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南京的特色有哪些
南京城市特徵是山水城林,也就是說城市裡面有山有水有城有林。所謂山指的是鍾山(紫金山)。城,即是指南京城本身,也是只南京有很有名氣的明城牆,明城牆的傳說很多,比如沈萬三的聚寶盆建成的聚寶門現在的中華門瓮城。林指的是中山陵,綠化相當的好。整體來說南京相當的漂亮。如果你坐火車來南京就有福氣了。一出火車站就可以看到相當漂亮的玄武湖,這個就是南京的水了。玄武湖伴著鍾山。
總結:我家在南京和幸福啊!!這很漂亮,夏天可以看到遮天蔽日的大樹,綠樹成蔭。這里綠化非常好。而且城市沒有排他性,南京人比較朴實。這里的食物也比較全。因為地理位置處在南北交接的地方吧!!所以這里的食物是南北都有。文化底蘊很深,這里的大學也是全國最多的地方,百年名校更是多了。很適合人文生活。
Ⅱ 南京玄武區的人文 地理
基本概況
[編輯本段]
玄武區因玄武湖而得名,是南京市15個區、縣之一,位於市區東北部。她是南京市最大的中心城區,是南京市委、市政府及南京軍區機關所在地,面積80.97平方公里,人口近43萬,下轄8個街道,8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東至仙鶴門、大朱庄、馬群,與棲霞區、江寧縣交界;南至中山東路、出中山門、至滄波門(苜蓿園、後庄除外),與白下區為鄰;西至中山路、中央路全線,與鼓樓、下關區隔街相望;北至東井亭、仙鶴門一線,與下關、棲霞區連接。
從公元229年孫權遷都建鄴開始,玄武區曾是東吳、東晉和南朝宋、齊、梁、陳等六朝宮闕的所在地,明初紫禁城、太平天國天王府、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府、國民黨總統府也在玄武區內。境內人文薈萃,古跡眾多,風光秀麗,有聞名世界的中山陵、松濤萬頃的紫金山、芳菲四季的玄武湖、歷經風霜的古城牆,具有融山、水、城、林於一體的獨特風貌。
區域交通便捷,南京火車站、南京長途汽車站、漢府街長途汽車站均在境內,滬寧高速公路、312國道、寧杭公路等穿境而過。公路干線16條,支線呈輻射狀貫穿全區,公交線路達23條,東臨新生圩港,南抵祿口國際機場。區域通訊發達,南京郵政大廈、電信大樓、聯通大廈等通訊樞紐座落其間。區內科研院所眾多,有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科院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等知名學府和科研機構25所。
改革開放以來,全區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初步形成了科技信息、文化旅遊、房地產開發管理等新興產業為主體的城區型經濟,培植了珠江路科技街、龍蟠路汽配街、丹鳳街通訊器材街等一批特色專業市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均以較快的速度遞增。區域環境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建成鼓樓市民廣場、太平花園小區等一批標志性工程。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各項優惠政策配套到位,綜合管理和服務功能不斷強化。社會事業蒸蒸日上,居民素質和地區文明程度不斷提高。我區先後被確定為「全國社區服務示範城區」、「全國社區建設實驗區」、「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城區」、全國「三五」普法先進區等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
自然地理
[編輯本段]
玄武區是南京市的中心城區之一,東北部地勢雄偉,山環水繞,地處中緯度地區。
海拔400米以下的低矮石質山地,分南、北兩線分布在區內。南線為鍾山余脈由東向西排列;北線為與棲霞區交界處分布的諸山。區內丘陵雖成線狀分布,但都是獨立的山體,海拔高度都在100米上下。
富貴山 位於太平門內,隔城牆與紫金山西麓余脈龍膊子相接,古稱龍尾坡。海拔86.1米,東西長約1公里,南北寬約300米,面積不足0.3平方公里。山體由淺灰色含礫長石石英砂岩所構成,山上樹木茂盛。
九華山 原名覆舟山,又名龍舟山,以山體猶如一隻倒置的木船而得名。南朝初年,因此山下臨玄武湖改稱玄武山。後來因在山南建有小九華寺,俗稱小九華山,現通稱九華山。位於太平門內側,東接富貴山。山體狹長,山勢略呈弧形,弧口朝南,由石英砂礫岩和頁岩構成。面積不足0.3平方公里,海拔61米。
北極閣 原名雞籠山,因山勢渾圓,形似雞籠而得名。明初,山上建有欽天監觀象台,故又稱欽天山。清初,山上重建北極閣後,俗稱北極閣。山體由石英砂礫岩、砂岩構成,北麓有小片火山噴出岩。面積約0.3平方公里,海拔60米,是市區中部的重要制高點。山頂建有氣象台。古為皇家華林園,有雞鳴寺等名勝古跡。1990年辟為開放型文化公園,稱北極閣公園。
紅山 位於中央門外曹後路北側。紅山,本六朝勝地大壯觀山,因陳武帝在此閱武,建「大壯觀」於山上而得名,又因山體由紅色砂岩構成,稱紅土山,現俗稱紅山。由大紅山、小紅山、放牛山、和尚山等山頭組成,面積約0.5平方公里,主峰大紅山海拔78.9米。民國時為荒野丘崗。解放後,植樹造林,山林蔥籠,現為紅山森林動物園。
朝陽山 位於岔路口西北側與棲霞區交界處。因半山腰有朝陽洞,洞內有石佛,山以洞得名。山體略呈向南開口的弧形,由砂岩和粉砂岩構成,海拔123米。
聚寶山 位於岔路口村北側與棲霞區交界處。山上可開取石料、硫礦,土質較肥,樹木茂盛,故名聚寶山。西南—東北走向,山體呈橢圓形,長0.7公里,寬0.5公里,由石灰岩構成,海拔124.3米。
楊坊山位於東楊坊東北與棲霞區交界處,山以村得名。東西走向,長約1.5公里,南北寬約0.7公里,海拔109米。山體由石灰岩構成,山上遍植松樹。
李山腳山 位於環陵路下五旗側。相傳此山是古時小秦王挑來的,後被李姓佔有,故名。海拔82米。
獅子山 位於仙鶴門西北。傳說明朝時山上有一座石獅子,故名。山體低矮渾圓,海拔53米。
玄武區地域面積80.97平方公里,人口46萬,其中涉農面積9600畝,屬倉波門地區地勢較低。全區排水系統主要有四大水系:
1、北面的蔣王廟溝和唐家山溝。該系統由北向南經情侶園流入玄武湖,從神策門出玄武湖,經西北護城河向西流入鼓樓區護城河,是我區玄武湖以北地區的主要排水通道。
2、南面的友誼河和衛橋溝。該系統由北向南經白下區流入運糧河,是中山門至孝陵衛沿線地區及中山陵的排水通道。
3、東面的百水河和運糧河。該系統由北向南經白下區流入秦淮河,是我區市郊馬群、余糧、五百戶等地區的的主要排水通道。
4、西面的內秦淮河。主要由珍珠河、玉帶河、香林寺溝、清溪河等河道匯聚於竺橋,向南經白下區流入秦淮河。我區城市排水系統的水主要經這個系統排出。
全區有河道27條54公里(其中市政公用局下撥經費的有25公里,無主河道29公里);排水窨井、雨水井12037座,排水管道157公里;泵站5座;水庫2座。
玄武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冬冷夏熱、四季分明的特點。南京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屬於濕潤地區。每年初夏,受鋒面雨帶影響,南京進入梅雨季節。梅雨過後,天氣晴燥,常會形成伏旱。
旅遊資源
區域內有著名的鍾山風景區和玄武湖風光帶,具有融山、水、城、林於一體的獨特風貌,綠化覆蓋率達58%以上。自公元229年孫權遷都建鄴開始,玄武區曾是東吳、東晉及南朝宋、齊、梁、陳六朝宮闕御苑所在地,明朝初期的紫禁城、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寢明孝陵、清朝太平天國的天王府、近代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府以及中山陵等名勝均在區域范圍內。全區有重點古跡、文物保護點72處,是南京旅遊景點最集中的地區之一。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民國22年(1933),南京市劃分為8個行政區劃單位,始有區級行政建置。當時,玄武區為第一區。1955年8月,命名為玄武區。
玄武區管轄范圍上溯,戰國時區境為金陵邑轄地。
秦、漢時,今區境南部屬秣陵縣,北部屬江乘縣,先後隸屬會稽郡、鄣郡、丹陽郡。
東漢建安十七年(212),孫權改秣陵為建業縣,區境南部屬之,同時廢江乘縣改設典農都尉(相當於縣一級的民屯政區),區境北部屬之,均隸屬丹陽郡。
西晉太康元年(280),復改建業為秣陵縣。太康二年(281)(一說為太康三年)分秣陵秦淮河以北置建業(次年又改稱建鄴)南為秣陵縣(見《建康實錄》、《晉書·地理志》)。建興元年(313),改建鄴為建康,區境為建康和江乘轄地,直至陳朝末年。
隋朝統一南北後,將建康、秣陵、江乘等縣及僑置郡縣並為江寧一縣。此時,區境屬江寧縣,隸屬蔣州。
唐上元二年(761),改江寧為上元縣,至清末區境均屬上元縣。
民國元年(1912),臨時政府廢上元、江寧2縣,置南京府,區境屬南京府。民國2年,撤南京府,以舊上元、江寧二縣復置江寧縣,區境屬江寧縣。民國16年,改江寧縣城區為南京市,區境屬南京市。
民國20年(1931)3月,實行京市自治,全市劃分為21個自治區,分區籌辦,但進展遲緩。民國22年3月,重新劃分為8個行政區時,今玄武區為第一區,設區公所。區界以中山路以東,中山門以西,九華山以南,中山東路以北為區域范圍。面積8.85平方公里。
民國23年(1934)9月,省市劃界,南京市區域擴大,將原屬江寧縣轄地的孝陵衛地區劃歸南京市,建立孝陵區,為第十區(鄉區),燕子磯區為第九區(鄉區)。今區境內孝陵衛街道地區和玄武湖街道的仙鶴門行政村(仙鶴鄉),屬孝陵區。中山陵園區域屬國民政府直接管轄。今鎖金村街道、玄武湖街道(仙鶴門除外)和紅山街道地區屬燕子磯區。
民國27年(1938)1月,偽南京市自治委員會以新街口為中心,城東南、西南、東北、西北4片,分別劃為第一、二、三、四區。原一區分屬第三區。區境以中山東路之北分界,西沿中山路、中山北路至挹江門止,北從挹江門沿城根經和平門、玄武門、太平門至中山門北側。民國28年1月,重新劃分區界,將玄武湖全部劃入第三區;孝陵區改稱孝陵衛區。民國31年4月,增設城區自治實驗區,郊區以燕子磯為鄉區自治實驗區。今區境北極閣(北極坊)、玄武門(玄武坊)地區為城區自治實驗區轄地;鎖金村、玄武湖(仙鶴門除外)、今紅山街道地區,為燕子磯鄉區自治實驗區轄地。
民國34年(1945)9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恢復抗日戰爭前第一區建置,轄區則向中山東路以南、逸仙橋以東一帶擴展。同時,太平門至中央門城牆以外玄武湖地區劃出,改屬第六區。今區境的鎖金村、紅山、玄武湖街道和孝陵衛街道,仍分屬燕子磯和孝陵衛區。
解放初期,沿用第一區建置稱第一區人民政府。1950年6月,南京市人民政府決定重新劃分城郊區。區境以舊一區為基礎,劃出中山東路以南,逸仙橋以東地區,增加原屬舊六區的中央路以東、玄武門以南地帶及玄武湖之全部,又增加原屬舊十區的崗子村至太平門以西地帶,建為新一區。原九區改為八區,今紅山、鎖金村街道地區和玄武湖街道部分地區改屬新八區。原十區撤銷,以原轄區內的中山陵園及周圍地區新建中山陵園區,今孝陵衛街道地區和玄武湖街道部分地區,改屬中山陵園區。
1955年6月,第一區人民政府改稱第一區人民委員會。1955年8月,第一區改稱玄武區,第八區改稱燕子磯區,中山陵園區名稱不變。今區境分屬玄武區、燕子磯區和中山陵園區管轄。1958年11月,4個郊區建制撤銷,合並為「大郊區」,今區境原屬中山陵園區和燕子磯區的地區,劃歸郊區管轄。1960年5月,成立玄武人民公社。1960年9月,撤銷「大郊區」,原郊區的龍潭、十月、紫金山3個農村人民公社,劃歸玄武區管轄。1961年6月,玄武區兼轄郊外棲霞鎮(包括攝山)、孝陵衛鎮和龍潭鎮。1962年7月,市郊區辦事處成立,原郊區3個人民公社及3個鎮復劃歸市郊辦。8月玄武人民公社消失,恢復玄武區人民委員會。1963年4月,恢復設立燕子磯、棲霞、雨花、江東、陵園5個郊區建制。市郊農村人民公社復由各郊區管轄。7月,陵園區(轄紫金山人民公社和孝陵衛鎮)改稱中山陵園區。
1965年5月,5個郊區合並為雨花台和棲霞2個區,中山陵園區劃歸棲霞區管轄。1967年3月,玄武區改稱要武區,實行軍管,稱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要武區分會。1968年3月,成立要武區革命委員會,1973年11月,改稱玄武區革命委員會。
1970年1月,經江蘇省革命委員會批准,南京市成立鍾山區,將紫金山公社、馬群公社、玄武湖公社、孝陵衛鎮和陵園管理處劃歸鍾山區管轄。1975年4月,撤銷鍾山區,原轄地改歸棲霞區管轄。1980年9月,玄武區革命委員會復稱玄武區人民政府至今。
1984年2月,小市鎮的韶山路、玄武新村兩個居委會和玄武湖大隊、崗子村、新莊村等地段(包括南京林業大學、鎖金村),從棲霞區劃歸玄武區,玄武區面積擴大到17.5平方公里。
1995年4月,全市區劃調整,將原屬鼓樓區的中央路東側的廖家巷、大樹根、後大樹根、中央門4個居委會劃入玄武區;將玄武湖鎮、孝陵衛鎮(苜蓿園、後庄村除外)以及小營、紅山、藤子3個行政村和伊劉苗圃、中山陵園風景區,從棲霞區劃歸玄武區管轄。至此,全區面積達80.97平方公里,成為南京市面積最大的城區。
經濟概況
[編輯本段]
改革開放以來,玄武區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圍繞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實施了「科教興區、市場興區、共同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區域優勢,盤活區域資源,發展區域經濟,以第三產業為重點,初步形成了科技信息、文化旅遊、房地產開發管理和社區服務四大新興產業;珠江路科技街、丹鳳街通訊器材街、長江後街旅遊街、新莊汽配市場群等四條特色商品街已初具規模。初步實現了由區屬經濟向區域經濟轉變,由單一的公有制經濟向多種所有制經濟轉變,由數量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由一、二、三產業並舉向以三產為主的城區經濟轉變,全區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1998年全區完成國內生產總值9.46億元,比1993年增長94.92%,年均增幅14.28%;財政收入突破三億元,比1993年增長302.25%,年均增幅32.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商飲服務營業額、工業總產值五年來年均增幅分別為34.62%、30.08%、52.34%。第三產業已成為全區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達56.64%;工業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形成一批產值20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和品牌產品配套企業;農村經濟全面實現小康,全區12個行政村有10個村已跨入市綜合實力百強行列,其中5個村經濟綜合產值超億元;開放型經濟健康發展,投資環境不斷改善,投資領域不斷拓寬,1998年完成涉外稅收2834萬元,地方財政收入10%來自外資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營造加快發展環境,1998年個體、私營企業已達6400戶,其中:年銷售超千萬元以上有13戶。
城市建設步伐加快,為實現全市「三年面貌大變」奮斗目標,五年來,全區開發竣工面108萬平方米,其中復建房70萬平方米,建設居民小區26個;建設改造15條總計27.1公里的道路;建成了鼓樓市民廣場和一批游園、綠地,全區綠化覆蓋率達57%。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大力發展社區服務,建成社區服務中心等一批5萬平方米的硬體設施。改造了24所薄弱學校,創國家、省示範、重點小學5所。近幾年,玄武區榮獲「全國社區服務示範城區」「國家衛生城市達標區」「全國先進城區示範單位」「全國計劃生育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連續九年被市政府授予建設新南京有功(先進)區。
行政區劃
[編輯本段]
梅園新村街道 辦事處駐漢府新村62號-1。面積0.9平方千米,人口21424人。轄3個社區:大行宮、梅園新村、珠江村。
新街口街道 辦事處駐估衣廊38號。面積1.07平方千米,人口38022人。轄8個社區:中山東路、中山路、糖坊橋、如意里、網巾市、一枝園、香鋪營、北門橋。
丹鳳街街道 辦事處駐大石橋19號。面積1.5平方千米,人口62339人。轄8個社區:大石橋、唱經樓、居安里、大紗帽巷、虹板橋、成賢街、雙龍巷、丹鳳新寓。
蘭園街道 辦事處駐楊家胡同85號。面積1.68平方千米,人口32699人。轄7個社區:公教一村、蘭園、文昌街、花紅園、文德里村、大影壁、九華山。
玄武門街道 辦事處駐天山路39-1號。面積7.6平方千米,人口40898人。轄8個社區:百子亭、北京東路、高樓門、天山路、昆侖路、大樹根、廖家巷、台城花園。
後宰門街道 辦事處駐後宰門西村10號。面積4.3平方千米,人口46529人。轄7個社區:太平門、後宰門、佛心橋、清溪路、富貴山、半山園、馬標。
鎖金村街道 辦事處駐鎖金村67號。面積6.0平方千米,人口51459人。轄10個社區:韶山路、鎖一、鎖二、鎖三、鎖四、鎖五、鎖六、南林、紫鑫城、新莊。
孝陵衛街道 辦事處駐羅漢巷119號。面積23.6平方千米,人口57720人。轄8個社區:孝陵衛東段、孝陵衛西段、小衛街、滄波門、鍾靈街、農科院、晏公廟、晏公廟村西;4個行政村:鍾靈街、孝陵衛、滄波、余糧。
玄武湖街道 辦事處駐板倉街98號。面積12.6平方千米,人口32649人。轄8個社區:板倉、蔣王廟、岔路口、仙鶴門、櫻鐵村、花園路、東方城、櫻駝花園;3個行政村:五旗、仙鶴、徐庄。
紅山街道 辦事處駐月苑南路2號。面積8.19平方千米,人口24289人。轄8個社區:曹後、小營、紅山、營苑、北苑、月苑、藤子村、紅山公園;3個行政村:紅山、小營、藤子。
衛崗街道 辦事處駐左所村10號。面積6.4平方千米,人口23086人。轄6個社區:中山陵、童衛路、南農大、理工大、康定里、鐵匠營;1個行政村:小衛街。
Ⅲ 南京有哪些我們值得驕傲的地方
1、南京長江大橋是新中國最偉大的橋梁,後來有很多趕超的橋梁,但從地理位置、歷史位置是沒有任何一個中國橋梁可以相比的。
2、南京火車南站(在建)將是亞洲最大火車站
3、南京是十朝古都
4、南京是世界上廣為人知的城市,如樓上說
聯合國大廳的世界地圖上標的4個中國城市有南京。因為在二站時期這里就是首都。
5.南京歷來被稱為虎踞龍盤的風水寶地,選擇南京作為安葬地的歷史名人幾乎全國最多。
6.南京是全國大學數量和密度最高的城市,南京是教育名城7.南京的石頭全國聞名,當年紅樓夢就叫石頭記,金陵12釵也是南京美女。雨花台的雨花石全國文明,六合的雨花石遠銷歐美大洋州,被廣泛採用於高檔別墅的花園用石
8.南京方山的火山口是華東地區僅有的。
9.南京歷史地位高,人文特色很強。四大名著中西遊記花果山在江蘇、三國孫權建都南京、紅樓夢也是南京
Ⅳ 南京有哪些明朝景點
南京作為中國的六朝古都,這里歷史足夠悠久,文化也是淵源流長的,同時南京也是一個歷史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兼具的地方,加之這里的地理位置優越,或許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君王喜歡去這里的原因吧!
南京,在這里季節來,這里有著十里飄香的桂花,還有著層林盡染的楓葉,這些歷史建築隱藏在這些美景之中,環境靜謐,氣質優雅,空氣中淡淡的香味彌漫在這里,走在這里的街道上,總給人著古今穿越的錯覺。
如果你是一位明朝歷史的愛好者,那麼你來這里是最好的選擇,這里有著很多的與明朝歷史相關的建築和遺跡,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好好的介紹一下南京的那些明朝景觀吧!
明孝陵
如果,你是一位明朝歷史的愛好者,那麼,你怎麼可以錯過明孝陵呢?這個可是明代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墓啊!建築宏偉,歷史價值不可估量,同時也是古都南京的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
歷經風霜,歷史悠久,保存至今,經過1376年的修葺之後,這里已經過了六百多年的歷史了,。如今已經保持完好,明代的建築風格一覽無遺。
春日來到這里,這里櫻花開放,簌簌落下的時候,看見遠方的明孝陵,又是一種風景,夏日裡面,綠樹成蔭,很多人來到這里,除了欣賞風景,那就是為了避暑了。
南京明城牆
看過這里的明孝陵,那麼接下來,要看的就是這里的南京明城牆了,南京明城牆,歷史悠久,總長度超過六十公里,是古代作為軍事防禦的設施,歷史價值很強。
而且南京的明城牆還是我國的第一大城牆,也是世界上的第一大城牆,外觀設計精湛,規模宏偉,走過這里,摸著這里的一磚一瓦,歷史的歲月多了些許的斑駁。
曾經的故事在這里不斷的上演,觸碰著這里似乎就可以感受到歷史的氣息,和那段故去的歲月。
夫子廟
夫子廟,是遊客來南京必去的一個地方,在古代這里是明清時期,江南最大的文教中心,具有著天下文樞之美譽。
而且這里休閑娛樂皆有,十分的熱鬧,大家來到這里,可以感受南京獨有的喧囂,這里供奉和祭祀著中國著名的孔子,大家可以來這里參觀一下,感受這里的熱鬧和歷史。
南京六朝博物館
喜歡歷史怎麼可以錯過這里呢?在這里你不僅可以看見明朝的歷史,還可以看見整個朝代的歷史,來這里,才是歷史真正的體會!
如果你喜歡歷史,那麼就來南京吧!南京是一處有著自己的安靜,也有著自己的喧囂的城市,歷史讓這里沉澱,現代的設計讓這里錦上添花!
Ⅳ 南京有哪些景點
(1)玄武湖公圓(門票20) 公交有1,8,22,25,28,30,33,35,38,在玄武湖公園下,飯可以在旁邊的山西路解決
(2)白鷺洲公園 (門票20)公交有15,在夫子廟後面,可以遊玩夫子廟的同時,去那裡,很近,問人就知道了。
(3)南京市博物館(門票35) 這沒什麼去頭。交通:公交5、9、27、51路到中山門下,游1、游2路也可到達。
(4)南京總統府(門票40) 這個值得去,游1可到,直接在門口下,同時還能看倒南京圖書館,剛建的新館,隨便進,可以感受一下,就在總統府對面。
(5)珍珠泉風景區(門票80)這個地方還滿好玩的,有很多游樂項目,還有動物園,可以玩上一天,值得去,在山西路青春劇場門口的車站,坐鼓珍線到底,這個是郊區縣,投幣。
(6)寶船廠遺址
(7)陽山碑材 (門票48)
(8)溧水天生橋風景區(門票20)
(9)南京天妃宮 (門票10)
(10)甘家大院 (門票10元)
(11)九華山公園 (門票10)
(12)南京瞻園 (門票15)
南京現存的兩個古典園林之一。原為徐達的王府。園中東部以一組古建築為主,西部為園林,園中以假山及水榭著稱。假山「仙人峰」相傳為宋徽宗時「花石綱」遺物,靜妙堂為鴛鴦廳,均是南京園林的佳作。
交通:乘游2、4路、2、4、7、14、16、23、26、33、35、37、40、43、47、49、81、301路車可達。
(13)紅山森林動物園(門票30)
就一動物園,時間多,可以去, 交通:乘游3路,8、30、35、54、64、72、76路車到北門,乘22、24、40、66路到東門。
(14)南京情侶園 (門票12)
(15)江心洲古今農趣館(門票10)
(16)莫愁湖公園門票(門票20)
景色還行,交通:乘游4路,5、9、29、68、82、92、307路到北門,乘7、13、19、37、41、48、83、306路車到南門。
(17)南京燕子磯 (門票8)
燕子磯附近有弘濟寺、觀音閣,寺廢閣存。岩山原有12洞,大都是懸崖絕壁,為江水沖擊而成。現在只有頭台洞、二台洞、三台洞比較有名。其中以三台洞最為深廣曲折。洞中有觀音泉、小有天等名勝;洞右有石梯,可達一線天;再上有石階百級,飛閣凌空,別開境界。
交通:乘8、64路、燕堯線公交車可達。
(18)江心洲江村農俗園(門票10)
(19)獅子山閱江樓 (門票35)
這個還挺好的,和靜海寺,天妃宮在一起可以一同游覽。交通:乘游4路,10、12、16、18、21、39、53、54、307路可達。
(20)明城垣史博物館(門票15)
(21)江心洲白業館 (門票10)
(22)南京古猿人洞 (門票25)
(23)中華門城堡 (門票20)
(24)南京靜海寺 (門票20)
(25)玄武湖飛禽世界(門票30) 就一動物園,你也要去么?
(26)南京古林公園 (門票10)這個可以不去,就一小公園,公交,66,56,21
(27)金牛湖風景區 (門票30) 這個我都不認識,遠離市區了
二、中山陵年卡,包含中山陵裡面所有的景點。
說說這個吧,反正,游1游2游3都倒中山陵風景區,裡面各個景區之間也有觀光車。這個好像沒有什麼好說的。
景點有很多了,到中山陵,檢票的地方拿張景區地圖,一清二楚了。
以火車站分割點分東西兩線
東線:蘇博(免費)-拙政園-(45元/60元)獅子林(20元/40元)-平江歷史街區(以上三個地方相隔很近,站頭叫做蘇州博物館(拙政園獅子林))-觀前街-鳳凰街-十全街(這名字是因為乾隆帝來這邊的時候,覺得這里太好了,就用自己的名號來命名的)
有空再去金雞湖逛逛可以玩,那邊很現代。
公交:火車站 529 (從火車站可以一直到鳳凰街) 2(到了樂橋站下車,可以轉車去金雞湖,也可以走路去觀前街 十全街 鳳凰街) 等直達
西線:山塘歷史街區(公交到市立醫院北區 向前走50M 不玩裡面的東西免費進去)-留園(離山塘就幾十米的距離 問問別人就到了 40元)-虎丘(門市價45元/60元 出了留園做游1 那是青年文明號 )-寒山寺( 20元/40元 在山塘街那邊往前直走兩站路 有輛公交車叫做622 到何山大橋下車 找到一座塔就是了)
有空還可以去西山( 石公山 林屋洞 火車站的對面-平四路公交首末站誠69路 門市價都是50)穹窿山( 公交地點同西山 門市價60元 )
火車站-市立醫院北區坐522 游5等 提示 千萬別去打的 排隊排死你。
備註:蘇州的園林因為本身淡旺季和蘇州園林通常都有活動搞 所以價格會不一樣。
無錫:
1.蠡湖公園,是無錫新建設的標志,確實很漂亮
2.南禪寺、崇安寺,相當於城隍廟,很多年輕人、遊客經常去那
3.錫惠公園、梅園,屬於無錫的重要園林了,各有無錫市的市花:杜鵑、梅花
4.摩天輪,最近新造的
5.薛福成故居,和無錫一個一流中學、小學很進
天寧寺
千年古剎天寧寺,是我國重點保護寺院和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東南第一叢林」。它始建於唐朝永徽年間(650-655),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天寧寺的開山祖師是法融禪師,乾隆曾三次到天寧寺拈香,並為寺題「龍城象教 」匾額和楹聯。這里終日香火鼎盛,遊客如雲,現為全國重點保護寺院。天寧寺內有八殿、二十五堂、二十四樓、三室、兩閣共497間房舍,總面積110多畝。天寧寺之所以被稱為叢林,說是因為寺大殿高,佛像眾,和尚多而聞名海內外的。天寧寺主要由天王殿、羅漢堂、大雄寶殿、望海觀音、玉佛殿、放生池等景點組成。
交通:火車站乘11或30路可達。
門票:15元
紅梅公園
從天寧寺出來,沿紅梅路步行往北幾分鍾就到了常州最大的公園——紅梅公園。因園的著名古建築紅梅閣而得名的紅梅公園分為三區八景,「三區」即文物古跡區(在公園南部的紅梅閣和文筆塔)、娛樂活動區(在公園的西北部,有運動場、春暉茶室、青少年活動場所、遊艇、聽松樓和舞廳)和科普教育區(在公園的東部,有動物園、盆景園、月季園和屠一道根藝藏珍館);「八景」:是紅梅春曉、古剎鍾聲、曲池風荷、青巒倒影、鳳橋花徑、翠薇秋霞、孤山雪松、文筆夕照。
紅梅閣始建於唐代昭宋年間,距今一千多年的歷史,現在的紅梅閣是清光緒年間重建的。閣高17米,分上下兩層,上層為祀玉室,斗老,文昌;下層為祀師堂,祀道教的祖師爺張天師等。整個建築古樸厚重,氣勢雄偉,為一般樓閣所少見。每到冬末春初之時,紅梅怒放,人們或游園賞梅,或登樓眺望雪景,自有樂趣。紅梅閣的對面有一千古珍奇遺跡冰梅石。清代常州著名詩人趙翼曾如此稱贊紅梅閣的美景「出郭尋春羽客家,紅梅一樹燦如霞。樵陽未即遊仙去,先向瑤台掃落花……」。紅梅閣樓上還辟有「常州歷史名人陳列館」。中共早期領導人瞿秋白和廣州起義領導人之一的張太雷,早年經常到紅梅閣攻讀嬉戲。
提示:現已關閉休整,於2007年年初重新開放。
艤舟亭
從文筆塔下來,出紅梅公園南門,步行不多遠就到了「東坡公園」,這是一處名勝古跡與自然風光相結合的江南園林。南宋時,常州百姓為紀念北宋大文豪蘇東坡來常,泊舟於此,而建"艤舟亭"作紀念。清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時,在此興建過萬壽亭行宮,重修過艤舟亭。艤舟亭基址原名文成壩,傳說常州歷來人文薈萃,為保住常州才氣不東流,因而在古運河上築壩使河水繞個大彎東去。蘇東坡曾11次到過常州,最後終老於常州。但他真正系舟此地實際上只有二次,一次是1073年,他從杭州途經常州去鎮江,曾在除夕孤舟野宿城外東郊,並作《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詩一首。另一次是1101年他從海南歸常後,住在顧塘橋頭孫氏館,病中一日,天氣悶熱,他為圖"快風活水",一洗病中滯澀之郁,半夜泛舟運河而東至此系舟。此時,夾岸觀者為堵,全城轟動。
交通:火車站乘11或30路到天寧寺,轉3路乘1站即到。
門票:3元
篦箕巷
位於常州城西,是古毗陵驛所在地。常州自古以來就一直以製作篦箕和木梳而聞名,贏得了「常州梳篦甲天下」和「宮梳名篦」之盛譽。近代,常州的篦箕和木梳還在美國舊金山和費城的二次國際博覽會上分別獲得銀質和金質獎;美國電影《星辰嬌娃》中女主人公以常州梳篦作為胸飾、印尼前總統蘇加諾訪華回國也將兩張常州篦箕作紀念品帶走。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曾經這樣說:"梳頭百餘梳,散頭卧熟寢至明"。
交通:火車站乘1路或天寧寺、東坡公園乘3路到懷德橋下車。
中華恐龍園
是常州現代旅遊休閑區啟動開發的一期工程,中華恐龍館總面積14000平方米,穹頂最高處36米,龍首最高處達71米,以其宏大的空間和別具一格的建築語言,成為常州旅遊的標志性建築。
中華恐龍館內設有五個主廳和六個輔助廳,各廳通過邏輯路線,有分有合,互為關聯,以生物演變史作為設計背景,重點突出恐龍從生存、繁衍、演化直至毀滅的構思主線,揭示了生命與環境相互依存,人類必須保護生態環境的深刻主題。
運用情景營造手段,以飛濺的瀑布、冷峭的山岩、無水的海洋、茂密的叢林、洪荒的洞窟等,再現中生代特有的生存環境。化石陳列運用互不雷同的手法,通過高科技手段和聲光電的運用,結合影視成像、卡通動畫、恐龍翻模、網路游戲以及各類科技製作等,使中華恐龍館突破了傳統的「博物」觀念,成為具有震撼力的,集博物、科普、觀賞、游樂、參與為一體的現代新型恐龍博物館。
園區內圍繞恐龍館設有穿越侏羅紀、白堊紀立體迷宮、三疊紀音域魔洞、恐龍山探險、荒灘漂流、動感立體電影、高空滑索、火箭人、超級飛人、熱氣球升空、模擬攀岩、情侶單車、草坡滾球、地震盤、跑馬場、親子園以及水上自行車等20餘重刺激、動感的娛樂項目,使遊客放鬆身心,流連忘返。
交通:火車站乘29路或江南商場(篦箕巷附近)乘26路可達。
門票:80元(通票)
天目湖
位於溧陽市南八公里處,有沙河、大溪兩座國家級大型水庫,因屬天目山余脈,故名「天目湖」。天目湖開發建設始於1992年,是一處集森林度假、農業觀光、環境保護和湖上娛樂於一體的省級旅遊度假區。目前已建成羊山自然公園、湖裡山公園、報恩禪寺、狀元閣、射擊城、海洋世界、水上樂園等旅遊景點,湖周群山環抱,湖水清冽,間有畫若棋盤的田畔,疏密錯落的茶園,到處是一幅幅純自然的田園風光圖,湖岸蜿蜒曲折,自然景色與人工點綴相得益彰。景區內古樹名木,奇花異草,姿態萬千。野豬、野兔、野雞、野鴨等野生動物棲息繁衍,自成天趣。山、水、林、禽、獸同生共榮,構成一幅奇特的大自然生態圖。
景區內主要有山水園、綉球島、狀元閣、鳥島、太公山、報恩禪寺等景點。
交通:常州汽車站逢周末有當天往返的旅遊班車直達天目湖景區,發車時間7:30,返程時間16:30,票價(含山水園門票)121元;在溧陽市區可乘9路公交車直達景區,2元/人;自駕車從溧陽汽車總站沿241省道前行約8公里即到天目湖景區。
門票:山水園50元,報恩禪寺5元,海洋世界30元,遊船35元。
第 2 天
淹城
上午乘船游湖之後上羊山島休閑,俯視湖島風光,盡情嬉戲於湖光山色之中,中午品嘗馳名江南的當地特產砂鍋魚頭後,返回常州。14:46乘5065次列車返滬,17:40抵滬(若有興趣下午返回常州後可去春秋淹城遺址看看,搭乘晚上的過路車返滬)。
淹城
位於常州市南約7公里,是我國目前西周到春秋時期保存下來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古城池,是一座三城三河形制的古城,面積約0.6平方公里,迄今已有將近3000年的歷史,現為全國重要文物保護單位。
3000年的風風雨雨,留下來的都是造化的傑作:江南水鄉充盈清澈的碧水,沃野上千年遺留下來的幾何圖形般的豐碑,以及許多蘊藏在地下的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這里的人有這樣一種說法:「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可見,「淹城」在人們心目中有著不同凡響的吸引力。
1958年以來,淹城出土了大量幾何印紋陶罐、缸、瓮、缽和青銅器(如銅編鍾、銅鼎),在內城發掘出的獨木船,轟動了中國考古學界,最大的一隻為整段楠木火烤斧鑿而成,長11米、寬0.9米、深0.45米,被譽為「天下第一舟」,現珍藏在北京博物院。
交通:火車站乘2路到湖塘交警隊下車,沿虹西路步行前往。
門票:8元
相關景點:天寧寺 艤舟亭 篦箕巷 天目湖
天安城市酒店
1、交通方便,汽車站對面,火車站200m;
2、硬體不錯,較新,房間寬敞清潔,普標有50多平方;
3、價格實惠,俺覺得性價比不錯。
但也有需改進之處:部分設施不夠齊全,如沒有游泳池和健身房等活動場所。
常
州中油國際
算是服務最好,設施最好的了。比那些標榜五星的常州大酒店之類好多了。而且在常州的酒店裡早餐算是最好吃的。
諾亞方舟城市旅店
在博愛路上,比較新,價位也合適
藍色快舟城市旅店
比較新,價位也合適,在常漕路湖塘段,火車站下來,乘2路往鳴凰方向,1元錢即到!
天元賓館
延齡東路靠近天寧寺的天元賓館不錯,房間很乾凈,地理位置也不錯。大床房尤佳。
常興樓賓館
服務態度很好,還有免費水果和寬頻上網.
常州的名菜名點有:長春不老千球、砂鍋魚頭、雞腦豆腐、珍珠皮凍、椒葉鳳爪、芝麻魚排、花果粉盅、常州糟扣肉,要品嘗這些名菜名點可去晉陵中路美食街。常州比較有特色的飯店有:長興樓、德泰恆、福記等。
鎮江:金山寺 雷峰塔
Ⅵ 南京有哪些著名的景點
南京著名景點:
南朝劉宋泰始中(465-471),明僧紹(號棲霞)在攝山結廬而居,抗跡人外,與智度和尚相友善,有師友之誼。南齊永明七年(489),明僧紹舍宅為棲霞精舍,請智度和尚主持,這就是棲霞寺的起源。唐初將棲霞寺擴建,改名功德寺,增加殿宇49所,樓閣延袤,宮室壯麗,與山東長清的靈岩寺、湖北荊洲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國清寺,並稱四大叢林,是棲霞寺的黃金時代。唐高宗上元(674-676)年間,改功德寺為隱君棲霞寺,武宗時排斥佛教,寺被廢。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又重建。南唐時高越建舍利石塔,又重修棲霞寺,改稱妙因寺;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改名普雲寺。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改名棲霞禪寺,哲宗元礻右八年(1093年)改稱岩因寺崇報禪院,又名景德棲霞寺或虎穴寺(因棲霞山又名虎穴山),到明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才恢復棲霞寺的名稱。
南京夫子廟位於南京市秦淮區秦淮河北岸貢院街、江南貢院以西,即南京孔廟、南京文廟、文宣王廟,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國第一所國家最高學府,也是中國四大文廟,為中國古代文化樞紐之地、金陵歷史人文薈萃之地,不僅是明清時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時也是居東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築群,現為夫子廟秦淮風光帶重要組成部分。夫子廟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主要由孔廟、學宮、貢院三大建築群組成,佔地極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閣、欞星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築。夫子廟被譽為秦淮名勝而成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觀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古街市,與上海城隍廟、蘇州玄妙觀和北京天橋為中國四大鬧市。
南京明城牆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完成於明洪武末年,前後歷時28年。明太祖朱元璋採納了儒生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集中全國之力建成南京都城城牆。明初的南京城共有外郭、京城、皇城、宮城四道城牆,其中京城城牆長35.267公里,有城門13座、水關3座、垛口13616個、窩鋪200座。城牆高約14~26米,頂寬2.6~19.75米,為世界第一大城。南京城牆繼承了中國古代城垣建築的傳統,吸取了中國歷代築城技術的精華,集中國古代軍事防禦工程技術之大成,堪稱中國城垣建築史之典範。
南京中山陵風景區音樂台位於中山陵廣場東南。佔地面積約4200平方米,由楊廷寶設計,1932年秋動工興建,1933年8月建成。音樂台是中山陵的配套工程,主要用作紀念孫中山先生儀式時的音樂表演及-演講。整個音樂台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場地平面布局半圓形,在半圓形圓心處設置一座弧形樂壇,樂壇兩側設有台階與花棚銜接。在樂壇後面為一堵匯集音浪的大照壁,它是音樂台的設計主體。照壁坐南朝北,寬約16.67米,高約11.33米,水平截面為圓弧形。可容納三千觀眾。沿草坪周圍繞以水泥迴廊,是遊人休息納涼的佳境。緊靠樂壇正前方有一泓水池,呈半月形,池半徑為12.67米,用以匯集露天場地的天然積水,池水終年不涸,可以增強樂壇的音響效果。
瞻園位於南京市瞻園路208號,又稱大明王府和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瞻園始建於明朝初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瞻園原系明開國元勛中山王徐達府邸之西圃,經徐氏七世、八世、九世三代人修繕與擴建,至萬曆年間已初具規模。清順治二年(1645)該園成為江南行省左布政使署。乾隆帝巡視江南,曾駐蹕此園,並御題「瞻園」匾額。太平天國時,瞻園先後為東王楊秀清府、夏官副丞相賴漢英衙署和幼西王蕭有和府。清同治三年(1864),清軍奪取天京,該園毀於兵燹。同治四年(1865)、光緒二十九年(1903),瞻園兩度重修,但已非原園景況。
南京梅花山梅花山,是南京東郊鍾山腳下一座海拔只有55米的普通小山,如果從自然山水的角度審視,它幾乎很難獲得什麼地位,然而它卻擁有特殊的文化地位。梅花山對南京而言,已不是一座普通的小山,而是一處重要的「文化空間」,它是南京梅花節重要的文化空間。公元252年,吳大帝孫權71歲時病故,下葬於鍾山南麓的高崗上,陵寢史稱「蔣陵」,葬處得名「孫陵崗」,即今天的梅花山。孫權此舉開啟了以後歷代在南京定都的著名帝王或政治家喜愛以鍾山作為陵址的先河,即他還是鍾山陵寢文化的開創者。
夫子廟秦淮風光帶位於南京城南,指的是以夫子廟建築為中心,秦淮河為紐帶,東起東水關淮青橋秦淮水亭,越過文德橋,直到中華門城堡延伸至西水關的內秦淮河地帶,包括秦淮河兩岸的街巷、民居、附近的古跡和風景點,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方。南京在歷史上曾經十一次定都,六朝時代,夫子廟地區已相當繁華,烏衣巷、朱雀街、桃葉渡等處,都是當時高門大族所居。在明代,夫子廟作為國子監科舉考場,考生雲集,因此這里集中了許多服務行業,有酒樓、茶館、小吃,青樓0院也應運而生,內秦淮河上「漿聲燈影連十里,歌女花船戲濁波」、「畫船蕭鼓,晝夜不絕」,描寫的就是當時秦淮河上的畸形繁華景象。
南京海底世界有200餘種,10000多尾海洋魚類,6隻來自南極的帝企鵝,20餘只溫帶企鵝,並有北極熊、北極狐、海豚海獅等海洋哺乳動物30餘只。南京海底世界擁有180度亞克力透明玻璃構成的隧道,長74米,寬3米,高2.4米,儲水量4000多噸,其中生活著百餘種海洋魚類,使您漫步在海底,領略迷人的海底景觀。五光十色的珊瑚魚、兇猛的大鯊魚圍繞在您的身邊,使您賞心悅目,心曠神怡,讓您漫遊海底的夢想成真。南京海底世界每天都為各位參觀者准備了豐富多彩的海洋動物表演,「人鯊共舞」中,參觀者可以親眼目睹由潛水員和鯊魚所呈現的驚心動魄的精彩表演。您可以感受到生活在此的魚兒和潛水員建立了相當親密的關系。充滿了海底特有的童話和海洋特色的「海的女兒」——美人魚表演也是精彩紛呈。
烏衣巷位於夫子廟南,三國時是吳國戍守石頭城的部隊營房所在地。當時軍士都穿著黑色制服,故以「烏衣」為巷名。東晉初大臣王導住在這里,後來便成為王、謝等豪門大族的住宅區。到了中唐,詩人劉禹錫以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感嘆,足見王謝舊居早已盪然無存。南宋時期,建康城曾一度得到恢復和發展,「商品繁盛,民殷物阜」。人們又在傾圮的王、謝故居上重建「來燕堂」。其址在烏衣巷東,建築古樸典雅,堂內懸掛王導、謝安畫像。士子遊人不斷,成為瞻仰東晉名相、抒發思古幽情的勝地。只是小街兩側的鋪面房都開成了民間工藝品店,中外遊人在此可以觀賞和購買到各類工藝品。1997年,秦淮區人民政府恢復了烏衣巷並重建了具有民族風格的王謝故居。烏衣巷歷史悠久。據志書記載,其名源於三國時期。
美齡宮座落在南京著名鍾山風景區內的小紅山上,原名「小紅山主席官邸」,抗日戰爭結束後即改稱「凱歌堂」,解放後俗稱「美齡宮」。美齡宮建於一九三一年,由當時的南京政府建造,耗資三十六萬銀圓,佔地一百餘畝,建築面積二千餘平方米。美齡宮是一座宮殿式仿古建築,外觀雄偉高大,碧光溢彩,挑角飛檐,雕梁畫棟,輝人眼目。室內裝飾中西合璧,古樸典雅,陳設考究,舒適宜人。四周綠蔭環抱,鬱郁蔥蔥,鳥語花香,清風幽靜。美齡宮為南京最壯觀、最典雅的建築之一。一九九一年被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定為優秀近代建築。二00一年被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定為國家級文物單位。
Ⅶ 南京有哪些學校有人文地理的研究生
人文地理強的南京的學校有兩所,南京大學、南京師范。還有個是個研究所,貌似叫南京湖泊還是水生的研究所吧
Ⅷ 幫忙寫南京旅遊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概述
自然資源有哪些?具體特點是什麼可以自行網路。
我就講講南京人文資源,南京市作為「十朝古都」,歷史遺存豐富,人文歷史悠久。自春秋末期吳國建立冶城起,就有了城市的初肇。正式作為地域政治中心,啟於三國東吳時期。諸葛亮曾在參觀石頭城後,留下「鍾山虎踞 石城龍蟠」的感嘆,虎踞和龍蟠分別對應的就是南京的兩座名山:清涼山和紫金山。孫權大帝埋葬在紫金山麓的桃花山。東晉前期烜赫一時的王謝家族,層居住過的地方就是現在夫子廟邊的「烏衣巷」,唐劉禹錫有詩雲「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松王朝曾在六合瓜州抵抗北魏,留有佛狸祠遺跡,辛棄疾有詞雲「佛狸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南唐二帝的靈冢今在江寧區。岳飛曾在牛首山出奇計大敗金軍。到了明清太平天國民國時代,南京因帝都故,歷史人文景觀尤甚。如閱江樓、勝棋樓、明孝陵、寶船廠、靜海寺、毗盧寺、中華門藏兵洞、秦淮八絕、江寧織造府、總統府、考試院、梅園新村等等等等不勝枚舉。與南京結緣的歷史名人不勝枚舉,可自行網路。
碼字辛苦,請採納。
Ⅸ 歷史文化名城之南京有哪些歷史遺跡
有:南唐二陵 、明孝陵、六合文廟、夫子廟、雞鳴寺等。
1、南唐二陵
南唐二陵位於南京市江寧區祖堂山南麓,包括李昪及其皇後的欽陵和李璟及其皇後鍾氏的順陵,是五代十國時期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墓。於1950至1951年由南京博物院組織發掘,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唐二陵相距約100米,均依山為陵,岡阜環抱,形勢甚佳。由南唐江文尉和韓熙載設計。東為欽陵,西為順陵,二陵均為磚結構多室墓,早年多次遭到盜掘,但陵墓建築完整。
前者刻字填金,標明了陵名及下葬年代,後者有數以百計的男女宮中侍從俑、舞俑以及各種動物俑,為南方唐宋墓中所罕見。
南唐二陵發掘有600多件文物出土,其中玉哀冊、陶俑等尤為珍貴。玉哀冊記錄了封建帝後的祭文,也是判定墓主身份的主要依據。為研究五代十國時期的帝王喪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2、明孝陵
明孝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位於鍾山風景名勝區內,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後的合葬陵墓。因皇後馬氏謚號「孝慈高皇後」,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佔地面積達170餘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
明孝陵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樂三年(1405年)建成,先後調用軍工10萬,歷時達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為陵」舊制,又創方墳為圜丘新制。將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達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為中國傳統建築藝術文化與環境美學相結合的優秀典範。
3、六合文廟
六合文廟位於南京市六合區,又名學宮,始建於唐咸通年間,規模居中國第五。文廟主體建築為大成殿。
另外還有奎星亭、照壁、泮池、靈欞門、戟門、東西廡、崇聖堂、明倫堂等古建築,總面積為8000平方米,是江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築。以文廟為首的萬壽宮、清真寺等古建築群,古韻深厚,是六合重要的文化積淀。
4、夫子廟
南京夫子廟位於南京市秦淮區秦淮河北岸貢院街、江南貢院以西,即南京孔廟、南京文廟、文宣王廟,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國第一所國家最高學府,也是中國四大文廟。
為中國古代文化樞紐之地、金陵歷史人文薈萃之地,不僅是明清時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時也是居東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築群,現為夫子廟秦淮風光帶重要組成部分。
夫子廟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主要由孔廟、學宮、貢院三大建築群組成,佔地極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閣、欞星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築。
夫子廟被譽為秦淮名勝而成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觀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古街市,與上海城隍廟、蘇州玄妙觀和北京天橋為中國四大鬧市。
夫子廟始建於東晉成帝司馬衍咸康三年(337年),宋景祐元年(1034年)改建為孔廟,在六朝至明清時期,世家大族多聚於附近。
故有「六朝金粉」之說。范蠡、周瑜、王導、謝安、李白、杜牧、吳敬梓等數百位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有這里創造了不朽的業績,寫下了千古傳誦的篇章。
5、雞鳴寺
雞鳴寺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雞籠山東麓山阜上,又稱古雞鳴寺,始建於西晉,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的美譽,是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
雞鳴寺歷史可追溯至東吳的棲玄寺,寺址所在為三國時屬吳國後苑之地,300年(西晉永康元年)在此倚山造室,始創道場。東晉以後,此處被辟為廷尉署,至527年(南朝梁普通八年)梁武帝在雞鳴埭興建同泰寺,使這里從此真正成為佛教勝地。
1387年(明朝洪武二十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拆去舊屋,擴大規模,重建寺院。朱元璋題額為「雞鳴寺」。後經明宣德、成化、弘治年間擴建,院落規模宏大,佔地達百餘畝。後來古寺毀於咸豐戰火,雖同治年間重修,規模已大大縮小,但香火卻一直旺盛不衰。
1958年改為尼眾道場。1983年起,在原住持宗誠法師的帶領下,依明清時規模形制,雞鳴寺逐步恢復並對外開放,成為南京一重要寺院。1992年,《新白娘子傳奇》劇組因當時西湖的雷峰塔已倒而新的尚未修建好,來到南京古雞鳴寺借用葯師佛塔來拍雷峰塔相關劇目。
Ⅹ 南京城市的概況是什麼
京,簡稱寧,地處富饒的長江三角洲,北接遼闊的江淮平原,是江蘇省的省會。全市面積為6597平方公里,轄4縣11區,人口545萬。其中市區面積約881平方公里,人口270多萬,為中國十大城市之一。
南京是一座地理位置優越,地形獨特的城市。它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依鍾山而扼長江。東面和南面是以紫金山(又叫鍾山)為主體的寧鎮山脈為屏障,紫金山之西有富貴山、五台山及石頭山(清涼山)等。西北面的長江奔流而過。城內外多低丘,河湖相連,可謂山環水繞,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鍾山龍蟠,石城虎踞」之稱。
南京又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我國七大古都之一,建城已有2400多年。最早的城池為越城,是越王勾踐滅吳以後,於公元前472年所建的。約公元前356年,楚國滅越,楚威王在石頭山上築城。傳說楚威王看到南京地理形勢險要,怕日後有人在此稱王,就在獅子山北邊的江邊埋下黃金,以鎮壓王氣,稱為「金陵」,從此南京又有了「金陵」之稱。三國時的東吳,兩晉時的東晉,南北朝時的宋、齊、梁、陳先後在南京建都,這就是「六朝古都」。後來,五代時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也定都南京,這又使南京成了「十朝都會」。
南京曾有許多名稱,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有金陵、建業、建康、秫陵、白下、升州、江寧、集慶、應天、天京等,像金陵、建康至今仍被用作南京的代稱。至於南京的得名源於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津於1368年定都南京,當時南京叫應天府。朱元漳曾打算把都城遷到開封,將開封命名為北京,應天府稱為南京,後來國都雖未遷成,但「南京」一名就沿襲下來了。
由於南京地處長江下游,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氣候帶中,每當夏季來臨,高空受到副熱帶高壓的影響,氣流不斷下沉,氣溫逐漸上升。驕陽似火,每天地面最高溫度平均值可達50」C以上,發燙的大地成了這座城市的熱源。加上南京獨特的地勢,它處於長江沿岸的河谷之中,海拔較低,起伏的山巒,猶如天然屏障,擋住了空氣的流動,阻止熱量向外發散;來自海洋上的濕潤東風和南風被東郊紫金山和東南一帶山體遮擋,使南京始終處於炎熱的高溫控制下。所以南京的盛夏酷熱難熬,素有「火爐」之稱。但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南京城,綠樹成蔭,尤其是東郊的中山陵景區,更是樹木蔥憲,平均每個人佔有10棵以上的樹木,成為中國著名的綠色城市。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南京夏季炎熱的氣候起到了調節作用。
南京的交通也十分便利。航空有祿口國際機場和大校場機場,每天有數百架次飛機在這兩大機場起降。鐵路有京滬線和寧銅線在此接軌,特別是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直接溝通了長江南北的鐵路、公路交通,從而使「天塹變通途」。此外,滬寧高速公路、繞城公路已成為南京的主要交通動脈。由於南京地處華東地區水陸交通要沖,同時還是著名的內河港口城市,明朝鄭和下西洋的龐大船隊就是從南京港啟航,經過中國的南海諸島,跨越亞、非兩洲的。現在的南京港,經過不斷地擴建改造,年吞吐量達3000多萬噸,成為長江沿岸的第一大港。
城東旅遊線以鍾山風景區為主,以中山陵為中心,有明孝陵、靈谷寺、美齡宮、紫金山天文台等50多個游覽景點。城南線以秦淮風光帶為主,以夫子廟建築為中心,東起東水關,西止西水關,有烏衣巷、李香君故居、瞻園等古跡,此外還有中華門城堡、雨花台烈士陵園等風景點。城西有清涼山、石頭城、莫愁湖等景觀,形成山、水、城、林交融一體的景觀特色。城北的珍珠泉度假區,距市區11公里,是南京地區唯一的省級旅遊度假區,南京長江大橋也在城北。城中景區有著名的玄武湖,山城環抱,碧波盪漾,景色十分秀麗,此外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
我們可以把南京這座城市特色作一概括,那就是「古、大、重、綠」四個字。「古」,是指南京是中國的七大古都之一;「大」,南京是中國的十大城市之一,有中國最大的河流——長江,還有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城牆;「重」,南京在歷史上、地理上都佔有重要的位置;「綠」,南京植被良好、綠化先進,是中國數一數二的綠色城市。因此,南京這座城市的特色又可用兩句話來概括,即:梅紅松綠市,虎踞龍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