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點狀,線狀,面狀符號的定義各是什麼
§1 作為地圖語言的地圖符號
符號是一種物質的對象、屬性或過程,用它來表示抽象的概念。這種表示是以約定的關系為基礎的。
地圖符號是表達地圖內容的基本手段,它由形狀不同、大小不一、色彩有別的圖形和文字組成。地圖符號是地圖的語言,是一種圖形語言。他與文字相比,最大的特點是形象直觀、一目瞭然。
就單個符號而言,它可以表示客觀事物的類別、空間分布位置、數量多少。就同類事物而言,可以反映該類事物的分布特點。各類符號的總和,則可以表示各類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區域總體特徵。
地圖符號不僅具有確定客觀事物的空間位置、分布特點以及數量、質量特徵的基本功能,還具有相互聯系和共同表達地理環境諸要素總體特徵的特殊功能。
1.1符號與地圖符號
符號是一種物質的對象、屬性或過程,用它表示抽象的概念。最典型的符號是語言。
地圖符號的組成要素:顏色、形狀、尺寸。
1.地圖符號的符號特徵
(1)地圖符號具有被表示成分和表示成分的特徵
(2)地圖記號有一定的約定性
(3)地圖記號可以等價變換
(4)記號構成地圖
符號學的理論原則可以應用於地圖學領域
2.地圖符號的功能
地圖是空間信息的符號模型,符號具有地圖語言的功能,它表現在以下的四個方面:
(1)地圖符號是空間信息傳遞的手段。
(2)地圖符號構成的符號模型,不受比例尺縮小的限制。
(3)地圖符號提供地圖極大的表現能力。
(4)地圖符號能再現客體的空間模型。
1.2地圖符號的視覺感受與認知過程
格式塔心理學:研究經視知覺檢驗過的整體,認為現象的經驗是整體的或完形的,論證了「整體大於局部之和」。
認知心理學:將人看作是一個信息加工的系統,認為認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覺輸入的變換、簡約、加工、存儲和使用的全過程。
§2 量表在符號設計中的應用
2.1地圖符號的分類
空間信息的幾何特性:
空間分布:三維 0, 1, 2, 3 x, y, z
時空分布:四維 0, 1, 2, 3, 4 x, y, z, t
地圖符號的幾何分類:點狀符號、線狀符號、面狀符號、體積符號。
點狀符號:表達空間上一個點位的符號。具定位特徵,為不依比例符號。
可以表現為:存在於一個獨立位置的事物、離散的空間現象、一個測量控制點、一座城市等,代表一個地區的國民經濟統計圖形,也算做點位分布。
線狀符號:表達空間上沿某個方向延伸的線狀或帶狀現象的符號。具定位特徵,為半依比例符號。
存在於空間的有序現象,如河流、河堤、道路、運輸線,他們可能擴散成一個寬頻,以具有相對長度和路線為主要特徵。因此現狀符號在地圖上是一個線段。
面狀符號:表達空間上具連續兩維分布的現象的符號。具定位特徵,為依比例符號。
體積符號:表達空間上具三維特徵的現象的符號。具定位特徵,與比例尺相關。
可以推想為從某一基準面向上下延伸的空間體,例如人口或一座城市,可以表示具有體積量度特徵的有形實物或概念產物,這些空間現象可以構成一個光滑曲面。
地圖符號的視覺含義分類:形象符號、抽象符號
地圖符號的比例分類:比例符號、半比例符號、非比例符號。
2.2地圖符號的量表
1.定名量表
依據制圖對象固有特徵進行區分 。
眾數是最佳的數字統計量,以一個群體中出現頻率最大的類別定名。
2.順序量表
按某種標志將制圖對象排序,表現為相對等級。
標志是以定量為基礎,通過計算或人為確定。
分位法是其中一種常用的定量分類方法。
四分位法將數據從小到大排列,然後按各級內部數據個數相等的規則確定分級。
3.間距量表
通過一定量值形成的制圖對象排序(等差數列)
常用的統計量是算術平均值 X 和標准差d
分級間隔值:x-2d ,x-d ,x,x+d ,x+2d
4.比率量表
以明確的比率數值描述制圖對象的數值差異
L, kLr, kLr2, kLr3, kLr4, kLr5,…,H等比數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3 構成符號的視覺變數
3.1視覺變數
1967年法國貝爾廷領導的圖形實驗室經過多年的探討,提出形狀、尺寸、方向、亮度、色彩和密度的差別改變了圖形外觀,稱為視覺變數。近30年來,許多學者在肯定了他的視覺變數理論的同時,提出了多種構成圖形要素的方案。我們認為,視覺變數是構成圖形的基本要素,它包括:形狀、尺寸、方向、顏色、網紋五個方面。在細分時,顏色的三個特性(色相,亮度,彩度)可以理解為獨立的視覺變數,而網紋中的三種組合(線劃網紋、點狀網紋、混合網紋),也分別具備視覺變數的特徵。
1.形狀變數
是視覺上能區別開來的幾何圖形的單體。
對於點狀符號來說,符號本身就體現了形狀的變數。形狀變數在線狀符號中是一個個形狀變數的連續,在面狀符號中是一排排形狀的連續,而不是整線段或整個面積同屬一個形狀變數。
2.尺寸變數
是組成不同形狀的符號在量度上的變數。衡量尺寸變數要從幾何面的直徑、長、寬、高和多邊形的面積作比較。
3.方向變數
適用於長形或線狀的符號。所謂方向變化是對圖幅的坐標系而言,在整幅圖中必須和地理坐標的經線或直角坐標線成同一的交角才不致混亂。
4.顏色變數
他是最活躍的視覺變數,又包含三個子分量:色相,亮度,彩度。顏色包括顏色和非顏色,顏色具有色相、亮度、彩度三種特性,而非顏色卻只有亮度特性。顏色的三種特性對制圖來說各有作用,因而也可以各自成為一種視覺變數。
5.網紋變數
指在一個符號或面積內部對線條或圖形記號的重復交替使用。網紋有許多種,可歸納為線劃網紋、點狀網紋和混合網紋。就網紋的組合來說,主要表現在方向、紋理和排列上,並且以整體特徵被感受。網紋的紋理變數由間距相等的點或平行線段組成,線段可以是虛線、實線或波紋線。點狀紋理也稱暈點,線狀紋理也稱暈線。網紋的排列變數由規則或不規則、抽象或象形的形狀所組成。
3.2 視覺變數的組合
在千變萬化的符號形式中,根據空間事物相互聯系的特徵,以某種變數為主脈,可以形成一系列結構符號。
在點狀符號中:
⑴ 改變形狀
⑵ 間斷形狀
⑶ 附加形狀
⑷ 組合形狀
⑸ 改變方向
線狀符號形狀的連續變化,可以產生實線和間斷線。也可以用疊加、組合和定向構成一個相互聯系的線狀符號系列。線狀符號的變化也不限於一種變數,尺寸變數參與了線狀符號的變異。
面狀符號的結構中,網紋變數起很大作用,在一定意義上說網紋變數是形狀變數的組合。
從構形而言,視覺變數產生的符號可以區分為規則的和不規則的圖形。象形符號也是一種不規則符號,很難以某種變數說明它。
§4 彩色
4.1彩色的量度
每一種彩色視覺都可依據三個特性進行度量,即色相、亮度和彩度。
1.色相
色相:是彩色視覺相互區別的心理學特徵,取決於反射光譜的主波長。錐體細胞: 包含三種感色細胞:感紅細胞,感綠細胞和感藍細胞。光的三原色 又稱加色原色:紅、綠、藍。用於光的混合和色彩監視器的色彩顯示。顏料的三原色 又稱減色原色:黃、品紅、青。用於顏料和印刷。
2.亮度
色光的強度,色彩和非色彩的明暗特徵。任何色相的量度級分的過多時,不容易被識別,亮度對比加大,才容易分辨。
3.彩度
相對於光譜色的純潔度,也稱純度、飽和度。彩度對於色彩來說,不僅是一種量度標准而且構成了色彩的千差萬別,豐富了色庫,彩度常常參與地圖的配色,不同的彩度彌補了圖面的彩色設計。
4.2色的表示
1.蒙賽爾色立體
主要以心理學、顏色視覺制定分類標記,建立了色相、亮度、彩度為指標的三維色立體。
2.色譜和色庫
色譜是建立在網點四色印刷基礎上的表示系統,是以減色原色及紋理變數的暈點為基礎。
在電子出版系統中,常配備能產生數十萬種有效彩色的資料庫——色庫。
4.3彩色的感受效應
色彩在地圖感受中的作用十分顯著:
(1)提高了地圖傳遞空間信息的容量
(2)用視覺次序反映地物數量特徵和動態變化
(3)增進地圖的美感和藝術造型
地圖色彩的選擇,有些是以生理學為基礎的,人的知覺機制所起的作用構成設計圖形時的限制;有些是以心理學為基礎的,對色彩產生寓意的和主觀的效果;有些則是色彩應用長期形成的用色習慣。
1.前進色和後退色
暖色相由紅、橙和黃等色構成。給人以溫暖、舒適、有活力的感覺。視覺上效果使其更貼近觀眾,並在頁面上更顯突出。冷色來自於藍、青和綠等色。感覺顯得穩定和清爽。它們看起來還有遠離觀眾的效果。
2.色彩的交互作用
觀看色彩不僅取決於它的物理刺激,而且還因周圍色彩的交互作用向對立色相轉化。
3.色彩的恆常性
當光源的光譜成分發生變化時,被觀察的對象顏色會保持不變,這種特性稱為色彩的恆常性。
4.感情色彩
色彩與人的情感或情緒有著廣泛的聯系,不同民族的文化特點又賦予色彩以各自含義和象徵。
5.習慣色彩
色彩也不是都能寓意,相當一部分地圖圖例的色彩選擇與感情因素無關,而是按照邏輯及習慣設定彩色。經過長期沿用,有的形成了規范,有的也以約定俗成。
4.4色彩的選配
1.同種色的配合
2.類似色的配合
3.原色的配合
4.互補色的配合
5.對比色的配合
6.綜合色的配合
§5 符號與圖形的感受效果
5.1視覺變數的感受效果
從功能上看,視覺變數可以概分為三類:
一種是能獲得數量感受的變數,繼二維平面上的尺寸,由於數量感要求變數的可量度性,因而尺寸是產生數量感唯一的變數。
另一種是能獲得次序感受的變數。亮度、網紋、尺寸變數都能產生這種次序級別。尺寸、網紋的紋理變數、網紋的方向變數能參照亮度排序的模式,也可以產生次序感受。
圖形的差異感包括組合感受和選擇感受兩個方面。當我們組織所有這些變數完成一張地圖任務----像語言的「造句」時,這些變數的作用是協同作業,他們服從於整體效果。正是幾種變數的參與及他們自身的差異,使圖幅具有組合感受和整體性。在這里變數原有的差異退到了次要的地位。與組合感受並存,又有較強差異反映的是選擇感受。尺寸、亮度、網紋、顏色和方向等每一種視覺變數的選擇都有自己的個性。所以選擇感受體現了地圖內容的差異。
5.2圖形視覺的心理效應
聚類感受、視覺對比、層次結構、圖形與背景、視覺平衡,都是影響地圖設計的視覺心理因素。
1.聚類感受
大腦被認為是一個動力系統。是知覺對刺激物積極的組織使類似或鄰近的刺激有結合起來的傾向。反之,不同類別的刺激容易在視覺上疏遠。
(1)類似因素
相互類似的刺激容易組成整體。
(2)鄰近因素
相互較短的或互相鄰接的刺激物,容易組成整體。
(3)閉合感覺
一個接近於完形但還沒有閉合的圖形,瞬時觀察總有把它和攏的傾向。
(4)完形傾向
彼此相屬的部分容易組成整體,而不相屬的部分便離開了主體。
2.視覺對比
對比產生於視覺差異。區分為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地圖設計者應努力造成差異,以便在對比中取得協調。
(1)線劃對比
線劃的類型和寬度構成一張地圖的網路,產生豐富的信息。
(2)色彩對比
色彩對比小的圖形呆板單調,不能引起注意。色相對比在視覺中出現不同層次,產生地圖結構的差異。由亮度的反差造成地圖上的亮區和暗區可以突出主題。主題以外的圖形普染淺灰色也可以顯現主題的地位。冷暖色對比和互補色對比對一些圖種非常有用。
(3)網紋對比
因為網紋多數用於面狀符號,它的對比程度通常由選擇的定性制圖或定量制圖的性質所決定。網紋的排列變數之間的差異性較大,對比明顯產生選擇性感受。
3.層次結構
大多數空間信息的傳輸,包含著復雜的關系,圖形便需要進行層次分析,以便將地圖資料清晰化和專題資料系統化,使重要性不同的地圖內容層次結構分明。
(1)延伸網路
主要反映線狀符號的網路關系,例如河流系統的主流和支流關系,全國的道路系統也是如此。延伸網路通常是順序性的,但對線路的等級進行量化,以顯示空間信息的相對重要性。
(2)層次網路
多用於表示主題的分類系統。由於分類按上下級的關系組成網路,因此每項類別和特徵都在網路中處於固定位置,一個類別的意義內涵要由該類別與其他類別和特徵的關系來決定。
(3)立體層次
和層次網路正好相反,它要求被表示的成分處於不同的視覺平面上。立體層次也可表現為單個符號的疊加和暈線處理。
(4)激活擴散
這種模型在地圖上的應用:當一個系統被加工或受到刺激,在該系統的結點上就出現激活,然後沿結點的各連線,系統向四周擴散。
4.圖形與背景
圖形是具有一定界限、組織比較嚴密的,背景則是沒有界限的同一性空間。在心理感受上,圖形與背景的構成有如下特徵:
(1)明暗差異產生圖形
視覺的特點就是注意力集中在差別上,當其他的圖形亮度一致時,較暗部分成為圖形,而由於海水部分較暗,則較亮的陸地成為圖形。
(2)良好的邊界產生圖形
邊界起兩種視覺作用,一是使圖形造成閉合,自然形成一個整體;一是產生差異也區分為一個整體。
(3)清晰的區域產生差異
主題部分的地圖,經過較精心的設計和繪制,與周邊圖形產生差異,這種差異便為知覺場發現,產生圖形與背景的差別。
(4)熟悉產生圖形
若已知的圖形已存儲在記憶中,便能對比生疏的圖形產生差異,在知覺場中使熟悉的圖形突出。相反的,若要是未曾記憶的區域成為圖形,就需要組織較多的記憶因素。
(5)較小區域容易成為圖形
較小區域與較大區域並列時,往往是小區域作為圖形首先出現。
5.視覺平衡
平衡是一種均衡的狀態。
視覺平衡的兩個主導因素:重力;方向
在地圖上重力:圖形的絕對位置、尺寸、形狀。方向:圖形的相對位置、內容、形狀。
5.3視覺分辨的限度
1.能見敏銳度:
不以圖形的大小衡量,是衡量大腦圖象的視角閾限,而不是圖形尺寸。物體再小,只要有足夠亮度對比就能看見.
2.分辨敏銳度:
是指能夠辨別出視野中空間距離最小的兩個視點的能力,又稱解析度或解像力。
視銳度(視力):分辨敏銳度的閾限的倒數.
當閾限為1ˊ時,視力為1.0。當閾限為30〃時,視力為2.0(很少人能達到)。
§6 注記
6.1地名及其在地圖中的意義
注記中名稱注記的主要種類是地名;
地名具有音、形、義三要素;
地名關系著行政管理、領土主權和民族尊嚴
1960年聯合國成立地名專家組,指導地名標准化
1977年成立中國地名委員會及各地地名審核機構
1977年聯合國通過「採用漢語拼音作為中國地名羅馬字母拼寫法的國際標准」
6.2 注記的作用與功能
地圖注記是地圖符號的一種,能起定位的作用,是將地圖信息在制圖者與用圖者之間進行傳遞的重要方式。地圖上的文字和數字總稱為地圖注記。地圖注記是地圖內容重要部分。沒有注記的地圖只能表達事物的空間概念,不能表示事物的名稱和質量數量特徵。如同地圖上其他符號一樣,注記也是一種符號,在許多情況下起定位的作用,使將地圖信息在制圖者與用圖者之間進行傳遞的重要方式。
地圖注記分為:
名稱注記:說明各種事物的專有名稱。
說明注記:說明事物的種類、性質、或特徵。
數字注記:說明事物的數量特徵。
圖幅注記:說明地圖的編制狀況。
系統地利用注記的字體、尺寸和色相,地圖注記便成為空間信息歸類的手段。
6.3 注記的定位
注記排布 — 注記在圖上的排列方式,主要有四種:
水平字列:平行於南北圖廓。
垂直字列:垂直於南北圖廓。
雁行字列:字元連線與注示物走向平行,成直線,字直立。
屈曲字列:字元連線與注示物走向平行,成自然彎曲,字向不直立。
慎重地進行注記定位能夠加強地圖的視覺平衡。
㈡ 5、地圖的主要組成要素有哪些,什麼是地圖符號中的點狀、線狀和面狀符號,請 舉
地圖要素它包括數學要素、地理要素和整飾要素(亦稱輔助要素),又通稱地圖「三要素」.
(1)點狀符號:具有幾何意義的點,表示點狀或因面積過小而視為點狀的面狀事象。 (2)線狀符號:具有幾何意義的線,表示線狀或帶狀事象 。(3)面狀符號:具有幾何意義的面,表示面狀事象。
望採納
㈢ 地圖中點狀要素表示
地圖都有圖例 每幅圖都有很多點狀標志 各個地圖中的點狀標志又不盡相同 你這問題沒法回答
一般 圓圈狀空心的點 代表城市 藍色的小點代表泉 等等
㈣ 什麼是地理標志
(1)地理標志證明產品的來源地。使用地理標志的產品必須出產於其所標示的地區。所以地理標志是由地理名稱命名的,按照國際慣例,可以作為地理標志名稱的地名包括:地方行政區劃和特定地點及其他要素。
(2)地理標志證明產品的特殊質量。使用地理標志的產品不僅必須出產於其所標示的地區,而且產品質量或特徵完全或主要取決於當地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產品質量或特徵與地理環境無關或關系不大的產品,不可以使用地理標志。
㈤ 地理標志產品包括哪些
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包括:一是來自本地區的種植、養殖產品;二是原材料來自本地區,並在本地區按照特定工藝生產和加工的產品。
指產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取決於該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經審核批准以地理名稱進行命名的產品,並進行地域專利保護。
地理標志產品專權
所謂地理標志權是指為國內法或國際條約所確認的或規定的由地理標志保護的相關權利。在法律層面上對地理標志予以保護不僅僅是對地理標志的一種技術上的鑒別和判斷,更主要的是注重對地理標識進行法律保護的終極目標,明確附著在地理標志上的權利特點和權利內容,從而最終指導立法的方向。
自1999年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制度以來,我國已對1170個產品實施了地理標志保護。其中,國內產品1168件,國外2件。范圍涉及白酒、葡萄酒、黃酒、茶葉、水果、花卉、工藝品、調味品、中葯材、水產品、肉製品以及其他加工食品等多個領域,產地范圍遍布全國。據統計,受保護產品的經濟效益平均提高20%以上。
㈥ 地理要素包括哪些方面:
地理要素總包括分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自然要素包括:生物、地形、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
人文要素包括:資源能源(有時也可以放在自然要素中)、農業、工業、交通、商業貿易、旅遊、人口、城市、市場、政策、科技等
㈦ 地理標志有哪些
我國地理標志所使用的產品涉及農產品、食品、中葯材、手工藝品、工業品等類多種產品,已注冊的地理標志主要有水果、 茶葉、大米、蔬菜、家禽、花卉、黃酒、豆瓣、枸杞等商品。
㈧ 地理標志的專用標志有哪些,各有什麼區別
2019年,對,就是今年的10月16日,果汁局發布了「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並規定「原相關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同時廢止,原標志使用過渡期至2020年12月31日」。新發布的地理標志專用標志採用番茄炒雞蛋的配色方案,由紅色和金色元素繪成:
那麼,在新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發布以前,「原相關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是啥樣的?這事兒說來話長,咱們先從原來的三種不同的地理標志專用標志說起:
1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
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上標明「PGI」,即Protected Geographical Indication(地理標志保護)。
在201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之前,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是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也稱質監總局或質檢總局)管理的。
比如,下圖是贛南臍橙的標志,綠色地球及中國版圖的圖樣中心標有「PGI」,「贛南臍橙」字樣寫在專用標志之中、中國版圖圖樣的下方。
2地理標志商標專用標志
地理標志商標專用標志上標明「GI」,即Geographical Indication(地理標志)。
在201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之前,地理標志商標是由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管理的。
比如,下圖是柳州螺獅粉的地理標志商標,以天壇為背景的綠色區域中央標有「GI」及「中國地理標志」字樣,里外還都用麥穗圖樣圍了一圈,「柳州螺獅粉」標在地理標志商標圖樣之外。
3農產品地理標志專用標志
農產品地理標志上標明了「農產品地理標志」,即Agro-proct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在201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之前,農產品地理標志是由農業部管理的。
國務院機構改革(2018年)有這么幾點跟地理標志密切相關:
①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不再保留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
②將國家知識產權局的職責、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商標管理職責、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原產地地理標志管理職責整合,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管理。
③組建農業農村部,不再保留農業部。
這意味著:
①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取消了,原來由質監總局管理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歸到了果汁局(知識產權保護司的地理標志和官方標志保護處)來管理。
②原隸屬於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商標局整體劃歸了果汁局,這種「整體遷移」其實並不會影響地理標志商標的管理,商標局依然以集體商標和證明商標的方式受理地理標志商標的申請。
③農產品地理標志改由農業農村部管理,你懂的,農業部變成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志這一塊並沒有大的變動。
那有的小夥伴又要問了:新發布的地理標志專用標志,是代替了原來的三種標志嗎?
根據君的仔細審題,第332號《公告》中寫明了「原相關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同時廢止」,所以,目前貌似只是替代了原來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那一個標志呀。
332號《公告》裡面也提到:「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管理辦法,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另行制定發布」,所以我們還是要等等官方的解釋。
2019年6月19日,國務院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發布了《2019年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推進計劃》,第一條就提到要「探索建立地理標志統一認定製度,優化地理標志登記注冊和行政裁決程序。」
按常理說,「地理標志統一」是不是應該把地理標志產品、地理標志商標、農產品地理標志都統一了?地理標志的主體一般是各種農副產品,平谷大桃啊,道口燒雞啊,科爾沁肥牛啊,陽澄湖大閘蟹啊,郫縣豆瓣啊,難不成果汁局還打算讓廣大農民、牧民和漁民朋友自行分清這三個不同的概念?
如今果汁局親自主管的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改了,下一步大概也許可能是跟已有隸屬關系的商標局溝通溝通,把地理標志商標專用標志也改了,再下一步,大概也許可能是還要跟農業農村部溝通溝通,把農產品地理標志也改了,這才算統一。
㈨ 地理要素有哪些
地理要素是地圖的地理內容,包括表示地球表面自然形態所包含的要素,如地貌、水系、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與人類在生產活動中改造自然界所形成的要素,如居民地、道路網、通訊設備、工農業設施、經濟文化和行政標志等社會經濟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