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淮河為什麼能成為南北分界線
秦嶺淮河一線南面和北面,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或是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故稱之為我國南北方分界線。
淮河西起桐柏山、伏牛山,東臨黃海,南以大別山、江淮丘陵、通揚運河和如泰運河南堤與長江流域分界,北以黃河南堤和沂蒙山脈與黃河流域毗鄰,流域面積27萬平方公里。
淮河發源於河南省桐柏山區,由西向東,流經河南、安徽、江蘇三省,幹流在江蘇揚州三江營入長江,全長約1000公里。淮河下游主要有入江水道、入海水道、蘇北灌溉總渠和分淮入沂四條出路。沂沭泗河水系位於淮河東北部,由沂河、沭河、泗河組成,均發源於沂蒙山區,主要流經山東、江蘇兩省,經新沭河、新沂河東流入海。
B. 為什麼秦嶺淮河是我國地理一條重要的南北分界線
一、氣候方面
1.秦嶺—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降水量大於800毫米;秦嶺—淮河以北降水量小於800毫米。
2.秦嶺—淮河南北雨季長短差異。秦嶺—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嶺—淮河以南雨季要長得多。
3.秦嶺—淮河是濕潤和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4.秦嶺—淮河是1月0℃等溫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結冰;秦嶺—淮河以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冬季一般結冰。
5.秦嶺—淮河是暖溫帶和亞熱帶分界線。
6.秦嶺—淮河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夏季,秦嶺—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溫多雨。冬季,秦嶺—淮河以南溫和少雨,秦嶺—淮河以北寒冷乾燥。
二、植被方面
秦嶺—淮河以南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秦嶺—淮河以北為溫帶落葉闊葉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之說。
三、河流水文方面
秦嶺—淮河以南河流流量豐富,季節變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長,冬季不結
C. 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位置為什麼很重要
秦嶺是橫貫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的山脈,大致位於32°N~34°N,103°E~113°E。其北側為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南側為低山丘陵和江漢平原。淮河是中國東部的主要河流之一,介於31°N~36°N,112°E~121°E之間,發源於河南省桐柏山北麓,流經豫、皖至江蘇揚州的三江營注入長江,全長約1 000千米。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界線。
氣候方面。
1.秦嶺—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降水量大於800毫米;秦嶺—淮河以北降水量小於800毫米。
2.秦嶺—淮河南北雨季長短差異。秦嶺—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嶺—淮河以南雨季要長得多。
3.秦嶺—淮河是濕潤和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4.秦嶺—淮河是1月0℃等溫線的界限。秦嶺—淮河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結冰;秦嶺—淮河以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冬季一般結冰。
5.秦嶺—淮河是暖溫帶和亞熱帶分界線。
6.秦嶺—淮河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夏季,秦嶺—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溫多雨。冬季,秦嶺—淮河以南溫和少雨,秦嶺—淮河以北寒冷乾燥。
二、植被方面,秦嶺—淮河以南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秦嶺—淮河以北為溫帶落葉闊葉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之說。
三、河流水文方面,嶺—淮河以南河流流量豐富,季節變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長,冬季不結冰;秦嶺—淮河以北流量較小,季節變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結冰。
四、地形、土壤、礦產方面。
1.地形:秦嶺—淮河以南以丘陵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2.土壤:秦嶺—淮河以南漸以紅壤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黃壤或棕壤為主,東北以黑土為主,西北多白色沙質土。
3.礦產:秦嶺—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屬居多,工業上以有色金屬冶煉及出口加工等輕工業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煤、鐵、石油為主,工業方面以重工業占的比例較大。
五、農業方面。
1.耕地類型:秦嶺—淮河以南以水田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旱地為主。
2.糧食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水稻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小麥為主。
3.油料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油菜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花生、大豆為主。
4.糖料作物:秦嶺—淮河以南以甘蔗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甜菜為主。
5.作物熟制:秦嶺—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嶺—淮河以北兩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六、其他人文地理方面。
1.秦嶺—淮河以南聚落分散,沿河帶狀分布居多。房屋牆體較薄,屋頂坡度較陡,以通風散熱為主。私家園林建築規模較小,布局精巧,以黑白為主色調,色彩素淡,包括傣族的竹樓、侗族的鼓樓等都比較淡雅,與水鄉風光、濕潤的氣候特點融為一體。秦嶺—淮河以北聚落集中。房屋牆體較厚,有院落,防風保暖。皇家園林建築以紅黃為主色調,既顯示出皇權的尊容富貴,又與寬闊整齊的地形、多藍天白雲的氣候特點相互輝映。
2.秦嶺—淮河以南水路運輸占很大比重;秦嶺—淮河以北以陸路運輸為主。
3.秦嶺—淮河以南交通不便,使交流受阻,方言較多。秦嶺—淮河以北多地勢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聯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機會多,彼此融合,因而語言差異不大,方言較少。
4.秦嶺—淮河以南人體平均身高較矮,男子聰明智慧,善於經商;女子婀娜多姿,心靈手巧。秦嶺—淮河以北人體平均身高較高,男子粗獷豪放,女子英姿颯爽。
5.秦嶺—淮河以南民族服飾以藍、青等素淡顏色為主,夏天的炎熱使得南方人更偏向白色和杏色。秦嶺—淮河以北民族服飾以紅、白、黑、綠等顏色居多。
D. 作為中國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為何能成為南北分界線呢
因為秦嶺淮河兩岸的自然條件、溫度差異、地理風貌、農作物生產、土壤變化、植被差異、百姓生活習性不同,所以以此為分界線。
作為中國地理中的一個重要地理概念,著名地理學家張相文最早提出的。發表於1908年的《新撰地文學》中,記載:「北帶:南界北嶺淮水,北抵陰山長城。動物多馴驢良馬、山羊;西部多麝鹿犀牛。植物多枳、榆、檀、梨、栗、柿、葡萄。」
「秦嶺——淮河」一線不僅僅是南方北方分界線,還是1月份0℃分界線;亞熱帶與暖溫帶的界線;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界線;河流有無結冰期的界線;也是水田與旱地界線;農作物一年兩熟和兩年三熟分界線;是水稻與小麥種植分界線;還是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分界線;秦嶺—淮河以南以油菜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花生、大豆為主。秦嶺—淮河以南以丘陵為主;秦嶺—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的等等.
因此 「秦嶺——淮河」一線,在現如今被大多數人認為,是中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毋庸置疑,絕對正確,這就是中國要以秦嶺淮河作為南北分界線。
E. 秦嶺淮河為什麼會成為南北分界線
在我們國家因為地形比較復雜,所以有很多的一些地表特徵都成為了我們國家的一些分界線,像我們國家的第一,二,三層階梯就是由不同的地貌特徵作為分界線的,國家也有著南方和北方這樣兩個不同的地區,南北方兩個地區在一些文化,還有日常生活方面都有著非常大的差異,南北方的分界線就是秦嶺和淮河一帶。秦嶺淮河之所以能夠成為南北方的分界線,就是因為它在氣候,包括濕度,溫度等方面都起到了分割的作用。
秦嶺淮河這一個地帶之所以能夠成為南北方的分界線,就是因為它代表了很多不同地理特徵界域的區分。首先,秦嶺淮河是我國的濕潤地區和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秦嶺淮河以北自然就是半濕潤地區,包括半乾旱以及乾旱地區,而秦嶺淮河以南,全部都是濕潤地區。除此之外,秦嶺淮河還是溫度的一條分界線,所以它能夠成為我們的南北分界線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F. 為什麼中國地理界線是淮河
我想是這個原因:
淮河和秦嶺一起構成了中國的地理分界線,以北為北方,以南為南方。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年均等降水線大致沿淮河和秦嶺一線分布。
原因就是溫度。
G. 為什麼中國會以秦嶺淮河為南北分界
秦嶺—淮河一線,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此線南北,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800MM等降水量線,傳統意義上南北方分界線,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線,一月份0度等溫線,水稻小麥種植分界線,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濕潤與半濕潤的分界線,亞熱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區,河湖冬季結冰,每當冬季來臨,北風呼嘯,大部分的樹會落葉,不落葉的樹葉多呈針狀,叫做針葉樹.由於北方地區年降水量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變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時間也比較短,河流的含沙量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區則正好相反,冬季不結冰,樹木不落葉,一年四季常綠.河流的水量較大,水位變化不大,汛期時間長,河水含沙量較小.
從農業生產及人們生活習俗來看,秦淮南北的差異就更明顯.北方耕地為旱地,主要作物為小麥和雜糧,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南方則主要是水田,農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葉等亞熱帶經濟作物.一年兩熟或三熟.人們平常所說的「北麥南稻,南船北馬」是這種差異的真實寫照.
秦嶺—淮河一線經過甘、陝、豫、皖、蘇等省,是中國東部地區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其南、北在氣候、河流、植被、土壤、農業生產等方面,都有顯著差異.
H. 為什麼秦嶺淮河一線被認為是重要的地理界線
秦嶺一淮河一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這條線的南北景觀有很大的差異:
① 黃土高原的南界;
② 大致是1月0℃等溫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③ 亞熱帶與暖溫帶的界線;
④ 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
⑤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界線;
⑥ 河流有無結冰期的界線;
⑦ 農業水田與旱地、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制、水稻和小麥雜糧的界線;
⑧ 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I. 淮河為什麼是南北的分界線
淮河這條線的南北兩側無論在氣候、水文、土壤、植被以及農業生產、人民習俗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差異。
從氣候方面來看,淮河是我國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零度等溫線)。其南側屬亞熱帶范圍,最冷月平均氣溫不低於0℃,且雨季較長,年平均降水量為750~1300毫米,以北屬暖溫帶范圍,冬冷夏熱,四季分明,日平均氣溫底於0℃的寒冷期,普遍在30天以上,雨季較短,年降水量一般不超過800毫米。
淮河位於中國東部,介於長江與黃河之間,是中國七大河之一。古稱淮水,與長江、黃河和濟水並稱「四瀆」,是中國七大江河之一。淮河發源於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頂西北側河谷,幹流流經河南、安徽、江蘇三省,淮河幹流可以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全長1000公里,總落差200米。
(9)為什麼淮河會成為重要的地理界線擴展閱讀:
淮河的水系構成:
1、淮河水系
淮河幹流自西向東,經河南省南部、安徽省中部,在江蘇省中部注入洪澤湖,經洪澤湖調蓄後,主流經入江水道至揚州三江營注入長江。洪河口以上為上游,長360km,地面落差178m,流域面積3.06萬k㎡;洪河口以下至洪澤湖出口中渡為中游,長490km,地面落差16m,中渡以上流域面積15.8萬k㎡。
2、洪河水系
洪河水系:洪河發源於舞鋼市龍頭山,流經舞陽、西平、上蔡、平輿、新蔡,於淮濱縣洪河口匯入淮河,全長326km,流域面積12325km2。為淮河主要支流。
3、沂沭泗水
沂沭泗河水系位於淮河流域東北部,大都屬蘇、魯兩省,由沂河、沭河、泗河組成,均發源於沂蒙山區,總面積近8萬k㎡。泗河流經南四湖,匯集蒙山西部及湖西平原各支流後,經韓庄運河、中運河、駱馬湖、新沂河於灌河口燕尾港入海。
4、沿淮行蓄洪區
壽西湖行洪區、城西湖蓄洪區、城東湖蓄洪區、方邱湖行洪區、蒙窪蓄洪區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淮河
J. 為什麼淮河是地理的南北分界線
LZ您好
淮河本身成為南北分界線是沒有理由的.
而成為主要依據的東西是秦嶺,淮河只是秦嶺這個邊界的自然延伸
這條邊界線
北側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低於0度,南側冬季氣溫高於0度,是氣候上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
該條線大致與1000mm年降水量等值線重合,是我國濕潤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歷史上,秦嶺淮河也是古代諸多王國與朝代的分界線(春秋時期齊國與吳國/越國/楚國;三國時期魏國與吳國;東晉時期前燕/前秦/後燕與東晉,南北朝時期北魏/東魏/北齊與宋齊梁[陳朝北周/隋是以長江為界],五代十國後梁與楊吳,後唐梁漢周與南唐,金與南宋分界)
秦淮南北,居民體質,民居,飲食結構,群眾性格差異頗大
大致也以秦淮為界,南方地方語種類別種數顯著多於北方.不少古漢語的發音較好地保留殘存於南方口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