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開封地理位置屬於中原,為何在宋朝被稱為東京
中國幅員遼闊,在古代交通不是很發達的情況下,設立幾個副首都,可以對疆域實行有效管理,就好比我們今天所說的某地區的經濟中心城市。日本的構想則是將日本發展成世界舞台中心,宋代的京都汴梁,又稱東京,是相對於西京洛陽、北京大名府而言的;日本東京是相對於日本原來的首都--「京都」而言的。所以會重名。
兩個時代、兩個國家、兩個民族、兩種文化,首都卻是重名,僅僅是因為地理方位有相似之處嗎?還是純屬巧合?都不全是。日本把江戶改為東京,自有它的深刻用意,背後其實是暗藏玄機的。
日本的東京其實叫東京都。這個問題提的就有瑕疵,此後,後晉、後漢、後周相繼在這里建都。公元960年北宋定都開封,史稱東京汴梁。由於開封無山川之險,採用城中套城形式,從里向外分為三重,即宮城、里城和外城,首先中國不隸屬日本,日本也不隸屬中國,重名也沒人去負責任。再說中國現在就沒有叫東京的地方,根本也沒有重名一說。
❷ 開封地貌類型是什麼
開封地貌類型是黃河下游大沖積扇平原。
開封縣縣境屬黃河沖積平原的組成部分,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黃河大堤以北為高灘地,南為背河窪地、西部、南部為窪地,中部、東部地勢平坦。
新近紀以來長期處於沉降狀態,形成地勢低平、開闊的黃河沖積平原、黃河河漫灘和風成沙丘,海拔高度分別為85—100m左右。
近場區內在黃河沖積作用下,以堆積地貌類型為本區的主要成因類型。大致可分為黃河漫灘和黃河泛流平原兩種類型。
開封的農作物:
開封地處中原腹地,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多為粘土、壤土和沙土,適宜農作物種植,是河南省重要的農產品主產區,主要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蔬菜、瓜果及落葉喬木等,是全國著名的小麥、玉米、花生、大蒜、西瓜及泡桐生產和出口基地。
開封境域內,因黃河泥沙淤積使河床不斷抬高,形成了河高於城的「地上懸河」。開封地下則因歷次黃河水患使開封數座古城池深深淤埋於地面之下3米至12米處,上下疊壓著6座城池,其中包括3座國都、2座省城及1座州城,構成了「城摞城」的奇特景觀。
❸ 河南開封市的地理簡介
開封古稱東京(亦有汴梁、汴京之稱),簡稱汴,位於河南省東部,在中國版圖上處於豫東大平原的中心位置。開封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也是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和沿黃「三點一線」黃金旅遊線路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其中耕地面積363.4千公頃,市區面積359平方公里,市區人口80萬,轄尉氏縣、杞縣、通許縣、蘭考縣、開封縣五縣和鼓樓區、龍亭區、禹王台區、順河回族區、金明區五區。
中文名稱: 開封
外文名稱: Municipality of Kaifeng
別名: 東京,汴梁,汴京,大梁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華中
下轄地區: 開封縣,蘭考縣,尉氏縣,杞縣等
政府駐地: 開封市晉安路2號
電話區號: 0378
郵政區碼: 475000等
地理位置: 北緯34度48分 東經114度20分
面積: 6444平方公里
人口: 常住人口500萬人
方言: 開封話
氣候條件: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
著名景點: 龍亭,相國寺,開封府,御街,包公祠,清明上河園,朱仙鎮岳飛廟
機場: 東京機場
火車站: 開封站,蘭考站
車牌代碼: 豫B
地區生產總值: 777.05億元(2009年)
人均生產總值: 16523元人民幣(2009年)
市樹: 楊柳
市花: 菊花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開封界於東經113°51′51″—115°15′42″,北緯34°11′43″—35°11′43″。海拔69米至78米。東臨商丘市,西連省會鄭州市,南接許昌市、周口市,北靠黃河,與中原油田隔河相望。總面積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62平方公里。南北寬約92公里,東西長約126公里。東距亞歐大陸橋東端的港口城市連雲港500公里,西距省會鄭州72公里,在中國版圖上處於豫東大平原的中心部位。開封坐落於廣袤的豫東平原之上,境內無山,河流、湖泊較多,分屬黃河、淮河兩大水系。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黃河、渦河、惠濟河、賈魯河等32條。包公湖、龍亭湖、鐵塔湖水系相通,湖水面積占城區面積的四分之一,素有北方水城之美譽。 據1999年統計資料,城區綠化覆蓋率為34.4%,境內森林覆蓋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噪音平均值為57.2分貝,空氣污染綜合指數為88.7,飲用水質達標率大於95%,均控制在國家標准之內。樹木以桐樹、柳樹、槐樹為主。黃河灘區、柳園口濕地自然保護區是眾多鳥類的天然棲息地。開封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年均降雨量670毫米,
最佳旅遊時間
9、10月,此時天氣溫和,降水量適中,還能觀賞盛開的菊花。
自然資源
北方水城---古都開封開封市土地總面積為628,240.26公頃,其中耕地面積434,732.1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9.20%;園地面積10,456.84公頃,佔1.66%;林地面積24,026.27公頃,佔3.90%;居民點及工礦用地83,750.85公頃,佔13.33%;交通用地17,822.06公頃,佔2.84%;水域46,964.21公頃,佔7.48%;未利用土地10,487.90公頃,佔1.67%。
開封所轄區域地下資源已探明的有石油和天然氣,預計石油總生成量為5.6億噸,天然氣儲量為485億立方米, 現已大量開采利用。煤炭資源埋藏較深,預測可靠儲量為77.9億噸。此外,地下還有豐富的石灰岩、岩鹽、石膏等礦藏。
開封市境水資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淺層地下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為8.35億立方米(不含過境水)。其中地表水為3.51億立方米,占資源總量的42%,地下水4.84億立方米(允許開采量),占資源總量的58%。
❹ 開封簡介
開 封 簡 介
--------------------------------------------------------------------------------
開封,簡稱汴,現為河南省地級市,是我國七大古都和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位於中國版圖的中部,地處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搖籃的黃河之濱,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城。在中國的歷史上,開封曾被稱為大梁、汴梁、東京、汴京等。自建城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和金七個王朝曾先後建國都於開封,故稱「七朝都會」。開封與中國的西安、洛陽、北京、南京、杭州、安陽、鄭州並稱八大古都,在國內外享有盛名。開封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溫和,物產豐富,交通便利,文化教育發達,科技進步,經濟繁榮,是中原地區的重要旅遊城市和對外開放城市。
地理位置
開封界於東經113°51′51〃—115°15′42〃,北緯34°11′43〃—35°11′43〃。位於河南省中部偏東,是黃河沖積扇平原的尖端。東臨商丘地區,西連省會鄭州市,南接許昌市、周口地區,北靠黃河,與中原油田隔河相望。總面積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62平方公里。南北寬約92公里,東西長約126公里。東距亞歐大陸橋東端的港口城市連雲港500公里,西距省會鄭州72公里,在中國版圖上處於豫東大平原的中心部位。
「開封」的由來
開封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的開封,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夏朝曾在開封一帶建都157年,稱老丘,商朝在開封一帶建都27年,稱囂。後均廢。春秋時期,鄭庄公在此修築儲糧倉城,定名為「啟封」,取「啟拓封疆」之義,後避漢景帝劉啟之諱改名為開封。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均定都於此,素有「七朝都會」之稱。尤其是北宋時期,從陳橋兵變到南宋偏安,歷經九帝168年,「人口逾百萬,貨物集南北」,是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國際性的大都會,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生動地描繪了古都開封當時的繁華景象。這一時期的開封,涌現出了清正廉明的包公、滿門忠烈的楊家將、民族英雄岳飛、圖強變法的王安石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影響的歷史人物,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元代為河南行省治所。明代為周王府。清代、民國為河南首府。新中國成立後為河南省會。1954年10月省會遷鄭後為省直轄市至今。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開封市轄5個市轄區、5個縣;全市共有24個街道、34個鎮、55個鄉。開封市總面積6444平方千米,人口490萬(2007年)。
鼓樓區 面積 58.68平方千米,人口 16.13萬人。郵政編碼475000。
龍亭區 面積 91.51平方千米,人口 11.6萬人。郵政編碼475100。
順河回族區 面積 86.73平方千米,人口 24.11萬人。郵政編碼475000。
禹王台區 面積 57.05平方千米,人口 14.83萬人。郵政編碼475003。
金明區 面積252.38平方千米,人口 18.2萬人。郵政編碼475002。
杞 縣 面積 1258平方千米,人口 105萬人。郵政編碼4752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通許縣 面積 767平方千米,人口 60萬人。郵政編碼4754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尉氏縣 面積 1257平方千米,人口 87萬人。郵政編碼4755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開封縣 面積 1302平方千米,人口 67萬人。郵政編碼4751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蘭考縣 面積 1116平方千米,人口 76萬人。郵政編碼4753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歷史沿革
開封歷史悠久,據考古發掘,早在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先民活動。而建城的時間可追溯到夏、商、周,距今已有2700多年。春秋時期,鄭荘公為向中原擴展,在今開封城南朱仙鎮古城附近築城,名啟封,取「啟拓封疆」之義。今開封城春秋時期為儀邑,戰國時期為大梁,今日之開封市即由大梁之地,啟封之名發展演變而來。 開封號稱七朝古都。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和金均在此建都。特別是北宋,這里經歷九帝168年,繁榮與興旺達到鼎盛,風光旖旎,人物薈萃,城郭恢弘,經濟發達,人口逾百萬,富麗甲天下,不僅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史書曾以「八荒爭湊,萬國咸通」來描述當時北宋東京對外關系的盛況。 自元之後,開封為中原省治。民國時期為河南省會。
1948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攻克開封,因戰略需要,旋即撤離。同年10月24日再次解放開封。從此,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回到了人民懷抱。1954年10月,河南省省會由開封遷到鄭州,開封改為省轄市至今。
開封氣候
開封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年平均氣溫14℃,年均降雨量670毫米,林木覆蓋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自然資源
開封市土地總面積為628,240.26公頃,其中耕地面積434,732.1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9.20%;園地面積10,456.84公頃,佔1.66%;林地面積24,026.26公頃,佔3.82%;居民點及工礦用地83,750.85公頃,佔13.33%;交通用地17,822.06公頃,佔2.84%;水域46,964.21公頃,佔7.48%;未利用土地10,487.90公頃,佔1.67%。 開封所轄區域地下資源已探明的有石油和天然氣,預計石油總生成量為5.6億噸,天然氣儲量為485億立方米, 現已大量開采利用。煤炭資源埋藏較深,預測可靠儲量為77.9億噸。此外,地下還有豐富的石灰岩、岩鹽、石膏等礦藏。 水資源 開封市境水資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淺層地下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為8.35億立方米(不含過境水)。其中地表水為3.51億立方米,占資源總量的42%,地下水4.84億立方米(允許開采量),占資源總量的58%。
地質地貌
開封市地處豫東平原,黃河下游大沖積扇南翼。海拔69米至78米。這里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良好,結構穩定,有利於各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種植,林木覆蓋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開封屬黃河沖積平原,第四系全新地層,其成因為黃河沖積物,質地疏鬆,地層在垂直分布上為:
a、淺棕黃色粉砂,深度4.2m左右,地基承載力為110KPa;
b、淺棕黃色粘土,深度2.5m左右,地基承載力為130KPa;
c、淺棕黃色粉細砂,平均層厚1.5m左右,地基允許承載力為100KPa;
d、淺黃色砂土,層厚10m左右,地基承載力為100KPa。
交通狀況
開封地處中原,交通便利,連接「歐亞大陸橋」的隴海鐵路從市內穿過,京廣鐵路和京九鐵路左右為鄰,北京至廣州的106國道和天水至連雲港的310國道在此交匯,開(封)洛(洛)、開(封)商(丘)高速公路成為橫穿河南的黃金通道,黃河公路大橋使得天塹變為坦途,全市公路密度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開封北距北京580公里,東至連雲港530公里,鄭汴洛高速公路距鄭州國際機場和鄭州海關50多公里。開封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北上南下、西進東出的樞紐城市,同時又是沿亞歐大陸橋東西雙向開放、外引內聯的對外開放中心城市,具有發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和進行大規模經濟開發的廣闊前景。
旅遊資源
開封是中原旅遊區重點觀光游覽城市,史有「一蘇二杭三汴州」之說。古人的「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甲天下」等詩句,都生動地描繪了古都開封豪華蓋世的繁榮景象。尤其是在北宋時期,藉助汴水漕運的有利條件,開封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人口上百萬,富麗甲天下,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之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代文化給開封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現在,全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84處,其中,國家級5處,省級17處,市級26處,縣級136處。在這里,千年鐵塔、繁塔巍然聳立,在宋、金故宮遺址上建造的龍亭雄偉壯觀,明朝修築的城牆古跡斑斑,道教建築延慶觀風格別致,開封最古老的名勝古吹台古樸典雅,以雕刻藝術著稱的山陝甘會館玲瓏剔透,還有著名的中原古剎相國寺宏麗華美。開封還是我國著名的「北方水城」,水面面積占城區面積的1/4,龍亭腳下的潘、楊二湖,迎賓大道兩側的包公湖猶如四塊巨大的碧玉鑲嵌在古城,令人賞心悅目。 近年來,開封市致力於發展旅遊事業,重修和新建了許多歷史人文景觀,如「清明上河園」、「包公祠」、「宋都御街」、「天波楊府」、「翰園碑林」等等。眾多的名勝古跡,的天獨厚的歷史、人文資源,譽滿中外的民俗文化,每年都吸引著大量的中外遊客到開封參觀、游覽。
民風民俗廟會、燈會、鳥市、菊花、夜市、風箏、斗雞、 盤鼓
高等教育
河南大學、開封大學、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特色小吃
小籠灌湯包、第一樓包子、馬豫興「桶子雞」 、三鮮蓮花酥、五香兔肉
開封套四寶、鯉魚焙面、菊花火鍋、大京棗、燴面、雙麻火燒
芝麻翅中翅 、紅薯泥 、花生糕
鄭汴一體化
2003年,為了實現建設小康社會和中原崛起的宏偉目標,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河南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綱要》,作出了實施區域性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加快中原城市群發展、實現中原崛起的戰略決策,並確定以鄭州為中心,一個半小時經濟圈內的開封、洛陽、新鄉、焦作、許昌、平頂山、漯河、濟源9個省轄市組成中原城市群。
2005年4月17日河南省發改委受省委、省政府委託,在鄭州新世紀大廈召開了中原城市群規劃開封專題座談會。在這次座談會上,中原城市群規劃中先後兩次提到「一體化」這個概念。規劃中這樣描述,「在中原城市群的總體規劃中,應將開封作為鄭州都市圈的功能城市,將鄭州的部分教育職能逐步向開封轉移,在鄭州不再增加高等教育用地,使開封成為鄭州都市圈的教育基地,實現一體化發展。」「開封市中心距鄭州市中心72公里,兩城市邊界處相隔不足40公里,屬於45分鍾通勤圈,在鄭州的極化效應下,大量要素流向鄭州。如果這種情況不得到及時改變,那麼開封的發展將會受到嚴重的制約。所以開封要從自身的優勢出發,揚長避短,在發展自身優勢產業的同時,改變目前發展的被動局面,通過與鄭州經濟一體化,吸引和利用鄭州的各種要素,促進開封的發展。」
「鄭汴一體化」由官方正式提出。
2006年10月,鄭州開封兩地電信同價,取消或降低長途費用。
2006年11月19日,鄭汴城市快速通道——鄭開大道通車。
開封名人:伊尹】生卒年待考。商湯大臣。生於空桑(今開封杞縣城西西空桑,又名伊尹村)。傳說為奴隸出身,是有莘氏女陪嫁之臣。受湯賞識委以國政。後佐商滅夏,總理國事,歷佐湯、外丙、仲壬三朝。仲壬死,傳位太甲。因太甲不理國政,被他放逐,3年後,太甲悔過,又接回復位。伊尹死於沃丁時。
開封市位於河南省東部,總面積6444平方公里,總人口451萬,轄尉氏、杞縣、通許、蘭考、開封五縣和鼓樓、龍亭、南關、順河、郊區五區,是黃淮海地區和連接隴海蘭新經濟帶的主要商品集散地。
開封是中國七大古都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和金均建都於此,故有「七朝古都」之稱。開封歷史悠久,傳統民族文化光輝燦爛,文物古跡馳名中外。開封有著與國外友好交往的歷史,特別是北宋時期的東京,城郭宏偉,「人口逾百萬,貨物集南北」,經濟繁榮,風光旖旎,物華天寶,不但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有「汴京富麗天下無」的「國際都會」之稱。
燦爛悠久的歷史留給開封豐富的旅遊資源,尤以文物古跡聞名中外。開封的仿古建築群風格鮮明多樣,宋、元、明、清、民初各代特色齊備。以龍亭、鐵塔、相國寺為代表的名勝古跡吸引著絡繹不絕的遊客。如今,開封已被國家旅遊局列為中原旅遊區重點觀光游覽城市。
1.龍亭公園
位於開封城內西北隅,佔地面積1300多畝。全園包括午門、玉帶橋、朝門、照壁、朝房、龍亭、北宋、皇宮宸拱門遺址、碑亭、北門及東門等清朝萬壽宮建築群體,還有潘楊二湖、春園、盆景園、號稱中原一絕的植物造型園及長廊水榭等園林景觀。
2.清明上河園
位於開封城西北隅,以北宋畫家張擇端繪制的巨幅畫卷《清明上河圖》中所描繪的東京開封的繁華景象,是一座大型民俗風景游樂園。遊人可換穿宋裝,手持宋幣,盡情感受古人的生活習俗。
3.宋都御街
位於開封市中山路北段,是為再現宋代御街風貌,於1988年建成的一條仿宋商業街。南起新街口,北至五朝門,全長400多米。漫步御街,彷彿一步跨越了上千年的歷史長河,令人充滿對昔日宋都繁華景象的無限遐想。
4.包公祠
位於開封市包公湖畔,佔地一公頃左右。主展區有大殿、二殿、東西配殿、迴廊、碑亭、大門、二門等,陳列包公銅像、銅鍘及包公斷案蠟像、包公史料典籍、《開封府提名記碑》、碑文等。風格古樸,庄嚴肅穆。
5.大相國寺
大相國寺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位於開封市中心,始建於北齊天寶六年(555年)。原名建國寺,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為紀念自己由相王登上皇位,賜名大相國寺。
6.鐵塔
鐵塔又名「開寶寺塔」,坐落在開封城東北隅鐵塔公園內,因塔身全部以褐色琉璃瓦鑲嵌,遠看酷似鐵色,故稱為「鐵塔」。
7.繁塔
繁塔位於開封市區東南隅,建於北宋開寶七年(974年)。繁塔為六角九層空心樓閣式、仿木結構的磚塔,原高80米,明永樂年間,將三層以上拆除,後在三層上建六層尖頂,形成了現今下粗上尖的塔姿。繁塔是研究我國建築、美術和音樂的寶貴資料。
8.山陝甘會館
位於開封市徐府街東北段路北,是清代山西巨賈會同陝西、甘肅旅汴同鄉於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集資興建的集會場所。整個會館建築,布局巧妙,結構嚴謹,磚木雕刻精美綺麗,巧奪天工。
開封的工業、農業、商業都比較發達。開封工業基礎較強,門類較齊全。儀表、制葯、化肥等一批國家大型骨幹企業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使開封的農、林、牧、副、漁各業蓬勃發展,是國家和河南省重要的商品糧和經濟作物生產基地。開封市場活躍,經濟繁榮。商場、賓館、金融機構等商業設施一應俱全,對外經濟貿易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正向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發展。
❺ 介紹一下開封的自然地理
開封界於東經113°51′51〃—115°15′42〃,北緯34°11′43〃—35°11′43〃。海拔69米至78米。東臨商丘市,西連省會鄭州市,南接許昌市、周口市,北靠黃河,與中原油田隔河相望。總面積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62平方公里。南北寬約92公里,東西長約126公里。東距亞歐大陸橋東端的港口城市連雲港500公里,西距省會鄭州72公里,在中國版圖上處於豫東大平原的中心部位。
[編輯本段]三、氣候環境
開封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春秋季節多東北風。年平均氣溫14℃,年均降雨量670毫米,林木北方水城---古都開封覆蓋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最佳旅遊時間:9、10月間,此時天氣溫和,降水量適中,還能觀賞盛開的菊花。
開封坐落於廣袤的豫東平原之上,境內無山,河流、湖泊較多,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地上地下水資源豐富,自然生態環境較好。開封的河流分屬黃河、淮河兩大水系。其中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黃河、渦河、惠濟河、賈魯河等32條。城區擁有龍亭、鐵塔、禹王台三大園林風景區,包公湖、龍亭湖、鐵塔湖有水系相通,湖水面積占城區面積的四分之一,素有北方水城之美譽。據1999年統計資料,城區綠化覆蓋率為34.4%,境內森林覆蓋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噪音平均值為57.2分貝,空氣污染綜合指數為88.7,飲用水質達標率大於95%,均控制在國家標准之內。樹木以桐樹、柳樹、槐樹為主。黃河灘區、柳園口濕地自然保護區是眾多鳥類的天然棲息地。農作物以小麥、棉花、玉米、大豆、花生為主。石油、天然氣、地下礦泉水資源儲量也比較豐富。
開封市土地總面積為628,240.26公頃,其中耕地面積434,732.1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9.20%;園地面積10,456.84公頃,佔1.66%;林地面積24,026.26公頃,佔3.82%;居民點及工礦用地83,750.85公頃,佔13.33%;交通用地17,822.06公頃,佔2.84%;水域46,964.21公頃,佔7.48%;未利用土地10,487.90公頃,佔1.67%。
開封所轄區域地下資源已探明的有石油和天然氣,預計石油總生成量為5.6億噸,天然氣儲量為485億立方米, 現已大量開采利用。煤炭資源埋藏較深,預測可靠儲量為77.9億噸。此外,地下還有豐富的石灰岩、岩鹽、石膏等礦藏。
開封市境水資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淺層地下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為8.35億立方米(不含過境水)。其中地表水為3.51億立方米,占資源總量的42%,地下水4.84億立方米(允許開采量),占資源總量的58%。
❻ 在古代時期,開封為何能作為都城屹立上百年呢
北宋是我國歷史上最重視文人的王朝,其開創者趙匡胤將割據局面終結後,建立了一個以文人為中心的政治格局。北宋不僅發揚了唐代文化,還為明清的文脈延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此承前啟後的朝代,其都城開封,自然有著其重要的意義。
最後,開封自身的優點。
第一,開封地處河南東部、中原腹地、黃河之濱,西與省會鄭州毗鄰,東與商丘相連,南接許昌和周口,北隔黃河與新鄉相望。所以,開封溝通蔡河、五丈河與汴河,有著十分便利的水運條件。通過開封的漕運,大量的糧食可以安全快速地運到其他地區,從而,保障全國的安定。
唐朝時候,皇帝要經常帶領大批人馬去洛陽調集糧食,正是因為長安的交通不便所致。在封建社會中,糧食是維護國家穩定的根本。趙匡胤將開封作為都城,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看重了開封的漕運優勢。
第二,開封是五代時期四個政權的建都之地,北宋的大部分民眾都認可了開封的皇城地位。因此,趙匡胤定都開封,也是為了順應民心。
第三,開封在北宋初期的綜合實力還是很強的。經過後周的數代經營,北宋的城防、經濟、布局等方面都已經具備了國度的規模。據專家統計,在北宋初年,開封是全國最發達的城市。因此,從建隆元年(960年)到靖康二年(1127年)的一百六十多年裡,開封都坐穩了國都的位置。
❼ 開封屬於鄭州嗎
開封不屬於鄭州,是河南省獨立的一個地級市。開封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素有「八朝古都」之稱,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相繼在此定都。
特別是北宋時期,開封是當時世界第一大都會,孕育了上承漢唐、下啟明清、影響深遠的「宋文化」。自宋代以後,歷代王朝都把開封作為中國北方的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
開封市自然地理簡介。
開封地下則因歷次黃河水患使開封數座古都城、府州城池深深埋於地面之下3米至12米處,上下疊壓著6座城池,其中包括3座都城、2座省城及1座州城,構成了中國罕見的城摞城奇特景觀。開封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一般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乾燥,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
以上內容參考開封市政府——開封概覽
❽ 誰能從風水角度上跟我說說開封的地形
蹈流鳴躍起風雷 ——話說「開封龍」 (文 韓順發)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炎黃子孫始祖的圖騰,它那威武奮發的形象正是中華民族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精神內涵的體現。2000年恰逢庚辰年,辰的屬相為龍,故今年又稱龍年。
龍,到底是什麼樣子呢?《說文解字》中曰:「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淵。」我們目前見到的龍的形象是經過千百年逐步演化加工而定型的,其形象大體為牛頭(或馬頭、揚子鱷頭、蛇頭、魚象混合頭、鱷虎混合頭)、象鼻、鹿角、牛耳、馬鬣、蛇驅、鱗身、鱷棘、魚尾、鷹爪、鼉足。傳說龍能水中流、雲中飛、陸上行,能呼風喚雨、行雲撥霧,司掌旱澇。龍的這種特定形態,集飛禽走獸最突出的特點於一身,成為華夏民族永恆的象徵。在中華主明的發展過程中,龍始終在政治、宗教、文學、藝術、建築中擔任重要角色。
開封城自誕生之日起就與龍相結相伴,龍文化之豐富、燦爛優於他市。
[一]
「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開封城的地脈地望無不與龍相連相關,故開封雅稱「龍城」。在開封說龍,首先要從「龍亭」說起。
古者建邦設都,必審其形勢,龍亭一帶的地形條件、所謂「風水之旺」正符合古代人的心理需要,坐北朝南的地勢更為「避凶就吉」的建築居住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古代帝王以龍種自居,當然也要居棲福地,龍亭一帶是其首選之地。故戰國魏六帝,五代梁、晉、漢、周十帝,北宋九帝,金三帝,元韓宋一帝(農民政權)及明初一帝共九朝三十個帝王在此理政。清重建龍亭時,對其地勢有一番精闢的詮釋:「中州為天下之腹心,而祥邑(開封別稱)為全省閭奧,平曠四達,以水為龍,自亥方入首,六龍聚會,必高阜為主宰,以潔嶺振綱,左鐵塔而右鼓樓,龍亭適居中而近丘,應元武之位,控制左右,領袖八方,亭高三丈六尺,右階七十二級,上應天象,盤石在西,鐵鼎在東,石橋南跨,以通呼吸之氣,鐵牛北鎮,以司水土之權,昔人創造,井井有法。」龍亭為六龍聚會之處,六龍指《周易》乾卦的六爻。「時乘六龍以御天。」加之有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護佑上下,可見是一處古人最為理想的吉祥福地。
龍首在北,他的龍須有多長呢?左龍須東自北書店街,往南至南書店街,過鼓樓而東,由鵓鴿市迤南,東至生產街,南抵宋門大街,又自鼓樓往東至吳勝角,向南抵宋門大街。右龍須西自武廟往南,至鍾樓(已拆)一折向西,復南拆至半截街南;一由鍾樓口往南,過館驛街西口,折向西,過開封府署,向西南抵城牆;一由館驛街西口,由延慶觀西南,抵雷家橋(已毀)南。這幾條龍須覆蓋了半個開封府,開封這條龍有多麼巨大就可想而知了。
[二]
開封人對龍情有獨鍾,給孩子起名以蛟龍、小龍為多,給街巷胡同起名不少也冠以龍字。遠的不說,從明至清,開封城內以龍命名的街巷胡同就有:青龍背街、五龍宮街、雙龍巷、龍王廟胡同、龍虎街、卧龍街、青龍街、金龍四大王廟胡同等等,這些以龍命名的街巷胡同背後都有一個神奇的故事,一個美麗的傳說,究竟名稱來歷和含義或源於名人,或來自良好祝願,或因其地形似龍,或因其水源豐富。總之,它們在歷史上為開封帶來了許多美麗的傳說,也是今日汴城百姓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
[三]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開封是一座傳統文化氛圍極為濃郁的城市,而其民風民俗中對龍更是偏愛有加。
開封地區歷來春季多旱少雨,水貴如油,所以百姓企盼龍能降雨,以保全年豐收。「二月二,龍抬頭」,汴城故老認為,農歷的二月初二是龍欲升天而開始活動的日子,那滾滾的春雷便是龍醒來之時搖動尾巴的聲音,那春雨就是從龍口中噴出的清泉。每到二月二這天的一大早,汴城人就從家中取出灶灰,從大門到井台,撒成一條灰線,叫做「領龍」,或自門外蜿蜒將灰撒入宅櫥,環繞水缸,呼為「引龍回」。這天人們必吃炒涼粉、食烙饃、饃里卷大蔥、面醬、肉絲、雞蛋等,名為「薰蟲」。這天人們還將細秫秸稈切成小段加工成串,穿起來懸於樑上,謂之「穿龍尾」,也是留龍在家的意思。這一天吃的在食皆以龍命名,如餅謂之「龍鱗」,飯謂之「龍子」,面條謂之「龍須」,扁食(餃子)謂之「龍牙」。兒童這天理發,謂之「剃龍頭」,婦女們停止針線活,謂之「免傷龍眼」,郊區還有接出嫁閨女回娘家的習俗,故有「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不來,娘掉淚兒」的俗語。這天,人們邊吃飯,邊敲擊門的各個部位,說:「二月二,敲門墩,蠍子長蟲(蛇)斷了根;二月二,敲門頭,金銀財寶往家流;二月二,敲門環,打的糧食吃不完。」在農村,這天農民們會在院內外用草灰撒成圓圈,多多益善,象徵性地埋下各種糧食種子,如穀子、黃豆、麥子、芝麻、高粱等,預祝「五穀豐登,倉滿囤尖」。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二月二的種種習俗活動,實際上反映了開封人在春耕播種時企盼降雨的願望,以此祈求一年的風調雨順。
舞龍,是開封民間多項游藝活動中的一種,逢年過節人們必舞之.舞龍的龍身製作精良,色彩艷麗,表演形式更是豐富多彩。龍身有許多工作節組成,一般為單數,其中七節、九節、十一節、十三節為多,龍身下邊裝有木柄,舞者手持木柄揮舞。舞龍是力量加技巧的運動,舞好並不容易。首先以動龍珠為最難,龍珠是龍的「靈魂」,舞龍者必須將各種套路牢記於心,否則陣腳必亂;其將為動龍頭,因其重量大,舞之技藝很難,再次為動龍尾,因操尾無主動權,必須因勢利導,方見活潑跳躍。表演時,舞者穿龍門、過龍橋,舞起來上下翻飛,左右跳躍,時緩時急,氣勢雄偉,熱鬧異常,深受百姓歡迎。
扎龍燈是開封民間藝人的傳統絕活。在明清時其工藝製作優於他郡,有五龍、九龍取水燈,奇巧百端。隨著社會的進步,如今的龍燈運用了聲、光、電等科技手段,使龍能吐煙、轉睛、擺頭、搖身、吐水等,活靈活現,惹人喜愛。 關於龍燈,最為引人注目的大概要算「鐵塔燃燈」了。元人馮子振描述道:「擎天一柱礙雲低,破暗功同日月齊。半夜火龍翻地軸,八方星象下天梯……」鐵塔塔身遍燃燈盞,遠望猶如火龍,輝煌炫目,雄偉壯觀。由於開封的龍燈製作精美,引來不少外地訂購者。
[四]
到開封旅遊參觀,你會發現,鐵塔、龍亭、大相國寺、禹王台等景點內都有龍的形象,而龍的造型最多、內容最豐富的要數山陝甘會館了。在其木雕、磚雕、石雕之上雕刻有蒼龍、應龍、喜龍、升龍、降龍、蛟龍、虯龍、螭龍、夔龍、卷草龍等,數百條氣韻生動、形態各異的龍布滿了屋頂、房檐、石碑、照壁之上。這里且不說那雄奇威武的二龍戲珠,也不說那奇異的一足夔龍,單說說這龍家族中的孩子。俗話說:「龍生九子,各不相同。」山陝甘會館的大門為「七釘降帶」,大門上有一對虎頭狀的飾物,其名為「椒圖」,性厭生人人而好閉,是由鋪首銜環的裝飾發展而成。大殿檐角上的走獸,開封建築師俗稱共為「獅、馬、羊、魚」,其中站在殿頂檐角第一位似獅非獅的走獸名叫嘲風,好逞能玩險,故安排於此;螭吻(又作鴟吻),厭火好吞吐喜望,大殿正脊兩頭的龍形大吻是其形象;??,喜水,橋涵、橋上望柱以及屋頂上的瓦當、滴水是其形象;??,好負重,馱碑的大龜是其形象;文龍,喜文,凡碑刻兩旁的龍是其形象;蟠螭,喜護頂,碑額上的蟠龍是其形象;蒲牢,性好鳴叫,大鍾提樑上的獸紐是其形象;睚眥,好殺格鬥,大刀、寶劍柄口獸形是其形象;囚牛,喜音樂,琴頭上的獸形是其形象;狻猊,喜煙火好坐,香爐上的獸形是其形象;狴犴,愛打官司,獄門上無下巴的獅子是其形象。以上這些龍皆與真實動物對不上號,然而,「龍生九子」卻為龍文化增添了神秘感和趣味性,也為我們今天的旅遊平添了許多情趣。
❾ 開封屬於哪個省
開封屬於河南省。
開封,簡稱「汴」,古稱汴州、汴梁、汴京,是河南省地級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中原城市群核心區的中心城市之一、文化旅遊城市。總面積6266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5個區、4個縣,建成區面積151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開封市常住人口為4824016人。
開封地處中國華中地區、河南東部、中原腹地、黃河之濱,西與鄭州毗鄰。開封自貿區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大片區之一。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稱,孕育了上承漢唐、下啟明清、影響深遠的「宋文化」。
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朝都城東京城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
開封市的相關說明
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豫劇發源於此,擁有國家5A、4A級旅遊景區8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吸引著眾多海內外遊客。 2020年10月,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
2020年,開封市生產總值2371.83億元,按照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2.0%,增速高於全省(1.3%)0.7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3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開封 (河南省地級市)
❿ 開封 是淮河流域還是黃河流域 謝謝! 有定義嗎
當然是在黃河拉~~
地理位置
開封界於東經113°51′51〃—115°15′42〃,北緯34°11′43〃—35°11′43〃。位於河南省中部偏東,是黃河沖積扇平原的尖端。東臨商丘地區,西連省會鄭州市,南接許昌市、周口地區,北靠黃河,與中原油田隔河相望。總面積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62平方公里。南北寬約92公里,東西長約126公里。東距亞歐大陸橋東端的港口城市連雲港500公里,西距省會鄭州72公里,在中國版圖上處於豫東大平原的中心部位。
地質地貌
開封市地處豫東平原,黃河下游大沖積扇南翼。海拔69米至78米。這里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良好,結構穩定,有利於各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種植,林木覆蓋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開封屬黃河沖積平原,第四系全新地層,其成因為黃河沖積物,質地疏鬆,地層在垂直分布上為:
a、淺棕黃色粉砂,深度4.2m左右,地基承載力為110KPa;
b、淺棕黃色粘土,深度2.5m左右,地基承載力為130KPa;
c、淺棕黃色粉細砂,平均層厚1.5m左右,地基允許承載力為100KPa;
d、淺黃色砂土,層厚10m左右,地基承載力為100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