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地理方面的小論文,寫什麼都行,題目自擬,一定要是地理方面的論文啊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人類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環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環境的作用越來越廣,影響程度越來越深,對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的破壞也日益增強。同時,環境的反作用已使全球的環境問題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此,大家要行動起來,為解決環境問題盡一份責任。人類進入工業文明時期以來,科學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數量急劇膨脹,經濟實力空前提高,人類對自然資源開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開發利用,由此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其中包括全球氣候變暖,氧層的破壞、大氣污染與酸雨。*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大量的燃燒礦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氣等。向大氣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由此增強的溫室效應會加劇氣候變暖,全球氣候變暖的一個直接後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熱膨脹,導致海平面上升。隨著氣溫加速上升,預計到2100年,一些沿岸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島國將面臨被淹沒的威脅,海平面上升還會傢具暴潮和洪澇災害,造成城市排污系統失效;海水倒灌則導致土地和農田鹽漬化。*過多地適用氯氟烴化學物質(用CFCs表示)是破壞臭氧層的主要原因。氯氟烴是一種人造化學物質,1930年由美國的杜邦公司投入生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尤其是進入60年以後,開始大量使用,主要作用氣溶膠、製冷劑、發泡劑、化工溶劑等。另外,哈龍類物質(用於滅火器)、氮氧化物也會造成臭氧層的損耗,臭氧層被破壞造成地球紫外線增加,紫外線會破壞包括DNA早內的生物分子增加罹患皮膚癌、白內障的幾率、而且和許多免疫系統疾病有關。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受致命的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受破壞,作物減產,加強溫室效應。*大氣污染主要與汽車尾氣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煤炭燃燒產生的硫氧化物、煙塵等有關。由大氣污染引起的酸雨是20世紀50年代以後才出現的環境問題。工廠排放的含硫污染物進入大氣層後,與水汽結合形成亞硫酸和硫酸,從而使降水呈現出較強的酸性,落到底面即為酸雨。酸雨毀壞森林,使湖水酸化;腐蝕建築物、塑料和金屬設施;使土壤酸化,從而影響農作物的生長造成減產。我國長江以南重慶、四川、貴州、廣東、廣西、江蘇、江西、浙江等省市受酸雨污染嚴重。這一時期,環境問題上升成為從根本上影響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問題,危及整個人類的生存,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為解決這一問題,謀求人地關系協調,必須堅持之路可持續發展。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 ,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稱為可持續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必須遵循三項原則:公平性,持續性,共同性。堅持可持續發展也就是創建一種心的生產方式、新的消費方式、新的社會行為規則和新的發展方式。這需要我們轉變觀念,調整行為,加強國際間的合作。需要轉變的觀念包括發展觀、資源觀、環境觀、倫理道德觀和消費觀等※續發展的發展觀認為,經濟增長只是發展的一部分, 用經濟增長代替發展是片面的。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追求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發展,其中包括環境質量的改善、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人的精神修養的提高、社會風尚的改善,科學技術水平的進步等。※續發展的價值觀要求人類重新認識和評價自然界對人的價值,並在經濟核算系統中加以考慮。※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要達到就有可持續意義的經濟增長,必須重視能源和原料的適用方法,以求減少損失,杜絕浪費,並盡量不讓廢物進入環境,以減輕對環境造成的壓力。 ※可持續的觀點看,處理人類與其他生物之間關系的倫理道德也是必需的。人類必須和其他生物保持和諧與平衡的關系,如果這種關系被破壞,人類所處的食物鏈將遭到破壞,人類的生存就會受到影響。※傳統的消費觀念是形成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重要原因。可持續發展呼籲人們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要求人們在生產時盡可能少投入,多產出,在消費時盡可能多利用、少排放。 調整行為主要是指政府行為、市場行為和公眾行為三種。 政府行為的調整主要包括:落實環境保護有關法律;防污染為主,控污染發生;大力發展環保產業;計算某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力;完善各種環境稅費的徵收;加強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管理;加強對產品的環境監督管理;樹立環境與發展的綜合決策機制等。 市場行為的調整主要包括:變末端治理為全過程的清潔生產;實行科學管理;行業經營目標兼顧經濟、社會、環境三個目標;策劃企業發展戰略;具體可行的環境行為標准融入員工的考評、獎懲機制;減少流通領域的浪費等。 公眾行為的調整包括;積極參與環保活動;用環保產品;少過度包裝,倡導簡朴生活;普及環保知識;實行垃圾分裝等。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就意味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進程。要從現在運行的傳統模式轉換到一個變化很大的新模式中去,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轉變。同時,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合作夥伴關系《21世紀議程》明確了世界各國對於保護地球「共同的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人類歷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會變革,它的成敗關繫到人類這個物種的生存或者滅絕。我們每個人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改變著地球環境。因此,我們倡議: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對廢品進行回收利用;綠色消費,選購環保產品;珍愛生靈,萬物共存。要做到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我們要了解當前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知道這些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進而理解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人類的必然選擇。
㈡ 關於地理方面的論文題目應該怎麼選
注重三個方面,一是我們的所學和所研究的內容,第二是根據當前社會的研究熱點或政府熱點來選擇(不能象國外那樣注重研究的價值和終身成果),第三是看你是發表的還是畢業論文之類,如果是發表的,得看發表的刊物要求等級等。不知是否有用。
㈢ 地理論文題目
利用網路搜下啊!~~·
網路上多的是~~~
㈣ 地理論文主題可以寫哪些2000字左右
對於氣候、地理位置的研究,這些都很好寫
㈤ 地理論文可以寫哪些題材
1地理課外活動理論與實踐的探索
2論地理課堂記憶力的培養
3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研究
4 廣東某地的地質災害研究
㈥ 地理論文題目什麼好(初中的!!)
應該以人文地理為主,如:我家門前馬路的變遷;我家門前一條街的變遷;我家小區的歷史;我家小區的建設;學校西門門前商業網點的分布現狀與成因分析;學校東門公交車線路的合理性分析;學校南門流動商販存在的必要性和弊端;and so on,關鍵要調查身邊的事情。
自然地理的可以是:日偏食的觀測;月有陰晴圓缺——月相的觀測與規律總結;木星的軌跡;長庚與啟明——神出鬼沒的金星。諸如此類。
以上適合城市學生觀測。
農村學生可以做的就更多了。土地使用權的變遷;土壤性狀分析;大豆與玉米的輪作的益處與不足;北斗七星勺柄指向的變化——恆星的視運動。太多了。
㈦ 我要寫地理論文,寫什麼主題好
你是想寫人文地理方面的 還是自然地理方面的 人文地理的話建議你寫城市規劃與可持續發展 自然地理的話 可以寫一下 與黃河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
㈧ 關於地理論文題目有哪些
一、最新地理論文選題參考
1、產業地理集中、產業集聚與產業集群:測量與辨識
2、地理—生態過程研究的進展與展望
3、中國製造業的地理集聚與形成機制
4、論地理信息系統及其在地理學中的地位
5、能源地理學——中國生物質能源的定量評價及其地理分布
6、地理學的研究核心--人地關系地域系統--論吳傳鈞院士的地理學思想與學術貢獻
7、地理學:地理-生態過程研究的進展與展望
8、地理學的研究核心—人地關系地域系統:論吳傳鈞院士的地理學思想與學 …
9、地理空間數據的可視化
10、產業地理集聚與外商直接投資產業分布——以北京市製造業為例
11、關於地理學的區域性和地域分異研究
12、地理-生態過程研究的進展與展望
13、要素稟賦、地理因素與新國際分工
14、集成GIS和細胞自動機模型進行地理時空過程模擬與預測的新方法
15、地理和貿易
16、綠洲地理特徵及其氣候效應
17、產業特徵、空間競爭與製造業地理集中——來自中國的經驗證據
18、中國21世紀議程與地理學
19、對自然地理區劃方法的認識與思考
20、我國古地理學的形成、發展、問題和共識
二、地理論文題目大全
1、GIS環境下面向地理特徵的制圖概括的理論和方法
2、分形理論在人文地理學中的應用研究
3、地理科學的信息化與現代化
4、中國地理學發展若干值得思考的問題
5、華北植物區系地理
6、地理數據尺度轉換方法研究進展
7、青藏高原地理環境研究進展
8、我國土壤動物生態地理研究進展
9、河南農區經濟發展差異地理影響的小尺度分析
10、西方地理學界關於生產性服務業作用研究述評
11、煙粉虱不同地理種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統發育
12、新疆黃山東銅陵硫化物礦床Re—Os同位素測定及其地理動力學意義
13、地理空間的尺度-結構分析模式探討
14、中國地理教育:繼承與創新
15、科學地理解心理健康與心理健康教育
16、中國青年大腸癌的發病特點及地理分布
17、關於綜合地理區劃若干問題的探討
18、我國地理標志法律保護的制度選擇
19、金融地理學:國外地理學科研究新動向
20、WebGIS中的地理關系資料庫模型研究
三、熱門地理專業論文題目推薦
1、北京市地理編碼資料庫的研究
2、小熊貓種群遺傳結構和地理分化
3、計算機網路信息空間(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學研究進展與展望
4、產業地理集中研究進展
5、地理標志的性質和保護模式選擇
6、伊犁野果林的生態地理特徵和群落學問題
7、祁連山區降水的地理分布特徵
8、地理環境演變研究的理論與實踐--鄂爾多斯地區晚第四紀以來地理環境演變的研究
9、地理生態學的乾燥度指數及其應用評述
10、從地圖到地理信息系統與虛擬地理環境--試論地理學語言的演變
11、我國SO_2和NO_X排放強度地理分布和歷史趨勢
12、中國地理教育:繼承與創新
13、氣候變化對中國森林生產力的影響 Ⅰ.中國森林現實生產力的特徵及地理分布格局
14、中國城市地理
15、三江源地區植被指數下降趨勢的空間特徵及其地理背景
16、中國城市體系的「中心—******模式」:地理與經濟增長的經驗研究
17、中國城市地理
18、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貯量及其地理分布規律
19、氣候變化對我國農業地理分布的影響及對策
20、地理和貿易
四、關於地理畢業論文題目
1、中國北方近50年溫度和降水極端事件變化
2、中國農村空心化的地理學研究與整治實踐
3、論地理學的研究核心——人地關系地域系統
4、中國製造業地理集中與省區專業化
5、我國濕地研究進展——獻給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
6、地理系統與地理信息系統
7、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多樣性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8、北方農牧交錯帶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態問題
9、基礎地理資料庫的持續更新問題
10、景觀生態戰略點識別方法與理論地理學的表面模型
11、植物區系地理
12、地理位置與優惠政策對中國地區經濟發展的相關貢獻
13、地理學研究進展與前沿領域
14、關於地理學的「人-地系統」理論研究
15、基礎地理資料庫的持續更新問題
16、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17、植物區系地理
18、地理科學的中國進展與國際趨勢
19、地理學研究進展與前沿領域
20、分形理論在地理學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五、比較好寫的地理論文題目
1、從地理空間到地理網路空間的變化趨勢--兼論西方學者關於電信對地區影響的研究
2、人文地理學"空間"內涵的演進
3、中國氨的排放強度地理分布
4、中國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地理區劃
5、談地理科學的內容及研究方法:(在1991年4月6日中國地理學會...
6、生態地理區域界線劃分的指標體系
7、栓皮櫟種群的生物學生態學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
8、經驗地理解法官的思維和行為——波斯納《法官如何思考》譯後
9、現代地理學中的數學方法
10、西南區野生狗牙根遺傳多樣性的ISSR標記與地理來源分析
11、四川省農作物生產力的地理分布
12、論地理空間形象思維——空間意象的發展
13、地理信息系統應用於中國大陸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空間分布及環境因素分析
14、產業地理集中度測度方法研究
15、產業集聚:地理學與經濟學主流觀點的對比
16、人文主義與後現代化主義之興起及西方新區域地理學之發展
17、我國20世紀地理學發展回顧及新世紀前景展望--祝賀中國地理學會創立90周年
18、馬氏珠母貝不同地理種群內自繁和種群間雜交子一代形態性狀參數及相關性分析
19、中國對蝦(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黃、渤海3個野生地理群遺傳多樣性的微衛星DNA分析
20、家蠶不同地理品種分子系統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