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有什麼牛逼的地理思維

有什麼牛逼的地理思維

發布時間:2022-01-18 07:51:05

1. 怎樣才能形成學習地理的思維

老師用的,借鑒一下吧。

  1. 注重知識體系的運用,促進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發展
    學生由初中升入高中,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許多知識難以運用,所以學生是很難進行正確的地理思維的。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要足夠重視一些具有促進思維能力培養的內容,對這些內容教師要有充分的思考,
    甚至要動用全教研組的力量來思考,然後實施教學。如分析巴西高原、德干高原為什麼比較平緩,就結合高一地理的內力和外力作用。如果遇到一些相關的學科,則更要請教一些相關學科的老師,如光合作用,就要請教生物老師,有關太陽高度的問題,就要請教數學老師等等,這樣學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同時為完善地理知識結構,地理教師可以在平時的地理教學中注重知識系統的建立,使學生完善知識體系,以便熟練運用。
    2、從生活實際入手,逐步完善地理思維能力
    生活即地理,許多地理知識和生活結合得相當緊密。實際上對地理知識的獲取過程是先認識地理中的一種現象,然後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後再進行驗證推廣到一般的過程。因此對地理教學中千萬不能忽視生活中一些地理現象和地理知識的運用,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已有的地理知識。例如:運用鄉土地理知識對比別區或別圖的地理事物,從而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學生在掌握鄉土地理的情況下再比較學習黃河中下游的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就容易理解、掌握和運用。又如,在學完黃河中下游地區之後比較地理環境的各要素的異同點來學習長江中下游地區,無論在橫向比較或縱向比較中,學生則能更好地掌握長江中下游的地理環境。從而鞏固了舊知識,學習了新知識,不僅學到的知識得到遷移,而且還發展了形象思維,提高了分析綜合能力。又比如在分析黃淮海平原農業為什麼低產時,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先分析糧食低產的原因有哪些,屬於地理的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該地區的會有哪些原因,這些原因又是怎麼形成的,如何解決等等。由此及彼,學生就可以來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3、學會運用地圖,培養學生各方面地理思維能力
    地圖是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師不可缺少的直觀教具,也是形成地理表象進行形象思維的有效手段。因為地圖是形象的,但地圖上的各種符號是對地理事物的現象和抽象,某種意義上說地圖是抽象化的形象。它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的是概括的表象,這種表象往往會促使學生產生直覺思維,從而進入創造性的思維活動中。因此,經常閱讀地圖,綜合地圖要素,歸納區域地圖特徵和地理演變過程,既有利於形象思維


2. 高中地理有什麼好的思維導圖

地理高中全冊思維導圖,參考華東師范大學思維可視化研究團隊,劉濯源教授主編的《高中思維導圖高效學習模板》文科版,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政治,六大學科三學年的全部內容都有,我在劉教授新浪博客中也下載過高中地理學科思維導圖:
1.區域的認定
區域地理試題一般多運用有注記的【經緯網地圖】、【部分政區圖】、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及注記(如湖泊、河流等)地圖、地理圖表、資料、文字說明等為「背景」,在此基礎上進行設問,提出選擇和問答的相應要求。
這類區域地理試題的解答,首先要通過閱讀「背景」材料(地圖的、圖表的、圖像的、文字的等),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對試題涉及的區域進行准確的認定。所以「區域的認定」是正確解題的前提。
2.區域的比較與分析
試題以地圖、示意圖、圖表、資料、文字等方式提供信息,這些信息有【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氣象、資源、能源】等自然方面的內容,也有【政區、人口、城市、農業、農產品、工業、工業品、環境與環境問題、區域開發與發展】等人文方面的內容。題目要求考生對提供或展示的背景材料進行分析、比較回答相關問題。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我們可以看出:區域比較、分析,是運用題目提供的信息或「條件」,針對題目的設問,進行信息組合、明確正確選項進行認定的過程;是針對設問,進行知識整合、組織答案的復雜思維活動。比較、分析的內容多為區域要素的比較、分析;區域特徵的比較、分析;特徵成因的比較、分析;區域差異的認定、比較與分析。在區域比較、分析過程中,往往要運用高中地理學到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相關的理論。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要求 區域地理的復習,具有基礎性和常識性的特點,又有綜合性的特點。高三復習應從區域地理出發,最後再回到區域。從區域出發是指,在高中地理復習之前先安排復習區域地理,也就是初中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有關內容,這時的復習突出基礎性和常識性,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地理界線及重要的區域特徵,為系統地理復習打下基礎。如高考說明中所要求的我國和世界八個國家的位置、范圍和輪廓以及重要的經線和緯線及其穿越的地區和國家等。回到區域主要是因為區域具有綜合性的特徵,任何一個區域都是由多個自然和社會、經濟要素構成的綜合體,尤其是地理選修下冊,就是以中國區域為背景進行國土整治。因此區域地理自然成為高考命題的出發點,而高考涉及的社會熱點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因此,高三復習以區域作為綜合和運用知識的基礎,幫助學生逐漸形成綜合分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構建師生「腦中的地圖」
在剛剛開始復習地理時,學生常常會忽視使用地理圖表,只對教材上的文字感興趣。而在地理高考中各類地理圖、表佔有重要地位(1999年高考中各類地理圖表共34幅)。教師要不時對學生強調,學好地理的關鍵在學好地理圖表,尤其是地圖。要讓學生經常性地填繪地理圖表,使他們養成以圖表輔助思維和記憶的習慣。尤其是復習有關經緯線、時區計算、太陽高度角和中國、世界區域地理的分布、氣候等內容時,圖表更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過大量地填繪地圖,盡快幫助學生形成「腦中的地圖」,這將會使學生今後的學習事半功倍。
2.運用地圖,「認識」區域
復習區域地理,要緊的是建構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各區域的空間觀念。把區域地理涉及到的自然方面的、人文方面的內容落實到相應的地圖上。要運用地圖,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結構、空間聯系和空間差異。還要明確地理事物空間發展的變化過程和規律。
運用地圖,「認識」區域的復習宜細不宜粗,中國地理總論和分區的復習,世界地理總論和分區及重點國家的復習都力求做到逐一在有經緯網的空白圖上進行填圖訓練。要求學生能做到區域不論大小,內容不論詳略的區域圖都能正確認定。
3.突出區域特徵及差異的復習
區域地理復習也要依據內容和知識體系的特點,編制相應的知識結構,運用知識結構,全面地、系統地進行復習並突出「主幹」內容的掌握。
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和地域性是其突出的特點。區域內各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區域地理特徵以及各個區域之間明顯存在的差異是區域地理復習中必須突出的重點。
4.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
高考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學生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高考對「熱點」問題較為關注,高考重視理論聯系實際。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國家出台的許多重要方針、政策、區域開發中許多重大工程都沒有編人教材,但這些重大的「地理時事」均可能成為命題的「素材」出現。比如西部開發、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內容,在近兩年的高考試題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體現。
在國外,一些重要的「國際時政」內容,一些「熱點地區」也應是區域復習時密切關注的內容。
建議考生每天堅持收看「新聞聯播」電視節目,及時關心國內外大事。
5、專題復習,講練結合,以練為主
根據具體情況,專題有大有小,不拘一格,只要有利於學生掌握,就可以設立專題。可以是知識歸納性的專題,如「湖泊」、「島嶼」、「最」等,也可以是方法技能性的專題,如「選擇題的答題方法」、「圖象分析」專題等。
我們可以把專題分為陳述性的專題和練習性專題兩類。部分因學生能力所限歸納起來有困難或太費時間的專題,教師可以將知識以陳述性的句子寫下來,印發給學生。而大部分的專題,應以練習的形式給學生自己動手做。教師精心編制題目或提示,學生歸納,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有效地調動起來,學習效果也更顯著。在這些專題中,應體現地理技能的訓練,促進學生動手,熟練掌握運用必要的地理技能,並在動手的同時加深以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6.練習題要精選
區域地理復習過程中,要適當做些與內容相關的練習題。考生要對所做的練習題目進行精選(建議任課教師幫助選擇)。
所選題目應該是立意明確,考察目標清晰。試題的情境設置和設問角度巧妙、科學、合理、恰當。題目使用的材料、數據准確;題目涉及的地圖、圖表規范,注記清晰;題目的答案准確,表述規范。
在綜合復習階段,教師需有針對地編制一系列的綜合練習,綜合練習不易過深,過難。及時講評練習,查缺補漏。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調整心理素質,提高應考能力。
考生做練習要強調實效,要通過做練習題檢查自己對所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程度,以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具體的內容分析 (一)中國的疆域、行政區劃和民族
命題趨勢走向
⑴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
⑵國土構成:領土面積和疆域的四至點;領海、內海和國家管轄的海域;主要的半島、島嶼、海峽及分布
⑶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
⑷行政區劃:三級行政區劃的設置,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行政中心和位置
⑸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及主要少數民族的地區分布
命題時,往往將這部分知識與地形、氣候、交通線、工農業生產、商業和旅遊業等結合起來考查;同時還常作為時政熱點的切入點,考查與政治、時事歷史與今後規劃發展的有關問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
(二)中國的地形和氣候
命題趨勢走向
⑴中國地形的總體特徵,各類地形的特徵和分布。地勢階梯劃分及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區
⑵山脈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如地勢階梯界線、河流流域界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區界線、溫度帶界線、一月0℃等溫線和800mm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山脈等等
⑶地形對我國自然環境的影響。各類地形對經濟發展的主要影響
⑷中國地震帶和火山的分布
⑸冬夏氣溫分布特點及其成因、溫度帶
⑹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季風活動對降水的影響、降水的季節變化。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干濕地區
⑺氣候的主要特徵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⑻主要災害天氣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⑼天氣預報知識

3. 地理學得好的人,可以有多牛

學習地理越深入,就越來越對這個世界感到敬畏,對地理、也對歷史感到敬畏。我想地理學得好,只會覺得這個世界牛逼。

地理學幾乎能夠研究日常中任何領域的事物,空間是萬物存在的基礎,土地是經濟生產的基礎,大到國與國的外交,小到人們日常購物,都離不開對地理空間的認知。

地理層次(宏觀到微觀)

如同物理學的經典物理學和現代物理學之分一樣,地理學既可以研究大而宏觀的地緣政治,也能夠研究具體而微的商業選址。經典物理學建立在電磁、力學基礎上,現代物理學則聚焦到微觀層面的粒子運動。地理學亦然,從大的文明沖突和融合,到小的個人移動與行為習慣,體現了完全不一樣的地理現象。

  1. 地緣政治和經濟:海權和陸權優勢的此消彼長,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激烈對抗,全球南北分化和合作,北極航線開辟與美國「印太戰略」的互相影響,澳大利亞和中國新疆分別在世界海權和陸權的戰略地位,南極開發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影響、環球航線對世界人口分布的影響...
  2. 文明分化: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分裂和對立,中亞和東南亞的東西方樞紐的角色,歐洲復興與非洲的地位,歐洲和中東宗教沖突和融合,美國拉美裔人口持續增長對美國及歐美世界的影響...
  3. 國家發展:北方發達的重工業和原材料產業起到的國家基石的角色,環渤海能否成就一個北方的大城市群、大灣區,西部陸海大通道和長江經濟帶的互動...
  4. 城市興衰:內循環和內陸中心城市的崛起,北京和上海城市疏解的人口去了哪裡,深圳的科技優勢和香港的金融優勢如何結合,鄭州和西安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角色分工,合肥、長沙、石家莊如何與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的核心地區打交道...
  5. 生活空間:便利店和快遞對最後一公里的爭奪,社區商業和購物中心對消費的爭奪,第三空間如何布置和選址,地鐵上蓋與TOD,下沉市場的消費選址,數據中心、充電樁、5G基站的選址和布局...

4. 地理學科思維最主要的特點有哪些

空間想像能力 地球的運動尤為明顯
邏輯思維能力在因果題分析方面很重要
聯系實際的思維 書上的畢竟是文字 聯系實際後 會幫助理解 幫助記憶
發散思維 (胡思亂想的能力)由一點 要能聯系很多 在書本上 沒有獨立的章節 全部都能夠聯系起來
……

5. 如何培養地理思維

一、理解基本知識點,切勿死記硬背

有人說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其實我以前高中讀的就是理科,以前的師范生只招理科,只有最近幾年才文理兼收。從這個角度來說,理解是學好地理的前提。只要學生能理解地理現象產生的原理,就可以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和歸納,教師在歸納的基礎上修正一下一些專業術語就可以了。地理知識之間的邏輯性是很強的,尤其是一些重難點知識之間,尤其要注意理解。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要注意地理結論的呈現。而應注意地理現象的產生,地理原理的形成過程。

二、重視地理基本原理、現象,掌握基本地理概念

地理基本原理是地理知識的靈魂,一個地理原理本身就隱含多種地理現象。只要重視每一章節的基本原理,其他的知識點就可依次推理歸納。比如學習鋒面系統,只要學習能掌握鋒面的形成原理,那麼,冷暖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後的天氣狀況就能依次推出。雨區的位置就很明了了。

三、整理知識點,突破重難點

地理教材每一章就是一個小模塊,比如說必修一第二章就是大氣模塊。每一章結束後,應該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整理可以分類進行。可以按照重點、難點、識記、計算等整理出來,專項鞏固突破,這樣,有利於一些難點知識的突破,重點知識的鞏固。必修一第一單元,計算較多,難度也大。在上完新課後,我就要求學生把第一單元的所以計算知識點整理出來,熟悉公式、方法等。最後再專門印刷試題,專項訓練,結果學生掌握這類知識比同類班級好多了。

四、梳理知識體系,建立知識系統框架

學生掌握的知識點是零散的,需要一個框架把知識點串聯起來,這就好比撿珍珠,要增大其價值,就需要把珍珠串聯起來,製作成項鏈。其實,梳理知識體系不僅是幫助學生建立知識框架,也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之間邏輯性的過程。建立知識框架,使知識形成系統性、邏輯性、這樣「牽一線」就「出一串」。學生在以後復習時,只要拿出知識體系框架,就能順藤摸瓜,熟悉掌握框架上的所有知識點。如果從高一入手培養這個能力,一直堅持到高三,那麼,你的學生地理思維能力會比其他同學高很多。

地理是一門和現實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科,也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只有注重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才能提高地理綜合能力。

6. 關於地理的思維方法

可以看一下<<中國國家地理>>

學習地理的方法

學習地理,首先就要對所學的內容多動腦筋,想一想:「它是什麼」、「在什麼地方」、「為什麼會這樣」等等。然後,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要明確學習的內容。是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內容,還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內容?還是一個區域或是一個國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綜合情況?�

(2)要知道所學習的那個區域在什麼地方?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儀和地圖,知道所學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和空間聯系。�

(3)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產生的原因。比如,為什麼一個地區同另一個地區有差別,為什麼有些地區又很相似?�

(4)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帶來的影響。是有利,還是不利。�

此外。學習地理,既要了解課本中的內容,學會閱讀、使用、繪制地理圖表等技能,還要留心觀察自然和社會,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觀察時,要動腦筋想一想,多問幾個為什麼。�

除了這些之外,還要多閱讀地理書籍、報刊、觀看電視節目和收聽廣播中有關地理的內容,從電腦網路上獲取有關地理的信息,這些都能豐富我們的地理知識、鍛煉我們的才智,使我們更好地學習地理!

7. 關於地理文科思維,理科思維

那你就不懂了,高一都是自然地理,很大一部分要運用數學甚至幾何和方位信息,本來就是理科思維,高二人文地理本來就是死記硬背的比較多,不是老師問題,是書的類型變化還有你的適應能力以及思維方式的轉變跟不上

8. 地理空間思維是什麼

全球性,聯系性。隨便給個經緯,可以大概知道什麼地方,什麼氣候,發展什麼農業,什麼東西為主,經濟怎麼樣,人口怎麼樣,地形怎麼樣,在哪裡時間在其他國家又會怎麼樣。

9. 地理有什麼魅力,可以讓那麼多人喜歡。

試論地理美當我們徜佯在地理大觀園的時候,無不為其美麗所折服! 一、人地關系的和諧美 地理把人地相關性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為我們揭示出: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類與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人與自然平等、共生、共存,人和自然的關系是和諧的關系。強調人地關系的和諧發展。通過對地理人地相關性的學習,使我們能夠理解到人與自然間的正確關系,理解尊重自然,才能和諧共處的理念,從而體味出一種和諧美。 二、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多樣美 地理以區域環境為研究對象,具有廣闊的空間性,上及天,下達地,藍天、白雲、大海、森林、草原、日月星辰、花鳥魚蟲、沙漠、冰川、城市、鄉村……山水之間,陰陽相配, 冥冥之中剛柔相濟。宇宙的神秘與詭譎,萬物的多樣與和諧。面對一幅幅絢麗的世界圖景,無不為大自然的和諧美麗而震憾!「智者樂山,仁者樂水」,「靈性出萬象,風骨自高潔」,窮極於山水間,盡享世界的和諧與美麗。 三、地理倫理道德美 古人有「天人合一」的觀念,其中就含有啟蒙的人地關系的合理內涵,而儒家主張「禮樂合一」、「美善相樂」又把「仁」當作審美理想的核心,強調人類社會中人與人間的和諧,含有更多的人倫成分和濃厚的封建、政治色彩,因而缺乏對環境、對生命的廣泛關注。道家主張「游於自然之道」、「返樸歸真」、「清靜無為」,試圖在人與自然間建立起混沌的和諧。因其處世消極最終被排斥到主流社會之外。 地理學則要求我們在處理好社會關系的同時,還應處理好人與自然的一系列關系,對自然講倫理道德,特別是要處理好人與其他生命的關系。因而,在一定的層面上也包含著豐富的環境倫理和生命理性。強調在人與人、人與其他生命之間建立起平等、公平的秩序,因而具有一定的倫理道德美。有人預言:生態文化必將成為未來社會的主流文化,一場群眾性的環保運動正在世界各地興起。 四、地理智慧美 地理智慧主要指:人與自然相處的智慧和人類自身生存的智慧。學習地理,重要的是可以給人們裝上一個「地理頭腦」,教會人們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來看待世界,更科學地選擇、安排生活和生產,指導人類理性地生產和消費。在對物質資源的消費方面,呼籲人類改變舊的思維方式和生產、生活方式,放棄高消耗、高增長、高污染的粗放型生產方式和高消費、高浪費的生活方式。 地理智慧要求人們在消費時,盡可能多地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率,盡量減少對廢物的排放,以保持人地復合系統結構和功能的良好狀態。在人的自身生產方面,主張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適應,與生態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相協調。傳統發展模式是以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為特徵的,常常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增長,把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資源對立起來。地理對人地復合系統開放性和戰略性的研究,為我們建立了正確的人口觀、環境觀、資源觀等,從而樹立一種觀察、處理當代事物的整體觀和系統觀,教給人類與自然相處的智慧和生存的智慧。 五、地理人文精神美 地理「把地球作為人的世界來研究」(J.O.M.克羅克《地理學的范疇》),主張給人以及其他生命更多的人文關照。人文素質的核心是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重點在情感和價值觀。地理能賦予我們更高的人文精神。在價值觀方面地理能幫助我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人口觀、種族觀、環境觀和資源觀。在情感方面,通過地理國情教育能增強我們的國家意識,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在世界地理的學習中,利用綜合、分析和比較的方法去解釋空間效應,展現全球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結構和特徵,展現與之相關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文明、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特別是在此差異基礎上形成不同的文化景觀。在欣賞豐富多彩的文化景觀時,幫助我們形成對他人他物和異質性、多樣性的寬容心。地理能強化我們的全球意識,教會我們用全球視野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現實,並將本國、本地區、本鄉、本土置於國際大背景下加以思考和分析,從而學會尊重與理解、競爭和合作、關心和交往。理解並增進與其他國家、其他民族及其他文化間的交往交流,用以培養和平共處並具有世界大家庭、不同膚色、不同種族、不同語言文明為一體的人。 地理教育目的的重點是實現「從能力到責任感的轉變」。強調關心他人、關心集體、關心人類面臨的共同的問題,注重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不僅重視對他人、對民族、對國家的責任感,也重視對世界、對人類的責任感。地理使我們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 六、地理規律美 地理的規律可分為地理事物分布規律、地理事物的演變規律等。地理的規律美表現為秩序美、節奏美、數學美等。想像是分析,也是綜合(波德萊爾:《想像力》)。分析和綜合是地理重要的思維方法。聯想是知覺和想像的基礎(朱光潛:《美感與聯想》)。地理規律的認識,離不開高度的想像,在想像中體味到地理的規律美。面對精美的地圖,在欣賞一件藝術品的同時,張開自由想像力的翅膀,與之展開極富情趣的對話。跨越時空,縱橫馳騁,於是一個富有色彩、聲音、輪廓、香氣和生命的世界便活躍於眼前。 在認識太陽系中九大行星的運動規律時,使人聯想到一張巨大的光碟,它們同向、共面、近圓,彷彿在演奏著一曲壯美的宇宙樂章。在認識非洲氣候分布規律時,我們聯想到了對稱。在認識城市中心學說時,不禁使人聯想到蜂房構造。在學習農業區位論中的杜能環時,會使人想到水中的漣漪。在認識海水鹽度的緯度分布規律時,使我們聯想到如「M」形的山峰。高度的想像,總是與熱情同在。「一個冷淡、淺薄的、尖刻的人是不常具有堅強雄厚的想像力的」(郁達夫:《想像的功用》)。 學習地理需要熱情,在熱情中產生豐富的想像,在不斷地創造、聯想、解釋中,在對地理事物的分析、比較、歸納、演繹中,必將感受到地理規律美的無窮魅力。通過對地理規律美的認識,能賦予我們更多理性,使我們從中不斷向自然界學習、模仿和借鑒,以此創造美的環境、美的生活。從一個小的盆景,一座假山,一座山水城市,大到建設一個寬敞、富裕、干凈、安全的地球,都體現了人類對大自然的學習和模仿。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目前我國正在建設小康社會,在庭院經濟的發展、小流域的治理、農業生態模式的建立、小城鎮和工業小區建設等方面,都需要進行科學決策,而地理在各種決策中會提供廣泛的人文咨詢、人文設計和人文論證。並用美的地理規律去創造和諧而美麗的世界。 七、地理科學知識體系的球狀結構美 褚大健先生對復雜的科學知識體系進行梳理,獨具慧眼,發現了科學知識體系具有的球狀結構。認為:地球的內部結構從外向內,由地殼、地幔和地核組成,與此相似,科學知識從內到外,由知識內核、知識幔層和知識外殼組成。知識外殼由事實性知識組成,重點說明「是什麼」。知識幔層由定律性知識組成,側重說明「怎麼樣」,知識內核由原理性知識組成,側重說明「為什麼」。地理科學知識體系也是如此,對地理科學知識體系的探討,我們會感到地理科學知識體系的球狀結構美。 席勒說過:「若要把感性的人變成理性的人,惟一的途徑是先使人成為審美的人」。地理的審美能賦予我們對地理更多的學習熱情,更重要的是通過地理審美能陶冶我們的情操,並用地理美去創造和諧而美麗的世界。

閱讀全文

與有什麼牛逼的地理思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7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9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2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6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