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考剩五十天。地理零基礎。特別排斥地理
地理:
准備工作:拿來你所有的地理書和地圖冊 先看人文的 這個好拿分 看一遍 必須理解了! 然後背著書復述! 理解的去復述!然後去看自然 先不要去看計算吧部分的! 也是去看世界地理 中國地理 需要理解的去記憶 方法同上! 再去買本五三!按專題走! 再去買嬰幼兒玩的世界和中國的拼圖 去拼 去練!你要是真的想考的好!那麼在你掌握好這些以後 每天一套卷子!這時候地圖就用上了!哪還不知道 去看! 後面的這句話很重要!聽好了!你能不能成功就靠它了! 「淡泊以明志 寧靜而致遠」「用心 用功」
記憶地理圖很重要,你必須把基本原理掌握好,記憶好。無非也是公轉、太陽高度、太陽的移動、降水、區時、洋流和火山岩漿之類的幾個比較重要。這些圖都是有規律的,你懂得原理就很快記住了。你應該也有相關的輔導書籍吧,好好看看裡面的分析。要是連這些基本圖表都沒記住,看圖做題就會很棘手。還有相關的計算公式你也必須要記住,特別是太陽高度角和區時的計算,基本上每年都出考題。現在你要做的就是理清思路,掌握規律來記憶,在腦中形成一幅圖,那做題就不會有太大麻煩了。
現在,你要結合練習鞏固記憶。題量不需要太大,關鍵涉及的知識要廣,選擇綜合性強的題目。一道題涉及了哪些知識點你必須得清楚,做不出來不要緊,好好看看課本和相關的復習資料,然後再做。
希望這些建議對你有用,過來人知道高考的痛苦……好好努力,祝你成功!
『貳』 怎麼提高文綜地理選擇題
雖然說穩重地理只有那麼11道選擇題,但是它涵蓋的知識點只整個高中三年,甚至有些初中的。所以短時間內提高該類題目的正確率首先要要求你有這夠硬的基礎,其次還要分析問題要全面,多角度去分析。其實地理選擇題有個叫排除法的幾乎每張試卷都有那麼一道。有的時候也有點運氣成分在這裡面,別給自己太多壓力。
『叄』 高考地理最後60天地理如何沖刺
高考沖刺階段也是考生們提分的關鍵時期,那麼高考地理要如何備考才能取得高分呢。保證選擇題少丟分或不丟分是關鍵,那麼如何能盡量少丟分呢,下面的方法可能對考生們有所幫助。
第一、在審題方面要特別認真,就審題來講,對於選擇題,首先審主題干,因為我們地理的試題往往叫做串題,由一個主題干,下面可能帶著兩三個小題,是這樣,所以我們在審主題乾的時候,要看主題圍繞的中心問題是什麼,這是第一個。
第二、要看這個題目所給的文字材料和圖形材料,要認真地來審查,它裡面所給的信息。
第三、這一組題當中,相關的小題有哪幾道,就是這個主題涉及到的是第幾道到第幾道小題,要先審主題。第二就是審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當中的內容,關鍵詞、時間、空間、數據,這些都是我們應該特別仔細的,因為這些我們會從中提出我們所要獲得的信息,關鍵的信息。第三,由於地理學科的特點,所以圖形是試題當中非常重要的解題的一個要素,所以審圖形,在審圖形的時候,包括圖名、圖例、經緯度、縱橫坐標、數值、圖中的注記,比如說像統計值當中的數值大小的變化,如果是分布圖,像地理事物裡面所包含的內容、特點、相互關系等等,這些都要認真地從圖當中一一解讀出來。第四,要審小題的題干,因為它是有幾個小題組成的,小題的題干內容和主題當中主題干是一個什麼樣的關系,和材料和圖象之間的關系,題目所考察的問題,另外這個問題的限定條件有哪些,解題的了解有哪些,這需要通過審題逐一把它提取出來。
『肆』 高考最後50天,如何從100多逆襲到350分
希望新東方在線分享的高考各科漲分技巧能幫你逆襲!
規劃學習有所側重
高考那麼多科目,每天的復習就要有所側重,不可能科科都兼顧。每天晚上回家後,只要重點復習兩個科目就行了。具體來說,當天老師重點復習課本的科目,回家後可做適當的練習題;當天老師重點講練習的科目,回去後要回歸課本,對知識做個梳理。
另外,課堂上老師復習細致的內容,可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及時消化;課堂上老師復習不夠完整的,回家後要強化。一周結束時,不忘在周末回顧這周的復習。
見縫插針利用時間
要懂得見縫插針利用空餘時間。比如早上上學時從家裡到學校的十幾分鍾里,可以在腦子里快速過一遍昨晚的復習內容;每天中午、下午放學時段往往是交通高峰期,有心的同學完全可以利用這十幾分鍾的時間,留下來再做一篇英語閱讀、背一首古詩詞,把比較零散的時間利用起來。
歸納總結查缺補漏
無論哪個階段的復習,懂得歸納總結,找出自己的薄弱項都很重要,一個小漏洞就是一個潛在的失分點,必須「分毫必較」。
所謂的歸納總結,有兩個方面,對課本知識的歸納總結和對練習、試題的歸納總結。可以試著歸納課本知識體系,從全局著手由大的知識板塊到各個小的知識點,分析各部分聯系,形成一張網路,通過聯想延伸來記憶。這樣一來,哪部分比較薄弱就可刻意加強。
同時,對於典型題目,要歸納出各種常規方法,但不要滿足於只用常規方法。試著用發散思維,思考有否其他方法,比較哪種方法最為簡便。這樣做既鍛煉了思維也鞏固了知識。
勞逸結合精力充沛
人不是機器,腦子也有一定的彈性限度,當發現自己讀不下去或心情煩躁時,應拋下書本做些自己喜歡的事,像看看電視、打打球,甚至是上上網。玩是為了有更好的效率和效果,所以應毫無顧慮地放鬆。
當然,放鬆也不是無限度的,不玩那些需要時間長、會讓自己沉迷於其中的。像看電視,最好不要選擇連續劇;看閑書,可以選擇雜志,不去看太長的小說。最好是在玩的過程中還可以學習,像一些時政新聞,就是不錯的選擇。等情緒調節好了,再回到書本中。
另外,越臨近高考越要注意進行適當的運動,打羽毛球、散步、跑步,每天堅持半小時至1小時的運動,勞逸結合不僅能排解高考前的壓力,更能幫助自己恢復精力、健康迎考。
問:一天的時間具體該如何安排?
答:這段時間,可以按照高考模式來調整自己的生物鍾,讓自己及早適應。比如高考一般是上午考語文,下午考數學。那麼,在考前可以安排早上7:00~7:30起床、吃飯,8:00後開始復習語文,中午11:30後休息,下午2:30開始復習數學,依此。
一天復習兩科足夠,不要排太滿,這樣復習才能比較細致。晚上不要熬夜,在11點左右就可以休息,最遲不要超過12點,考前熬夜不利於狀態的保持。
問:怎麼樣才能提高文綜成績?
答:高考中,文綜相當能拉分,尤其對於比較拔尖的同學,此時提高成績文綜是突破口,即歷史、政治、地理三科的綜合復習很關鍵。
歷史:想拿高分就一個竅門:背課本(僅從高考應試的角度來說)。另外對重要的知識點要准確記憶,比如歐洲啟蒙運動中各個啟蒙思想家的主張,應該老老實實尊重課本去記去背。
在看歷史書時要細心,時間地點人物要記准確,書上的小字部分也不應該放過。
政治:政治想拿高分,還是要講究一些策略。比如選擇題,做題不要鑽牛角尖,一般的技巧是先排除兩個,剩下兩個後,再看看哪個更扣題,哪個更顯而易見,要相信自己的判斷。
哲學部分,復習時,可以拿出完整一天的時間,把兩本書認真看一遍,邊看邊把書上提及的原理和方法論摘抄下來。其實,兩本厚厚的書也就是6面A4的紙,復習哲學時只要看這些筆記,會發現條理很清晰,記得牢,答題時很好調動思路。
政治出題比較依賴熱點,所以後期復習至少要選一份比較完整的熱點資料來看。好好研究一下它是怎樣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這些熱點的,同時還要注意一些時政術語的表達。
地理:要想拿高分要有扎實的基本功。這個基本功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定位,一個是牢記地理規律和區域特點。
准確定位就要求非常熟悉地圖,可通過畫圖來加深記憶。還有就是區域特點,以世界地理為例,13個分區,每個區把它分成自然和人文兩個部分。自然部分再分面積、氣候、植被、水文、礦產等,人文部分還可分成人口、語言、區域文化、旅遊、工業、農業等等。這樣經過整理的知識點會比較清晰,方便記憶復習。
問:如何提高理綜成績?
答:理綜同樣是成績優秀的同學拉分的關鍵。總的來說,理綜的知識點比較多而且比較瑣碎,不過理綜題目雖然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因此回歸課本、掌握好基本的知識點是最為簡便也是最為有效的。
物理:大學生們認為,其實做物理題時沒必要總是挑難的、偏的,要認真分析一些常規的題型,懂得基本分析方法,這樣問題也就輕而易舉了。
化學:不要死記,要把性質和方程式連接起來。物理、化學很強調實驗和邏輯,復習時對於實驗的設計、操作及思路要弄懂並類比。現在考試的側重點越來越傾向分析創造力,而實驗最能體現這點,做時要多想原因,不能疏忽。
生物:也是零散的知識較多,在復習中要經常仔細地讀課本,直到弄透弄懂,不要怕浪費時間,精通課本比一知半解做題好得多。在此基礎上多涉獵一些練習,做題時要注意積累題目,特別是那些不是很明白的和做錯的題目。
問:怎樣提高作文成績?
答:提高作文成績,一要下工夫。二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方法。平時可以多背誦詩歌,多看看歷年的高考優秀作文,參考其中的語言、體例。另外,積累、閱讀在考前的最後幾個月很重要,多讀些綜合性質的雜志如《讀者》《散文》等可以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
方法上,平時可以寫好一些優美的開頭、結尾,在每次模擬考試中練習,臨場套入話題;也可以強化練習某一種或幾種模式,考試時若無從下手可以採用固定模式套入。
注意,高考作文改卷主觀性較強,同一篇作文,常因改卷老師的不同而打分懸殊。像詩歌、戲劇這類體裁,平時沒怎麼練習的,在高考作文時還是不要輕易嘗試的好,避免因風險太大而失分。
問:回答文綜大題時該注意哪些方面?
答:回答文綜大題時,可以貫徹「多寫、多分點、多寫術語」的三多政策。多寫,即在審題之後結合題意把知道的東西都搬上去。高考改卷時,多寫不扣分,少寫卻絕對得不到高分。
多分點,這樣顯得答題有條理。尤其要把分點的序號、小標題寫明顯。高考改卷時,老師往往沒有時間完整看完,都是提綱挈領看分點、看標題,分點明顯可避免老師把兩點看成一點造成失分。
多寫術語,高考答案要簡練而且術語化,要達到這個要求,平時做題時就要把自己的答案與標准化答案對比一下,比較差距。
問:平時在家,理綜卷有必要天天做嗎?該在什麼時間做比較合適?
答:對於理綜,平時可以先做單科的試卷,而綜合的理綜卷,可以放到周末做,一星期做一張理綜卷,這樣既有針對性的強化又有綜合性的練習,不偏不廢。
問:文言文翻譯平時該怎麼復習?
答:要熟知課本中每個文言字詞的意思,同時,把課本上學到的一字多義的詞列出來,每個意思舉出一兩個例子。這個階段也別丟下課本,每天抽幾分鍾朗讀文言文,對培養語感很有好處。
問:英語的完型填空、閱讀題如何提高得分?
答:英語也是很看重語感的科目,每天早讀時花上15~30分鍾朗讀,有助於培養語感,此外,還要講求方法。做題時可以先快速通讀一篇,然後再帶著題目去閱讀。做題時結合上下文,尤其注意那些在文中反復出現的詞彙,這些詞往往是掌握文義、幫助推斷的關鍵。另外適當的練習不可少,一天最好能有4篇閱讀理解,堅持下來益處不少。
問:英語作文總是不上不下,有沒有突破瓶頸的方法?
答:寫完作文後,要注意與老師交流,找出自己寫作的不足之處。課外要注意歸納不同文體的寫作模式,適當積累些高級句型、詞彙作為英文寫作的「亮點」。另外每次試卷的標準例文或者例文中的某些出彩的通用句型、句式,都可以作為自己英語寫作的素材積累下來,在下次寫作時有意識地運用進去。
問:准備拿英語一輪復習的習題從頭過一遍,現在做可行嗎?
答:英語語法的時態、語態不僅變化多,而且非常零碎,到了高三下學期的復習階段,最好不要打算從頭看起以免浪費時間,可以針對平時做錯的語法題去翻閱課本,或者是針對薄弱部分有針對性的進行強化。
問:那麼多練習卷、試卷,整理的時候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平時的小考和練習卷,每次做完一定要整理。用紅筆勾出老師強調的題目、比較典型的題目、自己做錯的題目三部分。這樣醒目而且印象深刻,方便記憶。
經典題型和錯題都是整理試卷的重要內容,可以專門做收集歸納,列出詳細解答過程、寫出自己錯誤的原因,然後回歸課本尋找相關知識點。
高考前發的文綜、理綜練習卷、例年高考卷、省市質檢等大考的試卷,裡面的題目要認認真真地一題一題過,經典題、錯題更不可疏忽。
問:這一階段復習課本和做練習的時間怎麼安排才合理?
答:三四月份大多是專題復習階段,可以多做一些練習,做完練習後針對錯題或者薄弱題再回頭復習課本知識。等到考前一個月,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做題,那些一看就會做的題目可以舍棄,而新題還是要適當做一些,防止高考時自己因為對題型陌生而膽怯。
『伍』 高考還有50天 地理選擇題還是錯很多怎麼辦
嗯選擇題錯很多的話要看錯的是哪部分 人文還是自然
多翻書 高考出題很多都是書里材料的變式 別不放在心上 我以前也只看題目和教輔 直到第一次大型考試滑鐵盧
然後就是錯題 最好做錯題本時候把答案分開 有詳細解析 多問老師 選擇的話錯題還是很有用的
大題有模板的可以背背 錯題也是有效果的 不過高考不可能會做到一樣的題 猜題的話大可不必
加油吧少年
『陸』 最後50天理科生各科學習方法
數學:
課本上講的定理,你可以自己試著自己去推理。這樣不但提高自己的證明能力,也加深對公式的理解。還有就是大量練習題目。基本上每課之後都要做課余練習的題目(不包括老師的作業)。數學成績的提高,數學方法的掌握都和同學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分不開的,因此.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包括:聽講、閱讀、探究、作業.聽講:應抓住聽課中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在聽講時盡可能與老師的講解同步思考,必要時做好筆記.每堂課結束以後應深思一下進行歸納,做到一課一得.閱讀:閱讀時應仔細推敲,弄懂弄通每一個概念、定理和法則,對於例題應與同類參考書聯系起來一同學習,博採眾長,增長知識,發展思維.探究:要學會思考,在問題解決之後再探求一些新的方法,學會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甚至改變條件或結論去發現新問題,經過一段學習,應當將自己的思路整理一下,以形成自己的思維規律.作業:要先復習後作業,先思考再動筆,做會一類題領會一大片,作業要認真、書寫要規范,只有這樣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學好數學.總之,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小的細節注意起,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進而培養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把數學學好.
化學:
主要是記一些性質, 寫方程式類的。文字性的東西,看一看記一記可以。理論的東西,關鍵就是理解,理解了,你就會了,就能做到舉一反三。例如化學方程式,要寫出一個正確的化學方程式,首先你必須要寫得出每一種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要想寫出正確的化學式,就必須要搞清楚化合價。如果光靠死記硬背,到考試的時候,還是容易忘記,理解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你就要去記,多練習題,如選擇題,老師給出一些特殊的性質讓你來選,所以多練習可以無形幫助你記憶。光記的效果是不好的。對於那些特殊物質的性質,你練習的多了,自然就記住了。大題是推理,寫方程式,有了好的基礎你就不怕了。
物理:
主要是對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對於概念,一定要好好把握,多做選擇題對你對概念的理解把握有好處。但你做題時一定要認真對待每一題,弄懂每個選項。計算題就是准確的運用公式了。所以要對公式的意義特別了解。多練習,其中的題其實雷同很多。
語文:
學習實際上就是提高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的一個過程。那就是他們閱讀量大、閱讀范圍廣,而且一邊讀一邊寫,經常寫讀後感。 讀,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可以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是一個積累語文基礎知識和作文素材的手段。寫出來的文章也不會空洞乾巴,而是洋洋灑灑,言之有物了。 寫,在作文方面。雖然說,文無定法,但是作文還是講究一點「法」的。應試作文與平時寫的文章是有區別的。平時寫的文章,我們是去「品味」,而應試作文往往是瀏覽的。瀏覽與品味就有了質的區別。所以寫應試作文非注意一點應試技巧不可。比如文章開頭,單刀直入,開宗明義,一開篇先讓讀者明白你在寫什麼,這點很重要。否則,看了半天了,讀者還雲里霧里,不知道你要說什麼。這怎麼可以呢?文章主體部分一定要圍繞中心去寫,一定要言之有物,這些最起碼的要求必須做到。到了結尾部分,對所要表達的主旨最後再強調一次,加深一下讀者的印象。這樣,一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 最後,再提一個建議:充分地利用課文。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讀」,只要廣泛地閱讀就可以了。但是,讀課文有讀課文的好處。第一,課文是你的無聲的老師。我們在讀文章的過程中,對「寫了什麼」「怎麼寫的」,思考的正確與否呢?如果無人請教,我們將無法確定。可是如果我們去讀課文,就不會存在這些問題。每篇課文都有閱讀指導,課文之後還附有一些注釋,它們可以給我們解疑答惑,幫助我們積累知識。綜上所述,我想只要堅持了讀和寫,一定可以提高語文能力和素質。
英語:
英語是一種語言,語言運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四會——聽說讀寫,因此相應的,要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很多同學在學英語的時候往往只是用了眼睛、或者用了手、用了嘴、用了耳,用了某一個器官,而沒有想到在一個單位時間裡面,其實可以五官並用,這樣的話可以提高自己學習英語的效率。
我覺得朗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讀的過程中既訓練了聽力,又提高了閱讀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對英語的語感。語感是在面對英語試題時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有時它是說不清楚的,但往往就是這種能力使我們在考試中能夠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英語的學習應該在平常的生活中見縫插針。僅僅利用在課堂上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在課後投入大量的時間以鞏固和完善。另外,就是我們的朗讀材料,不僅僅局限於課文,可以讀很多的東西,比如說一些英文雜志、英文報紙。而且這些雜志報紙上文章的內容和課文不同,經常會遇到一些生詞,是平常的課堂上可能遇不到的,但是在高考中可能會遇到,所以我們在面對生詞的時候,就可以搜索以前的一些積累。
1.堅持不懈,從不間斷。每天至少看 15-20 分鍾的英語,早晨和晚上是學英語的最好時間。
2.方法要靈活多樣。一種方式學厭了,可以變換其他的方式,以便學而不厭。
3.上下相連,從不孤立。記憶英語要結合上下文,不要孤立的記單詞和短語,要把握句中的用法。
4.熟記常用語,確保准確無誤。把常用的交際用語背熟,熟能生巧。
5.盡量用第一人稱來記憶習慣用語和句型,以便記憶牢固。
6.多方位多角度來學英語。經常讀報、聽廣播、看外語電影、聽外語講座、讀課本和別人交談等方式來練習英語。
7.敢於開口說英語,不要怕說錯。只要敢說,就一定能學好。
8.要創設情景,加強交際訓練。語言的運用離不開場景的強化訓練,只有交際,才能學好。
9.勤奮和持續堅持。.多背,課文範例,背得越多越好,越熟越好;大多數人學不好英語根本的原因是懶惰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10.把英語當成一門聲音而不是文字來學。英語首先是一門聲音,敢說,加入英語學習,天天說,大膽說,大聲說,不怕錯,錯了及時糾正。
11.建議從學單詞開始就聽音背單詞,建立起人對英語單詞聲音形象的條件反射能力。
政治:
1、大膽質疑,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線,是學生的內驅力,是探索與創新的源頭。加強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即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2、整體把握,理清課本內容層次:把繁雜、冗長的知識一層一層地進行梳理,猶如剝洋蔥一樣,將所學的知識梳理出層次,然後從整體上把握這些知識層次。將其組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這就是所謂的「先放後收」。
3、簡要概括,把課本由厚變薄:這要求學生建立在整體把握課本的基礎上,領會其精神實質。可先對一節或一段內容進行歸納,用一兩句話,一兩個字概括。隨著學習歸納能力的提高,逐步發展為對一課,一章的概括。
4、抓住線索,清晰知識的發展脈絡:如果知識是珍珠,那麼線索就是將珍珠串起來的那根線。學生要去發現所學知識的線索,抓住了線索就抓住了所學知識的脈絡。在自學中要注意「三大問題」,即先講是什麼,後講為什麼或重要性,最後講怎麼樣。
5、劃出關鍵詞,突出知識核心結點:線索是學習內容的「網」,關鍵詞則是這張網中的「結點」。在知識學習中,要求學生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將知識高度壓縮在認知結構中,再應用時依據線索,快速檢索出關鍵詞,由此引出自己所學的知識。
6、寫讀書筆記,進一步內化所學知識:學生自學完一節或一課後,寫出自己的讀後感,體會,或者對課本進行評述,如果能長此以往,堅持下去那就真正達到了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學生的理論水平及運用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較大提高。
地理:
作為一門學科,學法上有著與其他學科許多共同點。如:科學的學習態度;勤動腦、勤動手、勤動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時還有它獨特的學法。其實我們一直強調的就是科學的學習方法的思維方法。
一、地理學習的靈魂——地圖的利用
1、學會分類地圖包括日照圖、統計圖表、地形剖面圖、地質圖、地理景觀圖、地理原理示意圖、地理漫畫圖、地理數據圖、地理結構圖、地理等值線圖等。
2、學會讀圖①先讀圖的主題②看清圖例③注意細節④聯系實際
3、學會變圖①圖圖轉換(剖面圖轉換為平面圖)②圖文轉換
4、學會用圖①用圖歸納總結地理規律或特點②用圖記憶中國地理:可看這幾方面的地圖,即:中國政區圖、中國地形圖、中國氣候圖(氣溫、降水量)、中國水系圖、中國資源圖(森林、礦產、水能、旅遊資源等)、中國農作物分布圖、中國工業分布圖、中國人口、民族、城市、商業中心圖、中國交通圖、中國自然保護區圖等。逐一看圖、記圖,甚至畫圖,中國地理的基本知識就掌握了。學習世界地理:
1、要在十條線上下功夫(五條經線、五條緯線)。
2、找出十條線穿過地區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
3、在經緯度跨度不超過十度范圍內描一幅輪廓圖,說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並問一個為什麼?這樣你會發現你開始「腦」中有「圖」,「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單調的文字。
二、地理學習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綱據本,掌握地理原理、規律
①先將書讀厚:在書上作讀書筆記,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點
②再將書讀薄: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幹,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
2、利用課本,學會舉一反三做到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
3、利用課本總結和歸納,掌握地理學習的規律。如:
區域地理(大洲或國家):位置、范圍、人口、地形、氣候、河湖、資源、工農業、交通、城市。
相信經過努力,同學們一定會喜愛地理並學好地理的。
生物:
對生物課的學習不能按照數理化的學習方法來學習,學習方法上應該和地理有點類似。數理化一節課上講解的知識點不多,對一個重點知識會反復的在課堂上做題訓練。而生物一節課上的知識點很多,可以不誇張的說,老師說得每一句話都有可能是一個考點。而且課時緊張,不能在課堂上鞏固練習。所以課後的練習一定要認真做,有不懂的要馬上問。 生物的題目從一開始就比較具有綜合性,一個題目會涉及到許多知識點。這種知識點的聯系就是老師在課堂上強調的或者是補充的,很多學生不聽課,自己看書,結果書看了,題不會做。也有學生上課只聽課本上有的內容,課本上沒的以為是不重要的,就沒聽。這些都應該避免。
學習生物課的要求和方法:
1.學習生物學知識要重在理解,勤於思考。
2.要重視理解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認真進行觀察和實驗 。
3.要重視理論聯系實際 。
歷史:
並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解決問題的。歷史更需要的還是理解。復習時關鍵是要反復地看書,在反復中提高。書才是最根本的。離開書本談能力是不現實的。
在讀每一節的內容時,要想想在一個歷史事件之前之後都發生了些什麼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麼內在的聯系,能夠說明什麼歷史道理,也可進行歷史事件間的橫向縱向的比較。例如,某兩場政變或兩種政策之間有什麼異同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異同,說明了什麼。分析異同點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從背景、性質、影響等幾個固定的版塊去想。經常這樣思考,對不同的歷史現象,就可以較准確地分析出它們的實質,無論碰到什麼題都能迎刃而解。這是讀書時要注意的問題。書本絕不僅僅是讀過即可的,光記住一些時間、地點、事件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歷史思維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後的東西。相信你不久就會發現,歷史是越讀越有味的。
總之,是個積累的過程,你了解的越多,學習就越好,所以多記憶,選擇自己的學習方法。祝學習成功!
『柒』 在高考最後80多天地理要怎麼學現在分數就二三十分,要怎麼進步呢,求高手教我!
我也是高三文科生,地理其實很容易的,只要你把地圖冊記熟氣壓帶與風帶包括移動,世界氣候類型,世界地形,中國地形,洋流分布,岩石類型個個圖,板塊,工農業區位因素,措施,記熟基本可以合格,我以前地理很差的,記熟之後加上理解,之後成績都上七十幾分,希望你可以幫助你,高考成功
『捌』 還有50來天高考,地理完全沒有基礎,求高手幫助,高分懸賞!!答好追加分~
背下來
1.各洲的界線:
(1)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
(2)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3)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4)歐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
(5)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
(6)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線:德雷克海峽。
(7)歐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丹麥海峽。
2.世界大洋界線:
(1)太平洋與北冰洋的界線:白令海峽即楚科奇半島的克利古貢角與蘇厄德半島的約克角連線。
(2)太平洋與大西洋的界線:通過合恩角的經線即從火地島沿德雷克海峽西端到查理斯角連線。
(3)太平洋與印度洋的界線:沿馬六甲海峽北端、蘇門答臘島西岸、爪哇島南岸、新幾內亞島(伊里安島)南岸,澳大利業大陸、巴斯海峽、塔斯馬尼亞島,再大致沿146°52'E到南極一線為界。
(4)大西洋與印度洋的界線:通過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經線(東經20度)。
3.我國人口密度大小的界線:
大致以黑龍江的黑河——雲南騰沖一線。該線東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4.我國地勢階梯界線:
一、二級階梯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的東端。
二、三級階梯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我國氣候界線:
(1)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該線西北為非季風區,東南為季風區。
(2)降水量和干濕區的界線
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半濕潤區與半乾旱區的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從大興安嶺向西南,經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的南坡。
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的界線(200毫米等降水量線):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3)熱量界線
1月0℃等溫線(亞熱帶與暖溫帶界線):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秦嶺—淮河一線。
暖溫帶與中溫帶的界線:鴨綠江口——長城(山西境內稍偏南)——祁連山——天山一線。
6.我國太陽年輻射總量豐富、貧乏界線:
從大興安嶺向西南,經北京西側、蘭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線西北,太陽能資源豐富.此線東南貧乏。
7.我國四大海域的界線:
渤海與黃海的界線:遼東半島老鐵山角——山東半島蓬萊角;
黃海與東海的界線:長江口北岸啟東角——濟州島西南角;
東海與南海的界線:廣東南澳島——台灣島南端鵝鑾鼻。
8.我國水文界線:
(1)內流區與外流區的界線:
北段: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的東端
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長江與黃河水系的界線:巴顏喀拉山、秦嶺。
(3)長江與珠江水系的界線:南嶺。
(4)太平洋水系與印度洋水系(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9.我國三大自然區的界線:
(1)東部季風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線即從大興安嶺向西南,經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的南麓。
(2)東部季風區與青藏高寒區的界線:3000米等高線。
(3)西北乾旱半乾旱區與青藏高寒區的界線: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
10.我國東部季風區內四個自然地區的界線:
(1)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的界線:日平均氣溫大於等於10°C積溫3200°C等值線。
(2)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的界線:日平均氣溫大於等於10℃積溫4500°C等值線。即秦嶺——淮河一線。
(3)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南熱帶濕潤地區的界線:日平均氣溫大於等於10℃積溫7500℃等值線。
11.我國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兩個自然地區的界線:
賀蘭山一帶,相當於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12.我國綜合地理界線: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它是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最冷月均溫0°C等溫線的地方、大於等於10°C積溫4500°C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的地方、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河流有無結冰期的分界線、溫帶落葉闊葉林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分界線、鈣質土與酸性土壤如紅壤的分界線、小麥與水稻的分界線、農業旱地與水田的分界線、農作物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或三熟的分界線、地形較完整(平原、高原為主)與地形較破碎(盆地、低山丘陵為主)的分界線、河流汛期長短、河流多少等的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