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理學中的詩詞諺語
1.(清.潘際雲)的「淮河四月風怒號,捲起白流翻塘坳,老蛟噴沫天吳驕,一堤如線居民逃」中的淮河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與秦嶺合稱秦淮線,是亞熱帶和暖溫帶分界線,濕潤和半濕潤地區分界線,東部地區南方和北方分界線,耕地以水田為主和旱地為主分界線)
2.李白《將進灑》中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中的「天上」是指巴顏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3.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管歸來》中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黎花開」描繪的是天氣特徵
4.李白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景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中的「孤帆遠景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是指我國長江的:上游地區
5.「野礦沙岸凈,天高秋月明」描繪的是氣候特徵
6.宋.趙師秀《有約》:「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中的「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反映的是我國春末夏初的時節,其降雨類型屬於:鋒面雨中准靜止鋒
7.晉.傅雲《歌》中的「日中萬影正,夕中萬影傾「直觀地描繪了:太陽高度的周日變化規律
8.民謠「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所描述的是:我國西北內陸的溫帶大陸性氣候特徵之一,說明其日溫差大
9.李白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園缺,此事古難全」中的「陰晴園缺」指的是:月相變化規律
10.王之渙的《涼州詞》中的「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中的「春風」一詞是指:來源於太平洋上的東南季風
11.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形象地描繪了我國長江三峽的江水湍急,山重水繞的自然景觀
12.陸游《游山西村》的「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仗無時夜扣門」中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是我國的丘陵地形
13.歌謠「山嶺高,山路長,樣樣東西用肩扛,半世光陰路上忙」是反映過去什麼地方交通的十分不方便:福建省
14.宋朝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旅遊勝地是:江西省廬山
15.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描寫的是我國四川盆地
16.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中「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反映的地區是我國的南嶺一帶
17.清.樂鈞《一翦梅》中的「日似金丸,月似金盤」形象地反映了:由於日地月三者距離差異,導致日月形狀大小的變化規律
18.劉禹錫的《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藏自治區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中的「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描繪的是天氣特徵
19.民謠「一年四季無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我國雲南省昆明的氣候特徵
20.杜甫的《望岳》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描繪的是我國的哪個自然旅遊風景區:黃山
22.民謠「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描繪的是我國的橫斷山區的自然景觀,是氣候和植被垂直變化的形象寫照
23.李商隱的《夜雨寄北》的「君問歸期末有期,巴西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翦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形象地說明了巴山夜雨的形成原因。
24. 地理學家徐霞客,形容景色如「青蓮出水,碧蓮玉筍世界」,它描繪的旅遊名勝是:我國廣西的桂林山水
② 求各種各樣的地理對應諺語。
山嶺高,山路長,樣樣東西用肩扛,半世光陰路上忙」福建
「一年四季無寒暑,一雨便成秋」雲南昆明
「山北黃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秦嶺地區
「坐北朝南,冬暖夏涼」指北方
「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雲貴高原
「三日風三日霜三日日頭公」福建廈門
「冬寒冷皮 春寒凍骨」同上
「打早打辣霧,盡管洗衫褲」廣西白州
「日出熱辣辣,中午雨淋頭」同上
「冬至無雨一冬晴」廣東汕頭
「吃過端午肉,壩上緊緊築」浙江杭州
「一日南風三日暴」江蘇南京
「今朝日頭烏雲托,明朝曬壞烏龜殼」上海崇明島
「東閃西閃(閃:閃電),曬煞泥鰍黃鱔」同上
③ 關於地理的諺語或成語有那些
燕子低飛蛇過道,雞不回籠喜鵲
朝霞不出門,晚霞走千里
雷公岩岩叫,大雨毛快到
穀雨不雨,交回田主
泥鰍跳,風雨到
東虹日頭,西虹雨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天上鯉魚斑,明日曬谷不同翻
久晴大霧陰,久陰大霧晴
朝怕南雲漲,晚怕北雲堆
清早起海雲,風雨霎時臨
天早雲下山,飯後天大晴
南風怕水溺,北風怕日辣
好天狂風不過日,雨天狂風時間長
細雨沒久晴,大雨無久落
一日到暗,雨不斷線,大雨明日見
天烏地黑無風發,大水落得闊
大水無雷,浸崩屋
烏雲過崗,風大就落雹黑龍過崗落雹
④ 地理諺語、謎語
地理諺語
1、「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所描述的氣候是西北內陸的溫
帶大陸性氣候。
2、「山嶺高,山路長,樣樣東西用肩扛,半世光陰路上忙」是反映過去
福建交通的困難。
3、「一年四季無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昆明市的氣候特徵。
4、「山北黃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是秦嶺地區地理景色的寫照。
5、泥鰍吐氣泡,雨天將來到。
6、烏龜背出汗,出門帶雨傘。
7、知了叫個不停,連綿陰雨來臨。
8、螞蟻搬家,將有雨下。
9、蜻蜓飛得低,出門帶雨衣。
10、動物震前活動諺語:
老鼠搬家往外逃,兔子豎耳蹦又撞,雞飛上樹,豬亂拱;
鴿子驚飛不回巢,魚兒驚慌水面跳,鴨不下水,狗狂叫。
11、「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是雲貴高原的地形氣候特點寫照。
地理氣候諺語
鷺飛溪河,洪水必然到。
螞蟻搬家,長蟲(蛇)穿道,大雨滂沱。
雞早(進籠)睛,鴨早(進籠)雨。
狗食(喝)水,天落(降)雨。
大棘開花好種棉,小棘開花好蒔田。
筍殼包蚤(跳蚤)來,芒花掃蚤去。
春霧晴,夏霧雨,秋霧蒙蒙有點水。
老鼠做窩,寒流將到。
熱(日指太陽)朗晝,兩頭溜。
熱頭(太陽)送山,天光(明天)一般般。
熱頭射一射,落雨落到夜。
南閃(電)三日,北閃對時。
石柱出汗,大雨滾滾。
缸壁出水,會落在雨。
白蟻繞燈飛,天將發(降)大雨。
燕子低飛,出門帶蓑衣。
蜘蛛結網屋檐下,外出要帶雨傘或笠麻(斗笠)。
雷公先喝歌,有雨也唔(不)多。
久晴見霧雨,久雨見霧晴。
久晴夜風雨,久雨夜風晴。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烏雲在東,有雨也唔凶。
天上雲交雲,地下雨淋淋。
月光生毛,落雨居多。
⑤ 關於地理方面的俗語有什麼
地理諺語
1、「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是雲貴高原的地形氣候特點寫照。
2、「山嶺高,山路長,樣樣東西用肩扛,半世光陰路上忙」是反映過去福建交通的困難。
3、、「山北黃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是秦嶺地區地理景色的寫照。
4「一年四季無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昆明市的氣候特徵。
5、「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所描述的氣候是西北內陸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6.上山雲里鑽,下山走河邊,對山喊得應,走路要一天。 橫斷山脈地形
7、「一場秋雨,一場寒" 與冷鋒有關
8、「山嶺高,山路長,樣樣東西用肩扛,半世光陰路上忙」 福建
「一年四季無寒暑,一雨便成秋」 雲南昆明
「坐北朝南,冬暖夏涼」指北方
「三日風三日霜三日日頭公」 福建廈門
「冬寒冷皮 春寒凍骨」 福建廈門
「打早打辣霧,盡管洗衫褲」 廣西白州
「日出熱辣辣,中午雨淋頭」 同上
「冬至無雨一冬晴」 廣東汕頭
「一日南風三日暴」江蘇南京
「今朝日頭烏雲托,明朝曬壞烏龜殼」上海崇明島
9、、「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四川
10、 、「秦嶺山脈一條線,南吃大米北吃面。」
11、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高山地理氣候
12、「黃梅時節家家雨」是我國江淮下游地區的自然現象,這一現象出現於春末夏初梅子黃熟的時 節
13、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其原因是山頂的氣溫比同時間的山腳下的氣溫低。
14、
「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長江特徵
15、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黃河特徵
16、勝景天然別,精神入畫圖。一山分四頂,三面瞰平湖。過夏僧無熱,凌冬草不枯。遊人來至此,願剃發和須。」四頂山特徵
17、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草原地理
18、仰望山接天,俯視江如線,對面能說話,相會要一天」
此句形象地描述了橫斷山區山河相間、山高谷深的地形特點/
19、三山夾兩盆」
這是新疆地形的特點。「三山」指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在阿爾泰山和天山之間是准噶爾盆地,在天山和昆侖山之間是塔里木盆地。
⑥ 中國民間自然地理諺語
關於風的諺語
四季東風是雨娘。(湖南)
東風是個精,不下也要陰。(湖北棗陽)
東風四季睛,只怕東風起響聲。(江蘇南京)
* 偏東風吹得緊要落雨。(上海)
* 東風急,備斗笠。(湖北)
* 東風急,備斗笠,風急雲起,愈急必雨。(《田家五行》論風)
* 東南風,燥鬆鬆。(江蘇江陰)
* 五月南風遭大水,六月南風海也枯。(浙江、廣東)
* 五月南風趕水龍;六月南風星夜干。(廣東)
* 春南風,雨咚咚;夏南風,一場空。(江蘇、無錫、湖北鍾祥)
* 六月西南天皓潔。(江蘇無錫)
* 六月起南風,十沖干九沖。(湖北)
東北風,雨太公。(《田家五行》論風)
春東風,雨祖宗。(江蘇常州)
* 春東風,雨潺潺。(廣東)
* 一日東風三日雨;三日東風一場空。(廣西貴縣)
* 一日東風三日雨;三日東風九日睛。(湖北武昌)
* 一日東風三日雨;三日東風無米煮。(廣西)
* 夜晚東風掀,明日好晴天。(河北滄縣)
* 晚間起東風,明朝太陽紅彤彤。(江蘇無錫)
* 五月東風暴雨繁,大水浸菜園。(廣東)
* 夏至東南風,必定收窪坑。(安徽)
* 夏至東南第一風,不種潮田命里窮。(上海)
* 夏至風刮佛爺面,有糧不賤。(湖北武昌)
夏至東風搖,麥子坐水牢。(山東煙台)
* 雨後生東風,未來雨更凶。(湖北武昌)
*發東風,淹水起;發西風,淹水止。(廣西貴縣)
* 東風下雨,西風晴。(廣西鬱林)
* 不刮東風天不下,不刮西風天不晴。(湖北)
* 西風吹得穩,天氣晴得准。(湖北黃梅縣)
雨後東南風,三天不落空。(湖北陽新)
早刮東風不雨,澇刮西風不睛。(山西臨汾、江蘇江陰、河南篙縣)
* 旱了東風不下雨,澇了西風刮不晴。(江蘇無錫)
東括西扯,有雨不過夜。(廣西鬱林)
* 東拉西扯,下雨要半月。(湖北武昌)
早西晚東風,曬煞老長工。(浙江蕭山)
* 早西晚東風,曬死老蝦公。(浙江義烏、江蘇常熱、上海)
* 朝西曉東風,土乾田難種。(江蘇無錫)
* 早西南,夜東南,好天。(上海)
西風夜靜。(江蘇南京、山東臨淄、河北)
* 惡風盡日沒。(《田家五行》論風)
* 強風怕日落。(江蘇無錫)
* 夏至西南,十八天水來沖。(安徽懷遠)
* 夏至打西南,高山變龍潭。(湖北黃岩)
* 夏至西南沒小橋。(江蘇蘇州)
* 梅里西南,時里潭潭。(《農政全書》)
* 夏至起西南,時里雨潭潭。(江蘇元錫、湖北黃岩)
七月西風禍。(廣東)
* 七月西風吹過午,大水浸灶肚。(廣東)
* 七月西風入夜雨,八月西風不過三。(廣東)
* 六月里北風當時雨。(山東)
* 六月北風當時雨,好似親娘見閨女。(江蘇常熟
* 緊南不過三。(廣西貴縣)
* 南風不過三,過三必連陰。(江蘇太倉)
* 南風若過三,不是下雨就朗天。(河北威縣)
* 南風不受北風欺。(河北滄縣)
* 南風一沖北風一送。(湖北陽新)
* 南風吹到底,北風來還禮。(湖北)
* 南風吹吹,北風追追。(湖北)
* 南風尾,北風頭。(《田家五行》論風)
* 南風不過午,過午連夜吼。(內蒙古呼和浩特)
* 南風不過晌,過晌聽風響。(河北井隆)
* 冬南風迎(雨),北風送。(廣東)
* 臘月南風半夜雪。(廣東)
* 冬天南風三日雪。(江蘇無錫、常熟)
* 一日南風,三日關門(冬天)。(福建福清平潭《農家漁戶叢諺》)
* 西風不過酉,過酉連夜吼。(江蘇常州)
惡風必有惡雨。(江蘇常熟)
* 風是雨頭。(江蘇無錫)
* 秋雨連綿西北風。(安徽)
拍北風,下午日。(廣西貴縣)
⑦ 關於地理的名言,諺語,
1、唐 劉禹錫《竹枝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白話譯文:東邊日出西邊下起雨,說是無晴但是還有晴。
2、唐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白話譯文:那遼闊的走馬川緊靠著雪海邊緣,茫茫無邊的黃沙連接雲天。輪台九月整夜裡狂風怒號,到處的碎石塊塊大如斗,狂風吹得斗大亂石滿地走。
3、唐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白話譯文: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5、唐 李白《扶風豪士歌》:「洛陽三月飛胡沙,洛陽城中人怨嗟。」
白話譯文:暮春三月飛沙揚,安史胡兒太猖狂,城中百姓怨連天,哀號不絕斷肝腸。
5、諺語:四季無寒暑,一雨便成秋。
這句諺語是昆明四季如春氣候特徵的真實寫照。
6、諺語:頭上熱滾滾,腳下冷颼颼,日照胸前暖,風吹背後寒。
諺語說明青藏高原上的拉薩是我國著名的「日光城」。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的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多。
⑧ 反映地理現象的詩句或諺語有哪些
1.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毛澤東《送瘟神》)
此詩句揭示了地dili.chazidian.com球在不停地由西向東自轉。適用於赤道地區,由此可計算出赤道地區地球自轉的線速度和赤道上1°弧線的長度。赤道地區自轉的線速度為:40000千米÷24小時≈1670千米/小時(八萬里即四萬千米)。地球自轉的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逐漸遞減。赤道上1°弧線的長度:40000千米÷360°≈111千米/l°。赤道是地球的一個大圓,因此地球上的大圓每1弧線的長度約為111千米(球的大圓是指通過球心的截面與球面的相交線)。
2.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煥《登鸛雀樓》)
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由此可證明地球的形狀是一個球體。
3. 「日似金丸,月似金盤」(樂鈞《一翦梅》)
該詩句反映了日地月三者距離差異。月球雖然比較小,但由於月球離地球比較近,所以仍「似金盤」。詩中描寫的月相應為滿月,因為「月似金盤」。查字典地理
4. 「月形如白盤,完完上天東。忽然有物來啖之,不知是何蟲。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狽凶。」(唐,韓愈《月蝕詩效玉川子作》)
此詩句描述了月食的情況。完完,月圓的樣子。農歷十五,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線上,地球在月球和太陽之間,地球有可能全部或部分擋著太陽光,產生月食現象。農歷初一,則可能產生日食現象。
5.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時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團圓照滿天。」(繆氏子《賦新月》)「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戴叔倫《蘭溪棹歌》)
這一組詩句描述的都是上蛾眉月。「上蛾眉月」是指農歷初三、四的月相,此時月球位於太陽以東約
45°,當「一道殘陽鋪水中」後,即日落時,月亮出現在西南方低空,日落後2~3小時就落到地平線以下,月亮的亮面為月球正面西部邊緣,形狀為一反「C」字形。將以上各詩描寫的月相判定為上蛾眉月的依據分別是「日暮」、「月近人」;「初三夜」、「月似弓」;「初月如弓未上弦」、「蛾眉小」;「涼月如眉」、「三日」(指農歷三月初三日)。
6.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司空曙《江村即事》)
這組描述的都是上弦月。上弦月是農歷初七、八的月相,此時月球位於太陽以東約90°,日落時出現於南方天空,升落時間分別是中午和半夜,可見部位為月球正面西半部分,形狀為一大寫的「D」形。將以上兩首詩中的月相判定為上弦月的主要依據分別是:「夜半」而「月落」;「月落正堪眠」(人們「正堪眠」,即睡意正濃,寓意夜已深。深夜而「月落」應是上弦月,此乃用時間點月相)。
7.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春江月出大提平,堤上女郎連袂行。唱盡新詞歡不見,紅霞映樹鷓鶘啼。」(劉禹錫《踏歌行》)「白日淪河西,素月出東嶺」(陶淵明《雜詩??其二》)「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蘇軾《陽關曲中秋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
這一組詩描述的都是滿月。滿月為農歷十五、六的月相,此時月亮位於太陽以東180°,升落時間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月亮整夜可見,形狀象個玉盤。第一首詩中的「元夜時」點出了日期為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正是滿月發生的日期;「黃昏後」月已升上「柳梢頭」,正是滿月時月亮升起後的情況。第二首詩中「紅霞」說明此時日落,日落時「月出」,顯然月相為滿月。同樣,第三首指明了日落(「白日淪河西」即日落)時月出,正是滿月月出的時間。其他三首詩中的「明月」即滿月。
8.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飛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孤光照還沒,轉益傷離別。妾若是嫦娥,長圓不教缺。」(陸龜蒙《月成弦》)
這是一組描寫下弦月的詩詞。下弦月是農歷廿二、三的月相,此時,月亮位於太陽以西90°,日出時月亮在南方天空,升落時間是半夜月出、中午月落,可見部分為月球正面東半部,形狀像個反「D」字形。第一首詩中「夜靜」(夜深人靜)而「月出」,乃指下弦月月出之時。民間常將月圓比團圓、月缺比離別。第二首詩即寫思婦見缺月而感傷、恨夫妻不能常團圓,想像自己若是嫦娥,將讓月亮長圓不缺即夫妻永不分離。詩中弦月當是下弦月,體現出思婦感傷而徹夜難寐的情景。
9.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不見年年遼水上,文章何處哭秋風。」(李貿《南園》)「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馬踏清秋。」(李貿《馬詩》)
這一組詩描寫的是下蛾眉月(殘月)。下蛾眉月是農歷廿五、六的月相,此時,月亮位於太陽以西約45°,日出前出現於東南方低空,僅在黎明前 2~3小時內可見,形狀像「C」字形。第一首中,由「曉風殘月」知,早晨看到殘月,即下蛾眉月。第二句詩中「曉月」指清晨的月亮,「玉弓」指下弦月後的殘月即月末的娥眉月。「月似鉤」是「一彎殘月」,表明作者壯志未酬,徹夜難眠,於黎明前看到殘月東升,見景生情寫下此詩,這與整首詩的基調是一致的。作者坎坷的經歷,矛盾的心情以及「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的創作精神等都可以作為是殘月的旁證。所以,「月似鉤」暗示作者寫這首詩的時間是在秋天農歷廿六、七的黎明前。「大漠沙如雪」還向我們展示了沙漠景觀。
10.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岑參《磧中作》)
這一組詩寫出了月相的月變化情況。詩中的「陰晴圓缺」指的是月相變化。在農歷一個月中,月相由新月依次變為上蛾眉月、上弦月、上凸月、滿月、下凸月、下弦月、下蛾眉月、新月。從初一到十五,月亮的亮面逐漸變大,月球的亮面朝西;十五那天亮面最大,為滿月;從十五到月末,亮面逐漸變小,月球的亮面朝東。第二首詩中的「滿月」指「十五、六的月亮」;「夜夜減清輝」指滿月以後,月相依次變為凸月、弦月、蛾眉月,可見部分越來越瘦小;後兩句是說「思念夫君使妾身如同滿月後的月亮日漸消瘦、形容憔悴」。第三首詩中的「見月」即看到月亮,「兩回圓」即圓過兩次亦即兩次滿月,故第二句是告訴讀者:作者離家已有一、兩個月了。
11.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升春又來」(杜甫《冬至》)
「冬至陽升」這個純科學結論通過藝術家天才的轉換,巧妙地寫進詩中。這句詩意境美麗、觀點科學,非常難得。由於太陽直射點在地球上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引起了正午太陽高度的周年變化。北半球冬至日時,太陽直射在地球的最南界線南回歸線上,北半球各地在一年中正午時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最大,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以後,太陽直射點南移,太陽直射點以北各地正午時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逐漸變小,正午太陽高度逐漸增大,即「冬至陽升」。
12. 「過了冬,長一蔥」
此諺語的意思是:過了冬至日,白晝就長一點點了,即冬至日後,北半球各地白晝逐漸變長。北半球冬至日,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日後,太陽直射點北移,北半球各地白晝逐漸變長。
13. 「日中萬影正,夕中萬影傾」(傅玄《歌》)
這句詩直觀地描繪了太陽高度的周日變化規律。影子長短與太陽高度有密切關系。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太陽高度小,影子長;隨著太陽高度的逐漸變大,影子逐漸變小,正午即「日中」時,太陽高度達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影子長度為一天中的最小值,對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區來說,此時太陽在正南方,影子則在正北方,即「日中萬影正」;以後太陽高度逐漸變小,影子逐漸變長,影子偏離了正北方向。
14. 「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李白《日出入行》)
此句詩意在說明四季運轉是一種必然趨勢,萬物興衰都有一定的自然規律,任何人也不能揮鞭命令停止。由於地球公轉,黃赤交角的存在,地軸指向不變,使太陽直射點在地球上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引起各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變化,產生了四季的更替。
15. 「月生林欲曉,雨過夜如秋。」(徐璣《夏日懷友》)
「月生林欲曉」,即月出的時候天要亮了,這是下蛾眉月出的時間。該地此時的降水是受冷鋒影響形成的。冷鋒過境時產生陰雨天氣,過境後受冷氣團控制,氣溫降低,故「雨過夜如秋」。
⑨ 關於地理的諺語、俗語
1、唐 劉禹錫《竹枝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白話譯文:東邊日出西邊下起雨,說是無晴但是還有晴。
2、唐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白話譯文:那遼闊的走馬川緊靠著雪海邊緣,茫茫無邊的黃沙連接雲天。輪台九月整夜裡狂風怒號,到處的碎石塊塊大如斗,狂風吹得斗大亂石滿地走。
3、唐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白話譯文: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5、唐 李白《扶風豪士歌》:「洛陽三月飛胡沙,洛陽城中人怨嗟。」
白話譯文:暮春三月飛沙揚,安史胡兒太猖狂,城中百姓怨連天,哀號不絕斷肝腸。
5、諺語:四季無寒暑,一雨便成秋。
這句諺語是昆明四季如春氣候特徵的真實寫照。
6、諺語:頭上熱滾滾,腳下冷颼颼,日照胸前暖,風吹背後寒。
諺語說明青藏高原上的拉薩是我國著名的「日光城」。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的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