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大神,地理,告訴我到底要怎麼區分溫帶暖帶
溫度帶的劃分基本是按照積溫的高低來劃分的
暖溫帶積溫3400~4500℃,≥10℃的持續期171~218天,1月平均氣溫-12~-6℃至0℃,生長期5.7.5個月.
中溫帶積溫1600~3400℃,≥10℃的持續期100~171天,1月平均氣溫-30℃~-12℃至-6℃,生長期3.5.5個月.
寒溫帶積溫低於1600℃,≥10℃持續期不足100天,1月平均氣溫-30℃以下,夏溫不高,7月平均氣溫16~18℃,無霜期約3個月.
『貳』 地理怎麼分辨寒.溫.熱.三帶
以溫定帶
(主要看最低氣溫)
0、15度作界限,
全年最低氣溫高於15度,為熱帶;
全年最低氣溫在0-15度之間,為亞熱帶
;
全年最低氣溫低於0度,為溫帶;
全年
最高
氣溫在0度左右,為寒帶。
『叄』 關於初一地理上的溫度帶是怎麼劃分的
南北回歸線之間是熱帶
也就是南北緯23°26′之間是熱帶
北回歸線23.26到北極圈66.34
是北溫帶
南回歸線23.26到南極圈66.34是南溫帶
南北極圈66.34以北
以南
分別是北寒帶
和南寒帶
『肆』 地球分為五個溫度帶,主要是根據各個地區的什麼來區分
總的溫度帶的邊界是以緯度線分開的,和緯度有關的是太陽的直射角,就是說五個溫度帶是通過太陽直射角來大體劃分的。
還有極個別的溫度帶是太陽直射角結合地理位置來劃分的,比如我國的秦嶺淮河以南的亞熱帶,以北的暖溫帶,還有青藏高原的高原氣候區。
『伍』 在地理上熱帶溫帶寒帶怎麼區分
0°到南北緯23.5°為熱帶,南北緯23.5°到南北緯66.5°為溫帶,南北緯66.5°到南北緯90°為寒帶,而亞熱帶是一種氣候地帶,一般位於溫帶靠近熱帶的地區(大致23.5°N-40°N、23.5°S-40°S附近)
『陸』 熱溫寒溫度帶是什麼(地理)
按照積溫來(氣溫大於等於10度的持續期)劃分
溫度帶
:
以各個地區活動積溫的多少為標准,按農業生產所需要的熱量指標劃分的地帶
溫度帶:分為熱帶
溫帶(南溫帶,北溫帶)
寒帶(北寒帶,南寒帶)
南北回歸線之間是熱帶
北回歸線至北極圈是北溫帶
北極圈至北極點是北寒帶
同樣的
南回歸線至南極圈之間是南溫帶
南極圈至南極點是南寒帶
年積溫小於1600度:寒溫帶
年積溫大於1600度小於3400度:中溫帶
年積溫大於3400度小於4500度:暖溫帶
年積溫大於4500度小於8000度:亞熱帶
年積溫大於8000度:熱帶
年積溫小於2000度的高原:高原氣候區
『柒』 溫度帶和氣候帶怎麼區分
溫度帶和氣候帶的區分方法如下:
一、兩者區域特點不同
溫度帶是以全球各地區活動積溫的多少為標准,按農業生產所需要的熱量指標劃分的地帶。通常根據≥10℃的積溫的多少可劃分為五個溫度帶:北寒帶、北溫帶、熱帶、南溫帶、南寒帶。中國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少部分位於熱帶。
氣候帶,是指根據氣候要素的緯向分布特徵而劃分的帶狀氣候區域。在同一氣候帶內,氣候的基本特徵相似,與土壤風化和形成密切相關。太陽輻射是氣候帶形成的基本因素。太陽輻射在地表的分布,主要取決於太陽高度角。
二、兩者劃分方式不同
溫度帶以各個地區活動積溫的多少為標准,按農業生產所需要的熱量指標劃分的地帶:23°26′ N(北回歸線)到23°26′ S(南回歸線)為熱帶;北緯(南緯)23°26′到北緯(南緯)66°34′(北極圈、南極圈)為南 北溫帶;北緯(南緯)66°34′ 到北緯(南緯)90度為南 北寒帶。
氣候帶根據盛行氣團和氣候鋒位置及其季風變化,把全球氣候劃分為:赤道帶、熱帶、溫帶、極帶4個基本氣候帶和副赤道帶(副赤道季風帶)、副熱帶、副極帶3個過渡氣候帶,除赤道帶外,其他各帶南、北半球各有1個帶,全球共13個氣候帶(見阿利索夫氣候分類)。
(7)地理怎麼區分溫度帶擴展閱讀:
中國的溫度帶劃分:
中國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少部分位於熱帶;其中分為寒溫帶(黑龍江北部,內蒙古東部),中溫帶(東北,內蒙大部分地區,新疆北部),暖溫帶(黃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區,新疆南部),亞熱帶(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熱帶(滇的南部,台的南部和海南省)和高原氣候。
中國跨緯度廣,熱能分布因緯度而不同,存在著不同的溫度帶。當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或以上,大多數木本植物或農作物生長活躍,所以中國溫度帶的劃分,就是根據日平均氣溫≥10℃累計值為標准,稱為活動積溫
中國南北跨緯度廣,各地接受太陽輻射熱量的多少不等。根據各地≥10°C積溫大小的不同,我國自北而南有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等溫度帶,以及特殊的青藏高寒區,各地的熱量條件差異很大。
『捌』 5個溫度帶怎麼劃分的
23°26′ N(北回歸線)到23°26′ S(南回歸線)為熱帶
北緯(南緯)23°26′到北緯(南緯)66°34′(北極圈、南極圈)為南 北溫帶
北緯(南緯)66°34′ 到北緯(南緯)90度為南 北寒帶。
希望對你有幫助。
『玖』 地理上是如何劃分熱帶,溫帶和寒帶的
五帶的劃分帶是個天文氣溫帶。所以,五帶的劃分只考慮天文因素,而不考慮地理因素。劃分五帶的天文因素是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因此,五帶實質上是天文帶。五帶的劃分,是根據兩條天文線:回歸線和極圈,即南北緯23°26』和66°34』兩條線。前者是太陽回歸運動的南北極限,為熱帶與溫帶的分界線;後者是極晝極夜的界線,是溫帶和寒帶的分界線。這兩條線之和為90°,具有互補性,取決於現代的黃赤交角值。
各帶的特徵
熱帶
天文上的低緯地帶,在南北緯23°26』之間,跨緯度46°52』,佔地表面積的39.8%。有直射陽光,終年常夏無冬,晝夜長短變化小,白晝長為10時35分~13時25分。
溫帶
天文上的中緯地帶,在南北緯23°26』與南北緯66°34』之間。南北溫帶各跨緯度43°08』,合佔地表面積的51.9%。這里既無直射陽光,也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分明,晝夜長短變化大,白晝長的變化幅度為2時50分到24時。
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和北寒帶
寒帶
天文上的高緯地帶,在南北緯66°34』到90°之間。南北寒帶各跨緯度23°26』,二者合佔地表面積的8.3%。太陽高度角小,終年無夏。有極晝極夜現象,其持續時間在極圈為一日,在兩極為半年。
五帶的成因五帶的形成,是由於地球公轉,公轉時地軸與軌道面的鉛垂線有23°26』的傾斜,而且傾斜方向不變,因而導致太陽直射點徘徊於南北緯23°26』之間。這樣,一方面,世界各地(赤道除外)產生晝夜長短變化,在極圈內出現極晝極夜現象;另一方面,產生了氣溫高低變化,使氣溫從赤道向兩極遞減,這是太陽高度角從赤道向兩極逐漸變小的結果,最後形成了地球五帶。
『拾』 地球分為哪幾個溫度帶
以各個地區活動積溫的多少為標准,按農業生產所需要的熱量指標劃分的地帶:
1、23°26′ N(北回歸線)到23°26′ S(南回歸線)為熱帶。
2、北緯(南緯)23°26′到北緯(南緯)66°34′(北極圈、南極圈)為南北溫帶。
3、北緯(南緯)66°34′ 到北緯(南緯)90度為南北寒帶。
中國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少部分位於熱帶;其中分為寒溫帶(黑龍江北部,內蒙古東部),中溫帶(東北,內蒙大部分地區,新疆北部),暖溫帶(黃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區,新疆南部);
亞熱帶(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熱帶(滇的南部,雷州半島,台的南部和海南省)和高原氣候。
(10)地理怎麼區分溫度帶擴展閱讀:
中國溫度帶面積佔比:
在各溫度帶中,寒溫帶只佔國土總面積的1.2%。青藏高原的大部分為高寒氣候,占國土總面積的26.7%,其餘占國土總面積的72.1%的地區屬於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因此,中國以溫暖氣候為主。
世界氣候:
1、低緯度氣候
低緯度的氣候主要受赤道氣團和熱帶氣團所控制。影響氣候的主要環流系統有赤道輻合帶、瓦克環流、信風、赤道西風、熱帶氣旋和副熱帶高壓。
全年地氣系統的輻射差額是入超的,因此氣溫全年皆高,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5~18℃以上,全年水分可能蒸散量在130cm以上。本帶可分為5個氣候型,其中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型又可劃分為3個亞型。
2、中緯度氣候
這里是熱帶氣團和極地氣團相互角逐的地帶。影響氣候的主要環流系統有極鋒、盛行西風、溫帶氣旋和反氣旋、副熱帶高壓和熱帶氣旋等。該地帶一年中輻射能收支差額的變化比較大,因此四季分明,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在15~18℃以下,有4~12個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上。
全年可能蒸散量在130~52.5cm之間。天氣的非周期性變化和降水的季節變化都很顯著。再加上北半球中緯度地帶大陸面積較大,受海陸的熱力對比和高聳龐大地形的影響,使得本帶氣候更加錯綜復雜。本帶共分8個氣候型。
3、高原山地氣候
在高地地帶隨著高度的增加,氣候諸要素也隨著發生變化,導致高山氣候具有明顯的垂直地帶性。為了區分因高度影響和因緯度等因素影響的氣候,也因為高山氣候僅限於局部范圍,所以高地氣候單列為一大類而沒有包括在低地分類系統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