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巴山是指什麼地方
大巴山脈(Ta-pa Mountains亦作Ta-pa Shan或Daba Shan)位於中國西部,是中國陝西、四川、湖北三省交界地區山地的總稱。[1]東西綿延500多公里,故稱千里巴山,簡稱巴山。[2]大巴山也是嘉陵江和漢江的分水嶺,四川盆地和漢中盆地的地理界線。
廣義的大巴山系指綿延在四川、甘肅、陝西、湖北四省邊境山地的總稱。狹義的大巴山在漢江支流河谷以東,四川、陝西、湖北三省邊境。[3]
大巴山脈由米倉山、大巴山(狹義)、大神農架、武當山、荊山等組成。山脈呈西北-東南走向,北臨漢水,南近長江、東介漢水與大洪山相望,西介嘉陵江與摩天嶺相對,東北、東南和西南分別與南陽盆地、江漢平原和成都平原相接。東西長約560千米,南北寬約140千米。山脊海拔一般2000米左右。山區石灰岩、白雲岩、砂岩分布廣泛。喀斯特地貌發育,多峰叢、溶洞、暗河等。嶺谷高差800~1200米。[1]
主峰「無名峰」在湖北省神農架林區境內,海拔3053米。大巴山的林、礦資源很豐富。有紅樺、紅杉、冷杉等茂密原始林。林中有白熊、白獐、金絲猴等珍貴動物。[4]
中文名
大巴山脈
外文名
Ta-pa Mountains亦作Ta-pa Shan或Daba Shan
位置
中國西部
重要性
四川盆地和漢中盆地的地理界線
氣候
中亞熱帶氣候和北亞熱帶氣候
快速
導航
氣候特點
水系情況
自然資源
人文歷史
旅遊信息
地理情況
地貌
大巴山脈自西北向東南,包括摩天嶺、米倉山和武當山、南宮山等,海拔2000—2500米,有古冰川的遺跡。由堅硬的結晶灰岩構成高山峻嶺,咯斯特地貌發育。山體長期受河流強烈的切割後,多峽谷,谷坡陡峭。[3]
大巴山
廣義的大巴山系指綿延重慶市、四川省、陝西省、甘肅省和湖北省邊境山地的總稱,長1000千米。為四川盆地、漢中盆地的界山。屬褶皺山。東端與神農架、巫山相連;西與摩天嶺相接;北以漢江谷地為界。西北-東南走向。山峰大部分海拔2000米以上,因石灰岩分布廣泛,喀斯特地貌發育,有峰叢、地下河、槽谷等,還有古冰川遺跡。河谷深切,山谷高差800~1200 米,只有重慶城口、四川萬源等少數小型山間盆地。[3] [6] [7]
狹義的大巴山,在漢江支流經河谷地以東,渝、川、陝、鄂四省(市)邊境,為漢江與嘉陵江的分水嶺,海拔1300~2000米。主峰神農頂,海拔3105.4米,位於湖北省神農架林區。富林、礦資源。[3]
大巴山脈一共分三段:東段大神農架位於湖北省西端,主峰神農頂海拔3053米,為華中第一峰。其分支武當山位於湖北省西北隅,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荊山在武當山東南,主峰聚龍山海拔1852米。中段大巴山(狹義)的太平山和化龍山,海拔分別為2797米和2917米。西段米倉山橫亘於陝西、四川接壤地帶,為漢水與嘉陵江分水嶺,海拔1300~2000米,[8] 主峰光霧山海拔2507米。[1]
地質
大巴山地層古老,以石灰岩、白雲岩、變質岩、砂岩為主,局部有花崗岩分布。前二者多峰叢、溶洞、暗河等喀斯特地貌,著名者有廣元龍洞、旺蒼黃洋洞、通江中峰洞等。山脊由堅硬的結晶灰岩組成,經上升剝蝕後渾厚雄偉。[2]
大巴山地質上屬復背斜結構。軸部多為結晶石灰岩所構成的高山峻嶺,兩翼石灰岩面積廣大,喀斯特地貌發育,有許多大型的溶蝕窪地、溶洞、漏斗及岩溶泉等,多沿結構線發育。由於構造褶皺緊密,斷層發育,加之谷坡陡峻,崩塌、滑坡等重力地貌現象較為突出。河流切割強烈,多峽谷,山谷高差達800~1200米,山體整容凌亂,地面崎嶇,交通不便,常需在峭壁上鑿隧道而行,自古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著稱。[9]
2. 大巴山脈的地理特點是什麼
大巴山脈自西北向東南,包括摩天嶺、米侖山和武當山等,海拔2000—2500米,有古冰川的遺跡。
由堅硬的結晶灰岩構成高山峻嶺,咯斯特地貌發育。山體長期受河流強烈的切割後,多峽谷,谷坡陡峭。
東端與神農架、巫山相連;西與摩天嶺相接;北以漢江谷地為界。
西北-東南走向。山峰大部分海拔2000米以上,因石灰岩分布廣泛,喀斯特地貌發育,有峰叢、地下河、槽谷等。還有古冰川遺跡。
河谷深切,山谷高差800~1200 米,只有重慶城口、四川萬源等少數小型山間盆地。 狹義的大巴山,在漢江支流經河谷地以東,渝、川、陝、鄂四省(市)邊境,為漢江與嘉陵江的分水嶺,海拔1300~2000米。
3. 初中地理作業我國的主要山脈有哪些
朋友您好
我國的主要山脈有:長白山脈、外興安嶺、大興安嶺、太行山脈、橫斷山脈、昆侖山脈、祁連山脈、阿爾泰山脈、天山山脈、巴彥克拉山脈、唐古拉山脈、喜馬拉雅山脈、秦嶺、南嶺、大巴山脈、武夷山脈、六盤山脈、賀蘭山脈、陰山山脈、台灣山脈。
4. 初中地理:圖中山脈的走向是什麼,並說明
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條山脈):
我國的山脈分布——北列為天山一陰山;中列為昆侖山—秦嶺;南列為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多分布在中國東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條山脈):西列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為長白山—武夷山;東列為台灣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主要分布在中國西部,著名山脈有兩條:阿爾泰山和祁連山。
南北走向的山脈主要有兩條,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別是橫斷山脈和賀蘭山脈。
弧形山系由幾條並列的山脈組成,由基本上東西走向轉為南北走向而與橫斷山脈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脈為喜馬拉雅山,分布在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等國邊界上,綿延2400多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為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重要意義:
中國成千上萬的山脈構成中國地理、中國地形和中國地勢的骨架, 有許多山脈又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比如:
秦嶺——淮河,是中國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 是中國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和一月均溫 0℃等溫線經過的地區。是中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分界線; 中國南方水田農業與北方旱地農業界線; 中國河流有無結冰期界線,江漢谷地與渭河平原界線,四川盆地與黃土高原的界線;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界線;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制、水稻和小麥雜糧的界線; 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昆侖山,祁連山、 橫斷山是我國地形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分界線。
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構成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界線。
巴顏喀拉山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青海省與西藏自治區界線。
大興安嶺,半濕潤地區與半乾旱地區分界線,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分界線,內蒙古高原與東北平原分界線,內流區域與外流區域的分界線,傳統放牧區與傳統農耕區分界線,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黑龍江省與內蒙古自治區界線。
武夷山是江南丘陵與浙閩丘陵,福建省與江西省界線。
南嶺是熱帶季風氣候區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界線,熱帶季雨林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界線,積溫 7500℃經過地區,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南熱帶濕潤地區界線,江南丘陵與兩廣丘陵,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界線 。
怒山是太平洋水系與印度洋水系界線,雲南省與西藏自治區界線,怒江、瀾滄江分水嶺。
大巴山是江漢谷地與四川盆地界線 四川省與陝西省界線 漢江與嘉陵江的分水嶺。
5. 高考地理卷中常常出現哪些山脈
中國:大興安嶺 巫山 祁連山 南嶺 橫斷山脈 天山 喜馬拉雅山 秦嶺
世界:阿爾卑斯山 大分水嶺 科迪勒拉山系
6. 巴爾虎山的地理位置
巴爾虎山風情園是康平縣和法庫縣的界山,法庫在南坡,又稱大羅卜山,康平縣在北麓,當地稱大黑山。
這里天然次生森林植被風彩多姿。地貌山高谷深,溪水淙淙,幽邃靜溢,所以歷代山中多有佛道香火。蒙古族風情園體現塞外蒙古族風情特色,並使遊人參與蒙古族系列娛樂活動。
修建蒙古包賓館、賽馬場、山門、演兵場和娛樂設施;在原有古建築遺址上修復三清宮、成吉思汗廟、觀音閣、道坍房等景點;修通往景區的5公里公路。
7. 初中地理講世界各地都有什麼山嗎
喜馬拉雅山、安第斯山脈、落基山脈、乞力馬扎羅山、富士山、阿爾卑斯山、長白山、太白山、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
8. 人教2013年版8年級上冊地理書中的巴顏喀拉山為什麼是東西走向山脈
嚴格地說,巴顏喀拉山是西北-東南走向的。但說是東-西走向的也不能算錯。因為巴顏喀拉山脈雖然有一點南北偏向,但基本上就是東西走向的。
巴顏喀拉山脈位於中國青海省中部偏南,為昆侖山東延部分,是青海省境內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西接可可西里山,東接松潘高原和邛崍山。
9. 巴爾魯克山的地理環境
提及新疆,無論是四季旖旎的喀那斯美景,還是如夢如幻的伊犁那拉提風情,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但說起巴爾魯克山,或許並沒有多少人知道。 但是,那首在中華大地傳唱了20多年的軍旅歌曲《小白楊》,卻幾乎為每一個中國人所熟知。而高高聳立在中哈邊境巴爾魯克山上的小白楊哨所,就是這首歌曲的誕生地。巴爾魯克山,就像其名字的寓意:美麗,富饒。她不僅濃縮了天山和阿爾泰山的精華,有著如詩如畫般的丘陵草原和濃縮的高山、峽谷、森林、草甸,還有著許多不為世人所知的壯美故事,也因此吸引了眾多的戶外愛好者。巴爾魯克山位於裕民縣中南部,橫貫東西的巴爾魯克山脈,是裕民縣的標志性山脈。如果把中國的版圖喻為雄雞,它就是雞頂端向下彎曲的一片漂亮的羽翎。巴爾魯克山整個山脈呈中高山型,由於山體多次上升,構成明顯的垂直分帶。最高峰是塔普汗峰,海拔3252米。巴爾魯克山北坡山巒起伏明顯,降水豐富,灌木、草原型植被生長茂盛,是優良的夏牧場。低山帶的坡度平緩,寬谷和丘狀山連綿起伏,土質松軟肥沃,降水較豐富,草木繁茂,呈山地草原景觀,絕大部分是優美的天然牧場。裕民縣大大小小共有16條河流,均發源於巴爾魯克山區。
地勢概況
巴爾魯克山體並不高大,其主峰孔塔坎普峰海拔僅3252米,但山勢陡俊,相對海拔並不低。山腳下的塔斯特河和布爾干河,分別從兩個方向流向西方,流出國界。布爾干河谷因為高山環抱,人跡罕至,以神秘著稱,被當地人稱為「英雄谷」。
10. 大巴山脈的地理情況
大巴山脈自西北向東南,包括摩天嶺、米侖山和武當山等,海拔2000—2500米,有古冰川的遺跡。由堅硬的結晶灰岩構成高山峻嶺,咯斯特地貌發育。山體長期受河流強烈的切割後,多峽谷,谷坡陡峭。
廣義的大巴山系指綿延重慶市、四川省、陝西省、甘肅省和湖北省邊境山地的總稱,長1000千米。為四川盆地、漢中盆地的界山。屬褶皺山。東端與神農架、巫山相連;西與摩天嶺相接;北以漢江谷地為界。西北-東南走向。山峰大部分海拔2000米以上,因石灰岩分布廣泛,喀斯特地貌發育,有峰叢、地下河、槽谷等。還有古冰川遺跡。河谷深切,山谷高差800~1200 米,只有重慶城口、四川萬源等少數小型山間盆地。
狹義的大巴山,在漢江支流經河谷地以東,渝、川、陝、鄂四省(市)邊境,為漢江與嘉陵江的分水嶺,海拔1300~2000米。主峰神農頂,海拔3105.4米,位於湖北省神農架林區。富林、礦資源。
大巴山脈一共分三段:東段大神農架位於湖北省西端,主峰神農頂海拔3053米,為華中第一峰。其分支武當山位於湖北省西北隅,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荊山在武當山東南,主峰聚龍山海拔1852米。中段大巴山(狹義)的太平山和化龍山,海拔分別為2797米和2917米。西段米倉山橫亘於陝西、四川接壤地帶,為漢水與嘉陵江分水嶺,海拔1300~2000米, 主峰光霧山海拔2507米。 大巴山地層古老,以石灰岩、白雲岩、變質岩、砂岩為主,局部有花崗岩分布。前二者多峰叢、溶洞、暗河等喀斯特地貌,著名者有廣元龍洞、旺蒼黃洋洞、通江中峰洞等。山脊由堅硬的結晶灰岩組成,經上升剝蝕後渾厚雄偉。
大巴山地質上屬復背斜結構。軸部多為結晶石灰岩所構成的高山峻嶺,兩翼石灰岩面積廣大,喀斯特地貌發育,有許多大型的溶蝕窪地、溶洞、漏斗及岩溶泉等,多沿結構線發育。由於構造褶皺緊密,斷層發育,加之谷坡陡峻,崩塌、滑坡等重力地貌現象較為突出。河流切割強烈,多峽谷,山谷高差達800~1200米,山體整容凌亂,地面崎嶇,交通不便,常需在峭壁上鑿隧道而行,自古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