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當今社會問題有哪些地理方面

當今社會問題有哪些地理方面

發布時間:2022-04-24 23:17:06

① 地理上的環境問題分為哪些

它可分為多類,如自然環境、政治環境、生活環境、人文環境等。你可能問的是自然環境問題。
自然環境問題主要是講近幾年我國不按自然規律對自然的破壞和現在採取的補救措施。
自然環境也叫地理環境,是指與人類社會所處的地理位置相聯系的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如:土壤、氣候、山脈、河流、礦藏以及野生動植物的資源狀況。自然環境即是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的場所,又是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的資源庫,還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著加速和延緩的作用。 由於環境問題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比較籠統,為了使其更加具體、明確,有必要對其加以分類說明。然而,造成環境問題的原因事實甚為復雜,學者們對其分類時所取的角度和標准都不盡相同,而有不同的分類方法。現攝其要者,分述如下:(一)社會活動分類法該分類法根據社會生活中存在著各種不同的社會活動,而社會活動正是產生環境問題的原因所在,因此將社會活動的結果作為環境問題的分類標准,而將其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1、產業公害,即因各種工商產業活動所產生的公害現象。它包括工業公害和非工業公害兩種。前者,是指直接發生於生產場所(如工廠)的公害,例如空氣污染、水質污染、振動、噪音等;後者,則是指發生於間接生產場所(如營業所)的公害,例如因冷氣機用水而產生的地層下陷、高層建築物造成的日照妨害等 2、消費公害,即因人們的消費活動所產生的公害現象。它包括政治性公害和非政治性公害兩種。前者,是指因國家政治權力的行使,對生產及消費所產生的妨害,例如國營企業飛機起降所產生的噪音、振動,選舉期間宣傳工作所造成的噪音等;後者,則是指消費活動所產生的廢棄物公害,例如家庭炊煙和廢水所造成的空氣和水源污染,私人汽車排放的廢氣,垃圾廢棄物而產生的空氣和土壤污染等。 3、運輸公害,即在運輸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公害現象。它包括運輸工具排氣所產生的空氣污染,運行過程所產生的噪音、振動等。4、建設公害,即各種建設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公害現象。它包括建築公害、觀光公害和開發公害三種。所謂建築公害,是指建築機場、鐵路、工廠、海港、道路乃至一般建築物所產生的公害現象。其中尤以噪音和振動最為嚴重,也會產生空氣污染和水污染。所謂觀光公害,是指在觀光區由於觀光客大量集聚的結果,使得自然景觀、名勝古跡等,迅速受到破壞的現象。例如,在觀光區汽車所排放的廢氣,以及垃圾的囤集等,均直接對人體健康和財產造成損害。所謂開發公害,是指由於對山林、原野、海濱等的浮濫開發,使人類的生活環境惡化,所產生的公害現象。例如,為建築住宅而破壞綠地、為建設工業區而在海濱造地等,其不僅影響動植物的生長,而且對人體健康和財產也造成具體的損害。5、農業公害,即因農業活動所產生的生活妨害和動植物被害的公害現象。例如因畜牧業造成的惡臭、因澱粉製造所產生的水污染等;特別是目前大量地使用農葯,造成嚴重污染環境的現象。(二)經濟結構分類法該分類法從人類經濟生活結構這一角度入手,認為現代社會乃系以迅速交換為手段,結合大量生產和高度消費而成的生活體制。因此,現代社會生活結構的主要特徵為:(1)以機械生產為手段,以產業組織為生產主體;(2)交通運輸質量的擴大;(3)都市文明的興盛。這些均為現代社會生產、交換和消費三大活動的結果。環境問題既然是現代文明的產物,又與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將經濟結構的形態作為環境問題的分類標准,而將其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產業公害,即因生產活動的結果所產生的公害現象;尤其是直接發生於生產場所的公害,比如工廠的排煙、排水排氣、振動等所產生的公害,故又稱為生產公害。2、交通公害,即因交換活動的結果所產生的公害現象;特別是交通工具車輛的排煙、音響、振動等所產生的公害,故又稱為交換公害。3、都市公害,即因大量消費活動的結果所產生的公害現象,比如家庭的廢水、炊煙、廢棄物等所產生的公害,故又稱為消費公害。(三)致害物質分類法該分類法從自然科學這個角度入手,將致害物質的性質作為環境問題的分類標准,而將其分為以下四種類型:1、固相公害,即污染物為固體或微粒的公害,譬如煤渣、垃圾、塵埃、地層下陷等。2、液相公害,即污染物為液體的公害,譬如廢水污染、海面油污現象等。3、氣相公害,即污染物為氣體的公害,譬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化氫等造成的空氣污染、惡臭等。4、質相公害,即污染物為破壞環境的物理性質的公害,譬如噪音、振動、熱污染、電波障礙、放射性污染等。(四)現象事實分類法該分類法根據公害的自然事實一般為空氣、水、土壤、安靜、平穩等被破壞的現象,因此將環境要素被破壞的現象作為環境問題的分類標准,而將其分為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振動、地層下陷、惡臭、廢棄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② 當今全球面臨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哪些

第一,有些環境問題在地球上普遍存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環境問題在性質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如氣候變化、臭氧層的破壞、水資源短缺、生物多樣性銳減等;

第二,雖然是某些國家和地區的環境問題,但其影響和危害具有跨國、跨地區的結果.如酸雨、海洋污染、有毒化學品和危險廢物越境轉移等。

當前,普遍引起全球關注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全球氣候變化、酸雨污染、臭氧層耗損、有毒有害化學品和廢物越境轉移和擴散、生物多樣性的銳減、海洋污染等。

還有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如水污染和水資源短缺、土地退化、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減少等。

(2)當今社會問題有哪些地理方面擴展閱讀

全球環境問題雖然是各國各地環境問題的延續和發展,但它不是各國家或地區環境問題的加和,因而在整體上表現出其獨特的特點:

全球化

過去的環境問題雖然發生在世界各地,但其影響范圍、危害對象或產生的後果主要集中在污染源附近或特定的生態環境中,其影響空間有限而全球性環境問題,其影響范圍擴大到全球。這是因為:

1、一些環境污染具有跨國、跨地區的流動性:如一些國際河流,上游國家造成的污染,可能危及下游國家;一些國家大氣污染造成的酸雨,可能會降到別國等。

2、當代出現的一些環境問題,如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等,其影響的范俐是全球性的,它們產生的後果也是全球性的。

3、當代許多環境問題涉及高空、海洋甚至外層空間,其影響的空問尺度已遠非農業社會和工業化初期出現的一般環境問題可比,具有大尺度、全球性的特點。

綜合化

過去,人們主要關心的環境問題是環境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問題。而全球環境問題已遠遠超過這一范疇而涉及人類生存環境和空間的各個方面,如森林銳減、草場退化、沙漠擴大、沙塵暴頻繁發生、大氣污染、物種減少、水資源危機、城市化問題等,已深入到人類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解決當代全球環境問題不能只簡單地考慮本身的問題,而是要將一區域、流域、國家乃至全球作為一個整體,綜合考慮自然發展規律、貧困問題的解決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循環利用、人類人文和生活條件的改善與社會和諧等問題,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要解決好,需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

社會化

過去,關心環境問題的人主要是科技界的學者、環境問題發生地受害者以及相關的環境保護機構和組織,如綠色和平組織等。而當代環境問題已影響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影響到每個人的生存與發展。因此,當代環境問題已絕不是限於少數人、少數部門關心的問題而成為全社會共同關心的問題。

高科技化

隨著當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由高新技術引發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多。如核事故引發的環境問題、電磁波引發的環境問題、雜訊引發的環境問題、超音速飛機引發的臭氧層破壞、航天飛行引發太空污染等、這些環境問題技術含量高、影響范圍廣、控制難、後果嚴重,已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

累積化

雖然人類已進入現代文明時期,進入後工業化、信息化時代,但歷史上不同階段所產生的環境問題,住當今地球上依然存在並影響久遠一同時,現代社會又產生了一系列新的環境問題。因為很多環境問題的影響周期比較長,所以形成了各種環境問題在地球上日積月累、組合變化、集中暴發的復雜局面。

政治化

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和全社會對環境保護認識的提高,各個同家也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因此,當代的環境問題已不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成為國際政治、各國國內政治的重要問題。其主要表現在:

1、環境問題已成為國際合作和國際交流的重要內容。

2、環境問題已成為國際政治斗爭的導火索之一,如各國在環境責任和義務的承擔、污染轉嫁等問題上經常產生矛盾並引起激烈的政治斗爭。

3、世界上已出現了一些以環境保護為宗旨的組織,如綠色和平組織等,這些組織存同際政治舞台上已佔有一席之地,成為一股新的政治勢力。

總之,環境問題已成為需要國家通過其根本大法、國家規劃和綜合決策進行處理的國家大事;成為評價政治人物、政黨的政績的重要內容;也已成為社會環境是否安定、政治是否開明的重要標志之一。

③ 你認為當前我國的主要社會問題有哪些

社會問題在各時代反映的內容各不相同,在當代,最突出的社會問題是:人口問題、生態環境問題、勞動就業問題、青少年犯罪問題和老齡問題。
人口問題是全球性最主要的社會問題之一,是當代許多社會問題的核心。雖然它在不同國家的具體表現各異,但其實質主要表現為人口再生產與物質資料再生產的失調,人口增長超過經濟增長而出現人口過剩。以中國為例,當前社會生活和發展所遇到的種種問題,無一不直接地或間接地與巨大的人口壓力相聯系。首先,人口壓力使社會在提供現有人口生活條件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突出表現為就業困難,住房緊張,糧食、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短缺。其次,人口壓力造成消費與積累比例失調、生態環境嚴重破壞、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降低等。
生態環境問題突出表現為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嚴重。它是社會運行和發展的重大障礙。預測未來社會問題的主要矛盾將集中到生態環境上。如不及早解決,它將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破壞,甚至是全球性的、毀滅性的破壞。
勞動就業問題源於勞動力與生產資料比例關系失調。這種失調在不同社會、不同地區表現形式不同。但它作為社會問題主要指人口過剩及經濟發展緩慢或停滯,造成勞動人口失業或待業現象。中國的勞動就業問題,首先表現為就業不充分;還存在現有從業人員冗員嚴重、勞動生產率低下、就業及待業人員素質低下等問題。就業問題的社會後果,一方面妨礙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從而誘發社會動盪及社會犯罪;另一方面,不利於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進而威脅整個社會結構的穩定性。
青少年犯罪指少年或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是世界各國面臨的日趨嚴重的社會問題。近30年來,世界各國青少年犯罪急劇增加,突出特點是:犯罪次數增多、犯罪年齡提前、蔓延廣泛、手段殘忍、團伙作案突出、反復性增強、改造難度加大。
老齡問題又稱人口老齡化問題,一般指人口中60歲及60歲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從而影響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問題。人口老齡化是近年來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一項重大社會問題。目前在發達國家較為突出,不發達國家則被高出生率造成的人口年輕化掩蓋了這一現象。從人口年齡構成上看,中國將在20世紀末、下世紀初進入老年型社會。但由於人口基數大,無論現在還是將來,中國老年人口總數都將居世界首位。人口老齡化給社會、政治、經濟帶來一系列影響和問題,它要求對社會生產、消費、分配、投資、社會保障及福利、城鄉規劃等都要作出相應的調整。

④ 當下人文地理學熱點問題有哪些

一般,土地荒漠化,石質化,鹽漬化等問題會和當下流行的三農問題掛鉤,考試也比較喜歡考的
還有就是農業生產活動,分析其影響區位的主要因素:自然的有:光照,熱量,水分,地形,土壤。社會的有:市場,交通,政策,科技。還有其他因素:工農業基礎,勞動力數量和素質,風俗習慣,土地租金等、

工業的比較喜歡和交通一起考,這種題容易和熱點話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相聯系哦~~

別的,像家電下鄉等熱點,都很容易出考題的哦……
祝樓主學習進步!

⑤ 社會的地理問題

東西半球是以西經20度為分界線的!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
領土最北端位於黑龍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最南端到南沙群島南端的曾母暗;沙最東端位於黑龍江省撫遠縣境內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匯合處的撫遠三角洲,最西端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恰縣以西的帕米爾高原。
我國領土南北相差約50個緯度,
北回歸線穿越我國的南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同時,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我國目前有四個直轄市、五個自治區、二十三個省、二個特別行政區。目錄如下:

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 重慶市

內蒙古自治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西藏自治區

河北省 山西省 遼寧省 吉林省 黑龍江省 江蘇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東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廣東省 海南省 四川省

貴州省 雲南省 陝西省 甘肅省 青海省 台灣省

香港特別行政區 澳門特別行政區

⑥ 當今主要存在哪些環境問題舉例五種說說你的建議

1、全球氣候變暖

2、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

3、生物多樣性減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銳減

6、土地荒漠化

建議:

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發展的關系。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既不能離開發展,片面地強調保護和改善環境,也不能不顧生態環境的隨能力而盲目地追求發展。尤其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講,只能在適度經濟增長的前提下,尋求適合本國國情的解決環境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6)當今社會問題有哪些地理方面擴展閱讀

目前存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主要是發達國家在過去一兩個世紀中追求工業化造成的後果。他們對全球環境問題負有不容失掉的主要責任,也理應承擔更多的義務。

維護各國資源主權,應遵循不幹涉他國內政的原則。1972年第一次環境做大會通過的《斯德哥爾摩宣言》第21條也明確規定,各國對其自然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是各國的內部事務。

應充分考慮發展中國家的特殊情況和需要。發展中國家還面臨一些更為迫切的局部環境問題,既有因資金短缺、技術落後和人口增長所造成的諸如土地退化、沙漠化、森林銳減、水土流失等自然生態惡化問題,也有因工業發展引起的環境污染、酸沉降、水資源短缺等問題。

⑦ 地理學對認識和解決當今世界許多關鍵問題所起的突出作用

學科概念
[編輯本段]
地理學是關於地球與及其特徵、居民和現象的學問。「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
地球是人類的家,人類一直都十分關心自己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球表面的狀況,從而萌生出各種地理概念。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地理知識的積累,逐步形成一門研究自然界和人與自然界關系的科學,分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簡單地說,地理學就是研究人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開發和保護地球表面的自然資源,協調自然與人類的關系。
geography一詞源自希臘文geo(大地)和graphein(描述)。描述地球表面的科學。地理學描述和分析發生在地球表面上的自然、生物和人文現象的空間變化,探討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重要的區域類型。
地理學是一門古老的研究課題,曾被稱為科學之母。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區域和國家進行描述。傳統上,地理學在描述不同地區及居民間的情形時,就和歷史學密切聯系(如希羅多德);在確定地球的大小和地區的位置時,就和天文學及哲學有聯系(如厄拉多塞〔Eratosthenes〕和托勒密)。德國博物學者及地理學家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是興起現代地理學的一位關鍵人物,因為他作出了精確的測量、細心的觀察記錄以及對人文與自然特徵的重要區域類型的制圖。
地理學以往僅指地球的繪圖與勘查,今天已成為一門范圍廣泛的學科。地球表面各種現象的任何空間變化類型都受到影響自然界和人類生活的許多因素的制約,因而地理學家必須熟悉生物學、社會學及地學等學科。例如,非洲的沙漠化經常歸咎於乾旱,但研究表明,是因過度放牧、農業過度擴展和毀林燒柴而加劇的。許多現象是由其他學科的專家研究的,但地理學家的特殊任務是調查研究其分布模式、地域配合、聯結各組成部分的網路,以及其相互作用的過程。
地理學可分為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和區域地理學三個分支。自然地理學可再分為地貌學、氣候學、生物地理學和水文學。這一范疇特別注意沿岸地區、水資源及礦產資源(包括能源)和自然災害。人文地理學包括歷史地理學、文化與社會地理學、人口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包括對農業、工業、貿易和運輸的研究)和城市地理學。醫學地理學、環境管理和資源保護介於上述兩大領域之間。區域地理學的研究范圍可以是全世界,也可以是一個大陸、一個大文化區、一個國家、國家內一個區劃和一個城市。

發展歷程
[編輯本段]

地理學是一門即古老又年輕的學科。在其發展過程中,明顯的形成了古代地理學、近代地理學和現代地理學三個時期。

自遠古至18世紀末,是古代地理學時期,主要以描述性記載地理知識為主,而且這些記載多是片斷性的,缺乏理論體系,地理學內部尚未出現學科分化,各國的地理學基本上是在本國封閉的條件下發展起來的。

在早期,以中國和古希臘的成果最顯著。中國的《尚書·禹貢》、《管子·地員》、《山海經》、《水經注》等著作,都是世界上比較早的地理學史料。到了後期,歐洲地理大發現涌現出了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地理探險家,他們的發現極大的推動了地理學的發展。

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50年代,是近代地理學時期。近代地理學形成的標志是德國洪堡德的《宇宙》和李特爾的《地學通論》兩書的問世。

近代地理學是產業革命的產物,是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而成熟起來的。這一時期,各種學說分起、學派林立。地理學的各部門學科幾乎都在這個時期出現和建立,因此也是部門地理學蓬勃發展的時期。

洪堡德為自然地理學、植物地理學奠定了基礎,以後德國的李希霍芬、法國的德馬東為自然地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美國的戴維斯和德國的彭克分別創立了侵蝕輪回學說和山坡平行後退理論,標志著地貌學的建立;奧地利沃漢恩的《氣候學手冊》、俄國沃耶伊科夫的《全球氣候及俄國氣候》、德國柯本的世界氣候分類,為氣候學奠定了基礎;英國的華萊士對世界動物區劃分為動物地理學奠定了基礎;俄國道庫恰耶夫的土壤地帶學說為土壤地理學奠定了基礎;李特爾和德國的拉采爾建立了人文地理學等等。其中,人文地理學家表達了一種根深蒂固的願望:理解人類經驗的復雜性和精妙性,從而在實踐上更多地注意質量而不是數量,形容詞而不是名詞,心理學而不是經濟學。如果理想化一點,人本地理學家應該是這樣一個亞歷山大·洪堡,掌握著海量的事實——也就是名詞。但是他還必須愛好自然、能感悟自然並尋求其意義,就像他哥哥威廉·洪堡一樣。「它意味著什麼?它究竟意味著什麼?」這個問題必須永遠藏在人本主義地理學家的意識里,從而使他同時能成為一個道德家和哲學家。

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現代地理學時期。現代地理學是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產物,並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發展,其標志是地理數量方法、理論地理學的誕生和計算機制圖、地理信息系統、衛星等應用的出現。現代地理學強調地理的統一性、理論化、數量化、行為化和生態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各國各地區經濟開發和建設以及環境管理和保護的需要,地理學將成為一門有堅實的理論基礎、應用理論的基礎性學科,也是一門與生產實際緊密聯系的應用性學科,學科的內容和結構也將發生變化。

地理學中方法性學科和技術性學科——地理數量方法、地圖學等,將率先獲得較多的發展;綜合性分支學科、應用性分支學科,如綜合自然地理學、城市地理學、旅遊地理學、醫學地理學、行為地理學、資源地理學、人口地理學等將有較快的發展;地理學中研究人文的趨勢將會加強,人文地理學在地理學中的比重將會增大。

研究對象
[編輯本段]
地理學研究的是地球表面這個同人類息息相關的地理環境,地理學者曾用地理殼、景觀殼、地球表層等術語稱呼地球表面。它是地球各個層圈——大氣圈、岩石圈、水圈、相互交接的界面,具有一定的面積和厚度。在地球表面,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組成一個宏大的地表綜合體,它具有以下的特徵:

一方面,地球表面是由五個同心圈層組成的整體,它們分別是大氣對流層、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和人類圈。

大氣對流層主要由氣態物質組成,也包括部分液態水和固體顆粒。由於對流層同地面和水面接觸,因此大氣中各種要素都受到下墊面的強烈影響;

岩石圈上部主要由固體物質組成,包含部分氣態、液態物質和微生物,它是生物和人類所依附的場所,也是各種圈層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最集中的地方;

水圈主要由液態水組成,以海洋為主還有陸地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圈在地球表面物質和能量循環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生物圈和人類圈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生物圈是有生命活動的圈層,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生物圈同大氣對流層、岩石圈上部、水圈相互交錯,組成一個巨大的復雜的自然綜合體;

人類的出現是地球表面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人類以其特有的智慧和勞動,通過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對地球表面施加影響,創造了一個新世界,並發展成為一個新的層圈——人類圈。

上述各層圈所組成的地球表面這個綜合體,這是自然歷史發展的結果,各層圈的形成在實踐上亦有一定的順序:岩石圈、大氣圈和水全是無機的物質,首先出現;有機的生物圈及其相關的土壤,是在無機圈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人類則是生物圈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這種發展的動力來自於地球內部和外部力量——太陽能。

另一方面,地球表面是一個不均一的層面,存在著明顯的區域分異。造成地球表面不均一和區域分異的主要原因是太陽能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勻性和地球內能分布的不均勻性。人類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因此人類的體制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活動都存在著明顯的區域差異。比如人種的差異、生活方式的差異等等。

在有,地球表面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在地球表面形成過程中,大陸與海洋的面積和位置幾經變遷,氣候歷經了炎熱與寒冷、濕潤與乾旱的多次交替,生物由海洋發展到陸地,有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

自然地理的變化影響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也反作用於自然地理。特別是在現代工業化時期,人類的活動是地球表面發生深刻的變化,一方面控制或減輕了某些自然災害,另一方面諸如森林的砍伐、污染、荒漠化等等情況的出現,破壞了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資源的大量消耗,人類的影響程度還在加劇。

學科特點
[編輯本段]

地理學是在研究地球表面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並不斷完善理論、方法和手段。

作為研究對象的地球表面是一個多種要素相互作用的綜合體,這決定了地理學研究的綜合性特點。

地理學不限於研究地球表面的各個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它作為統一的整體,綜合地研究其組成要素及它們的空間組合。它著重於研究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關系以及地表綜合體的特徵和時、空變化規律。地理學的綜合性研究分為不同的層次,層次不同,綜合的復雜程度也不同。高層次的綜合研究,即人地相關性的研究,是地理學所特有的。

綜合性的特點決定了地理學是一個橫斷學科,它與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個層圈或某一個層圈中部分要素的學科都有密切的關系,如研究大氣的大氣物理、研究岩石圈的地質學、研究人類圈的經濟學、政治學、心理學等等。地理學從這些學科中吸取有關各種要素的專門知識,反過來又為這些學科提供關於各種要素及與其它現象間聯系的知識。

地球表面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空間分布不均勻的特點,決定了地理學研究又有區域性的特點。由於不同的地區存在不同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一種要素在一個地區呈現出的變化規律在另一個地區可能完全不同,因此研究地理區域就要剖析不同區域內部的結構,包括不同要素之間的關系及其在區域整體中的作用,區域之間的聯系,以及它們之間發展變化的制約關系。地理區域性研究的內容包括區域內部結構和區際關系兩個方面。

地理學的區域研究根據研究對象的范圍分為三個尺度:大尺度區域著重探討全球或全大陸范圍內的分異規律和內部結構特徵,從而揭示全球或全大陸的總體特徵;中尺度區域研究是分析國家或大地區范圍內區域總體特徵和地域分異規律,以及該地區對大尺度區域分異的作用;小尺度區域是揭示局部地區區域特徵和分異規律,以及該地區對中尺度區域分異的作用。

地球表面不斷變化的特點,決定了地理學必須用動態的觀點進行研究的特點。地理學研究及注重空間的變化,也注意時間的變化。這種變化既有周期性的又有隨意性的;有長周期的,也又短周期的。

用動態的觀點研究地理學,就要求把現代地理現象作為歷史發展的結果和未來發展的起點,研究不同發展時期和不同歷史階段地理現象的規律。現在現代地理學已經有可能對於某些區域的未來發展提出預測,並根據預測結果進行控制和管理,以滿足人們對區域發展的要求。因此。時間和空間統一的概念,在地理學研究中越來越受到重視。

地球表面的復雜性決定了地理研究方法的多樣性。現代地理研究主要採用野外考察與室內實驗、模擬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地球表面,關於地球表面的屬性和特徵的資料主要來自於野外考察,隨著航空遙感、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航天技術的成果廣泛應用於地理學研究,提高了野外考察的速度和精度。地理數據的處理、各種地理現象的實驗室模擬等也迅速的發展起來,這不僅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還促進了地理學的快速發展。

學科體系
[編輯本段]
自然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的特徵、結構及其地域分異規律的形成和演化規律的學科,是地理學兩個基本學科中的一個。其研究對象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大氣對流層、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上部。所屬的分支按研究特點分為兩組:

一組是綜合性的,包括綜合自然地理學、古地理學等。

一組是部門性的,包括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生物地理學,還包括新近發展起來的,同其他自然學科結合而成的一些邊緣學科,如化學地理學、醫葯地理學,以及異特殊自然要素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如冰川學、凍土學等。

人文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人類各種社會經濟活動的空間結構和變化,以及與地理環境的關系的學科,是地理學兩個基本學科中的另一個。按研究對象可分為社會文化地理學、經濟地理學、政治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等分支。

社會地理學即狹義的人文地理學,包括人種地理學、人口地理學、聚落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文化地理學等。

經濟地理學包括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交通地理學,以及新近形成的旅遊地力學等。

政治地理學包括狹義的政治地理學和軍事地理學。

城市地理學層士聚落地理學的一部分,隸屬於社會文化地理學,經過近20年的發展,它的研究對象和內容已經超出了聚落和社會文化的范圍,成為人文地理學的一個獨立分支。

歷史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歷史時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環境及其變化規律的學科,這是地理學的一個年輕的分支學科。

區域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區域地理環境的形成、結構、特徵和演化過程,以及區域分異規律的學科,是地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區域地理學強調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統一,注重研究區域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區域綜合和空間聯系。

地圖學是研究編制和應用地圖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的學科,是一門以地圖的形式來綜合表達某一地區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識的學科。它是地理學中的技術性學科,同地理學各分支學科都有密切的聯系,在促進地理學的發展和實際應用中歷來起著重要的作用。

理論地理學是研究各類地理現象在統一性的基礎上所遵循的總體規律的學科。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空間結構論、人地關系論和區位論等。

應用地理學是運用地理學的理論、原則和方法解決實際的社會、經濟和環境問題的學科。實際上,地理學的不少分支學科就是為了應用而發展起來的,如醫葯地理學、軍事地理學等。由於許多重大問題,比如荒漠化、環境保護、土地利用等問題的解決與研究不是一門學科所能單獨勝任的,而地理學由於是綜合性的橫斷學科,特別適於這種應用性研究。

其它的還有數量地理學、地名學、方誌學等等。

總之,21世紀的地理學將是一門在理論化和數量化基礎上,進一步綜合化、生態化、社會化的理論與應用並舉的兩棲科學。

其它地理學分支學科

地理學概述、自然地理學、地貌學、動力地貌學、構造地貌學、氣候地貌學、應用地貌學、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冰川學、凍土學、古地理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化學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交通運輸地理學、旅遊地理學、人口地理學、人種地理學、聚落地理學、鄉村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文化地理學、醫學地理學、政治地理學、軍事地理學、地圖學、地名學、理論地理學、區域地理學、應用地理學

與自然地理學相關的基礎科學:物理學,數學,化學,天文學,生物學。
與人文地理相關的基礎學科:政治,歷史。

學科應用
[編輯本段]

地理學利用各種方法和技術,直接的大地測繪尤為重要。空中攝影和人造地球衛星電子遙感技術使測量方法得到了改進。統計方法幫助對數量資料,主要是人口統計和測量數據,進行地域分析。但是繪制地圖一直是地理學家的獨特手段。
地理學有多種應用。它使人了解所生活的世界的基本特點、地區和居民的多種多樣、人與資源和自然的復雜聯系和相互關系,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人民面臨的問題。地理學研究能解釋地球上自然、生物和人類的分布特點以及它們相互聯系的復雜鏈條。實用地理分析對管理資源、了解環境問題、分析自然災害(如旱災、水災)和計量環境污染(城市、農業及工業廢物排放造成的污染)的分布很有助益。修建大壩和水庫造成的不良環境影響的分析特別重要。地理學家參與土地利用與住房規畫。他們還是負責研究、調查、開發或管理自然資源的國家機構和國際機構的重要力量。

⑧ 地理問題世界三大環境問題是什麼

(一)全球氣候變暖
由於人口的增加和人類生產活動的規模越來越大,向大氣釋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溫室氣體不斷增加,導致大氣的組成發生變化.大氣質量受到影響,氣候有逐漸變暖的趨勢.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將會對全球產生各種不同的影響,較高的溫度可使極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將升高6厘米,因而將使一些海岸地區被淹沒.全球變暖也可能影響到降雨和大氣環流的變化,使氣候反常,易造成旱澇災害,這些都可能導致生態系統發生變化和破壞,全球氣候變化將對人類生活產生一系列重大影響.
(二)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
在離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氣平流層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氣體,在離地面25千米處臭氧濃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約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層,稱為臭氧層.它能吸收太陽的紫外線,以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過量紫外線的傷害,並將能量貯存在上層大氣,起到調節氣候的作用.但臭氧層是一個很脆弱的大氣層,如果進入一些破壞臭氧的氣體,它們就會和臭氧發生化學作用,臭氧層就會遭到破壞.臭氧層被破壞,將使地面 受到紫外線輻射的強度增加,給地球上的生命帶來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能破壞生物蛋白質和基因物質脫氧核糖核酸,造成細胞死亡;使人類皮膚癌發病率增高;傷害眼睛,導致白內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類、蔬菜等的生長,並穿透10米深的水層,殺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從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鏈和自由氧的來源,影響生態平衡和水體的自凈能力.
(三)生物多樣性減少
《生物多樣性公約》指出,生物多樣性「是指所有來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體,這些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它包括物種內部、物種之間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新的物種,同時,隨著生態環境條件的變化,也會使一些物種消失.所以說,生物多樣性是在不斷變化的.近百年來,由於人口的急劇增加和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加之環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及其生態系統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生物多樣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害.有關學者估計,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萬種生物物種滅絕,平均每天滅絕的物種達140個,估計到21世紀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損失可達其總數的15%~30%.在中國,由於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的壓力,對生物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壞,生物多樣性所遭受的損失也非常嚴重,大約已有200個物種已經滅絕;估計約有5000種植物在近年內已處於瀕危狀態,這些約佔中國高等植物總數的20%;大約還有398種脊椎動物也處在瀕危狀態,約佔中國脊椎動物總數的7.7%左右.因此,保護和拯救生物多樣性以及這些生物賴以生存的生活條件,同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

⑨ 常見的社會問題有哪些

1、人口問題

人口問題是全球性最主要的社會問題之一,是當代許多社會問題的核心。雖然它在不同國家的具體表現各異,但其實質主要表現為人口再生產與物質資料再生產的失調,人口增長超過經濟增長而出現人口過剩。

2、生態環境問題

生態環境問題突出表現為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嚴重。它是社會運行和發展的重大障礙。預測未來社會問題的主要矛盾將集中到生態環境上。

3、就業問題

勞動就業問題源於勞動力與生產資料比例關系失調。這種失調在不同社會、不同地區表現形式不同。作為社會問題主要指人口過剩及經濟發展緩慢或停滯,造成勞動人口失業或待業現象。

4、青少年犯罪問題

青少年犯罪指少年或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是世界各國面臨的日趨嚴重的社會問題。近年來,世界各國青少年犯罪急劇增加,突出特點是:犯罪次數增多、犯罪年齡提前、蔓延廣泛、手段殘忍、團伙作案突出、反復性增強、改造難度加大。

(9)當今社會問題有哪些地理方面擴展閱讀:

環境問題的解決措施:

1、清潔生產

清潔生產首先是使用低雜質的無毒或低毒的原材料,改革生產工藝或更新設備,研究和開發無公害、少污染的生產技術,發展綠色產品,減少單位產出的廢棄物排出量。宏觀調控產業結構,對消耗高、效益低、污染重的工業企業採取關、停、並、轉、遷等調整措施。

2、合理利用能源與資源

加強工業生產管理,把環境保護納入企業生產經營管理軌道。節能降耗,減少物料流失,回收利用可燃氣體、余熱、余壓,工業三廢要回收再生、交叉利用,建立閉合生產流程,實現生產過程的機械化、自動化、密閉化,提高設備運行完好率,防止跑、冒、滴、漏和事故排放;

改進燃煤技術,提高燃燒效率,低硫優質煤優先供給民用,積極開發採用無污染、少污染的能源,改革燃料構成逐步實現燃氣化和電氣化,擴大聯片或集中供熱。

3、廢棄物處理

對暫無綜合利用價值的工業三廢要進行凈化處理,如採用廢氣凈化和除塵技術來控制煙塵、廢氣,達到國家排放標准,就能排放。城市生活垃圾、人畜糞便、污水等應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醫院污水可能含多種病原微生物、放射性廢物,必須經專門的消毒處理方可排放。

⑩ 目前中國有哪些主要社會問題

在當前中國的具體表現有:輟學、待業、貧困、傷殘、自殺等有關青年成長和前途方面的問題;早婚、婚前性行為、未婚先孕、大齡青年婚姻、結婚費用、住房、離婚等方面的問題;倫理標准、社會責任、信仰危機、心理扭曲等方面的問題;酗酒、斗毆、賭博、賣淫、強奸、搶劫等方面的問題。



(10)當今社會問題有哪些地理方面擴展閱讀

中國社會學家孫本文也認為,社會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社會共同生活發生了障礙,二是社會進步發生了障礙。這兩個方面決定了社會問題涉及的人數,或為社會全體成員,或為社會部分成員。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社會學家C.W.米爾斯區分了個人麻煩和公共問題兩個方面。

他認為,在社會上流行一時,同時又使個人深感其害的問題不一定就是社會問題。只有超出個人特殊生活環境,與人類社會生活、制度或歷史有關的,威脅社會多數成員價值觀、利益或生存條件的公共問題,才具備形成社會問題的條件。

閱讀全文

與當今社會問題有哪些地理方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