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西洋的地理位置有什麼特徵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也是跨緯度最多的大洋。大西洋古稱阿特拉斯海,它起源於希臘神話中的一位名叫阿特拉斯大力士神。
從地理位置來看,大西洋位於歐洲、非洲與北美、南美之間。大西洋北接北冰洋,南接南極洲,西南以通過合恩角的經線(西經67°)與太平洋為界,東南以通過厄加勒斯角的經線(東經20°)與印度洋為界。大西洋包括屬海的面積為9431.4萬平方公里,不包括屬海的面積為8655.7萬平方公里;包括屬海的體積為33271萬立方千米,不包括屬海的體積為32336.9萬立方千米;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575.4米,不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不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735.9米。目前,已知大西洋最大深處為9218米。
自19世紀以後,人類已經開始進入對海洋學調查研究階段。在各國組織的調查中,較重要的有英國的「挑戰者」號(1872~1876)、「發現」號(1925~1927和1929~1938)、俄國的「勇士」號(1886~1889)、德國的「羚羊」號(1874~1876)和「流星」號(1925~1927)等考察活動,以及美國海岸及大地測量局對灣流的調查等。這些海洋學調查研究對大西洋的研究有著重要的作用。
20世紀70年代以來,為了更進一步了解大西洋,人們開始著手於聯合研究、實驗等多方面。比如,人們對大西洋進行了海-氣相互作用聯合研究、多邊形-中大洋動力學實驗、全球大氣研究計劃大西洋熱帶實驗和法摩斯計劃等專題調查和海上現場試驗。這樣以來,人們對大西洋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認識。
在大西洋自然環境中,大陸棚面積較大是大西洋海底地形特點之一。主要分布於歐洲和北美洲沿岸。此外,大西洋自然環境還包括氣候特徵。
大西洋地處歐洲、非洲與南、北美洲和南極洲之間。北以冰島-法羅島海丘和威維爾-湯姆森海嶺與北冰洋分界,南臨南極洲並與太平洋、印度洋南部水域相通;西南以通過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的經線同太平洋分界,東南以通過南非厄加勒斯角的經線同印度洋分界;西部通過南、北美洲之間的巴拿馬運河與太平洋溝通;東部經直布羅陀海峽通過地中海,以及蘇伊士運河與紅海溝通。
從整體來看,大洋東西狹窄、南北延伸,輪廓略呈S形,自北至南全長約1.6萬公里。大西洋在赤道區域,其寬度最窄,最短距離僅有2400多公里。
大西洋東西兩側的岸線大致平行。南部岸線平直,內海、海灣較少;北部岸線曲折,沿岸島嶼眾多,海灣、內海、邊緣海較多。島嶼和群島主要分布於大陸邊緣,多為大陸島。因此,大西洋在開闊洋面上的島嶼比較少。
大西洋是幾個大洋中入海河流域面積最廣的,其流域面積達4742.3萬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聖勞倫斯河、密西西比河、奧里諾科河、亞馬孫河、巴拉那河、剛果河(扎伊爾河)、尼日河、盧瓦爾河、萊茵河、易北河以及注入地中海的尼羅河等。由此可見,大西洋的入海河流域面積較為廣泛。
從大西洋的風向、洋流、氣溫等方面來看,通常以北緯5°作為南、北大西洋的分界。此外,大西洋的北半球陸界要比南半球陸界長得多,而且海岸曲折,有許多屬海和海灣。
大西洋的平均深度為3300公尺,其最深的地方是波多黎各海溝為8380公尺。洋底地貌的突出特徵是有一條縱貫南北呈S形的海嶺,寬達1610公里,稱為大西洋中脊,它是環球海嶺(72450公里)的一個組成部分。中脊兩側海盆平均深度在4200~6300公尺之間。北大西洋有北亞美利加海盆、蓋亞那海盆(西側)和加那利海盆、維德角海盆(東側)。南大西洋有巴西海盆、阿根廷海盆(西側)和安哥拉海盆、開普海盆(東側)。這些海盆充分說明了大西洋海底地形。
大陸棚面積比較大是大西洋海底地形特點之一,主要分布在歐洲和北美洲沿岸。超過2000米的深水域佔80.2%,200~2000米之間的水域佔11.1%,大陸棚佔8.7%,比太平洋、印度洋都大。大西洋海底地形的第二個特點就是,洋底中部有一條從冰島到布韋島,南北延伸約15000多千米的中大西洋海嶺,在赤道地區被狹窄分水鞍所切斷,一般距水面3000米左右,有些部分突出水面,形成一系列島嶼。由此可以看出,整條海嶺蜿蜒呈S形,將大西洋分隔成與海嶺平行伸展的東西兩個深水海盆。
從東西海盆來看,東海盆要比西海盆淺,一般深度不超過6000米。我們知道,西海盆較深,其深海溝大部分在西海盆內。在南半球,中大西洋海嶺主體向東、向西還伸出許多橫的山脊支脈,如伸向非洲西南海岸的沃爾維斯海嶺(鯨海嶺),伸向南美洲東海岸的里奧格蘭德海丘。在中大西洋海嶺南端,布韋島以南是一片水深達5000米的地區,被稱為大西洋-印度洋海盆。南大西洋最深的地方是南桑威奇海溝,其深度達8428米。然而,中大西洋海嶺的北端則相反,海底逐漸向上隆起,在格陵蘭島、冰島、法羅群島和設得蘭群島之間,海深不到600米。在大西洋東部地區,特別是在北半球的熱帶和亞熱帶,有許多水下淺灘。
B. 六大板塊中大西洋的位置
大西洋東部是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西部是美洲板塊。大西洋在美洲板塊中。
C. 四大洋地理位置
太平洋位於亞洲東部、南極洲北部、南北美洲西部
大西洋位於南北美洲東部、南極洲北部、非洲西部
印度洋位於亞州南部,非洲東部、大洋洲西部,南極洲北部
北冰洋位於亞洲、歐洲、北美洲北部
D. 七大洲地理位置地域分析
1、亞洲。
位置:位東半球的東北部,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靠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
2、非洲。
位置:位於東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西北部的部分地區伸入西半球。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相望,東北隅以狹長的紅海與蘇伊士運河緊鄰亞洲。
3、北美洲
位置:位於西半球的北部。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同南美洲分開。世界七大洲之一。北美洲還包括加勒比海中眾多島嶼。北美洲面積2422.8萬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3大洲。
4、南美洲
位置:位處南半球,西臨南太平洋,東面則是大西洋,北面則是加勒比海。南美洲是美洲大陸南面的一部分,西面有海拔數千米的安第斯山脈,東向則主要是平原,包括亞馬遜河森林。南美洲面積達1,784萬平方公里,佔地球表面的3.5%。
5、歐洲
位置:西臨大西洋,北靠北冰洋,南隔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 ,東與亞洲大陸相連。
6、大洋洲
位置:位於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的赤道南北廣大海域中。在亞洲和南極洲之間,西鄰印度洋,東臨太平洋,並與南北美洲遙遙相對。
7、南極洲
位置:位於地球最南端的大洲,四周環繞著南冰洋,外接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南極洲的土地面積約有1400萬平方公里,位列亞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之後,是世界上第五大洲。
(4)大西洋為什麼在地理位置的東邊擴展閱讀:
七大洲人口土地面積概況
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8個國家和地區。人口41.643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非洲:面積約3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個國家和地區。人口10.325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二位。
北美洲:面積約2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5.287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
南美洲:面積約18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人口3.0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
南極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總面積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察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
歐洲:面積約1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7.4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0.4%,居世界第三位。
大洋洲:面積約9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一個洲。共有24個國家和地區。人口2900萬,約佔世界總人口的0.5%,是除南極洲外,人口最少的大洲。
E. 大西洋位於什麼地方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也是跨緯度最多的大洋。大西洋古稱阿特拉斯海,它起源於希臘神話中的一位名叫阿特拉斯大力士神。
從地理位置來看,大西洋位於歐洲、非洲與北美、南美之間。大西洋北接北冰洋,南接南極洲,西南以通過合恩角的經線(西經67°)與太平洋為界,東南以通過厄加勒斯角的經線(東經20°)與印度洋為界。大西洋包括屬海的面積為9431.4萬平方公里,不包括屬海的面積為8655.7萬平方公里;包括屬海的體積為33271萬立方千米,不包括屬海的體積為32336.9萬立方千米;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575.4米,不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不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735.9米。目前,已知大西洋最大深處為9218米。
英語中大西洋「Atlantic」一詞源於希臘語詞,意思是希臘神話中擎天巨神阿特拉斯之海。按拉丁語,大西洋稱為Mare Atlanticum,希臘語的拉丁化形式為Atlantis。原指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至加那利群島之間的海域,以後泛指整個海域。據有些拉丁語的文獻資料顯示,大西洋也稱為Oceanus Occidentalis,意思是指西方大洋。
古時候,關於大西洋的知識均被記載於托勒密地圖里。1440~1540年間,大西洋上的幾乎全部島嶼以及大洋的陸界基本測繪清楚。1819~1821年間,發現南極大陸及其周圍的島嶼。1770年,B.富蘭克林組織編繪的北大西洋海流圖(主要描述了灣流的路徑)製版付印。此時,大西洋的島嶼及陸界、海流圖都已經被確定下來。
自19世紀以後,人類已經開始進入對海洋學調查研究階段。在各國組織的調查中,較重要的有英國的「挑戰者」號(1872~1876)、「發現」號(1925~1927和1929~1938)、俄國的「勇士」號(1886~1889)、德國的「羚羊」號(1874~1876)和「流星」號(1925~1927)等考察活動,以及美國海岸及大地測量局對灣流的調查等。這些海洋學調查研究對大西洋的研究有著重要的作用。
20世紀70年代以來,為了更進一步了解大西洋,人們開始著手於聯合研究、實驗等多方面。比如,人們對大西洋進行了海-氣相互作用聯合研究、多邊形-中大洋動力學實驗、全球大氣研究計劃大西洋熱帶實驗和法摩斯計劃等專題調查和海上現場試驗。這樣以來,人們對大西洋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認識。
在大西洋自然環境中,大陸棚面積較大是大西洋海底地形特點之一。主要分布於歐洲和北美洲沿岸。此外,大西洋自然環境還包括氣候特徵。
大西洋地處歐洲、非洲與南、北美洲和南極洲之間。北以冰島-法羅島海丘和威維爾-湯姆森海嶺與北冰洋分界,南臨南極洲並與太平洋、印度洋南部水域相通;西南以通過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的經線同太平洋分界,東南以通過南非厄加勒斯角的經線同印度洋分界;西部通過南、北美洲之間的巴拿馬運河與太平洋溝通;東部經直布羅陀海峽通過地中海,以及蘇伊士運河與紅海溝通。
從整體來看,大洋東西狹窄、南北延伸,輪廓略呈S形,自北至南全長約1.6萬公里。大西洋在赤道區域,其寬度最窄,最短距離僅有2400多公里。
大西洋東西兩側的岸線大致平行。南部岸線平直,內海、海灣較少;北部岸線曲折,沿岸島嶼眾多,海灣、內海、邊緣海較多。島嶼和群島主要分布於大陸邊緣,多為大陸島。因此,大西洋在開闊洋面上的島嶼比較少。
大西洋是幾個大洋中入海河流域面積最廣的,其流域面積達4742.3萬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聖勞倫斯河、密西西比河、奧里諾科河、亞馬孫河、巴拉那河、剛果河(扎伊爾河)、尼日河、盧瓦爾河、萊茵河、易北河以及注入地中海的尼羅河等。由此可見,大西洋的入海河流域面積較為廣泛。
從大西洋的風向、洋流、氣溫等方面來看,通常以北緯5°作為南、北大西洋的分界。此外,大西洋的北半球陸界要比南半球陸界長得多,而且海岸曲折,有許多屬海和海灣。
大西洋的平均深度為3300公尺,其最深的地方是波多黎各海溝為8380公尺。洋底地貌的突出特徵是有一條縱貫南北呈S形的海嶺,寬達1610公里,稱為大西洋中脊,它是環球海嶺(72450公里)的一個組成部分。中脊兩側海盆平均深度在4200-6300公尺之間。北大西洋有北亞美利加海盆、蓋亞那海盆(西側)和加那利海盆、維德角海盆(東側)。南大西洋有巴西海盆、阿根廷海盆(西側)和安哥拉海盆、開普海盆(東側)。這些海盆充分說明了大西洋海底地形。
F. 四大洋的地理位置
太平洋位於亞洲東部、南極洲北部、南北美洲西部
大西洋位於南北美洲東部、南極洲北部、非洲西部
印度洋位於亞州南部,非洲東部、大洋洲西部,南極洲北部
北冰洋位於亞洲、歐洲、北美洲北部
G. 為什麼地圖上兩個大西洋
我們通常用的地圖是以中國為中心的地圖這樣大西洋就被分成了兩部分,合起來就是一個大西洋。
H. 大西洋的地理位置在哪
大西洋位於歐洲、非洲、美洲和南極洲之間,整個輪廓略呈「S」形,年齡距今只有約一億年。它南接南極洲;北以挪威最北端—冰島—格陵蘭島南端一戴維斯海峽南邊—拉布拉多半島的伯韋爾港與北冰洋分界;西南以通過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經線同太平洋分界;東南以通過南非厄加勒斯角的經線同印度洋分界。
I. 為什麼北美洲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呢,北美洲跨經度西經20–167,太平洋在西經20多度,不是在它的
一、四大洲中,大洋洲的人口最少、最稀疏。分析:以2014年人口普查數據為例亞洲大約41.643億人,北美洲大約5.5億人,歐洲大約7.4億人,大洋洲大約2900萬人。二、亞洲簡介:亞洲(字源古希臘語:Ασία;拉丁語:Asia),曾譯作「亞細亞洲」和「亞西亞洲」,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其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7%(或言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的約60.5%(2010年)。亞洲絕大部分地區位於北半球和東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和黑海。烏拉爾山脈以東及大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 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169° 39′ 7″W,66° 4′ 45″N),南至丹絨比亞(103°31′E,1°16′N),西至巴巴角(26°3′E,39°27′N),北至切柳斯金角(104°18′E,77°43′N),最高峰為珠穆朗瑪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13h。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亞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的發源地。三、歐洲簡介:歐洲,也稱作「歐羅巴洲」(Europe),名字源於希臘神話的人物「歐羅巴」(希臘語:Ευρώπης),歐洲位於東半球的西北部,北臨北冰洋,西瀕大西洋,南濱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大陸東至極地烏拉爾山脈(66°10′E,67°46′N),南至馬羅基角(西經5度36分,北緯36度) ,西至羅卡角(9°31′W,38°47′N),北至諾爾辰角(27°42′E,71°08′N)。歐洲的面積是世界第六,人口密度70人\km²,是世界人口第三的洲,僅次於亞洲和非洲,99%以上人口屬歐羅巴人種,是人種比較單一的大洲。歐洲是人類生活水平較高、環境以及人類發展指數較高及適宜居住的大洲之一。歐洲東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東南以裏海、大高加索山脈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隔大西洋、格陵蘭海、丹麥海峽與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分界線為:直布羅陀海峽)。 歐洲最北端是挪威的諾爾辰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馬羅基角,最西端是葡萄牙的羅卡角。歐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陸,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亞歐大陸,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亞歐非大陸。 因為文化、經濟、政治等原因,歐洲的邊界總是不一樣的,所以就有了多個『歐洲』的概念。四、北美洲簡介:北美洲(英語:North America),全稱北亞美利加洲。位於西半球北部。是世界上第二發達的大洲,其中美國經濟位居世界前列,在全球經濟和政治上有重要影響力。面積2422.8萬Km²(包括附近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通用英語,其次是西班牙語、法語、荷蘭語、印第安語等。北美洲大部分面積都為發達國家,有著極高的人類發展指數和經濟水平,其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相分,東北面隔丹麥海峽與歐洲相望,地理位置優越。大陸東至聖查爾斯角(西經55°40′,北緯52°13′),南至馬里亞托角(西經81°05′,北緯7°12′),西至威爾士王子角(西經168°05′,北緯65°37′),北至布西亞半島的穆奇森角(西經94°26′,北緯71°59′)。 北美洲的經濟發展十分不平衡,除了美國與加拿大兩國為發達國家,其餘的國家都為發展中國家。五、大洋洲簡介:大洋洲(Oceania),最小的大洲,位於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的赤道南北廣大海域中。在亞洲和南極洲之間,西鄰印度洋,東臨太平洋,並與南北美洲遙遙相對。 大洋洲狹義的范圍是指東部的波利尼西亞、中部的密克羅尼西亞和西部的美拉尼西亞三大島群。成為亞非之間與南、北美洲之間船舶、飛機往來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供應站,又是海底電纜的交匯處,在交通和戰略上具有重要地位。大洋洲陸地總面積約897萬平方千米。 經緯度:跨南北兩半球,從南緯47°到北緯30°,共跨緯度77°;橫跨東西半球,從東經110°到西經160°,共跨經度90°。東西距離一萬多千米,南北距離8000多千米。 大洋洲有14個獨立國家,其餘十幾個地區尚在美、英、法等國的管轄之下。在地理上劃分為澳大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紐西蘭、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六區。
J. 大西洋的西半球部分是西大西洋,東半球的部分是東大西洋。為什麼太平洋的西半球部分是東太平洋豈不是顛
這個不是因為東西半球,而是僅僅因為位置上的東西關系。單獨把太平洋劃出來,按左西右東來看,西邊就是西太平洋,東邊就是東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