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國家地理有幾頁
不用定~~我是忠實的國家地理雜志米~~我平常還真么有數過數~~~~這個真的是不一定能過的~~~有的多一點,有的少一點~~有的是連刊,有的是合輯~~~~~你讓我怎麼回答啊~~~
B. 中國國家地理簡介
一、《中國國家地理》簡介
《中國國家地理》是一本關於地理的期刊,因該社隸屬中國科學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專家學者作為該社顧問,同時還有許多戰斗在科考第一線的工作者與雜志社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具有很強的獨家性和權威性。該刊的文章和圖片經常被中央及地方媒體轉載。另外,該刊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國內外很多家圖書館已經把該刊作為重點收藏期刊。 現任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為李栓科(1997年至今),執行總編為單之薔。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社長李栓科於2003年榮獲第七屆中國科學院傑出青年的稱號。
[編輯本段]二、《中國國家地理》發展史
《中國國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識》,創刊於1950年,當時整本雜志祗有8頁,一年後增至16頁。當時的內容包括地理思想、中外國地理、自然地理、地圖及地理調查法、地理教學、地理資料等。 1954年,《地理知識》因發表披露中國國內的工業地理文章,被中國官方認為是「泄密」而遭受重創。但不久後影響消失,該雜志的內容繼續擴充,至1957年時增至48頁,發行量達到了2萬冊。 中國大陸的一些科學雜志在大躍進及文化大革命中遭受重大打擊,《地理知識》也不例外,在此期間,《地理知識》發行很不穩定,時斷時續,該情況在文革結束後才有所改善。 1998年,該雜志全面改版,頁數增至84頁,翌年增至100頁。 2000年10月,《地理知識》雜志更名為《中國國家地理》,隨後亦在台灣、香港等地推出繁體字版乃至在日本推出日文版。 2004年,《中國國家地理》增至148頁,並推出青少年版《博物》。 2005年10月,在其創刊55周年之際,推出550頁的「選美中國」特刊,出版量達到55萬冊的歷史新高。該特刊深受消費者的好評,一上市便被搶購一空,乃至出現了部分地區的書報亭出現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的情況。 2008年3月,《中華遺產》正式成為了《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品牌下的一員。 2009年1月,雜志價格提升至20元,頁碼加到176頁
[編輯本段]三、《中國國家地理》發展思路
1929年,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記者梅納德·威廉斯在給主編的信中說:「最痛快的事情莫過於能夠通過照片和文字,帶領125萬國家地理學會的會員一起登上高山,俯瞰世界……」這段話,成了《國家地理》雜志所有記者為之驕傲的工作理由。 如今在中國,《中國國家地理》的記者們也帶著類似的激情跋涉於祖國的名山大川。2006年10月號雜志以「318國道——中國人的景觀大道」為主打,其主辦者稱發行量突破100萬冊。 在雜志社社長李栓科看來,這是他們在互聯網時代的夾縫中,雜志發展再一次強力突圍。
內容為王
李栓科是在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新大院的辦公室內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其辦公室靠著經營部門,編輯部則在另一棟樓辦公。「編輯部和經營部門是完全獨立的,還是那句老話,內容為王。我們很少就一個內容去進行營銷,而是內容自身的價值決定了我們的銷售。」李栓科說。 「景觀大道」專輯帶來的成功,印證了李栓科的話。而用編輯們的話來說,為了這個計劃中的發行量,整個9月,他們就跟上了發條一樣。 說及「景觀大道」的策劃,李栓科介紹:「我們希望找到能代表我國遼闊國土、壯麗山河的象徵物,而尋找的結果是,發現大致沿著北緯30度線延伸的長達5000多公里的318國道是最佳選擇。」而為了這個發現,雜志社不但派出了專門的考察隊,還邀請了眾多著名的作家、學者,分頭探訪。 「對於一本雜志來講,最重要的是編輯部,包括背後的專家支持。如果沒有打不爛、揉不碎的編輯部,市場運營就是缺少根基的。」李栓科表示。 伴隨著內容的提升,是發行量和廣告價格的增長。 這一路走來,不能不提及去年雜志創刊55周年之際,持續一年之久的「中國最美的地方」的評選與報道。「其影響力遠超我們的預想。」回顧那段經歷,李栓科仍然很感慨。 據介紹,雜志社首先組織了一個專家協會組、一個媒體組。專家協會組負責制定詳盡的評選標准,跟媒體的合作則是希望在每一個省市都進行評選,「比如廣東的一些媒體,組織當地的專家合作,並調動讀者參與評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科學的真實
雜志在近幾年獲得高速成長,李栓科理解的原因是,「和天時地利人和有關」,「改革開放使國力增強,中國人對未知世界有發現的慾望,同時對已知世界也有再發現的願望。《中國國家地理》就定位於此——講述社會難點、熱點、疑點地理故事,並對科學上的新發展進行前瞻性的報道。」 據了解,《中國國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識》從1950年創刊開始,一直是以傳播基本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為己任,這一定位在當時來說是合理的,也曾有過鼎盛時期。但從1982年開始,在讀者市場分化以後,《地理知識》與其他老牌紙媒一樣,面臨相同的命運轉變。 1998年,《地理知識》變身為《中國國家地理》。在改版後的幾年時間里,雜志發行量上升了十多倍。2001年,《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繁體版在中國台灣創刊,2002年日文版也正式上市。 李栓科說:「我們的選題,就是要向讀者傳遞真正的科學知識。比如沙塵暴對人類造成的傷害,其實很多媒體是在妖魔化沙塵暴。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沙塵暴還能減輕酸雨的危害。這是因為沙塵暴裡面的氣溶膠物質顆粒,中和了酸雨當中的絕大部分東西。」 「另外像全球變暖,正是因為有了沙塵暴的作用,從而大大減緩了全球變暖的步伐。對於沙塵暴來講,靠植樹造林來解決更是一個謊話。因為沙塵暴是在高空的,靠大氣層輸送,帶到很遠的地方。」 「而這些也就是我們要做和能做的事,以科學的態度去解讀熱點問題。把這些內容做好了,發行和廣告自然就很輕鬆了。」李栓科告訴記者,「最關鍵還是內容,獨家視角的內容才是王。我們80%的精力、物力和財力,都是用在編輯部。」
以顛覆常識來吸引公眾目光
能否被公眾認可和接受是決定傳媒存亡興衰的關鍵,而這又要以獲得關注為前提。 《中國國家地理》的前身是創刊於1950年的《地理知識》,1997年月發行量約為1萬冊。1998年大幅度改版,2000年改現名,2006年以來期平均發行量穩定在100萬冊以上。根據該刊總編李栓科先生提供的官方解釋,這是因為他們始終踐行了「內容為王」的原則,是內容自身的價值決定了銷售。 這一思路還大有進一步具體和深化的可能和必要。任何內容都要經過被關注、認知和解讀,其內在價值才能被受眾所認識和接受。而受眾會注意什麼又受到他們既有認識的影響。媒體傳遞的內容如果既可以歸屬到他們所熟悉的領域,同時又能提供新的信息,就更容易引起他們的關注。 受眾的既有認識是諸多觀念的有機結合,各種各樣的常識是他們構建自己觀念世界的基本骨架。其實常識原本就是既為公眾普遍知曉,又被他們視為理所當然的觀念。所謂重構常識也就是用新的觀念來替代既有觀念的常識地位。由於常識在公眾知識的體系架構中具有這樣的獨特地位,使得對它的重構嘗試必然會同時遇到雙重境遇:在引來關注的同時也會遭來質疑。重構必然意味著要有所顛覆,而公開地試圖對既有常識加以顛覆,本身就足以引來公眾的關注。 對於《中國國家地理》而言,以顛覆常識來吸引公眾目光是它的常規戰術。例如在它隆重舉薦的「中國十大最美名山」中,不僅五嶽有四座落選,而且高居榜首的是此前名頭並不是特別響亮的南迦巴瓦峰。再如,2003年出刊的四川專號明確表示峨嵋青城並非是典型的蜀山;它們帶來的最直接結果就是當期銷量明顯上升。[1]
[編輯本段]四、《中國國家地理》大事記
1950年 我國老一輩的地理學家施雅風、吳傳鈞等先生從自己的工資里拿出「折實」,在南京創辦了《地理知識》雜志,經典由此開始。 1972年 《地理知識》是文革後期中國最早復刊的雜志之一。 1998年 李栓科正式接手《地理知識》並醞釀全新改版,她用全新的視角和形式來詮釋地理的內涵。 1999年 1月, 《地理知識》雜志新增「卷首語」專欄,由執行總編單之薔執筆,此專欄成為雜志的亮點。 2000年 10月,《地理知識》正式更名為《中國國家地理》,她以更大的氣魄和膽識來展示中華的博大。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會員俱樂部組織了首次「青藏線龍脊行」會員戶外科學考察活動,從此,參與會員戶外科考的人數每年成倍遞增。 2001年 6月,《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在台灣及大陸以外的其他地區發行,成為大陸地區惟一原創並由出版人購買版權發行他種文本的雜志。 10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組建新的發行團隊。 2002年 1月,《中國國家地理》日文版以《中國地理紀行》為刊名在日本上市發行,這是中國第一家在發達國家完整落地的媒體。 1月,第一屆發行年會召開,發行渠道由原來的40多家增長到70多家,發行市場數量比01年翻了兩番。 6月,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網正式開通,域名為:www.cng.com.cn,網站功能為每期雜志的內容介紹;地理論壇同時開放,簡單的留言板功能。 年底,《中國國家地理》首次廣告客戶答謝會在北京京城大廈舉辦。 2003年 6月,推出「典藏三峽」專輯,9月推出「四川專輯」,10月推出「青藏高原科考50年」不僅是CNG「認識中國」的高潮,也為以後10月特輯的推出奠定了基礎。 8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與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聯合舉辦「回望阿爾金山20年」綜合科學考察活動,開啟CNG聯合國內著名主流媒體共同關注原生態保護區的媒體聯盟報道。 雜志每月擁有固定會員人數達到1萬。 2004年 1月,《中國國家地理》青少版《博物》創刊,她的宗旨是:博學成就夢想,知識改變人生。 2月,《中國國家地理》發行量經bpa國際媒體公司認證 7月,推出「大香格里拉」專輯,開始了CNG圈點中國的里程。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川藏線培訓。 2005年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創刊55周年。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青藏線培訓。 2月—9月,聯合全國31個省份的主流媒體開始「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 3月,讀者見面會南京站。4月,讀者見面會西安站。5月,讀者見面會廣州站。6月,讀者見面會上海站。7月,讀者見面會北京站。 10月,出版的紀念特刊「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選美中國」特輯創造了傳媒界的奇跡,現已被翻譯十種外文版本全球發行。 10月23日,《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創刊55周年慶典在北京嘉里中心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先生及500多位嘉賓共饗盛典。 2006年 每月固定會員人數激增到2萬6。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南疆培訓。 3月,《中國國家地理》手機雜志廣東移動全線推出。 10月,《中國國家地理》推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專輯,打造了一條屬於國人的景觀之路。此專輯也創造了高檔雜志單期發行100萬冊的傳媒界奇跡。 10月10日,《中國國家地理》單期發行100萬冊慶典在北京華聯印刷廠舉行。 啟動「《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校園基金」項目,支持高校環保社團的公益活動。 11月,對公眾免費開放的「中國國家地理大講堂」開講。 2007年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北疆培訓。 1月,《中國國家地理》手機報作為中國移動惟一人文類手機報全國重點推出。 10月,《中國國家地理》推出「圈點大西北」專輯,用乾旱半乾旱區的地理概念帶領國人重新認識西北。 10月,圈點大西北圖片展在北京東方新天地及上海正大廣場巡迴展出。 2008年 3月,與中華書局合作發行《中華遺產》雜志。 5月,《中國國家地理》手機電視在中國移動平台上線。 6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員工內蒙徒步培訓。 6月,開啟「觸摸中國」之旅,對中國的八大極限進行全方位考察。 推出《地震專輯》 7月,港澳繁體字版創刊號上市。 7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長李栓科先生作為北京奧運會火炬手參與奧運火炬傳遞活動。《選美中國》作為北京奧組委特選禮品。 8月,中國國家地理網全新改版,域名正式變更為:www.dili360.com。 9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英文版創刊號上市。 10月,《中國國家地理》推出「東北專輯」特刊。 12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在北京舉行了隆重、盛大的慶典活動。 12月,《中國國家地理》與《遼沈晚報》、《生活報》發起了徵集最佳旅遊線路的活動 2009年 1月,舉辦「竹韻人生」攝影大賽的頒獎典禮 3、4月,推出《福建專輯》上下冊 4月,中國國家地理聯合央視網、央視移動傳媒,打造大型國慶獻禮活動:新中國成立60年—獻給祖國「中國最美的地方」。活動將利用央視網的互動平台,依託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評選活動中展示的17大類別114處自然人文景觀資料,發動廣大驢友參與,分階段推出評選活動。同時利用CCTV電視平台、央視網、央視公交移動電視、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及手機及網路平台進行全程推廣。 4月27日,舉辦「我的城市我的家」攝影大賽 5月,舉辦「花影炫色」、「荒野傳奇」攝影大賽。 5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簽約攝影師計劃啟動。 5月,雜志社與Jeep攜手啟動「尋找中國的Rubicon之路」活動 10月,時逢新中國六十華誕和中國地理學會成立一百周年,《中國國家地理》聯合中國地理學會推出《發現中國 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專輯 地理學會成立百年珍藏版》,而其子刊《中華遺產》亦同時推出加厚版特輯《最具文明意義的100個考古大發現--中國百項考古大發現專輯》,帶給讀者又一次科學與視覺盛宴。 2010年,推出《寧夏專輯》上下冊(2010年第2、3期)
C. 長江有多長
長江全長6397千米、亞洲第一長河。
D. 中國的七大江河各有多長
謝謝你的關注
中國七大江河
1、長江,長度10025公里,流域面積:1807199平方公里.
2、黃河,長度6369公里,流域面積:752443平方公里.
3、黑龍江,長度3420公里,流域面積:1620170平方公里.
4、珠江,長度2197公里,流域面積46平方公里.
5、湄公河。,長4426公里,流域面積161430平方公里.
6、松花江,長度1927公里,流域面積545000平方公里.
7、漢水,長1600公里,流域面積:150710平方公里.
142
485
踩
1條回答被折疊
旅遊攻略川藏,2020年川藏線包車/拼車自駕游全新攻略
根據文中提到的長江為您推薦
川藏線旅遊正式進入蟄伏期;2020年川藏線包車/拼車自駕游開始提上日程,今天小編和你說下2020年川藏線包車/拼車自駕游全新攻略
營口金馬旅行社有限公司廣告
西藏旅遊的景點_第一次去西藏旅遊必看攻略
根據地理相關內容為您推薦
西藏旅遊的景點【天上仙境羊卓雍錯】 藏語意為「碧玉湖」,是西藏3大聖湖之1,像珊瑚枝1般,西藏旅遊的景點因此它在藏語中又被...在,西藏到處都有人民警察,我非常丟臉的前去
大連工商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廣告
中國的七大江河各...
專家1對1在線解答疑惑
去提問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國家地理雜志有哪些?訂閱國家地理雜志 訂閱上雜志鋪,特價5折,快遞配送
2021年訂閱國家地理雜志 訂閱,訂雜志上雜志鋪,上千種雜志特價5折起,快遞配送,退換自由!低價,方便的一站式訂閱平台!訂雜志上雜志鋪
廣告2020-10-05
我國七大江河各多少千米?
長江——6300km;黃河——5464km;黑龍江——4370km;松花江——3300km;珠江——2197km;雅魯藏布江——2057km(中國境內);瀾滄江——1612km(中國境內)。
1贊·30瀏覽2020-03-28
中國七大江河的長度分別是多少?
長江是中國第一長河,一般稱6300公,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長度 5464 千米,珠江,是中國南方最大河系,全長2400公里,黑龍江長度:4478 km,松花江長2308千米;遼河長1390千米;海河長1090千米;淮河長1000千米。
12贊·192瀏覽2020-03-06
我國七大江河水系共有多少條河流
中國河流,按照水系分,主要有珠江、長江、黃河、淮河、遼河、海河和松花江七大水系;所列均為一級支流。 1 珠江水系2 長江水系3 黃河水系4 淮河水系5 海河水系6 松遼水系珠江水系珠江水系主要由西江、北江和東江組成,西江是珠江水系的主流,發源於雲南省沾益縣馬雄山。珠江水系干支流總長36000公里。主幹和主要支流如下:東江尋烏水(江西) 定南水(江西)北江湞水(江西) 南盤江(珠江) 紅水河(珠江) 黔江(珠江) 潯江(珠江) 西江(珠江) 北盤江(珠江水系) 柳江(珠江水系) 鬱江(珠江水系) 桂江(珠江水系) 賀江(珠江水系) 參見:珠江、珠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編輯]長江水系長江水系支流流域面積1萬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49條,流域面積5萬平方公里的支流為嘉陵江、漢江、岷江、雅礱江、湘江、沅江、烏江和贛江;年均徑流量超過500億立方米的有岷江、湘江、嘉陵江、沅江、贛江、雅礱江、漢江和烏江。以下僅列長江各個河段及其一級支流。參見:長江流域、長江三角洲 通天河段(長江源水系)楚瑪爾河沱沱河布曲當曲金沙江河段(金沙江水系)定波河水落河魚泡江雅礱江龍川河普渡河牛欄江橫江岷江永寧河沱江赤水河嘉陵江河段烏江大寧河清江漳河洞庭湖水系澧水沅水資水湘江汨羅江漢水涢水富水鄱陽湖水系修河(又名「修水」)贛江撫河信江饒河巢湖流域水系青戈江水陽江滁河長江三角洲水系黃浦江太湖水系[編輯]黃河水系參見:渤海灣、黃河流域[編輯]淮河水系淮河水系以廢黃河為界,分淮河及沂沭泗河兩大水系,二水系通過京杭大運河、淮沭新河和徐洪河貫通[1]。參見淮河流域淮河白露河史灌河淠河東淝河池河洪汝河沙潁河西淝河渦河漴潼河新汴河奎濉河沂沭泗水系沂河沭河泗河東魚河洙趙新河梁濟運河[編輯]海河水系海河流域包括海河、灤河和徒駭馬頰河三水系。 海河水系薊運河潮白河北運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衛河灤河水系灤河冀東沿海諸河 徒駭馬頰河水系[編輯]松遼水系包括遼河和松花江二大水系。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綏芬河圖們江遼河鴨綠江
3贊·248瀏覽2016-12-01
我國七大河有多長?
1、長江 中國的第一大河——長江,全長6300公里,在世界世川中,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位。長江從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發源,幹流流經青、藏、川、滇、渝、鄂、湘、皖、蘇、滬等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支流延至甘、陝、黔、豫、浙、桂、閩、粵等8省、自治區。長江水系龐大,浩盪的長江幹流加上沿途700餘條支流,縱貫南北,匯集而成一片流經180餘萬平方公里的廣大地區,佔中國總面積的18.8%。長江的主要支流有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沅江、漢江和贛江等,它們的平均流量都在1000立方米∕秒以上(均超過黃河水量),其中,流域面積以嘉陵江為最大,為16萬平方公里;長度以漢江最長,為1577公里;水量以岷江最豐,為877億立方米。長江流域大部分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近1億立方米,佔中國河川徑流部量的36%左右,等於20條黃河。 2、黃河 黃河全長5464公里,為中國第二大河。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9省、自治區,在山東省墾利縣注入渤海。黃河流域面積79.5萬平方公里(包括鄂爾多斯內流區4.2萬平方公里),匯集了40多條主要支流和1000多條溪川,流域面積達75萬平方公里。黃河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黃河平均年徑流總量僅580億立方米,佔全國河川徑流總量的2%,在中國各大江河中居第8位。黃河含沙量極大,年輸沙量16億噸,平均含沙量達35公斤,是舉世聞名的多沙河流。黃河的主要支流有上游段(河源至河口鎮)的大夏河、洮河、湟水(包括大通河),其中洮河是黃河上游的最大支流,發源於甘肅斜山東麓,在劉家峽附近入黃河;中游段(河口鎮至河南鄭州的桃花峪)的無定河、汾河、渭河、伊洛河,其中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發源於甘肅省渭源的鳥鼠山,橫貫八百里秦川的關中平原,在潼關匯入黃河;下游段(鄭州以下至河口),此段處於華北平原上,是地上「懸河」,黃河兩岸幾乎所有河流都無法注入黃河,只有發源泉於山東泰山的汶河,居高臨下,藉助於京杭大運河,才使其一部分水量注入黃河。黃河流域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各地氣候差異較大,從南到北屬濕潤、半濕潤、半乾旱和乾旱氣候。 3、珠江 珠江是中國第四大河,幹流總長2215.8公里,流域面積為45.26萬平方公里(其中極小部分在越南境內),地跨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以及香港、澳門8省、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珠江之名,始於宋代,原指流溪河流至廣州白鵝潭至虎門一段70多公里的河段。現在所說的珠江,是個水系的概念,它由西江、北江、東江和三角洲河網組成的珠江水系,干支流河道呈扇形頒分布,形如密樹枝狀。西江是珠江水系的主幹流,全長2214公里,流域面積35.3萬平方公里。珠江水系河流眾多,集水面積在1萬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條,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條。 4、松花江 松花江全長1927公里,流域面積約為54.5公里,占東北地區總面積的60%,地跨吉林、黑龍江兩省。其主要支流有嫩江(全長1089平方公里,流域面積28.3萬平方公里,占松花江流域總面積的一半以上)、呼蘭河、牡丹江、湯旺河等。佳木斯以下,為廣闊的三江平原,沿岸是一片土地肥沃的草原,多沼澤濕地,為中國著名的「北大荒」。松花江雖然是黑龍江的支流,然而在經濟意義上卻遠遠超過黑龍江。 5、淮河 淮河位於長江與黃河兩條大河之間,是中國中部的一條重要河流,由淮河水系和沂沐泗兩大水系組成,流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干支流斜鋪密布在河南、安徽、江蘇、山東4省。流域范圍西起伏牛山,東臨黃海,北屏黃河南堤和沂蒙山脈。淮河發源於河南與湖北交界處的桐柏山太白頂(又稱大復峰),自西向東,流經河南、安徽和江蘇,幹流全長1000公里。汶、泗、沂、沭4條河流,原來都是淮河的支流,後因與大運河相通,只有部分水量進入淮河,但廣義的淮河域仍包括這4條河流。淮河是中國地理上的一條重要界線,是中國亞熱帶濕潤區和暖溫帶半濕潤區的分界線;中國平均950毫米的等雨量線也基本沿淮河幹流;在農業上,淮河以北一般以兩年三熟耕作制居多,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而淮河以南水田比重大,以稻麥兩熟制較為普遍。 6、海河 海河是中國華北地區最大水系。海河幹流起自天津金鋼橋附近的三岔河口,東至大沽口入渤海,其長度僅為73公里。但是,它的卻接納了上游北運、永定、大清、子牙、南運河五大支流和300多條較大支流,構成了華北最大的水系——海河水系。這些支流像一把巨扇鋪在華北平原上。它與東北部的灤河、南部的徒駭與馬頰河水系共同組成了海河流域,流域面積31.8萬平方公里,地跨京、津、冀、晉、豫、魯、內蒙古等7省、自治區、直轄市。 7、遼河 河全長1430公里,流域面積22.94平方公里,地跨內蒙古、遼寧二省區。東、西遼河在遼寧省昌圖縣福德店附近匯合後始稱遼河。遼河幹流河谷開闊,河道迂迴曲折,沿途分別接納了招蘇台河、清河、秀水河,經新民至遼中縣的六間房附近分為兩股,一股向南稱外遼河,在接納了遼河最大的支流――渾河後又稱大遼河,最後在營口入海;另一股向西流,稱雙檯子河,在盤山灣入海。
4贊·4,567瀏覽2016-07-14
我國七大江河各多少千米
長江——6300km;黃河——5464km;黑龍江——4370km;松花江——3300km;珠江——2197km;雅魯藏布江——2057km(中國境內);瀾滄江——1612km(中國境內)。 一、長江 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幹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於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6300餘公里,比黃河長800餘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長度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位。但尼羅河流域跨非洲9國,亞馬孫河流域跨南美洲7國,長江則為中國所獨有。 二、黃河 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長河之一,中國第二長河。 黃河北源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發源於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 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三、黑龍江 黑龍江省,簡稱「黑」,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哈爾濱。位於中國東北地區北部,界於北緯43°26′—53°33′,東經121°11′—135°05′之間,北、東部與俄羅斯相望,西部與內蒙古相鄰,南部與吉林接壤,是中國最北端以及陸地最東端的省級行政區。總面積47.3萬平方千米。 黑龍江省地貌特徵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地勢大致呈西北、北部和東南部高,東北、西南部低,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構成。 地跨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綏芬河四大水系,屬寒溫帶與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黑龍江省位於東北亞區域腹地,是亞洲與太平洋地區陸路通往俄羅斯和歐洲大陸的重要通道,中國沿邊開放的重要窗口。 四、松花江 中國七大河之一,黑龍江在中國境內的最大支流。松花江在隋代稱難河,唐代稱那水,遼金兩代稱鴨子河、混同江,清代稱混同江、松花江。松花江流經吉林、黑龍江兩省;流域面積55.72萬平方公里,涵蓋東北四省區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年徑流量762億立方米。 五、珠江 珠江,又名粵江,是中國第二大河流 ,境內第三長河流 。珠江原指廣州到入海口96公里長的一段水道,因為它流經著名的海珠島(石)而得名,後來逐漸成為西江、東江、北江以及珠江三角洲上各條河流的總稱。 珠江發源於雲貴高原烏蒙山系馬雄山,流經中國中西部六省區及越南北部,在下游從八個入海口注入南海。 六、雅魯藏布江 雅魯藏布江:是中國最長的高原河流,位於西藏自治區境內,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發源於西藏西南部喜馬拉雅山北麓的傑馬央宗冰川,上游稱為馬泉河,由西向東橫貫西藏南部,繞過喜馬拉雅山脈最東端的南迦巴瓦峰轉向南流,經巴昔卡出中國境。 水能蘊藏量豐富,在中國僅次於長江。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獲得中國世界紀錄協會的世界最深大峽谷、世界最長大峽谷兩項世界紀錄的認證。 七、瀾滄江 瀾滄江源出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西北,吉富山麓扎阿曲的谷涌曲,源自北面的一座叫「吉富山」(E94°41′12″,N33°45′35″,海拔5552米)的山頭下(冰川末端位置:E94°40′52″,N33°45‵48″,海拔5160米)。 主幹流總長度4909千米,其中國內長2139千米,瀾滄江流經青海、西藏和雲南三省,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出境成為寮國和緬甸的界河,後始稱湄公河(Mekong River)。湄公河流經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於越南胡志明市流入中國南海。
38贊·3,840瀏覽2019-07-05
旅遊攻略川藏,2020年川藏線包車/拼車自駕游全新攻略
根據文中提到的長江為您推薦
營口金馬旅行社有限..廣告
2020西藏旅遊_第一次去西藏旅遊必看
值得一看的西藏相關信息推薦
中世樂游旅遊信息科..廣告
「卧龍鳳雛」得其一就可得天下,可為什麼劉備卻沒能得到天下?
戰爭的勝負與成敗,從來都不是只僅靠一個因素的優勢就可以獲得。打天下是一個極為綜合性的復雜工程,人才固
269條回答·9,203人在看
殯儀館扛屍員月薪4萬8,為什麼一個人也招不到?
殯儀館是我們在生活中很忌諱談論起的地方,也是每個人都不願意去的地方。但是在殯儀館工作卻是一份高薪職業
82條回答·8,198人在看
飛機上的氧氣是哪兒來的?
笑笑科普
科普日常生活百態,用科學的眼光看世界
關注
95,539播放
《駕駛員從業資格證》是否已被取消?
截止到2017年7月15日沒有取消,官方沒有發布關於取消駕駛員從業資格證的新聞報道。李克強總理於7月
14條回答·1,993人在看
林沖在水泊梁山的地位如何?
林沖是梁山上的元老級人物,正是他火並王倫,扶晃蓋坐上了老大,梁山才開始興旺起來。甚至晃蓋死時,還曾有
43條回答·1,466人在看
馬雲憑什麼推測將來五年農民將無工可打?
那是因為現在實體店確實越來越不好做了,隨著實體店的倒閉,那麼這些農民工將會出現無工可打的局面。實際上
25條回答·746人在看
東南大學怎麼樣?
東南大學不是三本,而是國家重點大學,985、211的高校。之所以江蘇三百多分那是因為總分值不一樣,接
569條回答·165,836人在看
人的臉皮到底有多厚?
心理學冷知識
心理學冷知識,讓你知道更多!
關注
80,746播放
華為和vivo手機哪個好?
華為和vivo哪個質量更好?
63條回答·4,158人在看
北京郵電大學在211高校處於什麼水平?
我認為自從《皇家對決》的發展,卡牌組被玩家發展到了極致。在游戲中,各種各樣的系統和玩法如火如荼。所以
31條回答·9,569人在看
正在載入
寫回答
E.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有多少頁用的什麼紙
用的是銅版紙,各期的頁數多少不等,一般100多頁,回去我翻翻我的雜志再核實一下。
F. 長江到底多長
中國江蘇網12月31日消息:我國科學家運用遙感技術對長江重新測量後發現,它長6211.3公里,比公認的6300公里短了80多公里,但仍為世界第三大河。主持測量的課題小組利用美國地球資源衛星拍攝的近40幅覆蓋長江幹流的衛星影像,沿河道的中心線,對長江正反向各量測量三遍,並經計算機專家多次運算得出結果。不過,這一結論目前只是專家的學術研究,如果要作為國家地理數據則必須經過國家測繪局的審核。
採納哦
G. 長江的長度是多少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在世界上位列第三,幹流全長六千三百多公里,經青藏高原、雲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區,注入東海,沿途匯集了七百多條支流,流域面積達一百八十多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土地總面積兩成。古時簡稱江,六朝以後才有大江和長江之稱。 長江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與唐古拉山脈間的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西南側。這里冰川廣布,冰雪融水就是長江的源頭。從江源到入海口,可分為三大段。四川宜賓以上為上游;宜賓至湖北宜昌為中游;宜昌以下為下游。 上游段約長三千五百公里,楚瑪爾河是長江的北源;木魯烏蘇河是長江的南源,流程較長,水量也較多,按照「河源唯遠」的原則,其最長支流沱沱河應為長江的正源。自當曲河口到青海玉樹一段稱通天河,長八百一十三公里,河道較寬,水流舒緩。自玉樹到宜賓稱為金沙江,古稱麗水,從北向南流,穿過橫斷山脈,到雲南石鼓附近折向東北入四川盆地,在宜賓與岷江匯合,全長二千三百公里。自宜賓以下才稱長江。 中游段約長一千公里,因流經四川盆地,故俗稱川江。從宜賓到重慶,河道頗曲折。自奉節白帝山到宜昌南津關一段,江水穿過四川與湖北邊境山區的大峽谷地帶,自西至東有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統稱三峽,全長二百零四公里,灘多流急,江水落差甚大,自古稱為長江天險。 下游段約長一千八百五十公里,江水落差甚小,水流緩慢,江面寬闊,一般都超過二公里,最窄處也有六百五十公尺。河道非常曲折,尤其是自湖北枝江到湖南城陵磯一段,古稱荊江,素有「九曲回腸」之稱。由於流速緩慢,泥沙淤積多,每當汛期來臨,極易造成潰堤泛濫災害,自古有「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的說法。從宜昌到蕪湖一段,兩岸湖泊極多,其中以洞庭湖和鄱陽湖最大。洞庭湖是長江的天然水庫。江水入江蘇後,因受山勢所阻,向東北繞過寧鎮山地。自鎮江以下,折向東南,進入三角洲地區,地勢平坦,湖泊星羅棋布,水道交織似網,一片水鄉澤國景象。江口竟寬達八十公里,呈現江海相連的壯觀景色。 長江兩岸多名山大澤,風光秀麗,有許多游覽勝地。由於流程長,流域廣,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中游有「天府之國」,下游多「魚米之鄉」,物產豐富。中華民族的搖籃雖在黃河流域,但據史載,周武王滅殷後,領域南達長江流域,此後黃河、長江兩流域便成為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重心。沿江有不少名城,如重慶、宜昌、武昌、南京、上海等。上海更是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兩岸有許多名勝古跡,是了解中國歷史的珍貴資料,還有不少神話傳說,是中國文學的寶貴遺產。 長江干支流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南方橫貫東西、縱連南北的水上交通大動脈,航道總長八萬多公里。萬噸級輪船可達南京,三千噸級可抵達漢口,一千噸級可至重慶,五百噸級可通宜賓。
H. 長江有多長啊拜託急要
中國長江:長度知多少
解放日報 (2002-01-02)
最近,科學家對長江重新測量後發現,它的長度為6211.3公里,比公認的6300公里短了80多公里。但這一結果並沒有改變長江是亞洲第一長河和世界第三長河的地位。
主持測量的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劉少創研究員稱:「盡管這一數字的變化對長江沿岸居民的生活幾乎沒有影響,但它反映了人們對地球了解程度的加深,並有可能成為國家更新重要地理數據的參考。」
劉少創說,長江的長度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其河道的主泓線經常會發生變化,有的地方會有截彎取直。但是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測量技術的改進和起止點的不同。
目前國內外採用的長江長度是20多年前測定的。那次的結果表明長江的長度超過了美國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三大河流,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
國家測繪局政策研究室主任易樹柏說,這一結論目前只是專家的學術研究,如果要作為國家地理數據則必須經過國家測繪局的審核後才能認定。
參與當年考察的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專家石銘鼎說,長江源頭水流散亂,哪裡才是正源在學術界一直眾說紛紜。此外,長江入海口江面寬闊,與海水的界限也難以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