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急求世界地理知識,手抄報急需!
照著地理書 找啊找
找一小點
再在網上 找
找到 網路 打 上你要找的 問題 :「關於地理手抄報」
就 ok了 我試過的
㈡ 世界地理知多少的手抄報
你好,給你一個提綱,你自己網路各個房屋的詳細介紹吧。
中國各地住房特點:
東北--牆壁厚、窗戶較小、門小、屋頂坡度較緩--冬季嚴寒且時間長
黃土高原--窯洞--結實耐用,冬暖夏涼、且就地取材,方便
大西北--多平房--氣候乾旱,降水少,不用蓋屋檐遮雨
南方--屋頂坡度較陡--雨季降水量大,夏季多暴雨,陡坡屋頂便於雨水下泄
㈢ 地理小報內容
《趣味地理》二則僅供參考:一、地理考試時, 老師要學生簡略描述下列各地:阿拉伯、新加坡、好望角、羅馬、名古屋、澳門。
其中小明這樣寫:從前有個老公公, 大家叫他阿拉伯,有一天他出去爬山, 當他爬
到新加坡的時候突然看見一隻頭上長著好望角的羅馬直沖過來,嚇的他拔腿跑進名古
屋, 趕緊關上澳門。
二、遼寧「怪坡」
最早被發現的「怪坡」,位於遼寧省沈陽市新城子區清水台鎮周家村東北方的寒坡嶺。
1990年5月,一輛麵包車途經此地,司機下車小歇;回來時發現熄火的麵包車已自行從坡底「滑行」到了坡頂。
在這條長約90米、寬約15米、坡度為1.85度的「怪坡」上,坡道平坦,兩邊長滿小草,並無任何異常現象。
但就在這「怪坡」上,汽車下坡必須加大油門,而上坡即使熄火也可到達坡頂;騎自行車,下坡要使勁蹬,上坡卻要緊扣車閘;人行坡上,也是上去省力,下來費勁。
◇山東「怪坡」
濟南市東南外環路也有一段「怪坡」,引來人們競相探奇。
當時,有人駕車途經外環路省經濟學院以南約1.5公里處一段下坡路時,駛過下坡的汽車一旦熄火,竟又慢慢地自動爬上了坡。
不少人聞訊趕來,目睹了同一現象:幾輛汽車駛到坡底,車與車相距1.2米,熄火;結果,汽車均「倒行逆駛」,緩慢地爬上坡去。
◇西安「怪坡」
在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東南方,1997年人們又發現了一個「怪坡」。
「怪坡」長約120米,是一段盤山公路的上坡段,汽車、摩托車、自行車到此,不用加力踩油門,都會自動地慢慢爬上去。
◇台灣「怪坡」
在台東縣東河鄉,有一個名叫「都蘭」的旅遊勝地,其最吸引遊人處,便是「水往高處流」的奇景。「怪坡」旁有一股小山溪,溪水流到山腳下的農田,而靠近山腳旁的另一股溪水,不往下流,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向山坡上流去,觀者無不稱奇。
㈣ 急求初中關於地理的手抄報(內容),包括題目,內容等。。
地球運動
地球自轉
地質時期地球自轉的情況大概還有地球繞著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的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為24小時,依舊是一天。通過對月球、太陽和行星的觀測資料和對古代月食、日食資料的分析,以及通過對古珊瑚化石的研究,可以得到地質時期地球自轉的情況。在6億多年前,地球上一年大約有424天,表明那時地球自轉速率比現在快得多。在4億年前,一年有約400天,2.8億年前為390天。研究表明,每經過一百年,地球自轉長期減慢近2毫秒(1毫秒=千分之一秒),它主要是由潮汐摩擦引起的。此外,由於潮汐摩擦,使地球自轉角動量變小,從而引起月球以每年3~4厘米的速度遠離地球,使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變長。除潮汐摩擦原因外,地球半徑的可能變化、地球內部地核和地幔的耦合、地球表面物質分布的改變等也會引起地球自轉長期變化。恆星日為23時56分4秒;太陽日為24小時。
地球公轉
1543年著名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在《天體運行論》一書中首先完整地提出了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概念。地球公轉的軌道是橢圓的,公轉軌道半長徑為149597870公里,軌道的偏心率為0.0167,公轉的平均軌道速度為每秒29.79公里;公轉的軌道面(黃道面)與地球赤道面的交角為23°27',稱為黃赤交角。地球自轉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變化,地球公轉及黃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從地球上看,太陽沿黃道逆時針運動,黃道和赤道在天球上存在相距180°的兩個交點,其中太陽沿黃道從天赤道以南向北通過天赤道的那一點,稱為春分點,與春分點相隔180°的另一點,稱為秋分點,太陽分別在每年的春分(3月21日前後)和秋分(9月23日前後)通過春分點和秋分點。對居住的北半球的人來說,當太陽分別經過春分點和秋分點時,就意味著已是春季或是秋季時節。太陽通過春分點到達最北的那一點稱為夏至點,與之相差180°的另一點稱為冬至點,太陽分別於每年的6月22日前後和12月22日前後通過夏至點和冬至點。同樣,對居住在北半球的人,當太陽在夏至點和冬至點附近,從天文學意義上,已進入夏季和冬季時節。上述情況,對於居住在南半球的人,則正好相反。
㈤ 求初中地理手抄報內容
1,如何學習地理
2,世界的地理風光
3,世界的地理問題
4,有關地理的小笑話
5,自己學習地理的箴言
1、世界面積最大的平原亞馬遜平原 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
2、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極洲 最低的大洲歐洲
3、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最小的大洋北冰洋
4、世界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5、世界最高大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
6、世界季風最顯著的地區東亞 最大的群島國家印度尼西亞
7、世界火山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有"火山國"之稱。
8、世界(天然橡膠、油棕、椰子、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的最大產地東南亞
9、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洲亞洲 最小的大洲大洋洲
10、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 最小的大陸澳大利亞大陸
11、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 人口最多的國家(1中國 2印度 3美國)
12、世界石油儲量(出產、輸出)最多地區中東地區
13、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最多的大洲非洲(28‰),最少的大洲歐洲(3‰)。
14、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大地區亞洲東部;亞洲南部;歐洲大部;北美洲東部。
15、世界人口最稀少的四大地區嚴寒的苔原帶、冰原帶;亞寒帶針葉林帶;未開發的熱帶雨林帶;乾旱的沙漠地區。
16、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
17、世界最高大而綿長的兩條山系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18、世界最大的原料進口國日本,世界最大的佛教國家泰國。
19、世界華人和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東南亞
20、世界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大洲南極洲
21、世界上,國家和地區的數目最多的大洲非洲
22、(日本)的捕魚量常佔世界第一位
㈥ 地理手抄報
1.亞洲地理
亞洲地形總的特點是中部一帶地勢高,周圍低,地表起伏大,半島和島嶼多,全洲大致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脈伸延至大陸邊緣。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總面積75%,在山地和高原外側分布著一些平原。
亞洲許多大河源於中部高山地帶,呈放射狀向四方奔流,形成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四大水系,內陸河主要分於亞洲中西部乾旱區,有錫爾河、阿姆河、伊犁河等。亞洲的湖泊分布大致可分為北亞、中亞、西亞、青藏高原和長江中下游五大湖畔,湖泊類型多樣。
由於亞洲所跨緯度寬廣,缺少伸入內地的海灣,廣大內陸地區和高緯度地區具有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各地受大氣環流和海陸位置影響不同,又有季風性顯著、氣候類型復雜多樣的特點。
2.歐洲概況
位於亞洲西面,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是歐亞大陸西部向大西洋伸出的一個大半島。
歐洲海岸曲折多港灣,主要內海有南部的裏海、愛琴海、亞得里亞海和北部的波羅的海;主要海峽有西南端的直布羅陀海峽和西部的英吉利海峽。
歐洲主要半島有北部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南部的巴爾干半島、亞平寧半島和伊比利亞半島;主要島嶼有大西洋中的大不列顛島、愛爾蘭島和冰島,南部的西西里島和撒丁島。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內海,直布羅陀海峽是歐非兩洲的分界線
歐洲的地形以平原為主,佔全洲面積的2/3,阿爾卑山是歐洲南面的年輕褶皺山系。歐洲有以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為中心的大陸冰川和阿爾卑斯山脈為中心的山嶽冰川,冰川地形廣布。
歐洲的氣候溫和濕潤,西歐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氣候,向東過渡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南 歐洲典型的地中海式氣候,北冰洋沿岸為苔原氣候。
歐洲河網稠密,水量豐富,伏爾加河是歐洲最長的河流;多瑙河是歐洲第二大河,也是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一條國際河流,具有重要的航運價值。
歐洲的居民絕大部分屬白色人種,語言屬印歐語系,分拉丁語、日耳曼語、斯拉夫語三個語族。歐洲經濟共同體是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組成的一個政治和經濟聯盟。目前已有12個國家參加。歐洲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城市人口比重大、人口增長率低的一洲。
歐洲現共有44個國家和地區,按地理方位分為五部分:東歐、西歐、南歐、北歐與中歐。
2.南歐
南歐指巴爾干、亞平寧和伊比利亞三個半島和附近一些島嶼。有西班牙、葡萄牙、摩納哥、安道爾、義大利、聖馬利諾、梵蒂岡、馬爾他、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南斯拉夫、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馬其頓、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希臘等17個國家。位於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亞平寧半島上的義大利\巴爾干半島的羅馬尼亞等國是面積較大的國家。摩納哥安道爾、梵帝岡、聖馬利諾、馬爾他等是世界上面積少、人口最少的幾個國家。
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
義大利:首都羅馬位於半島四側,為全國最大的城市和政治、文化中心;有許多古羅馬帝國的古跡,為著名的旅遊勝地。威尼斯位於東北部沿海,是著名的水上城市。
3.西歐
西歐:瀕臨大西洋和北海,范圍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六國。北海是世界著名漁場。西歐是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二次大戰期間,西歐受到消弱。戰後,西歐一些國家在經濟貿易方面採取了一些共同政策,組成了「歐洲經濟共同體」。
英國: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及北愛爾蘭四部分組成。英國是西歐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倫敦跨泰晤士河兩岸,是英國首都和最大港口,也是全國新興工業、金融、貿易。交通和文化中心。著名工業中心:伯明翰、曼徹斯特、格拉斯哥。
法國:整個領土大致呈六邊形。法國有發達的資本主義工農業,巴黎盆地是法國最重要的工業區,洛林鐵礦區和里爾煤礦區是傳統的鋼鐵工業區。鋼鐵工業中心有敦刻爾克和福斯。法國的鐵、鋁、鈾的藏量居歐洲前列。法國是歐洲出口糧食最多的國家,首都巴黎,馬賽是地中海沿岸的最大港口和煉鋁工業中心。
4.北歐
北歐:地處高緯,包括挪威、瑞典、芬蘭、丹麥、冰島五國和法羅群島(丹)。北極因通過挪威、瑞典和芬蘭的北部,芬蘭因境內湖群密布,所以被稱為「千湖之國」。北歐五國部有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以瑞典面積最大人口最多,首都斯德哥爾摩綠化面積大,環境幽美。經濟以冶金、木材加工和造船為主。挪威的漁業、航運久負盛名,石油為新興工業。芬蘭是紙漿和紙張的重要出口國。丹麥的經濟支柱是乳肉畜牧業和家禽養殖業。冰島是以漁業為主的國家。
5.中歐
中歐位於阿爾卑斯山脈和北海、波羅的海之間,由德國、瑞土、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奧地利和列支敦士等九國組成。
德國:二戰後,德國分為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兩部分。1990年10月3日,兩德重新統一,稱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德國。首都柏林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德國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絕對優勢,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主要工業區為魯爾區和薩爾區,工業中心有慕尼黑、科隆、漢堡、萊比錫和柏林。
瑞士:瑞士經濟發達,以技術水平高的鍾表、精密儀器、精密機床等著名。日內瓦是著名游覽城市,首都為伯爾尼。
6.東歐
東歐也就是前蘇聯的歐洲部分。它們是: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
俄羅斯:面積1700多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1.5億中,俄羅斯人佔81%以上,有100多個民族中通用語言是俄語。
俄羅斯大部分地區氣候屬溫帶大陸性氣候。由於地處高緯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溫暖,位於西伯利亞南部的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主要礦產資源有煤。鐵、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等,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俄羅斯歐洲部分是它的政治、經濟核心地區,全國大部分工業、人口和城市集中在那裡。兩大工業區:一是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業區,二是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
首都莫斯科是俄羅斯最大城市和綜合工業中心也是交通中心,主要港口聖彼得堡濱芬蘭灣,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太平洋沿岸主要港口,摩爾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終年不凍港。
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
烏克蘭:首都基鋪。
摩爾多瓦:首都基希必烏。
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
拉脫維亞:首都里加。
愛沙尼亞:首都塔林。
人文關懷思想可以說是幾乎和人類社會存在歷史一樣源遠流長,在2500多年以前,古代印度、古代中國、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思想家們就已經開始論述人文關懷的思想。當時他們所論述的人文關懷思想主要是為了人類社會能和諧相處,而對人類社會財富、責任等方面展開的。在古代,雖然世界不同的地方都論述人文關懷思想,但是他們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把人文關懷歸因於上帝或者其他造物者。可他們卻又同中有異,在一些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別。比如希臘晚期最主要的哲學流派:伊璧鳩魯派和斯多葛派,都把人的道德問題作為研究的中心,都企圖在社會危機和動亂中找到人賴以安身立命的行為准則,但是二者又存在有快樂主義和禁慾主義的區別。伊璧鳩魯認為,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快樂和避免痛苦,人的快樂和幸福是人們生活的出發點和目的;是評判人的一切的標准,是人們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原則。而斯多葛派則認為,人的幸福是理性的完善,實現了理性的完善才是真正的幸福,並可以從中產生最大的快樂。亞洲和歐洲的人文關懷起源在許多方面也有類似這兩個哲學流派的異同,因此,探討亞洲和歐洲人文關懷的起源的異同,對理解它們的人文歷史以及它們在人類社會中的作用有一定的幫助。
1、亞洲人文關懷的起源
在亞洲,古代中國和古印度是最早和最多提到人文關懷的國家。儒家的創始人孔子作為世界最早的人文關懷者,當他看到禮崩樂壞,以至政治、社會及倫理綱常失序紊亂時,就提出了「復周禮」、「行仁政」的思想,欲希望能在亂世中撥亂反正,以求恢復世間的安定與昌盛,人們生活的幸福與安康。孔子在極力推崇周禮的同時,也繼承了西周以來的人文關懷思想。據載,西周的周公一共當國7年,到第6年是就制禮作樂,制定了一整套政治經濟制度。他根據周初的政治形勢,提出了「明德慎罰」、「敬天保民」為主要內容的人文關懷思想。周公的「明德慎罰」、「敬天保民」與西周之前的商代後期的王權至上思想四根本對立的。《盤庚中》記載商王盤庚訓誡臣民時說:「今予命汝無起穢以自臭,恐人倚乃身,迂乃心,予迓續乃命於天,予豈汝威,用奉畜汝眾。」盤庚的這些話是說,你們一定要聽從商王的意見,不要被其他人的意見所蒙蔽。我替你們向天祁求,目的就是使你們能夠繼續生存下去,我不是用我的威勢去壓迫你們,我是為了養育你們。商王盤庚把自己擺到了人民大眾救世主的地位,這在邏輯上就是要民眾服從天的意志,也就是服從君主的意志。鑒於此,周公的「明德慎罰」、「敬天保民」思想,主要是圍繞天命不常、天命與人事相統、敬天保民等方面而展開的。周公的「明德慎罰」、「敬天保民」思想,是商周之際特定歷史條件的產物,他甚至明確提出:「天可信,我道惟寧」,①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傳統政治思想的人文主義的發展路向。孔子的「復周禮」實質就是欲通過一定的制度來確保其人文關懷思想的實施。,因為「禮」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指禮儀制度,也就是維護社會和諧安定的秩序,是為人處世的行為規范。孔子人文關懷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仁」的實質就是「人」,故有「仁者人也」②之說法。孔子把「仁」等同於「人」,就是因為他認為,人與其他非人的動物一樣,是一個有生命的個體,有生存、繁衍的欲求和物質生活的需要,從這個角度和意義上講,「人」是「仁」的基礎和前提。
然而,孔子又認為,人並非是自然之物,作為社會存在的人,具有一定的社會屬性,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秩序和社會結構中。作為社會的一員存在,是接受一定的社會規范約束即「禮」而存在的。在孔子看來,禮規定了人們的親疏、貴賤和尊卑,也規定了人們各自的道德禮儀、原則規范、權利義務和政治地位等等。故君有君道、臣有臣道、父有父道、子有子道。從孔子眾多論「仁」的言論中,我們可以知道,孔子所講的「仁」主要有四層含義:一是「人」是「仁」前提和基礎;二是「為仁」的方法;三是「仁」的內容;四是「為仁」的成就。在「人」是「仁」前提和基礎部分,孔子認為,人必須有真性情,有真情實感,這是「仁」的基礎。故孔子說:「剛毅木訥近仁」,③又說:「巧言令色,鮮矣仁。」④他把「毅木訥」的人和「巧言令色」的人做了鮮明的比較,認為前者是自己為主,憑著自己的真性情、真情實感做事的老老實實的人,這是接近了「仁」的要求;而後者是以別人為主,做事說話,專以討別人喜歡的虛偽的人,這與「仁」的要求是背道而弛的。從這個對比中可以看出,孔子認為「仁」的基礎就是人的真性情、人的真情實感,但僅有真情實感、老老實實的人還不一定是仁人,但是弄虛作假、油腔滑調、討人喜歡的人絕對是不可能成為「仁」人的。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為仁」的方法,那就是學「禮」。但是,孔子並沒有拘泥固執於禮的形式,而是將「禮」的根源歸結於人的內心情感與自我要求,故《顏淵》中記載:「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孔子認為,「克己」就是約束自己,「復禮」就是把不符合「禮」的言行納入到「禮」的軌范。《顏淵》中這段話,意思是說,一個人要是能夠做到約束了自己使自己符合「禮」的原則,就是「仁」。一旦能夠做到「克己復禮」,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他為仁人了。由此可見,孔子對於「禮」的堅持,實際就是出於對「仁」的肯定,也就是所謂的「不知禮無以立也」⑤,把「仁」作為「禮」的內在根源,把「禮」作為「仁」的行為體現,顏淵進一步問什麼是「克己復禮」,也就是「仁」的內容是什麼,孔子答道:「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⑥他認為,只要在視、聽、言、動各方面都不允許越出「禮」的軌范,那就是符合「仁」的原則的人。孔子主張的「禮」主要是針對寇賊姦宄、殺人越貨、不友不孝、犯上作亂、弒君弒父的社會狀況而提出來的。通過學「禮」達「仁」了以後,「仁」有什麼重大的作用呢?這就是孔子「仁」的第四層含義。孔子首先把「仁」作為是君子必要的道德人格,沒有或者失去了仁德,也就不會成為君子。所以孔子把仁作為是人生價值之所在,天下之人皆有追求富貴的慾望,但必須以仁德作為標准而衡量取捨。正如孔子所言:「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且富且貴,於我如浮雲」。⑦這是超越於富貴的道德衡量,是孔子之能夠自處其樂。認為人生的價值不在於富貴的生活,而在於德性生命的成全,這是儒家人文關懷思想的價值取向,也為儒家人文關懷思想者所持守。正如孔子所言:「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⑧明確道出了孔子堅定不移地追求人生的道德價值,並把「殺身成仁」作為是人生道德的最高境界。孔子的「仁」說,是對人的生命意義的思考,是對人生價值真諦的探究,是對人的自我價值和他人價值的高度關懷,充分展現了孔子從成己成人的道德理想出發,開展了一系列的「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君子之道,鮮明地指出了君子除了自我修養,成就自己的德性修養外,更應該「推己及人」地幫助天下之人成全自身的德性,這才是君子道德價值的真正完滿和成全,也是孔子人文關懷思想的最高表現。中國的人文關懷思想,在孔子之前雖有所涉及,但孔子之前的人文關懷思想是比較零碎的、膚淺的、不成型的,有的甚至帶有濃郁的神話和宗教色彩。而孔子的人文關懷思想則從人的生命存在、生命價值以及生命價值的實現途徑等充分展開,因此,在中國,人文關懷思想的鼻祖理所當然歸功於儒家的創始人——孔子。
在古印度(古印度並不是我們現代所講的古代的印度,而是指古代印度次大陸,簡稱為次大陸,包括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錫金等國),其文化是神權至上文化,主要是關於神的存在、靈魂以及宇宙成因的探索,然而在神學至上的文化里也有無神論者和唯物主義者對神權教義的挑戰,其中主要是對神權神秘主義和禁慾主義的挑戰。在公元前700多年,有一個叫布利赫斯伯斯(Brihaspathy)的人寫到:「在世界的另一極,既不存在天堂,也不存在最終的解脫,更不存在靈魂和等級制度」,這可以說是古印度最早的人文關懷思想的萌芽。布利赫斯伯斯(Brihaspathy)發出這樣的呼聲,是基於嚴密的社會等級制度的社會現實,以及針對當時神學宗教的蒙昧主義的。以婆羅門時期為例子,古代印度社會就分為奴隸、平民、貴族、祭司四個等級,在如此森嚴的等級社會里,下層人的生命都難得到保障,更談不上人的價值、尊嚴和人格了。雖然古印度作為佛教的發源地,佛教的許多教義雖然也有對人的關注。但是以「慈」、「悲」為核心的佛教人文關懷思想雖然有「不求自己得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平等,饒益一切眾生的高尚精神,但佛教那種輕生重死、忽視現實重視虛無的要求卻是從根本上背離了人文關懷思想的要求。古印度形成這種忽略世俗人文關懷的原因,就是由它獨特的社會歷史決定的。據記載,公元前2000—1500年,雅利安人遷移到印度,剛開始的時候是信仰多神教的,而對多神教的贊歌就形成了吠陀經。吠陀時代信仰善惡二神,其中陀羅代表善神,其主要任務是在天上和人間建立秩序,主持公正和正義,這樣就開始了對人的思考。進入到奧義書時代就出現了瑜珈,主張通過修煉把人的靈魂和宇宙靈魂等同起來,人們企圖藉助瑜珈修持而顯現主體的自由,這是人文關懷的一種形態,但這是忽視現實意義的人文關懷。佛教視世俗生活為苦,盼解脫的思想就與奧義書傳統有直接的聯系。
2、歐洲人文關懷的起源
中國學者周國平認為,西方傳統文化中的人文關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人文關懷是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思潮,廣義的人文關懷就是由西方哲學所培育的那種歐洲的精神文化傳統。本書是按照廣義來理解人文關懷,因此歐洲的人文關懷實際上就是從古希臘開始的一種精神文化傳統,它最主要的精神就是尊重人,尤其是把人作為一種精神存在的價值。
歐洲的人文關懷思想主要是體現在古希臘神話中。古希臘神話源遠流長,主要流傳在從古希臘文明時期到公元前七世紀這一漫長的時期。它以口頭文學的形式在民間流傳,記載在荷馬史詩、赫西俄德神譜以及希臘時期的文學、哲學和歷史等著作中。古希臘神話中的世界,一方面是力量無比的神所統治的世界,另一方面是人類進行著的有聲有色的活動和斗爭的世界。人與神之間的對立和斗爭,構成了神話的一個內在的根本矛盾。大力描寫人的生活、生產、品德、智慧、功業、斗爭等,成為希臘神話的一個中心題材,也是人文關懷思想誕生的標志,希臘神話中的人文關懷思想主要通過英雄人物來體現的。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人物相當的多,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英雄體系,但都有一個核心,那就是人類對神的反叛精神,表現人文關懷的思想。比如古希臘神話中希臘最著名的智勇雙全和德才兼備的英雄赫剌克勒斯,不僅以其極大的力量和過人的智慧,消滅了河神、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與兇猛的野獸、還戰勝了各樣的強盜和暴君,而且還具有極其可貴的品質—為人民造福。他一方面為民除害、造福於民,另一方面救死扶傷。他在高加索山谷救出英勇不屈的普羅米修斯,從大海中撈出大工藝美術家的兒子卡落斯的屍體,救過美麗善良而賢淑的阿爾刻提斯。另一方面他勇於打破尊卑、主奴和等級等傳統觀念,把戰俘當作人來看待,給予憐憫和優待,他可以稱得上是希臘人文關懷者的化身。其次,古希臘神話中體現了人文思想最為明顯的是神祗的形象和屬性是不斷發展的。古希臘神話中的神祗先是人神同形,取得了人的形象並逐漸朝著人性過渡,接著是表現出具有人的生活、習慣、道德。例如神話中的希臘諸神雖然住在奧林匹斯聖山上,但卻有人的任性、享受、虛榮、嫉妒、復仇、好鬥、偷情等性格,且同人的聯系相當密切。如作為眾神之首的宙斯,他同女神赫拉結為夫妻,但他貪色無度,卻鑒於赫拉的監視,只能背著赫拉下凡偷情。這些對眾神的描繪,實際上就是對人間現實生活的折射,對眾神的褻瀆就是對人間現實生活的贊揚,這也是古希臘神話中人文關懷的一個體現。再次,古希臘神話對祭祀方式的描述表現了對人的地位的重視,這也是人文關懷思想的一個表現。在古希臘神話中,祭神儀式是極其隆重的,用作祭祀的動物都要統統燒掉,以示對人的至尊極敬,但對物質生活機器落後的人類來說,實在是一個特大的浪費。普羅米修斯為此特代表人類向神靈請求,要改變這種祭神的方式,最終達成協議:只用動物的骨頭象徵全部的祭品,而把肉剝下來留給人類吃掉。這就把人類對物質生活的需要提高於敬神的需要。最後,古希臘神話中的樂生主義也是人文關懷思想的一個表現。根據希臘不少的神話記載當時的希臘人的一個普遍觀念就是把聲、生命當作快樂、幸福和美德。希臘神話中樂觀向上、生生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成為西方人文關懷思想的一個重要的來源。歐洲人文關懷思想的起源表現在古希臘神話中,古希臘神話其內容和形式講是虛無縹緲的,但是它又同人類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就其內容而言又是非常現實的。這個現實性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包含一些最原始的人文關懷思想,成為我們追溯歐洲人文關懷思想發軔軌跡的最初線索。
3、亞洲和歐洲人文關懷思想起源的異同
亞洲和歐洲人文關懷思想的起源,可以說是代表了世界人文關懷思想起源的特徵。亞洲與歐洲作為人類文明的兩個中心,它們的人文關懷思想有一定的異同點。
亞洲人文關懷思想的起源,首當其沖以中國為代表,而歐洲人文關懷思想的起源,理所當然是古希臘。我們把中國的人文關懷思想起源和古希臘神話的人文關懷思想起源做一個比較。我們就可以知道,中國的人文關懷思想的起源主要是偏重於關注活生生的個人,以神話形式來表現人文關懷思想的很少。雖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有通過神話的形式來表現一些英雄人物,但這些所佔的比重都是相當少的。即使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也有精衛填海、女媧補天和神農嘗百草的傳說,但這些只是反映了中國先民渴望擺脫自然奴役的一種美好願望,並沒有體現人的尊嚴、價值和意義的人文關懷思想,因此,早期中國的神話並不象希臘神話一樣具有濃郁的人文關懷思想在裡面。希臘神話是藉助神話的形式體現人擁有能動創造的本質力量,反思和探索人的本質和人的價值,通過對神的頌揚來體現人的意志及人格的偉大,以神的形式來體現人的一種人文關懷的精神。中國的神話文化並沒有具有希臘神話中的這些特徵,因此我們只能說中國的人文關懷思想起源於孔子。因為孔子所開創的儒家文化自始至終都是關注現實中的人,具有明顯的直接性,這就是亞洲人文關懷思想和歐洲人文關懷思想的一個明顯的區別。即使是在古印度,其人文關懷思想的起源,也是直接面對黑暗或不公平的社會現實提出來的。
亞洲和歐洲的人文關懷思想的起源,雖然有一定的區別,但是它們都有人文關懷思想的主要特徵,那就是對人的價值的尊重,把人看作是宇宙間的最高價值。認為人比物更重要,人比神更重要,肯定了人在這個塵世間的幸福,認為人的價值應該在這個世界上實現,而不是推脫到塵世的彼岸和遙不可及的將來,人有權利追求自己的幸福。
參考文獻:①《尚書.君奭》 ②《禮記.中庸》 ③《論語.子路》 ④《論語.學而》
⑤《論語.堯曰》 ⑥《論語.顏淵》 ⑦《論語.述而》 ⑧《論語.衛靈公
㈦ 世博地理知多少的手抄報(500字) 在線等!
從1851年英國倫敦起步,世博會伴隨人類走過150年,匯聚展現人類文明結晶,見證社會發展進步。
一切始於世博會——這是世博會的一個著名口號。
1862年倫敦世博會出現了手動洗衣機;1876年費城世博會上,電話的發明人貝爾正在為世界第一部電話機做通話試驗;1889年的巴黎世博會,賓士為汽車時代揭開了序幕……
世博,開啟未來之夢的劇場。
時至今日,與奧運會、世界盃並稱世界三大盛會的世博會,更加豐富多彩——除了最前沿的科技發明,最新潮的發展理念,這里還呈現世界頂級建築藝術、文藝作品,還匯聚來自全球各地的美食。既有世界著名男高音華麗獻唱,也有來自地球某個你從沒聽說過的民族近乎原始的舞蹈……
世博,匯聚環球精彩的舞台。
如今,在「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下,世博會翩然走入上海,走入中國。
黃浦江邊5.28平方公里的區域,2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在這里匯聚,將在184天的時間里,將這里變成一個名符其實的、真正意義的「地球村」。
㈧ 亞洲地理知多少,手抄報
亞洲是世界上大江大河匯集最多的大陸,長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8條之多,其中4000公里以上的有7條。
長江、黃河、瀾滄江-湄公河、額爾齊斯河-鄂畢河、 黑龍江-阿穆爾河、勒拿河和葉尼塞河
按地區分有許多河流是跨地區的河流,地理學上經常使用的是按水系分類。
按水系分
太平洋水系主要有 黑龍江-阿穆爾河、鴨綠江、黃河、淮河、長江、珠江、瀾滄江-湄公河、元江-紅河、湄南河
印度洋水系主要有 怒江-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恆河、獅泉河-印度河、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