《五嶽真形圖》、《列仙傳》 、《海內十洲記》 、《玄中記》、《神仙傳》 、《墉城集仙錄》 、《洞仙傳》 、《續仙傳》 、《三洞群仙錄》 、《歷世真仙體道通鑒》 、《神仙感遇傳》 、《博物志》 、《三洞珠囊》、《道門經法相承次序》、《太平廣記》、《玄品錄》
Ⅵ 比較出名的幾本經書叫什麼名字
比起聖經,其他書只能算小巫見大巫。
《聖經》是一部舉世聞名的巨著,是世界上發行量最多的一部書;也是被譯成文字最多的一部書,全世界約有2100種不同的語言,而《聖經》就已經全部或部分被翻譯成2092種文字了;因此,它的讀者遍及全球,它的影響力是極大的。《聖經》更是一部大網路全書,它包含了天文學,地理學,生物學,醫學,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哲學,美學,宗教學,軍事學,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民俗學,法律學,語言學,文學等等。尤其以它的文學藝術聞名於世,古今中外許多文學家、藝術家都曾經從《聖經》中尋找素材,提取「養份」,以使其作品具有不朽的魅力。從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到米開朗基羅的《最後的審判》;從亨德爾的《彌賽亞》到海頓的《創世記》;從但丁的《神曲》到彌爾頓的《失樂園》;從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到托爾斯泰的《復活》;等等等等,都無不閃爍著《聖經》的光芒..
Ⅶ 到底我該讀什麼經文
不用皈依,選一個法門,不能自己不懂就讀誦,不是隨便讀誦就能超度亡人,那需要要功德力,還有好多儀式的。
小房子挺好的,好多人感應很大,因為這是靠觀世音菩薩慈悲加持,將小房子送給亡人,亡人得到利益,可以超度亡人到阿修羅,天道,甚至超出六道,要看亡人根基和業障,例子太多了。
Ⅷ 經文之水藏經
《水注經》吧?
水文地理研究的傑出成果-《水注經》
水資源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之一。我國江河湖海縱橫交錯,對軍事戰爭、商業航運、農田灌溉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都有重大的影響,地理學家們一直想摸清這份「家底」。三國時期的《水經》是我國第一部研究水文地理的專著,而北魏郵道元以注釋《水經》方式寫成的《水經注》一書,則是我國古代最傑出的水文地理研究的成果。
酈道元(公元466-527年),字善長,范陽涿鹿(今河北涿鹿縣)人,是我國南北朝時期著名的地理學家。他從小就博覽群書,特別是喜歡閱讀地理學著作。少年時代,曾隨父親郵酈范宦遊歷山東,又經常和朋友們一道訪求名勝古跡,養成了「訪讀搜渠」的興趣。以後歷任河南、冀州魯陽郡等地方官吏。由於職務關系,足跡遍及山東、河北、山西、河南、陝西、內蒙古、江蘇、安徽、湖北等地。酈道元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對河道、水系或者說水文地理研究尤其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他在《水經注》的自序中說,天下最多的是水,它浮天載地,高下無所不至,萬物無所不潤。 酈道元在閱讀《禹貢》、《周禮·職方》、《山海經》、《水經》等古代地理學著作時,深感這些著作的記載往往過於簡略,於是細心收集歷代地理資料,選用《水經》為底本,決心以注釋《水經》的方式撰寫一本新的水文地理研究著作。 《水經》一書記載河流一百三十七條,而《水經注》以多於它二十幾倍的文字來進行注釋。其實,《水經注》敘述的內容已大大超出了注釋《水經》的范圍,裡面有許多作者獨立研究的成果。酈道無涉獵的書籍非常廣泛,在注中引用的古籍有四百多種,還摘錄了不少漢魏時期的碑刻,這些古籍、碑刻現在大多數都已失傳,靠著《水經注》才保存下來。
圖3~5一1水經注
酈道無的寫作態度十分認真,對古書記載有歧義的地方,每次都加上自己的按語或結論,對能夠進行實地考察的地方絕不輕易放棄。凡是他親自訪問過的地方總是留下了詳盡的繪聲繪色的第一手資料,如他在游渭水茲泉時,曾尋訪過姜大公的居室和垂釣的地方,在鮑邱水條下記載了劉靖開渠引水的工程,在谷水條下記載了東漢大學的舊址等等。
《水經注》寫作的最大特點是以全國水道為綱,共分黃河、濟水、淮河、污水(漢江)、長江五大水系。每一水系又按大小順序,先敘述幹流,再敘述大小支流。對每一條河流的發源、流經地區、交匯和所注入的河、湖、海域,以及沿河的風土人情、城市面貌,歷史沿革、史事掌故等等都一一有詳細的說明。 《水經注》所記水文,分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共記1252條河流,幾乎比《水經》擴大了10倍,所謂地下水是指井、泉和伏流,記有泉水30多處,伏流也有30多處。全書提綱擎領,體例分明,條理清楚,結構嚴謹,既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水文歷史地理資料,又開創了我國撰寫水文地理研究著作體例的先河。其對水文地理研究的科學貢獻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具有很高的學術地位和學術價值。
當然,《水經注》也不是沒有缺點的。哪道元生長在南北朝分裂時期的北魏,由於戰爭頻繁地發生,他不可能對每個地方都進行實地考察,光靠引用分析古書上的記載有時就不那麼確實可靠。他對黃河發源地的認識也是錯誤的。但這些比起《水經注》的功績來,實在是微不足道的。
Ⅸ 中國最古老的經文是什麼
1、如果是詩經的經文,就是在先秦時代。
我國最早的詩歌是:7000年前有一首古老的民歌,叫《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大概算中國最早的詩歌了吧!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具體那一首詩歌是最早的,只有天知道。肯定是流傳於民間的。
2、如果是佛經,就是在西漢。佛教於公元前三世紀開始外傳。我國在西漢時期張騫通西域以後,佛教就沿著絲綢之路傳到中國。西漢末年,信奉佛教的大月氏使者來到長安,一個叫景盧的人,接受了他的口傳佛經,這是佛教傳入中國的開始。
Ⅹ 經文什麼意思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這是《心經》最後一句,是個咒,咒名叫「般若大心陀羅尼」。咒是不翻譯的,翻譯咒是不對的,就這樣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