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圖中的1代表的含義是什麼地理

圖中的1代表的含義是什麼地理

發布時間:2022-04-25 16:02:11

⑴ 地形圖邊上的數字是什麼意思

地形圖是表示地形、地物的平面圖件,是用測量儀器把實際測量出來,並用特定的方法按一定比例縮繪而成的。它是地面上地形和地物位置實際情況的反映。

地形圖上表示地形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以等高線表示地形起伏,並用特定的符號表示地物,一般的地形圖都是由等高線和地物符號所組成。

地形圖對野外地質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是野外地質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因為藉助地形圖可對一個地區的地形、地物、自然地理等情況有初步的了解,甚至能初步分析判斷某些地質情況,地形圖還可以幫助我們初步選擇工作路線,制定工作計劃。此外,地形圖是地質圖之底圖,地質工作者是在地形圖上描繪地質圖的,沒有地形圖作底圖的地質圖是不完整的地質圖,它不能提供地質構造的完整和清晰的概念。

因而在野外地質工作之前要懂得地形圖,會使用地形圖。

一、地形圖的內容和表示方法

(一)比例尺是實際的地形情況在圖上縮小的程度。因為地面上地形與地物是不可能按實際大小在圖上繪出,而必須按一定比例縮小,因此地形圖上的比例尺也就是地面上的實際距離縮小到圖上距離之比數,一般有數字比例尺,直線比例尺和自然比例尺,往往標注在地形圖圖名下面或圖框下方。

1.數字比例尺是用分數表示,分子為1,分母表示在圖上縮小的倍數,如萬分之一則寫成1:10000,二萬五千分之一寫成1:25000。

2.線條比例尺或稱圖示比例尺,標上一個基本單位長度所表示的實地距離。

3.自然比例尺:把圖上l厘米相當實地距離多少直接標出,如1厘米=200米。

此外,比例尺的精度也是一個重要的概念。

人們一般在圖上能分辯出來的最小長度為0.1毫米,所以在圖上0.1毫米長度按其比例尺相當於實地的水平距離稱為比例尺的精度。例如比例尺為1:1000其0.1毫米代表實地0.1米,故1:1000之地形圖其精度為0.1米。

從比例尺的精度看出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圖所反映的地勢的精確程度是不同的,比例尺越大,所反映的地形特徵越精確。

(二)地形的符號

一般用等高線表示。

1.等高線的含含義及其特徵

等高線是地面同一高度相鄰點之連線,等高線的特點為:

(1).同線等高。即同一等高線上各點高度相同。

(2).自行封閉。各條等高線必自行成閉合的曲線,若因圖幅聽限不在本幅閉合必在鄰幅閉合。

(3).不能分叉,不能合並。即一條等高線不能分叉成兩條,兩條等高線不能合並成一條(懸崖,峭壁例外)。

等高線是反映地形起伏的基本內容,從這一意義上說地形圖也就是等高線的水平投影圖(當然,還要附加一些內容)。黃海平均海平面是計算高程的起點,即等高線的零點。按此可算出任何地形的絕對高程。

等高距——切割地形的相鄰兩假想水平截面間的垂直距離。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圖中等高距是固定的。

等高線平距——在地形圖上相鄰等高線間的水平距離,它的長短與地形有關。地形坡緩,等高線平距長,反之則短。

2.各種地貌用等高線表示的特徵。

(1)山頭與窪地 從圖4—2—1中可見山頭與窪地部是一圈套著一圈的閉合曲線。但它們可根據所注的高程來判別。封閉的等高線中,內圈高者為山峰,如圖中A。反之則為窪地,如圖中B。

圖4-2-1 山頭與窪地之等高線特徵

兩個相鄰山頭間的鞍部,在地形圖中為兩組表示山頭的相同高度的等高線各自的閉相鄰並列,其中間處為鞍部,如圖C。

兩個相鄰窪地間為分水嶺,在圖上為兩組表示凹陷的相同高度等高線各自封閉,相鄰並列,如圖D。

(2).山坡 山坡的斷面一般可分為直線(坡度均勻),凸出,凹入和階梯狀四種。其中等高線平距之稀密分布不同。

均勻坡,相鄰等高線平距相等。

凸出坡:等高線平距下密上疏。

凹入坡:等高線平距下疏上密。

階梯狀坡:等高線疏密相間,各處平距不一。

(3).懸崖、峭壁: 當坡度很陡成陡崖時等高線可重疊成一粗線,或等高線相交,但交點必成雙出現。還可能在等高線重迭部分加繪特殊符號。

(4).山脊和山谷:如圖4-2-2所示,山谷和山脊幾乎具有同樣的等高線形態,因而要從等高線的高程來區分,表示山脊的等高線是凸向山脊的低處,如圖中A處.表示山谷的等高線則凸向谷底的高處,如圖中B處。

圖4-2-2 山脊與山谷等高線特徵

(5).河流 當等高線經過河流時,不能垂直橫過河流,必須沿著河岸繞向上游,然後越過河流再折向下游離開河岸,圖4-2-3。

圖4-2-3 河流等高線特徵

3.地物符號

地形圖中各種地物是以不同符號表示出來的,有以下三種:

(1)比例符號 是將實物按照圖的比例尺直接縮繪在圖上的相似圖形,所以也稱為輪廓符號。

(2)非比例符號 當地物實際面積非常小,以致不能用測圖比例尺把它縮繪在圖紙上,常用一些特定符號標注出來它的位置。

(3)線性符號 長度按比例,而寬窄不能按比例的符號,某種地物成帶狀或狹長形,如鐵路、公路等其長度可按測圖比例尺縮繪,寬窄卻不按比例尺。

以上三種類型並非絕對不變的,對於採用那種符號取決於圖的比例尺,並會在圖例中標出。

二、讀地形圖

閱讀地形圖的目的是了解,熟悉工作區的地形情況,包括對地形與地物的各個要素及其相互關系的認識。因而不單要認識圖上的山、水、村莊、道路等地物,地貌現象,而是要能分析地形圖,把地形圖的各種符號和標記綜合起來連成—個整體。以便利用地形圖為地質工作服務。

讀圖的步驟如下:

1.讀圖名 圖名通常是用圖內最重要的地名來表示。從圖名上大致可判斷地形圖所在的范圍。

2.認識認識地形圖的方向 除了一些圖特別註明方向外,一般地形圖上方為北,下方為南,右面為東,左面為西。有些地形圖標有經緯度則可用經緯度定方向。

3.認識地形圖圖幅所在位置,從圖框上所標注的經緯度可以了解地形圖的位置。

4.了解比例尺 從比例尺可了解圖面積的大小,地形圖的精度以及等高線的距離。

5.結合等高線的特徵讀圖幅內山脈、丘陵、平原、山頂、山谷、陡坡、緩坡、懸崖等地形的分布及其特徵。

6.結合圖例了解該區地物的位置,如河流、湖泊、居民點等的分布情況,從而了解該區的自然地理及經濟、文化等情況。如圖4-2-4所示為某地區地形圖。

圖4-2-4 某地區地形圖

三、利用地形圖製作地形剖面圖

地形剖面圖是以假想的堅直平面與地形相截而得的斷面圖。截面與地面的交線稱剖面線。 地質工作者經常要作地形剖面圖,因為地質剖面與地形剖面結合一起,才能更真實反映地質現象與空間的聯系情況。地形剖面團可以根據地形圖製作出來,也可在野外測繪。

(一).利用地形圖制地形剖面圖之步驟:

1.在地形圖上選定所需要的地形剖面位置。如圖4-2-5,繪出AB剖面線。

2.作基線,在方格紙上的中下部位畫一直線作為基線A'B'定基線的海拔高度為o,亦可為該剖面線上所經最低等高線之值。如圖為500m。

3.作垂直比例尺.在基線的左邊作垂線A'C',令垂直比例尺與地形圖比例尺一致,則作出的地形剖面與實際相符。如果是地形起伏很和緩的地區,為了特殊需要也可放大垂直比例尺,使地形變化顯示得明顯些。

4.垂直投影,將方格紙基線A'B'與地形圖AB相平行,將地形圖上與AB線相交的各等高線點垂直投影到A'B'基線上面各相應高程上,得出相應的地形點。剖面線的方向一般規定左方就北就西,而剖面的右方就東就南。

5.連成曲線,將所得之地形點用圓滑曲線逐點依次連接而得地形輪廓線。

6.標注地物位置、圖名、比例尺和剖面方向,並加以整飾,使之美觀。

圖 4-2-5 利用地形圖作地形剖面線

(二)野外測繪地形剖面圖

在做路線地質工作時常常要求能夠在現場勾繪出地形剖面,以便在地形剖面圖上反映路線地質的情況。首先要確定剖面的起點,剖面方向,剖面長度,並根據精度要求確定剖面的比例尺。繪制步驟與前一方法相似。差別在於水平距和高差是靠現場觀測來確定。這時確定好水平距離和高差便成為畫好地形剖面的關鍵。當剖面較短時,水平距離和高差可以丈量或步測,刻面較長時只能用目估法或參考地形圖來計算平距與高差或根據氣壓計來計算高程。 勾畫地形剖面一般是分段進行,即觀測一段距離後就勾畫一段。否則容易畫錯,失真,如果技巧熟練,地形不復雜時,也可一氣呵成。

四、利用地形圖在野外定點

在野外工作時,經常需要把一些觀測點(如地質點、礦點、工點、水文點等)較准確地標繪在地形圖中,區域地質測量工作中稱為定點。

利用地形圖定點一般有兩種方法,

(一)在精度要求不很高時(在小比例尺填圖或草測時)可用目估法進行定點,也就是說根據測點周圍地形,地物的距離和方位的相互關系,用眼睛來判斷測點在地形圖上的位置。

用目估法定點時首先在觀測點上利用羅盤使地形圖定向,即將羅盤長邊靠著地形圖東邊或西邊圖框,整體移動地形圖和羅盤,使指北針對准刻度盤的o度,此時圖框上方正北方向與觀測點位置的正北方向相符,也就是說此時地形圖的東南西北方向與實地的東南西北方向相符。這時一些線性地物如河流、公路的延長方向應與地形圖上所標注的該河流或公路相平行。

在地形圖定向後,注意找尋和觀察觀測點周圍具有特徵性的在圖上易於找到的地形地物,並估計它們與觀測點的相對位置(如方向、距離等)關系,然後根據這種相互關系在地形圖上找出觀測點的位置,並標在圖上。

(二)在比例尺稍大的地質工作中,精度要求較高則需用交會法來定點。

首先要使地形圖定向(方法與目估法相同)

然後在觀測點附近找三個不在一直線上且在地形圖上己表示出來的已知點如三角點、山頂、建築物等,分別用羅盤測量觀測點在它們的什麼方向。此時羅盤之對物覘板對著觀測者(因觀測者所定位置是未知數),豎起砧覘板小孔覘板通過小孔和反光鏡之中線再描所選之三角點或山頭,當三點聯成直線且水泡居中時讀出指北針所指讀數即為該測線之方位,即觀測點位於已知點的什麼方向,將三條測線方位記錄之。

在圖上找到各己知點,用量角器作圖,在地形圖上分別繪出通過三個已知的三條測線,三條測線之交點應為所求之測點位置。如三條測線不相交於一點(因測量誤差)而交成三角形(稱為誤差三角形),測點位置應取誤差三角形之小點。

具體應用此法時應注意兩點:

1.量測線方向時如羅盤砧覘板對著已知點瞄準則指南針所指讀數為所求觀察點之方位。指北針所指讀數則是已知點位於此觀測點之方向。為了避免混亂,一般採用羅盤對物砧覘板對著未知數(所求點之方向)讀指北針。

2.用量角器將所測的測線方向畫在圖上時應注意採用地理坐標而不是按羅盤上所注方位。

實際工作時往往將目估法和交會法同時並用,相互校正,使點定得更為准確。例如用三點交會法畫出誤差三角形後,用目估法找出測點附近特殊之地形物和高程來校對點之位置。

⑵ 1是代表什麼意思

⑶ 地理地圖上藍色的雙線(1、2圖)是什麼意思還有藍色連貫的豎線(3圖)是什麼意思

可以商業航運的邊界線

⑷ 讀圖,寫出圖中數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1)寫出圖中數字代號代表的地形區的名稱:①______,②_____

讀圖可知,
(1)①是准噶爾盆地,②是四川盆地,③是長江中下游平原,④是青藏高原.
(2)A是阿爾泰山脈,B是喜馬拉雅山脈,C是長白山脈,D是秦嶺山脈.
故答案為:
(1)准噶爾盆地;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
(2)阿爾泰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長白山脈;秦嶺山脈.

⑸ 寫出圖中字母或數字代表的地理名稱:(21分) (1)寫出圖中數字代號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海洋:①

⑴ 海洋:①大西洋②北冰洋③地中海④北海⑤波羅的海
海峽:⑥直布羅陀海峽⑦英吉利海峽 島嶼:H大不列顛島I冰島
⑵半島:A斯堪的那維亞半島B伊比利亞半島C亞平寧半島D巴爾干半島
山脈:E阿爾卑斯山脈
平原:F西歐平原 G 東歐平原
河流:a 萊茵河b伏爾加河
⑶平原 畜牧業
⑷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⑹ 讀圖,填出圖中數字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稱:(1)①是______山脈,②是______山脈. ③是______河,⑤是__

讀圖可知,(1)①是阿巴拉契亞山脈,②是落基山脈,③是密西西比河,⑤是舊金山城市,⑥是華盛頓城市,⑦是墨西哥灣,⑧是墨西哥國,⑨是紐約城市.
(2)從東西半球看,美國位於西半球.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根據題意.
故答案為:(1)阿巴拉契亞;落基;密西西比;舊金山;華盛頓;墨西哥;墨西哥;紐約;
(2)西;大西;太平.

⑺ 地圖中都有哪些符號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http://www.jxcehui.gov.cn/catalog13/index.aspx?id=19

http://bbs.w3china.org/dispbbs.asp?boardID=21&ID=28165

地圖知識

一、地圖的定義

地圖是地球(或星球)在平面上的圖形,更確切地說:地圖是根據一定的數學法則,將地球(或星球)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通過概括和取捨用符號縮繪在平面上的圖形。 且按每一具體地圖的用途不同有選擇和有說明的顯示出若干現象的地理分布和相互聯系。地圖所表現的是地球的物體和現象在平面上的縮寫,但是它不同於地面的寫景圖、照片或圖畫,因為它有獨特的特性:

1.特殊的數學法則:

我們知道,地球的表面是不可展開的曲面,測制地圖時,首先必須將地球表面化算到近似的旋轉橢球體上,然後再將旋轉橢球體面描繪到平面上,這個過程是用地圖投影這個特殊的數學法則來解決的,它是構成地圖的基礎。

2.特定的符號系統:

編制地圖時,要根據一定的圖式,按其規定的符號表示出地球表面的一切事物或現象。

3.制圖綜合的方法:

地圖的另一特性是以制圖綜合的方法來表示內容的。綜合包括取捨和概括兩種意思。隨著地圖比例尺的縮小,表示在地圖上的各種要素的容量,也隨之減少。微小的、次要的可捨去,基本的主要的要留,並著重表示。

二、地圖的比例尺

地圖是將地球表面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後描繪在平面上的圖形。因此,要想知道地圖上某一段距離在實地上的長度,就必須知實地在地圖上縮小的倍數。

地圖比例尺的定義:地圖上某一段長度與實在相應長度之比。

地圖比例尺的表現形式:

1.文字比例尺:它是直接用文字來說明地圖與實地上長度的比例關系,如「1厘米代表10公里」。

2.分數式比例尺:分數式比例尺,其分子為圖上距離,分母為實地距離。分子與分母為同一單位,且分子為1,如「1:5000」。

3.圖解式直線比例尺:地圖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比例尺,它可以不必經過數學計算,可直接在地圖上量出相就的實地距離。

4.斜分比例尺:斜分比例尺是縱橫兩種分劃的復合比例尺,故又叫復比例尺,又可稱為微分尺。

5.緯線比例尺:上述直線比例尺及斜分比例尺主要用於大中比例尺地圖,而在小比例尺(1:100萬以下)的地圖上,由於投影的關系,使之各緯線(或經線)的長度變形不同,所以不能用一種直線比例尺來概括全圖。此時應對每一緯線(或經線)畫一個直線比例尺,結合起來叫做緯線比例尺。

地圖的一般分類

地圖可按內容、比例尺、用途、繪圖區域、使用方式、年代等進行分類。

按內容,地圖可分為普通地圖和專題地圖兩大類。普通地圖指綜合反映地面上物體和現象一般特徵的地圖,內容包括各種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水系、植被等)和社會經濟要素(居民點、行政區劃、交通線路等)。這類地圖可為國家經濟、文化、國防建設提供必要的資料,也是繪制專題地圖的底圖。專題地圖,著重表示自然和社會現象的某一種和幾種要素。這類地圖基本上可以歸納為三種類型,即自然地理圖,如氣候圖、地質圖、地震圖、土壤圖、植被圖等;社會經濟圖,如經濟地圖、政區圖、人口分布圖、生產規劃圖等;歷史地圖。

按比例尺的大小,地圖可分為大、中、小比例尺地圖,。比例尺大於或等於10萬分之一的地圖是大比例尺地圖,小於或等於100萬分之一的地圖是小比例尺地圖,大於100萬分之一而小於10萬分之一的是中比例尺地圖。我們教學上所用的地圖一般都屬於小比例尺地圖。如教學掛圖、地圖冊、填充圖、課本插圖等。

按制圖區域分為世界地圖、半球圖、大洲和大洋圖、地區圖、省市圖、縣鄉圖。

按用途分為軍事地圖、規劃地圖、交通圖、航海圖、旅遊地圖、教學地圖、科學參考地圖等。

按使用方式有掛圖、桌圖、野外用圖。

按顏色有單色圖和多色圖。

按表達形式有線劃地圖和影像地圖。

此外,還有地球儀、塊狀圖、月球圖、形星圖、星空圖,現代地圖已出現微縮地圖、數字化地圖等。

特種地圖及其應用

常見地圖的品種很多,但一般都是按一定的數學法則,運用符號系統概括地將各種自然或社會經濟現象縮小表示在平面上,並以單張或圖集的形式展示給人們閱讀、使用。它已成為人們日常工作、學習、旅行經常利用的工具,更是研究地理學及相關科學、從事地理教學工作的重要手段。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多學科的相互滲透,地圖從內容到形式,從理論到方法,從編制到應用都隨之不斷發展,從而也就形成了許多不是常規形式或採用特殊材料復制的地圖,如有聲地圖、數字地圖、立體地圖(包括立體模型、計算機輔助製作的三維透視圖、光柵地圖、互補色地圖等)、盲文地圖、發光地圖、非紙質地圖(包括塑料地圖、絲綢地圖、珠光膜地圖)等,我們統稱其為特種地圖。地圖大家族中的這些特殊成員豐富和發展了地圖學理論,擴大了地圖應用的廣度和深度,在國民經濟建設、國防建設以及日常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立體地圖

地圖一般只表示地面的平面特徵。要說明高度分布的特點,必須通過加註高程數據,或者繪制等高線圖,或者運用暈渲等方法才可間接表示。而立體地圖則可以直接運用目視的方法或藉助於儀器設備,觀察地形及其它地理要素的立體形態。目前常見的立體地圖有好多種,如立體模型、計算機輔助製作的三維透視圖、光柵地圖、互補色地圖等。

立體地形模型

傳統的地形模型常用石膏或砂、石、泥土壘成。這種方法和材料延用已久,目前已逐步被塑料壓模製作的立體模型所替代。這種新型材料的立體地圖輕便、牢固,色彩鮮艷,精度較高,注記清晰,深受歡迎。

計算機輔助製作的三維透視圖

這是計算機與傳統地圖製作相結合的新穎圖型。它在對原等高線地形圖數字化的基礎上,經過繪制三維透視圖的自動繪圖軟體,在繪圖機上自動繪制而成,可從不同的透視角度(0°—90°)和方位(0°—360°)上獲得同一地區無數個不同的三維透視立體圖,方法簡便,圖形新穎,地形特徵明顯、突出,但量算精度較差。三維透視圖不僅可以表示地形要素,現在更已廣泛地運用於各種專題地圖。它以平面表示地理現象的地域位置,而以立體的柱形、網格或趨勢而等形式表示專題要素,如人口、環境、社會經濟要素等的分布特徵。

光柵地圖

我們可以在一些畫冊的封面或學生用的直尺圖案上看到,有些圖像從某個角度觀察,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立體風景畫或立體影像,這是光柵立體照片。有些地圖也具有這種特徵,它是利用雙鏡頭照相機從不同的角度對立體模型的地圖或景物進行攝影,然後把這兩張影像迭印在一起,得到多組條狀像對,再覆蓋一張由塑料製成的光柵薄膜通過光柵即可見虛的立體圖像。目前由於成像清晰度不夠,還受到攝制照片的幅面及工藝所限,只能製作一些較小的表示概貌的地圖。

互補色地圖

互補色地圖是根據地貌形態和地理景觀的實際情況,應用人眼的視差現論和紅綠互補的原理製成的。當人用雙眼同時觀察某一地貌形態或地理景觀時,它們在左右兩眼視網膜上成像的大小、形狀和亮度基本相同。由於人的雙眼是從兩個不同位置和角度觀察景物,在左、右兩眼視網膜上所成的平面圖像的位置存在一個位差,即人眼的視差,它經過大腦視區的加工後,就會形成一個完整的具有立體深度的圖像。此時,藉助顏色中紅、綠是一對互為補色的色彩,將高山、河流、建築物、風景點等不同的地貌形態和地理景觀印刷成紅、綠兩色相互錯開而又迭置的圖形,就可得到一張用肉眼看來似乎是雜亂無章,但在紅、綠眼鏡下卻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立體地圖。使用互補色地圖時,只要戴上一副特製的紅綠互補色眼鏡,即一邊為紅色,一邊為綠色。由於紅綠鏡片的濾色作用,使每一隻眼只能看到一種顏色的線條,通過紅綠眼睛將具有視差的兩張圖各自反映到大腦中,就能建立起一個立體的景象。互補色地圖由於能生動逼真、色彩醒目地給人展現出立體地形,使人感到活潑、直觀,因而在地理教學中,使學生能更直觀、更深刻地理解多種地貌形態(如冰川、河谷、岩溶、黃土溝谷、海岸等),也能為旅遊者提供更全面、更直觀的旅遊區域概況。

有聲地圖

紙張是地理信息的常見載體,盡管通過圖型的合理設計以及色彩的科學運用,圖面的載負量已經相當可觀,但是需要在地圖上表示的地理信息量更大,往往受到幅面、比例尺的限制,只能有選擇地表示部分信息,且以靜態的地理景觀及其時空分布特徵為主。過分強調提高圖面載負量,有時還會適得其反。而增加地圖的信息容量,提高應用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是改變紙張作為單一的載體形式。於是,就將具有高密度記錄信息的磁帶加上附加裝置與常規地圖相結合,形成了「有聲地圖」。有聲地圖是根據人的視聽處於比例協調的情況下,能夠幫助提高識記能力的原理而設計製作的。根據心理物理學研究表明,在人類的感覺器官中,以視覺傳遞信息最快,聽覺次之,如果採用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視覺和聽覺,在大腦皮層上建立起來的暫時神經聯系會不斷得到補充、修正、完善,最後形成完整的物像概念。有聲地圖由普通地圖、指控器、檢索墊和錄放機附加器所組成。指控器是一根由電子線路構成的指示棒,可用來指點地圖上的地物符號,並能從磁帶中檢索出地物符號的說明;檢索墊是由尼龍做成的,表面印有能作為地圖定位用的許多方格,夾層內具有導電樹脂混合膠印成的檢索柵格和引出電極;錄放機附加器具有記憶、定址和控制功能,它受檢索墊輸出的信號控制。有聲地圖使用時,只要將地圖放在檢索墊上,並按原來的定位要求定位,當指控器指向地圖某一地物符號時,指控器輸出的檢索信號由檢索墊夾層內的柵格通過引出電極進入錄放機附加器,並從磁帶上檢索出相應的解說內容。這樣,在觀察地圖上某一地物符號的同時,也能聽到有關該地物的解說。隨著時間的延續,視覺注視某一地物符號,聽覺卻在不斷按受新的內容信息,此時,使人處於思想高度集中的狀態,有利於提高地圖的閱讀和應用效果。

數字地圖

普通的地圖都是印刷在紙上或其它材料上,可以直接進行閱讀、量算。而數字地圖則是一種把需要表示在地圖上的所有信息經過數字化貯存在計算機內不顯示圖形,使用時則進行有目的處理、分析,然後以圖形和其它形式(剖面、過程線等)或直接提供答案數據的方式表示的特種「地圖」。它的數據來源於各種遙感圖像以及普通地圖、專題地圖,運用專門的程序將這些信息全部轉化為各類數據,可根據用戶要求進行分類、組合、計算、處理,然後形成不同比例尺系列的各種新圖型。由於數字地圖快速、精確、信息量豐富、圖型新穎多樣,用途日益廣泛。如以數字地圖形式表示的交通圖可以根據需要及時顯示所需地區的圖形並將比例尺調整至足以分辨的程度,提供不斷變化著的詳細的道路信息。又如瑞士國家圖集,也可將其全部信息存貯在一張特定的46軟盤上,供讀者在微機上調用、閱讀。

盲文地圖

專供盲人使用,以大小相同、不同組合的凸形圓點顯示地物要素。這在許多國家都有製作,小比例尺的如波蘭地圖,大比例尺的如美國編制的白宮游覽圖等。

發光地圖

也稱夜光地圖、熒光地圖,是採用特製的彩色油墨和普通印刷方法,將地圖內容印在特製的熒光紙上,在黑暗環境下,藉助不可見的紫外線連續照射圖面,從而清晰地閱讀內容。熒光地圖種類很多,有熒光地形圖、熒光航海航空圖及其它地圖,廣泛運用於夜間軍事行動或地下工程使用。

非紙質地圖

根據承載地圖要素的材料,有塑料(塑料片、塑料布、珠光塑料膜等)、絲綢、滌棉等多種非紙質地圖。這些地圖一般都具有耐折、耐磨、輕便、不怕水等特點,其中滌棉地圖是作為教學掛圖的良好材料,愈來愈受到教師的喜愛及採用;塑料地圖中的透明聚酯塑料片地圖,往往可以作為地圖集的第二底圖(如製作行政區的塑料片底圖,可以覆蓋在各種專題地圖上,供專業分析)或作為某一專題圖的組合(如用塑料片製作點法的人口圖,作為覆蓋在其它人口圖上進行分析)。

地圖是一個「大家族」。如果按照地圖的功能作介紹,那麼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及科學技術的進步,還有不少新的品種。所有這些特種地圖和我們常見的普通地圖、專題地圖、影像地圖,在各行各業中,特別在科學文化教育事業中發揮著巨大的應用潛力並起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我國古代地圖學家——裴秀

裴秀是我國古代一位優秀的地圖學家和地理學家,是一位制圖體制的革新者,他以自己的研究所得創造性地提出了「制圖六體」,這在我國地圖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而且在世界地圖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有人把我國的裴秀和歐洲地圖學者托勒密(約公元99年—168年)比作古代地圖史上東西方相輝映的兩顆巨星。

裴秀,字季彥,河東聞喜(今山西省聞喜縣)人,生於公元223年(魏文帝黃初四年),卒於公元271年(晉武帝秦始七年),享年48歲。他的祖父裴茂曾做過漢朝尚書令,他的父親裴潛做過魏國的尚書令。裴秀年幼時聰明好學,《晉書·裴秀傳》中說他「博學強記,無文不讀」。由於家居宦門,又有才能,所以晉武帝時便官至「司空」,管理國家的戶籍土地田畝賦稅及地圖等事。34歲時隨晉文帝司馬昭到淮南征伐諸葛誕,給晉文帝出謀獻策。諸葛誕平定後裴秀被封為尚書令,又進封魯陽鄉侯,增邑千戶。由於這次出證和平時任「司空」職務,他能更多地接觸地圖資料和考慮地理問題,這為他以後改革地圖的繪制方法奠定了基礎。

裴秀在行軍過程中認直考察軍隊所經之地,記錄地域遠近,山川險易、道路曲直等,然後和從前的地圖作對比,檢查是否有錯誤;又考證了禹貢所記載的山川、海流、原隰陂澤、古之九州以及晉之十六州及郡國縣邑、疆界鄉陬、水陸徑路等。通過對比論證,裴秀逐步發現當時地圖所存在的缺陷。一方面地圖所載地名與實際地名不相符。《晉書·裴秀傳》載:「以職在地官,以禹貢山川地名從來久遠,多有變易,後世說者,或疆牽引,漸以暗味,於是甄摘舊文,疑者則闕,古有名而今無者,皆隨事注例,作禹貢地域圖十八篇」。可見裴秀在作圖時實事求是地記載地名。另一方面當的地圖十分粗略。他在禹貢地域圖十八篇序言中說:「……今秘書既無古之地圖,又無蕭何所得,惟漢室輿地及括地雜圖,各不設分率,又不考證准望,亦不備載名山大川,雖有粗形,皆不精審,不可依據;或荒外迂誕之言,不合事實,於義無取」。裴秀在總結前人制圖經驗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制圖六體」,即繪制地圖應遵循的六項准則,為後人繪制地圖捍供了一個完整的規范。他說:「制圖之體有六焉:一日分率,所以辯廣輪之度也;二日准望,所以正彼此之體也;三日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數也;四日高下,五日方斜,六日迂直,此三者各因地制宜,所以較夷險之異也。有圖象而無分率,則無以審遠近之差;有分率而無准望,雖得之於一隅,必失之於他方;有準望而無道里,則施於山海隔絕之地,不能以相通;有道里而無高下、方邪、迂直之校,則徑路之數,必與遠近之實相違,失准望之正矣。故以六者參而考之。然遠近之實,定於分率;彼此之實,定於道里;度數之實,定於高下方邪迂直之算。故雖有峻山巨海之隔、絕域殊方之回、登降詭曲之因,皆可得舉而定者。准望之法既正,則曲直遠近,無所隱其形也。」這一段話詳細地說明了制圖六體的內容及其重要性。如果用現在地圖學觀點看,「分率」即比例尺,用以定距離的遠近;「准望」即方位,用來定方向;「道理」即路程遠近,用以確定各地實際的位置。此外還有高下(高取下)、方邪(方取斜)、曲直(迂取直),這三項和地面距離有關,要求繪制地圖地物之間的距離必須按水平直線距離計算。如果能依據這六項准則,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地圖就能畫得准確。否則,缺乏這些要素畫出的地圖難免會出現距離錯誤,或方向錯誤等。除了經緯度不為當時所知外,現在的制圖方法在原則上均與裴秀所說的一致。這六項制圖原理在1700多年前由裴秀第一次完整全面地總結出來,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裴秀制圖六體的提出離不開勞動人民的智慧,但他的制圖理論和研究成果大大超過前人,在中國地圖發展史上豎起了一塊不可磨滅的豐碑。

專題地圖

突出而深入地反映一種或數種要素或現象,即集中表現某種主題內容的地圖。主要分為反映自然各要素或現象的自然地圖,反映人類社會經濟及其他領域事物或現象的社會經濟地圖(人文地圖),以及反映人類與自然關系的環境地圖。

⑻ 寫出圖中字母或數字代表的地理名稱:(1)寫出圖中數字代號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海洋:①______ ②______

(1)從圖中可以看出:海洋:①大西洋,②北冰洋,③地中海,④北海,⑤波羅的海,海峽:⑥直布羅陀海峽,⑦英吉利海峽,島嶼:H大不列顛島I冰島.
(2)從圖中可以看出:半島:A斯堪的那維亞半島,B伊比利亞半島,C亞平寧半島,D巴爾干半島,山脈:E阿爾卑斯山脈,平原:F西歐平原,G東歐平原,河流:a萊茵河,b伏爾加河,
(3)歐洲西部大部分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區,氣溫變化小,全年降水分配也比較平均,基本沒有旱、澇等氣候災害,對發展農業生產非常有利.特別適合牧草生長,畜牧業發達.
(4)地中海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以地中海地區最為典型,所以稱為地中海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相比,地中海氣候全年的降水較少,而且高溫季節雨量甚少.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是地中海氣候最顯著的特徵.
故答案為:(1)大西洋;北冰洋;地中海;北海;波羅的海;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大不列顛島;冰島;(2)斯堪的那維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阿爾卑斯山脈;西歐平原;東歐平原;萊茵河;伏爾加河;(3)溫帶海洋性;畜牧業;(4)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⑼ 地理課中的地圖上標明的1:200000是什麼意思比例尺是什麼意思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1)當制圖區域比較小,球面和平面之間的差異可以忽略,這時候不論採用何種投影,圖上各處長度縮小的比率都可以看成是相等的,這時候,比例尺的含義是:圖上長度與地面相應水平長度之比;
(2)當制圖區域相當大,球面與平面之間的差異也逐漸明顯時,必然產生不均等的縮小,出現了不同的比例尺,只有個別的點(線)才沒有發生長度變形,這些沒有變形的點(線)上的比例尺稱為主比例尺,而其他大於或小於主比例尺的比例尺,稱為局部比例尺。
參考資料:馬耀峰等.地圖學原理.科學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p35-36.
地圖比例尺
scale
on
map
地圖上的線段長度與實地相應線段長度之比。它表示地圖圖形的縮小程度,又稱縮尺。如1∶10萬,即圖上1厘米長度相當於實地1000米。嚴格講,只有在表示小范圍的大比例尺地圖上,由於不考慮地球的曲率,全圖比例尺才是一致的。通常繪注在地圖上的比例尺稱為主比例尺。在地圖上,只有某些線或點符合主比例尺。比例尺與地圖內容的詳細程度和精度有關。一般講,大比例尺地圖,內容詳細,幾何精度高,可用於圖上測量。小比例尺地圖,內容概括性強,不宜於進行圖上測量。

⑽ 化學,地理:下圖為炭物質在地球各圈層中的循環過程示意圖。請問圖中1-6數字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氣圈、水圈、岩石圈循環的過程
④表示人類通過燃燒化石燃料向大氣圈中排放二氧化碳,這也是目前人類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的最主要途徑,因此控制該環節是發展低碳經濟的主要途徑之一
⑤環節循環速度如果加快,可以減緩碳排放的速度
⑥環節在人類的作用下,會導致岩石圈物質循環受阻

與圖中的1代表的含義是什麼地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
© Arrange www.upscalepup.com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