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理資料庫的數據分類
地理數據包括觀測數據、分析測定數據、遙感數據和統計調查數據。按內容分為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兩類數據。圖形數據經過數字化後,在計算機內將各要素數據按一定的數據結構建立地理資料庫,包括兩種基本數據類型:①描述地理實體屬性的數據。如土地利用類型、河流名稱、道路寬度和質量等;②描述地理實體空間分布的數據。如實體位置(X,Y坐標集合)、實體間相鄰關系等。這兩類數據的管理方式不同。對地理屬性數據可採用通用資料庫管理系統進行管理,而對地理空間數據則需採用專門的空間數據管理系統進行管理,並在兩者之間建立有效的聯結。地理資料庫是地理信息系統中最主要的數據基礎,應用於地理過程、地理環境分析評價與制圖。
2. 地理編碼的詳細
又稱地址匹配。是為識別點、線、面的位置和屬性而設置的編碼,它將全部實體按照預先擬定的分類系統,選擇最適宜的量化方法,按實體的屬性特徵和集合坐標的數據結構記錄在計算機的儲存設備上。
MapInfo中的地理編碼
其概念有別於一般的編碼定義,它不是用數字或字母來代表某一對象,而是把點狀目標分配給屬性數據記錄的一行,記錄中的欄位數據被用來和圖形資料庫中的相應欄位匹配,從而決定該記錄點應該在地圖上什麼位置。
也就是說,根據各數據點的地理坐標或空間地址(如省市、街區、樓層、房間等),將資料庫中的數據與其在地圖上相對應的圖形元素一一對應。即給每個數據賦予X、Y值,從而確定該數據標在圖上的位置的過程。被插入點狀目標的表稱為目標表,而點的地理坐標來源於一個有地圖的源表。
SuperMap地址匹配模塊
超圖(SuperMap)最新的SuperMap GIS系列軟體中的基礎開發平台SuperMap Objects中即含有地址匹配模塊(AddressMatching Mole),可以提供中文地址模糊匹配搜索的功能。該功能基於一個地址詞典,可以對地圖中的多個圖層進行地址匹配。
3. GIS發論文
以GIS為核心的數字化成圖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摘要]
本文闡述了基於組件式GIS來開發以GIS為核心的數字化成圖系統的優越性,以及以GIS為核心的數字化成圖系統的設計目標和基礎地形要素的編碼方案。文中還結合SuperMap Survey的開發過程,介紹了如何設計與實現基於GIS內核的專業數字化成圖系統。
It』s necessary to develop a Digital Mapping System(DMS) specially for GIS to solve problems resulting from data conversion between DMS and GIS.In this paper,The advantages of development DMS for GIS based on Components GIS(ComGIS)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In addition,the goals for DMS for GIS are listed and how to encode GIS entities is also explained.Specially,SuperMap Survey is used to discuss the details for develop DMS for GIS.
[關鍵詞]
數字化成圖系統 以GIS為核心 組件式GIS 設計目標 SuperMap Survey
Digital Mapping System,for GIS,Component GIS,Goals,SuperMap Survey
1. 引言
數字化成圖技術是目前最為常用的成圖技術之一,數字化成圖系統所提供的電子數據也是GIS一個非常重要的數據來源。數字化成圖系統所提供的電子數據與GIS數據之間的無縫聯接問題也是當前GIS發展亟需解決的難點問題之一。雖然當前國內外市場上數字化成圖系統很多,但到目前為止,都未能很好地解決現有的問題。數字化成圖系統所提交的電子數據進入GIS後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 在數據轉換過程中普遍存在著信息損失。由於傳統的數字化成圖系統大多是基於CAD內核來開發的,它偏重於對空間幾何信息的描述;而GIS則要求空間信息與屬性信息聯合存儲與管理,這就導致了在數據轉換的過程中,不僅空間信息會有損失,屬性信息損失的情況會更嚴重。
(2) 數據轉入後往往不能直接滿足GIS的要求,仍需要大量的後期編輯工作,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延長了系統的建設周期。
(3) GIS基礎資料庫的維護與更新的難度較大。由於在維護與更新的過程中需要在GIS與數字化成圖系統之間進行頻繁的數據轉換,往往不能直接對基礎資料庫進行操作,造成了基礎數據維護與更新的不便。
(4) 在數據轉換的過程中,除了信息損失外,還往往伴隨著數據膨脹。數據膨脹的結果有時會導致GIS無法對這些「海量」數據進行管理。
導致上述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 數據的復雜性與多樣性。主要表現為現實世界的復雜性與多樣性以及對同一空間對象在不同成圖系統中描述與表達的不一致性。
(2) 對GIS理解的不同。不同的數字化成圖系統的開發人員對GIS理解的不同,再加上缺乏相應的統一標准作為參照,這就導致了數據在表達上的差異性。
(3) 由於受到基礎開發平台及開發力量的限制,數字化成圖系統往往不能很好地兼顧到GIS對數據的要求。目前,絕大多數的數字化成圖系統的開發商都不是GIS基礎平台的開發商,這也或多或少地影響了數字化成圖系統與GIS之間的溝通。
目前,市場上數字化成圖系統較多,按其開發方式來分,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1)以CAD系統為二次開發平台。這些系統很好地利用了CAD系統靈活的編輯和強大的制圖功能,但由於CAD系統與GIS在數據結構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使得其數據往往不能很好地滿足GIS的要求。(2)獨立平台的數字化成圖系統。這樣的系統在開發上雖然不必拘泥於二次開發開台的限制,在開發上具有較大的靈活性。但開發這樣的系統,需要完全從底層做起,開發難度高,周期長,投資大。 組件式GIS(Components GIS,ComGIS)技術的出現,為開發以GIS為核心的數字化成圖系統提供了一種新的開發手段和開發思路。
2. ComGIS技術及其作為數字化成圖系統開發平台的優越性
2.1 什麼是組件式GIS技術
組件式軟體技術已經成為當今軟體技術的潮流之一。基於組件開發(Component-Based Development,簡稱CBD)是軟體開發的一次革命。與諸如面向對象和客戶/伺服器(Client/Server)等新趨勢不同,基於組件開發不只是一種分布計算的新花樣,而是一種廣泛的體系結構,支持包括設計、開發和部署在內的整個生命周期計算的理念。
由於基於組件開發具有高度的重用性和互用性,所以它將影響應用程序構成的各個方面,包括所有類型的客戶機,應用程序伺服器和資料庫伺服器,將對應用程序開發的各個方面產生深刻影響。
基於組件開發的兩個重要規范分別是MicroSoft的COM/DCOM和OMG的CORBA。目前Microsoft的COM/DCOM占市場領導地位,已經得到廣泛應用,並逐漸成為業界事實上的標准。基於COM/DCOM,MicroSoft推出了ActiveX技術,ActiveX控制項是當今可視化程序設計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標准組件。
所謂組件式GIS,是指基於組件對象平台,以一組具有某種標准通信介面的、允許跨語言應用的組件提供的GIS。這種組件稱為GIS組件,GIS組件之間以及GIS組件與其他組件之間可以通過標準的通信介面實現交互,這種交互甚至可以跨計算機實現。
目前,國內外GIS廠商對組件式GIS平台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紛紛推出了各自的GIS產品。如北京超圖地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推出的全組件式GIS平台SuperMap2000、北京圖原公司開發的MapEngineer、ESRI的MapObjects、MapInfo的MapX等。值得欣慰的是,國產的組件式GIS平台在功能上已經完全可以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抗衡,在許多方面甚至優於國外同類產品,這使得開發以GIS為核心的數字化成圖系統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
2.2 使用組件式GIS開發數字化成圖系統的優越性
組件式GIS的出現為開發以GIS為核心的數字化成圖系統提供了一種新的開發手段,與傳統的開發手段相比較,其優越性主要表現在:
(1) 組件式GIS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GIS,其數據模型與GIS的數據模型完全一致。基於此進行開發,可以保證數字化成圖系統與GIS之間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2) 組件式GIS具有靈活的開發手段。我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所熟悉的計算機語言進行開發(如VB,VC,Delphi,C Builder等),而不必專門學習二次開發語言。組件式GIS提供兩種不同層次上的開發,一是基於ActiveX控制項進行開發;二是直接基於組件式GIS的底層類庫(SDK)進行開發。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靈活選擇。
(3) 由於組件式GIS完全封裝了GIS的功能,這使是開發人員可以完全專注於專業功能的實現,這就使得開發難度和開發周期大大降低。
(4) 基於組件式GIS開發的數字化成圖系統具有良好的可擴充性。組件式GIS可以與包括數字化成圖系統在內的其他系統無縫集成,開發人員可以直接使用已經寫好的程序代碼;組件式GIS平台往往由多個組件組成,開發人員可以根據系統的需要,隨時選用新的組件對系統進行升級;在組件平台功能增強的情況下,開發人員甚至不用重新編譯整個程序就可直接使用增強的底層功能,這就大大降低了系統維護和升級的難度。
表1 使用ComGIS的開發手段與傳統的開發手段的比較
比較內容\開發手段 基於ComGIS平台 基於CAD平台 完全由底層開發
與GIS的兼容性 完全兼容 差 一般
是否以GIS為核心 是 否 很難做到
對空間資料庫的支持 好 很差 差
開發難度 低 低 高
開發周期 短 短 長
開發投資 小 小 大
可擴展性 好 一般 較好
開發語言的選擇 很多 少 很多
是否支持可視化開發 是 否 是
是否自主版權 是 否 是
3 以GIS為核心的數字化成圖系統的設計
3.1 系統的設計目標
傳統的數字化成圖系統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理論和技術體系。但是,GIS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對數字化成圖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omGIS技術的出現為傳統的數字化成圖系統向以GIS為核心的數字化成圖系統的轉變提供了一個較為理想的開發手段。與傳統的數字化成圖系統相相比較,以GIS為核心的數字化成圖系統在設計上需要達到以下目標:
(1) 以GIS為核心,面向GIS。這就要求在系統的開發過程中充分考慮GIS對數據的要求,解決當前成圖系統數據進入GIS所存在的問題。以GIS為核心是整個系統設計的靈魂和精華所在。
(2) 兼顧制圖與GIS的雙重需求。在滿足GIS需要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到制圖對於數據表達的要求,其核心是實體的符號化表達。
(3) 開放性設計。不同地區、不同的GIS對數據的要求千差萬別,這就要求數字化成圖系統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和可定製性,以不變應萬變。可定製性的內容應包括實體代碼、實體屬性、實體分層等。
(4) 對空間資料庫的支持。近幾年來,基於大型關系型資料庫(如Oracle,SQL Sever等)的空間資料庫技術在GIS工程建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何直接基於空間資料庫進行數據的存儲、管理、維護與更新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5) 多源數據集成。當前,數字化成圖系統的電子數據格式和GIS的數據格式很多,數字化成圖系統如果以對這些數據格式有著良好的支持,這會大大降低數據入庫的難度,解決GIS工程建設中的數據瓶頸問題。
(6) 操作簡便,符合作業人員的作業習慣。面向GIS進行數字化成圖系統,工作量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以GIS為核心的數字化成圖系統必須提供高效簡便的操作方式,以提高作業效率。
(7) 標准化與規范化。
3.2基礎地形數據編碼的設計
地形數據編碼是在GIS中唯一標識某一地物的關鍵字。基礎地形數據編碼的設計也是在GIS中進行制圖的需要,也是實現基礎空間信息共享的基礎。基礎地形數據的編碼是開發以GIS為核心的數字化成圖系統的基礎,是系統成敗的關鍵之一。在進行基礎地形數據編碼設計時,必須遵循幾個原則:(1)遵從國家和行業標准。(2)方便應用。用戶可根據不同的需求,分層和按專題要素提取基礎地形要素信息,隨意定製專題顯示及輸出。(3)系統實現便利。在實際進行設計時,可在《國家基礎地形要素編碼》的基礎上加以擴充,以滿足系統的實際需要。
在實際系統的開發中,我們採用了基於實體特徵的城市基礎地理信息分類編碼方案。該方案的特點是在地理要素分類的基礎上,加入構成地理要素的實體的分類與特徵屬性,能夠較好地滿足GIS制圖與分析的應用需求。有關該編碼的詳細內容可參考《基於實體特徵的城市基礎地理信息分類編碼方案》(梁軍,金文華)一文,本文不再贅述。
下面是一個地形要素的編碼示例
編碼 = 地形要素分類碼(4位) 地形要素特徵碼
如: 1 1 1 0 2 0 (三角點點狀符號的編碼)
3.3 系統的功能設計
在功能設計上,以GIS為核心的數字化成圖系統必須兼顧制圖與GIS的雙重需求。按其工作流程,可將其劃分為以下幾個模塊:
(1) 數據輸入模塊。在此模塊中,應支持目前常見的幾種數據採集手段。包括:野外數字化測圖(測繪)、掃描圖矢量化、其他格式的電子數據(GIS數據和CAD數據)轉入。在數據輸入模塊中,還需支持空間資料庫作為其數據源。
(2) 編輯模塊。這是以GIS為核心的數字化成圖系統的核心模塊。在編輯模塊中,所有GIS實體的創建過程都必須是由系統完全封裝而且是自動完成的。
(3) 查詢、統計與分析。基於現有系統,可以直接完成一些常見的、簡單的查詢、統計與分析功能。
(4) 輸出模塊。包括幾個方面的內容:制圖輸出、報表輸出、其他格式的GIS數據輸出、數據直接存入空間資料庫。
4.以GIS為核心的數字化成圖系統SuperMap Survey的實現
4.1 組件式GIS平台的選擇
SuperMap Survey是北京超圖地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一套完全以GIS為核心的數字化成圖系統。在組件式GIS平台的選擇上,我們選擇了全組件式GIS平台---SuperMap2000作為SuperMap Survey的開發平台。SuperMap2000是北京超圖地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推出的全組件式GIS平台,與其他的ComGIS平台相比較,SuperMap2000更加適合作為以GIS為核心的數字化成圖系統開發的基礎平台,這主要是因為:
u SuperMap提供了兩種層次的開發手段:ActiveX控制項和SDK。特別是提供SDK的開發手段,特別適合開發這樣的系統。
u 多組件組成。SuperMap2000由SuperMap核心控制項、SuperWorkspace、SuperLegend、SuperTopo、Super3D、SuperLayout等多個組件,在組件的選擇上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使得整個系統的擴充性大大增強。
u 開放的線型和符號製作功能。SuperMap 2000 內置功能強大的線型編輯器和符號編輯器,允許用戶根據專業需要設計新的線型和符號。
u 強大的制圖、編輯和捕捉功能。SuperMap2000提供了可與CAD相媲美的編輯和捕捉功能,縮小了GIS和CAD系統在這方面的差距。
u 獨特的多源空間數據無縫集成技術(SIMS)。SuperMap 2000 的數據轉換功能可以方便地共享其他GIS軟體平台的地理數據,提供了轉換多種數據格式的能力。
u 空間資料庫支持。通過SuperMap的空間資料庫引擎,可以直接支持基於大型關系型資料庫(如Oracle,SQL Server等)存儲和管理空間數據。
4.2 SuperMap Survey的實現
在開發SuperMap Survey的時候,我們採用了SuperMap的底層SDK,編程語言採用了Visual C 6.0。在SuperMap SDK的支持下,我們針對數字化成圖系統的需要進行了功能的擴充。在數據的存儲結構上,我們採用了SuperMap2000所提供的SDB格式的數據存儲結構,它是最大優點是採用雙文件結構,而不是常見的一層一組文件的存儲方式,這樣就有利於保持數據的完整性。在編輯制圖方面,我們對SuperMap底層所提供的編輯功能作了進一步的擴充,增加了適合數字化成圖所需要的編輯功能。系統對於空間資料庫的支持和其他格式GIS數據的支持,是基於SuperMap2000的空間資料庫技術和SIMS技術來實現的。
經過緊張的開發,我們基於SuperMap2000的SDK,現已初步完成了以GIS為核心的數字化成圖系統的開發工作,基本上實現了系統的設計目標。在SuperMap Survey中,我們實現了以下功能:
(1) 支持常用的測繪手段進行野外數字化測圖。包括測記法(包括電子手簿),內外業一體化數據採集(電子平板)。利用SuperMap Survey可進行常規的大比例尺數字化測圖。
(2) 掃描圖矢量化。SuperMap Survey支持常見圖像格式的圖像調入、配准、切邊、配准和屏幕矢量化。
(3) 支持基於SQL Server和Oracle等的空間資料庫操作。可直接編輯資料庫中的數據。
(4) 支持多種格式的GIS數據和CAD數據的導入和導出。
(5) 適合數字化成圖系統的編輯和捕捉功能。完全自動化的GIS實體創建。專為地籍測量定製的地籍測量模塊。
(6) 提供最為常用的GIS查詢、統計和分析功能。
(7) 基於模板的標准圖件輸出。
(8) 開放性設計。使用SuperMap Survey所提供的參數管理程序可方便地定製各種參數。
圖1 基於SuperMap2000開發的以GIS為核心的數字化成圖系統
五 結論
以GIS為核心的數字化成圖系統的開發,較好地解決了傳統的數字化成圖系統所提供的電子數據進入GIS所存在的問題,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系統開發的過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以ComGIS作為數字化成圖系統的開發平台,與傳統的開發技術相比較,開發難度適中,開發周期短,開發投資小,與GIS的兼容性好,是開發以GIS為核心的數字化成圖系統的理想選擇。
[參考文獻]
[1]陳述彭等,《地理信息系統導論》,科學出版社,北京,2000.1
[2]楊德麟等,《大比例尺數字測圖的原理、方法和應用》,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1998.2
[3]宋關福、鍾耳順,」組件式地理信息系統研究與開發」, 《圖像圖形學報》,Vol.3 No.4 ,1998.4
[4]中科院地理信息產業發展中心,《杭州市土地信息系統基礎地形信息編碼與分層方案》,2000.2
[5]北京超圖地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理解SuperMap GIS》,2000.9
圖片不知道怎麼發上來
請自己去參考資料查看
4. 屬性數據編碼的原則、內容與方法是什麼(15分)
屬性數據編碼一般包括部分、部分和部分三方面的內容。其編碼一般應考慮高、好和方屬便三個原則。
方法通常有縮寫碼、助記碼、特徵碼、層次碼。
通過編碼可建立數據間的內在聯系,便於計算機識別和管理。地理信息系統中主要的數據編碼是服務於空間信息分析的地理編碼。即為識別圖形點、線、面或格網位置及屬性而建立的編碼方法,包括拓撲編碼和坐標編碼。
(4)地理實體分類編碼有什麼屬性擴展閱讀:
編碼的主要目的是減少信息量,因為數據影響處理效率和精度,效率低主要是由於大量字元用於名稱或描述,許多時間用於報告、錄入、辨認及理解。更重要的是必須有足夠空間存放那些字元及數字。這種低效率對手工操作及計算機處理都有很大影響。
另一方面,要提高計算機處理精度,必須實現數據項定義標准化。設計好的編碼結構可以解決上述問題。例如一個三位數編碼000-999,唯一並簡潔標識1000個不同條目,明顯比每一條用語言描述佔用空間少。
5. 什麼是地理編碼作用是什麼
地理編碼是為識別點、線、面的位置和屬性而設置的編碼,它將全部實體按照預先擬定的分類系統,選擇最適宜的量化方法,按實體的屬性特徵和集合坐標的數據結構記錄在計算機的儲存設備上。
作用:
1、提供了坐標定位引擎,幫助用戶通過地面某個地物的坐標值來反向查詢得到該地物所在的行政區劃、所處街道、以及最匹配的標准地址信息。通過豐富的標准地址庫中的數據,可幫助用戶在進行移動端查詢、商業分析、規劃分析等領域創造無限價值。
2、提供的專業和多樣化的引擎以及豐富的資料庫數據使得服務應用非常廣泛,在資產管理、規劃分析、供應物流管理和移動端輸入等方面為用戶創造無限的商業價值。
(5)地理實體分類編碼有什麼屬性擴展閱讀:
相關地理定位服務:
GIS:
地理信息系統是一個決策支持系統,它具有信息系統的各種特點。地理信息系統與其他信息系統的主要區別在於其存儲和處理的信息是經過地理編碼的,地理位置及與該位置有關的地物屬性信息成為信息檢索的重要部分。
在地理信息系統中,現實世界被表達成一系列的地理要素和地理現象,這些地理特徵至少由空間位置參考信息和非位置信息兩個部分組成。
地理信息系統首先是一種計算機系統:該系統通常又由若干個相互關聯的子系統構成,如地理數據採集子系統、地理數據管理子系統、地理數據處理和分析子系統、地理數據可視化表達與輸出子系統等。
這些子系統的構成影響著地理信息系統硬體的配置,功能與效率、數據處理的方式和產品輸出的類型等。
GPS:
由於GPS技術所具有的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動的測量特點作為先進的測量手段和新的生產力,已經融入了國民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應用領域。
RS:
"遙感",顧名思義,就是遙遠的感知。地球上的每一個物體都在不停地吸收、發射和反射信息和能量。其中的一種形式-電磁波,早已經被人們所認識和利用。
人們發現不同物體的電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遙感就是根據這個原理來探測地表物體對電磁波的反射和其發射的電磁波,從而提取這些物體的信息,完成遠距離識別物體。
各種衛星通過不同的遙感技術實現不同的用途,如氣象衛星是用於氣象的觀測預報;海洋水色衛星用於海洋觀測;陸地資源衛星用於陸地上所有土地、森林、河流、礦產、環境資源等的調查。
雷達衛星是以全天候(不管陰天、雲霧)、全天時(不管黑天、白天)以及能穿透一些地物(如水體、植被及土地等)為特點的對地觀測遙感衛星。
6. 什麼是地理數據編碼,它有什麼作用
地理編碼是為識別點、線、面的位置和屬性而設置的編碼,它將全部實體按照預先擬定的分類系統,選擇最適宜的量化方法,按實體的屬性特徵和集合坐標的數據結構記錄在計算機的儲存設備上。
正向地理編碼提供的專業和多樣化的引擎以及豐富的資料庫數據使得服務應用非常廣泛,在資產管理、規劃分析、供應物流管理和移動端輸入等方面為用戶創造無限的商業價值。
(6)地理實體分類編碼有什麼屬性擴展閱讀:
正向服務:
1、反向地理編碼服務
反向地理編碼服務實現了將地球表面的地址坐標轉換為標准地址的過程,反向地理編碼提供了坐標定位引擎,幫助用戶通過地面某個地物的坐標值來反向查詢得到該地物所在的行政區劃、所處街道、以及最匹配的標准地址信息。通過豐富的標准地址庫中的數據,可幫助用戶在進行移動端查詢、商業分析、規劃分析等領域創造無限價值。
2、向量式地理編碼
向量式地理編碼(vector geocoding)指使用坐標參考系統去定義點、線、面特徵的位置。 向量化(vectorization):指將網格式資料轉換為向量形式的過程。
3、網格式地理編碼
網格式地理編碼(raster geocoding)指使用建立於矩陣或方格的座標系統來標定位置,這樣的位置資料包含欄與列,稱為圖元(pixel)。 柵格化(rasterization)指將向量式資料轉換為網格形式的過程。
7. 地理屬性數據有哪五種類型
屬性數據(Attribute Data)即非空間數據,是與地理實體相聯系的地理變數或地理意義。屬性數據分為定性和定量兩種
8. 什麼是地理編碼
地理編碼指的是將統計資料或是地址信息建立空間坐標關系的過程。
地理編碼非同一般意義上的數字編碼,不是用數字或字母來代表某一對象,而是跟據各數據點的地理坐標或空間地址(如省市、街區、樓層、房間等),將資料庫中的數據與其在地圖上相對應的圖形元素一一對應。即給每個數據賦予X、Y值,從而確定該數據標在圖上的位置的過程。
地理編碼又稱地址匹配。是為識別點、線、面的位置和屬性而設置的編碼,它將全部實體按照預先擬定的分類系統,選擇最適宜的量化方法,按實體的屬性特徵和集合坐標的數據結構記錄在計算機的儲存設備上。
地理編碼有正向地理編碼、反向地理編碼、向量式地理編碼、網格式地理編碼四種服務類型。
1、正向地理編碼,是將地址或地名描述轉換為地球表面上相應位置的過程。正向地理編碼提供地址定位引擎、行政區劃引擎、街道引擎。
2、反向地理編碼,是將地球表面的地址坐標轉換為標准地址的過程,反向地理編碼提供了坐標定位引擎,通過地面某個地物的坐標值來反向查詢得到該地物所在的行政區劃、所處街道、以及最匹配的標准地址信息。
3、向量式地理編碼,是指使用坐標參考系統去定義點、線、面特徵的位置。 向量化:指將網格式資料轉換為向量形式的過程。
4、網格式地理編碼(也叫柵格化地理編碼),是指使用建立於矩陣或方格的座標系統來標定位置,這樣的位置資料包含欄與列,稱為圖元。 柵格化:指將向量式資料轉換為網格形式的過程。
9. 如何用矢量結構記錄地理實體的空間特徵和屬性特徵
藉助專業軟體對底圖進行矢量化(ArcGIS、MapGIS、MapInfo、SuperMap等),鏈接屬性數據。
地理數據分類:屬性數據和非屬性數據。
非屬性數據又可以稱幾何數據,非屬性數據的數據結構分為兩種,矢量數據結構、柵格數據結構。
數據結構的性質:矢量數據結構屬性隱含定位明顯,柵格數據結構屬性明顯定位隱含。
10. 舉例說明地理數據是如何分類和編碼的
《地理信息分類與編碼規則(GB/T 25529-2010)》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附錄A是規范性附錄,附錄B是資料性附錄。由全國地理信息標准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30)提出並歸口。起草單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國家信息中心、武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地數碼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