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理中把地球劃分為幾個版塊
全球六大板塊大致劃分:
太平洋板塊:近4/5的太平洋都在此板塊內;
美洲板塊:整個美洲以及接近美洲的部分太平洋、大西洋;
亞歐板塊:幾乎整個亞洲以及歐洲,但屬於亞洲的印度不在此板塊內,還有一部分大西洋;
南極洲板塊:整個南極洲以及除北冰洋外的三大洋的邊緣部分;
非洲板塊:整個非洲以及一部分大西洋;
印度洋板塊:澳大利亞東、北、南的部分大洋洲國家,絕大部分印度洋,以及印度次大陸、阿拉伯半島都在此板塊內.
❷ 地球所在具體位置!具體的!銀河繫上的!
地球在銀河系的位置取決於太陽系在銀河系的位置。
太陽(包括地球和太陽系)位在獵戶臂靠近內側邊緣的位置上,在本星際雲中,距離銀河中心7.94±0.42千秒差距我們所在的旋臂與鄰近的英仙臂大約相距6,500光年。我們的太陽與太陽系,正位於在科學家所謂的星系適居帶。
太陽運行的方向,也稱為太陽向點,指出了太陽在銀河系內游歷的路徑,基本上是朝向織女,靠近武仙座的方向,偏離銀河中心大約86度。太陽環繞銀河的軌道大致是橢圓形的,但會受到旋臂與質量分布不均勻的擾動而有些變動,我們目前在接近近銀心點(太陽最接近銀河中心的點)1/8軌道的位置上。
(2)地球分哪些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銀河、仙女座星系和三角座星系是本星系群主要的星系,這個群總共約有50個星系,而本星系群又是室女座超星系團的一分子。
銀河被一些本星系群中的矮星系環繞著,其中最大的是直徑達21,000光年的大麥哲倫雲,最小的是船底座矮星系、天龍座矮星系和獅子II矮星系,直徑都只有500光年。其他環繞著銀河系的還有小麥哲倫雲,最靠近的是大犬座矮星系,然後是人馬座矮橢圓星系、小熊座矮星系、玉夫座矮星系、六分儀座矮星系、天爐座矮星系和獅子I矮星系。
在2006年1月,研究人員的報告指出,過去發現銀河的盤面有不明原因的傾斜,現在已經發現是環繞銀河的大小麥哲倫雲的擾動所造成的漣漪。是在她們穿過銀河系的邊緣時,導致某些頻率的震動所造成的。這兩個星系的質量大約是銀河的2%,被認為不足以影響到銀河。
但是加入暗物質的考量,這兩個星系的運動就足以對較大的銀河造成影響。在加入暗物質之後的計算結果,對銀河的影響增加20倍,這個計算的結果是根據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馬丁·溫伯格的電腦模型完成的。在他的模型中,暗物質的分布從銀河的盤面一直分布到已知的所有層面中,結果模型預測當麥哲倫星系通過銀河時,重力的沖擊會被放大和加重
❸ 地球在宇宙中處於什麼位置
位於銀河系的太陽系,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現有40~46億歲,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
(3)地球分哪些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地球圈層分為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兩大部分。
地球外圈可進一步劃分為四個基本圈層,即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內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幔圈、外核液體圈和固體內核圈。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之間還存在一個軟流圈,它是地球外圈與地球內圈之間的一個過渡圈層,位於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約150公里處。
❹ 地球的四個分界線是什麼
地球的四個分界線是:赤道、南北緯30°和南北緯°60、本初子午線、西經20°和東經160°。
1、赤道——南北緯度數、南北半球的分界線
赤道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長約4萬千米。它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是地球儀上的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習慣上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習慣上用「S」作代號。
2、南北緯30°和南北緯°60——低緯、中緯和高緯的分界線
北緯30°~南緯30°:低緯度
北緯30°~北緯60°和南緯30°~南緯60°:中緯度
北緯60°~北緯90°(北極)和南緯60°~南緯90°(南極):高緯度
3、本初子午線——東、西經度數的分界線
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上確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舊址的經線為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即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以東的18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作代號;以西的180°屬於西經,習慣上用「W」作代號。
4、西經20°和東經160°——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國際上習慣用20°W和160°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因為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基本上在大洋上通過,這樣可以避免把非洲和歐洲的一些國家分在兩個半球。從20°W經0°經線至160°E屬於東半球;從20°W經180°經線至160°E屬於西半球。
一、各大洲分界線
1、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2、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3、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4、歐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
5、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
6、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線:德雷克海峽。
7、歐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丹麥海峽。
二、世界大洋界線
1、太平洋與北冰洋的界線:白令海峽即楚科奇半島的克利古貢角與蘇厄德半島的威爾士王子角連線。
2、太平洋與大西洋的界線:通過合恩角的經線即從火地島沿德雷克海峽西端到查理斯角連線。
3、太平洋與印度洋的界線:沿馬六甲海峽北端、蘇門答臘島西岸、爪哇島南岸、新幾內亞島(伊里安島)南岸,澳大利亞大陸、巴斯海峽、塔斯馬尼亞島,再大致沿146°52'E到南極一線為界。
4、大西洋與印度洋的界線:通過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經線(東經20度)。
❺ 地球東西南北的劃分是怎樣的
將地球分成均勻的360等份,其中每等份的切線都經過地軸與兩極,並把地球分成基本相等的兩個半圓。這樣,地球表面就出現了許多等大的大圓圈,這就是經線或經圈,也叫子午線或子午圈。經線呈南北走向,因此又稱「南北線」。1884年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國際子午線會議上規定,把通過英國格林威治天文台的那條經線作為第一條線,稱為「本初子午線」,即經度零度線。本初子午線以東是東經1-1 80度線,以西是西經1-180度線,東經和西經180度是同一條線,它與本初子午線正好是一個大圓圈上的兩個半圓。在英國格林威治天文台舊址的子午館,有一條寬十幾厘米、長十幾米、鑲嵌在大理石中間的銅制本初子午線,這是地球上唯一的一根經線標志。在這根銅光閃閃的子午線兩旁,分別刻有「東經」和「西經」字樣,表明東西半球就是從這里分開的。由於地球表面海陸分布不均勻,為方便起見,實際上人們通常是以東經160度和西經20度為界分為東西兩半球的。
經線與緯線緯線是根據垂直於地軸的平面和地球表面相交的圓圈畫出來的。緯線圈之間互相平行,在地球表面上經線與緯線都互相垂直,緯線指示東西方向。赤道是南北緯線的起點,定為零度。赤道以北至北極為北緯1-90度線;赤道以南至南極為南緯1-90度線。南北緯90度就是地理南北極。顯然,緯線與經線不同,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長度是不同的。赤道上的緯線最長,然後向南北兩極逐漸減少,到了兩極,緯線圈即縮成一點。
❻ 地理位置包括哪些方面
按劃分標准來分有以下兩大類:
1、自然地理位置:按照地理位置的相對性和絕對性,一般分為絕對地理位置和相對地理位置。
(1)相對地理位置是以其參考點的周圍事物進行確定,比如海陸位置,就屬於這一種(例子: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2)而絕對地理位置是以整個地球為參考系,以經緯度為度量標准,地球上每一個地方都有自身唯一的經緯度值,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經緯度位置。
2、人文地理位置:按照地理位置的功能性質來分,可劃分為經濟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文化地理位置等不同的功能性位置。
(6)地球分哪些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地理位置從另一個方面可反應出地形地貌的大致分布格局。隴縣是一個地貌類型多樣,地形破碎復雜的少數縣之一,它位於關山和渭北高原西部的千山之間,其縣城坐落在千河谷地的中部,總地勢是西北高而東南低。
看其地貌大勢,位於中國第二級階梯上,是中國四大高原之一黃土高原地區的一分子。這種背景決定其地形地貌不會脫離這種格局的影響。而這種表現也在某種程度上由中國大致格局第二極階梯的地形位置特徵所概括。
地理位置決定一個國家的政治中心建設,這在很多國家都有先例。以中國為例,自古以來,很多當政者都非常看重地理位置的選擇。政治中心,是一個國家的工作心臟,是國家的大腦。因此,選好政治中心非同小可。
中國把北京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其主要因素是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決定。北京位於中國東部沿海地區,而且扼守連結東北與關內的咽喉地帶,屬於雄雞的咽喉地帶(中國形狀像一隻雄雞,故有此說),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同時,它靠近俄羅斯,蒙古兩國,無戰爭之憂。東有渤海,有遼寧、山東兩個半島拱衛,戰略上十分安全。此外,北京是明清兩代五百年帝都,經受了歷史的嚴格考驗。
❼ 地球的東南西北是如何分出來的
地球是個巨大的磁體,它周圍空間存在的磁場叫地磁場。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地磁極的大概位置是:地磁南極在東經140°、南緯67°的南極洲威爾克斯附近;地磁北極在西經100°、北緯76°的北美洲帕里群島附近。所以地磁南北極和地理的南北極並不重合。科學家還發現,地磁南北極的地理位置不是固定不變,而是在緩慢變化著的。
地理的南北極雖然和地磁極方向大致一樣,甚至說是由地磁極方向而來,但地理的南北極的准確位置是按照地球的自轉軸來確定的。在南極或北極一年中白天和黑夜只交替一次,就是說連續半年是白天,連續半年是黑夜。
地球的自轉產生了白天和黑夜,而地球公轉(繞太陽旋轉)軌道平面和地球自轉軸相交成大約66.7,在地球公轉中太陽離地球某一特定位置(比如說中國)在不斷變化,於是產生了四季。
敘述的不太好,多包含!
❽ 七大洲四大洋地圖
一、七大洲四大洋地圖:
二、、七大洲介紹:
1、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0個國家和地區。
2、非洲:面積約3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個國家和地區。
3、北美洲:面積約2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
4、南美洲:面積約18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
5、南極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總面積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察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
6、歐洲:面積約1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
7、大洋州:面積約9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共有24個國家和地區。
三、四大洋
1、太平洋:世界海洋中面積最闊、深度最大、邊緣海和島嶼最多的大洋。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長度約15900千米,東西最大寬度約為109900千米。總面積17868萬平方千米,佔地球表面積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積的二分之一。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
全世界有6條萬米以上的海溝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海水容量為70710萬立方千米,均居世界大洋之首。
2、大西洋:世界第二大洋。位於南、北美洲和歐洲、非洲、南極洲之間,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帶。南北長大約1.5萬千米,東西窄,其最大寬度為 2800千米。總面積約為9166萬平方千米,比太平洋面積的一半稍多一點。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處達9219米,位於波多黎各海溝處。
3、印度洋:世界第三大洋。位於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面積約為7617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397米,最大深度的爪哇海溝達7450米。洋底中部有大致呈南北向的海嶺。
4、北冰洋:位於地球的最北面,大致以此北極為中心,介於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間,是四大洋中面積和體積最小、深度最淺的大洋。
面積約為1479萬平方千米,僅佔世界大洋面積3.6%;體積1698萬立方千米,僅佔世界大洋體積的1.2%;平均深度1300米,僅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大深度也只有5449米。
(8)地球分哪些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各洲劃分:
1、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2、亞洲與非洲的分界: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3、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白令海峽
4、亞洲與大洋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5、歐洲與非洲的分界:直布羅陀海峽
6、歐洲與北美洲的分界:丹麥海峽
7、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巴拿馬運河
8、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峽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七大洲
網路--四大洋
❾ 地理位置的劃分
人們常用的方向,主要有上、下、東、西、南、北。在地球上,指向地心的方向為下,逆地心的方向為上,上與下都是垂直方向。下面我們要講的是指地平面上的方向。在地平面上,東(正東)、西(正西)、南(正南)、北(正北),是最基本的四個方向。
地球上方向的確定與地球的自轉有關。從北向南看,人們把地球自轉的方向,叫做自西向東。在地球上,順地球自轉的方向為東,逆地球自轉的方向為西,與東西方向相垂直的地平方向,則稱為南北方向。
地平方向是根據經線和緯線來確定的。具體的說,一切緯線都表示正東正西方向。沿著緯線順地球自轉方向為正東,反之即為正西。由於緯線就是緯圈,是無頭無尾的閉合的圓,所以,東、西方向都是無限的。這就是說,一直沿緯線順地球自轉方向前進,就永遠是向東,沒有窮盡;反之,一直沿緯線逆著地球自轉方向前進,便永遠是向西,也永無窮盡。
南、北方向是根據經線確定的。一切經線都表示正南正北方向。沿著經線朝著北極的方向為正北;反之,沿經線朝著南極的方向,就是正南。由於經線都是具有一定長度的半圓形線段,兩端分別連接著南極和北極,所以,南、北方向都是有限的,即正南與正北兩個方向都是有盡頭的。沿經線朝著南極方向(正南)前進,到了南極,就到了南的盡頭。到了南極,如果還一直向前,便不再是朝正南,而是朝正北方向了。在北極,情況則正好相反。
在南極和北極,緯線已不是線,而是點。按照幾何概念來講,南緯90°和北緯90°這兩個特殊的緯線,已不能表示東、西方。所以,在南極和北極,應該說是沒有東、西方向。南、北兩極都無數條表示南北方向的經線集結點,那裡的方向分別只有北和南:在南極,向周圍的任何方向都是正北;在北極,向周圍的任何方向都是正南。
地球上的方向是人為規定的。根據這些方向,人們可以確定地表不同地點之間的相互位置關系。一般來說,方向是相對的。一個地點,由於其參照的地點不同,它可以是東、是西,也可以是南、是北。如圖2-7所示,A對B來說,它在正東方向;對於C,它在正西方向;對於D,它在正南方向;對於E,則又是在正北方向。但是,南、北極點是例外的。在那裡,不存在這種方向的相對性。南極點對於地球上任何其它地點來說,它都只能是正南;而北極點則只能是位於地球上其它一切地點的正北方向。所以,在地球上,只有南、北兩個極點的地平方向是絕對的。
既然東、西、南、北等地平方向是由緯線和經線確定的。那麼,在標繪著經線和緯線的地圖上,就可以根據經線和緯線來判定方向。這在實際應用上具有重要意義。當然,東。西、南、北只是四個最基本的地平方向,在實際應用中,僅有這些基本方向是不夠的。然而,有了這四個基本方向,也就能據此得出其它的地平方向。
地平方向雖然是人為規定的,但是,規定地平方向的依據卻是客觀存在的,這就是地球的自轉。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在按照逆時針方向旋轉,這是不以人的意志而改變的客觀事實。人們把這樣的旋轉方向叫做自西向東,於是就有了東、西方向。地軸雖然是一條假設的軸線,但是,地球的南、北兩極卻是因地球自轉而客觀存在的,於是就有了南、北方向。所以,地球自轉是人為規定方向最基本的客觀依據。
❿ 地球的東西方向是怎樣劃分的呀
地球上東西方向是這樣規定的:
在同一條經線上,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運動就是向東運動,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運動就是向西運動。
你向東(西)運動能到達的地方就是你的東(西)方。
但是由於地球是一個球體,在同一經線上一個點,你可以向東很快到達,也可以向西轉了大半圈到達這個地方。也就是說這個點可以說在你的東邊,也可以說在你的西邊。這就是常說的東西方向是相對的,而南北方向是絕對的。
為了統一期間,人們規定:
在同一經線上,沿著經線的劣弧來判斷。當然如果某個點和你所站位置的經度相差180度,那麼這個點既可以說你的東邊,也可以說在你的西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