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讀圖能力從哪些方面調查

地理讀圖能力從哪些方面調查

發布時間:2022-05-01 02:32:51

Ⅰ 地理讀圖能力方法有哪些

發揮地圖輔助教學作用,培養學生讀圖興趣
注重地圖基本知識講解,強化學生對圖例記憶
強化讀圖能力訓練,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Ⅱ 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的地理讀圖能力

一、「提高學生讀圖能力」問題提出的原因
1.問題的發現
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在認識上有誤區。他們認為地理屬於文科,考前記一記就行了,導致一些學生學習成績難以提高,同時失去了學習地理的興趣。根據近年的試卷分析來看,學生的讀圖能力是非常差的,有的學生連最基本、最簡單的地形圖、輪廓圖都看不懂,更別說用圖來分析地理問題了。地理學科的學習要求七~九年級的學生能讀圖、析圖並運用地圖解決一些問題。然而,現在的初中生對地圖缺乏興趣,我在以前的教學中也未能足夠重視地圖的教學,特別是實行學案導學以來,課堂上畫簡圖更是少了。要求學生畫圖時,很多學生極不情願,出於應付作業,起不到預期的效果。
2.解決「提高學生讀圖能力」這一問題的意義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也是學習最有效的工具,許多地理知識通過讀圖、析圖可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從而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成績。因此,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對學習地理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導致「學生讀圖能力弱」的原因
1.教師方面
(1)教師本身重視程度不夠,認為課堂上畫圖會影響整個教學進程,對讀圖、析圖的指導不到位。
(2)教師沒確切認識到,要提高讀圖能力,必須以動手畫圖為基礎。
2.學生方面
(1)學生思想上對圖形還不夠重視,並認為考試時不會考到畫圖,所以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對課本基礎知識的記憶上。
(2)通過調查了解、與學生談話等方式,發現許多學生對地圖不夠重視,對地圖在地理學習中的重要性沒有清醒地認識到,總以為考前背背書就行了,不注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3)也有一部分學生了解了地圖的重要性,但基礎知識欠缺,使他們對地圖「一知半解」,不知讀圖的方法,當然也就談不上讀圖分析問題了。
三、針對「讀圖」問題所採取的措施
1.強調地圖的重要性
每節課向學生說明地圖在地理學習中的重要性,並舉實例分析,並且在班級選地理學習成績好的、對地圖掌握有一定心得的學生介紹自己的學習體會,引起學生對地圖的重視。
2.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讀圖技能
看一幅圖首先要想地圖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圖例,再就是要有目的、有重點地去觀察,並分析其地理特徵及各要素之間的聯系,進而得出結論,使學生養成用圖習慣,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3.努力培養學生觀察地圖、動手畫圖的興趣
「當學習充滿樂趣時,才更為有效。」為了激發學生閱讀地圖、動手畫圖的興趣。我在教學七年級下冊各個國家時,課下學生畫一幅該國的地形圖,學生完成後由小組長選出優秀的,各組將優秀作品放到一起,我們再選出十幅優秀作品,在班內進行展覽;然後各班再選出優秀的在全校展覽,並將其評為「星級小畫家」,從而激發學生動手畫圖的積極性。
4.訓練學生繪制地理圖表
讓學生動手繪制一幅圖,其價值遠遠大於讀十幅圖。而氣溫變化曲線、降水量柱狀圖的判讀是初中地理的一個難點。因此,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動手製作,各班選出優秀作品,在全校進行展覽。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各地的氣候特點,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5.學會圖文轉換,強化學生一圖多思,著重提高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
平時注意把課本中、練習中出現的地理數據轉換成圖形,老師要引導學生對每一幅地圖進行發散思維、多圖綜合。如,學習巴西時人口城市分布在東南沿海,從而想到澳大利亞的人口城市也是這樣分布的。
掌握地圖是學好和運用地理知識的最主要、最重要的手段。只要學生能做到經常讀圖、繪圖、制圖、用圖就會進步,學習地理會變得輕松而有趣味,各方面的能力也一定會逐步提高的,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Ⅲ 如何提高地理讀圖能力

一、強化讀圖表步驟的課堂教學訓練,養成讀圖好習慣。
這就要求從教材入手,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要求學生拿到一幅圖,要做到「讀圖四步走」:一讀圖名,即這是幅什麼圖?二讀圖例和注記,即圖中的符號表示什麼地理事物?三讀有無坐標軸,若有坐標軸,要看清橫縱坐標分別表示什麼?四讀取圖表中表達了哪些地理信息?「讀圖四步走」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這是提高讀圖能力的基礎和關鍵。在地理高考中因讀圖習慣不良,漏讀、誤讀圖名或漏讀、誤讀圖例而導致失分的事例不勝枚舉,因此,要想提高學生讀圖能力,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途徑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做到「讀圖四步走」。
二、強化教材中圖表的閱讀與識記,是認識其他圖表的基礎
地理教材中匯集了大量圖表,只有對教材中圖表做到熟記於心,才能有助於認識出現的變式圖、大比例尺的區域圖等難度較大的圖。
例如對變式圖處理的方法是局部放大,整體恢復,回歸基本。如有關晨昏線的讀圖題同學們普遍感覺較難,就是因為變式圖特別多(約有20種)。但最基本的形式卻只有兩種,即側視圖和俯視圖。在復習時我們首先要掌握教材上的基本圖形,再重點弄清每一種變式圖與基本圖形是什麼關系,是如何「變」的。解題時先將局部圖恢復為整體圖,將變式力回歸為基本圖,可以使此類題大大簡化。同時,在平時復習中要注意總結一些讀圖「法則」。
再如要認識小范圍、大比例區域圖,除了要根據經緯線進行空是定位外,還要求學生識記一些地面上點狀的重要標志以及線狀的輪廓,點狀的如一些重要山峰、礦產地、城市等,線狀的如河流、島嶼、海陸、行政區等,只有從教材上識記,才能有助於認識區域圖。
三、強化圖表歸類的教學訓練,培養對不同圖表的閱讀方法
經過閱讀步驟和對教材中圖表的閱讀和識記,學生已經形成良好的讀圖習慣和基本的讀圖技能,要想更快地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就必須將圖表歸類,了解不同圖表的特點,指導學生總結各類圖表的讀圖方法和關鍵注意點。在近年的文科綜合試題中,地理部分出現較多的圖形類型有:「變式圖」、「疊加圖」、「等值線圖」、「統計圖」和「區域圖」,下面本文就逐一介紹一下這些常見圖形的特點和閱讀方法。
1、「變式圖」,就是從教材中的圖演變而來。這類圖形雖然看上去沒有見過,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尋根導源」,並非無從讀起。如:光照變式圖、地球公轉變式圖、氣候類型變式圖等。下面主要介紹光照圖的閱讀技巧:光照圖的種類比較多,此類圖的解題關鍵要求學生牢記一些基本圖形的基礎上逐步掌握讀圖的技巧和方法。當解題的已知條件不夠時,要充分發掘圖形中隱含的條件。如:晨線與赤道的交點處,其經線的地方時時為6點,晨線與赤道的交點,其經線的地方時為18點,晝半球的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正午時12時,夜半球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0時;利用地球的自轉方向確定「東」和「西」等。
2、「疊加圖」,就是幾種地理要素的內容疊加在一幅圖上。雖然讀起來相互之間有些干擾,但只要採取「分而治之」並注意其交叉點的辦法還是不難解決的。如中國和美國的版圖疊加在一起,我們只有分開讀,再進行疊加對比,找出其相同和不同處。若不會讀圖,自然就無從答起。
3、「等值線圖」,包括等溫線圖、等壓線圖、等高線圖、等深線圖、等降水量線圖、等震線圖、等太陽輻射量線圖。這類圖都遵循「等值線原理」即:凸向高(指數值)處反而低。(如山谷、低壓槽、寒流等),凸向低處(指數值)反而高。(如山脊、高壓脊、暖流等)。具體含義是:若為等高線,凸向高處為山谷,凸向低處為山脊;若為等壓線,凸高處為低槽,凸向你處為高壓脊;若為海洋表面等溫線,凸向高處為寒流,凸向低處為暖流。
4、「統計圖」,包括柱狀統計圖(有縱向的和橫向的)、折線統計圖、扇狀統計圖、餅狀統計圖、三角狀統計圖等。這類圖表讀圖的關鍵,是要讀懂、讀通坐標的含義,尤其是要注意坐標軸上數字的單位。
5、「區域圖」,可以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地域的圖形。這類圖又可根據圖中所示內容分為區域地形圖、氣候圖、洋流圖、資源圖、農業地域圖、工業分布圖、交通圖等。讀區域圖,重要的是正確識別圖示地區是什麼地方?這就要根據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面狀地理事物的相關位置等去加以識別。如:我國東北部分地區圖。要提高讀此類圖的能力,就要在平時要求學生對重要經緯線(如0經線180經線,30E,120E,赤道、23 26 N,23 26S,66 34N等)所經過的區域加以關注,再加上各類圖表歸類分析和總結,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網路狀的地球,注意線與線之間的相互位置,在復習大洲、大洋的基礎上,讓學生記住重要經緯線穿過的大洲、大洋,重要的大地形、氣候區;在復習高中系統地理和區域地理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豐富這些經緯線穿過的地理事物,如工業區、農業區、重要國家、城市、港口、交通線、礦業基地、旅遊點等,經過以上訓練,當給你地球上一點或線時,學生腦海中涌現的是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地理事物。

Ⅳ 淺談在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地理是一門特殊的學科:所有地理知識都可以在地圖上表示出來,有些知識還可以用演示表現出來。平時練習或考試,有些知識課本上沒有明確說出,但是地圖上有或演示中可看出,學生不能正確答出,是因為學生沒有仔細觀察造成的。要彌補這個缺憾,就要平時注意培養學生讀圖、觀察地圖的能力。 「地圖是地理學的語言」。地圖在地理學習和研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地理學的發展歷史看,是先有地圖然後才有系統的地理學理論知識。地圖集中了客觀世界大量的信息,通過對地圖的觀察和分析還可以概括出各種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然而中學階段的學生,恰恰對地圖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和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強調地圖的重要性,還要教會學生閱讀各類地圖。「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地圖作為地理教學的重要工具,在地理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地圖是地理事物和現象空間分布的信息載體,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信息源泉,是表達地理思想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學離不開地圖。在地理教學中,重視讀圖技能的培養,讓學生掌握學好地理的鑰匙——讀圖技能,使學生由熟悉地圖法到看懂地圖,進而能分析、運用地圖,並逐步建立起有確切空間概念的知識系統。觀其「圖」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明其「理」。因此,在地理教學中,重視地理讀圖能力的培養,把地圖與地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至關重要。一、熟悉圖表語言,掌握讀圖的基本步驟 要學會讀圖、用圖,首先應掌握好地圖的基本知識,熟悉圖表語言,明確有關概念。地圖符號是表達地圖內容的點、線和圖形,各種符號不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質,還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圍和大小等數量關系,所以只有講清各種符號的地理意義,才能使學生熟悉符號所代表的具體地理事物,准確而迅速地找出它們的分布概況,相互聯系等。其中,圖名、比例尺、方向、圖例、注記等都是組成地圖的要素。圖例是地理事物的標記,讓學生懂得地圖是用什麼符號表示什麼地理事物,是讀懂地圖的基本前提。學生通過熟悉圖例、聯系地圖上的符號,最終達到能夠認識具體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聯系和空間結構。 同時,要考慮看圖的有序性。看圖不能雜亂無章,而要根據各種圖的實際情況,按照一定的順序,一步一步地進行。在觀察每一幅地圖時,應注意先看清圖名,直到地圖的主題或主要內容;再閱讀圖例注記和比例尺,知道地圖的表現方法;最後,要深入到地圖內部,關注具體的內容和信息,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讀圖效率。然而,看圖順序也不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有時可根據需要及學習情況可以靈活變通。二、誘導啟發學生,培養讀圖的積極性 要讓學生多看地圖,培養學生經常讀圖的積極性,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沒有地圖就無法學好地理,地圖是打開地理知識寶庫的鑰匙。其次,還要讓學生知道,在現實生活中,地圖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特性,許多問題都需要豐富的地圖知識作指導,通過讀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讀圖來掌握基本知識和原理,了解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內在聯系與規律。 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圖冊、教學掛圖、課本插圖、地理景觀圖、地理模型、黑板略圖等,讓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彩圖,一幅幅精美流暢的板圖板畫、一件件生動逼真的地理教具模型,也易產生歡愉的情緒和濃厚的興趣。還可課下讓學生做拼圖游戲等,同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了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之後,為了讓學生能熟悉34個省級行政區的位置及形狀,課後我布置學生製作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圖的活動。經過製作行政區圖,學生更加熟悉了其位置及輪廓。在過後做練習和考試中有關這方面的題基本上。 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最重要前提是讓學生親自觀察直觀對象。以前常見教師在課堂上指著教學掛圖或投影圖、投影片,把觀察到的地理事物直接告訴學生,這是什麼山脈,那是什麼河流、城市、港口等等,使學生不用觀察就能得到,因而造成學生識圖能力低下:翻開地圖時找不到,找不準。所以在提出問題後,盡量讓學生獨立觀察,教師認真地指導學生掌握觀察的程序、方法,然後讓學生在觀察中去發現「結果」。例如在講地球自轉運動時,先讓學生用一物(如課本、文具盒等)充當太陽,假想它們是圓的球體,並能自身發光,然後一手托地球儀離開「太陽」一定距離,另一手自西向東撥轉地球儀,學生會發現地球儀上的各個地方,有時候會背向太陽(黑夜),有時候會面向太陽(白晝),於是很快得出,由於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現象。同樣,改變和附加一定條件也可讓學生演示地球公轉運動,從而得出由於地球公轉產生了一年四季現象並能看到演示過程中,哪裡做得不到位,也有利於學生在做練習指出圖中地球公轉圖中的錯誤能正確迅速地指出來。再如:「根治黃河」的關鍵——治沙這個問題,我製作了一個上表面傾斜的小木箱,裡面裝滿沙土,然後讓學生向上面澆水,發現泥沙流失很快;但是往上面鋪一層草皮再澆水,學生會發現沙土流失現象減小。兩次對比觀察,引導學生得出:要治沙就得進行植被保護工作,如種草、種樹,才能使水土不流失。通過學生動手動腦,主動發現,所學的知識無疑是牢固難忘的。觀察一般要經歷這樣幾個過程:先對認識事物的整體有個初步了解,並把它區分幾個組或幾個方面,然後再根據分出的各個部分進行細致的觀察,最後將各部分加以綜合,形成完整的,具體的直觀對象表象。如:在講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一節《日本》的教學中,讓學生觀察日本的地理位置,先對這個國家的輪廓和范圍有一個初步的完整的認識(識圖:領土主要由四個大島及其周圍一些小島和海域組成,形狀如一張弓,而且最大的島——本州島也形如弓),然後再從緯度位置、海陸分布、鄰國等幾方面進行觀察,再得出對這個國家地理位置的完整認識:東亞島國、我國近鄰。三、加強讀圖訓練,強化讀圖能力 閱讀地圖不僅要看清地圖上有什麼、在什麼地方, 更重要的是探究和發現隱藏在地圖語言背後的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不僅要靜態地看清地理事物的位置、特點, 而且要動態地分析地理事物在時間和空間兩種維度中的變化趨勢。這樣就充分挖掘了地圖語言的概括的、豐富的內涵。因此應不斷強化讀圖能力的訓練,指導學生逐步養成使用地圖的能力,使地理知識和讀圖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如講《中國行政區劃》時,著重講政區圖的用途和讀法,讓學生通過讀圖練習掌握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位置和輪廓。在回答問題時,教師可掛出《中國行政區》空白圖,讓學生回答各省區的名稱或簡稱,然後在地圖冊上,勾畫省區界線,填寫名稱,並塗上顏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將黑板上的圖片拿去讓一名學生在板圖中相應的位置上填寫各省區的名稱。通過板圖、圖片的講解和練習,學生能很快地掌握有關的地理知識,並且能避免死記硬背,達到了練中學,學中練的目的。 地圖語言和文字語言比較,最大的特點是形象直觀,既可表示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和相互關系,又能表示地理事物在時空上的動態變化,地圖作為地理學科的基本表達方式在傳達地理信息方面的作用是文字所無法取代的。 在地圖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想像把各種地圖符號形象化,再通過觀察和分析把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聯系起來,找出其間的相互關系,查明其地理規律。例如運用我國工業分布的變化和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增長說明我國工業的發展成就,運用我國鐵礦石、煤炭資源的分布說明我國鋼鐵工業的布局情況及合理性,運用我國鐵路、公路、航空等的營設問角度等方式提高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 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地圖,使學生看懂地圖,進一步分析地圖,不斷培養學生的綜合讀圖能力。教師也可用多圖並用的指導和訓練,拓展學生的思維,不斷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這樣能培養學生利用地圖找出各種地理對象之間相互聯系的能力。在教學時也可以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記圖,提高對各種地圖的分析綜合能力。 運用技能,反復練習,最終解決問題。教學本身就是通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掌握技能,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然而技能的形成需要有一個認識、理解、練習,再認識、再理解、再練習,最後達到熟練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教學時對每一節地理課,都要精心設計,來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四、培養繪圖能力,提高用圖水平 繪圖是讀圖過程中動手操作的環節,有利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同時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地理技能。引導學生繪制地圖是地理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是目前地理教學中的薄弱環節。繪圖包括彩描黑白地圖的點、線、面,繪制各種分布略圖、示意圖、剖面圖、統計圖等等。自己動手繪圖,有利於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同時也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地理技能。 學生在看、畫、聽的過程中,思想集中,提高了繪圖能力,記憶效果好,知識鞏固率高。為了不斷提高學生的繪圖能力,可激發學生運用所學的地圖知識、技能自己創繪地圖,以圖的形式表達所學的地理知識,發展學生的創造力。 為此,教師可採用以下方法加強此方面訓練。 1、「利用板圖教學」,在黑板上把本節課要出現的圖畫在黑板上,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黑板上。圖示順序和講解同步進行,畫完講完,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上,黑板上的板圖要一目瞭然,要讓學生很快了解本節課的內容。2、「讓學生用白紙描圖」,簡單的輪廓圖、示意圖、分布圖等反應地理特徵的地圖可讓學生親手繪制。復雜的地圖可讓學生用白紙描下來,然後再把主要城市、地形、河流、工業區等要素繪制在圖上。 學生是否具備閱讀地圖的能力,檢驗的標准應該是在實踐活動中是否會使用地圖。在讀圖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有許多地圖實踐活動可以利用。 綜合讀圖對學生從不同角度全面、綜合提取地理信息,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歸納概括能力,培養學生靈活應用圖表,形成知識體系有重要作用。 每一幅圖,都是各種地理信息的綜合載體,從不同側面可以提取出不同的信息,強調綜合讀圖,可以讓學生以地圖作為思維的發散點,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同一幅圖,可以綜合體現出不同的知識點即一圖多用。在同一幅圖中,如把等溫線、等降水量線、等高線等匯集起來,引導學生發現它們的規律性,讓學生真正做到利用地圖來理解、記憶有關地理知識。反之,當此圖以多種角度來考查學生時,學生也能運用發散思維,舉一反三,應對自如。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的時空有不同的圖形表示法即一圖多變。將這些圖像結合起來,並加以轉換,可使學生全方位地獲得對地理事物的認識。讓學生熟悉日常生活用圖的內容特點和閱讀方法,強化學生的用圖意識和用圖能力。五、教師的主導作用及讀圖教學的注意 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想像把各種地圖形象化,再通過觀察和分析把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聯系起來,找出其間的相互關系,查明其他地理規律,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用圖水平。 在「讀圖法」教學中,既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又要體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在備課的同時,要認真備圖,要精心准備好圖,根據教學要求,選擇典型性強的地圖,並認真鑽研地圖的內容。2、講圖時,要善於聯系。在課堂上講解地圖內容時,要注意知識連貫性,突出所講內容的重點和難點,而且還要將新出現的地理事物與已知事物進行聯系,使新知識形成網路。3、在教學中,對學生正確「導讀」。「導讀」應包括:(1)識圖,掌握地圖內容;(2)設問,通過「讀圖」應思考理解的內容;(3)總結,找出圖上內容的規律性、內在聯系性等。4、一圖為主,適當選用「輔圖」,但不可喧賓奪主。在教學過程中,適當適時使用「輔圖」,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若用圖過多過濫,就會造成學生注意力的分散,達不到教學的目的。 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循序漸進地對學生的地理教學圖像能力進行培養,首先引導學生掌握讀圖基本程序,讀圖一般的步驟,培養學生讀圖技能。達到准確理解圖像的內涵,從而得出正確結論的目的。使學生養成用圖習慣。並隨著讀圖能力的提高,由學生自己對這些圖像進行有目的、有重點地觀察,從不同角度對圖像進行有效分析,由自己通過對觀察到的地理現象進行積極的思維,提煉出地理特徵、地理規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間聯系的來龍去脈。學生逐漸轉變了學習方式,形成了良好的讀圖習慣,讀圖能力明顯提高。使由會讀一般的政區圖,到會分析比較抽象的地球運動圖、氣候圖等,讀圖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和發展。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既是地理教學的主要內容,也是地理教學的目的和重要任務。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就能藉助地圖,用自己的頭腦和眼睛去探求各種各樣的地理現象和它們相互間的關系,從而獲得新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在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方面作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總結出更多更好的經驗來。當然,培養學生的地理觀察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時時注意,不斷努力,長期堅持,使學生形成看圖仔細觀察的習慣,那麼教師就可以省點心,而學生也會得到許多課本沒寫出來的知識。因此,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地圖,將地理知識的傳授融於地圖之中,使學生讀圖、用圖能力的培養經常化,使學生養成愛讀圖,會用圖的習慣,使地圖成為學生獲得鞏固地理知識和擴大知識面的源泉。

Ⅳ 如何培養初中學生地理的讀圖能力

地圖是地理教學的重要工具,也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好地理的關鍵所在,可以說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地圖在地理教學中十分重要;無論是在課本中,還是考試試題中,地圖佔有突出的地位;在初中地理課本中地圖的類型和地圖的呈現方式多種多樣,涵蓋的內容也很多。訓練學生的讀圖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認識地圖習慣,掌握讀圖的方法、培養用圖的意識是地理讀圖習慣培養的重要內容。
一、 地理教學中讀圖能力的培養
1. 掌握讀圖程序,培養讀圖技能
讀圖要注意地圖的名稱、圖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線,以確定地圖的類型、范圍等內容。對地圖圖像有目的、有重點的觀察,多角度地對圖像進行有效分析,提煉出地理事物的規律、特徵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間聯系的來龍去脈,准確把握內涵,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把讀圖貫穿始終,把地理事物落實在地圖上,使學生牢固樹立地理空間概念。最好能把一些空白地圖發給學生,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在地圖上表現出來,加強檢查與督促,使圖植根於學生的腦海,有利於學生准確快速地儲存和提取有效信息,提高學生思維敏捷性。
2. 學會一圖多思一圖多用,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歸納性思維
地理事物及多種地理要素的集合和相互聯系,可以通過地圖准確地反映出來。教師要對地理知識進行歸納、綜合,使學生學會一圖多思、一圖多用。每一副圖都可以提出「是什麼?」、「在哪裡?」,直至解決「為什麼?」,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這樣由淺入深、由表及裡,使學生的認識不斷深化,思維程度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對同一地圖從多角度觀察和思考,培養其發散思維能力。例如:「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圖」,這副圖我們可以了解世界人口稠密區,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近海平原和工、農業比較發達的地方;但把它作為世界聚落的分布也是完全可以的。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在這一副圖上也可以歸納出世界人口和世界聚落的分布密集區。
3. 繪制地理圖或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繪制圖表」要求學生能夠模仿、記憶、想像,做到眼、手、腦並用,有利於對地理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在「降水和降水分布」的活動內容中,要求學生根據表中的數據,參照「繪制氣溫曲線圖」的步驟畫出某地降水柱狀圖,明白氣溫圖與降水圖的區別,氣溫圖是不斷變化的曲線,降水是高度的表示。通過學生的繪制,確實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4. 圖文變換,提高讀圖分析能力
主要是數據表格與圖形之間的變換,通過變換培養讀圖能力,如針對人口、資源、氣象、工農業發展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圖文變換提高讀圖分析能力。
5. 既注意規律性又注意特殊性,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地圖反映的是眾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現象的空間分布、相對位置、空間結構等。有時需要將其中某些組成成分分割開來,以突出某一空間或某一地理事物或現象的空間,在讀圖時要求學生不能只了解一副圖的概貌,還須對圖中局部地區、個別地理事物有所認識、分析、了解。
二、 地圖教學措施
1、針對不同類型的地圖採取不同的方法,掌握不同的技巧。如政區圖、地形圖,最好能結合空白輪廓圖,邊學邊練,循序漸進,先掌握主要的高原、平原、山脈、河流、島嶼、主要國家和首都、我國省級行政單位。
2、 熟練運用一些模式圖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比如,「全球海陸分布簡圖」、「我國主要地形分布簡圖」、「大洲分界線簡圖」等等。能夠熟練並快速地繪制這些簡圖去分析遇到的問題,避免死記硬背和張冠李戴。這樣,不僅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提高了學習質量。例如,講解中國地形分布、黃河和長江等大江大河等內容時,用邊講邊繪板圖的方式,將諸多的知識匯總到一張簡略的板圖上,不但便於記憶,還在記憶過程中強化了聯想,以培養學生的能力。
3、對地理課本中出現的一些示意圖,學生難以理解的可通過演示。如在講解地球自轉、公轉產生的意義時可轉動地球儀或圍繞講台轉動,使抽象的問題變得十分直觀具體。此外,讀示意圖、剖面圖要注重概念、原理與規律。此類圖像旨在用直觀、形象、簡潔的圖來說明地理事物的本質屬性、演變規律及產生的原因,是用來解釋地理教學中「為什麼這樣?」 的知識。因此,在教學時注意採用觀察法、分解法、動態法等引導學生找出圖中有關地理概念的關鍵點或要素,並加以識別、理解,然後分析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深刻、准確理解圖像所表達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及規律。例如,七年級上冊第43頁讀圖題,讀「圖3.14六大板塊分布圖」,教學時引導學生抓住圖中板塊塊運動的方向是擠壓還是,推測可能的發生的位置變化。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板塊張裂凹陷形成裂谷和海洋的過程,擠壓褶皺形成斷裂,山脈,高原等;並明確地殼運動帶來地震,火山等地質災害。
4、學習地理,地理教師更多地要去思考如何以生為本,展開師生雙邊活動。把講新課讀地圖讀課文做練習融為一體,對於塊狀特徵突出的政區圖湖泊圖等我們可以裁剪地圖,採取以技能帶知識,以活動帶技能的方法可以將知識與技能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有效地促進知識與能力的轉換。例如,在東南亞政區教學中,我用一張白紙套畫一副亞洲政區空白圖,海洋部分著藍色。東南亞國家形狀另外用硬紙按照比例裁剪,課堂上讓學生把國家拼貼到相應位置去。在教學「中國行政區劃」一節內容時,我讓學生自己動手,用硬紙片裁剪製作特殊的省級行政單位,並塗上不同的顏色加以識別。凡此種種,均已取得不錯的效果。
5、一幫一,一對紅,小組合作共進步。充分發揮小組的力量,讓好學生代替老師督促學生,檢查學生的作業,講解不會的知識,同時引進競爭機制,對每個小組進行定期考核打分,對表現最優秀,進步最快的小組進行表揚獎勵,對表現不好的小組給予相應的懲罰,促進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同學們學習的有動力、有激情、有干勁。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地理圖表是地理學習和研究的重要工具。」願我們都能夠以此作為教學指導思想,以真正的素質教育為己任,保證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得到發展。培養學生左圖右書,學習地理,不離地圖的習慣; 掌握運用地圖的基本技能,會運用地圖查找地理信息,養成從地圖上獲得信息的習慣。通過閱讀地理圖像和繪制簡易地圖,幫助學生掌握觀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發展學生的理解、想像、分析等思維能力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Ⅵ 如何培養農村初中學生地理讀圖能力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地理圖表是地理學習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可見在中學地理教學匯中,地圖的合理運用是多麼重要。地圖是地理教學的重要工具,也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好地理的重要工具。甚至可以說沒有地圖就無法學習地理。地圖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地位舉足輕重。高中地理課本中地圖的類型和地圖的呈現方式各種各樣,涵蓋的知識面很廣。培養高中學生的讀圖能力是教學的重要內容。
隨著社會的發展,多媒體也進入了中學課堂,豐富了中學教育的手段。多媒體在中學地理課堂的運用,極大地提高了地理教學水平,在培養中學生讀圖能力方面更是發揮了極大作用。
一、中學生讀圖能力現狀
在廣大中學,大部分學生認為學習地理最大的障礙是地理圖表的讀取,不少學生認為地理圖表中示意圖、區域定點陣圖的難度更大一些。調查中還發現很多學生很少使用地圖,只有少數學生能較多地使用地圖進行學習。導致學生讀圖能力差的原因較為復雜,既有重理輕文的思想鉗制又有教育體制的影響,導致地理教學得不到學生的普遍重視。學生讀圖培養一直處於極度低迷的狀態,學生的讀圖能力很差。加上注重抽象思維而弱化了形象思維,進入中學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培養受到極大重視,形象思維的培養卻被忽視。這一切都影響了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
讀圖能力在學習地理知識中很重要,學生讀圖能力又不理想,本文主要從以下方面談談如何培養中學生的讀圖能力。
一、培養讀圖能力,讀圖意識是前提
地理教師在上地理課的時候,要向學生強調讀圖的重要性,讓學生意識讀圖的意義。讓學生明白閱讀教材和閱讀地圖同樣重要,讀圖是學習地理的前提。讓學生注意地圖的名稱、圖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線,確定地圖的類型及范圍等內容。學會觀察地圖圖像,多角度地分析圖像,找出事物之間的規律。甚至可以把一些空白地圖發給學生,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在地圖上表現出來,讓圖植根於學生的腦海,增強他們的讀圖意識。
二、培養讀圖能力,發散思維是關鍵
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一圖多讀,不能就某一個知識點讀圖,這樣才有利於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最終強化讀圖能力。地理知識與其他學科不一樣,它有相互聯系的內在特徵。利用地圖可以把這些有聯系的事物聯系起來。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懂得一圖多思、一圖多用。引導中學生積極探究地理事物之間的異同,探究它們的本質特徵。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從而很好地培養讀圖能力。例如在分析中國各地區地貌的時候,教師可以以某一典型地形特徵為重點,讓學生形成對比思維,引導學生思考更多的地理信息。
三、培養讀圖能力,繪制地理是重心
中學地理課堂,繪制地圖既是有段,又是目的。「繪制圖表」要求學生有較高的素質。要求學生能夠對見過的地圖進行模仿、記憶、想像,同時做到眼、手、腦並用。在「經度和緯度」的學習內容中,要求學生根據表中的數據,繪出重要地理位置的經緯度。通過繪制,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學會了繪制地圖,那麼對地圖�熟悉程度就上升了一個層次,達到了熟記地圖的目的,達到了閱讀地圖的目的。
四、培養讀圖能力,圖文互換是提升
圖文互換是重要的地理學習能力,主要是文字、數據、表格與地理圖形之間的相互轉換,通過相互的變換可以很好地培養中學生的讀圖能力,如針對生態、資源、農業、商業、工業發展等方面內容,通過圖文變換提高讀圖能力和熟記能力。圖形轉化為文字可以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識記能力;文字轉化為圖形需要良好的繪畫基礎和豐富的想像力。
五、培養讀圖能力,小組合作不可或缺
小組合作是很好的教學模式,教育發展到今天,很多教師在完善教學模式時,都會選擇小組合作模式。在高中地理讀圖能力訓練中可以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這樣可以形成地理教師和高中生、高中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在培養讀圖能力的過程中,小組成員都有機會發表對地圖的理解,樂於分享自己的觀點,也願意聽聽別人的意見。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讀圖是一種有益的事情,從而激發學生閱讀地圖的興趣,最終達到使學生用於、敢於、樂於、讀圖的目標,進而有效提高地理讀圖教學效率。
六、培養讀圖能力,多媒體如虎添翼
當今社會,信息發達,多媒體在課堂上的運用極大豐富了教學手段,提高了教學效率。多媒體以其信息量大,形式多種多樣,贏得了廣大師生的歡迎。在中學地理課堂,要想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多媒體不可或缺。多媒體可以多角度、多層次、圖文並茂、音色並舉地展示地圖信息,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讀圖興趣和能力。
總之,讀圖能力的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教會學生展圖、說圖、析圖、繪圖、填圖。讀圖能力的提高不僅可以讓高中學生將零碎的地理知識有機串聯起來,形成形象的知識網路,而且不同類型的地圖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感性知識,促進各種知識之間的相互遷移,從而靈活地分析地理問題,提高思維的靈活性與廣闊性。地理教學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讀圖能力的培養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長期的訓練才能收到較好效果。

Ⅶ 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讀圖能力

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教學策略
1. 重視地圖教學,教會學生如何看圖。在教學中經常發現,很多的學生對地圖很不熟悉,有些學生甚至不會看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這就給其學習地理造成了很大的障礙。為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地理教學中,在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的同時,要向學生特別強調地圖的重要性,教會學生如何看圖,並養成經常查看地圖的習慣。
在地圖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做出表率。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對圖的態度、用圖的技巧和藝術都會對學生形成用圖習慣和培養對地圖的興趣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力求做到「圖文並茂」,重視教材插圖、地圖冊和教學掛圖的使用,多用圖、常用圖、用好圖,把圖和文字緊密結合起來,盡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規律等知識落實到有關圖上,使圖上內容與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即實現圖文轉化和文圖轉化,使學生對地圖和其他地理圖像逐漸熟悉起來。其次,要加強對學生的督促和指導。要嚴格要求學生課堂上帶好地圖,養成左圖右書、經常查看地圖的習慣,堅持一看圖名、二看圖邊、三看圖中的順序;看地圖要有明確的目的,對於圖中的某種地理事物的經緯度位置、與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對位置、延伸方向或輪廓形狀特徵,必須仔細查看並進行記憶。第三,教學中要強化填繪地圖的訓練,以幫助學生在腦海里形成 「心理地圖」,最終在腦中分別形成一張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首先用好圖,然後才能培養學生的用圖習慣和興趣。
2. 問題引導,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能力及析圖能力。讀圖能力的關鍵是完整而准確地獲取地理圖像中的有用地理信息,並調動相關知識對所獲取的有效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對比,最終得出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徵(或位置特徵)、變化規律、組成結構、形成原因或與其他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為更好地培養學生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使學生能較順利地讀懂各種地理圖像,教學中教師應針對不同類型的地理圖像,有意識地設計出系列問題來引導學生讀圖,引領學生正確的讀圖方向,以免學生不知如何入手,或者出現在讀圖過程中「胡思亂想」、偏離主題的現象。

Ⅷ 如何提高地理讀圖能力.ppt

一、讀圖

讀圖能力是指從地理圖像中掌握信息的能力.地圖上有成千上萬的地理信息,怎樣才能找到有用的地理信息?哪些信息有助於解決問題?學生通過有目的的讀圖,不只是獲得了知識、拓寬了思維空間,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習的積極性,具備了觀察能力,這為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地圖構成包括圖形要素、數學要素、輔助要素、補充說明等幾個方面.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注意這些地圖要素,培養他們對地圖的敏感性,從而獲得相關的地理信息.這可從三方面入手:1.觀察比較.例如,在了解我國34個省級行政單位時,可引導學生在中國行政區圖上找到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位置,然後來觀察它們的輪廓、形狀和分布特徵,通過聯想讓學生將各行政區的名稱、形狀、輪廓、分布關系結合在一起.2.模型演示.通過模型演示,學生獲得了對事物的感性認識,並能把理論和實踐聯系起來,這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從實際中抽象出圖形的能力.有些模型要讓學生自製,如認識地球概況,對於中學生而言,單憑一些簡單教具是不夠的,可以讓學生自製簡易地球儀,再通過演示掌握相關的地理知識,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又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3.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採用現代化的計算機輔助教學,使一些地理現象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可以加深學生對空間圖形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為析圖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析圖

古人雲:「學而不思則惘.」讀圖僅是掌握地圖能力的第一步,只有不斷思考分析才能將圖中的信息變成自己的知識.在學習中,學生往往習慣死記圖中的內容,不重視地理基本原理,一旦遇到一些稍有變化的圖形就不知所措了.正如庫拉左夫所說:「只記住地理名稱和正確地指出地圖上的地名並不是掌握地圖的唯一標志.」學生除能列舉地名外,還應該理解地圖上的海拔、高程等地理特徵,這樣才算真正掌握了地圖.例如,在地圖上看到柴達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時,就能說出其氣候、河流、植被、農業、交通等特徵,也就是能把地圖上的各種符號、顏色聯系起來說明問題.
在地圖上找出各種地理事物與

Ⅸ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讀圖能力

一、從環境入手——創設良好的讀圖環境
環境是培養一個人習慣和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環境有利於學生讀圖能力的提高。高中階段的各種地圖較為復雜,更需要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可以考慮在教室里粘貼一些較為常見的地圖,如比較常見的典型圖表;糧食方面的中國商品糧基地分布圖、中國商品棉基地分布圖;林業方面的中國草原資源、我國四大牧區分布圖;工業方面的滬寧杭工業基地圖,等等。當然,這些地圖不能一成不變,而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來展示。
二、從教材入手——教材文字與圖片結合
高中生雖然經歷了初中三年的知識學習,有了一定的讀圖基礎。不過,高中地理知識和初中地理知識相比要深得多,所呈現的圖也復雜得多。在初始階段必須結合教材進行讀圖:第一,結合教材文字學會讀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單純依靠一幅圖,就讓他說出個所以然,這顯然很不現實。以「自然地理要素變化與環境變遷」一節為例,對於其中的生物進化與環境演變圖,如果單純依靠這個圖,學生肯定無法讀出內容,但如果結合旁邊的文字說明進行講解,學生就知道這個圖要告訴我們什麼信息了,當再次看到這幅圖時就能讀出裡面蘊含的信息了。第二,藉助多媒體信息技術讀圖。教材中的一些文字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有時比較難看懂的圖,學生藉助教材文字還是難以理解圖中所蘊含的信息,這時,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信息技術,把教材文字變成形象化的視頻,有了教材文字和多媒體信息描述的幫助,學生讀起來圖來就會簡單容易得多。
三、學會識圖
1、示意圖
示意圖是用地理符號和線條表達地理事物的結構、成因、相互關系及變化過程的圖形。其特點是主題突出、清晰易懂, 判讀時要分析各要素之間的關聯性、時空變化特點及其規律等。如地球公轉示意圖、光照示意圖等。
2. 分布圖

分布圖是表示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空間分布的圖, 如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圖、世界火山和地震帶分布圖等。這些圖看起來比較復雜難記, 但掌握了相關地理事物的成因、特點和分布規律後, 自然也就不那麼難記了。如《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 是學生必須要熟練掌握的圖表之一, 可有的學生總是記不住, 原因是對各種氣候類型的特點等相關知識掌握不牢。知識都是前後聯系, 一環套一環的, 所以任何一個知識鏈都不能出現脫節現象。
3. 統計圖
統計圖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時空變化過程及地理信息量化處理的一種形式。其最大優點是信息簡明扼要, 表達方式形象直觀, 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定量分析能力。常見的表現形式有線狀圖、餅狀圖、柱狀圖等。對於統計圖的判讀, 要分清它的結構類型、數據指標的大小及變化趨勢等。
4. 等值線圖
等值線圖也是常見的地理圖表類型之一, 用於反映同一地理要素空間分布規律和變化特徵, 主要包括等溫線圖、等壓線圖、等高線圖等。考試常通過等值線圖考查學生的數值計算能力、走向描述能力等。如運用等高線圖, 要求學生判斷地形種類、地形部位 (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地勢高低起伏及相關運用等。對於等值線圖, 要注意等值線的數值大小、凸起方向、疏密程度等。
總之,學生讀圖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即從不習慣到習慣, 從不喜歡到喜歡, 從陌生到熟悉, 從不會到會。只有通過地理教學長時間的潛移默化作用, 大部分學生都能逐漸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學習習慣, 才能掌握一定的讀圖方法和技巧。

閱讀全文

與地理讀圖能力從哪些方面調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