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霧形成的條件有哪些地理

霧形成的條件有哪些地理

發布時間:2022-05-02 19:28:43

① 形成霧的四個條件是

形成霧只需要三個條件:微風、水汽充足、近地層空氣形成下冷上暖的穩定層。

霧形成的氣象條件一是微風,二是水汽充足,即大氣中水汽含量達到90%以上至100%,並且伴有冷凝,產生霧滴。三是近地層空氣形成下冷上暖的穩定層,或稱逆溫層,空氣流動性差。

霧一般是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比較穩定夜間和清晨,即具備形成霧的氣象條件。有各種氣象條件形成的霧,如輻射冷卻形成的輻射霧;另一種是暖而濕的空氣作水平運動,經過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漸冷卻而形成的平流霧;有時兼有兩種原因形成的霧叫混合霧等。還有鋒面霧、坡面霧等。

大霧天出行注意安全

1、車速和可視距離不可小歔。大霧天氣,能見度較低,所以要放慢車速,嚴格遵守交通規則限速行駛,千萬不可開快車。可視距離越短,車速就必須越低。

2、合理使用前後大燈和霧燈,霧很濃時可打開雙閃燈前進。但是千萬不要開遠光燈了,遠光燈很容易遮住霧燈而進入駕駛者的視線中,造成其他駕駛者視線受阻,車前形成白茫茫一片,開車時反而什麼都看不見了。

3、勤按車喇叭,表明自己的位置。在霧天的時候能見度低,喇叭在空氣中的穿透力很強,聲音的傳播代表了前方有車。也可以提醒路上的行人有車過來了,注意躲避。

4、無法分辨車距的霧天,千萬不要猛踩剎車。霧天極易出現追尾的情況。如果非要緊急剎車,試試連續輕踩剎車,逐漸放慢車速。

② 霧是如何分類的霧的形成條件有哪些

霧的形成條件是冷卻加濕增加水汽含量。這是輻射冷卻形成的,多發生在夜間和清晨地表附近水汽豐富穩定時,或者有逆溫時,氣象學上稱為輻射霧;另一種是水平移動的暖濕空氣,穿過冷地面或水面,逐漸冷卻形成霧,氣象學上稱為平流霧;有時候兩個原因形成的霧叫做混合霧。可見這些條件在深秋和初冬是滿足的,尤其是深秋和初冬的早晨。

平流霧:當暖濕氣流通過冷水或陸地平流時,暖濕氣流與冷空氣混合凝結成霧。這種現象通常發生在冬季,持續時間很長,有時甚至達到數百米的厚度。平流霧的發生時間是不確定的,往往會持續很長時間。除非風向改變或停止,否則平流霧會消散,一般發生在春季的夜間。

上坡霧:風把空氣吹到山坡上,使其向上流動,然後由於絕熱膨脹而凝結,產生上坡霧。

③ 用地理知識解釋霧的形成

懸浮在近地面或水面空氣中的小水滴組成。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是液態的。

形成的條件:

一是冷卻,多數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比較穩定或有逆溫存在的夜間和清晨,氣象上叫輻射霧;

二是加濕,暖而濕的空氣作水平運動,經過寒冷的地面或水面,空氣中的水蒸汽逐漸受冷液化而形成的霧,氣象上叫做平流霧;

三是有凝結核,增加水汽含量。種類有輻射霧、平流霧、混合霧、蒸發霧等。

④ 大霧天氣是怎麼形成的 大霧的形成條件

霧的形成原因:

當空氣容納的水汽達到最大限度時,就達到了飽和。而空氣的溫度越高,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也越多。1立方米的空氣,氣溫在4℃時,最多能容納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氣溫在20℃時,1立方米的空氣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

如果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多於一定溫度條件下的飽和水汽量,多餘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當足夠多的水分子與空氣中微小的灰塵顆粒結合在一起,同時水分子本身也會相互粘結,就變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氣中的水汽超過飽和量,凝結成水滴,這主要是氣溫降低造成的。這也是為什麼秋冬早晨多霧的原因。

如果地面熱量散失,溫度下降,空氣又相當潮濕,那麼當它冷卻到一定的程度時,空氣中一部分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變成很多小水滴,懸浮在近地面的空氣層里,就形成了霧。它和雲都是由於溫度下降而造成的,霧實際上也可以說是靠近地面的雲。

白天溫度比較高,空氣中可容納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間,溫度下降了,空氣中能容納的水汽的能力減少了。

⑤ 霧是怎麼形成的,霧是哪種自然現象形成的

霧是液化這種自然現象形成的。霧的形成方式:

1、一種霧是由輻射冷卻形成的,多數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比較穩定或有逆溫存在的夜間和清晨,氣象上叫輻射霧。

2、一種是暖而濕的空氣作水平運動,經過寒冷的地面或水面,空氣中的水蒸汽逐漸受冷液化而形成的霧,氣象上叫做平流霧。

有時兼有兩種原因形成的霧叫混合霧。可以看出,能具備這些條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霧的出現便是一種液化物理現象。所謂的液化是指氣態物質轉變為液化的一個過程。水汽在蒸發上升的過程中是一種氣態,而期間遇到了低溫冷卻變成了水滴,這就是一種液態。即氣態到液態的變化。

(5)霧形成的條件有哪些地理擴展閱讀:

霧與霾的區別:

1、水平能見度不同。霧的水平能見度小於1000米,霾的水平能見度小於10千米。

2、相對濕度不同。霧的相對濕度大於90%,霾的相對濕度小於80%。相對濕度80%~90%是霾和霧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3、厚度不同。霧的厚度只有幾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達3000米。

4、邊界特徵不同。霧的邊界很清晰,過了「霧區」可能就是晴空萬里;而霾與晴空區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

5、顏色不同。霧是乳白色、青白色,霾是黃色、橙灰色。

⑥ 霧的形成條件有哪些

‍‍

白天溫度比較高,空氣中可容納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間,溫度下降了,空氣中能容納的水汽的能力減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會凝結成為霧。特別在秋冬季節,由於夜長,而且出現無雲風小的機會較多,地面散熱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溫度急劇下降,這樣就使得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容易在後半夜到早晨達到飽和而凝結成小水珠,形成霧。秋冬的清晨氣溫最低,便是霧最濃的時刻。霧形成的條件一是冷卻,二是加濕,增加水汽含量。這是由輻射冷卻形成的,多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比較穩定或有逆溫存在的夜間和清晨,氣象上叫輻射霧;另一種是暖而濕的空氣作水平運動,經過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漸冷卻而形成的霧,氣象上叫平流霧;有時兼有兩種原因形成的霧叫混合霧。

‍‍

⑦ 霧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

霧形成的條件,一是冷卻;二是加濕;三是有凝結核,增加空氣中水汽的含量。霧的種類有輻射霧、平流霧、混合霧、蒸發霧和煙塵霧等。

當空氣容納的水汽達到最大限度時,就達到了飽和。而空氣的溫度越高,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也越多。如果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大於一定溫度條件下的飽和水汽量,多餘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

當足夠多的水分子與空氣中微小的灰塵顆粒結合在一起,同時水分子本身也會相互結合在一起,就變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氣中的水汽超過飽和量,凝結成水滴,這主要是氣溫降低造成的。這也是為什麼秋冬早晨多霧的原因。

如果地面熱量散失,溫度下降,空氣又相當潮濕,那麼當它冷卻到一定的程度時,空氣中一部分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變成很多小水滴,懸浮在近地面的空氣層里就形成了霧。霧和雲都是由於溫度下降而造成的,霧實際上就是靠近地面的雲。

在我國,特別在秋冬季節,出現無雲風小的機會較多,地面散熱比夏天更迅速,地面溫度急劇下降使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容易在後半夜到早晨達到飽和凝結成小水珠,形成霧。秋冬里清晨氣溫低,是霧最濃的時刻。還有一種蒸發霧,這種霧范圍小,強度弱,一般發生在水塘周圍。

城市中的煙霧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大量排放的煙塵懸浮物和汽車尾氣等污染物在低氣壓、風小的條件下,不易擴散,與低層空氣中的水蒸氣相結合,較容易形成持續時間較長的煙塵,即霧。

⑧ 霧是怎樣形成的

霧是由懸浮在近地面或水面空氣中的小水滴組成。霧主要有輻射霧(radiation fog)及平流霧(advection fog)兩種。

輻射霧的形成,是由於夜間時地面輻射不斷散熱,使近地面空氣逐步冷卻,較潮濕的空氣很快便降溫至露點,形成無數的小水珠懸浮於空氣中。輻射霧多出現於晴朗而風力微弱的秋冬晚上或清晨,於日出後一至三小時或風力加強後,霧便會消散。

平流霧的形成,是由於濕暖空氣流經較冷的地面或水面,氣團底層降溫至露點,水汽便凝結於塵粒之上。平流霧一般范圍較廣,持續時間較長,不分晝夜,以春夏較多。

(8)霧形成的條件有哪些地理擴展閱讀:

霧形成的條件一是冷卻,二是加濕,三是有凝結核,增加水汽含量。

城市中的煙霧是另一種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類的活動。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鍋爐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煙塵懸浮物和汽車尾氣等污染物在低氣壓、風小的條件下,不易擴散,與低層空氣中的水蒸汽相結合,比較容易形成煙塵(霧),而這種煙塵(霧)持續時間往往較長。

如被稱為「霧都」的倫敦(註:倫敦現在已經不再有嚴重的霧霾現象了)。

霧的持續時間長短,主要和當地氣候干濕有關:一般來說,乾旱地區多短霧,多在1小時以內消散,潮濕地區則以長霧最多見,可持續6小時左右。

⑨ 地理上產生霧或多霧的原因

霧形成的條件一是冷卻,二是加濕,增加水汽含量。這是由輻射冷卻形成的,多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比較穩定或有逆溫存在的夜間和清晨,氣象上叫輻射霧;另一種是暖而濕的空氣作水平運動,經過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漸冷卻而形成的霧,氣象上叫平流霧;有時兼有兩種原因形成的霧叫混合霧。可以看出,具備這些條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我們還可以看到一種蒸發霧。即冷空氣流經溫暖水面,如果氣溫與水溫相差很大,則因水面蒸發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氣便發生水汽凝結成霧。這時霧層上往往有逆溫層存在, 否則對流會使霧消散。所以蒸發霧范圍小,強度弱,一般發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圍。

城市中的煙霧是另一種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類的活動。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鍋爐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煙塵懸浮物和汽車尾氣等污染物在低氣壓、風小的條件下,不易擴散,與低層空氣中的水汽相結合,比較容易形成煙塵(霧),而這種煙塵(霧)持續時間往往較長。

霧消散的原因,一是由於下墊面的增溫,霧滴蒸發;二是風速增大,將霧吹散或抬升成雲;再有就是湍流混合,水汽上傳,熱量下遞,近地層霧滴蒸發。

霧的持續時間長短,主要和當地氣候干濕有關:一般來說,乾旱地區多短霧,多在1小時以內消散,潮濕地區則以長霧最多見,可持續6小時左右。

總的來說
1 水汽冷卻,潮濕
2 風小,無風
3 空氣中懸浮顆粒多

⑩ 濃霧是在什麼地理環境下形成

濃霧:在春秋及梅雨季時,在鋒面到達前的高壓迴流影響下,就常會有大范圍而且持續久的濃霧出現.
霧形成的條件一是冷卻,二是加濕,增加水汽含量.這是由輻射冷卻形成的,多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比較穩定或有逆溫存在的夜間和清晨,氣象上叫輻射霧;另一種是暖而濕的空氣作水平運動,經過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漸冷卻而形成的霧,氣象上叫平流霧;有時兼有兩種原因形成的霧叫混合霧.可以看出,具備這些條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我們還可以看到一種蒸發霧.即冷空氣流經溫暖水面,如果氣溫與水溫相差很大,則因水面蒸發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氣便發生水汽凝結成霧.這時霧層上往往有逆溫層存在,否則對流會使霧消散.所以蒸發霧范圍小,強度弱,一般發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圍.

閱讀全文

與霧形成的條件有哪些地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