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貴州岑鞏縣怎麼樣
岑鞏縣,隸屬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處貴州東部,黔東南州東北部,位於東經108°20′~109°03′、北緯27°09′~27°32′之間,東接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南連黔東南州鎮遠縣,西鄰銅仁市石阡縣,北抵銅仁市江口縣、銅仁市。至黔東南州府凱里市154千米,距貴州省會貴陽市335千米。面積1486.5平方千米,轄7鎮4鄉1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縣人民政府駐新興經濟開發區。境內居住著漢族、苗族、侗族、仡佬族、土家族等18個民族,總人口22.79萬人(2012年)。
岑鞏盛產優質大米、水果、花生、油菜籽、茶葉、中葯材、豬、牛、羊、魚等農牧產品,其中地方名優特產思州綠茶、思州水晶米、思州文旦柚、思州桐油最負盛名。201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48.73億元。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1] 2020年3月3日,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脫貧「摘帽」。 [2]
中文名稱岑鞏縣外文名稱Cengong County別 名思州行政區類別縣所屬地區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轄地區1街道、6鎮、5鄉政府駐地㵲水街道電話區號0855郵政區碼557800地理位置貴州東部,黔東南州東北部面 積1486.5平方千米人 口22.79萬人(2012年)方 言苗族方言氣候條件亞熱帶溫暖溫潤氣候區著名景點龍鰲河景區、萬佛長廊溶洞奇觀、陳圓圓墓等火車站羊坪站、三穗站、銅仁南站車牌代碼貴H少數民族苗族、侗族、仡佬族等18個民族行政代碼522626
截至2019年8月,岑鞏縣轄1街道、6鎮、4鄉、1個民族鄉
1街道:㵲水街道
6鎮:思暘鎮、水尾鎮、天馬鎮、龍田鎮、凱本鎮、大有鎮
4鄉:注溪鄉、天星鄉、平庄鄉、客樓鄉
1民族鄉:羊橋土家族鄉
201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48.73億元
血豆腐
血豆腐是用豬血和豆腐混合後伴以食鹽等各種佐料製成的一種菜餚,具有味美色鮮、香醇可口的特點,是岑鞏人民過春節常制的一種美食,其製作過程是將新鮮的豬肉和豆腐混合後,抖以食鹽,然後將被鮮豬血染透的豆腐團捏成蘋果大小的小團,放入墊有稻草的竹篩內(只放一層,不能重疊,以防變形),置於火炕上熏烤(通常與臘肉、香腸一起熏烤),至血豆腐表層呈黑色變硬時即可。製成的血豆腐外呈黑色,內呈淡紅色,帶有很多小孔,是血豆腐中的水份蒸發後形成的。食用時,洗凈其表面污物,置於沸水中與臘肉同煮到臘肉熟時切成薄片即可食用。
Ⅱ 岑鞏縣屬於哪個自治區
岑鞏縣隸屬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
岑鞏縣位於貴州省東部。總面積1486.5平方千米。2003年末,全縣總人口22.08萬人。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有苗族、侗族、土家族。
縣人民政府駐思暘鎮,郵編:557800。代碼:522626。區號:0855。拼音:Cengong Xian岑鞏,古名思州,歷史悠久,思州始名於唐,開府於明,距離省會貴陽有300多公里。在元代領府、州、縣及蠻夷長官司六十八個,是貴州政治經濟,文化的先發地之一,史家有「先有思州,後有貴州之說,民國二年(1913)更名思縣,十九年(1930)改名岑鞏縣至今。岑鞏縣位於貴州省東大門,地外湘黔交界結合部,自古為楚、黔、滇交通要衢,唐代曾設置夜郎縣、峨山縣,從隋代後思州田氏土官統治800餘年,元明清人都坪峨異溪,都素、黃道溪、施溪4個長官土司官」土流並治400多年,境內先後出土恐龍化石,戰國甬鍾,省級保護單位中木召古城遺址相傳為西漢夜郎國都,徵集有漢磚硯,石雕牛頭,還有西晉時傳入的宮廷儺戲儺技流傳至今,並有在唐代就產銷於市的思詐石硯,有仡佬族棺葬、石棺葬,元明清代思州宣慰司副使劉貴墓、陳圓圓墓,蘇元春骨葬,將軍墓,軍屯遺址及思州田氏從隋唐以來世居之地的衙院土家族自然寨,大樹林苗寨,丁家灣侗寨,都分布在省級風景區龍鰲河周邊不到15公里的地方,又有200處寺廟遺址等等,被譽為「思州文物群落」古府雄基之地:建國後,縣境也是華東,華南進入大西南的主要交通要道,湘黔鐵路(株六復線),320國道,正在建設的65號高速公路、舞陽河均沿新縣城區而過,銅仁大興飛機場距縣城100千米(高等級公路約1小時),上海至瑞麗高等級公路也將通過縣城,從縣至鄉鎮開通了光纖通信,還有無線尋呼,數字移動通信等現代化立體信息通道服務。
岑鞏是一個多民族的雜居縣,地處雲貴高原向湘西過渡的低中山丘陵地帶。濃郁的民族風情,傳奇的歷史文化和「古、美、奇、特」的自然風光,正如中國《紅樓夢》研究會會長馮其庸教授在岑鞏考察旅遊資源時所題「龍鰲河風光,人間天上」。
Ⅲ 貴州省芩鞏縣是哪個市
貴州省芩鞏縣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下轄縣。
岑鞏縣位於貴州省東部,黔東南州東北角,轄9鎮2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國土面積1486.5平方公里,居住著漢、苗、侗、仡佬、土家等18個民族,總人口23萬人。是「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縣」「思州石硯文化藝術之鄉」,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創建縣,國家衛生縣城。
岑鞏古稱思州,文明早孕,始名於唐,置府於明,民國二年(1913年)改思州府為思縣,民國十九年(1930年)更名為岑鞏縣,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古思州為楚、黔、滇交通要衢,中原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首先從這里傳播於黔境,是貴州政治、經濟、文化的最先發祥地,史學界素有「先有思州、後有貴州」之說。
(3)岑鞏縣地理位置最高鄉是哪個擴展閱讀:
岑鞏縣建制沿革
岑鞏古名思州,春秋時期屬楚,隸屬黔中郡。
漢屬武陵郡。
晉永嘉元年(307年),思州脫離中央王朝統治。
南北朝為「五溪蠻」地。北周保定四年(564年),蠻師田思鶴以地內附,因置奉州。建德三年(574年),改為黔州。
隋開皇五年(585年),置清江郡清江縣。十九年(599年),置巴東郡務川縣。
北宋大觀元年(1107年),番部長田恭內附,置思州郡,後改為務川城。
明初沿襲元代建制,洪武元年(1368年),分置思州、思南二宣慰司,轄24個長官司(縣)。永樂十一年(1413年),廢兩宣慰司,分置思州、黎平、新化、石阡、思南、鎮遠、銅仁、烏羅等8府,建立貴州布政司統轄。
清代仍設思州府。
1949年11月9日,岑鞏縣解放,隸屬中共銅仁地委。12月25日,改隸屬中共鎮遠地委。
1956年,以31個小鄉,分設31個管理工區。
1958年8月,岑鞏縣試辦人民公社,遵照「政社合一」體制,宣布成立10個人民公社。12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鎮遠、三穗、岑鞏合並為鎮遠縣,將全縣10個人民公社,改為4個區級人民公社:岑鞏人民公社、駕鰲人民公社、天馬人民公社、龍田人民公社。
1961年8月18日,恢復岑鞏縣建制。開展整風整社,全縣共4個區14個人民公社。
1963年2月21日,將14個人民公社調整為31個鄉級人民公社,仍設4個區。分置黃河公社。
1968年,撤銷思暘區、駕鰲區、天馬區、龍田鎮,將駕鰲公社、黃河公社並入水尾公社。全縣置11個人民公社。
1984年7月,分置思暘區和思暘鎮及思暘鄉、水尾區及水尾鎮、天馬區和天馬鎮及白岩坪鄉、龍田區及龍田鎮。
1988年4月,撤銷思暘鄉、白岩坪鄉,撤區設思暘鎮、水尾鎮、天馬鎮、龍田鎮。
2001年2月24日,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岑鞏縣城從思暘鎮龍江村搬遷到新興村。
2012年,轄6個鄉1個民族鄉,共11個鄉鎮和1個新興開發區。下設6個居委會、3個社區、129個村,下轄1686個村民小組。
2013年,撤銷岑鞏縣大有鄉,設置大有鎮,鎮人民政府駐大有村。同意撤銷岑鞏縣凱本鄉,設置凱本鎮,鎮人民政府駐大寨村。
Ⅳ 岑鞏縣屬於哪個市
岑鞏縣屬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地處貴州東部,黔東南州東北部,東接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南連黔東南州鎮遠縣,西鄰銅仁市石阡縣,北抵銅仁市江口縣、銅仁市。至黔東南州府凱里市154千米,距貴州省會貴陽市335千米。
一、簡介
岑鞏縣,隸屬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處貴州東部,黔東南州東北部,位於東經108°20′~109°03′、北緯27°09′~27°32′之間,面積1486.5平方千米,轄7鎮4鄉1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縣人民政府駐新興經濟開發區。境內居住著漢族、苗族、侗族、仡佬族、土家族等18個民族,總人口22.79萬人。
二、特產
岑鞏盛產優質大米、水果、花生、油菜籽、茶葉、中葯材、豬、牛、羊、魚等農牧產品,其中地方名優特產思州綠茶、思州水晶米、思州文旦柚、思州桐油最負盛名。
Ⅳ 宋朝時期的岑鞏叫什麼地名
宋朝時期的岑鞏叫思州郡,後改為務川城。
北宋大觀元年(1107年),番部長田恭內附,置思州郡,後改為務川城。
岑鞏縣,隸屬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處貴州東部,黔東南州東北部,位於東經108°20′~109°03′、北緯27°09′~27°32′之間,東接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南連黔東南州鎮遠縣,西鄰銅仁市石阡縣,北抵銅仁市江口縣、銅仁市。至黔東南州府凱里市154千米,距貴州省會貴陽市335千米。面積1486.5平方千米,轄7鎮4鄉1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縣人民政府駐新興經濟開發區。境內居住著漢族、苗族、侗族、仡佬族、土家族等18個民族,總人口22.79萬人(2012年)。
岑鞏盛產優質大米、水果、花生、油菜籽、茶葉、中葯材、豬、牛、羊、魚等農牧產品,其中地方名優特產思州綠茶、思州水晶米、思州文旦柚、思州桐油最負盛名。
著名景點有龍鰲河景區、馬家寨景區。
Ⅵ 岑鞏縣大有鎮服務半徑有多少千米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5
Ⅶ 岑鞏縣的地理環境
岑鞏縣屬亞熱帶溫暖溫潤氣候區,其特點是氣候溫和,具有春暖、夏熱、秋涼、冬冷特徵,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熱同季,無霜期長。歷年平均氣溫15.7~17.1℃,1月平均氣溫5℃,極端最低氣溫零下10.8℃(1977年1月29日)。7月平均氣溫26.5℃,極端最高氣溫39.5℃(2003年8月3日)。最低月均氣溫零下3.1℃(2008年1月),最高月均氣溫34.8℃(1981年7月)。平均氣溫年較差30.7℃,最大日較差25.1℃(1969年4月9日)。
生長期年平均196天,無霜期年平均355天,最長達361天,最短為346天。年平均日照時數994小時,年總輻射89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50(一般為12月25日~次年1月8日)。
年平均降雨量在1142.7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66天,最多達203天(1997年),最少為148天(1988年)。極端年最大雨量毫米1403.5(1997年),極端年最少雨量毫米1005.6(2001年),降雨量集中在每年5月~6月,6月最多。 岑鞏縣境內河道屬龍江河流域、車壩河流域、舞陽河流域,其中龍江河流域面積1709平方千米,佔61.71%。車壩河流域面積1060平方千米,佔38.28%。舞陽河流域面積0.38平方千米,佔0.01%。
主要河道有一級河舞陽河1條,總長度3.8千米。二級河道有龍江河、車壩河2條,總長度103.7千米。河流總長度107.5千米,河網密度0.31千米/平方千米,徑流總量8.19億立方米,年排澇量26.86億立方米,年最大排澇量36.27億立方米。
境內最大的河流為龍江河,從鎮遠縣都坪鎮進入龍田鎮,流經境內注溪鄉、思暘鎮、大有鄉至異溪村注入舞陽河,長64千米,流域面積106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8.2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地連河、龍馬河、朱四寨河、新安河、異溪河等。 岑鞏縣土壤共分六個土類,其中地帶性土壤有黃壤和紅壤兩種,非地帶性土壤有石類土、紫色土、潮土及水稻土。
Ⅷ 岑鞏縣有多少個鄉鎮啊分別是哪些
截至2019年3月,岑鞏縣轄9個鎮2個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國土面積1486.5平方公里,居住著漢、苗、侗、仡佬、土家等18個民族,總人口23萬人。
鎮:思暘鎮、注溪鎮、龍田鎮、客樓鎮、天馬鎮、凱本鎮、平庄鎮、大有鎮、水尾鎮。
鄉:天星鄉、羊橋鄉。
開發區:新興經濟開發區。
(8)岑鞏縣地理位置最高鄉是哪個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1949年11月9日岑鞏縣解放,隸屬中共銅仁地委。
1949年12月25日,改隸屬中共鎮遠地委。
1958年8月,岑鞏縣試辦人民公社,遵照「政社合一」體制,以原思暘、大有、注溪、駕鰲、羊橋、天馬、凱本、平庄、客樓、龍田10個基層片區為單位,宣布成立10個人民公社,每個公社冠以革命名稱。
1958年12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鎮遠、三穗、岑鞏合並為鎮遠縣,將全縣10個人民公社,以原區置的規模,改為4個區級人民公社:岑鞏人民公社、駕鰲人民公社、天馬人民公社、龍田人民公社。
1961年8月18日,恢復岑鞏縣建制。思暘、馬坡、瓦廠、馬院4個管理工區,合並設思暘人民公社,大有、河坪、統口3個管理工區,合並設大有人民公社。
1984年7月,分置思暘區和思暘鎮及思暘鄉、水尾區及水尾鎮、天馬區和天馬鎮及白岩坪鄉、龍田區及龍田鎮。
1988年4月,撤銷思暘鄉、白岩坪鄉,撤區設思暘鎮、水尾鎮、天馬鎮、龍田鎮。2001年2月24日,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岑鞏縣城從思暘鎮龍江村搬遷到新興村。
2012年末。轄思暘、水尾、天馬、龍田4個鎮,注溪、大有、天星、凱本、平庄、客樓6個鄉、羊橋土家族1個民族鄉,共11個鄉鎮和1個新興開發區;下設6個居委會、3個社區委員會、129個村民委員會,下轄 1686個村民小組。
Ⅸ 岑鞏縣的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岑鞏縣轄6鎮5鄉(其中1個民族鄉)1個開發區(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轄思暘鎮、水尾鎮、天馬鎮、龍田鎮、凱本鎮、大有鎮、注溪鄉、天星鄉、羊橋土家族鄉、平庄鄉、客樓鄉、新興經濟開發區。
Ⅹ 貴州岑鞏縣哪個鄉鎮最大
你好,貴州岑鞏縣有四鎮,七鄉,一區,其中經濟開發區新興區在人文面積人均收入都是比較靠前,所以應該是新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