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stem教育是什麼做做科學實驗就算stem教育了嗎
STEM教育是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的總稱。
S代表英語單詞Science,指科學。
T代表英語單詞Technology,指技術,科技。
E代表英語單詞Engineering,指工程。
M代表英語單詞Mathematic,指數學。
STEM教育是美國2013年出台的新課改課程標准提的是核心概念.
STEM專業大類方向:
工程所有專業
生物與生物醫學科學所有專業
數學與統計學所有專業
物理科學所有專業
STEM的好處:
對於國際學生來說,畢業之後想找工作就要申請相關領域進行的短期實習,這樣才可以在美國合法實習、工作,但是短期實習都是有一定時間限制的。標準的短期實習只有一年時間,也就是說如果畢業生一年之內無法拿到工作簽證,就必須離開美國了。但是STEM專業的畢業生可以申請額外24個月的短期實習延期(最新政策),加上首次短期實習的12個月,STEM專業同學可使用的短期實習時長可總共達36個月。因此,選擇STEM項目,對於國際學生在美國找工作來說是莫大的優勢!
② 什麼是STEAM教育
【STEAM教育者之家】等級考試大全網路網盤免費資源在線學習
鏈接: https://pan..com/s/17Nfxilb3OY0XgY9lLbWr3g
【STEAM教育者之家】等級考試大全 中國專業人才庫青少年機器人等級考試 中國電子學會等級考試 項目合作申請表.docx 全國青少年三維創意設計等級考試考場配置要求.pdf 全國青少年三維創意設計等級考試服務中心申請表.docx 全國青少年三維創意設計等級考試標准1-4級-20180605- 全國青少年三維創意設計等級服務網點申請表.docx 全國青少年機器人技術等級考試-考試服務中心申請表.docx 全國青少年機器人技術等級考試-考試服務網點申請表.docx 全國青少年機器人技術等級考試-考試、考務管理辦法.pdf 全國青少年機器人技術等級考試-考場配置要求.pdf 全國青少年機器人技術等級考試-服務中心認定管理辦法.pdf 全國青少年機器人技術等級考試-標准1級-8級-v3.0.0.pdf 全國青少年電子信息科普創新聯盟成員單位服務細則.pdf
③ stem教育怎麼做有什麼解決方案推薦一下么
stem教育不一定要死板的內容輸出,可以通過一些游戲或者競技活動,將stem概念融入其中,例如我們新法教育的互動教室解決方案,就在教室產品系統有融入stem教育,幫助老師們更好地普及stem教育。
④ STEM教育怎麼教,適合中國學生
英盛觀察的美式stem課堂從課程設計、課程時間上,都給了孩子充分的空間。一節課60分鍾,是很顯然不適合中國學生的。
在國內的stem教育中,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開設了某門課程,並將它作為stem教育。但Stem教育不是一個學科,是指向學生核心能力、核心素養的課程,面向真實情景,且依託於科學、數學、工程實現跨學科的一種體驗。現場有位科學老師表示收獲很大,此前進入了一種誤區,認為開設了這樣的課程,就與自己的課本教學無關。但這次的交流,實現了很大的跨越就是,觸動了這些老師對自己教學理念上的改變。
⑤ 淺談如何在幼兒園開展STEM課程教學
源於美國的STEM,即便搬遷到中國,其核心也基本變化不大。美國STEM教育強調是培養孩子成為Problem Solver,應對未來挑戰,肩負美國繼續領先的重任。中國教育專家(清華附中王校長)強調是培養創新力、提高學習效率,最終提升應試成績。
向左轉|向右轉
首先,國內幼兒教育是否趨於完善,是否不需要修改。《學前教育》2014年第25期的一篇論文中提到中國學前教育與美國相比,存在三個方面的差距:一是教師(師資能力、過度關注、獎懲言辭),二是課程設置(類別劃分過清、知識灌輸、不追求創造、重知識輕實踐、強調模仿、一視同仁批量生產),三是過度秩序(約束行為)。最後提出中國幼兒教育應把「克制」教育納入「鬆散和舒適的」教育,把「封閉」教育納入「開放式」教育。《比較教育研究》中有一篇論文《中美幼兒科學教育課程的差異性比較》(華南師大教育科學院,袁愛玲)。中國對「科學」的定義比較狹窄,重視教幼兒現成的概念,認識具體事實,形成簡單的概括能力。把科學探索過程中的技能、科學態度或價值觀視為附屬品。雖然是一篇來自2001年的古老論文,但其中的觀點與數據恰恰可以用來驗證說明中國幼兒教育正在不斷的調整修改。牛叔從自己孩子的教育經驗談起:「學前教育要做的很多,STEM如果占內容比較多的話,恐怕有成了另一條起跑線了」。當然,類似華工啟明星這種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FabLab實驗室研發的課程體系進行本土化的二次開發也為中國STEM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一種非常好的選擇。
向左轉|向右轉
回顧題主的問題:到底STEM教育能否融入進學前教育環節,又是否能真正應用到實踐中去,做到本土化,而不單單停留在理念的表面?我們在游戲化STEM教育探索與實踐中,有幾點認識:1、首先從解決身邊的問題開始。這個從3歲開始,不分年齡大小。盡量選取在孩子認知邊界的問題,激發好奇心。非要把波粒二象性、海森堡不確定性、波函數講給孩子,怕是可能都超出某些大學生的認知范疇。華工啟明星的課程體系便是從4歲開始的。2、基礎是快樂的解決問題。英國的赫伯特·斯賓塞在一百多年都已經實踐證明,快樂教育對幼兒來說是多少重要。當然很多人堅定認為學習一定是痛苦的,新的認知是對已知的否定。但必須承認真正優秀學生都更加快樂學習,或者說,是因為快樂才優秀。3、重點是在解決問題中發現/探索/學習各學科知識,少劃邊界,少講解,一塊發現探索。這個對課程設計和老師教學的要求較高。新《綱要》中強調了「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科學教育應來源於生活,在生活中取材,促進兒童探究能力的培養」。4、短期目標是開發潛能,開發智力,養成習慣,提高效率,綜合提升(包括成績)。在中國,不能提升成績的教育課程,都不是受歡迎的好課程。能力再強,創新再好,幼升小、月考季考期末考,是躲不過去的。總不能讓孩子和家長等到5年10年之後看課程效果。5、長期目標是培養鍛煉創新能力,合作能力,表達溝通,社會能力等。在短期目標的基礎上,這些綜合能力的培養鍛煉就如同日復一日的跑步、引體向上、俯卧撐,雖然看不到一時的效果,但增強了體質,未來才有用。6、終極理想是讓孩子更好應對未來挑戰。這幾天055大驅下水,戰略忽悠局張召忠局長感慨,中國後來居上,跨越發展,老海軍都看花眼了。誰會知道20年之後的中國在世界上會怎麼樣,將完全無法想像。所以,無論是我們自己在幼兒園、學前機構、游樂場、家庭等初步探索實踐,還是上海的24所幼兒園引入STEM課程,都說明STEM教育在中國的學前階段正在逐步的發展。當然,STEM教育小范圍的應用與實踐,不能推斷出未來一定會在中國進行大范圍的推廣。
⑥ STEM是什麼小學教師結合實際談談如何開展stem這項活動
摘要 STEM,起源於美國,是一種將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結合的跨學科融合教育,我國也在引進這種教學理念,更加註重孩子的融合教育和動手能力教育,更加註重探究,小學主要是科學科目參考較多
⑦ 什麼是STEM教育
STEAM代表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數學(Mathematics)。STEAM教育就是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多學科融合的綜合教育。
STEM教育(STEM Ecation)起源於美國,目前在全世界的中小學教育中得到普遍應用。然而,STEM課程並不是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的簡單疊加,而是要將四門學科內容組合形成有機整體,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培養STEM能力的教育一般遵循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問題作為導向的學習 的教學原則。PBL是一種以鼓勵學習者通過運用批判思考,問題解決技能和內容知識,去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和爭議的教學方法。
(7)如何製作stem地理教育擴展閱讀
STEM的特點:
融合的 STEM 教育具備新的核心特徵:跨學科、趣味性、體驗性、情境性、協作、設計性、藝術性、實證性和技術增強性等。
(1)跨學科:跨學科意味著教育工作者在 STEM 教育中, 不再將重點放在某個特定學科或者過於關注學科界限,而是將重心放在特定問題。
,強調利用科學、技術、工程或數學等學科相互關聯的知識解決問題,實現跨越學科界限、從多學科知識綜合應用的角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教育目標。
(2)趣味性:STEM 教育強調分享、創造,強調讓學生體驗和獲得 分享中的快樂感與創造中的成就感。有的項目還把 STEM 教育內容游戲化(將游戲的元素、方法和框架 融於教育場景)。
因為將基於探索和目標導向的學 習嵌入游戲中,有利於發展學習者的團隊技能、教授 交叉課程概念和負責的科學內容主題,可以得到更 多、更理想的教育產出。
(3)體驗性:STEM 教育不僅主張通過自學或教師講授習得 抽象知識,更強調學生動手、動腦,參與學習過程。 STEM 提供了學生動手做的學習體驗,學生應用所 學的數學和科學知識應對現實世界問題,創造、設 計、建構、發現、合作並解決問題。
(4)情景性:STEM 教育強調把知識還原於豐富的 生活,結合生活中有趣、挑戰的問題,通過學生的問題解決完成教學。
STEM 教育強調讓學生獲得將知識進行情境化應用的能力,同時能夠理解和辨識不同情境的知識表現,即能夠根據知識所處背景信息聯繫上下文辨識問題本質並靈活解決問題。
(5)協作性:STEM 教育具有協作性,強調在群體協同中相互幫助、相互啟發,進行群體性知識建構。STEM 教育中的問題往往是真實的,真實任務的解決離不開其他同學、教師或專家的合作。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與他人交流和討論。
(6)設計性:STEM 教育要求學習產出環節包含設計作品, 通過設計促進知識的融合與遷移運用,通過作品外 化學習的結果、外顯習得的知識和能力。
(7)藝術性:STEM 教育 的藝術性強調在自然科學教學中增加學習者對人文 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關注與重視。
(8)實證性:,STEM 教育 不僅要注重科學的實證性,更強調跨學科情景中通 過對問題或項目的探索,培養學生向真實生活遷移 的科學精神和科學理性。
(9)技術增強性:STEM 教育強調學生要具備一定技術素養,強 調學生要了解技術應用、技術發展過程,具備分析新 技術如何影響自己乃至周邊環境的能力。
⑧ stem教育的基本特徵是什麼在進行stem主題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做些什麼
STEM的主要特徵包括六大方面:跨學科、趣味性、現實性、體驗式、協作式、創作式。
STEM教育是將原本分散的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這4門學科內容自然組合形成整體,重點強調將知識應用於生活,解決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問題,強調做中學,在實踐中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
不是教授孤立、抽象的學科知識,強調把知識還原於真實的生活,以項目的形式開展,學生需要以小組為單位,相互幫助、啟發、交流討論、合理分工;以多種形式來創造自己的作品,每個活動的都是一次創作體驗。
(8)如何製作stem地理教育擴展閱讀:
在STEM教育的核心理念下,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實踐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准備工作:設計項目活動設計框架,從確立項目主題、分析項目問題、建立評價標准、設計解決方案、實施解決方案和展示評價總結六個方面。
其中,在實施解決方案階段,與傳統理論教學不同,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知識與經驗,應用科學知識、信息技術搜索相關資料、對搜索結果進行有效篩選和分析、組織討論,來制訂解決方案。
⑨ 看看一家半官方的STEM教育機構是怎麼開展STEM教育的
1986年,stem教育在美國開始出現。
STEM代表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STEM教育就是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教育。
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就發表過《本科的科學、數學和工程教育》報告,這被認為是美國STEM教育集成戰略的里程碑,指導了國家科學基金會此後數十年對美國高等教育改革在政策和財力上的支持。該報告首次明確提出「科學、數學、工程和技術」教育的綱領性建議,從而被視為STEM教育的開端。
stem教育在美國的發展路徑如下:
199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發表了題為《塑造未來:透視科學、數學、工程和技術的本科教育》報告,並提出今後的「行動指南」。報告針對新的形勢和問題,對學校、地方政府、工商業界和基金會提出了明確的政策建議,包括大力「培養K-12教育系統中STEM教育的師資問題」。
2006年1月31日,美國總統布希在其國情咨文中公布一項重要計劃——《美國競爭力計劃》(American Competitiveness Initiative,ACI),提出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目標之一是培養具有STEM素養的人才,並稱其為全球競爭力的關鍵。由此,美國在STEM教育方面不斷加大投入,鼓勵學生主修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培養其科技理工素養。
2007年10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發表《國家行動計劃:應對美國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系統的緊急需要》報告,提出的行動計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措施:一是要求增強國家層面對K-12階段和本科階段的STEM教育的主導作用,在橫向和縱向上進行協調;二是要提高教師的水平和增加相應的研究投入。這一報告顯示了STEM教育從本科階段延伸到中小學教育階段,希望從中小學就開始實施STEM教育。
2011年,奧巴馬總統推出了旨在確保經濟增長與繁榮的新版的《美國創新戰略》。新版的《美國創新戰略》指出,美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和國際競爭力取決於其創新能力。「創新教育運動」指引著公共和私營部門聯合,以加強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教育。
2011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研究委員會發布了《成功的K-12階段STEM教育:確認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有效途徑》的報告,報告認為在中小學實施STEM教育的目標主要有三個:一是擴大最終會在STEM領域修讀高級學位和從業的學生人數,並擴大STEM領域中女性和少數族裔的參與度;二是擴大具有STEM素養的勞動力隊伍並擴大這一隊伍中女性和少數族裔的參與度;三是增強所有學生的STEM素養,包括那些並不從事與STEM職業相關工作的學生或繼續修讀STEM學科的學生。
美國州長協會在2011年12月又針對STEM教育行動發布了《制定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議程:州級行動之更新》報告,分析了該協會2007年提出的行動議程中的弱勢之處,重新提出「實施州級STEM議程」的各項具體措施。
2015年10月7日,經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美國《STEM教育法(2015年)》(STEM Ecation Act of 2015)正式生效。根據該法,雖然STEM教育的英文拼寫不作改變,但明確將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列入STEM教育類別。該法生效後,聯邦政府機構對STEM教育的定義將更加正式和規范地納入計算機科學學科,使該學科作為STEM教育的一類,被納入國家科學基金、美國聯邦能源部等機構的資助范圍。該法要求在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獎學金項目中增加對數學、科學教師的培訓及研究支持,並加強對社會機構開展STEM教育的研究,進一步探索如何加強校外STEM教學。
⑩ 如何製作地理課件
1、確定課題與教學目標。
課件設計首先要確定教學課題,明確該課題要實現的目標。一般來說,我們平時的教學課題都是按照教材教師本人自己確定,所以我們就根據自己的需要與教學目標來設計課件,有更大的自主性。但遇到公開課、評優課、競賽課什麼的,就不同了,通常要根據所給課題設計課件,這就要我們更好地理解課題的教學目標,從而達到更好的設計效果。
2、深挖教材,理順關系。
深挖教材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只有很好地把握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內容體系,才能實施有效教學。通過仔細分析研究課題內容,理解重點、難點問題,確定課件內容的結構、表現形式及展示順序。對於PowerPoint這個軟體來說,展示順序是很重要的。因為其本身的交互性相對來說要弱一些,所以要求課件的設計一定要注重順序的編排。
3、課件素材的搜集。
互聯網是我們獲取信息、材料的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對於平時教學所要的素材,我們幾乎都可以直接從網上搜索到。
4.
編輯素材。
雖然我們能從網上搜索到我們想要的素材,但往往與我們在實用中的要求不是很相符,這就要求我們利用一些軟體(FLASH、PHOTOSHOP、視頻分割器)進行修改編輯。
5.製作課件
這是課件製作的最核心的環節。在這個環節,我們要將各種多媒體素材,按編輯好的腳本,設計好的順序,編輯在一起,製作成交互性強、操作靈活的、視聽效果良好的課件。這就要求對PowerPoint
2003能夠熟練操作。
6.
調試、運行、試用
課件製作完成後,如果有時間要或者有需要,我們可以經過多次的調試、試用,並及時修正。如果只是平時上課,上完課後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效果進行相應調整,修正後再應用。如果是公開課、評優課、競賽課往往要先演練幾遍,找出問題,修改後再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