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合肥的地理特徵
合肥市地處中國華東地區、江淮之間,環抱巢湖,總面積11445.1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70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下轄4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設有4個開發區,城市建成區面積428平方公里。合肥境內有丘陵崗地、低山殘丘、低窪平原三種地貌,以丘陵崗地為主;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
地形地貌
合肥市境內有丘陵崗地、低山殘丘、低窪平原三種地貌,以丘陵崗地為主,江淮分水嶺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全市海拔多在15~80米之間,平均海拔20~40米。主城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崗沖起伏;西南部屬大別山余脈,層巒疊嶂;海拔最高為境西的牛王寨595米。
氣候特徵
合肥地處中緯度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年均氣溫15.7℃,年均降水量約1000毫米,年日照時間約2000小時,年均無霜期228天,平均相對濕度為77%。
水文情況
合肥地表水系較為發達,以江淮分水嶺為界,嶺北為淮河水系,嶺南為長江水系,淮河水系主要有東淝河、沛河、池河等,長江水系主要有南淝河、派河、豐樂河、杭埠河、滁河、裕溪河、兆河、柘皋河、白石天河、西河等。境內巢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東西長54.5公里,南北寬21公里,水域面積770平方公里,號稱「八百里巢湖」,湖底海拔5米,湖水容量隨水位高程的不同而不同,當水位高程達14米時,湖水容量為63.7億立方米。
『貳』 合肥縣的地理位置
合肥,安徽省省會,位於中國中部(北緯32°、東經117°),長江淮河之間、巢湖之濱,通過南淝河通江達海,具有承東啟西、接連中原、貫通南北的重要區位優勢,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貿中心,也是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素有「三國故地、包拯家鄉」之稱。秦置合肥縣,隋至明清時,合肥一直是廬州府治所,故又稱「廬州」 、又名「廬陽」。合肥自然環境優美,名勝古跡甚多。 市區公園環城走,碧水繞城流,是全國著名的園林城市、衛生城市、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還是全國雙擁模範和全國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合肥地處中緯度地帶,位於江淮之間,全年氣溫冬寒夏熱,春秋溫和,屬於暖溫帶向亞熱帶的過渡帶氣候類型,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個小時。
『叄』 合肥市平均海拔高度
Google earth顯示海拔高度只有20多米,穿過合肥市區的那條河的河面海拔高度只有6米(冬季),也就是樓主想要的0.02km左右!
『肆』 安徽省幾城市的平均海拔
安徽位於低海拔地區,平均海拔119.3米。
除了國土面積外,安徽省平均海拔119.3米,低海拔區域(海拔小於1000米)面積佔全省國土面積的99.35%,其中合肥市96%以上的范圍海拔低於100米。中海拔區域(海拔大於等於1000米,小於2000米)面積佔全省國土面積的0.65%,主要分布在安慶,黃山,六安,池州與宣城5市。
(4)合肥地理位置高低相差多少擴展閱讀:
安徽省海拔注意事項:
合肥海拔多在15~80米之間,平均海拔20~40米,海拔最高為境西的牛王寨595米。
合肥位於中國華東地區,長江三角洲西端,江淮之間,安徽省中部,西接六安市,北連淮南市,東北靠滁州市,東南靠馬鞍山市,蕪湖市,西南鄰安慶市、銅陵市,全市版圖總面積11445.1平方千米,介於北緯 30°57′-32°32′、東經116°41′-117°58′之間。
合肥市境內有丘陵崗地、低山殘丘、低窪平原三種地貌,以丘陵崗地為主,江淮分水嶺自西向東橫貫全境。主城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崗沖起伏;西南部屬大別山余脈,層巒疊嶂;海拔最高為境西的牛王寨595米。
『伍』 跪求介紹合肥的特點地理位置等
安徽省省會,位於中國中部(北緯32°、東經117°),長江淮河之間、巢湖之濱,通過南淝河通江達海,具有承東啟西、接連中原、貫通南北的重要區位優勢,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貿中心,也是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合肥地處江淮丘陵,北起舜耕山,南至巢湖盆地周圍,大部分地域崗沖起伏,壟畈相間。總的地勢是中部高,南北低。江淮分水嶺橫貫中部(大別山余脈),自六安龍穴山進入肥西牛尾巴山,向東延伸,經大潛山、官亭、焦婆、大柏店、將軍嶺,至長豐山土山、吳山和肥東縣中北部八斗嶺、廣興一帶高崗出境。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素有「三國故地、包拯家鄉」之稱。秦置合肥縣,隋至明清時,合肥一直是廬州府治所,故又稱「廬州」 、又名「廬陽」。合肥自然環境優美,名勝古跡甚多。 市區公園環城走,碧水繞城流,是全國著名的園林城市、衛生城市、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和全國治安綜合治理城市。
自然景觀湯池溫泉、桴槎山、豐樂生態園、紫蓬山、舜耕山國家森林公園、圓通山、四頂山、周公山、大蜀山、雙鳳湖旅遊度假區、冶父山森林公園,岱山湖、大圩都市農業公園、卧龍山、濱湖森林公園、佳州生態園、大張圩森林公園、白馬山、南艷湖、翡翠湖、天鵝湖、紫蓬山國家森林公園等還是包公的故里。
『陸』 合肥的地理位置
合肥位於安徽省中部,地處長江、淮河之間的華東丘陵地區中部。江淮分水嶺南測,巢湖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過。 合肥是安徽省省會, 是全省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
合肥市總面積7266平方公里,轄長豐縣、肥東縣、肥西縣和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全市總人口448萬人。
合肥歷史悠久,自秦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由於北接中原,南近江南,歷為軍事重鎮和兵家必爭之地,自古就有「江南唇齒,淮右襟喉」,「江淮首郡、吳楚要沖」之稱。尤其是三國時期魏吳在合肥長達32年之久的交兵,為合肥留下了逍遙津、教駑台、三國新城等眾多的三國遺跡。悠久的歷史,造就了眾多的名人。影響較大的有包公、李鴻章、段祺瑞和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等。
合肥是一座輕工之城,美菱冰箱、榮事達洗衣機、芳草日化、開元輪胎、合肥海爾等都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民族品牌。合肥市於1992年進入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擁有全國衛生城市(90、92、95年)、全國園林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93、94、97年)、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等國家級榮譽稱號。1992年,國務院批准合肥實行沿海開放城市政策。1994年國家批准合肥為金融對外開放城市。1996年, 合肥市被列為全國優化資本結構試點城市。1997年,被國家列為國有資本營運體制改革試點城市和全國技術創新試點城市。
『柒』 合肥地理位置好嗎適合定居嗎
合肥市,中國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安徽省省會、省轄市。位於安徽省中部,長江淮河之間、巢湖之濱,素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淮右襟喉,江南唇齒」之稱。合肥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曾為揚州、合州、南豫州、廬州州治,歷為江淮地區行政軍事首府。合肥市以南淝河通江達海,具有承東啟西、接連中原、貫通南北的重要區位優勢,是安徽省政治、經濟、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貿中心,安徽省第一大城市,中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國家級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核心城市、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成員城市。
北緯32°、東經117°合肥是小點,高樓也不多,但是很安靜,全國著名衛生城市,綠化不錯
而且現在規劃的新區都是交通便利,環境不錯
個人覺得很適合居住,不像大城市那般繁忙,把心跳節奏都拉的更快
而且合肥有他自身的優勢,現在正處在一個脫胎換骨的前期,合肥有潛力
如果有機動車的話,建議你住在開發區,那裡的環境啊,真是太美麗了!
『捌』 合肥是南方還是北方合肥的地理位置是南方,習俗像北方。你們覺得合肥是南方還是北方
我國南北方主要以秦嶺-淮河一帶為界,淮河以南為南方,淮河以北為北方。
很顯然合肥屬於南方。
從習俗上講,合肥受北方影響更大一些,我想這與合肥的地理位置有關,長江自古為一道天塹,長江以北受北方影響更大,反之長江以南受南方影響更大,而合肥剛好在長江以北。
『玖』 安徽地理位置那麼好,為什麼經濟落後
安徽的地理位置看上去不東不西地跨南北是個居中的位子,但實際上安徽是從南到北劃分了三個不同的地理經濟單元,一個是淮河以北的皖北地區,此地以阜陽為中心,是傳統的中原地區,面積很大,一直以來以農業為經濟發展的重心,計劃生育做的不是很好,是勞務輸出的重要地區,但勞動力素質有待提高,占安徽省GDP的比重很低。一個是淮河和長江之間的江淮地區,此地以合肥為中心,積聚了安徽的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但合肥有其先天不足便是它是建國後由一個小縣城發展而來的,直到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其經濟總量才超過省內的蕪湖,現在雖說是安徽的經濟重心,卻是靠舉全省之力硬拉上來的,安徽大量的資源被用來投資合肥薄弱的基建了,自然其他產業發展就被拉了後腿。一個是長江以南的皖南地區,地形復雜,多山地丘陵而且面積狹小,但自古以來便是富庶之區,在安徽GDP中佔了很重要的比重,此處以蕪湖為中心,但因離南京太近,經濟文化上和南京走的更近,有個說法叫白天看合肥,晚上看南京。三個地區形成了三個完全不同的發展思路,整個安徽的經濟建設就被自然肢解如同散沙。而三個地理單元實際上形成了三種不同地域文化,單從口音上講皖北地區更接近河南,江淮地區則是江淮官話,皖南地區主要是徽語有些地方甚至更接近吳語,這完全就是三個不同的族群,文化上其實沒太多認同感,皖北學生到皖南來剛開始都很不適應。合肥和蕪湖長期以來都在撕逼,互相看不慣,蕪湖一直認為自己省會的位置被合肥搶了,要造反,合肥則是要鎮壓。( 建國以後以曾希聖為書記的安徽省委就沒有考慮過安慶當省會了,但是在蕪湖和合肥當中糾結了好久,比較傾向選蕪湖當省會,並向中央打了報告。1958年太祖到安徽視察,給曾希聖一封信上寫:「 沿途一望,生氣蓬勃,肯定是有希望的,有大希望的,但不要驕傲,以為如何?合肥不錯,為皖之中,是否要搬蕪湖呢?從長考慮,比較適宜,以為如何? 」由此定下了合肥的省會地位。所以說蕪湖人一直認為合肥搶了蕪湖的省會)。 實際上這從側面反映了合肥對皖南等長期以來經濟發達地區的控制力之薄弱。從交通來說自從鐵路發明之後,水運的地位便大大降低,除了極大宗貨物還靠水運外大部分運輸都依靠鐵路完成,由此位置偏西南處於鐵路交通末端的老省會安慶越來越難以成為省會。而安徽鐵路運輸之糟糕是難以想像的,京廣,京九,隴海,滬昆等干線鐵路要麼繞開了安徽要麼擦著安徽過,並未將省內的幾個重要城市串聯起來,鐵路主要是依靠淮南鐵路,皖贛鐵路,寧蕪鐵路,這幾條鐵路還並未連在一起,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蕪湖長江大橋修通之後安徽南北鐵路才連為一體,只到現在安徽大部分鐵路還未進行電氣化改造,路上跑的是東風機車,運力非常緊張,實質上安徽一個地處南北交界過渡的地區成為了中國鐵路交通的支線末梢地區,這極大的制約了安徽經濟的發展。【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