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地理大發現的歷史地位和影響
地理大發現是15~17世紀,由歐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發現、美洲的發現、環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險活動,圓滿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使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產生飛躍。這些事件被通稱為地理大發現。
發現新大陸後,歐洲至印度、印度尼西亞、中國和美洲的最有利的通商航路都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所佔據。荷蘭、英國等為發展海上貿易,開始在高緯度地區尋找通往印度和中國的新航路,並探險世界其他地區。16世紀,荷蘭的巴倫支為探尋一條由北方通向中國和印度的航線,曾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區,先後發現熊島、斯匹次卑爾根島,並到達新地島最北端、喀拉海和瓦加奇島;17世紀初,英國的哈得遜曾屢次探索經北冰洋通向中國的航路;斯霍特於1616年到達美洲南端的合恩角;荷蘭的塔斯曼於1642~1643年環航澳大利亞,發現紐西蘭和塔斯馬尼亞島。這些航海探險進一步擴大了人類的地理知識,並進行了一些有關洋流、風系等的科學考察以及島嶼和陸地的實測工作。到了18世紀,庫克的海洋探險已屬於科學考察的范疇。
「地理大發現」是西方史學對十五到十七世紀歐洲航海者開辟新航路和「發現」新大陸的通稱。在十四和十五世紀,地中海沿岸一些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的最初萌芽,南歐一些國家,手工業及商業貿易有了相當程度的發展。一些商人渴望向外擴充貿易,獲取更多財富。但從十五世紀中葉起,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占據東西方交通往來的要地——君士坦丁堡及東地中海和黑海周圍廣大地區,對過往商人橫征暴斂,多方刁難,加之頻繁的戰爭和海盜活動,從而阻礙西歐與東方陸上貿易的通道;而由東方經由波斯灣——兩河流域——地中海和經由紅海——埃及——地中海的兩條海上商路又完全為阿拉伯人所操縱。因此,歐洲商人和封建主為了獲得比較充裕的東方商品和尋求更多的交換手段——黃金,並免受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及義大利人的層層盤剝,便急於探求通向東方的新航路。同時,由於西方各國在生產技術方面已有很大進步,指南針也已從我國傳到了歐洲,航海術的提高,多桅快速帆船的出現,利用火葯製造大炮和輕便毛瑟槍的出現,以及地圓學說獲得承認等等,都是為遠洋探航提供了物質條件和思想准備。西班牙和葡萄牙是當時歐洲最強盛的封建中央集權制國家,以其有利的地理位置,逐漸成了探索新航路的主要組織者。
Ⅱ 新航路開辟對世界產生什麼影響
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1、證明地圓學說的正確性。這突出表現在麥哲倫的環球航行,有力地證明了地球是圓的。
2、航運中心轉移
3、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使世界成為一體化。(新航路開辟以後世界上原來互相隔絕的地區溝通起來,歐洲同非洲、美洲和亞洲之間的貿易日益發展,世界市場擴大了,新的產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國市場上,特別是美洲的許多農產品傳播到歐亞大陸。像玉米、馬鈴薯(土豆)煙草等美洲特產很快傳到亞、非、歐各洲。非洲所產的咖啡傳到歐美,成為人們的日常飲料。)
4、亞洲、非洲和美洲人民帶來了殖民奴役。(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走上了殖民掠奪的道路。新航路開辟時,葡萄牙支持的航海家是向東航行——迪亞士、達伽馬,因而其殖民地出巴西以外,都是東方的島嶼和據點。地圖動態顯示。其中中國的哪一領土被葡萄牙佔領?生答:澳門。中國根據「一國兩制」的原則已於1999年12月20日收回其主權。西班牙支持的航海是向西航行——哥倫布和麥哲倫,所以西班牙的殖民地除亞洲的菲律賓外均在美洲。地圖動態顯示。)殖民者在殖民地進行大肆掠奪。請同學們看一段材料:葡萄牙在15世紀末以後的100多年間,從非洲運出黃金達27.6千克,從亞洲掠奪了大量的瓷器、絲綢、珍珠、寶石等。西班牙在美洲強迫印第安人開採金礦、銀礦。正是:印第安人屍骨成山,殖民強盜金銀滿船。西班牙和葡萄牙通過殖民掠奪,成為歐洲當時最富有的王室。此後更多的歐洲國家加入到殖民掠奪中來,亞、非、拉美等國從此相繼進入了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苦難深淵。
Ⅲ "地理大發現"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這一事件對世界的最主要影響是什麼
地理大發現是指新航路的開辟,15世紀到17世紀,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以發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歐洲人發現了許多當時在歐洲不為人知的國家與地區。
新航路的開辟對世界各大洲在數百年後的發展也產生了久遠的影響,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打破了各大洲之間的相對孤立的狀態,世界日益成為一個相互影響、聯系密切的整體。
新航路的開辟引起了所謂的「商業革命」,擴大了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和文化之間的交流,促進全世界各國之間文化與科技融合。新航路的開辟促進歐洲同非洲、亞洲之間的貿易擴大,同美洲開始形成緊密的經濟聯系,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商品逐漸在歐洲市場上出現。歐洲的商路和貿易中心 隨之從地中海轉移到了大西洋沿岸,使得義大利的商品貿易壟斷地位逐漸被葡萄牙和西班牙、尼德蘭和英國所取代。這就引起了所謂的「價格革命」由於西方殖民著的掠奪,使大量的貴金屬源源湧入歐洲,造成了金銀價值下降,物價猛漲。在「價格革命」的過程中,新興的工商業資產階級獲取了暴利,封建地主勢力不斷衰落,勞動人民省生活日益貧困,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
Ⅳ 從十五世紀開始,歐洲人持續200多年的海外探險和侵略擴張活動為什麼又被稱為『新航路的開辟』
新航路的開辟,是指歐洲從15世紀開始,為了籌集商品經濟快速發展所需的貨幣和資本的原始積累需要,加之奧斯曼帝國控制了亞洲和歐洲的路上通道,從而使得歐洲新興資產階級對外尋找的通往中國和印度的運動,而歷經迪亞士,麥哲倫,哥倫布,達伽馬等人的探索後,最終找到了通往亞洲的通道。新航路開辟運動影響重大,他改變了各州間基本封閉的狀況,為後來歐洲的掠奪和三角貿易打下了基礎,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生產資料和市場。但另一方面,他也給美洲和亞洲等國家帶來了沉重的災難,所以如何看待新航路運動,要從兩方面對待。
公元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歐洲人開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的航路,從而發現了美洲大陸,這個事件在歷史上習慣稱為「地理大發現」。歐洲人開辟新航路絕非歷史的偶然,它有著深刻的社會根源和經濟根源。 (1)15世紀以後,隨著封建經濟的急速發展,商品貨幣關系開始從內部侵蝕封建自然經濟的基礎,瓦解封建制度,促進資本主義萌芽。當時,商品交換十分廣泛,這就需要大量貨幣(這時的人們已經將貨幣視為財富的標志),這時西歐貨幣已經由銀本位制過渡到金本位制,黃金、白銀同是歐洲各國和歐洲各國間國際貿易的支付手段,地位很高,因而當時人們認為佔有金銀就佔有一切,黃金能為靈魂開辟通往天堂的道路,因此,西歐社會各階層,尤其商人和資產階級,非常熱衷於追求金銀、財富,然而歐洲大陸所產金銀有限,於是他們把注意力轉到了東方。當時歐洲流傳很廣的一部書《馬可波羅行紀》(馬可波羅是義大利威尼斯商人,青年時代隨其父叔到中亞、印度和中國等地經商,元世祖時在中國朝廷做官,在中國住了十七年。回國後,參加了威尼斯與熱那亞的海戰,威尼斯戰敗,馬可波羅被捕下獄,在獄中他口述了在東方的見聞,由比薩作家羅斯蒂生記錄整理成書,廣為流傳),該書對印度、南洋和中國的財富作了誇張描述,進一步激發了歐洲上層分子到東方尋金的熱情。 (2)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原來有三條:一條陸路,由中亞沿裏海、黑海到達小亞細亞;兩條海路,即由海路入波斯灣,然後經兩河流域到地中海東岸敘利亞一帶,或先由海路至紅海,然後由陸路到埃及亞歷山大港。十五世紀中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興起後,佔領了巴爾干半島和小亞細亞地區,不久又佔領了克里米亞,控制了東西方間的傳統商路,對往來於地中海區域的歐洲各國商人橫征暴斂,百般刁難,因此,運抵歐洲的商品,數量少且價格高,而歐洲上層社會把亞洲奢侈品看作生活必需,不惜高價購買,這種貿易造成西歐的入超,大量黃金外流,於是西歐各國貴族、商人和資產階級急切的想繞過地中海東部,另外開辟一條航路通往印度和中國,從亞洲直接獲得大量奢侈商品。 (3)西歐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為發現新航路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使遠洋航行成為可能。十五世紀西歐出現了適於在大海里航行的多桅快速帆船,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羅盤針,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這時得到普遍應用,歐洲人利用它來辯明地理方位,確定航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古希臘的地圓學說在知識界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其中以佛羅倫薩的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托斯堪內里最為堅定,他從大地是球形這一假定出發,認為向西航行可以到達印度和中國,並繪制了概略的世界地圖。總之,十五世紀天文地理知識的進步,世界各地航海經驗的積累,使歐洲的航海員敢於遠離海岸,到從未去過的大洋里航行,從而導致新航路的開辟最終獲得成功。 (4)馬可·波羅(Marco Polo)使歐洲人相信,到東方去是實現黃金夢的最佳選擇。——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旅居中國近20年。歸國後著《馬可·波羅行紀》,以誇張的筆法描寫東方各國「黃金遍地」,這番渲染為苦於黃金匱乏、急於尋找黃金產地的西歐人指明了圓夢之處。 新航路的開辟 原因總結: 對財富的追求,對黃金的渴望,航海技術的發展以及傳播天主教的熱情 1 十四世紀至十五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是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 2 在新航路開辟以前,歐洲與亞洲的貿易一直是轉口貿易,在商品從亞洲傳到歐洲的過程中,經過義大利 阿拉伯 等商人的 轉手,價格要上漲8至10倍左右,巨大的利潤使成為歐洲人開辟新航路的直接原因。 3 十五世紀中葉,奧斯曼土耳其佔領了地中海東部的廣大地區,控制了東西方之間的商路,西歐同東方的貿易更加困難也是直接原因。 4 政治原因,歐洲各國為了強化皇權,不惜用武力進行擴張,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把目光投向了歐洲以外的地區。 5 宗教因素,為了天主教的傳播,歐洲人不惜用武力進行聖戰。 6 思想因素,此時正值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提倡冒險進取精神。
編輯本段經過
哥倫布通過閱讀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對富庶的東方產生了濃厚的 馬可·波羅東行
興趣。他相信當時已日益流行的地圓學說,認為地球是圓的,只要從歐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達印度,得到大量的黃金、香料。哥倫布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進行環球航行。1492年8月3日拂曉,3艘帆船從西班牙南端的巴羅士港起航,向西駛去。率領這支船隊的哥倫布站在旗艦「聖瑪利亞」號的船頭,遠眺無邊無際的大海,陷入了沉思。此刻,他的心情是非常復雜的,既充滿希望,又感到前途渺茫,還有幾分恐懼。因為在基督教傳說中,大海的四周是無底的深淵,當船到達那裡時會被四周的魔鬼吞沒。洶涌的大海使人無法捉摸,此行的結局也許是到達遍地黃金的地方,也許是葬身海底。當時,他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人類地理大發現道路上的第一步。 哥倫布(1451—1506)的出身和出生地一直是個有爭議的問題,但大多數學者認為他出身於航海事業發達的義大利熱那亞城。他在年輕時就多次參加航海活動,通過閱讀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和與長期從事遠程航行的航海家們的接觸,他對富庶的東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相信當時已日益流行的地圓學說,認為地球是圓的,只要從歐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達印度,得到大量的黃金、香料。當時,歐洲社會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革。經過近千年的發展,社會生產力已經有了明顯的提高。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貨幣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由於社會上流通的貨幣奇缺,嚴重地制約了資本的積累。當時歐洲使用的貨幣主要是金幣,黃金又是重要的裝飾品,是財富的象徵,所以人們對它的慾望是無窮的,而歐洲每年的黃金開采量卻非常有限。造成黃金缺乏的原因還在於此前東西方之間的不平衡貿易。歐洲社會上層在商品經濟日益發展的情況下,對東方奢侈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東方的香料、絲綢、瓷器和其它產品不斷地運往西方,而西方卻沒有可以交換的產品,只有用黃金和白銀來交換,導致了金銀的大量外流。這一切導致了人們狂熱地尋找黃金。哥倫布曾經說過:「黃金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東西!誰有了它,誰就可以為所欲為,做到一切。有了黃金,可以把靈魂送上天堂」。這就是當時歐洲人的心理寫照。恩格斯也曾指出:「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的是黃金;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海岸時所需要的第一件東西。」然而到哪裡去找黃金呢?一些人把希望寄託在遙遠的海外和東方。這並不是沒有道理的,關鍵是怎樣到達那裡。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東方見聞錄》中把東方描寫得非常富有,說那裡黃金遍地,香料盈野。不過,當時到東方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去遙遠的東方要經過千難萬險。11世紀時,歐洲封建主曾經組織過十字軍,企圖到東方掠奪一番,結果是傷亡慘重。採取和平的方法也是困難重重,當時通往東方的重要商路有三條:一條在北部,經小亞細亞、黑海、裏海至中亞細亞;一條在中部,從地中海東岸經兩河流域至波斯灣,再從海路到東方各地;還有一條在南部,經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到紅海,再從海路到東方。北部的一條被對歐洲人仇視的土耳其人占據著,奧斯曼帝國與神聖羅馬帝國正處於戰爭狀態。另外兩條被阿拉伯商人控制著,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敵對狀態使歐洲人休想經過這里。東方與西方的一切交往都必須經過阿拉伯人的手,商品經阿拉伯商人轉手後要提高8—10倍的價錢。長期以來,歐洲的貴族和商人就想繞過中東地區,另尋途徑,到達中國和印度。到了15世紀末期,歐洲人終於具備了實現這一願望的條件。 15世紀末期,歐洲已經形成比較強大的民族國家,如英國、法國、葡萄牙和西班牙。任何事業都可以在國家的贊助下進行。當時的天文地理知識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古希臘地理學家的地圓學說日益流行,在航海方面,歐洲的造船技術得到了很大改善,中國發明的羅盤針在歐洲已經得到了應用,在大海中航行可以不迷失方向,這使遠程航海成為可能。同時在歐洲出現了一批敢於冒險的航海家和贊助者。在新航路的發現中,哥倫布是最為典型的代表人物。 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哥倫布四處尋求資助者,但到處碰壁,大多數人都不相信他的說法,更不願把錢用在這種冒險上。1486年,哥倫布來到經濟基礎強大的西班牙王宮,向西班牙國王陳述了他的主張和設想,並提出了一些條件。西班牙國王於1492年4月17日和哥倫布簽訂了「聖大非協定」,決定給予贊助,並事先封他為將要發現的土地的宗主和統治者,即在各海洋中由他親自發現或取得的一切島嶼及大陸的海軍上將,新發現土地的世襲總督,他有權把新土地上總收入的二十分之一留為己有,但這些土地的主權屬於西班牙國王。 經過一番准備,哥倫布終於在1492年8月3日從西班牙出發了。他的船隊 西班牙帆船
由三艘大帆船和87名水手組成。哥倫布指揮船隊一直向西航行,他對途中見到的每一群海鳥和每一片水草都進行仔細的觀察,不放過一點線索。1492年10月12日凌晨,在經過兩個多月的航行,久盼陸地而不見,船員中怨聲四起,幾乎要發生叛亂的時候,船頭上的一名水手突然一聲驚叫:「啊!陸地!」原來他在月光下隱隱約約地看到前方有一塊陸地。天亮時,他們來到了一個島嶼。哥倫布立即上岸,面對繁盛的草木,他欣喜地宣布這里是西班牙的土地,並命名為聖薩爾瓦多島。聖薩爾瓦多意為救世主,這個島嶼就是現在巴哈馬群島中的華特林島。哥倫布以為他已經到了印度,所以把當地人稱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哥倫布沒有向西,而是由此向南繼續航行,到達了附近的古巴和海地,發現了那裡許許多多的大小島嶼。但使哥倫布失望的是,這里並沒有他所想像的那麼多黃金和香料,只是有許多他們從來沒有見到的動植物和風土人情。盡管如此,土地對他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哥倫布作為歐洲人中在美洲的第一個殖民者,雖然沒有得到大量的黃金,但是仍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滿足自己需求財富的慾望。起初,歐洲殖民者還不是赤裸裸的搶奪,而是進行不平等的貿易。當時這些島嶼上印第安人的生產方式還是極其原始的,因此,歐洲人帶來的所有製品,甚至廢物、玻璃碎片和每張用過的撲克牌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寶貝。他們用這些東西大量換取印第安人的貴重物品。印第安人把這些遠方來的白人當成神仙派來的貴客,熱情的招待,滿足他們的各種要求,對於他們的野心並沒有提防。然而正是這些人宣布了他們災難的到來。哥倫布到達海地以後,在那裡建立據點,把歐洲的先進武器——大炮和火槍帶到了島上,開始了對當地人民的血腥統治和瘋狂掠奪。哥倫布為了炫耀他的成功,帶著掠奪來的財富和10個印地安人返回,於1493年3月15日回到西班牙的巴羅士港,向歐洲人宣布他已經找到了通往印度的航路。這在歐洲引起了轟動,哥倫布得到了國王的禮遇,成為西班牙的貴族。 不久,西班牙國王決定再次派哥倫布遠航。這次,哥倫布先後到達多米尼加、海地等地。此後,哥倫布又兩次到達美洲。但由於哥倫布所到之處黃金不多等原因,他並未給西班牙國庫帶來巨大收入,也未能使自己成為巨富,反而遭到西班牙貴族的忌恨和排擠。1506年5月20日,他病逝於西班牙的瓦里阿多里德城。 哥倫布至死都認為他所到的地方是印度。後來一個叫作亞美利加的義大利冒險家到了美洲大陸的另一邊,看到了太平洋,從而證實了哥倫布發現的並不是印度,而是歐洲人過去不知道的一個新大陸。後來,人們就把那裡稱為亞美利加洲,即美洲。 與西班牙派人向西航行的同時,葡萄牙人也在不斷地向南尋找通向東方的航路。葡萄牙人很久以前就在不斷地向西航行。早在1487年,葡萄牙人迪亞士就在國王的鼓勵下,組織船隻沿著非洲海岸向南航行,到達非洲最南部的好望角。接著,葡萄牙人達·伽馬(1469—1524)組織了更大的船隊,於1497年7月8日從里斯本出發,先是循著迪亞士發現的航路,於同一年的11月到達好望角,並從那裡折向北航行。1498年3月,他們到達了莫三比克。在一個阿拉伯向導的指引下,達這里建立據點,但遭到當地人的抵制,所以他在購買了大批的香料、絲綢、寶石和其它東方特產後匆匆返航。他這次所帶回貨物的純利潤是全部航行費用的60倍。在以後的航行中,葡萄牙人帶來了更多的人馬和大炮,打敗印度洋上各地有組織的抵抗,建立了許多商業和軍事據點,終於控制了這條通往東方的航路。 真正通過探險證實可以環繞世界航行的是麥哲倫。西班牙人雖然發現了美洲,但當時在那裡所獲得的利益卻遠遠不如葡萄牙人在印度所獲得的多,所以西班牙決意要繼續向西航行,以求從西面到達印度。1519年9月20日,葡萄牙人麥哲倫(1480—1521)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率領一支由五條大帆船和265名水手組成的探險船隊出航,先是沿著已經知道的道路向西航行,然後轉向南,沿著美洲大陸摸索著南下。途中曾經因冬天的寒冷而停留相當長一段時間。此後,在春天到來之際發現了美洲南部的海峽,後來人們把這里稱為麥哲倫海峽。在橫渡太平洋時,麥哲倫的船隊經歷了嚴重的缺少食物和淡水的困難,一些喪失希望的人曾經發動反對麥哲倫的叛亂,叛亂的首領被麥哲倫拋在途中的荒島上。1521年3月,終於到達了菲律賓群島。麥哲倫的船隊在這里得到了補充。麥哲倫在干涉島上內部戰爭時,被當地的土著人殺死。後來船隊沿著已經熟悉的航路進入印度洋,再沿著葡萄牙人發現的航路返回西班牙。當1522年9月船隊返回西班牙時,水手們驚奇地發現所使用的日歷少了一天。通過這次航行,地圓學說得到了確認。 新航路發現以後,世界的交往進一步擴大,但在初期,由於東西方在經濟發展水平、武器等方面的差距,歐洲人開始了大規模的殖民活動,在非洲、亞洲和美洲佔領殖民地,壓迫剝削當地人民,進行奴隸貿易。
編輯本段意義和影響
第一,引起商業革命。由於新航路開辟,歐洲貿易范圍空前擴大,西歐與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聯系加強了,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歐洲貿易中心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義大利的商業地位逐漸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國和尼德蘭所代替。 第二,引起了「價格革命」。新航路開辟後,西班牙等國從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銀,西歐貴金屬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銀價格下跌,物價高漲,貨幣購買力降低。自16世紀30年代至16世紀末,西班牙的物價上漲4倍多,英、法等國上漲2倍至2倍半。資產階級一面付出貶值的貨幣工資,一面以高價出售商品,牟取暴利。封建地主收取的定額貨幣地租,也受到價格革命的影響。價格革命是原始積累的因素之一,它幫助了西歐資本主義的成長。 第三,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開始了殖民擴張、掠奪,但是由於西班牙、葡萄牙從殖民地掠奪來的財產是供封建統治者享用,並未用於資本主義的發展,所以說,新航路開辟後,西班牙、葡萄牙的實力實際上降低了。 第四,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沖擊了封建神學理論,為後來西歐的思想革命奠定基礎。 第五,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對隔絕的狀態,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第六,由於西歐國家的掠奪,導致亞非拉殖民地的貧困與落後。 第七,導致販賣黑奴的興起,致使非洲失去了至少一億的精壯人口。 第八,為人口的遷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民族的產生。如18世紀,美利堅民族的產生。 第九,殖民掠奪之路:西方對外殖民擴張,最終導致東方從屬於西方。 積極影響:新航路開辟後,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錘煉了歐洲人敢於冒險、勇於拼搏的精神,開闊了眼界,把世界各個地區連在一起,拓展了人類的活動空間和范圍,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個地區互相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 消極影響:歐洲國家走上殖民擴張道路,殖民掠奪和侵略活動造成亞非拉國家和地區的貧窮落後。資本主義的觸角開始伸向世界各地。
編輯本段附加分析
新航路的開辟是全球化的開端,為形成資本主義市場創造條件。 把資本主義帶入西方國家,從而形成西方的富裕,東方的落後。 新航路的開辟同時還鍛練了歐洲人敢於冒險勇於冒險拼搏的精神,開闊了人們的眼界並拓展了人類的活動空間和范圍,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
編輯本段1歐洲人渴望得到黃金的原因
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和商品經濟的發展,使得貨幣的地位提高,用錢可以買到一切想要的東西。甚至當時歐洲人認為有了黃金就可以升入天堂。
2為什麼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可以開辟新航路
此時西班牙和葡萄牙正處於封建專制時期,有利於國家集中金錢來為航海提供資本。
3新航線開辟中存在的矛盾
剛才已經說到,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封建專制,他出海的直接目的當然是鞏固自己的封建政權,但是,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國際市場越來越大,卻為資本主義經濟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當然,在短期內,會達到預期目的,但從長遠來看,這實在是一個矛盾,因為主觀上鞏固封建政權的目的與客觀上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是相反的,這也成為近代西歐國家西班牙和葡萄牙經濟沒有其他國家強的緣故。另外,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把辛辛苦苦得到的黃金大量的進行購買外國的商品,使得金銀流到國外成為其他國的資本,反而促進了他國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編輯本段迪亞士
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Bartholmeu Dias,約1450年—1500年5月24日 迪亞士
),為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於1488年春天最早探險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爾灣,為後來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險家瓦斯科·達·伽馬開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3世紀末,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的游記,把東方描繪成遍地黃金、富庶繁榮的樂土,引起了西方到東方尋找黃金的熱潮。然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崛起,控制了東西方交通要道,對往來過境的商人肆意征稅勒索,加戰爭和海盜的掠奪,東西方的貿易受到嚴重阻礙。到15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完成了政治統一和中央集權化的過程,他們把開辟到東方的新航路,尋找東方的黃金和香料作為重要的收入來源。這樣,兩國的商人和封建主就成為世界上第一批殖民航海者。 迪亞士出生於葡萄牙的一個王族世家,青年時代就喜歡海上的探險活動,曾隨船到過西非的一些國家,積累了豐富的航海經驗。15世紀80年代以前,很少有人知道非洲大陸的最南端究竟在何處。為了弄明白這一點,許多人雄心勃勃地乘船遠航,但結果都沒有成功。作為開辟新航路的重要部分,西歐的探險者們對於越過非洲最南端去尋找通往東方的航線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因此,迪亞士受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委託出發尋找非洲大陸的最南端,以開辟一條往東方的新航路。經過十個月時間的准備後,迪亞士找來了四個相熟的同伴及其兄長一起踏上這次冒險的征途,並於1487年8月從里斯本出發,率領兩條武裝艦船和一艘補給船,沿著非洲西海岸向南駛去,以弄清非洲最南端的秘密。
編輯本段麥哲倫
麥哲倫(全名費南多·德·麥哲倫,葡萄牙語:Fernão de 麥哲倫
Magalhães;西班牙語:Fernando de Magallanes,1480年春天-1521年4月27日),葡萄牙人,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險。1519年-1521年率領船隊首次環航地球,死於菲律賓的部族沖突中。雖然他沒有親自環球,他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後繼續向西航行,回到歐洲。 1480年,麥哲倫出生於葡萄牙北部一個破落的騎士家庭里,屬於四級貴族子弟。10歲時進王宮服役,16歲進入國家航海事務廳。年輕時對航海就十分神往。25歲那年,他參加了對非洲的殖民戰爭。以後,又與阿拉伯人為爭奪貿易地盤打了仗。30歲離開印度回國。但是,他在歸國途中觸礁,被困在一個孤島上。麥哲倫和他的海員們等了很長時間才等到援救船隻。上級了解這一情況後,將他升任為船長,並在軍隊里服役。 此後,他在東南亞參與殖民戰爭時了解到,香料群島東面,還是一片大海。而且,他的朋友占星學家法力羅亦計算出香料群島的位置。他猜測,大海以東就是美洲,並堅信地球是圓的。於是,他便有了做一次環球航行的打算。
編輯本段哥倫布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義大利語:Cristoforo Colombo,西班牙語:Crist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
óbal Colón,1451年8月25日或10月31日—1506年5月20日),中世紀歐洲航海家,他在1492年到1502年間四次橫渡大西洋,並成為到達美洲新大陸並發表其事業的首位西歐人。 哥倫布生於義大利熱那亞市的工人家庭,是信奉基督教的猶太人後裔,自幼便熱愛航海。在當時,因為教會的關系,人們大多相信天圓地方,但哥倫布卻對此產生質疑,他認為之所以帆船向大海啟航後,船身由下而上漸漸消失的原因正是因為地球是圓的。為了印證他的想法,他先後向西班牙、葡萄牙、英國、法國等國的國王尋求協助,以實現出海西行至中國和印度的計劃,但均得不到幫助。但同時間,歐洲國家極需要南東南亞的香料和黃金。但通往亞洲的陸路卻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阻,海路則要經由南非對開的風暴角 — 好望角,因此歐洲的君主開始改變以往的想法。哥倫布在到處游說了十幾年後,於1492年終於得到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一世的資助。哥倫布的一生算是很倒霉了,三次出航都走錯了方向,當他看見達伽馬在東方獲得許多珠寶時,他就想自己為什麼得不到?,他的一生真是悲劇啊!
編輯本段達·伽馬
瓦斯科·達·伽馬(Vasco da Gama,1469年-1524年12月24日)是一 達·伽馬
位葡萄牙探險家,也是歷史上第一位從歐洲航海到印度的人。中文譯名多簡稱他為「達伽馬」或「達迦馬」,另外在澳門他的名字譯作「瓦斯科·達·伽馬」。 在15世紀早期,航海家亨利船舶學校(the nautical school of Henry the navigator)就已經在葡萄牙教授了非洲沿海的相關地理知識。在1460年代,葡萄牙航海家的目標漸漸轉為繞行非洲南端後抵達印度,並獲得印度產品的貿易機會(主要是印度香料,如黑胡椒等)。當時陸上的貿易路線花費昂貴而且非常不安全。 達·伽馬出生在葡萄牙的港口城市錫尼什(Sines),他在快要10歲的時候就擬定了長期航海的計劃,當時著名航海家迪亞士已經從非洲的好望角海線返回,並探索過附近的魚河(Fish river)。而Pero da Covilhã曾由印度往非洲的海線上探險,留下了短程的航海紀錄。 達·伽馬的父親(Estêvão da Gama,是一個脾氣暴躁的同性戀者)曾獲得了這些航海的紀錄,並有心計劃連起這一道海路,卻在出發前逝世。於是達·伽馬繼承他的遺志,在1497年7月8日駕駛了4艘船啟程。由葡萄牙里斯本往非洲的黃金海岸航行。這四艘船分別是São Gabriel號、São Rafael號(由他的兄弟Paulo da Gama率領)、Berrio號和另一艘姓名不詳的補給號。 1497年12月16日,達·伽馬的船隊通過了魚河,進入了在歐洲航海紀錄上仍是空白的水域(東非沿岸),於是達·伽馬將接下來探索的區域稱為Natal(當時已近耶誕節,Natal是葡萄牙語的耶誕節之意,另可譯為「新生」)。1月時,他們抵達了今日莫三比克的所在地,在1498年,當地屬於阿拉伯的疆土,也是印度洋海上貿易網的一部分。
Ⅳ 為什麼說新航路的開辟被譽為"世界被發現的時代"
首先,原先人們所認知的只有本土,當時的世界各個地區還是相對獨立的,新航路開辟後,世界連為一體。 其次,新航路開辟後,西方國家開始在世界各地殖民掠奪,前期以西班牙為主,後期英法,金銀多了,必然導致貨幣貶值,引起了「價格革命」。而這樣的殖民掠奪,也加緊了世界經濟走向全球化的步伐。 再次,新航路開辟後,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錘煉了歐洲人敢於冒險、勇於拼搏的精神,開闊了眼界,把世界各個地區連在一起,拓展了人類的活動空間和范圍,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個地區互相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 而且,由於新航路開辟,歐洲貿易范圍空前擴大,西歐與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聯系加強了,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歐洲貿易中心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義大利的商業地位逐漸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國和尼德蘭所代替。 新航路的開辟是全球化的開端,為形成資本主義市場創造條件。 把資本主義帶入西方國家,從而形成西方的富裕,東方的落後。 新航路的開辟同時還鍛練了歐洲人敢於冒險勇於冒險拼搏的精神,開闊了人們的眼界並拓展了人類的活動空間和范圍,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
Ⅵ 為什麼說 地理大發現 (新航路開辟)引起了商業革命
新航路的開辟帶來了「地理大發現」,從而引起「商業革命」。「商業革命」的表現包括:
1.貿易范圍空前擴大,地區性貿易向世界性貿易擴展
2.美洲的煙草、中國的茶葉等商品出現在歐洲市場上
3.歐洲商路和貿易的樞紐由地中海區域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Ⅶ 地理大發現和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條件有哪些
新航路的開辟 原因總結:
對財富的追求,對黃金的渴望,航海技術的發展以及傳播天主教的熱情
1 十四世紀至十五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是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
2 在新航路開辟以前,歐洲與亞洲的貿易一直是轉口貿易,在商品從亞洲傳到歐洲的過程中,經過義大利 阿拉伯 等商人的 轉手,價格要上漲8至10倍左右,巨大的利潤使成為歐洲人開辟新航路的直接原因.
3 十五世紀中葉,奧斯曼土耳其佔領了地中海東部的廣大地區,控制了東西方之間的商路,西歐同東方的貿易更加困難也是直接原因.
4 政治原因,歐洲各國為了強化皇權,不惜用武力進行擴張,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把目光投向了歐洲以外的地區.
5 宗教因素,為了天主教的傳播,歐洲人不惜用武力進行聖戰.
6 思想因素,此時正值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提倡冒險進取精神.
Ⅷ 地理大發現是不是指開辟新航路的過程事件如果是為什麼說地理大發現
因為參與新航路開辟的前幾個人都名利雙收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是在個人英雄主義盛行的資本主義初級階段。
Ⅸ 有人把新航路的開辟稱為世界的發現。你認同此觀點嗎請說明理由
的確是世界的發現,這點不僅僅是站在殖民者的角度說的,更是站在世界人口的角度所說的。對於歐洲人來說,在發現新航路之前,黑死病蔓延,導致歐洲人口急劇減少,作物產量急劇下降,處於黑暗的社會時期。人口的過度膨脹使得人們更加渴求更多的居住地。發現美洲伊始,美洲是牛羊成群並且易於捕捉,對於歐洲殖民者來講勢不可多得的好地方。並且通過對美洲金銀礦的開采和庄園的發展,使得歐洲國家得到了源源不斷的財寶和可可咖啡之類的作物。對於咱們中國來講,新航路的開辟使得歐洲國家有了更多的錢,更願意來夠買東方的絲綢和茶葉,從而使貴金屬大量流入中國市場,並且,美洲的作物也逐漸進入中國市場,尤其是那些經濟作物,使農業的商品化加強。對於美洲國家來講,雖然有被滅亡的文明,但更多的是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和生產設備,以及歐洲較為先進的文明,促使了美洲的發展,以至於現在美洲還有哥倫布日。新航路的開辟,使得世界逐漸連接為一個整體,使人類由分散獨立的發展逐漸走向融合,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間的經濟聯系,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形成。所以說是世界的發現。
Ⅹ 怎樣理解地理大發現與新航路開辟王建娥
新航路的開辟和地理大發現是影響歐洲乃至世界歷史的大事。但在平時教學中,往往容易將兩者混為一談,導致概念解讀上的誤區。事實上這兩個概念不能等同,它們既有聯系更有區別。新航路之所以是
新
是相對於東西方交往的傳統路線——絲綢之路而言的。新航路的開辟是地理大發現的重大成果,是人類挑戰自然的壯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