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如何促進一帶一路地理

如何促進一帶一路地理

發布時間:2022-04-23 13:47:43

Ⅰ 一帶一路帶來的好處有哪些

首先,通過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中國的對外開放將變得更加平衡、更加可持續。盡管中國對外開放戰略實施伊始就是全面對外開放,但由於歷史和現實因素,開放的重心主要是面向我國港澳台地區以及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其中美國又是重中之重,從地理方位來說,可以說是以「向東開放」為主。但隨著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以及中國自身發展階段的變化,中國需要在「向南」、「向西」、「向北」開放中下工夫,形成真正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一帶一路的作用正在於此。
第二,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可以提升沿邊和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促進其發展。過去的「向東開放」,使得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實現了率先發展,但也客觀上造成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水平不高,經濟發展相對滯後,進而帶來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後果。一帶一路使中國的開放重點西移,在體制、政策、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人才、技術等多方面都將會加大對內陸地區的支持力度,可以有效提升其對外開放水平,加快觀念和意識的轉變,帶動其經濟發展,同時也有利於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型升級,以更高的水平參與國際競爭。
第三,一帶一路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對外開放水平的廣度和深度。

Ⅱ 怎樣推行一帶一路

一是加快啟動「一帶一路」建設的具體工作。要本著先易後難,由近及遠,因勢利導,順勢而為的原則,在現有的發展基礎上,能乾的先干起來。
首先,國家層面應盡快出台「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導思想、原則、目標、任務和發展方向,停止相關部門出台具體的產業布局規劃,制止地方政府與「一帶一路」相關的盲目規劃與過度投資。

Ⅲ 地理大發現對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啟示

「一帶一路」的理念和倡議是我國主動應對全球經濟增長格局變化,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程度的重大戰略決策,得到了國內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當前,這一戰略構想已從頂層設計轉到了具體推進和務實合作階段,但由於其涉及國家數量較多,類別較廣,沿線地緣政治關系和民族宗教矛盾復雜,使得我國「一帶一路」建設進程面臨著一定困難和挑戰。然而,「一帶一路」沿線多為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普遍處於經濟發展的上升時期,近年來多數國家正不斷尋求並提出各自的開放發展戰略,以激發自身的經濟活力。這又為我國「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帶來了一定機遇。雖然我國與這些國家在制度、文化等領域存在著諸多差距,但無論是從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還是從應對金融危機、加快轉型升級的視角來看,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都是休戚與共、互利共贏的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各國開放戰略在彼此經濟中均發揮著重要作用,存在著較大影響。因此,通過對「一帶一路」國家的開放發展戰略和利益訴求進行深入研究,探尋其在貿易、投資、能源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需求和特點,可為我國實現與「一帶一路」國家的戰略有效對接和合作共贏提供有價值的政策啟示。
一、 「一帶一路」國家的經濟發展現狀
「一帶一路」是一個開放型的經濟合作網路,為研究方便,這里將其范圍設定為沿線65個國家。該范圍內多數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普遍較低,據統計,近35個國家人均gdp不足4 000美元,僅相當於全球的35.7%。在經濟結構上,農業和工業增加值比重顯著高於世界水平,而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則明顯低於世界水平。在貿易和投資上,據世界銀行數據計算,自1990年以來,這65個國家的貿易和投資年均增長速度分別約達到14%和17%,遠遠高於全球同期水平。從貿易來看,該范圍內進出口主要表現為貨物貿易,其服務貿易所佔比例較小;其中,中亞、西亞、中東歐地區多以出口初級原料,進口工業成品和日用生活消費品為主;而東亞、東南亞則多以出口工業成品,進口初級產品為主。從投資來看,近幾年來,東亞、東南亞及南亞各國fdi的流入和流出量整體均呈現上升趨勢,對外資有著較強的吸引能力;中東歐地區fdi流入和流出發展態勢相對穩定,且主要以俄羅斯和德國兩個國家為主,其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總量占據整個中東歐區域的60%以上;而中亞五國地區則由於受到產業基礎差、政局不穩定等因素的影響,對外資的吸引能力較差,且除哈薩克以外,其餘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能力較弱。
二、 「一帶一路」國家的開放戰略
近年來,隨著國際貿易投資領域的競爭加劇和世界能源版圖重心的轉移,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正不斷發生深刻變革,為適應國際形勢的變化,「一帶一路」國家紛紛提出各自的開放戰略,以維持和提升其在這一地帶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或尋求自身經濟的快速發展。
1. 「一帶一路」重要外部力量(美、日、韓)的開放戰略。美國作為世界上綜合實力最強的超級大國,其戰略利益的重點一直放在與自身政治和經濟發展最為密切的地區。2010年,美國開始啟動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首輪談判,試圖重塑全球貿易投資新規則,以實現「重返亞太」的戰略目標。2011年7月,美國又首次明確提出「新絲綢之路」的戰略計劃,進一步加快了其「重返亞太」的步伐。這一計劃以「阿富汗」為著眼點,將南亞、中亞和西亞的經濟一體化和跨地區貿易連接起來,成為美國試圖掌控亞太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主導權的一項重要手段。從政治視角來看,美國「新絲綢之路」的構建意在限制我國對亞太地區的地緣經濟影響。然而從經濟視角來看,美國「新絲綢之路」計劃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也存在著很多交集。如在「能源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美國「新絲綢之路」的目標主要在於實現中亞-阿富汗-南亞的經濟連接,進而建成從中亞到南亞密切聯系的石油、天然氣管道和電力網路系統,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我國「一帶一路」建設中「道路聯通」和「貿易暢通」的思想是並行不悖的。
日本是一個能源及礦產資源極度匱乏的島國,為了保障本國的能源供應安全及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1999年日本政府提出了「絲綢之路外交戰略」,其能源企業紛紛進入中亞地區,與之開展了石油和核能領域的合作,並對這些國家提供一定程度的人才、技術和設備援助,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開發並獲取這一區域豐富的油氣資源。2009年以來,日本積極推行能源進口渠道及進口種類多樣化的開放戰略,逐步將其對外能源投資的中心從「中東」地區轉向俄羅斯、中亞、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區。這一戰略在很大程度上將對我國當前的「一帶一路」建設產生重要影響。
韓國為加強與歐亞地區國家的經濟合作,擴大本國的對外貿易及開放程度,於2013年10月提出了「歐亞倡議」的發展戰略,致力於提升歐亞大陸的相通水平,並著力發展與中國、俄羅斯、中亞、蒙古、土耳其等國的經貿關系。這一倡議與我國的「一帶一路」不僅在提出時間和推進方向上相似,而且在基礎設施、信息通訊、產業園區等合作領域上也有著諸多交匯之處。
2. 「一帶一路」沿線大國(俄、印、歐盟等)的開放戰略。俄羅斯和印度是與我國相鄰的兩個金磚大國,既和我國存在著地緣政治博弈,又存在著密切的經濟聯系,其開放戰略對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將產生直接影響。近年來,俄羅斯提出構造「歐亞經濟聯盟」的設想,於2015年1月1日正式啟動,主要目標在於實現聯盟內部商品、服務、資本和勞動力的自由流動,推行協調一致的經濟政策。俄羅斯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不遺餘力地推動白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等獨聯體國家經濟一體化,建立歐亞經濟聯盟等組織,不僅能夠獲取和控制中亞能源及礦產資源,而且也可以在實施統一關稅、非關稅措施以及技術標准等方面與獨聯體國家促成合作。這些合作將提高其成員國在能源、工業品等方面與我國的議價能力,對我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向西推進增加了一定難度。 印度作為印度洋地區的重要國家,其地理位置在我國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過程中非常重要,然而印度對此態度較為消極。2014年9月,印度推出類似「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季風計劃」,該計劃以印度為主力,推進環印度洋地區的各國加強合作,共同開發海洋資源,並促進經貿往來。此計劃實際是規劃了一個以印度為主導的海洋世界,在此之前,印度政府還曾推出過「環印度洋地區合作聯盟」、「環孟加拉灣經合組織」等一系列開放戰略合作機制,這些戰略不僅與我國的海上絲路建設形成了競爭,也給我國的海上貿易帶來了較大挑戰。 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集團和經濟體,與我國在貿易和投資領域有著廣泛合作。2014年11月,歐盟推出總額為3 150億歐元的「容克投資計劃」,分別涵蓋科技創新、能源、交通、社會基礎設施、寬頻網建設等五個關鍵領域。該計劃與我國「一帶一路」建設有眾多契合之處,實現兩大戰略對接,不僅利於我國對歐投資,而且將為我國資本走出去創造更大機遇。
歐盟內部的荷蘭、德國、法國是「一帶一路」經過的重要國家,也是我國企業對歐盟投資的傳統目的地。其中,荷蘭作為歐洲的門戶,主張自由貿易,在科研、環保、服務貿易等領域具有比較優勢和較大的發展潛力。德國在金融危機後為提高本國工業競爭力,提出了「工業4.0」高科技戰略,以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佔領先機。隨後,法國也推出了「新工業法國」戰略,目的在於解決其在能源、數字革命、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問題。此外,地處南歐的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以及地處東歐的波蘭和匈牙利等國,為擺脫歐債危機、恢復經濟增長而普遍推動國有資產私有化,同時為加快基礎設施改造,多個國家已放開港口、機場、

公路、鐵路等項目建設的經營權。以上戰略的實施為我國「一帶一路」的推進開拓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3. 「一帶一路」沿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開放戰略。位於「一帶一路」沿線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主要有哈薩克、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土耳其、埃及等等,這些國家多處於經濟增長的上升時期,面對國際經濟格局的日益變化,它們也紛紛制定並提出了相應的開放戰略。如哈薩克為振興國內經濟,制定了「光明之路」計劃,致力於推進其國內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項目涉及有交通、工業、能源、社會、文化等領域。巴基斯坦為促進本國出口,積極推進自貿區戰略,不僅與中國、馬來西亞、斯里蘭卡簽署了自貿協定,也與泰國、土耳其、韓國等國家展開雙邊互惠貿易談判。印度尼西亞為發展港口和海洋運輸以推動經濟增長,提出了打造海洋強國的理念和建設「海上高速公路」計劃,支持並鼓勵外國投資者參加本國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此外,土耳其提出「2023高鐵戰略」,以安卡拉為中心聯系14個省的高鐵網路,形成貫通東西並包括遠東、中亞、東南亞、中東、北非五條戰略走向的國際鐵路走廊。同時,埃及政府也在著手醞釀一個「運河走廊」計劃,以重點推進中埃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建設。雖然這些國家的開放戰略皆從自身訴求出發,但均可找到其與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契合之處,實現彼此之間的有效對接已成為當前推進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任務。
三、 對我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啟示
從「一帶一路」國家的開放戰略可以看出,發達國家正在積極鞏固和維持其主導世界或部分地區國際治理體系的壟斷地位,而部分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也在積極加速推進改革、調整和轉型的步伐,以尋求新的發展動力,推動本國經濟增長。這些國家的開放戰略不僅對我國企業更好地走出去具有借鑒意義,更對我國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尋求戰略對接的政策配合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1. 重視大國因素,協調戰略沖突和實現利益共享。美國、日本、俄羅斯、印度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外部力量或沿線具有關鍵影響的大國,受地緣政治影響,這些國家的開放戰略與我國的區域合作倡議存在一定程度的競爭甚至矛盾。「一帶一路」建設是構建以互利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的重要舉措,因此,我國應積極管控和協調與這些大國之間的戰略沖突,充分彰顯良性競爭,避免或制止惡性競爭,擴大合作空間,借鑒其開放戰略的成功經驗,完善自身的發展路徑。
(1)如果「一帶一路」建設受到美國的阻礙或反對,那麼必將給這一倡議的推進帶來較大難度。因此,我國應牢牢把握與美國的利益契合點,盡可能地使雙方在戰略方向上保持一致,積極推動中美在基礎設施、能源供應、能源政策、運輸安全以及新興戰略性產業等方面的合作,創造共同盈利的空間,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美國對我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擔憂和抵觸。
(2)日本和我國之間存在諸多摩擦,其能源開放戰略對我國「一帶一路」的推進形成牽制。因而針對日本能源戰略中心的轉移,我國可通過建立多元體系的戰略石油儲備、參與國際能源貿易價格定價、加快中國-海合會自貿區談判進程、加強中澳能源資源合作等方式予以應對可能帶來的風險。 (3)俄羅斯推行的「歐亞聯盟」與我國「一帶一路」既存在地緣交叉,又存在本質區別。為確保「一帶一路」順利推進,我國應充分考慮「歐亞聯盟」已經推行的規劃與項目,以合理分享資源為目的參與其中,盡可能避免利益沖突和過度資源競爭。並加強與俄羅斯和中亞的能資項目合作等,實現多方互補互利、共同發展,以減少或消除俄羅斯對我國「經濟擴張」的疑慮。
(4)印度主導的「季風計劃」等開放戰略,構成了對我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競爭,面對此種情況,我國應積極在供給安全保障、能源技術開發利用、勘探海洋資源等領

域加強與印度政府的合作,並將其融入到「一帶一路」框架中去,以爭取印度對「一帶一路」推進的支持,進而保障我國海上外貿的運輸安全。
2. 加大對沿線國家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強化互聯互通建設。我國作為產能大國,有條件且有能力加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並帶動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具體可展開為以下幾個方面:
(1)應積極參與歐洲的戰略投資基金,從基礎設施建設入手,推動中國與歐盟的國際產能合作,促進歐洲東部路網設施與我國絲綢之路西端設施相互聯通。 (2)抓住關鍵通道,暢通與中亞國家之間的瓶頸路段,推進與哈薩克「光明計劃」的戰略合作,改善其交通、能源、通信設施,與之建立統一的運輸協調機制,實現國際運輸便利化。
(3)加強與東南亞等海洋國家的口岸設施和港口合作建設,建立陸水聯運通道等;加快推進「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帶動我國與巴基斯坦在走廊沿線開展基礎設施、信息通訊等領域的合作。
(4)進一步完善我國高鐵「走出去」的發展戰略,積極參與土耳其等國家的高鐵項目建設,充分發揮我國高鐵行業的整體優勢,形成國際級產業力量;並加大與韓國的「歐亞倡議」的共贏合作,將亞歐大陸各個次區域串聯起來,使之成為世界經濟新的增長極。 3. 打造戰略聯盟支點,加強自貿區建設。「一帶一路」區域內存在諸多經濟合作機制,我國可利用這些組織打造戰略聯盟支點,推動高水平自貿區戰略的實施。如啟動中國與歐盟的自貿區談判,加快實施以市場為導向的自貿區戰略,促進中國與歐盟的合作由貿易向投資和研發等領域轉移;推進中國-東盟、中國-海灣合作委員會、中日韓以及中澳等區域性自貿區建設,並爭取盡快達成中國與斯里蘭卡的自貿區協定以打通中國與南亞聯盟的貿易通道等等,為實現整個亞太自貿區建設奠定良好基礎。同時,加強國內自貿區建設,進一步完善上海、天津、福建、廣東自由貿易區,做好先行先試工作,並倡導建立它們彼此之間的合作協調機制,充分發揮各自的國際商品中轉集散功能,建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商品展示、銷售及采購中心,使其更好地服務於我國「一帶一路」的推進。 參考文獻:
[1] 公丕萍,宋周鶯,劉衛東.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的商品格局[j].地理科學進展,2015,(5):571-580.
[2] 李東陽,楊殿中.中國對中亞五國直接投資與雙邊貿易關系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2,(12):90-95.
[3] 歐陽向英.歐亞聯盟――後蘇聯空間俄羅斯發展前景[j].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12,(4):76-80.
[4] 許培源,陳乘風.印尼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j].亞太經濟,2015,(5):20-24. [5] 俞培果.日本能源政策抉擇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現代日本經濟,2012,(6):34-41. [6] 呂承超,徐倩.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交通基礎設施空間非均衡及互聯互通政策研究[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5,(2):44-53. 基金項目:「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內外聯合培養研究生項目」(項目號:201502);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引進外資與對外投資兩大開放戰略的協調機制與政策研究」(項目號:15azd008)。
作者簡介:孫乾坤(1987-),男,漢族,河南省周口市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經濟學博士生,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與區域經濟;李大夜(1981-),男,漢族,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經濟學博士生,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寇?停?1982-),男,漢族,山西省太原市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經濟學博士生,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 收稿日期:2016-07-20。

Ⅳ 中國史如何利用一帶一路平台促進沿線國家發展的

一帶一路,實施五通工程。「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的「五通」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強大助推器。有效地拉近了沿線國家之間的空間、文化和民心距離,有利於共享發展機遇,實現人財物互通有無,實現各自發展目標。

Ⅳ "一帶一路"能帶給中國哪些好處

1、有利於中國在更大范圍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拓展市場空間,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一帶一路」建設將大幅拉動包括基礎設施在內的對外投資,加快國內產業結構升級,帶動生產性服務業等產業發展,並帶動出口增長,這都會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持久動力。

2、中國將充分發揮國內各地區的比較優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

過去中西部是對外開放的後方,『一帶一路』將使這些地區轉為開放前沿,包括來自東部沿海地區的資源要素會在此聚集,通過中西部大通道直接對接國際市場。這將為推動中西部經濟增長帶來重要契機,並助推中國打造新的區域增長極。

「一帶一路」的區域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沿線國家佔世界人口的60%、全球經濟總量的30%。這些國家大多是發展中國家,它們既面臨著嚴峻的發展挑戰,也蘊藏著巨大潛力。

這些國家大部分都迫切需要升級公路、鐵路、港口、電力、污水處理以及其他基礎設施,它們可以從中國提供的幫助中受益。

中國政策的長期性和連貫性使得中國能擁有長遠的發展計劃,這讓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這一跨時代的倡議更加信任,其建設已初步完成規劃和布局,正在向落地生根、深耕細作、持久發展的階段邁進。

Ⅵ 中國和義大利共建一帶一路的優勢地理條件是什麼

中國和義大利在羅馬正式簽署政府間關於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意大... 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將有助於開展基礎設施和物流領域的合作。此外,憑借在傳統製造業和...

Ⅶ 如何更好地實施「一帶一路」戰略

①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有利於挖掘我國的優秀文化資源,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2分)②文化在交流中傳播、在繼承中發展。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有利於繼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2分)③文化發展的實質在於文化創新。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有利於推動我國文化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2分)(其他從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角度說明亦可)

Ⅷ 如何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實現

    「一帶一路」是一個自上而下、由黨中央國務院頂層設計的重要發展戰略,它不僅需要各部門各地方政府共同推進,也需要有一個統領全局的機構來進行指導和協調,比如成立一個實施「一帶一路」領導小組或工作委員會,用以指導和協調各部門、各行業、各地方的相關工作,才能避免一哄而上、重復建設、同質競爭的弊端,才能更節省時間和資源,更好地推進這一戰略。

    更重要的是,「一帶一路」戰略是一個跨國界跨行業的宏偉工程,光有中國人的熱情是遠遠不夠的。如何結合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實際情況和實際需求,通過外交上的努力,充分調動相關國家和地區積極性,已經成為成功實施這一宏偉計劃的關鍵所在,而這也需要一個能夠統領全局的機構來進行指導和協調

Ⅸ 一帶一路的地理意義

資源:和沿線國家形成資源互補,沿著「一帶一路」進行資源的全球配置;增加中國的資源能源安全。

交通:將東北亞與東南亞通過中國大陸高鐵網便捷的溝通在一起,真正形成亞洲地區南北向的交通大通道。「一帶」主要是從通路著手,通路所推進的地區基礎設施薄弱,提升空間更大,其對接的是西部廣闊的腹地,將在交通設施建設和油氣管道建設上發力。或「一路」在國內,特別是一旦上海自貿區試驗成功後,就可以以上海(含寧波舟山)和泉州湄洲灣港的超級深水港為依託建設國際中轉港,真正帶動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首先著手的必將是通路、通航。

工業:在中國國內近年實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形勢下,中國和中亞乃至向西更多國家的工業合作也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中國的發展經驗和成果,可以為中亞等各國借鑒。公路、鐵路、油氣管道、網路通信設施等不斷修建,中國過剩的工業產能能得到有效利用。建立健全合作機制,為雙方企業創造更多合作機會。

農業:深化與農業資源豐富的沿線國家農業種植和畜牧業養殖合作;增加農、林、漁產品的進出口及農業技術交流。

商貿:與沿線更多國家和地區發展自由貿易關系,逐步形成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標准自貿區網路;如上海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掌控國際貿易主導權,定價權和資源配置權。宜加強與沿線各國貿易投資促進機構、行業協會、進出口商會的交流合作。

閱讀全文

與如何促進一帶一路地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