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位置命名的茶葉是哪個

地理位置命名的茶葉是哪個

發布時間:2022-04-23 08:36:07

1. 嶗山茶是什麼茶

嶗山茶是屬於綠茶
嶗山茶是中國最北方的綠茶,具有的生長周期長、品質優良、葉肥味厚的特點。
嶗山茶生長在嶗山上,命名為「嶗山茶」。嶗山是「海上第一名山」,有「神仙宅窟」、「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之美譽。
嶗山礦泉水水質優異,真正成就了「仙山聖水嶗山茶」的顯貴地位,嶗山茶在全國綠茶中享有極高聲譽,被消費者盛譽為「江北第一名茶」。
嶗山種茶已有悠久的歷史。由精選嶗山鮮茶用現代工藝加工而成。嶗山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光照較強,霜期也較南方長。飲用嶗山茶。特別是茶內氨基酸和咖啡鹼含量高,茶湯濃醇鮮爽,飲後頰齒留香,令各地好茶者贊不絕口。因此,嶗山茶與嶗山礦泉水、嶗山耐冬花並稱「嶗山三絕」,享名天下,冠蓋東方。
嶗山茶非常好喝

嶗山茶的口感非常好,具有特有的清雅、幽香的碗豆香味開始顯露出來,茶湯入口滑、綿,微苦,回味悠長,回甘較好。
喝茶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享受,沖泡幾遍後嶗山茶葉充分舒展再觀察葉底。嶗山茶的葉底芽葉完整、整齊,很少能看到茶梗,沖泡幾遍後澀味更重。嶗山茶香氣清而不膩,茶湯厚實,不苦不澀,口感純凈,高檔嶗山茶更是入口即甜,喉頭回甘,香氣清雅。
名山蘊名泉,名水育名茶。作為中國種茶緯度最高、土壤、氣候等生長環境最好的北方茶,嶗山茶汲取山中泉水,沐浴大海朝陽,浸潤海霧紫氣,生就了色澤翠綠,香清味醇的氣質,是綠茶中的上品,被譽為「茶中新貴」。

2. 中國哪裡的茶葉最好

一、武夷山市

武夷山市位於中國福建省北部,除了武夷山風景區風景出名之外,還盛產名茶,著名的有武夷岩綠、武夷水仙、武夷肉桂、武夷岩茶(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八角亭龍須茶、正山小種紅茶、金駿眉等。
二、安溪縣

安溪縣位於福建省南部,是中國烏龍茶之鄉,著名的茶葉品種有安溪烏龍四大「名旦」(安溪鐵觀音、黃金桂、本山、毛蟹)、梅占等。
三、台灣省

台灣省不但經濟發達、旅遊資源豐富,也是產茶大省,名茶種類繁多,著名的有凍頂烏龍、東方美人茶、文山包種茶、木柵鐵觀音、阿里山珠露茶等。
四、黃山市

黃山市位於安徽省南部,除了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黃山風景區之外,還有諸多著名的茶葉,比如黃山毛峰、老竹大方、太平猴魁、休寧松蘿、黃山綠牡丹、屯溪綠茶、祁門紅茶、珠蘭花茶等。
五、潮汕地區

潮汕地區位於廣東沿海一塊,包括汕頭、潮州、揭陽3市。潮汕功夫茶盛極一時,著名茶葉品種有鳳凰單叢、嶺頭單叢、鳳凰水仙、石古坪烏龍等。
這5個地區,相信大部分人都聽說過、去過。這些著名的茶葉對愛茶之人來說,也早已聽聞、品嘗。不過,我相信,每一次,都有不一樣的心境與收獲。

3. 江西什麼茶最出名

1 廬山雲霧茶:產於江西省廬山坡800米以上的含鄱口、五老峰、漢陽峰、小天池、仙人洞等地。廬山年平均溫度12℃,年降雨量2500毫米,年霧日期260天。山高林密,泉水泛流,土壤腐殖質層深厚,有機質含量極為豐富,茶生其間得天獨厚。朱德有詩贊曰:「廬山雲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年飲,延年益壽法。」鮮葉於5月初採摘,以一芽一葉初展為標准。經攤放殺青輕揉理條整形提毫乾燥等工序加工而成。成品形如石松,緊結圓直,綠潤多毫;湯色碧亮,香高味濃,鮮甘耐泡;葉底嫩綠。從容舒展。2 遂川狗牯腦:產於江西遂川縣湯湖鄉狗牯腦山,曾獲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狗牯腦產茶始於清嘉慶年間,已有近200年歷史。曾用名「玉山茶」。3 寧紅工夫:寧紅工夫,簡稱寧紅,是我國最早的工夫紅茶之一,主產江西修水縣,武寧、銅鼓次之,毗鄰修水的湖南平江縣長壽街一帶的紅毛茶,亦由修水茶廠加工為寧紅工夫。修水在元代稱寧州,清朝稱義寧州,故名。4 雙井綠:雙井綠產於江西省修水縣杭口鄉「十里秀水」的雙井村。該村江邊有座石崖形成的釣魚台,台下有兩井,在一塊石崖上,鐫刻著黃庭堅手書「雙井」兩字。茶園就坐落在釣魚台畔。這里依山傍水,土質肥厚,溫暖濕潤,時有雲霧,茶樹芽葉肥壯,柔嫩多毫。品質特點為,外形圓緊略曲,形如鳳爪,鋒苗潤秀,銀毫顯露;內質香氣高香持久;湯色明亮;滋味鮮醇;葉底嫩綠。5 上饒白眉:產於江西上饒縣,1982年創制,曾四次被評為江西生優質名茶。因其外形似老壽星之眉,故有此名。其鮮葉采自大面白茶樹品種。 6 麻姑茶:產於江西省南城縣西南10公里處的麻姑山區。麻姑山素有「洞天福地,秀山東南」之譽。這里山勢磅礴,峰巒疊嶂,溪瀑飛流,風光秀麗。山上有著名的神功泉、丹霞洞天、尋真寺、半山閣、仙都閣等名勝古跡。 7 婺源茗眉:產於江西省婺源縣,縣位於贛東北山區,與浙、皖接壤。1958年創制。茶區地勢高峻,峰巒起伏,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石耳山和鄣公山,星江河貫穿縣內,年平均溫度1617℃,年降雨量17002000毫米,雲山霧海,四季不絕,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宜於茶樹生長。8 瑞州黃檗茶:瑞州黃檗茶產於江西高安縣(今高安市),1985年進京參加全國優質農產品展覽會,被評為全國優質農產品。歷史上的黃檗茶在元、明兩代列為貢品。
9 婺源墨菊:婺源墨菊產於江西省婺源縣。茶區境內層巒疊嶂,雲霧瞭然,溪澗縱橫,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4. 雲南普洱茶到底有幾個產區

普洱主要產於雲南勐海、勐臘、普洱市、耿馬、滄源、雙江、臨滄、元江、景東、大理、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文山、西疇、廣南,西雙版納、其次是貴州盤縣、榕江,廣西扶綏、昭平,福建南靖,廣東乳源、連山、茂名、湛江及海南昌江、瓊中、樂東、保亭、陵水等地。生於海拔1200~1400米亞熱帶、熱帶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國、緬甸、印度也有分布。稀有種。野茶樹(包括栽培型野茶樹)又名普洱茶,在雲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雲南有樹齡達1800多年的「茶樹王,為較大的植株,當地雖已採取措施進行保護,但植株仍在受到人為干擾,如不加強管護,將有被摧殘致死的危險。隨著雲南人口的增加,天然林急劇縮減,同時每年「清明節」前後上山采野茶葉的人眾多,野茶樹也日益減少。
六大茶山一般指雲南茶葉或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位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內。現在亦有瀾滄江內六大茶山即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漫撒或易武、倚邦、攸樂(基諾)、漫撒、蠻磚和革登;江外六大茶山:南糯、南嶠、勐宋、景邁、布朗、巴達的說法。

5. 中國名茶及產地簡介(超簡介)幾句話

中國十大名茶
茶的品種分紅茶、綠茶、清茶、黃茶、白茶、黑茶六類。
中國十大名茶是:
一、西湖龍井茶。
「茶中之美數龍井」。因它產於杭州市西湖區的龍井村而得名。

西湖美景、龍井名茶,早已名揚天下。游覽西湖,品飲龍井茶,是旅遊者到杭州的最好享受。西湖龍井茶產於西湖四周的群山之中,其品質特點是:外形扁平挺秀,色澤綠翠,內質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葉色綠,好比出水芙蓉,栩栩如生。西湖龍井茶素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稱著。
龍井茶優異的品質是精細的採制工藝所形成的。採摘1芽1葉和1芽2葉初展的芽葉為原料,經過攤放、炒青鍋、回潮、分篩、輝鍋、篩分整理(去黃片和茶末)、收灰貯存數道工序而製成。龍井茶炒制手法復雜,依據不同鮮葉原料不同炒制階段分別採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壓、磨」等十大手法。凡觀看過炒制龍井茶全過程的,都會認為龍井茶確實是精工細作的手工藝品。
品飲龍井茶,宜用玻璃杯沖泡,3克茶葉加200毫升80℃左右的熱水,沖泡3—5分鍾後,就可聞香、觀色、品味了。
西湖龍井茶,過去按產地分為「獅、龍、雲、虎、梅」五個品類。「獅」字型大小為龍井獅峰一帶所產,「龍」字型大小為龍井、翁家山一帶所產,「雲」字型大小為雲棲、五雲山一帶所產,「虎」字型大小為虎跑一帶所產,「梅」字型大小為梅家塢一帶所產。其中公認獅峰所產者香味品質最佳。
二、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醉。」它產於江蘇太湖之濱的洞庭山上。

「碧螺春」產於我國著名風景旅遊勝地江蘇省蘇州市的吳縣洞庭山。唐代陸羽《茶經》中有關茶產地中提到「蘇州長洲縣生洞庭山」。洞庭山所產的茶葉,因香氣高而持久,俗稱「嚇煞人香」,後來清代康熙皇帝品嘗此茶後,得知是洞庭山碧螺峰所產,改定名為「碧螺春」。清乾隆年間王應奎《柳南續筆》中記有此事:「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產野茶數株,每歲土人持竹筐采歸,以供日用,歷數十年如是,未見其異也,康熙某年,按候以采而其葉較多,筐不勝貯,因置懷間,茶得熱氣異香忽發,採茶者呼嚇煞人香。嚇煞人者,吳中方言也,遂以名是茶雲。自是以後,每值採茶,土人男女長幼,務必沐浴更衣,盡室而往,貯不用筐,悉置懷間,而土人朱元正獨精製法,出自其家,尤稱妙品,每斤價值三兩。已卯歲(1699年),車駕幸太湖,宋公購此茶以進,上以其名不雅,題之曰「碧螺春」。自是地方大吏,歲必采辦」。
太湖之濱的洞庭東山和西山,是風景旅遊勝地,西山島相傳是吳王夫差和西施避暑勝地。山上的林屋洞又是道教修行的洞天福地,還有海登法師練功處石公山等十大景點。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果木茶樹間作成園,生長茂盛。
碧螺春採制工藝精細,採摘1芽1葉的初展芽葉為原料,採回後經揀剔去雜,再經殺青、揉捻、搓團、炒干而製成,炒制要點是「手不離茶,茶不離鍋,炒中帶揉,連續操作,茸毛不落,捲曲成螺」。
碧螺春的品質特點是:條索纖細,捲曲成螺,茸毛披覆,銀綠隱翠,清香文雅,濃郁甘醇,鮮爽生津,回味綿長。
品嘗碧螺春茶,在白瓷茶杯中放入3克茶葉,先用少許熱水浸潤茶葉,待芽葉稍展開後,續加熱水沖泡2—3分鍾,即可聞香、觀色、品評。碧綠纖細的芽葉沉浮於杯中,香氣撲鼻而來,品飲過後,鮮爽怡人。
三、武夷岩茶。「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它產於閩北「秀甲東南」的名山武夷,與鐵觀音茶同被視為烏龍茶中的名貴珍品。

「大紅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質最優異者。武夷岩茶產於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於福建崇安東南部,方圓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顯,故名岩茶。武夷產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葉,宋代列為皇家貢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設立御茶園專門採制貢茶,明末清初創制了烏龍茶。
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樹生長環境命名的,如不見天、金鎖匙等;以茶樹形狀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以茶樹發芽早遲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大紅袍」名樅茶樹,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著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紅袍」石刻,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晝夜溫差大,岩頂終年有細泉浸潤流滴。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大紅袍的特異品質,大紅袍茶樹現有6株,都是灌木茶叢,葉質較厚,芽頭微微泛紅,陽光照射茶樹和岩石時,岩光反射,紅燦燦十分顯目。關於「大紅袍」的來歷,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呢,傳說天心寺和尚用九龍窠岩壁上的茶樹芽葉製成的茶葉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這位皇官將身上穿的紅袍蓋在茶樹上以表感謝之情,紅袍將茶樹染紅了,「大紅袍」茶名由此而來。
「大紅袍」茶樹現經武夷山市茶葉研究所的試驗,採取無性繁殖的技術已獲成功,經繁育種植,已能批量生產。
「大紅袍」茶的採制技術與其他岩茶相類似,只不過更加精細而已。每年春天,採摘3—4葉開面新梢,經曬青、涼青、做青、炒青、初揉、復炒、復揉、走水焙、簸揀、攤涼、揀剔、復焙、再簸揀、補火而製成。
「大紅袍」的品質特徵是: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典型的葉片有綠葉紅鑲邊之美感。大紅袍品質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韻」明顯。大紅袍很耐沖泡,沖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飲「大紅袍」茶,必須按「工夫茶」小壺小杯細品慢飲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嘗到岩茶之顛的韻味。
四、鐵觀音。產於閩南的安溪縣。
鐵觀音(又名紅心鐵觀音.紅樣鐵觀音)

原產於安溪縣西坪堯陽。無性系品種。其由來有兩種傳說:一是「魏說」相傳,清雍正三年(1725)年前後,西坪堯陽松林頭(今西坪鄉松岩村)老茶農魏蔭(1703~1775),勤於種茶,又信奉觀音,每日晨昏必在觀音佛前敬獻清茶一杯,數十年不輟。一夜,魏蔭在熟睡中夢見自己荷鋤出門,行至一溪澗邊,在石縫中發現一株茶樹,枝壯葉茂,芬芳誘人。魏蔭好生奇怪,正想探身採摘,突然傳來一陣狗吠聲,把一場好夢擾醒。翌晨,魏蔭循夢中途徑尋覓,果然在觀音侖打石坑的石隙間,發現一株如夢中所見的茶樹,細加觀察,葉形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異於他種。他喜出望外,遂將茶樹移植在家中的一口破鐵鼎里,悉心培育,經數年壓枝繁殖,株株茁壯,葉葉油綠。便適時採制,果然茶質特異,香韻非凡,視為家珍,密藏罐中。每逢貴客佳賓臨門,沖泡品評,凡飲過此茶的人,均贊不絕口。一天,有位塾師飲了此茶,便驚奇地問:「這是何好茶?」魏蔭便把夢中所遇和移植經過,詳告塾師,並說此茶是在崖石中發現,崖石威武似羅漢,移植後又種在鐵鼎中,想稱它為「鐵羅漢」。塾師搖頭道:「有的羅漢猙獰可怖,好茶豈可俗稱。此茶乃觀音托夢所獲,還是稱『鐵觀音』才雅!」魏蔭聽後,連聲叫好。
二是「王說」。相傳,安溪西坪堯陽南岩(今西坪鄉南岩村)仕人王士讓,清雍正十年(1732)中副貢,乾隆十年(1745)出任湖廣(今湖北)黃州府蘄州通判,曾築書房於南山之麓,名為「南軒」。清乾隆元年(1736)春,王與諸友經常會文於南軒,每於夕陽西墜,徘徊於南軒之旁。一日,見層石荒園間有株茶樹異於他種,遂移植南軒之圃,朝夕管理,精心培育,年年繁殖,枝葉茂盛,圓葉紅心;採製成品,烏潤肥壯,氣味超凡;泡飲之後,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奉召赴京,晉謁禮部侍郎方望溪,以此茶饋贈。方侍郎品其味非凡,便轉獻內廷。乾隆帝飲後,甚喜,召見士讓詢問堯陽茶史,以其茶烏潤結實,沉重似「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賜名為「鐵觀音」。
鐵觀音植株灌木型,中葉類,遲芽種。樹姿開張,枝條斜生,稀疏不齊;葉形橢圓,葉色濃綠,葉厚質脆,葉緣波狀,略向後翻,鋸齒疏鈍,嫩芽紫紅。開花多,結實率高。萌芽期在春分前後,停止生長期在霜降前後,一年生長期7個月。天性嬌弱,抗逆性較差,有「好喝不好栽」之說。制烏龍茶品質特優,滋味醇厚甘鮮,香氣清芳高雅,水色清澈金黃,葉底肥厚軟亮,常以天然的蘭花香和特殊的「觀音韻」而區別於其它烏龍茶。制紅.綠茶則品質中等。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安溪福美張乃妙、張乃乾兄弟將鐵觀音傳至台灣木柵區。並先後傳到福建省的永春、南安、華安、平和、福安、崇安、莆田、仙游等縣和廣東等省。
五、屯溪綠茶。
簡稱「屯綠」,是安徽屯溪一帶所產炒青綠茶的總稱。
屯綠

「屯綠」是安徽屯溪綠茶的簡稱。多有茶人將其視為我國極品名茶之一。主要產地有安徽的休寧、歙縣、施德、績溪、寧國等地。因歷史上在屯溪加工輸出,故名「屯綠」。該茶條索緊密,勻正壯實,色澤綠潤,沖泡後湯色綠明,香氣清高,滋味濃厚醇和,是我國綠茶中的名品。「屯綠」屬炒青類,屯綠毛茶又稱「長炒青」。其做法起源於松羅匹茶的製法,品種有珍眉、貢熙、特針、雨茶、秀眉、綠片等6個花色18個不同級別,此外還可窖制茉莉、珠蘭、玉蘭、玳玳、桂花、玫瑰等花茶。「屯綠」在明萬曆年間(1573~1620)即在國際市場上首露頭角,1913年已遠銷歐美各國。曾被譽為「首屈一指的好茶」、「綠色金子」。1920年屯溪有100多家茶商經營綠茶,有「屯溪船上客,前渡去裝茶」之說。屯綠一直是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品,暢銷5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六、祁門紅茶。
簡稱「祁紅」,產於安徽祁門縣的山區。

祁紅是祁門紅茶的簡稱。產於安徽省祁門、東至、貴池、石台、黟縣,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帶。茶葉的自然品質以祁門的歷口、閃里、平里一帶最優。
祁門一帶歷史上很早就盛產綠茶,從事茶業者人數眾多,唐咸通三年(862年),司馬途《祁門縣新修閶江溪記》稱:祁門一帶「千里之內,業於茶者七八矣。……祁之茗,色黃而香」。祁門在清光緒以前並不生產紅茶。據傳,光緒元年(1875年),有個黟縣人叫余干臣,從福建罷官回籍經商,因羨福建紅茶(閩紅)暢銷利厚,想就地試產紅茶,於是在至德縣(今東至縣)堯渡街設立紅茶莊,仿效閩紅製法,獲得成功。次年就到祁門縣的歷口、閃里設立分茶莊,始制祁紅成功。與此同時,當時祁門人胡元龍在祁門南鄉貴溪進行「綠改紅」,設立「日順茶廠」試生產紅茶也獲成功。從此「祁紅」不斷擴大生產,形成了我國的重要紅茶產區。
祁紅產區,自然條件優越,山地林木多,溫暖濕潤,土層深厚,雨量充沛,雲霧多,很適宜於茶樹生長,加之當地茶樹的主體品種——櫧葉種內含物豐富,酶活性高,很適合於工夫紅茶的製造。
祁紅採制工藝精細,採摘一芽二、三葉的芽葉作原料,經過萎凋、揉捻、發酵,使芽葉由綠色變成紫銅紅色,香氣透發,然後進行文火烘焙至干。紅毛茶製成後,還須進行精製,精製工序復雜花工夫,經毛篩、抖篩、分篩、緊門、撩篩、切斷、風選、揀剔、補火、清風、拼和、裝箱而製成。

高檔祁紅外形條索緊細苗秀,色澤烏潤,沖泡後茶湯紅濃,香氣清新芬芳馥郁持久,有明顯的甜香,有時帶有玫瑰花香。祁紅的這種特有的香味,被國外不少消費者稱之為「祁門香」。

祁紅在國際市場上被稱之為「高檔紅茶」,特別是在英國倫敦市場上,祁紅被列為茶中「英豪」,每當祁紅新茶上市,人人爭相競購,他們認為「在中國的茶香里,發現了春天的芬芳」。

祁紅茶宜於清飲,但也適於加奶加糖調和飲用。祁紅在英國受到了皇家貴族的寵愛,贊美祁紅是「群芳最」。
七、信陽毛尖。
產於河南信陽境內的大別山區,又稱「豫毛峰」。

產於河南信陽大別山。信陽地區優越的氣候與土地壤條件,是綠茶生產的理想環境,千百年一脈相承的手工制茶工藝,使「信陽毛尖」的獨特風味無與倫比.茶聖陸羽在其《茶經》中把光州茶(信陽毛尖)列為茶中上品,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又有「淮南茶信陽第一」的千古定論。

八、君山銀針。
產於湖南嶽陽君山,全由肥嫩芽頭製成。
君山銀針--身居白銀盤

君山銀針,產於號稱八百里的洞庭湖中一個秀麗的小島—君山上。它的採茶季節性強,採摘十分細致。早在清代,君山茶就有〔尖茶〕和〔兜茶〕之分。採回的芽葉,要經過揀尖,把芽頭和幼葉分開。芽頭如箭,白毛茸然,稱為尖茶。此種焙製成的茶,作為貢品,則謂之貢尖。揀尖後(即將茶芽揀出),剩下的幼嫩葉片,叫做兜茶,製成干茶,稱這貢兜,色黑毛少,不作貢品。它也由芽頭製成。外形緊實挺直,金毫密被,色澤金黃光亮,香氣高而清純,湯色橙潢黃明亮,滋味爽甜純厚。

九、普洱茶。
因產地是雲南普洱而得名。
普洱茶--獨具風格

普洱茶因集散地的地名而得名。普洱,是雲南省思茅地區的一個縣名,原不出產茶葉,但為雲南南部的重要貿易集鎮和茶葉市場。

普洱茶的原料,主要產於雲南瀾滄江流域,尤以西雙版納一帶最多。古時所謂的〔六大茶山〕,都分布於西雙版納地區。現代的普洱茶,包括普洱散茶和普洱緊壓茶兩大類。其原料,主要滇青茶。作為普洱茶原料的滇青毛茶,因採摘時期不同,分為春尖茶,二水茶和谷花茶。清明至穀雨所採的茶葉,稱為春尖。芒種至大暑所採的茶葉,稱為二水,又分細黑茶,二介茶和粗茶,為壓制緊茶的原料。白露至霜降所採的茶葉,稱為谷花,白毫特多,亦很細嫩,為制餅茶的原料。普洱散茶,以比較細嫩的滇青做主要拼配原料,經過普洱茶特有的後熟作用而成。普洱緊壓茶,以細嫩的滇青為主要配料,還要選用不同等級的粗茶,作為裹茶或稱包心茶。目前普洱緊壓茶的花色有沱茶,餅茶,方茶,緊茶,圓茶等。

十、滇紅茶。
雲南盛產紅茶,並多優品,人稱「滇紅茶」。
滇紅

★ 滇紅茶以外形肥碩緊實,金毫顯露和香高味濃的品質獨樹一幟。★
滇紅工夫茶產於雲南,以外形肥碩緊實,金毫顯露和香高味濃的品質獨樹一幟,而稱著於世。
雲南是世界茶葉的原產地。但雲南紅茶生產僅有50年的歷史。1938年底才開始在順寧〈今鳳慶〉和佛海〈今勤海〉兩地試制紅茶,由於其品質特佳,首批茶葉通過香港轉銷倫敦即深受客戶歡迎,以每磅800便士的最高價格售出而一舉成名。據說英國女王將其置於玻璃器皿之中,作為觀賞之物。
雲南地處我國西南,地理位置在北回歸線附近不超過3°的緯度范圍內,被科學家稱為「生物優生地帶」。全省重點產茶縣的海拔高度均在1000~2000米之間,有雨熱同季和干涼同季的氣候特點,全年平均氣溫保持在15°~18℃之間,晝夜溫差平均超過10·C以上。從3月初到11月底,一年可采9個月的茶葉。雲南六山五水構成山嶺縱橫,河谷淵深,錯綜復雜的地形地貌,茶區山巒起伏,雲霧繚繞,溪澗穿織,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多紅黃壤土,腐殖質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的茶葉生產的自然條件。
滇紅茶外形條索緊結,肥碩雄壯,干茶色澤烏潤,金毫特顯,內質湯色艷亮,香氣鮮郁高長,滋味濃厚鮮爽,富有刺激性。葉底紅勻嫩亮,在國內獨具一格,因採制時期不同,其品質具有季節性變化,一般春茶比夏、秋茶好。春茶條索肥碩,身骨重實,凈度好,葉底嫩勻。夏茶正值雨季,葉生長快,節間長,雖芽毫顯露,但凈度較低,葉底稍顯硬、雜。秋茶正處干涼季節,茶樹生長代謝作用轉弱,成茶身骨輕,凈度低,嫩度不及春、夏茶。滇紅以滇西茶區的雲縣、鳳慶、昌寧為好,尤其是雲縣部分地區所產的滇紅茶,香氣高長,且帶有花香,滋味醇厚,剌激性稍弱,但回味鮮爽。

6. 為什麼中國名茶大多都是在東部

茶樹性喜溫暖濕潤,自南緯45度到北緯38度之間均可栽培。中國位於亞洲東部,東鄰太平洋,中國東部地區的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台灣等省是盛產名茶的好地方,歷屆中國十大名茶十有八九都在這了。而同樣作為茶樹適栽區,甚至是發源地區的雲南、貴州、四川、廣西等地的茶葉卻直到近年來才廣為人知。這不得不讓人去反思這背後的原因。

一、東部的茶,具文氣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飲茶之風伴隨歷史的變遷從西部遷移到中原,茶樹的栽種製作也伴隨飲茶之風從西部過渡到東部。西部的大葉種,到東部變成中小葉種。一方水土養育一方茶,東部的山水風光旖旎、靈秀眷美,不僅是文人墨客的詩意棲居地,也孕育出秀麗精巧的茶葉。黃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西湖龍井、廬山雲霧、祁門紅茶、六安瓜片、太平猴魁、君山銀針、茉莉花茶、鳳凰水仙等等數不勝數的名茶,不僅外形獨特秀氣、擁有詩意的名稱,滋味也充分體現了茶葉「苦後回甘」的本質,甚至是「無味至味」的人生哲理。不少文人雅士還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

東部茶葉的性質特點給了文人雅士很好的交流空間,三五知己圍坐一起品茶,博古論今,興致至極,詩句便泉涌而出;是為官之人精神家園的寄託,即便仕途坎坷,有了茶依然從容豁達;是僧人道士們參禪悟道的一劑良葯,有了它可以提神醒腦,有了它長壽有了保障。朗朗上口的「七碗茶詩」,形象有趣的寶塔詩、迴文詩,充滿哲理智慧的「吃茶去」等等數不勝數的妙詩美句、動人故事,時刻都在描述著茶葉的魅力,他們對茶葉的傳播推廣可謂意義深遠,至今仍被後人廣為流傳。

二、東部的優勢,豐富了茶的內涵

雖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才開始評選中國十大名茶,但自古以來,中國名茶就有傳統名茶和歷史名茶之分。榮獲十大名茶之列的,除極個別後起之秀,往往也都是這些歷史傳統名茶。

歷史的發展表明,東部地區比西部更接近歷代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東部具有西部沒有的優勢,更多的東部名茶得以進貢,即便皇帝微服私訪,也多下江南,更多接觸的是東部的名茶。東部集聚更多的文人雅士、詩客僧家,茶文化的傳播因為他們多了文氣,披上了文士茶的外衣。相比西部茶葉來說,西部的茶葉更接地氣。以普洱為例,消費群體以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為主,是維持邊疆穩定的一劑良葯,清朝時期還曾抵禦外茶入侵,雲南邊茶入藏,捍衛邊茶貿易。東部的茶葉,因為自身的性質特點,以及歷史背景下東部地理位置的優勢帶來的一系列影響,綜合一起,極大的豐富了茶葉的精神內涵。

唐代陸羽的《茶經》,作為目前中國乃至世界第一本茶葉專著,其價值自然不言而喻。皎然的「飲茶歌」首詠茶道:一飲滌昏寐,再飲清我神;三飲便得道。盧仝的「七碗茶詩」中飲茶體驗層層上升。蘇東坡在杭州時曾寫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把茶葉擬人化為天生麗質、內質優異的佳人。「諸事皆能,唯獨不能為君耳」的宋徽宗趙佶,寫的《大觀茶論》反映了當時我國北宋時期茶業的發展狀況。北宋蔡襄(今福建人)和明代張源(今江蘇人)均寫過《茶錄》,雖內容不同,但都記錄了各自年代人們對茶葉採制利用的方式方法。

諸多的詩書詞曲,是中華茶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是研究中華歷史茶文化的寶貴資料,所有這些都明示著東部茶文化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了東部茶,中國茶也會黯然失色。

7. 我國哪個地方的茶最有名

1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是最著名的綠茶品種,同時也是我國的第一名茶。西湖龍井茶,因產於杭州西湖山區的龍井而得名。習慣上稱為西湖龍井, 簡化稱為龍井。具體產地是浙江杭州西湖的獅峰、龍井、五雲山、虎跑一帶,歷史上曾分為「獅、龍、雲、虎」四個品類,其中多認為以產於獅峰的品質為最佳。龍井素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著稱於世。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黃似糙米色,滋味甘鮮醇和,香氣幽雅清高,湯色碧綠黃瑩;葉底細嫩成朵。

產地:按「獅」「龍」「雲」「虎」「梅」列品第:

獅--既獅峰,品質最佳,最富盛譽(地名)

龍--龍井(地名)

雲--雲棲(地名)

虎--虎跑(地名)

梅--梅塢(地名)

味:為豆花香、清香味甘。

色:色清

形:取其一芽一葉,長不過2.5厘米

採摘期:四月初至十月上旬。

2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同為著名綠茶品種,產於江蘇吳縣太湖之濱的洞庭山。外形捲曲如毛螺,花香果味得天生,索為茶中之華。碧螺春茶葉用春季從茶樹採摘下的細嫩芽頭炒制而成;高級的碧螺春,每公斤干茶需要茶芽13.6~15萬個。外形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故名「碧螺春」。湯色清澈明亮,濃郁甘醇,鮮爽生津,回味綿長;葉底嫩綠顯翠。

春茶條索緊結,捲曲成螺,白毫密被,銀綠隱翠。號稱「三鮮」即香鮮濃、味道醇、色鮮艷,花香果味,沁人心脾,別具一番風韻。

碧螺春採制工藝精細,採摘芽葉的初展芽葉為原料,採回後經揀剔去雜,再經殺青、揉捻、搓團、炒干而製成,炒制要點「手不離茶,茶不離鍋,炒中帶揉,連續操作,茸毛不落,捲曲成螺」。

碧螺春的品質特點是:條索纖細,捲曲成螺,茸毛披覆,銀綠隱翠,清香文雅,濃郁甘醇,鮮爽生津,回味綿長。

品嘗碧螺春茶,在白瓷茶杯中放入3克茶葉,先用少許熱水浸潤茶葉,待芽葉稍展開後,續加熱水沖泡2-3分鍾,即可聞香、觀色、品評。碧綠纖細的芽葉沉浮於杯中,香氣撲鼻而來,品飲過後,鮮爽怡人。

3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是著名綠茶品種,產於安徽黃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雲谷寺、松谷庵、吊橋閹、慈光閣及半寺周圍。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雲霧多,自然條件十分優越,茶樹得雲霧之滋潤,無寒暑之侵襲,蘊成良好的品質。黃山毛峰採制十分精細。製成的毛峰茶外形細扁微曲,狀如雀舌,香如白蘭,味醇回甘,色澤嫩綠油潤,香氣清鮮,水色清澈、杏黃、明亮,味醇厚、回甘,葉底芽葉成朵,厚實鮮艷。

4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是著名綠茶,也是名茶中唯一以單片嫩葉炒制而成的產品,堪稱一絕。產於安徽西部大別山茶區,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縣所產品最佳,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六安瓜片」,色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它最先源於金寨縣的齊雲山,而且也以齊雲山所產瓜片茶品質最佳,故又名「齊雲瓜片」。其沏茶時霧氣蒸騰,清香四溢,所以也有「齊山雲霧瓜片」之稱。

在齊雲瓜片中,又以齊雲山蝙蝠洞所產瓜片為名品中的最佳,因蝙蝠洞的周圍,整年有成千上萬的蝙蝠雲集在這里,排撒的糞便富含磷質,利於茶樹生長,所以這里的瓜片最為清甜可口。但由於產量的制約,很多茶客對「只聞其名,未見其容」。六安瓜片的成品,葉緣向背面翻卷,呈瓜子形,與其他綠茶大不相同,沖泡後,湯色翠綠明亮,香氣清高,味甘鮮醇,又有清心明目,提神乏,通竅散風之功效。如此優良的品質,緣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同時也離不開精細考究的採制加工過程。瓜片的採摘時間一般在穀雨致電立夏之間,較其它高級茶遲半月左右,攀片時要將斷梢上的第一葉到第三四葉和茶芽,用手一一攀下,第一葉制「提片」,二葉制「瓜片」,三葉或四葉「梅片」,芽制「銀針」,隨攀隨炒。炒片起鍋後再烘片,每次僅烘片2-3兩,先「拉小火」,再「拉老火」,直到葉片白霜顯露,色澤翠綠均勻,然後趁熱密封儲存。果如宋代梅堯臣《茗賦》所言:「當此時也,女廢蠶織,男廢農耕,夜不得息,晝不得停」。色香味俱佳,是瓜片茶中的珍品。

5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屬於輕發酵茶,是我國黃茶中的珍品,產於湖南嶽陽洞庭湖的青螺島,有「洞庭帝子春長恨,二千年來草更長」的描寫,是具有千餘年歷史的傳統名茶。沖泡時尖尖向水面懸空豎立,繼而徐徐下沉,頭三次都如此。豎立時,如鮮筍出土;沉落時,像雪花下墮,品飲之時,還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其成品茶芽頭茁壯,長短大小均勻,茶芽內面呈金黃色,外層白毫顯露完整,而且包裹堅實,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銀針,故得其名。唐代時,文成公主出嫁西藏就曾選帶了君山茶。後梁時已列為貢茶,以後歷代相襲。《紅樓夢》曾談到妙玉用隔年的梅花積雪沖泡的「老君眉」即是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全由沒有開葉的肥嫩芽尖製成,滿布毫毛,色澤鮮亮,香氣高爽,湯色橙黃,滋味甘醇,雖經久置,其味不變,其採制要求很高,比如採摘茶葉的時間只能在清明節前後7-10天內,還規定了9種情況下不能採摘,即雨天、風霜天、蟲傷、細瘦、彎曲、空心、茶芽開口、茶芽發紫、不合尺寸等。在烘乾處理上,也頗有特殊之處。烘乾分為初烘、初包、復烘、復包四個部驟,要經三天時間。初烘溫度為攝氏八九十度,烘到七成干後,用牛皮紙包好後放置木箱中,稱為初包,經兩天再取出復烘。復烘溫度較低,烘至九成干時,再用紙包好,放置一天時間,等到芽色變成淡黃,發出清鮮香氣,再用低溫烘至充分乾燥後放入鐵箱中儲藏。採用這種工藝,能使芽葉內所含有效化學物質,隨著葉中水分的緩慢散失,發生良好的變化,茶葉色香味形更臻完善。

6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著名烏龍茶品種,產於福建北部「秀甲東南」的名山武夷山,茶樹生長在岩縫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岩茶屬「綠葉紅鑲邊」的半發酵茶,它的特點以清人梁章鋸概括得最為簡練,即「活、甘、清、香」四字(見《歸田瑣記》)。其條形壯結、勻整,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茶湯呈深橙黃色,清澈艷麗;葉底軟亮,葉緣朱紅,葉心淡綠帶黃;兼有紅茶的甘醇、綠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壞,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飲時常用小壺小杯,因其香味濃郁,沖泡五六次後余韻猶存。這種茶最適宜泡工夫茶,因而十分走俏,其品質獨特,18世紀傳入歐洲後,倍受當地群從的喜愛,還曾有「百病之葯」美譽。

武夷岩茶馳名中外,與優異的自然環境是分不開的。武夷山位於北緯27°35′-27°43′,東經117°55′-118°01′。方圓120華里,平均海拔650餘米。四周皆溪壑,與外山不相連接,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及九曲溪所組成,自成一體。岩峰聳立,秀拔奇偉,群峰連綿,翹首向東,勢如萬馬奔騰,堪為奇觀。澄碧清澈的九曲溪,縈繞其間,折為九曲十八灣。山回溪折,真有"曲曲山回轉,峰峰水抱流"之貌。而沿溪兩岸,群峰倒影,盡收碧波之中,山光水色,交相輝映,實為"碧水丹山"人間仙境。前人題"武夷山水天下奇,三十六峰連逶迤,溪流九曲瀉雲液,山光倒浸清漣漪",概括了武夷山的輪廓。名山勝境,陶冶出岩茶的天然靈氣。

武夷岩茶區,氣候溫和,冬暖夏涼,年平均溫度在18~18.5度之間;雨量充沛,年雨量2000毫米左右。山峰岩壑之間,有幽澗流泉,山間常年雲霧彌漫,年平均相對濕度在80%左右。正如沈涵《謝王適庵惠武夷茶詩》雲:「香含玉女峰頭露,潤滯珠簾洞口雲」。茶園大部分在岩壑幽澗之中,四周皆有山巒為屏障,日照較短,更無風害。優越的自然條件孕育出岩茶獨特的韻味。

武夷岩茶可分為岩茶與洲茶。在山者為岩茶,是上品;在麓者為洲茶,次之。從品種上分,它包括呂仙茶、洞賓茶、水仙、大紅袍、武夷奇種、肉桂、白雞冠、烏龍等,多隨茶樹產地、生態、形狀或色香味特徵取名。

其中以「大紅袍」最為名貴。關於大紅袍名稱的來歷,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是傳說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舉人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與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還有另一說法,傳說每年朝廷派來的官吏身穿大紅袍,解袍掛在貢茶的樹上,因此被稱為大紅袍。流傳更廣的是每當採茶之時,要焚香祭天,然後讓猴子穿上紅色的坎肩,爬到絕壁的茶樹之上採摘茶葉。所以廣東話把這種猴採茶稱為「馬騮」(廣東人管猴子叫馬騮)。正由於數量稀少,採摘困難,這種茶在市場上是價格昂貴的珍品。

武夷水仙是另一個岩茶品種,它由於葉片本身帶有一股清香,可以被製成富有香味,極為珍貴的茶葉,因此叫水仙,是在日本銷量最大的烏龍茶品種之一。

除此之外,廣東省潮州東面的鳳凰山盛產一種名為「鳳凰單叢」的烏龍茶。由於茶樹高達一丈由於,有鶴立雞群之感,故稱單叢。採摘時,條件十分嚴格,有「五不採」之說,即太陽升不採,天氣熱不採,早期見其芽不壯不採,陰天不採,雨天不採。它的特徵是條索粗壯,輕勻挺直,粗中有細,質地柔軟,有一股幽雅宜人的獨特清香。

7 安溪鐵觀音

鐵觀音同為著名烏龍茶品種,產於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發明於1725—1735年,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烏龍茶類的代表。其品質特徵是:茶條捲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晴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後湯色多黃濃艷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觀音韻」。茶音高而持久,可謂,「七泡余香溪月露 滿心喜樂嶺雲濤 」.

鐵觀音的製作工藝十分復雜,製成的茶葉條索緊結,色澤烏潤砂綠。好的鐵觀音,在製作過程中因咖啡鹼隨水分蒸發還會凝成一層白霜;沖泡後,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飲,先聞香,後嘗味,頓覺滿口生香,回味無窮。近年來,發現烏龍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後,鐵觀音更風靡日本和東南亞。

8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簡稱祁紅,為工夫紅茶中的珍品,國際上享有盛譽的紅茶品種。產於安徽省祁門、東至、貴池、石台、黟縣,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帶。茶葉的自然品質以祁門的歷口、閃里、平里一帶最優。

在遍及全球的紅茶品種中,祁紅獨樹一幟,百年不衰,以其高香形秀著稱,一九一五年曾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牌獎章,創制一百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優異的品質風格,蜚聲中外。

祁紅產區,自然條件優越,山地林木多,溫暖濕潤,土層深厚,雨量充沛,雲霧多,很適宜於茶樹生長,加之當地茶樹的主體品種──櫧葉種內含物豐富,酶活性高,很適合於工夫紅茶的製造。祁紅採制工藝精細,採摘一芽二、三葉的芽葉作原料,經過萎凋、揉捻、發酵,使芽葉由綠色變成紫銅紅色,香氣透發,然後進行文火烘焙至干。紅毛茶製成後,還須進行精製,精製工序復雜花工夫,經毛篩、抖篩、分篩、緊門、撩篩、切斷、風選、揀剔、補火、清風、拼和、裝箱而製成。

高檔祁紅外形條索緊細苗秀,色澤烏潤,沖泡後茶湯紅濃,香氣清新芬芳馥郁持久,有明顯的甜香,有時帶有玫瑰花香。祁紅的這種特有的香味,被國外不少消費者稱之為「祁門香」。祁紅在國際市場上被稱之為「高檔紅茶」,特別是在英國倫敦市場上,祁紅被列為茶中「英豪」,每當祁紅新茶上市,人人爭相競購,他們認為「在中國的茶香里,發現了春天的芬芳」。

祁紅茶最宜於清飲,但也適於加奶加糖調和飲用。祁紅向高香著稱,具有獨特的清鮮持久的香味,被國內外茶師稱為砂糖香或蘋果香,並蘊藏有蘭花香,清高而長,獨樹一幟,國際市場上稱之為「祁門香」。英國人最喜愛祁紅,全國上下都以能品嘗到祁紅為口福。皇家貴族也以祁紅作為時髦的飲品,用茶向皇後祝壽,贊美茶為「群芳最」。

9凍頂烏龍

凍頂烏龍茶,被譽為台灣茶中之聖。台灣省南投縣鹿谷鄉是它的主要產地。它的鮮葉,采自種植於凍頂山的青心烏龍品種的茶樹上。凍頂山海拔很高,因雨多山高路滑,茶農上山必須蹦緊腳尖(凍腳尖)才能上山頂,故又名凍頂,其產出的茶葉又屬於烏龍茶,所以命名為「凍頂烏龍」。但凍頂烏龍茶的的發酵程度很輕,約在20%—25%之間,屬於輕度半發酵茶,製法則與包種茶相似,應歸屬於包種茶類。

文山包種和凍頂烏龍,系為姊妹茶。凍頂茶品質優異,在台灣茶市場上居於領先地位。其上選品外觀色澤墨綠而油潤,並帶有青蛙皮般的灰白點,條索緊結、勻整,彎曲成球。干茶具有強烈的鮮花芳香;沖泡後,湯色金黃透亮偏琥珀色,湯味醇厚甘潤,帶熟果香或濃花香,味醇厚甘潤,喉韻回甘十足,帶明顯焙火韻味。葉底邊緣有紅邊,葉中部呈淡綠色,稱為「綠葉紅鑲邊」或「青蒂、綠腹、紅鑲邊」。

10

雲南普洱茶

普洱茶亦稱滇青茶,原運銷集散地在雲南普洱,故此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普洱茶是以古普洱府所管轄地區的雲南大葉種茶的曬青毛茶為原料,經發酵(包括自然發酵和人工後發酵)在形成的符合普洱茶雲南地方標準的散茶和緊壓茶的總稱。

普洱茶的產區,包括現在的思茅市,整個西雙版納州和臨滄部分地區,這個地區氣候溫暖,雨量充足,濕度較大,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茶葉原料采自雲南特有的大葉種茶樹,其葉片長12—24厘米,具革質,比其他茶樹品種更加厚韌。芽葉極其肥壯而茸毫茂密,品質優異。採摘期從3月開始,可以連續采至11月。在生產習慣上,劃分為春、夏、秋茶三期。採茶的標准為二三葉。其製作方法為亞發酵青茶製法,經殺青、初揉、初堆發酵、復揉、再堆發酵、初干、再揉、烘乾8道工序。

普洱生茶製成之後,還需要漫長的熟化過程。傳統上普洱茶的熟化都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這也是普洱茶「越陳越香」的原因。1973年,雲南省勐海茶廠試制人工發酵普洱熟茶成功,自此普洱茶的人工發酵工藝及相關地方行業標准相應產生,同時也產生了現代意義上的普洱茶。

在古代,普洱茶是作為葯用的。其品質特點是:香氣高銳持久,帶有雲南大葉茶種特性的獨特香型,滋味濃強富於刺激性;耐泡,經五六次沖泡仍持有香味,湯橙黃濃厚,芽壯葉厚,葉色黃綠間有紅斑紅莖葉,條形粗壯結實,白毫密布。

普洱茶從外形上分有散茶與型茶(緊壓茶)兩種。運銷港、澳地區及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法國等十幾個國家。

8. 雲南滇紅是什麼茶葉

滇紅,屬於紅茶類。滇紅,實際上是雲南紅茶的簡稱,由漢族茶農創制於民國年間。滇紅,主產區位於雲南省西南部瀾滄江以西、怒江以東的高山峽谷區,包括鳳慶、勐海、臨滄、雙江等縣。滇紅以大葉種紅碎茶拼配形成,定型產品有葉茶、碎茶、片茶、末茶4類11個花色。其外形各有特定規格,身骨重實,色澤調勻,沖泡後湯色紅鮮明亮,金圈突出,香氣鮮爽,滋味濃強,富有刺激性,葉底紅勻鮮亮,加牛奶仍有較強茶味,呈棕色、粉紅或姜黃鮮亮,以濃、強、鮮為其特色。

滇紅茶由馮紹裘老先生於1939年創制而成,滇紅製作系採用優良的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先經萎凋、揉捻或揉切、發酵、烘烤等工序製成成品茶;再加工製成滇紅功夫茶,又經揉切製成滇紅碎茶。上述各道工序,長期以來,均以手工操作。滇紅成品茶茶葉條索肥實,湯色紅濃明亮,葉底紅艷發光,香味濃郁,為國內其他省小葉茶種所未見。馮老先生終從眾人之意,定名「滇紅」;「滇紅」名茶就這樣誕生了。此後,滇紅茶產業年年向前發展,成為祖國茶葉生產上一朵璀璨的名茶之花;滇紅特級工夫茶,中國著名紅茶;其在前蘇聯、東歐各國和倫敦市場上享有崇高聲譽,是中國出口紅茶中售價高創匯多的佼佼者。

按地理位置,雲南劃分為滇西、滇南、滇東北三個茶區。滇紅產於滇西、滇南兩個自然區。滇西茶區,包括臨滄、保山、德宏、大理四個州(地區),種茶麵積佔全省的52.2%,產量佔全省總產的65.5%,系滇紅的主產區,其中風慶、雲縣、雙江、臨滄、昌寧等縣,占滇紅產量的90%以上。滇南茶區,是茶葉發源地,含思茅、西雙版納、文山、紅河四個州(地區),面積佔全省的32.7%,產量佔全省的30.8%,滇紅產於西雙版納和景洪、普文等地。產地的境內群峰起伏,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屬亞熱帶氣候,年均氣溫18~22℃,年積溫6000℃以上,晝夜溫差懸殊。年平均降水量1200~1700毫米,有「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的氣候特徵。其地森林茂密,落葉枯草形成深厚的腐殖層,土壤肥沃,致使茶樹高大,芽壯葉肥,著生茂密白毫,即使長至5~6片葉,仍質軟而嫩,尤以茶葉的多酚類化合物、生物鹼等成分含量,居中國茶葉之首。

9. 甘肅地區屬於我國茶區的江北茶區,甘肅出產的茶葉你知道什麼

甘肅地區屬於我國的江北茶區,產的茶葉是有,奈何並不出名。但論品質,甘肅產的茶葉不比任何地方差,香味特別,令人難忘。

一、隴南綠茶

隴南文縣是甘肅省內屬於長江流域的地方,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是種茶的好地方。隴南出產的茶葉具有高緯度,高香氣的特點,比較出名的隴南龍井,成品茶色澤翠綠,香氣清高,十分特別的是味道中有一股‘’豆香‘’,這款茶在售價上一斤高達五六百,通常會經過人工篩選,所以品質極好。

10. 中國有四大茶區,那麼武夷岩茶種在哪個茶區

武夷岩茶自然種在華南茶區了,其實這是一種不對的認知。為什麼呢?因為從地理位置上來看,福建省確實屬於華南地區,但是如果按照中國的四大茶區劃分,那麼這時只有閩南地區所種植的茶葉歸屬華南茶區,而閩北所種植的茶葉得劃分為江南茶區,自然而然武夷山市屬於閩北,因此武夷岩茶是被種植在江南茶區。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武夷山市所處的閩北也屬於廣義上的江南;武夷山市境內的人文氣息也略帶江南縮影;武夷山市的氣候也和江南氣候較為相似,只是梅雨季節的早晚時間有所不同……從多個方面來分析,武夷山市內的武夷岩茶屬於江南茶區,這樣應該就比較理解了。

閱讀全文

與地理位置命名的茶葉是哪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