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中高考地理是要考幾本書
高中高考地理是要考8本書。
地理(英: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
② 吉林省高考地理選修《旅遊》部分、都考什麼樣的類型的題啊各位前輩、幫幫我唄
一般是評價,主要從游覽價值,如美學價值,科學價值;客源地;市場距離;交通;基礎設施;地區接待能力,環境承載力等方面來回答。
再有就是比較零散的東西,分析一下兩地差異,設計旅遊主題什麼的,很活的!!
③ 高考地理考點(越全越好)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地球的圈層結構及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2、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地殼物質循環。
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
大氣受熱過程。
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移動規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
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世界洋流分布規律,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3、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
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4、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地表形態對聚落及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
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自然資源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
自然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口與城市
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布。
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
環境承載力與人口合理容量的區別。
城市的空間結構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規模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
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地域文化對人口或城市的影響。
2、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
農業區位因素,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及其形成條件。
工業區位因素,工業地域的形成條件與發展特點。
農業或工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生產活動中地域聯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布局的影響。
3、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人地關系思想的歷史演變。
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協調人地關系的主要途徑。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第三部分 區域可持續發展
1、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
區域的含義。
不同區域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的差異。
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2、區域可持續發展
產業轉移和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區域存在的環境與發展問題及其產生的危害,以及有關的治理保護措施。
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開發建設的基本內容,綜合治理的對策措施。
區域農業生產的條件、布局特點、問題,農業持續發展的方法與途徑。
區域能源、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過程,產生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措施。
3、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
遙感(RS)在資源普查、環境和災害監測中的應用。
全球定位系統(GPS)在定位導航中的應用。
地理信息系統(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數字地球的含義。
選考內容
選考一 旅遊地理
1、旅遊資源的類型與分布
(1)旅遊資源的內涵;旅遊資源的多樣性。
(2)自然旅遊資源與人文旅遊資源的區別;進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的重要意義。
2、旅遊資源的綜合評價
(1)中外著名旅遊景區的景觀特點及其形成原因。
(2)旅遊資源開發條件評價的基本內容;評價旅遊資源的開發條件。
3、旅遊規劃與旅遊活動的設計
(1)旅遊景區的基本要素及其影響;對旅遊景區的景點、交通和服務設施進行規劃。
(2)收集旅遊信息,確定旅遊點,選擇合理的旅遊路線。
4、旅遊與區域發展
(1)旅遊業的發展對社會、經濟、文化的作用。
(2)旅遊與景區建設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以及旅遊開發過程中的環境保護措施。
選考二 自然災害與防治
1、主要自然災害的類型與分布
(1)自然災害的主要類型及其特點。
(2)世界主要自然災害帶的分布。
2、我國的主要自然災害
(1)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質地貌災害的產生機制與發生過程。
(2)台風、寒潮、乾旱、洪澇等氣象災害的形成原因。
3、自然災害與環境
(1)同一自然災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異。
(2)我國自然災害多發區的自然環境特點。
4、防災與減災
(1)應對自然災害的方法或應急措施。
(2)中國防災、減災的主要成就。
選考三 環境保護
1、環境與環境問題
(1)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當前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2、資源問題與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1)資源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
(2)人類對可再生資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問題,以及保護、合理利用的成功經驗。
3、生態環境問題與生態環境保護
(1)生態環境問題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過程。
(2)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環境污染與防治
(1)環境污染形成的原因、過程及危害。
(2)環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環境管理
(1)環境管理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手段。
(2)當前全球環境問題的管理;個人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為。
④ 中國地理及旅遊知識都有什麼
如果是考導游的話,試題有類似旅遊線路的設計什麼的,具體要查考綱。如果高考的話,旅遊地理是選修內容,全國卷是一道三選一的選做題,一問,10分,答題有固定模式。中國地理在旅遊方面,考察公路鐵路線路,人文自然名勝風景區,還會聯繫到環境保護的問題。
⑤ 高考地理考哪幾本書
必修三本書:
1、必修1自然地理。
2、必修2人文地理。
3、必修3區域地理。
選修六本書:
1、選修1宇宙與地球。
2、選修2海洋地理。
3、選修3旅遊地理。
4、選修4城鄉規劃。
5、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
6、選修6環境保護 。

(5)旅遊地理高考考哪些擴展閱讀:
地理學習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綱據本,掌握地理原理、規律
①先將書讀厚:在書上作讀書筆記,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點。
②再將書讀薄: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幹,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指用圖示的方法來表達人們頭腦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論等,把隱性的知識顯性化、可視化,便於思考,交流與表達。
它是由節點、連線組成的知識網路圖,節點表示概念,連線表示概念之間的聯系,組成的網路知識結構表示某一個主題及其層次。
2、利用課本,學會舉一反三
做到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在復習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適當拓寬知識面,在思考問題時,有一定的鋪墊,能觸類旁通,思路靈活。
3、利用課本總結和歸納,掌握地理學習的規律。如:
區域地理(大洲或國家):位置、范圍、人口、地形、氣候、河湖、資源、工農業、交通、城市。
高中地理:分布(區位選擇)、成因、特點、問題、解決措施。
4、巧妙記憶地理知識
①諧音記憶法。例:地殼中含量最豐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鋁、鐵、鈣、鈉、鉀、鎂。
②口訣記憶法。例:我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雲貴福吉安;川西二寧青甘陝,內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別行政區,一國兩制已實現。
⑥ 旅遊地理學是哪個專業的考試科目
考試內容:考試科目:英語(滿分100分);綜合能力(含數學、邏輯、寫作,滿分200分),各科考試時間均為3小時; 滿分為300分. 1.綜合能力:總分200分,考試時間為3個小時,非常緊張.試卷由數學、邏輯和寫作構成,其中數學佔75分,邏輯佔60分,寫作佔65分。 ⑴ 數學為25題單項選擇題。數學分條件充分性判斷和問題求解兩大部分,其中問題求解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條件充分性判斷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數學對大家的解題技巧和速度要求比較高. ⑵ 邏輯為30題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60分; ⑶ 寫作要求寫兩篇文章,論證有效性分析,要求600字,30分; 論說文要求700字,35分,語文寫作合計65分,形式從命題作文、基於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題作文中選一種。 2.英語二題型分布為:難度介於四、六級之間,要求掌握大綱詞彙5500個單詞。 綜合填空(完型填空)20道,每題0.5分,共10分; 閱讀理解5篇文章,25題, 每題2分共50分; 翻譯一題:英語翻譯成中文,15分; 英語寫作2題:小作文10分+大作文15分,合計25分。
⑦ 高考旅遊地理答題有什麼技巧
選修試題中,旅遊地理試題相對難度小,但是對地理術語要求高,因此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用旅遊地理教材中的專用地理術語和關鍵詞回答問題是重中之重。
旅遊地理專題總結
⑴ 欣賞黃山雲海,最佳季節是夏季,最佳天氣是雨過天晴。
⑵ 黃山四絕中的「怪石」在游覽時,應選擇特定的觀賞位置才能欣賞到這些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
⑶ 廬山黃山比較: ① 游覽價值:黃山大,廬山小; ② 市場距離:黃山較短,廬山較長;③ 地區接待能力:黃山較小,廬山較大; ④ 交通通達性:黃山道路較少,交通不便;廬山有京九鐵路和長江航線,通達度較好 ;⑤ 環境承載量:黃山缺少較大平台,環境承載量較小 廬山有較大平台,生活、服務設施齊全,環境承載量大。
⑷ 在規劃黃山旅遊規模時應注意的問題是:旅遊活動的規模與黃山游覽區的環境承載量相適應。
⑸ 黃山與廬山較好協調了旅遊活動的規模與黃山游覽區的環境承載量的關系,均獲「世界人類和自然遺產」殊榮,成為著名旅遊區。
⑹ 制約黃山夏季旅遊遊客數量的最主要因素是:環境承載量。
⑺ 黃山與廬山兩地開發條件不同,主要原因是:環境承載量,地區接待能力。
⑻ 如何才能體會到「黃山天下奇」:以情觀景,綜合感受,發揮想像,以情於景,情景交融,登山涉水,求知求真。
⑼ 到黃山旅遊前,應做好哪些准備工作: 查閱資料,對景觀加以全面了解:
①了解主要景點及其分布,確定旅遊路線;②了解景觀形成原理,以及美學價值或歷史文化價值。
變式: 到蘇州旅遊前,應做好哪些准備工作:查閱資料,了解園林的構景手法和景觀特點。
⑽ 對黃山開發為旅遊區的影響作出評價:
利:① 增加地區的經濟收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② 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發展。弊:① 帶來環境污染 ② 對動植物的破壞 ③ 對背景環境的破壞 ④ 對文物古跡的破壞 ⑤ 對正常社會秩序的沖擊。
⑾ 對黃山的開發條件作出評價:①旅遊價值(資源質量、集群狀況、地域組合狀況);②市場距離(長度、經濟發達程度);③交通位置及其通達性;④地區接待能力;⑤環境承載量。
①「黃山天下奇」,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和科學價值,質量較高;② 集群狀況優良;③ 附近沒有雷同景點,具有較好的地域組合狀況。
⑿ 西歐旅遊業發達的原因:① 歐洲西部自然條件多種多樣,自然景觀豐富;② 歷史文化燦爛,各地有獨特的風土人情,人文景觀豐富;③ 歐洲西部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⑧ 高中,旅遊地理,主要考的什麼內容
買提綱啊 我高中那時候有五年高考三年模擬 你買類似的就可以
⑨ 高中選修 旅遊地理 考哪些內容
互幫互助,某老師總結的,希望對你有用吧: 明確最後沖刺的針對性本專題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旅遊資源的類型與分布;第二部分是旅遊資源的綜合評價;第三部分是旅遊規劃與活動設計;第四部分旅遊與區域發展。最後沖刺的針對性:學習本專題,一要注意理解旅遊資源及旅遊景觀的觀賞方法;二要注意旅遊資源的綜合評價方法,並結合具體區域的旅遊資源加以分析;三要注意旅遊安全防範措施及。四要注意旅遊開發過程中的環境保護措施。分析高考重點,把握命題趨向高考重點:(1)從內容上,側重考查旅遊資源的分布、開發評價條件、特點,發展旅遊的意義及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如2008年廣東地理以國家新的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的實施為背景考查旅遊資源的特點及對旅遊業的影響。山東文綜、海南地理考查了我國著名的旅遊資源及相關知識。由此可以看出,主要結合熱點及我國著名旅遊地考查旅遊的基本知識及基本能力,題目難度一般不大。(2)從形式上,多以圖文、景觀等方式呈現信息,要求學生從中提取有效信息,結合基本知識做出解答。題型多以綜合題為主。 (3)側重考查信息的提取能力,對旅遊資源的分布、特點等基本知識的掌握,旅遊資源的評價、價值以及對社會發展的影響等的分析、論證能力。命題趨向: (1)以我國著名的旅遊區、「紅色旅遊」、「生態旅遊」等作為切入點,考查旅遊相關知識及相關所在地區的區域地理特徵。(2)以圖文材料為信息,分析比較旅遊資源的開發及環境保護問題。【回歸教材】 回歸書本,夯實基礎! 測試要點一:旅遊資源的類型與分布(1)旅遊資源的分類:旅遊資源的內涵;旅遊資源的多樣性;自然旅遊資源與人文旅遊資源的區別(2)我國的世界遺產:我國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分布及其重要價值測試要點二:旅遊資源的綜合評價(1)旅遊景觀的觀賞:旅遊景觀的觀賞方法;旅漩區的景觀特點及成因(2)旅遊資源的評價:旅遊資源開發條件評價的基本內容測試要點三:旅遊規劃與活動設計(1)旅遊景區規劃:旅遊景區的基本要素;旅遊景點、交通和服務設施的規劃設計(2)旅遊活動設計:旅遊信息的收集;旅遊點的確定;旅遊路線的選擇(3)旅遊安全:地形、氣候、水文等與旅遊安全防範措施測試要點四:旅遊與區域發展(1)旅遊業:旅遊業的發展對社會、經濟、文化的作用(2)旅遊與環境:旅遊與景區建設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旅遊開發過程中的環境保護措施思路清晰,提升能力!1.旅遊資源的欣賞我們在旅遊活動中,對景觀的觀賞要注意以下幾點:(1)選擇觀賞位置:峰巒疊障、江河水景——遠眺,亭、榭、廊、台——近看,渡江風光、一線天——置身其中(2)把握觀賞時機:北方山水、泰山日出、黃山日落、青海湖鳥島(3)抓住景觀特點:主配、層次、框景、借景(4)領悟自然與人的和諧: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是中國風景最偉大的特色之一。(5)以情觀景:綜合感受,發揮想像,移情於景,登山涉水,求真求實。2.旅遊資源的綜合評價旅遊資源的綜合評價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旅遊資源的游覽價值:旅遊資源的質量(優質、獨特,具備較高的審美或歷史文化價值)、旅遊資源的集群狀況和地域組合狀況。(2)旅遊消費市場的距離:與經濟發達地區之間的距離,經濟距離(旅行所需的時間和費用)越長,吸引的遊客越少。旅遊地的最優吸引半徑是有限的。(3)交通位置及其通達性:直接影響遊客的數量;交通便捷,來往耗時較少遊客多,反之就少。(4)旅遊區的接待能力:旅遊活動的配套設施,關繫到服務質量高低和盈利水平。(5)旅遊區環境承載量:旅遊活動容納能力——容人量,超過環境承載量會對旅遊資源和背景環境產生破壞,使旅遊環境惡化,如果達不到承載量,會造成資源浪費。3.旅遊對社會、經濟、文化和環境的影響(1)滿足人的需求 (2)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隨著旅遊的出,帶動交通、服務等行業的發展 (3)文化的交流:(4)污染環境,對景區動植物資源及背景環境的破壞,對文物古跡的破壞,對社會秩序的沖擊。4.中國的十大旅遊景點:萬里長城 北京故宮 河北承德避暑山莊 安徽黃山 杭州西湖 廣西桂林山水 陝西西安兵馬俑 江蘇蘇州園林 長江三峽 台灣日月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