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球地質共有多少層最表面一層是什麼
地球地質一共有3層,分別是:地殼-地幔-地核,最表層是地殼。
地殼,是地球的表面層,也是人類生存和從事各種生產活動的場所。地殼實際上是由多組斷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塊體組成的,它的外部呈現出高低起伏的形態,因而地殼的厚度並不均勻。
地幔,地殼下面是地球的中間層,叫做「地幔」,厚度約2865公里,主要由緻密的造岩物質構成,這是地球內部體積最大、質量最大的一層。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兩層。
地核,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約3400公里。地核還可分為外地核、過渡層和內地核三層。
(1)地理什麼層擴展閱讀:
劃分依據
1、根據各圈層密度和地震波速度與地表岩石或礦物的有關性質對比進行推測。
2、根據各圈層的壓力、溫度,通過高溫高壓模擬實驗進行推測。
3、根據來自地下深部的物質進行推斷。火山噴發和構造運動有時能把地下深部(如上地幔)的物質帶到地表,為我們認識深部物質提供了依據。
4、與隕石研究的結果進行對比。
『貳』 地理問題:什麼叫含水層,承壓層,潛水層要通俗解釋
1、含水層:凡透水性能好空隙大的岩石以及卵石、粗沙、疏鬆的沉積物、富有裂隙的岩石,岩溶發育的岩石均可為含水層。
2、潛水層:地表以下第一個穩定水層。潛水層有自由水面。潛水層以上沒有連續的隔水層,不承壓或僅局部承壓。降水和地表水通過包氣帶下滲補給。潛水層是重要的供水水源,通常埋藏較淺,分布較廣,開采方便。
3、承壓層:承壓水是充滿兩個隔水層之間的含水層中的地下水,它有兩種不同的埋藏類型,即埋藏在第一個穩定隔水層之上的潛水和埋藏在上下兩個穩定隔水層之間的承壓水。典型的承壓含水層可分為補給區、承壓區及排泄區三部分。
『叄』 地理的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
1大氣平流層(大氣圈)
2地殼(硅鋁層和硅鎂層——岩石圈)
3軟流層(上地幔)
4外核
5內核
『肆』 蕨類在地理被稱為什麼層
蕨類植物生活的空間在地理上被稱草本層。
蕨類植物是森林植被草本層的重要組成成分。一般有蕨類植物生長的地方表示土壤比較肥沃。蕨類植物具有比苔蘚植物更適應陸地生活的特性,一般是陸生,少數為水生。有根、莖、葉的分化。也有維管束結構,擔負著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的輸送。蕨類植物的外形與種子植物相似,但它不產生種子,而是以孢子繁殖。
『伍』 地理問題:地球外面一層是什麼
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層大氣層,空氣的移動是以上升氣流和下降氣流為主的對流運動,叫做「對流層」。它的厚度不一, 其厚度在地球兩極上空為8公里,在赤道上空為17公里,是大氣中最稠密的一層。大氣中的水氣幾乎都集中於此,是展示風雲變幻的「大舞台」:刮風、下雨、降雪等天氣現象都是發生在對流層內。
對流層上面,直到高於海平面50公里這一層,氣流主要表現為水平方向運動,對流現象減弱,這一大氣層叫做「平流層」,又稱「同溫層」。這里基本上沒有水氣,晴朗無雲,很少發生天氣變化,適於飛機航行。在20~30公里高處,氧分子在紫外線作用下,形成臭氧層,像一道屏障保護著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陽高能粒子的襲擊。
『陸』 高一地理問題:有大氣對流運動的是對流層和什麼層
對流層中,氣溫隨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氣溫約降低0.65℃.由於受地表影響較大,氣象要素(氣溫、濕度等)的水平分布不均勻.空氣有規則的垂直運動和無規則的亂流混合都相當強烈.上下層水氣、塵埃、熱量發生交換混合.由於90%以上的水氣集中在對流層中,所以雲、霧、雨、雪等眾多天氣現象都發生在對流層.對流層中從地面到 2 千米的一層受地面起伏、干濕、冷暖的影響很大,稱為摩擦層(或大氣邊界層).摩擦層以上受地面狀況影響較小,稱為自由大氣.對流層與其上的平流層之間存在一過渡層,稱為對流層頂,厚度約幾百米到2千米 .對流層頂附近氣溫隨高度升高變 化的幅度發生突變,或隨高度增加溫度降低幅度變小,或隨高度增加溫度保持不變,或隨高度增加溫度略有增高.對垂直運動有很強的阻擋作用
『柒』 高中地理大氣層分3部分。有對流層,平流層,還有一個是什麼
大氣層(atmosphere)又叫大氣圈,地球就被這一層很厚的大氣層包圍著。整個大氣層隨高度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再上面就是星際空間了。
『捌』 高一地理,,DE是什麼層,,密度那個較大
D叫硅鋁層,E叫硅鎂層,E的密度較大。
『玖』 地理表層的概念
你說的是地球表層吧
地球表層系統(the
earth
surface
system),地質學專業術語,是由岩土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人類圈所構成的地表自然社會綜合體,是人類圈與地相互作用的復合物質系統,是地球圈層結構中的特定部分,與周圍的地球圈層其他部分存在物質能量交換關系,是一個開放的復雜次級巨系統。
地球表層系統是相對於地球內圈而言的組成部分,它主要由岩石圈、大氣圈、水圈、人類圈和生物圈構成的地表自然社會綜合體。
地球圈層分為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兩大部分。地球外圈可進一步劃分為四個基本圈層,即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而地球內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幔圈、外核液體圈和固體內核圈。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之間還存在一個軟流圈,它是地球外圈與地球內圈之間的一個過渡圈層,位於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約150公里處。
『拾』 地理知識:平流層,對流層,高空層分別離地球多遠
對流層從地表到空中10千米高度;
平流層從10千米到50千米高度;
超過50千米為高空層,高空層又分為電離層、散逸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