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判斷各地區氣候類型
氣候類型判斷特徵:
1、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炎熱乾燥,極少下雨。
2、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3、熱帶(稀樹)草原氣候:全年高溫,一年分干、濕兩季。
4、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
5、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一年分旱、雨兩季。
6、亞熱帶季風和亞熱帶濕潤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7、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多雨。
8、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9、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寒夏熱,年溫差較大,乾旱少雨,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10、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冬季長而嚴寒,夏季短而涼爽,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11、極地苔原氣候:冬長而嚴寒,夏短而低溫,降水稀少且集中在最熱的月份。
12、極地冰原氣候:全年酷寒,降水極少,大部分不足100毫米。
13、高原山地氣候:氣候垂直變化明顯,氣溫隨海拔加而減,隨海拔減而加。(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全年低溫,年氣溫差較小,日較差大。
(1)地理怎麼判斷氣候擴展閱讀:
溫帶、亞熱帶與熱帶的分界:
一月份平均氣溫0℃以下為溫帶和寒帶,0℃以上,15℃以下為亞熱帶,15℃以上為熱帶,除了溫帶海洋性氣候在0℃以上,15℃以下。
各地區氣候類型差異的形成原因:
由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海陸位置,洋流,地形)等不同因素造成。
Ⅱ 高中地理氣候類型怎麼判斷的
氣候類型的判讀技巧
(1)定位法:根據地理位置判斷氣候類型。依據緯度位置判斷溫度帶,依據海陸位置(大陸東岸、西岸或是內陸)確定具體氣候類型。
(2)定性法:根據區域自然特徵(如氣候特徵、典型植被和典型動物、水文、土壤等)和氣候成因來判定氣候類型。如地中海氣候典型植被是亞熱帶常綠硬葉林,熱帶草原的典型動物是斑馬等。
(3)定量法:根據氣溫和降水資料判斷氣候類型。從材料中提取氣溫和降水要素信息進行判斷,以「形」定位(半球):
6、7、8月氣溫高(氣溫曲線呈波峰線);12、1、2月氣溫高(氣溫曲線呈波谷線)
以「溫」定帶(溫度帶):
熱帶:終年皆高溫:> 15℃;
亞熱帶:冷季最低溫:0℃ < T < 15℃
寒帶:冷季最低溫:< 0 ℃
以「水」定型(氣候類型):
年雨型:熱帶雨林氣候,溫帶海洋氣候(年多雨);熱帶沙漠氣候,冰原、苔原氣候(年少雨)
夏雨型: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冬雨型:地中海氣候
氣候特徵的描述技巧
描述氣候特徵抓住核心三點:先指出氣候類型,然後對氣溫、降水以及光照三要素分別進行描述。
氣溫
①氣溫的高低;
②氣溫的年或日較差
終年高溫;終年嚴寒;夏季高溫;全年溫和;
氣溫年較差大(小);最熱月或最冷月氣溫
降水
①降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的季節分配;
③降水的年際變化
降水季節分配均勻,降水年際變化小(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雨熱同期;有明顯的旱、雨兩季之分(乾季、濕季之分);降水豐沛;全年少雨
光照
①光照的強弱;
②年日照時數的多少
日照時數長(短),日照強烈(較弱);光照充足(不足)
①氣溫特徵:主要分析最高月氣溫、最低月氣溫和氣溫年較差。氣溫年較差大於15°C可以認為大陸性較強,氣溫季節變化大;小於10°C表明海洋性顯著,氣溫季節變化小。
②高溫、涼爽、溫和、寒冷:夏季月均溫大於20°C可認為是高溫,小於20°C可認為是涼爽;冬季月均溫大於0°C一般可認為是溫和,小於0°C一般可認為是寒冷。
③降水特徵:主要讀取各月降水量,分析降水季節變化,估算降水總量。一般來說,月降水量低於10 mm描述時稱為稀少,10~50 mm為少雨,50~100 mm為多雨。
Ⅲ 地理中的氣候類型如何分辨
地理知識中得氣候類型的區別主要在於兩個方面——氣溫和降水
首先判斷南北半球
只要看最高氣溫出現的月份——最高氣溫7、8月
說明在北半球
如果出現在1、2月,則該地是南半球
根據氣溫
可以劃分為熱帶、亞熱帶、溫帶、亞寒帶、和寒帶以及極地氣候
高山氣候
這叫做
以溫定帶
然後根據
降水的類型來確定具體的氣候類型
有夏雨型
冬雨型
年雨型
少雨型
或者具體的降水量來劃分
這叫做
以水定型
如果還要再進一步劃分的話
就要根據年積溫
和年日照時數來劃分
這樣就劃分很仔細了
比如溫帶的話就細分為暖溫帶
中溫帶
寒溫帶
Ⅳ 地理氣候類型怎麼判斷
可以根據所求點的地理位置來判斷
對於大陸西岸來說,一般遵循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很好判斷
內陸地區一般為大陸性氣候,熱帶為沙漠氣候
東岸比較復雜,北半球一般為季風氣候或季風性氣候
Ⅳ 初中地理判斷氣候類型的簡單方法
氣候類型分布特點:
1、熱帶雨林氣候;特點:終年高溫多雨,降水分布均勻;分布:主要在南北緯5°以內;成因:常年受赤道低壓控制。
2、熱帶草原氣候;特點:終年高溫,分明顯的旱雨季;分布:南北緯5-10°;成因:副高與赤道低壓交替控制。
3、熱帶季風氣候;特點:終年高溫,有明顯的干濕季;分布:亞洲東南部、南部;成因:受西南季風控制。
4、熱帶沙漠氣候;特點:終年高溫乾旱;分布:回歸線附近大陸內部或大陸西岸;成因:常年受副高控制。
5、亞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分布:南北緯25-35°大陸東岸;成因:冬夏季風交替控制。
6、地中海氣候;特點: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分布: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西;成因:風帶與副高交替控制。
7、溫帶季風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分布:亞洲東北部;成因:冬夏季風交替控制。
8、溫帶大陸性氣候;特點:全年溫差大,降水稀少;分布:中緯度大陸內部;成因:常年受大陸氣團控制。
9、溫帶海洋性氣候;特點:溫和濕潤,降水均勻;分布:40-60°大陸西岸;成因:常年受西風控制。
10、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特點:冬季漫長寒冷,夏季涼爽短促;分布:大陸內部緯度較高處;成因:緯度高,受副極地低壓控制。
11、苔原氣候;特點:冬季漫長寒冷,夏季涼爽短促;分布:極圈附近緯度較低處;成因:受極地氣團控制。
12、冰原氣候;特點:冬季漫長寒冷,夏季涼爽短促;分布:極圈附近緯度較高處;成因:受極地氣團控制。
13、高山高原氣候;特點:情況復雜,不好一概而論;分布:海拔較高處,一般3000以上;成因:海拔高。
(5)地理怎麼判斷氣候擴展閱讀:
氣候類型成因:
1、太陽輻射:
陸地若受陽光照射強、 則地面氣溫高;若陽光照射弱、則地面氣溫低。而海水因為熱傳遞強,所以溫度穩定。
當陸地受陽光照射強、而導致陸地氣溫高時,陸地的空氣膨脹上升,此時海面的空氣相對來說比重大,海面空氣沿著地表從海面流入陸地。而海面較低的溫度導致海面上空的空氣因收縮而下降,地面上則由於溫度高導致的空氣膨脹而上升,於是高空的空氣從大陸上空流入海洋上空。
反之,若陸地受陽光照射弱、而導致的地面氣溫低於海洋溫度時,海洋上空的空氣上升,陸地上空的空氣下降,地表的空氣則是從陸地流向海洋。
因此各地的氣溫和降水狀況等特徵有所不同,根據這些特徵而把各地不同的氣候分為若干種類型。
2、大氣環流
3、下墊面(海陸位置,洋流,地形)
Ⅵ 如何判斷某地理位置屬於哪個氣候類型
以下幾點是我建議的方法:
1首先看位於五帶中的哪一帶(北極圈以上的北溫帶,北極圈和北回歸線之間的北溫帶,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南溫帶,南極圈以下的是南寒帶),即位於熱帶就是熱帶什麼什麼氣候,當然緯度越高處於的氣候越冷;
2地形地勢的不同也會造成同一緯度的氣候不同,如盆地,高原等;
3這一點只須對號入座就好:赤道附近以熱帶雨林氣候為主,熱帶草原氣候與熱帶季風氣候位於熱帶雨林氣候南北兩側,熱帶沙漠氣候位於南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岸與內陸,
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位於中國,美國,巴西的東南部及阿根廷澳大利亞沿海地區;
地中海氣候以地中海地區最為典型;
溫帶季風氣候主要位於中國,俄羅斯的東北部,及朝鮮半島;溫帶大陸性氣候亞歐大陸和北美洲的南部;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主要位於俄羅斯和加拿大;
南極和北極則分別是苔原氣候的冰原氣候;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Ⅶ 怎樣判斷是什麼氣候類型
1、根據地理位置判斷氣候類型。依據緯度位置判斷溫度帶,依據海陸位置(大陸東岸、西岸或是內陸)確定具體氣候類型。
2、根據區域自然特徵(如氣候特徵、典型植被和典型動物、水文、土壤等)和氣候成因來判定氣候類型。如地中海氣候典型植被是亞熱帶常綠硬葉林,熱帶草原的典型動物是斑馬等。
(7)地理怎麼判斷氣候擴展閱讀
氣候特徵的描述
描述氣候特徵抓住核心三點:先指出氣候類型,然後對氣溫、降水以及光照三要素分別進行描述。
①氣溫特徵:主要分析最高月氣溫、最低月氣溫和氣溫年較差。氣溫年較差大於15°C可以認為大陸性較強,氣溫季節變化大;小於10°C表明海洋性顯著,氣溫季節變化小。
②高溫、涼爽、溫和、寒冷:夏季月均溫大於20°C可認為是高溫,小於20°C可認為是涼爽;冬季月均溫大於0°C一般可認為是溫和,小於0°C一般可認為是寒冷。
③降水特徵:主要讀取各月降水量,分析降水季節變化,估算降水總量。一般來說,月降水量低於10mm描述時稱為稀少,10~50mm為少雨,50~100mm為多雨,大於100mm為豐富。
Ⅷ 怎麼區分地理的各種氣候
根據年氣溫變化曲線和各月降水柱狀圖判斷氣候類型:首先,根據年氣溫變化曲線形狀定南北半球,「山峰」狀線為北半球,「山谷」狀線為南半球。其次,以「溫」定帶:1.看最冷月均溫在0度以下為溫帶氣候類型;最冷月均溫在0度--15度之間為亞熱帶 氣候類型;最冷月均溫高於15度的為熱帶氣候類型。2.最熱月均溫在0度和5度之間為寒帶氣候類型。第三,以「水」定型:在第二步的基礎上,根據降水特點確定具體的氣候類型。
Ⅸ 地理應該如何看圖判斷氣候類型
根據年氣溫變化曲線和各月降水柱狀圖判斷氣候類型:
首先,根據年氣溫變化曲線形狀定南北半球,「山峰」狀線為北半球,「山谷」狀線為南半球。
其次,以「溫」定帶:1.看最冷月均溫在0度以下為溫帶氣候類型;最冷月均溫在0度--15度之間為亞熱帶
氣候類型;最冷月均溫高於15度的為熱帶氣候類型。2.最熱月均溫在0度和5度之間為寒帶氣候類型。
第三,以「水」定型:在第二步的基礎上,根據降水特點確定具體的氣候類型。
Ⅹ 如何分辨氣候
世界氣候類型的判斷主要根據氣溫、降水這兩個主導要素進行,即先根據氣溫,再根據降水的步驟來分析。
簡言之,即以溫定帶」、「以水定型」。根據氣溫高低判斷所在的半球,如果7、8月份氣溫最高或1~12月氣溫變化曲線呈峰形,為北半球,如果1、2月份氣溫最高或1~12月氣溫變化曲線呈谷形,為南半球。
再根據氣溫曲線所示的最冷月的氣溫值判斷氣候類型的范圍。全年平均氣溫高於20°,最冷月均溫在15°以上,為熱帶氣候類型。
最冷月均溫在0~15°之間,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性濕潤氣候)或地中海氣候或溫帶海洋性氣候。最冷月均溫在-15~0°之間,為溫帶季風氣候或溫帶大陸性氣候。最後根據降水量及降水的季節分布判斷具體的氣候類型。
(10)地理怎麼判斷氣候擴展閱讀:
影響因素
太陽輻射因子、下墊面因子、大氣環流因子和人類活動因子。太陽輻射因子是氣候的根本動力來源。這類因子有:緯度因素等。下墊面因子對氣候的形成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這類因子有:洋流、地面植被、地形地質等。
大氣環流因子本身是氣候的組成部分,對某地氣候的形成起著直接性的影響。主要因子有:氣團的平均狀況、氣流的平均狀況等。
地理因素對氣候形成的影響表現在地球形狀、地球運動、海陸分布、地形地勢和氣流、洋流等上,而地理因素對氣候形成的影響終究還是可以主要歸結到輻射因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