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地理上的東西時區如何劃分,要詳細點的
以本初子午線為中央經線,東經7.5度---西經7.5度為中時區(零時區)
從中時區向西有十二個時區為西時區,即從西一區到西十二區。
從中時區向東有十二個時區為東時區,即從東一區到東十二區。
每個時區跨經度15度,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和為一個時區,中央經線是180度經線
B. 地理的時區如何辨別就是例如北京時間現在是8:00,那麼倫敦的時間為多少
地球被人為分成360個經度,每15個經度為一個小時,也就是一個時區,每一個經度為4分鍾.每個時區有一個中央經線,中央經線的時間就是這個時區的時間.地球共分為24個時區,以0度經線所在的中時區為界,劃分為東西時區.如北京在東八區,即120E °為中央經線.北京時間8:00,則倫敦時間為0:00,因為倫敦在北京西邊,中間隔了八個時區,故減去八個小時.時差換算需記住東加西減,過日界線注意加減一天就夠了.
C. 地理怎麼判斷東西經
東西經度的劃分:從0°經線起向東向西個分為180°,0°經線東邊的180°叫東經度,用符號E表示;0°經線西邊的180°叫西經度,用符號W表示。
東西經的判讀:根據經度的劃分,向東邊(右邊)度數增大的經度是東經度,向西邊(左邊)度數增大的。經度是西經度。故東大東經、西大西經。
國際上規定,把通過英國首都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條經線定為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從0°經線算起,向東、向西各分作180°,以東的18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作代號,以西的180°屬於西經,習慣上用「W」作代號。
東經180°和西經的180°重合在一條經線上,那就是180°經線。在地圖上判讀經度時應注意:從西向東,經度的度數由小到大為東經度;從西向東,經度的度數由大到小,為西經度。
除0°和180°經線外,其餘經線都能准確區分是東經度還是西經度。不同的經線具有不同的地方時。偏東的地方時要早,偏西的地方時要遲。每15個經度便相差一個小時。
重要的經線:經線曾引起過一場國際性紛爭,時至1954年格林尼治才選取20°W與160°E兩條經線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3)地理時區怎麼判斷東西擴展閱讀:
經度的每一度被分為60角分,每一分被分為60秒。一個經度因此一般看上去是這樣的:東經23° 27′ 30"或西經23° 27′ 30"。更精確的經度位置中秒被表示為分的小數,比如:東經23° 27.500′,但也有使用度和它的小數的:東經23.45833°。有時西經被寫做負數:-23.45833°。但偶爾也有人把東經寫為負數,但這相當不常規。
一個經度和一個緯度一起確定地球上一個地點的精確位置。
同一經線上,緯度的每個度大約相當於111km,但經度的每個度的距離從0km到111km不等。它的距離隨緯度的不同而變化,等於111km乘緯度的餘弦。不過這個距離還不是相隔一經度的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最短的距離是連接這兩點之間的大圓的弧的距離,它比上面所計算出來的距離要小一些。
一個地點的經度一般與它於協調世界時之間的時差相應:每天有24小時,而一個圓圈有360度,因此地球每小時自轉15度。
因此假如一個人的地方時比協調世界時早3小時的話,那麼他在東經45度左右。不過由於時區的分劃也有政治因素在裡面,因此一個人所在的時區不一定與上面的計算相符。但通過對地方時的測量一個人可以算得出他所在的地點的經度。
為了計算這個數據,他需要一個指示協調世界時的鍾和需要觀察對太陽經過子午圈的時間。由於地球在一個橢圓軌道上繞太陽旋轉,這個計算和觀察比上面敘述的還要復雜些。
D. 怎麼知道是東時區還是西時區。高中地理
首先看地球自轉方向:北極(N)上空看是逆時針,南極(S)上空看是順時針;
其次,順著自轉方向,經度逐漸加大的是東經(除東、西12區重疊需另行判斷外其餘均為東時區),逐漸減小的是西經(即使圖示沒有標注W或E(除東、西12區重疊需另行判斷外其餘均為西時區))一樣可以正確判斷;
東、西半球各分為12個時區,即東時區和西時區(零時區: 7.5°W~7.5°E ,中央經線為 0°,每個時區跨越15個經度(15°正中間的經線為該時區的中央經線),具體見圖。
‍
E. 怎麼判斷哪個地區是什麼時區,具體點
根據經度判斷。時區范圍是中央經線的度數向左右分別減加7.5度,即東西方向跨越15度,以東八區為例,其時區范圍是東經112.5度至東經127.5度。用該地的經度除以15度,當余數小於7.5度時,商數即為該地所在的時區數,當余數大於7.5度時,商數加1即為該地所在的時區數。具體解釋如下:
1、時區的劃分: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占經度15°,每個時區內使用相同的時刻,不同的時區有不同的時刻。全球有24個區時(標准時)。
2、時區的名稱和分布:0°經線所在的時區(東經7.5°與西經7.5°之間)叫中時區(或零時區),由此向東,每隔經度 15°,依次為東一區、東二區,
F. 時區在地理方位上怎樣劃分
東西半球劃分界限(20°W——160E)
時區劃分界限:以0度經線作為零時區的中央經線東西各跨7.5°成為零時區,東西各十二個時區,而180°則作為東西十二區的中央經線,
所以說東時區大部分都在東半球,但是也有在西半球的部分
G. 初一下冊地理時區的,教教我怎麼判斷,急~~~~
有24個時區 每區相差一小小時 東加西減.
時區可以根據經度算出 如北京 的經度約120/15=8 所以是東八區。紐約是約75 除15 =4 餘10 余數大與7加一個時區 小於等於7就不計 ,所以紐約是西5區 東八加西5 所以相差13個小時 以此類推
H. 地理時區如何計算東西(初中)
地球自轉一周差不多24小時,這24小時是埃及人定的.大概是根據觀察太陽升落發現的吧,具體原因好象沒有記載.此外中國古代也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各地都這么分,出現的時間並不一致。
在應用公歷中,由於發現世界時在各地的不統一性,於是,在1879年,加拿大鐵路工程師伏列明提出了「區時」的概念,這個建議在1884年的一次國際會議上得到認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統一世界計量時刻的「區時系統」。「區時系統」規定,地球上每15°經度范圍作為一個時區(即太陽1個小時內走過的經度)。 這樣,整個地球的表面就被劃分為24個時區。各時區的「中央經線」規定為0°(即「本初子午線」)、東西經15°、東西經30°、東西經45°……直到180°經線,在每條中央經線東西兩側各7.5°范圍內的所有地點,一律使用該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標准時刻。
這種世界時區的劃分以本初子午線為標准。從西徑7.5°到東經7.5°(經度間隔為15°)為零地區。由零時區的兩個邊界分別向東和向西,每隔經度15°劃一個時區,東、西各劃出12個時區,東十二時區與西十二時區相重合;全球共劃分成24個時區。各時區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平太陽時作為本區的標准時。
「區時系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各地時刻的混亂現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種不同時刻存在, 而且由於相鄰時區間的時差恰好為1個小時,這樣各不同時區間的時刻換算變得極為簡單。因此,一百年來,世界各地仍沿用這種區時系統。
世界時區的劃分以本初子午線為標准。從西徑7.�0�25到東經7.�0�25(經度間隔為15�0�2)為零地區。由零時區的兩個邊界分別向東和向西,每隔經度15�0�2劃一個時區,東、西各劃出12個時區,東十二時區與西十二時區相重合;全球共劃分成24個時區。各時區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平太陽時作為本區的標准時。相鄰兩個時區的標准時相差一小時。時區界線原則上按照地理經線劃分,但在具體實施中往往根據各國的行政區界或自然界線來確定,以方便使用。目前,全世界多數國家都採用以區時為單位的標准時,並保持與格林尼治時間相差整小時數;但是,有些國家仍然採用其首都或重要商埠的地方時為該國的標准時間。這樣,這些國家的標准時間與格林尼治時間的差數就不是整小時數,而有時、分之差。
I. 請問地理上的東西時區如何劃分
全球360度共劃分二十四個時區,每15度為一個時區。以本初子午線為中央經線,東經7、5度到西經7、5度為中時區從。中時區向西有十二個時區為西時區,即從西一區到西十二區。從中時區向東有十二個時區為東時區,即從東一區到東十二區。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和為一個時區,中央經線是180度經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