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20年江西南昌高一教材改用了新版本嗎哪些課門改用了新版本
2020年江西繼續使用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不換新教材。
(1)新版地理教科書增加哪些人物擴展閱讀:
教材又稱課本,它是依據課程標准編制的、系統反映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教材是課程標準的具體化,它不同於一般的書籍,通常按學年或學期分冊,劃分單元或章節。
它主要是由目錄,課文、習題、實驗、圖表、注釋和附錄等部分構成,課文是教材的主體。隨著科技術的發展、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教學內容的載體也多樣化了。
除教材以外,還有各類指導書和補充讀物;工具書、掛圖、圖表和其他教學輔助用具,教學程序軟體包;幻燈片、電影片、音像磁碟等。此外,教材的編輯要妥善處理思想性與科學性、觀點與材料、理論與實際、知識和技能的廣度與深度、基礎知識與當代科學新成就的關系。
⑵ 與地理有關的人物有哪些
李四光 劉東生 李捷
張宏仁 趙金科 葉篤正 竺可楨
⑶ 影響地理學發展的中外人物有哪些
中國近代的竺可楨;德國近代的魏格納
⑷ 初中地理新教材和舊版教材相比,哪些地方發生了變化
舊版教材文字特別多,基本都把知識點羅列出來了;
新版教材圖片多,主要注重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總結歸納方法的培養。。。
⑸ 被移除教科書的歷史大人物,這五個最可惜,為何專家說的原因讓人無語
這幾年發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許多在歷史上被我們熟知的英雄人物或者知名歷史人物,開始一個一個被請出教科書。這令無數人表示不解,我們從小到大所崇拜的英雄們,難道就要在我們這一代人開始消失了嗎?歷史就要開始在我們這里出現斷層了嗎?我們的後代,難道再也沒辦法了解到這些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跡了嗎?
其實除了這五個人,還有像發明地震儀的張衡,出塞的王昭君等等歷史人物,都一一被移除了課本。或許再過幾十年,當我們問起兒孫們,知道「精忠報國」幾個字是從哪裡出來的,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他們可能就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了。
也真心懇請這些專家們,對那些歷史人物可以手下留情,哪怕移出了課本,也請另外再出一冊圖書,把這些曾經的大人物又匯總在一起,可以多給後代們留一些傳承和念想。
⑹ 地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貢獻。。。急求,望高手解答,,,謝謝
古希臘羅馬 古希臘羅馬地理學繼承了古埃及地理學運用數學探討地理現象的傳統,成為西方地理學發展的源流。其早期重要奠基人,是公元前 5世紀的希羅多德,他最早探索了歷史上的人地關系、討論了區域的界線;希波克拉底創立了人的 4種氣質學說,探討了環境對人類行為的影響。稍後,德謨克利特對宇宙的無窮性、大氣現象的原因、生物對氣候的依存以及地理環境與人類社會的關系,進行了觀察和推測。柏拉圖從唯心論出發,認為圓是最完美的對稱形,演繹出圓的地球位於宇宙中心,這是球形說最早的概念。柏氏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則唯物地認為地球和天體都是原質構成的,從實驗材料和實地觀察中進行了歸納判斷,科學地證實了大地球形說。
中國最早的地理著作是戰國時代的《尚書·禹貢》和《管子·地員》。《尚書·禹貢》按地理特徵將古代中國版圖分為九州,並概要記載各地自然條件、經濟活動和物產交通,堪稱世界上第一部綜合地理作品。《管子·地員》探索了中國土地的分類和山地植物的垂直帶譜,是世界上最早對土地進行系統分類的作品
連年征戰、麥加朝覲和商業航海活動,使伊斯蘭世界成為東西方交流的樞紐,涌現了許多偉大的穆斯林旅行家,如馬蘇第等。十進位制和羅盤就是此期由中國經印度和阿拉伯世界傳入歐洲的。古代阿拉伯地理學的成就是不應忽視的。如921年,巴爾基搜集了阿拉伯旅行者的氣候觀察,編成了第一本《世界氣候圖集》;稍後,馬克迪西提出將世界分成14個氣候區的方案;11世紀早期,阿維森納觀察中亞山區,提出褶曲抬升山嶽的運動和侵蝕切割地形的均變過程。
中國 這個時期在方誌、沿革地理、域外地理、自然地理和地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如法顯的《法顯傳》、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至今仍是研究中亞、印度歷史地理的重要文獻;酈道元的《水經注》至今仍為考證中國水資源和水環境演變的要著;沈括的《夢溪筆談》一書提出了河流的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並用以解釋華北平原形成的原因,較西方類似的見地早4個世紀。
(19世紀初~19世紀後期) 最傑出的人物是德國 A.von洪堡和C.李特爾(見彩圖)。他們不僅是德國,也是全世界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
⑺ 地理學最主要的幾個代表人物
1.戴維斯是美國最有名望的地理學家之一,他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是美國地理協會的發起人,著有《普通氣象學》、《地理論文集》、《自然地理學》和《珊瑚礁問題》等著作。
2.哈特向(Hartshorne1899—) 20 世紀美國最有影響的地理學家,著有《地理學性質》(1939 年)《地理學性質的透視》(1959),被譽為里程碑式的著作,在西歐和美國被宣傳為地理學奠基人觀點的權威論述。
3.巴羅斯(Barrows1877—1960) 是美國地理學中人類生態學派的代表,曾任地理研究最活躍的芝加哥大學地理系主任。
4.鮑曼(Bowman1878—1950) 是美國應用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的代表人物。著有《戰後新世界》一書(1921 年),該書一直是美國政治地理學最有權威的著作。
5.索爾(Sauer1889—1975)美國人文地理學中景觀學派代表人物,主張地理學應研究自然與文化景觀的形成、演變、特徵,而不在於研究人類對環境的適應,著有《景觀形態學》一書。
⑻ 歷史上有哪些地理學家﹖
中國古代的地理學家
中國古代地理學家眾多,體現在旅遊、方誌、建築、測量測繪、天文學等多個方面。例如:
朱熹
酈道元
沈括
徐霞客
張衡
一行
南宮說
郭守敬
裴秀
徐光啟
樂史
羅洪先
賈耽
朱思本
晏謨
王士性
何秋濤
嚴如煜
顧炎武
徐繼畲
楊守敬
於欽
另外有一些人物,也對古代地理學發展產生了重大作用,例如:
張騫父子
班超父子
法顯,晉代高僧
玄奘,唐代高僧
鄭和
外國的古代地理學家
畢達哥拉斯(約前572-約前497)
柏拉圖(前428-前348)
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
埃拉托色尼(前273-前192)
哥倫布(1451-1506)
亞美利加·韋斯普奇
達·伽馬
費南多·麥哲倫
庫克
托勒密
⑼ 地理學家有哪些著名人物
1、阿爾弗雷德·魏格納
阿爾弗雷德·魏格納(Alfred Lothar Wegener),1880年11月1日生於柏林,德國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1930年11月在格陵蘭考察冰原時遇難。被稱為"大陸漂移學說之父"。魏格納以倡導大陸漂移學說聞名於世,他在《大陸和海洋的形成》這部不朽的著作中努力恢復地球物理、地理學、氣象學及地質學之間的聯系。
李特爾(Ritter,Carl,1779~1859),德國地理學家。近代地理學創建人之一。生於奎德林堡,卒於柏林。曾任法蘭克福大學、柏林大學教授。德國第一個地理學講座教授和柏林地理學會創建人。
最早闡述了人地關系和地理學的綜合性、統一性,奠定了人文地理學的基礎。認為地理學是一門經驗科學,人是整個地理研究的核心和頂點。創用「地學」一詞。主張地理學和歷史學結合。堅持目的論的哲學觀點,認為上帝是建造地球的主宰。著有《歐洲地理》、《地學通論》等。
⑽ 中國的地理學家有哪些人
中國地理學家 聽語音
古代
中國古代地理學家眾多,體現在旅遊、方誌、建築、測量測繪、天文學等多個方面。[1]例如:
酈道元
沈括
徐霞客
張衡
一行
南宮說
郭守敬
裴秀
徐光啟
樂史
羅洪先
賈耽
朱思本
晏謨
王士性
何秋濤
嚴如煜
顧炎武
徐繼畲
楊守敬
於欽
另外有一些人物,也對古代地理學發展產生了重大作用,例如:
張騫父子
班超父子
法顯,晉代高僧
玄奘,唐代高僧
鄭和
近現代
中國近現代地理學發展迅速,涌現出一批著名地理學家。以下列舉部分:
白光潤
白眉初
白永平
包安明
寶音
保繼剛
鮑覺民
蔡建霞
蔡孟裔
蔡強國
蔡運龍
曹桂發
曹延藩
曹有揮
陳百明
陳朝輝
陳傳康
陳爾壽
陳發虎
陳廣庭
陳國階
陳漢欣
陳靜生
陳俊合
陳可馨
陳立人
陳能
陳沈良
陳述彭
陳曦
陳效逑
陳亞寧
陳永勤
陳永森
陳振樓
陳忠暖
諶湛溪
成升魁
承繼成
程國棟
程和琴
褚廣榮
褚亞平
崔功豪
崔鵬
代合治
鄧輝
鄧先瑞
丁四保
丁永建
董治寶
杜德斌
段漢明
範文紀
方創琳
方鳳滿
方俊
方修琦
馮德顯
馮起
馮學智
傅伯傑
傅先蘭
甘枝茂
高峻
高前兆
高全洲
高抒
高泳源
葛劍雄
葛全勝
葛綏成
宮輝力
龔勝生
穀人旭
顧朝林
顧祖禹
郭來喜
韓茂莉
韓昭慶
何秋濤
賀燦飛
侯仁之
侯甬堅
胡煥庸
胡序威
華林甫
黃秉維
黃國璋
黃健民
黃錫疇
景才瑞
藍勇
李春芬
李德仁
李國平
李吉均
李潤田
李四光
李小建
李小文
李旭旦
梁溥
林炳耀
林超
劉東生
劉科偉
劉培桐
劉興詩
劉興土
陸大道
陸林
羅洪先
羅開富
馬溶之
滿志敏
寧越敏
秦大河
任美鍔
沙學浚
沈玉昌
施雅風
石泉
史念海
宋家泰
孫鴻烈
覃成林
譚其驤
唐曉峰
塗長望
王成組
王恩涌
王鴻禎
王緝慈
王乃昂
王乃梁
王守春
王穎
王庸
伍光和
魏清泉
翁文灝
吳傳鈞
吳殿廷
吳尚時
吳松弟
吳中倫
徐建華
許學強
許學工
嚴德一
嚴如煜
閻小培
楊紉章
楊吾揚
葉嘉安
尤聯元
曾剛
曾世英
曾昭璇
張其昀
張偉然
張文忠
張相文
張曉虹
張修桂
趙榮
周立三
周尚意
周廷儒
周一星
周振鶴
朱鶴健
朱思本
朱震達
竺可楨
鄒代鈞
鄒逸麟
左大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