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文四季和地理四季怎麼劃分,詳細
四季是怎樣劃分的
春、夏、秋、冬四季,對於人類生產和生活是至關重要的。劃分依據不同,四季的長短、起止時間也不一樣。四季大致有以下幾種劃分方法。
1、天文四季
這是以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為依據劃分的四季。夏季是一年中白晝最長、太陽高度最大的季節;冬季是一年中白晝最短、太陽高度最小的季節;春秋兩季是過渡季節。
2、我國傳統劃分的四季 以「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為四季之首。這種四季,符合天文條件,即當太陽高度最大、白晝最長的3個月是夏季;太陽高度最小、白晝最短的3個月是冬季;太陽高度、白晝適中的6個月為春季和秋季。但這樣劃分與實際情況差別較大,如2月初立春時,並沒有多少春意,特別在我國北方,人們還在「北風吹,雪花飄」的嚴寒中歡度新春佳節。8月已經立秋了,但仍然夏日炎炎。
3、西方國家的四季
在西方國家習慣上以「兩分」、「兩至」(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四季之首,它在時間上比我國傳統四季推遲約一個半月。這種四季在一些地區與實際氣候基本一致。例如,我國大部分地區春分時節已經冰雪消融,萬物復甦,人們才真正感到春天的來臨。
4、氣候統計學的四季
按陽歷的月份,把3月~5月定為春季;6月~8月定為夏季;9月~11月定為秋季;12月~2月定為冬季。這種四季,比較接近西方國家的四季。
5、候溫四季
為了使春夏秋冬四季與「桃花開,蟬始鳴,雁南飛,冰霜凝」等物候現象一致,氣象部門就以實際氣溫作為四季劃分的依據。
我國古代有五天為一候的規定。「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全年72候。現代氣象學規定,每候日平均氣溫的平均值稱為「候溫」,候溫穩定在22℃以上時為夏季;低於10℃時為冬季;介於兩者之間則為春季、秋季。這種四季特點是反映草木榮枯,花開果熟,鳥獸繁衍,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受到了人們的重視。
2. 如何根據地理現象判斷季節
1.根據洋流判斷
由於有些洋流特別是北印度洋海區的洋流由於定向風的季節變化而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特點。冬季受東北季風的影響,海水自東向西呈逆時針方向流;夏季受西南季風影響,海水自西向東呈順時針方向流動。
2.根據漁汛判斷
舟山漁場是我國最大漁場。其漁汛也冬夏不同。夏季墨魚汛,冬季帶魚汛。
3.根據植物景觀判斷
有些自然帶特別是薩瓦納帶植物景觀季節變化很明顯。夏季雨量充沛,花草茂盛,充滿生機;冬季乾燥,草木枯黃。
4.根據動物遷徙判斷
隨著植被的季節變化,有些動物也相應發生遷徙,以尋找食物或相適應的生存環境。如熱帶稀樹草原中的斑馬、長頸鹿、角馬等,都季節性遷移。
5.根據風向判斷
有些風向是隨季節變化而變化的,無論是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的季風,還是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形成的季風,季節性都很強。
東亞季風:夏季——東南季風;冬季——西北季風。
南亞季風:夏季——西南季風;冬季——東北季風。
澳大利亞北部季風也很明顯。夏季(1月),西北季風;冬季(7月),東南季風。
6.根據氣壓中心判斷
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有些氣壓帶被切斷,形成一個個氣壓中心。以北半球為例,夏季,副高被熱低壓切斷,副高只保留在海洋上,北太平洋為夏威夷高壓,北大西洋上為亞速爾高壓。冬季,副極地低氣壓帶被大陸冷高壓切斷,使之只保留在海洋上。北太平洋為阿留申低壓,北大西洋上為冰島低壓。
7.根據雪線高低判斷
氣溫的季節不同,引起高山永久雪線高低的變化。夏季,氣溫高,冰雪消融量大,雪線升高;冬季,氣溫低,冰雪消融量小,雪線低。這樣,可用雪線的高低來測定季節的變化。
8.根據等溫線的彎曲判斷
在北半球,大陸等溫線向南(低緯)彎,說明比同緯度海洋氣溫低,是冬季。大陸等溫線向北(高緯)彎曲,說明比同緯度海洋氣溫高,為夏季。海洋上等溫線彎曲方向相反。
9.根據北斗星斗柄指向判斷
隨地球公轉,北斗七星(大熊座)繞著北極星作逆時針方向運動,斗柄的指向也就隨季節發生變化。根據斗柄指向可判斷季節。我國古代就有「斗柄指東,天下皆春」之說。
季節變化是半球現象。南北半球沒有同時來臨的季節。南北半球季節相反,當北半球是春季時,南半球則為秋季,北半球是夏季時,南半球是冬季。
3. 地理上四季是怎麼劃分的
四季是根據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變化來劃分的。在四季的劃分中,以太陽在黃道上的視位置為依據,以二分日、二至日或以四立日為界限。但是,東西方各國在劃分四季時所採用的界限點是不完全相同的。
第一種分類法:
我國傳統的四季劃分方法,是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以二分和二至作為中點的。如春季立春為始點,太陽黃經為315°,春分為中點,立夏為終點,太陽黃經變為45°,太陽在黃道上運行了90°。這是一種傳統的,常見的方法。
第二種分類法:
天文學分類法(即西方分類法)四季劃分更強調四季的氣候意義,是以二分二至日作為四季的起始點的,如春季以春分為起始點,以夏至為終止點。這種四季比我國傳統劃分的四季分別遲了一個半月。
第三種分類法:
為了准確地反映各地的實際氣候情況,劃分四季常採用氣候上的方法既近代學者張寶坤分類法,採用候平均氣溫劃分四季。並且規定:候平均氣溫大於或等於22℃的時期為夏季,小於或等於10℃的時期為冬季,介於10℃~22℃之間的為春季或秋季。按此標准劃分四季,中緯地區季節與氣候相一致,低緯地區和極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溫度變化很不明顯。同時,在中緯地區,各季的長度也不一樣。這就是氣候四季。例如,北京春季有55天,夏季103天,秋季50天,冬季157天。這種方法,可以結合各地的具體氣候,農業,故運用較多。
第四種分類法:
氣候統計法,因為一般以1月份為最冷月,因此,春季,為3,4,5月.夏季,為6,7,8月.秋季,為9,10,11月.冬季,為12,1,2月.這種四季分類法,比較適用四季分明的溫帶地區。
4. 高中地理中怎麼根據氣壓圖判斷冬夏
一般地講,同一個陸地,冬夏季節的判斷,要根據陸地的熱力性質。如果氣壓較低,則解釋為當地夏季;氣壓較高,則為冬季。
此外,盛行風向有明顯季節變化的地區,也可以根據盛行風向判斷其季節: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冬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
兩種方法可以靈活運用,不必拘泥某一種。「老師說氣壓圖只是一個短時間的狀態」,值得商榷,我們的氣壓圖,名稱往往使「一月份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或者「七月份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這里的一月或七月,就代表了季節。「短時間」的表達比較模糊。
5. 地理,半球圖怎麼判斷季節
你好,先判斷南北半球,地球自轉逆時針是北半球,順時針是南半球。
如果是北半球,北極圈內極晝是6月22日,極夜是12月22日;
如果是南半球,南極圈內極晝是12月22日,極夜是6月22日。
6. 怎樣判斷地理圖示中什麼是春分日,冬至日,秋分日,夏至日
1、看太陽直射的緯線:直射北回歸線時是夏至日,直射南回歸線時是冬至日。3月21日春分,太陽直射赤道,往後直到6月22日夏至,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至北回歸線23.26『N,夏至後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9月23秋分太陽直射赤道,然後南移,冬至直射南回歸線。冬至後北移。春分日直射赤道。
2、看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晝夜長短情況:晝夜一樣長,就是春/秋分日,南半球晝長夜短,是冬至日;北半球晝長夜短,是夏至日。
3、看極晝極夜現象: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極晝或南極圈及其以南出現極夜時是夏至日,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極夜或南極圈及其以南出現極晝時是冬至日。
7. 怎麼判斷季節
根據地理現象判斷季節 1.根據洋流判斷
由於有些洋流特別是北印度洋海區的洋流由於定向風的季節變化而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特點。冬季受東北季風的影響,海水自東向西呈逆時針方向流;夏季受西南季風影響,海水自西向東呈順時針方向流動。 2.根據漁汛判斷
舟山漁場是我國最大漁場。其漁汛也冬夏不同。夏季墨魚汛,冬季帶魚汛。 3.根據植物景觀判斷
有些自然帶特別是薩瓦納帶植物景觀季節變化很明顯。夏季雨量充沛,花草茂盛,充滿生機;冬季乾燥,草木枯黃。 4.根據動物遷徙判斷
隨著植被的季節變化,有些動物也相應發生遷徙,以尋找食物或相適應的生存環境。如熱帶稀樹草原中的斑馬、長頸鹿、角馬等,都季節性遷移。 5.根據風向判斷
有些風向是隨季節變化而變化的,無論是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的季風,還是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形成的季風,季節性都很強。 東亞季風:夏季——東南季風;冬季——西北季風; 南亞季風:夏季——西南季風;冬季——東北季風。 澳大利亞北部季風也很明顯。夏季(1月),西北季風;冬季(7月),東南季風。 6.根據氣壓中心判斷
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有些氣壓帶被切斷,形成一個個氣壓中心。以北半球為例,夏季,副高被熱低壓切斷,副高只保留在海洋上,北太平洋為夏威夷高壓,北大西洋上為亞速爾高壓。冬季,副極地低氣壓帶被大陸冷高壓切斷,使之只保留在海洋上。北太平洋為阿留申低壓,北大西洋上為冰島低壓。 7.根據雪線高低判斷
氣溫的季節不同,引起高山永久雪線高低的變化。夏季,氣溫高,冰雪消融量大,雪線升高;冬季,氣溫低,冰雪消融量小,雪線低。這樣,可用雪線的高低來測定季節的變化。 8.根據等溫線的彎曲判斷
在北半球,大陸等溫線向南(低緯)彎,說明比同緯度海洋氣溫低,是冬季。大陸等溫線向北(高緯)彎曲,說明比同緯度海洋氣溫高,為夏季。海洋上等溫線彎曲方向相反。 9.根據北斗星斗柄指向判斷
隨地球公轉,北斗七星(大熊座)繞著北極星作逆時針方向運動,斗柄的指向也就隨季節發生變化。根據斗柄指向可判斷季節。我國古代就有「斗柄指東,天下皆春」之說。 季節變化是半球現象。南北半球沒有同時來臨的季節。南北半球季節相反,當北半球是春季時,南半球則為秋季,北半球是夏季時,南半球是冬季。
8. 季節是怎樣劃分的啊
1.氣候統計法:
春季,為3,4,5月;
夏季,為6,7,8月;
秋季,為9,10,11月;
冬季,為12,1,2月。
這種四季分類法,比較適用四季分明的溫帶地區。
2.由於我國地大物博,南北跨度大,所以各地區氣候也不能簡單地用二十四節氣或月份來判斷四季劃分。如隨州市,跨北緯31度19分至32度26分,東經112度43分至113度46分。按冷熱分配,個人認為,隨州的四季應為:
春季:3、4月
夏季:5、6、7、8月
秋季:9、10月
冬季:11、12、1、2月
拓展資料
為了准確地反映各地的實際氣候情況,劃分四季常採用氣候上的方法既近代學者張寶坤分類法,採用候平均氣溫劃分四季。並且規定:候平均氣溫大於或等於22℃的時期為夏季,小於或等於10℃的時期為冬季,介於10℃~22℃之間的為春季或秋季。
按此標准劃分四季,中緯地區季節與氣候相一致,低緯地區和極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溫度變化很不明顯。同時,在中緯地區,各季的長度也不一樣。這就是氣候四季。
例如,北京春季有55天,夏季103天,秋季50天,冬季157天。這種方法,可以結合各地的具體氣候,農業,故運用較多。
入春的標准:日平均氣溫連續五日 高於10攝氏度;入夏的標准:日平均氣溫連續五日 高於22攝氏度;入秋的標准:日平均氣溫連續五日 低於22攝氏度;入冬的標准:日平均氣溫連續五日 低於10攝氏度。
9. 高中地理如何判斷季節
LZ您好
答案是無需判定此時是夏還是冬!!
注意乙地緯度在南回歸線與赤道之間,當屬熱帶雨林或者熱帶草原氣候,2個涼爽的選項直接踢掉
該地此時明顯處於低氣壓控制之下,這個低壓中心其實鑲嵌在赤道的低壓槽之內,當然理應多雨
所以直接勾選高溫多雨完事了
10. 高中地理中的四季是怎樣劃分的
氣候方面四季的劃分:3-5月是春季,6-8月是夏季,9-11月是秋季,12-2月是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