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古都長街在哪個地理位置

古都長街在哪個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2022-04-28 05:51:52

『壹』 十里長安街從哪裡到哪裡

長安街東端起於東單路口、西端止於西單路口,線路總長3.8千米,以天安門為界分成東長安街與西長安街;其中東長安街全長1507米、西長安街全長1742米。

長安街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歷經多年修繕建設,至改革開放後,全路段逐漸完成現代化升級改造。

長安街素有「長治久安」寓意,因其長距離被譽為「百里長街」,又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被譽為「神州第一街」。

(1)古都長街在哪個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長安街歷史

長安街修建於明代永樂年間,有「神州第一街」的美譽,已經有六百多年歷史。起初,長安街只是明、清皇室通道,隨後長安街經歷了一次次嬗變。

20世紀初,中國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革命風起雲涌,「五四運動」要求民主、科學的喊聲就是從這里傳遍全國。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北京拓寬和延伸長安街作為重要的交通干線,西起復興門,東至建國門,長6.7公里,通稱「長安街」。

『貳』 故宮處於北京哪個地理位置

你好,故宮位於北京市正中心,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

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3,6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相傳故宮一共有9999.5間,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7間(而此「間」並非現今房間之概念,此處「間」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牆,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滿山松柏成林。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
故宮的建築依據其布局與功用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外朝」與「內廷」以乾清門為界,乾清門以南為外朝,以北為內廷。故宮外朝、內廷的建築氣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也稱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此外兩翼東有文華殿、文淵閣、上駟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內務府等建築。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為中心,兩翼為養心殿、東、西六宮、齋宮、毓慶宮,後有御花園。是封建帝王與後妃居住之所。內廷東部的寧壽宮是當年乾隆皇帝退位後養老而修建。內廷西部有慈寧宮、壽安宮等。此外還有重華宮,北五所等建築。

~~期待滿意啊~~

『叄』 十里長街送總理的中的長街在哪個城市

北京市, 十里長街,即長安街, 橫亘於天安門金水橋前,當年從長安左門至東單牌樓(已拆除),名東長安街;從長安右門至西單牌樓(已拆除),叫西長安街,
總理的靈車駛經長安街,駛往八寶山的時候,首都百萬群眾自發地佇立在街旁,目送總理。

『肆』 北京天安門地理資料

天安門,位於北京的市中心,南有天安門廣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北京有明清兩代的紫禁城,天安門是明清兩代皇城的正門,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原為三層樓式木牌坊,叫承天門,取「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明末被焚。清順治八年(1651年)重修改稱天安門,取「受命於天」和「安邦治民」的含義。天安門造型威嚴莊重,氣勢宏大,是中國古代城門中最傑出的代表作。城樓通高37.4米,殿內面積

1,710米,殿寬九楹(62.77米)、進深五楹(27.25米),寓意皇帝的「九五至尊」。殿為木結構,雙檐歇山式屋頂,上覆蓋黃琉璃瓦,殿內外有直徑 2米的巨柱60根,內嵌繪滿象徵皇權的各種采繪。整個城樓建於巨大條石砌成的須彌座式城台上,紅牆、黃瓦、五個拱形券門,金碧輝煌,蔚為壯觀。城樓前後各有一對用漢白玉雕成的蟠龍八角柱華表,連同須彌座高為 9.57米;巨柱頂端貫嵌著雲板,承露盤並蹲坐著石獸,龍盤於柱上如環繞於雲海之中。門前護城河稱金水河,上建有漢白玉金水橋七座,中間五座正對五個券門,中間一座最大,名「御路橋」,舊時只有皇帝可以通行;左右四座叫「王公橋」,是王公大臣走的;最外側兩座最小,叫「品級橋」,是三品以上官員的通道。天安門前金水橋南北,各設威風凜凜的漢白玉石獅一對,其雕刻精美,造型生動,威武異常;石獅乃明代永樂年間原物,距今已有

500 多年。所有這些美妙的裝飾,均與天安門城樓融為一體,形成十分和諧、庄嚴、雄渾的氣勢。新中國誕生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對天安門的維修及保護工作。曾多次進行大規模的翻新修繕、粉刷、油漆與彩繪,並已新制大型宮燈,安裝升降電梯,整修登城馬道,重雕城樓四周的漢白玉石雕圍欄與望柱。

並於天安門前左右兩側,築起兩座宏大的觀禮台,台前金水河中,又新裝有兩組大型的電子噴泉,水柱高達十幾米。沿河南岸,鋪植有修剪整齊的綠化帶,花木四季常青。懸掛於天安門前的毛澤東巨幅油畫像,每年國慶節前重畫更新一次。從而使整座天安門城樓青春永駐,不斷煥發出中華傳統文化及新時代的燦爛光輝。於1988年元旦,天安門城樓已正式向全國和全世界人民敞開了大門,成為京城觀光攬勝的最佳景點之一。廣大中外遊客可自行購票登城觀瞻當年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活動時的聚會重地,以及參觀有關珍貴的歷史文物等。同時還可憑欄縱覽天安門廣場內外及百里長街--長安街的壯麗風光,令人美不勝收,心曠神怡!

『伍』 十里長街送總里理中的長街在哪個城市

送總理的十里長街指的是經長安街到八寶山的一路上。意思是送總理的人特別多,感情特別濃厚。一般所說的長街,指的是長安街。

長安街以天安門廣場為界,往東為東長安街;往西為西長安街。由於這條道直如矢的大街一眼望不到頭,所以人們形容它是十里長街。其實,從東單到西單全長只有4公里,但它是全城的東西軸線,東到通州區八里橋(永通橋)、西至石景山橫貫38公里,東西各有一系列的街道與它相連,從而將市中心、城區和新市區聯成一體。

『陸』 邯鄲出名還有一條街非常出名,你知道嗎

相信歷史上邯鄲學步的故事大家一定並不陌生,這個故事中的,邯鄲原來是趙國的都城,在今天的河北省南部。在這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裡,我們能發現幾千年前趙國在這里留下了痕跡,也能感受到這座古城這么多年來的風風雨雨。在邯鄲,除了一些春秋時候的故事,還有一條古街——邯鄲道也是非常聞名的。

三、邯鄲的歷史變遷

邯鄲作為古都的時候有一個非常尷尬的現象,那就是他所在的國家往往存在的時期不長。車照過,還有後趙後趙後秦等等,幾乎都是存在的非常短暫。所以說王朝只是在這里匆匆而過,邯鄲更長的必須是作為與西域的交流為主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邯鄲的文化和邯鄲的經濟能夠發展的不錯的原因了。最後無論邯鄲是不是在政治上扮演著重要角色或者留下了多少古跡,都值得我們尋訪紀念。

『柒』 涇陽的來歷是什麼

西周宣王時,北方游牧民族狁定居焦獲(在今縣西北),逐漸向南發展擴張,周與狁之間戰事經年不休。《詩·小雅·六月》載:「狁匪茹,整居焦獲,侵鎬及方,至於涇陽。」「涇陽」作為地域名稱肇端於此。

涇陽縣位於陝西省關中平原中部,涇河下游,是中國大地原點所在地。東與高陵、三原相連,南與西安市、咸陽渭城區相鄰,西與禮泉縣交界,北依嵯峨、北仲山,與三原、淳化縣接壤,地理位置優越,素有「關中白菜心」美譽。

涇陽縣位於西安市北偏西54公里,咸陽市北偏東28公里, 距首都北京1290公里。全縣南北寬27公里,東西長37公里,總面積780平方公里,有耕地67萬畝,人均1.35畝。涇陽縣轄涇干、永樂、雲陽、橋底、王橋、口鎮、三渠、太平、高庄、中張、興隆、白王等12鎮,崇文、龍泉、蔣路、燕王等4鄉。全縣總面積780平方公里,人口50萬,轄4鄉12鎮。涇陽工業密集區(以下簡稱密集區)於2005年3月正式規劃建設,位於涇陽縣境東部,地處兩市(西安市、咸陽市)三縣區(三原縣、高陵縣、渭城區)的結合部,是涇陽縣搶抓西安經濟圈和和行政中心北移及西咸經濟一體化機遇規劃建設的園林式工業新區。全區共轄永樂、崇文、高庄三個鄉鎮,規劃面積21.36平方公里,控制面積44平方公里,4.5萬人。

『捌』 中國的龍脈在哪裡,具體的地方 比如北京 請舉例說明

脈的本義是血管,引申為像血管一樣連貫的東西。龍的身軀多取材於蛇,可謂以綿長為特徵,那麼,從字面上看,龍脈就是龍的綿長連貫的血管了。龍是來自自然界,卻是不在自然界中生活的神物,其價值和意義主要通過象徵的方式表現出來,因而,大凡綿長連貫的東西,都可以謂之龍脈,反過來說,龍脈可以象徵那些綿長連貫的東西。

風水學把綿延的山脈稱為龍脈。古代「風水術」首推「地理五訣」,就是龍、穴、砂、水、向。相應的活動是「覓龍、察砂、觀水、點穴、立向」。龍就是山的脈絡,土是龍的肉、石是龍的骨、草木是龍的毛發。尋龍首先應該先尋祖宗父母山脈,審氣脈別生氣,分陰陽。所謂祖宗山,就是山脈的出處,群山起源之處,父母山就是山脈的入首處,審氣脈即指審祝山脈是否曲伏有致,山脈分脊合脊是否有輪暈,有輪有暈為吉,否則為凶。還有尋龍需分九勢,九中龍勢中有:回龍、出洋龍、降龍、生龍、巨龍、針龍、騰龍、領群龍。來龍就要山勢曲折婉轉,賓士遠赴。

【中國的龍脈】

一、龍脈的走向

中國的龍脈源於西北的昆侖山,向東南延伸出三條龍脈,北龍從陰山、賀蘭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龍由岷山入關中,至秦山入海。南龍由雲貴、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每條大龍脈都有干龍、支龍、真龍、假龍、飛龍、潛龍、閃龍、勘測風水首先要搞清楚來龍去脈,順應龍脈的走向。

二、龍脈的數量

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至少24個王朝,如果按照每一個王朝就有一條龍脈來計算的話,那麼中國至少就有24條龍脈。黃帝的龍脈在中原黃河流域;大禹的龍脈在今天四川汶川縣的九龍山;商湯的龍脈在黃河流域;周朝的龍脈在岐山;秦朝的龍脈在咸陽;漢朝的龍脈在豐縣;西晉的龍脈在河內;隋朝的龍脈在弘農;唐朝的龍脈在長安、隴西、太原;宋朝的龍脈在開封、鞏義、洛陽一帶;元朝的龍脈在內蒙古草原;明朝的龍脈在安徽鳳陽;清朝的龍脈在東北。當然,這些都是大致的范圍,其實龍脈的具體位置是很難確定的,這是因為龍的活動范圍是變動不定的,並且大多數龍脈都是依山傍水而生的。

三、龍脈的分布

按照風水學的分析認為:中國的大龍脈正在西進和東出的狀態中,西進方向的是黃河流域,華山地區是大龍喝水和出口處;東進方向的是長江流域,黃山地區是大龍喝水和出口處。這兩個區域以後會形成中國新的大龍脈。 中國龍脈的始祖源自昆侖山。昆侖山的左邊(西北邊)是天山山脈、祁連山山脈、陰山山脈。北邊有阿爾泰山,伴它行的還有賀蘭山、大小興安嶺、長白山,昆侖山的右邊(西北、西南邊)有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橫斷山等山脈。昆侖山龍脈夾在上述南北山脈中間,不斷向東施展輝煌燦爛的舞姿。龍的主脈落在陝西省的西安市(即古都長安),然後東出中原(河南),同時展開北向、南向、東向、西向分支,形成井體的昆侖山脈體系。 昆侖山到了中原以後,向東有六盤山、秦嶺;偏北又有太行山;偏南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向南是南嶺;加上五嶽:北嶽恆山、東岳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還有東邊的黃山和台灣的玉山(海拔4000米),西南的峨眉山。這些舉世聞名、舉世無雙的大大小小山脈--大大小小的龍脈,構成了一幅中華巨龍圖,是大龍、中小龍混雜的卧龍圖。因而,就有西方個別敏感的政治家,稱中國是一條沉睡的巨龍。從政治上來講是對的,但從風水學上來講卻不對的。因為它不是一條,而是一群大小不等的卧龍。40多年前,它們睡的迷迷糊糊,中華民族才從先進走向落後的。現在已經群龍蘇醒,我們的民族必然要復興;從落後走向先進! 當然,江河是龍的脈絡,水是龍的血液。中國有三大河流,即黃河、長江和珠江。三大河流中的黃河與長江同是發源於青藏高原,青海省的巴顏喀拉山是黃河的發源地,而地處西藏自治區的唐古拉山則是長江的源頭。黃河、長江與珠江都是向東流,分別流入渤海、東海與南海。黃河全長5400多千米,流經青海、四川、陝西到山東流入渤海,經過九個省區;長江全長6300多千米,流經青海、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湖北、江蘇到上海注入東海,流經八省、直轄市。珠江源於雲貴高原,流經貴州、廣西壯族自治區和廣東省,經廣州市形成富饒的珠江三角洲,而後流入南海。三大河流配合大龍脈的走向而流動,使成為大地的地方形成了山環水抱之勢。 除了三大河流之外,還有東北的黑龍江、松花江、遼河、鴨綠江、圖們江、嫩江;西北的塔里木河、額爾齊斯河;雅魯藏布江、瀾滄江、怒江;東部地區的淮河、海河,等等。 此外,各省各地均有自己的江河。諸如湖南的湘江、四川的嘉陵江、廣西的邕江、紅水河,等等。全國還有調節江河水(龍的血液)的2000多個湖泊;這些天然的淡水湖,緩解了江河的急流,使水來個大彎小彎,形成了山環水抱的作用。例如鄱陽湖,位於江西北部,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長江到這里打個大彎,水注入鄱陽湖,使江西的風水地理成為全國之冠,成為全國的三大(江蘇、湖北、江西)才子之鄉,居於湖北、湖南中間的洞庭湖,也在長江中游的彎曲處,故湖南人靈地傑、人才輩出。據湖南的地形圖來看,湖南有龍鳳呈祥之形。龍指的是新化的大熊山為龍尾,過漣源-婁底-寧鄉-韶山,龍頭落於漣水。韶山位於龍的七寸部位,嶽麓山是龍足。鳳指的是,南嶽是尾,過雙峰-湘鄉,鳳頭與龍頭隔漣水相望。而曾國藩的故里處於鳳頸與鳳背的結合部位,故這一帶凈出女傑。在這當中,以大熊山龍脈為最貴,其祖山九龍池海拔1622米,高蓋湘東、北、南、西之大部分地區。九龍池頂原有一池,周圍有九條山脊,每一條山脊下有一股泉,20世紀70年代末的時候還有泉水流出,現已基本消失。 山是龍的勢,水是龍的血,因而,龍脈離不開山與水。自古以來,山環水抱之地都是風水寶地。即便是拋開風水學、龍脈說的觀念不談,任何人在這種山奇水秀的環境中成長、生活都未免不是一種和諧、和樂的享受。中國的龍脈( 山嶺 ) 星羅旗布,到處皆有,江河水流( 脈絡,血液 )快慢節奏均衡,龍脈和江河湖海配合得非常緊湊,編織成一幅壯觀的,宏偉的,美麗的,到處山環水抱的地理藍圖。

四、北京的龍脈

古人認為北長街為北京的龍脈,在此建造雷神廟,有龍則靈。龍能造水,水能克炎。明朱國禎《涌幢小品》:「余過西華門,馬足恰恰有聲,俯視見石骨黑,南北可數士丈,此真龍過脈處。」
五、龍脈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從秦始皇被稱做「祖龍」、漢高祖稱自己是「龍種」之後,龍就成了君主帝王象徵、比附的對象。於是,龍脈就有了另一個喻義,即指那些出過帝王(或有可能出帝王),或能夠安葬帝王、護佑王室後裔的山水之脈。於是,就有了當政的帝王花大力氣為自己「尋龍探穴」,即為自己也為後代找一塊安葬「寶體」的「萬年吉地」,及所謂的「埋金更名建寺廟、挖斷龍脈泄王氣」之類的事件。 像涉龍的許多詞彙其詞義都有擴展一樣,龍脈一詞在新時代也有了新的意義。如把新修成的青藏鐵路,稱為入藏的「龍脈」;把證券市場上的綜合指數走勢,稱為股市「龍脈」;把由伏羲女媧、炎帝黃帝開創,世代華人不斷承續、發揚的中華人文精神,稱為「華夏龍脈」,等等。

【全球龍脈】

全球龍脈均發源於昆侖之西,龍脈之祖為帕米爾高原,在中國大唐西域舊地。 北龍兩條:一為蔥嶺、薩彥嶺,去蒙古。一為天山、陰山、燕山、興安嶺。兩龍在中國東北(現俄羅斯境內)交會,主龍去勘察加、過海去美洲,為洛基山脈、安第斯山脈,渡海而連南極山脈。支龍回頭南下,形成朝龍(案山,即東洋島鏈。詳見下。) 東龍為昆侖山脈,中龍經祁連、秦嶺後分為兩支:北支為太行山,南支為桐柏山、大別山。 南龍為喜瑪拉雅山,南下印尼、紐西蘭、一支去澳洲。 西龍兩條:一條去烏拉爾山脈,形成歐亞大陸的分界線。一條去高加索山脈,去西歐分為兩支:一支北上挪威芬蘭,一支南下非洲。 昆侖又為中龍,居天下之中,入於中國。 天下之中在中國大唐西域舊地。中國為天下之中,大唐中土,豈是虛言?! 有龍脈為證: 從全球龍脈看:昆侖龍左右龍和朝山十分明顯:左青龍為北龍(為中國北部蒙元舊邊疆)。 右白虎為南龍(為中國西部、西南邊疆)。 案山為東洋島鏈:阿留申、勘察加、千島、日本、琉球、台灣、菲律賓、馬來亞島鏈。(乃中國舊藩屬邦)。 昆侖龍脈特別眷顧中國,更神奇的是: 單從中國的龍脈看:昆侖龍左右龍和朝山也十分明顯: 左青龍為阿爾金山脈,去陰山交會北龍,東下三韓陷幽冥。 右白虎為唐古拉山脈,去江南之南嶺。 案台為舟山、琉球、台灣諸島。 這是中國古代堪輿家所認為的「大南龍」、「大北龍」喲。當時他們眼裡的天下只有這么大,不知道還有更南的、更北的更大的龍脈。 這要感謝全球衛星地圖了,連海底的龍脈都能看清。呵呵。 單從中國中原地區的龍脈看:昆侖龍左右龍和朝山也十分明顯: 昆侖主脈經祁連、秦嶺後分為兩支,北支太行山為青龍, 南支桐柏山大別山為白虎。 泰山為案台。

『玖』 洛陽市區的中州路從東到西有多長精確到米。。

北京的長安街有「十里長街」之稱,洛陽的中州路則有「三十里長街」之譽。在國內的城市中,很難找到第二條像這樣的城市道路:從新中國成立之初開始修建,之後持續了近半個世紀。 這就是洛陽的中州路,一條見證洛陽城建歷史、洛陽人創業史的特殊道路。 中州西路最早叫緯二路 中州路的修建,與「一五」期間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礦山機器廠、第一拖拉機廠、軸承廠、銅加工廠等在洛陽選址密切相關。澗西作為工業區,在企業籌建的同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率先動工。 市城建集團公司副總經濟師閆亞利回憶說,1955年,中州路開始修建時,首先動工的是兩段:現在的中州西路、中州中路西關花壇至黃梅路段。 當時的城市道路規劃是:現在澗西大廠門前的建設路擬名緯一路,現在的中州西路叫緯二路,現在的景華路叫緯三路,現在的西苑路叫緯四路。緯一路以北為生產區,緯一路與緯三路之間是文化娛樂、生活區,緯三路以南為生活區 緯二路的重慶路路口以西至今解放軍外國語學院,稱為「八步路」,因當時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叫解放軍第八步兵學校,沿用了很長時間,後來改名為中州西路。直到現在,澗西大企業沿用的「街坊」排序,也是以重慶路為「零號街坊」。 《洛陽市志》的記載印證了閆亞利的說法:「中州西路,(20世紀)50年代城市規劃時擬名緯二路,1964年易名友誼路,1966年又更名為反帝路,1982年改稱中州西路。」 在緯二路開始修建前,現在的中州東路西關花壇至民主街段的幹道雛形也已形成,只是叫東華街、西華街,因為當時只是將東華街、西華街進行整修。 1955年,現在的西關花壇護城河上架起了一座橋,老洛陽城有了新的向西的出城公路。當年,西華街向西修到今天的黃梅路口,也就是一運公司門前,這是最早的中州中路。之所以如此,也是考慮當時洛陽交通運輸的「司令部」在這里。然而,這一延伸,使得洛陽傳統意義上的東大街、西大街失去了意義,東華街、西華街取而代之,成為洛陽東西向的主幹道。 中州中路修建之爭 老城的東大街、西大街是當年貫穿洛陽城東西的主幹道,出了當時的西關(現在的麗景門)往現在的西工、澗西去,當時只有一條洛(陽)潼(關)公路。這條公路從金業路穿過五賢街,經凱旋路,到解放路附近折向西北,在今中州橋南有個簡易橋梁,跨過澗河,沿現在中州西路的大致平行路線到谷水,出洛陽向西安。 洛陽老市政府就建在當年的洛潼公路邊。 1956年,中州路開始從現在的黃梅路口修到人民西路口。於是,西工的「小街」和老城的「老集」成為洛陽最熱鬧的地方。 緊接著,中州路從人民西路口修到中州橋。到1957年,中州中路基本定型。 關於修建中州路的一場爭論,至今感動著洛陽人。 當時,中州路撇開洛潼公路直接從現在的西關花壇向西到七里河,規劃線路兩旁都是農田,而道路規劃總寬度近60米,引起了爭議。不少人認為修得太寬,浪費農田,成了「挨罵路」。時任市委第一書記的李立力排眾議,堅持規劃超前。為此,李立後來受到批評,主要「罪狀」是「佔用農田過多」。李立在作檢查時說:「現在你們罵我把道路修得寬了,30年後你們還要罵我把道路修窄了。」李立書記在城市建設上的高瞻遠矚,讓人贊嘆。 如今,當我們感嘆中州路車流如梭,道路不夠寬闊時,可曾想到,50年前的決策者是如何頂住壓力冒著風險拍板的。 中州橋是中州路第一橋。作為貫穿城市東西主幹道的咽喉工程,先於中州路於1954年10月動工,1955年12月25日建成通車後,下游50米的簡易橋仍然沿用了很長時間,近些年才拆除。1984年秋,為了適應中州路日益增大的交通壓力,中州橋改造工程動工,1985年春完工。改造後的中州橋寬47米,兩邊慢車道各寬10米,人行道各寬3米,與中州路三塊板式相吻合。橋西側建「榖水亭」,橋東北側立的石碑上書「中州橋」,為著名書法家啟功所題,成為中州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中州路變身城市道路用時近50年 從當年的洛潼公路到後來的310國道,都是從洛陽市區穿城而過,50年來,從白馬寺方向來的車輛穿過市區主要走3條路線。 最初,從現在的東花壇隴海立交橋(當時是平交道口)進城,走東大街、西大街,從麗景門出城一路向西。 後來,洛潼公路成為國道後,東來車輛經過現在的啟明西路、東車站、北關、西華街、中州路向西。 再後來,沿邙山分段開辟310國道後,東來車輛開始從現在的石油路,經紗廠路立交橋進城,走紗廠西路、芳華路、建設路到谷水西行。 2000年,中州路徹底告別國道成為城市道路。當年,經過邙山的310國道西段貫通,外地車輛繞城而過,中州路不再肩負國道的職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城市道路。 這個過程,整整用了將近50年。 花會工程從中州西路開始 中州路當初修建時,中間是快車道,兩側是排水溝、綠化帶,可以說是一條簡易城市道路,後來,進行了多次擴修。 1955年城市規劃時,以北大街為界,西至西關花壇定名為西華街,東至民主街定名為東華街。1979年,東華街從民主街口向東,一直打通到啟明南路。1982年,市政府將西關花壇至啟明南路的中州路、西華街、東華街統稱為中州東路,東華街、西華街至此消失,留在路邊的東華大酒樓默默記憶著這條存在百年的老街。 1990年,市政府對原東華街、西華街的中州東路路段進行擴寬;2001年,又將中州東路向東穿過焦枝鐵路,通向洛界高速。至此,中州東路定型。 閆亞利說,當時對東華街、西華街進行改造時,從路邊地下發現了民國時修建道路用的土陶排水管道,環環相扣、節節相連,反映出老洛陽城建者的智慧。 中州中路的大規模改造是在1975年,當時,對邊溝進行填平,後來又進行了網線入地改造;加寬慢車道、人行道,保留法國梧桐,刨除毛白楊、泡桐等,中州中路形成了今天這樣的模樣。 中州中路可以說是中州路之根。20世紀50年代城市規劃時就定名為中州路,1964年正式命名,並以金谷園路為界,分為中州東路、中州西路,1966年曾改名紅旗路,1982年更名中州中路。 中州西路改造次數最多,形成三板塊路型,固定綠化風格是在1982年。 閆亞利說起了一個小故事。當時,工程建設指揮部設在洛陽飯店,改造內容有道路、排水、自來水、綠化等,包括延伸至谷水村西。市政府當時提的綠化標準是:「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十里飄香。」按照這一思路,要大量在綠化帶種植側柏、國槐、牡丹、百日紅、桂花,需要把幾千株楊樹刨除。一些市民覺得可惜,給市政府提建議,希望能夠妥善處理。指揮部經過研究,讓全市中小學組織人員,到工地移植楊樹,最後,能夠移植的楊樹都得到妥善移植。至今,我市很多中小學的校園里還種植著從中州西路移植的楊樹。 因為1983年4月15日至25日要舉辦首屆洛陽牡丹花會,所以中州西路的改造成為第一個「花會工程」。此後,每年牡丹花會前,市政府都要確定一些城市建設方面的工程,促進了洛陽城市面貌的大變樣。中州西路改造工程1983年4月初順利完工,為緩解當年擁堵的花會交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州西路最後的「腸梗阻」是現在的中州橋到七里河崗樓段,這一段路不長,當年屬於洛潼公路,但是由於地勢復雜,路面起伏很大,簡易路兩側都是七里河農民的土窯洞,改造難度很大。1956年組織完成了擴建,定名為黑龍江路。至今這一區域還保留著吉林路、遼寧路,黑龍江路1982年易名中州西路。多年來,洛陽人開玩笑時都愛說:「『東三省』在七里河。」 2000年,中州西路取直、擴寬到谷水西花壇,完成了最近一次延伸。至此,一條中州路從洛界高速一直通到谷水西花壇,橫穿洛陽城,全長近20公里。 中州路,這條記錄著半個世紀古都巨變的長街,折射出洛陽人創業的艱辛。

『拾』 明朝北京又稱紫禁城,那時北京城有多大呢

歷史前沿

明清北京城也就是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北京,是中國六大古都中唯一繼承首都地位的城市,集中國都城建設之大成。

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改北平為北京。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籌建北京宮殿城池,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告成」⑤,歷時15年,正式定都北京。明代的北京城也就是元大都城的改建,北牆南縮5里,南牆向南展出2里,成為東西向的長方形。重建了宮城和皇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修築外城⑥,僅築成南側一面。至此,北京城的基本輪廓已經構成,即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

基本規模

宮城即紫禁城,也就是今天北京明清的故宮,位於內城中部偏南地區,周長六里一十六步,南北長960米,東西寬760米,面積0.72平方千米,為南北向的長方形。宮城設置八門,南五門,即承天門(清改為天安門)、端門、午門、左掖門、右掖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清改為神武門)。①宮城內壓在中軸線上的有七座主要建築物,以乾清門為分界,分為前後兩部分,即前朝後庭。前三殿為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改為皇極,清改為太和)、華蓋殿(同上改為中極,清改為中和)、謹身殿(同上改為建極,清改為保和),後三殿為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宮城周圍有護城河,寬達52米,稱為御河(清稱筒子河)。清代紫禁城的建築物多有重建,名稱也有變遷,但基本上維持了明代的規模。

皇城在宮城之外,周長十八里有奇,缺其西南角,南北長2.75千米,東西寬2.5千米,面積6.87平方千米。東部為宮城,西部為西苑(元為西御苑),中部為太掖池(即元太液池,增開南海)。皇城有六門,「正南曰大明,東曰東安,西曰西安,北曰北安,大明門東轉曰長安左,西轉曰長安右」。清改大明門為大清門,北安門為地安門。

內城即元大都城改建而成,周長45里,9門,東西長6.65千米,南北寬5.35千米,面積35.57平方千米。正南為正陽門(即前門),左崇文門,右宣武門;東之南為朝陽門,北為東直門;西之南為阜成門,北為西直門;北之東為安定門,西為德勝門。

嘉靖時築「重城,包京城之南,轉抱東西角樓,長二十八里。門七,正南曰永定,南之左為左安,南之右為右安;東曰廣渠,東之北曰東便;西曰廣寧(清稱廣安),西之北曰西便」。今實測東西長7.95千米,南北寬3.1千米,面積24.49平方千米。內、外城面積合計為60.06平方千米,大於明初的南京城,在中國首都中,僅次於唐長安城、北魏洛陽城為第三大城。

街道格局

北京內外城的街道格局,以通向各個城門的街道最寬,為全城的主幹道,大都呈東西、南北向,斜街較少,但內、外城也有差別。外城先形成市區,後築城牆,街巷密集,許多街道都不端直。通向各個城門的大街,也多以城門命名,如崇文門大街、長安大街、宣武門大街、西長安街、阜成門街、安定門大街、德勝門街等等。被各條大街分割的區域,又有許多街巷,根據《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的統計,北京內、外城及附近郊區,共有街巷村1264條左右,其中胡同457條左右。比較而言,以正陽門里,皇城兩邊的中城地區街巷最為密集,達三百餘條。這是由於中城地理位置優越,處在全城的中部,又接近皇城和紫禁城,人口自然稠密。

周圍居民區

居民區仍以坊相稱,坊下稱鋪,或稱牌、鋪。居民住宅就是典型的四合院。中城區(正陽門里,皇城兩邊)有9坊,68鋪;東城區(崇文門里,街東往北,至城牆並東關外)有5坊,朝陽、東直關外,鄭村霸,37牌,199坊;西城區(宣武門里,街西往北,至城牆並西關外)有4坊,河漕西,朝天宮西,阜成、西直關外,20牌,101鋪;南城區(正陽、崇文、宣武三門外,新城內外)有8坊,49牌,247鋪;北城區(北安門至安定、德勝門里並北關外)有7坊,安定、德勝關外,90鋪。全城及附近郊區共有33坊,106牌,705鋪。以北安門街和棋盤街(正陽門里)為界,以西屬宛平縣管轄,以東屬大興縣管轄。西城全屬宛平,東城全屬大興,中、北、南三城兩縣分治。其中宛平縣有坊13,胡同312條。由此可見,明代北京城西部坊少胡同多,東部恰好相反,坊多胡同少。

明代北京城除設置二縣外,還設置與二縣地位相當的五城兵馬司,名為專理「刑名盜賊」,實際上其行政職能已接近今天的市政機構。中城兵馬司在仁壽坊(東安門外東北),東城兵馬司在思城坊(東安門外東南),南城兵馬司在城外正陽街,西城兵馬司在咸宜坊(西安門外西南),北城兵馬司在教忠坊(北安門外東北)。

清代時北京的坊、街、巷、胡同多有變遷和易名,但大體沿襲明代規模。其管理除仍置宛平、大興二縣外,則劃歸八旗駐防。正黃旗居德勝門內,鑲黃旗居安定門內,正白旗居東直門內,鑲白旗居朝陽門內,正紅旗居西直門內,鑲紅旗居阜成門內,正藍旗居崇文門內,鑲藍旗居宣武門內,分為左右二翼。

繁榮經濟

北京的市場沿街道布設,但形成幾個主要的市場區。明初的市主要集中在皇城四門、東四牌樓、西四牌樓、鍾鼓樓,以及朝陽、安定、西直、阜成、宣武門附近。因為明初為了招商,在上述城門附近修建了民房、店房,稱作「廊房」。從廊房的分布可知,商業市場區主要在城的西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市場區不斷增多,而且地區分布也有變遷。最主要的有正陽門里棋盤街、燈市、城隍廟市、內市和崇文門一帶的市場十分繁榮。大明門(皇城南門,清改為大清門)前棋盤街,「百貨雲集」,由於「府部對列街之左右」,「天下士民工賈各以牒至,雲集於斯,肩摩轂擊,竟日喧囂」,一派熱鬧景象。這顯然是位置居中,又接近皇城、宮城和政府軍、政機關,來往人多,商業自然繁榮。燈市「在東華門王府街東,崇文街西,互二里許。南北兩廛,凡珠玉寶器以逮日用微物,無不悉具。衢中列市棋置,數行相對,俱高樓……市自正月初八日起,至十八日始罷」。在開市之日,「貨隨隊分,人不得顧,車不能旋,闐城溢郭,旁流百廛」,也是熱鬧異常。清代的「燈市在東華門崇文街,今亦在琉璃廠」,可見,明清兩代的燈市也在不斷變遷,並非固定在一個地方。東華門外的燈市,今名燈市口(東西向街),琉璃廠在外城,也是一條東西街。以上所說的東華門,應為東安門,因為東安門外才是王府街。城隍廟市在西城西南隅,即今復興門里以北,「月朔望,念五日,東弼教坊,西逮廟西墀廡,列肆三里。圖籍之舊古今,彝鼎之曰商周,匜鏡之曰秦漢,書畫之曰唐宋,珠寶、象、玉、珍錯、綾錦之曰滇、粵、閩、楚、吳、越者集。」證明這里是明清北京城的古董市場,規模宏大,生意興隆。內市是皇親貴族購物的市場,位於「禁城(紫禁城)之左(東),過光祿寺(東安門內街北)入內門,自御馬監以至西海子一帶,皆是。每月初四、十四、二十四三日,俱設場貿易」。也就是說,內市在東安門里,每月有三天的交易時間,多為高檔商品,有貂皮、狐皮、平機布、棉花、酒、寶石、金珠、葯材、犀象等②。崇文門為里城南牆東邊城門,為北京諸城門中征稅最多的一處。尤其是萬曆初年規定,凡進城貨物一律「赴崇文門並納正條船三稅」,使崇文門一帶也形成一個繁華的市場區③。明清兩代,運河進城也只有崇文門一線,水路交通方便,商業自然繁榮。清代時崇文門額征正稅銀94483兩,為各個額征點之冠④,就是典型例證。

西苑位於西華門之外,也就是元代的西御園。「西華門之西,為西苑。榜曰西苑門,入門為太液池。」「自金盛時,即有西苑太液池之稱。名跡如瓊華島廣寒殿諸勝,歷元迄明,苑池之利相沿弗改,然以供遊憩而已。」也就是說,西苑是皇帝游樂的場所,殿亭樓閣與太液池交相輝映,景色壯麗。清代進一步開發,並成為皇帝召見王公大臣和接見外賓的地方,像敦敘殿、涵元殿、瀛台、紫光閣等都成為皇帝休息和進行國事活動的場所。太液池也就是今天的北海、中海和南海,南海為明代所開鑿。今天北海已經分出,中南海也就是國務院所在地,新華門即南海的寶月樓。

與古都長街在哪個地理位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