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我國測繪與地理信息標准共多少項

我國測繪與地理信息標准共多少項

發布時間:2022-05-03 07:23:02

㈠ 測繪方面的國家標准有哪些

這裡面都有:
http://wenku..com/view/7b74bdc6aa00b52acfc7cab9.html

㈡ 劃重點丨測繪地理信息「十三五」規劃說了啥

一、發展現狀與面臨形勢(一)「十二五」主要成就發展方向更加明確。確立了「全力做好測繪地理信息服務保障,大力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盡責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的發展定位,明確了測繪地理信息總體發展思路。發展基礎更為堅實。統籌建成2200多個站組成的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基本形成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實現我國陸地國土1:5萬基礎地理信息全部覆蓋和重點要素年度更新、全要素每五年更新,基本完成省級1:1萬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建設。「資源三號」衛星影像全球有效覆蓋達7112萬平方千米,後續星研建進展順利。「天地圖」實現30個省級節點、205個市(縣)級節點與國家級主節點服務聚合,形成網路化地理信息服務合力。333個地級城市和476個縣級城市數字城市建設全面鋪開。全國智慧城市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果。完成了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形成了天空地一體化的數據獲取能力。測繪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機載雷達測圖系統、大規模集群化遙感數據處理系統、無人飛行器航攝系統等方面建設取得重要突破,研製的30米解析度全球地表覆蓋數據產品在國際上產生重要影響。全面改革扎實推進。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取消和下放1/3行政審批事項。政企分離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積極推進。積極引導地理信息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科技創新平台。修訂印發《地圖管理條例》,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修訂。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不斷深化,地圖市場特別是互聯網地圖市場更加規范。服務成效日益彰顯。形成1000多個基於「天地圖」的業務化應用。累計開發數字城市應用系統超過5600個。為APEC會議、第三次經濟普查、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不動產登記等重大事項和各級政府決策、環境治理等重要方面提供高效有力的技術支持與產品服務。地理信息產業形成千億級的產業規模。(二)「十三五」發展形勢經濟社會發展對測繪地理信息提出新需求。「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實施,為創新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模式,全方位做好支撐保障提出更高要求。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空間、實施「走出去」戰略和促進海洋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拓展測繪地理信息覆蓋范圍。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推進「多規合一」,需要加快提升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深度和廣度。落實「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促進大數據發展」等行動計劃,為發展地理信息產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台。總體國家安全觀賦予測繪地理信息新使命。地理信息作為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信息資源,在維護國家安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後一個時期,為應對地緣政治壓力、保障邊境地區穩定、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和全球戰略利益,需要進一步加強海洋、邊境地區乃至全球的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建設。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為測繪地理信息發展注入新動力。我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與以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融合,催生各種地理信息新應用、新產品和新服務。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機載雷達、無人機、傾斜攝影等新型技術裝備在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將極大地提升生產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二、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加強基礎測繪、監測地理國情、強化公共服務、壯大地信產業、維護國家安全、建設測繪強國」的總體發展思路。(二)基本原則——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法治建設。(三)發展目標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測繪地理信息管理體制機制和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監管體系,構建新型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等協同發展的公益性保障服務體系,顯著提升地理信息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使我國測繪地理信息整體實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開創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的新格局。——地理信息資源更加豐富。統籌建成2500個以上站點規模的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陸海一體的現代測繪基準體系進一步完善。獲取「一帶一路」沿線及重點區域的地理信息資源。海洋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基礎地理信息、地理國情信息、應急測繪保障信息等資源實現有效融合。——公共服務保障更加有力。基礎測繪成果供給更加有效。向相關行業和社會公眾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務的能力全面形成。地理國情監測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實現監測業務常態化。基本建成4小時抵達80%陸地國土和重點海域、覆蓋全國的應急測繪體系。「天地圖」具備全球地理信息服務能力。建成一批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台。——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科技體制改革、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等取得重大突破,市場導向的技術創新機制更加健全,人才、資本、技術、知識自由流動,企業、科研院所、高校、事業單位協同創新,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更加優化,自主創新效率顯著提升。測繪地理信息標准體系更加科學完善。——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升。測繪地理信息法律規范體系更加完備,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測繪地理信息市場體系基本形成。——產業競爭能力顯著增強。地理信息產業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20年總產值超過8000億元,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較好成長性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三、重點任務打造由新型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等「五大業務」構成的公益性保障服務體系。(一)推進新型基礎測繪建設按照陸海兼顧、聯動更新、按需服務、開放共享的要求,構建以北斗衛星以及自主技術裝備為主要支撐的現代測繪基準體系。1、加快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建設 實現我國地心坐標框架的動態維持與更新,形成覆蓋全國的分米級實時位置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基準和位置服務水平。統籌開展全國似大地水準面精化工作,建成新一代全國統一的厘米級似大地水準面。完善國家重力基準,開展重力空白區航空重力測量,構建新一代高階重力場模型。建立國家測繪基準資料庫,提升測繪基準成果的管理和社會化服務水平。強化國家、行業及地方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的統籌管理、資源整合、數據共享,加強測繪基準服務機構建設,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建設標准和技術規范,形成一體化管理和協同服務機制。深入推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拓展測繪地理信息領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業務范圍、產品體系和服務模式。2、加強基礎地理信息資源建設擴大高精度基礎地理信息覆蓋范圍,實現省級基礎地理信息對陸地國土必要覆蓋,市縣級基礎地理信息對全國縣級以上城鎮建成區全面覆蓋。完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聯動更新機制,持續做好國家級基礎地理信息重點要素年度更新,省級基礎地理信息按需更新,城市重點區域大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及時更新。進一步加強邊疆地區、農村地區、自然災害頻發地區基礎測繪工作。持續推進我國海島(礁)測繪工作。組織開展海洋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戰略研究和規劃編制工作,沿海地區根據需要組織開展沿海灘塗、近海海域等測繪工作。持續開展極地測繪工作,提升服務極地考察活動能力。繼續推進內陸水體水下地形測繪。加快開展地下管線測繪,構建地下管線信息系統。3、開展新型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建設優化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模型與結構,豐富數據內容,拓展社會、經濟、人文、資源、環境等要素,建成綜合性強、應用面廣、標准化程度高的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體系,形成全國基礎測繪成果「一個庫」。選擇合適地區開展新型基礎測繪試點。探索建立基於地理實體的成果採集和管理模式,逐步推動現有國家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向地理實體資料庫的轉型,實現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集成應用和聯動更新。(二)開展地理國情常態化監測形成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監測成果。1、開展基礎性和專題性監測對我國陸地國土范圍的地形地貌、植被覆蓋、水域、荒漠與裸露地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交通網路、居民地與設施、地理單元等人文地理要素開展基礎性監測。適時開展「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及國家級新區建設格局、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空間格局、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海岸帶保護利用狀況等專題性監測。開展地理國情監測服務於空間性規劃「多規合一」和主體功能區建設,推進地理國情監測服務於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評價、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重點領域。2、形成常態化監測支撐體系充分利用各種對地觀測技術手段,建立空天地多方位、立體化的地理國情監測網路。構建地理國情信息時空資料庫,建立地理國情信息在線服務平台。開展統計分析、數據挖掘和開發應用,形成多樣化的監測成果。完善地理國情監測的內容指標、技術規范、工藝流程,形成地理國情常態化監測能力。逐步完善地理國情監測組織實施、部門協作及信息發布等機制。推動各地將地理國情監測納入年度計劃和部門預算管理。(三)加強應急測繪建設1、建立應急測繪業務體系根據國家應急規劃和應急體系建設要求,完善應急測繪體制機制,重點加強聯動響應、資源統籌、數據服務以及日常運維等機制建設。按照上下協同、部門協作、軍民融合的原則,合理劃分保障區域,明確保障職責,布局國家應急測繪業務體系,建立健全應急測繪標准。加強應急測繪業務機構以及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增強國家和省級應急測繪專業力量。2、強化應急測繪綜合保障加強國家航空應急測繪能力,建設12個國家航空應急測繪保障區,重點裝備高性能無人機航空測繪應急系統。增強國家應急測繪現場勘測能力,建設3支國家應急測繪保障分隊,重點裝備多功能、集成化的地面採集與處理設備。提升國家應急測繪數據處理能力,重點加強數據快速處理、制圖、存儲和服務等系統建設。提高國家應急測繪資源共享能力,建成國家應急測繪資源數據共享網路及平台,豐富國家應急測繪基礎底圖資料庫。各地針對當地特點和需求,開展區域性應急測繪保障能力建設,加強協作,實現軍地、部門、區域應急測繪資源的高效共享和協同服務。(四)統籌航空航天遙感測繪進一步建立健全國家航空航天測繪遙感影像資料獲取的統籌協調和資源共享機制,實現多種類、多解析度航空航天遙感影像對重點區域的及時覆蓋,對陸地國土的全面覆蓋,以及對境外區域的有序覆蓋。1、加強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獲取和管理實現優於2.5米解析度衛星影像每年全面覆蓋陸地國土一次。獲取我國500萬平方千米優於1米解析度影像。加大城市地區優於0.2米解析度的航空影像獲取力度。推進機載激光雷達、傾斜攝影、航空重力等新技術生產應用。加強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獲取的統籌規劃,建立國家基礎航空攝影定期分區更新機制、航天遙感影像數據分級分區獲取機制。完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的保管、提供、使用制度以及資料信息定期發布制度。2、強化航空航天遙感影像應用服務建立和完善系列測繪衛星應用系統,提升衛星測繪數據獲取、處理、提供的業務能力。完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產品體系,加大立體測繪影像產品、專題應用產品及增值產品的開發力度。推進多感測器、多視角、多時相遙感影像數據的標准化處理,基於傾斜航空攝影測量、衛星立體測繪等技術,建設高識別度、高容量、高現勢性的三維實景中國影像資料庫及信息服務系統,形成常態化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產品生產和分發服務能力。探索建立測繪衛星用戶委員會機制,理順衛星用戶與衛星運營單位之間的關系,促進衛星測繪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五)推進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建立全球地理信息數據採集、管理與在線服務一體化的生產技術支持體系。1、加快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建設加強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建設的頂層設計,確定建設重點、細化建設內容、明確技術路線。加快形成全球多尺度地理信息數據快速採集與處理能力,逐步拓展全球地理信息資源的覆蓋和更新范圍。完成「一帶一路」沿線及重點區域約4500萬平方千米多解析度數字正射影像、數字地表模型及地理名稱等數據生產,開展中巴經濟走廊、東盟非盟等重要區域的數字高程模型、核心矢量要素、多時相地表覆蓋等數據生產。加快建立多解析度、多時相的全球地理信息資料庫,形成多尺度、多類型、多樣式的全球地理信息產品。2、強化全球地理信息服務應用依託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構建境外分布式數據中心,形成全球地理信息服務能力。強化與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集成,完善邊境地區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形成高精度位置服務能力。構建國產衛星海外接收站及處理系統,提高全球衛星資源接收處理能力。制定全球地理信息數據產品、生產工藝及應用服務標准規范。構建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快速處理、高效管理、動態更新與實時服務的技術裝備體系。四、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有效供給能力、基礎設施裝備保障能力、地理信息產業競爭能力、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和協調融合發展能力。(一)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構建以「五大業務」為支撐的公益性服務體系,建立起保證基本公共需求和增強按需定製服務相協調的服務架構。1、加強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面向全社會對測繪地理信息的基本公共需求,深化供給側改革,強化新型基礎測繪和航空航天遙感測繪等普惠性服務的有效供給。擴展基礎測繪成果內容,發展以地理實體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公共產品。推出標准化的三維實景影像產品,拓寬應用領域、提高應用頻次。加強服務流程信息化建設,簡化成果提供審批程序,提升公共服務效率。開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的區域性地圖產品、反映國家輝煌成就地圖產品、國家大地圖集、城市地圖集等系列專題地圖編制工作。2、拓寬公共服務的發展空間針對經濟社會發展對測繪地理信息的多樣化需求,拓展定製化專題服務的領域。圍繞區域協調發展、國土空間開發、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生態環境保護、新型城鎮化建設等開展重要地理國情監測,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和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事項的落實。強化城市地下、水體水下應急測繪保障能力,做好基於地理空間的孕災環境分析和監測服務。拓展全球地理信息資源應用服務領域。在繼續做好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基礎上,健全數字城市維護更新和管理應用的長效機制,推進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台試點示範應用,提升對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支撐能力。探索建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新型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加強政府與企業在地理信息資源開發服務中的合作。3、提升網路化綜合服務水平強化「天地圖」公益性服務的戰略性地位。建設「天地圖」國家數據中心、區域數據中心,融合集成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地理國情信息時空資料庫、國家應急測繪基礎底圖資料庫等信息資源,整合政府部門權威信息和全球熱點地區重要信息,加強地理信息大數據開放共享和深化應用。加強涉密版、政務版「天地圖」的統籌建設,發揮其以地理信息聚合部門數據、促進部門之間信息共享的基礎平台作用。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推動公眾版「天地圖」建設,惠及群眾生產生活。推出覆蓋全行業、一站式的地理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系統。(二)提升基礎設施裝備保障能力以加強重大技術裝備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完善測繪地理信息基礎設施,推動生產、服務技術體系的網路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滿足「五大業務」協同發展的迫切需要。1、加快裝備現代化積極推動「資源三號」後續光學衛星和雷達衛星、重力衛星等的立項、研製和發射,逐步形成多源航天遙感數據獲取體系。加快建設多解析度、多感測器、全天候綜合航空遙感體系,大力發展長航時航空遙感平台,促進無人飛機、輕型飛機、浮空器等新型平台和機載激光雷達、重力儀、傾斜攝影儀等新型感測器的推廣應用,配套建設數據傳輸和通信指揮系統。加快推進地理信息地面獲取技術裝備的更新換代,提高水下、地下測量裝備水平。加強數據規模化快速處理系統建設,提高多源海量數據綜合處理的自動化、智能化和實時化水平。進一步完善測繪產品質量檢驗和測繪儀器計量檢測體系。探索建立衛星測繪應用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多元化投入機制。2、推進生產服務體系信息化加快生產流程的信息化改造,提升生產服務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整合核心技術、重大裝備、資料數據等方面資源,建設生產管理信息平台,形成生產原始資料數據集中管理、分布式處理、生產質量統一監管和生產成果集中入庫管理的信息化測繪地理信息生產布局。加強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依託國家電子政務內外網資源,構建國家、省、市三級互聯互通的測繪地理信息傳輸網路。3、增強安全防護能力建設國家互聯網地理信息安全監管平台,形成由國家級互聯網地圖監管中心和省級互聯網監管分節點組成、上下聯動的監控網路。加強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建設和運行的安全管理,同步規劃、設計和建設相關安全基礎設施。加快開展網路基礎設施核查分類,完成網路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大力推進行業等級保護和分級保護工作,加強關鍵網路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安全保障。完善地理信息定密和新技術測繪成果公開使用政策,加強新型地理信息成果保密處理技術研究,促進地理信息安全使用。加強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提高公民對地理信息安全維護的意識和能力。(三)提升地理信息產業競爭能力推動地理信息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1、發展地理信息產業重點領域大力發展測繪遙感數據服務,開展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數據的商業化獲取和增值服務,建成較為完整的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數據獲取、處理、服務產業鏈,培育3-5 家測繪遙感數據服務龍頭企業。推動地理信息系統通用軟體開發應用,推進高性能遙感數據處理軟體以及行業領域應用軟體的產品化和產業化,培育2-3家以地理信息軟體開發和集成為核心業務的龍頭企業。引導和推進現代高端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裝備製造業的資源整合,緊密結合「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發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遙感技術裝備和高端地面測繪裝備生產製造企業。推進地理信息與導航定位融合服務類企業兼並重組,促進產業鏈各環節均衡發展。支持面向中亞-西亞、俄蒙日朝韓、東盟的北斗產業化應用。加快推進地理信息與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的融合,支持發展以移動通信網路、互聯網和車聯網為支撐,融合實時交通信息、移動通信基站信息等的綜合導航定位動態服務。積極發展測繪基準服務業。繁榮地圖出版業,發展地圖文化創意產業,形成地圖文化產業集群。2、優化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環境適度放寬地理信息成果使用許可和增值開發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基礎地理信息資源開展社會化應用和增值服務。建立健全地理信息獲取、處理、應用以及安全保密監管等相關配套制度措施。加快國產測繪遙感衛星數據有關政策研究制定,推進遙感數據的商業化應用。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持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健全市場准入和退出機制。繼續推進地理信息產業分類標准、產業單位名錄庫和統計指標體系建設,逐步完善統計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相關學會、協會在促進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產業基金、產業基地等支持企業創新創業。(四)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推進重點領域科技創新,提高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化水平,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提升科技創新的引領和推動作用。1、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完善測繪地理信息科研項目管理、科技成果登記與信息公開公示、成果轉移轉化統計和報告等制度,健全科學研究、信用評價、創新團隊認定、科技人才評價等方面的政策。優化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組織體系布局,加強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科研基地(平台)建設,積極開展創新聯盟、協同中心、創客或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新平台建設,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強化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作用,鼓勵參與制定科技規劃、政策和標准,支持申報國家和地方人才計劃、牽頭實施國家科技項目。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和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型地理信息企業。支持野外觀測台站、檢校場、大型科研儀器設施等科研條件平台的建設與共享。加強地理信息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平台建設。2、加強科技攻關和標准化以支撐重大工程和成果廣泛應用為重點,統籌優勢科技力量,著力開展地理國情監測、海洋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地下空間測繪等關鍵技術攻關。加強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以及移動互聯網等高新技術在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應用研究,支持對大地測量基準、位置智能感知、遙感機理、數據挖掘與地理信息網路安全等方面的原始創新。加快測繪地理信息新型智庫建設,加強發展戰略研究。構建新型測繪地理信息標准體系。建立跨部門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化協調機制。完善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制修訂程序,重點研製地理國情監測、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等方面的標准,促進標准制定與科技創新和重大工程的相互轉化,發揮標準的技術考核作用。加強科技標准宣傳貫徹。開展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化綜合試點。3、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推動地理信息技術、裝備、標准、服務「走出去」,積極接納發達國家的地理信息產業外包業務,開拓非洲、南美、東南亞等新興經濟體市場,深度融入全球地理信息產業鏈、價值鏈。繼續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深化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及人才國際交流。積極參與全球及區域性測繪科技合作計劃和國際測繪地理信息標准制訂,爭取主導編制4項國際標准,參與制修訂國際標准化組織(ISO/TC211)主導的30%以上國際標准。根據受援國意願和我對外戰略需要,研究推動向相關國家提供測繪項目、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援助。(五)提升協調融合發展能力促進各地區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協調發展。進一步打破軍民測繪地理信息領域技術、標准和行業壁壘,加強軍民測繪融合發展。鼓勵各有關領域、行業根據需要加強測繪能力建設與數據資源共享,提升全國測繪地理信息協調融合發展水平。1、推進區域測繪協調發展圍繞國家區域發展重大戰略,推動形成西部、東北、中部、東南沿海和京津冀等五大區域測繪地理信息協調發展格局,支持建立五大區域測繪地理信息發展聯盟。加大跨行政區域的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統籌力度,通過建立跨行政區域測繪地理信息聯席會議制度,推進跨行政區域的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等方面合作,促進地理信息產業集群發展。鼓勵發達地區對相對落後地區進行幫扶,為貧困地區提供精準測繪地理信息服務。加大對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區援助力度,在技術、人才等方面加強對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支持。2、深化軍民融合發展加強國家層面的宏觀統籌與頂層設計,做好規劃銜接和項目、需求對接、完善工作協調機制,實現軍民力量整合、資源聚合、信息融合。推進國家空間基準、航天遙感測繪、海洋測繪以及高精度位置服務等重點領域的統籌共建,加強測繪基礎設施、北斗系統、地理信息、科技資源等方面的共享應用,建立跨部門跨領域地理信息資料成果通報匯交和位置服務站網共享機制,以及應急保障、國防動員等方面平戰結合機制,形成軍民兼容的測繪技術標准體系。按照國家軍民融合示範要求推進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試點示範工作,引導多種力量參與測繪地理信息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形成富有特色的軍民融合發展模式。鼓勵地方立足實際推進測繪地理信息軍民深度融合發展。五、實施保障(一)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全力抓好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以及不動產測繪、地下管線測繪、海洋地理信息資源開發等方面職責職能的落實。(二)加強法規制度建設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修訂,健全地理信息安全、地理國情監測、地理信息共享應用、應急測繪等方面的法規制度。完善測繪地理信息資質、市場監管和信用管理的掛鉤政策。研究制定政府購買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的指導性目錄和制度,推動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承接主體多元化。健全衛星測繪應用政策,推動建立多元投入機制。強化測繪地理信息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完善與國土資源等綜合執法工作機制,有效提升測繪地理信息行政執法力量和效能。(三)優化生產服務組織結構(略)(四)強化人才隊伍支撐(略)(五)抓好規劃組織實施(略)劃重點丨測繪地理信息「十三五」規劃說了啥

㈢ 基礎測繪的四項測繪行業標准

關於發布《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000 1:50000生產技術規程》四項測繪行業標準的通知 國測國字[2007]3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局所屬有關單位,國務院有關部門:
以下四項測繪行業標准業經我局批准,作為推薦性測繪行業標准予以發布,自2007年7月1日起執行。
1、《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000 1:50000生產技術規程 第1部分:數字線劃圖(DLG)》,編號為:CH/T 1015.1—2007;
2、《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000 1:50000生產技術規程 第2部分:數字高程模型(DEM)》,編號為:CH/T 1015.2—2007;
3、《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000 1:50000生產技術規程 第3部分:數字正射影像圖(DOM)》,編號為:CH/T 1015.3—2007;
4、《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000 1:50000生產技術規程 第4部分:數字柵格地圖(DRG)》,編號為:CH/T 1015.4—2007。

㈣ 地理學的18個標準是什麼

18項測繪地理行業標准:
18項行業標准中均為新制定標准,具體包括CH/T 1026-2012《數字高程模型質量檢驗技術規程》、CH/T
1027-2012《數字正射影像圖質量檢驗技術規程》、CH/T 1028-2012《變形測量成果質量檢驗技術規程》、CH/T
1029-2012《航空攝影成果質量檢驗技術規程 第1部分:常規光學航空攝影》、CH/T 1030-2012《基礎測繪項目文件歸檔技術規定》、CH/T
1031-2012《新農村建設測量與制圖規范》、CH/T 2011-2012《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連續運行基準站網運行維護技術規范》、CH/T
3009-2012《1:50000地形圖合成孔徑雷達航天攝影測量技術規定》、CH/T
3010-2012《1:50000地形圖合成孔徑雷達航空攝影技術規定》、CH/T
3011-2012《1:50000地形圖合成孔徑雷達航空攝影測量技術規定》、CH/T 4017-2012《矢量地圖符號製作規范》、CH/T
9013-2012《數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設要求》、CH/T 9014-2012《數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運行服務規范》、CH/T
9015-2012《三維地理信息模型數據產品規范》、CH/T 9016-2012《三維地理信息模型生產規范》、CH/T
9017-2012《三維地理信息模型資料庫規范》、CH/Z 9018-2012《地理信息網路分發服務元數據內容規范》、CH/Z
9019-2012《地理信息元數據服務介面規范》。

CH/T 1026-2012《數字高程模型質量檢驗技術規程》、CH/T 1027-2012《數字正射影像圖質量檢驗技術規程》、CH/T
1028-2012《變形測量成果質量檢驗技術規程》、CH/T 1029-2012《航空攝影成果質量檢驗技術規程
第1部分:常規光學航空攝影》這4項行業標准在GB/T
24356-2009《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的基礎上,分別細化了數字高程模型、數字正射影像圖、變形測量成果以及常規光學航空攝影成果的質量檢查內容和方法,為相應測繪地理信息成果的質量檢驗提供了技術依據。

CH/T 9013-2012《數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設要求》和CH/T
9014-2012《數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運行服務規范》2項行業標准分別規定了數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前期建設實施以及後期運行服務階段的各項內容和要求,與先前發布實施的相關標准構成了數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設與應用的標准系列,對於規范引導數字城市建設與應用十分重要。CH/T
9015-2012《三維地理信息模型數據產品規范》、CH/T 9016-2012《三維地理信息模型生產規范》、CH/T
9017-2012《三維地理信息模型資料庫規范》等3項行業標准分別規定了三維模型的數據獲取、加工處理和生產建庫等過程以及技術要求,填補了行業領域三維地理信息模型標准方面的空白。

CH/T 3009-2012《1:50000地形圖合成孔徑雷達航天攝影測量技術規定》、CH/T
3010-2012《1:50000地形圖合成孔徑雷達航空攝影技術規定》、CH/T
3011-2012《1:50000地形圖合成孔徑雷達航空攝影測量技術規定》等3項行業標准分別規定了針對1:50000地形圖測繪的星載合成孔徑雷達數據航天攝影測量內業成圖、合成孔徑雷達航空攝影以及航測成圖基本技術要求,對於推廣應用基於合成孔徑雷達數據的地形圖測繪技術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行業標准化指導性技術文件CH/Z
9018-2012《地理信息網路分發服務元數據內容規范》和CH/Z
9019-2012《地理信息元數據服務介面規范》分別規定了地理信息網路分發服務中元數據內容及其編碼方法、地理信息元數據服務的信息模型及其訪問介面,為地理信息網路分發服務的元數據信息服務和地理信息元數據服務的互操作訪問提供了技術保障。

CH/T 1030-2012《基礎測繪項目文件歸檔技術規定》、CH/T 1031-2012《新農村建設測量與制圖規范》、CH/T
2011-2012《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連續運行基準站網運行維護技術規范》、CH/T
4017-2012《矢量地圖符號製作規范》等4項行業標准分別規范了基礎測繪項目文件整理與歸檔、新農村建設測量與制圖、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連續運行基準站網運行與維護、地形圖圖式矢量地圖符號製作的相關技術要求,能夠為規范基礎測繪項目文件歸檔管理、新農村建設測繪保障、國家和區域基準站網運行維護、地圖符號製作繪制與共享等給予針對性的指導。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㈤ 測繪行業標準的國家測繪局制定的測繪行業標准

本表所列均為最新版本,僅列出標准名稱編號及概要說明,需要了解歸口及起草單位等詳情的,可與國家測繪局測繪標准化工作委員會聯系。(截至2011年5月) 序號 標准名稱 標准編號 概要說明 藏語(德格話)地名漢字譯音規則 CH 4001—1991 規定了測繪人員及地名專業工作者音譯藏語(德格話)漢字地名的譯音規則。 黎語地名漢字譯音規則 CH 4002—1991 規定了測繪人員及地名專業工作者音譯黎語漢字地名的譯音規則。 光電測距儀檢定規范 CH 8001—1991 規定了光電測距儀的檢定目的、檢定項目和檢定方法。 測繪儀器防霉、防霧、防銹 CH/T 8002—1991 規定了測繪儀器防霉、防霧、防銹的分類、周期、技術要求和相應的措施。 坐標格網尺 CH 8003—1991 規定了坐標格網尺的產品分類、技術要求、試驗方法和檢驗規則。適用於坐標格網尺。 三等標准金屬線紋尺 CH 8004—1991 規定了三等標准金屬線紋尺的產品規格、技術要求、試驗方法和檢驗規則。 0.8--7.0倍糾正儀 CH/T 8005—1991 規定了0.8--7.0倍糾正儀的技術要求及其試驗方法。 模擬測圖儀系列及其基本參數 CH 8006—1991 規定了攝影測量儀器中模擬測圖儀的系列分級及其基本參數。 HMT 10模擬測圖儀 CH/T 8007—1991 規定了攝影測量儀器中模擬測圖儀的基本參數、技術要求、試驗方法及檢驗規則。 導線測量電子記錄規定 CH/T 2002—1992 規定了使用可編程電子記錄器(主要是PC-1500)進行導線測量時測量信息的編碼、輸入、輸出的內容和格式等。 因瓦水準標尺檢定技術規程 CH 8008—1992 規定了因瓦水準標尺長度檢定工具、檢定內容、檢定方法及精度要求。 DS05、DSZ1自動安平水準儀磁致誤差檢定技術規程 CH 8009—1992 規定了自動安平水準儀磁致誤差的檢定設備、檢定方法及技術要求。 立體判讀儀 CH/T 8010—1992 規定了立體像片判讀儀的分類、基本參數、技術要求、試驗方法。 正射投影儀 CH/T 8011—1992 規定了攝影測量儀器中正射投影儀的基本參數、技術要求、試驗方法及檢驗規則。 HJT 05解析測圖儀 CH 8012—1992 規定了攝影測量儀器中5μm級解析測圖儀的基本參數、技術要求、試驗方法及其檢驗規則。 涼山彝語地名漢字譯音規則 CH 4003—1993 規定了測繪人員及地名專業工作者音譯涼山彝語漢字地名的譯音規則。 省、地、縣地圖圖式 CH/T 4004—1993 規定了省、地、縣三級行政區普通地圖上各種地物、地貌要素的符號、注記和顏色標准等。 標准玻璃網格板 CH/T 8013—1993 規定了標准玻璃網格板的基本參數、級別劃分以及技術要求。 數控繪圖機系列及其基本參數 CH/T 8014—1994 規定了測繪用數控繪圖機的系列及其基本參數。 HHS90--B/120--B數控繪圖機 CH/T 8015—1994 規定了HHS90--B和HHS120--B二種型號數控繪圖機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 地圖分色樣圖製作通則 CH/T 4005—1994 規定了地圖分色樣圖的用色、製作方法和質量要求。 地籍測繪規范 CH 5002—1994 規定了不動產地籍測繪的基本內容與要求。 地籍圖圖式 CH 5003—1994 規定了地籍圖和地籍測量草圖上各種要素符號和注記標准以及使用這些符號的原則、要求和基本方法。 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型接收機檢定規程 CH 8016—1995 規定了全球定位系統測量型接收機的檢定目的、檢定項目和檢定方法。 德宏傣語地名漢字譯音規則 CH/T 4006—1998 規定了測繪人員及地名專業工作者音譯德宏傣語漢字地名的譯音規則。 國家一等重力測量規范 CH/T 2003—1999 規定了布測國家一等重力網及重力點選點與埋設、坐標和高程測定的精度要求及方法。 測量外業電子記錄基本規定 CH/T 2004—1999 規定了使用可編程電子記錄器(含電子計算器和電子計算機)進行外業測量時測量信息的編碼、輸入、輸出的內容和格式等。 三角測量電子記錄規定 CH/T 2005—1999 規定了可編程電子記錄器(含電子計算器和電子計算機)進行三角測量時測量信息的編碼、輸入、輸出的內容和格式等。 水準測量電子記錄規定 CH/T 2006—1999 規定了使用可編程電子記錄器(含電子計算器和電子計算機)進行水準測量時測量信息的編碼、輸入、輸出的內容和格式等。 1∶5 000 1∶10 000比例尺地形圖航攝像片室內外綜合判調法作業規程(試行) CH/T 3001—1999 主要章節有總則、資料准備、室內判繪、過程檢查、野外補調、自查自校、檢查驗收、成果上交等。 1∶10 000 1∶25 000比例尺影像平面圖作業規程 CH/T 3002—1999 規定了影像平面圖的規格、精度要求和生產要求。 蒙古語地名譯音規則 CH/T 4007—1999 規定了測繪人員及地名專業工作者音譯蒙古語漢字地名的譯音規則。 維吾爾語地名譯音規則 CH/T 4008—1999 規定了測繪人員及地名專業工作者音譯維吾爾語漢字地名的譯音規則。 藏語(拉薩語)地名譯音規則 CH/T 4009—1999 規定了測繪人員及地名專業工作者音譯藏語(拉薩語)漢字地名的譯音規則。 哈薩克語地名譯音規則 CH/T 4010—1999 規定了測繪人員及地名專業工作者音譯哈薩克語漢字地名的譯音規則。 柯爾克孜語地名漢字譯音規則 CH/T 4012—1999 規定了測繪人員及地名專業工作者音譯柯爾克孜語漢字地名的譯音規則。 藏語(安多語)地名譯音規則 CH/T 4013—1999 規定了測繪人員及地名專業工作者音譯藏語(安多語)漢字地名的譯音規則。 西雙版納傣語地名漢字譯音規則 CH/T 4014—1999 規定了測繪人員及地名專業工作者音譯西雙版納傣語漢字地名的譯音規則。 1∶5000 1∶10000 1∶25000海岸帶地形圖測繪規范 CH/T 7001—1999 規定了海岸帶地形圖的規格、精度、作業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航測儀器整機精度檢定規程 CH 8017—1999 規定了各等級精度的模擬立體測圖儀、解析測圖儀和糾正儀的整機精度的檢定。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數據文件命名規則 CH/T 1005—2000 規定了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數字文件組織及命名規則。 1∶5000 1∶10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數字化測圖規范 CH/T 1006—2000 用航測方法測制1∶5000、1∶10000地形圖數字化測圖作業的基本要求、規格和精度。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元數據 CH/T 1007—2001 規定數字正射影像圖、數字高程模型、數字線劃圖、數字柵格地圖的元數據內容、結構和格式。 地圖符號庫建立的基本規定 CH/T 4015—2001 規定了建立各類地形圖符號庫的基本原則。 三、四等導線測量規范 CH/T 2007—2001 規定了採用導線測量方法布測國家三、四等平面控制網的原則、方法和精度要求。 測繪技術設計規定 CH/T 1004—2005 規定了測繪技術設計的基本要求、項目設計書和專業設計書的主要內容、技術設計書的審批程序等。 測繪技術總結編寫規定 CH/T 1001—2005 規定了測繪技術總結編寫的要求、層次和主要內容。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連續運行參考站網建設規范 CH/T 2008—2005 規定了利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等技術建設連續運行參考站網及其運行的基本要求,包括連續運行參考站網的構成,連續運行參考站網類別定義、站址選擇、基建、儀器設備配置,數據通信網路,數據中心組成、數據處理、數據管理、產品服務。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000 1:50000數字線劃圖 CH/T 1011—2005 規定了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000、1:50000數字線劃圖的數據內容、規格、質量及分發形式。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 土地覆蓋圖 CH/T 1012—2005 規定了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土地覆蓋圖的分類、產品標記、技術指標和技術要求等內容。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 數字影像地形圖 CH/T 1013—2005 規定了數字影像地形圖產品的分類、產品標記、技術指標和技術要求等內容。 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檔案管理與保護規范 CH/T 1014—2006 適用於各級測繪檔案資料館對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檔案的管理,也適用於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檔案形成單位對數據成果的管理。非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檔案的管理可參照執行。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000 1:50000生產技術規程 第1部分:數字線劃圖(DLG)》 CH/T 1015.1—2007 本部分適用於1:10000、1:50000數字劃線圖的採集、更新和建庫,其他以數字線劃圖為對象的產品製作與應用亦可按照本部分有關內容執行。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000 1:50000生產技術規程 第2部分:數字高程模型(DEM)》 CH/T 1015.2—2007 本部分適用於1:10000、1:50000數字高程模型的數據採集、更新和建庫,其他以數字高程模型為對象的產品製作與應用亦可按照本部分有關內容執行。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000 1:50000生產技術規程 第3部分:數字正射影像圖(DOM)》 CH/T 1015.3—2007 本部分適用於1:10000、1:50000數字正射影像圖的數據採集、更新和建庫,其他以數字正射影像圖為對象的產品製作與應用亦可按照本部分有關內容執行。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000 1:50000生產技術規程 第4部分:數字柵格地圖(DRG)》 CH/T 1015.4—2007 本部分適用於1:10000、1:50000數字柵格地圖的採集、更新和建庫,其他以數字柵格地圖為對象的產品製作與應用亦可按照本部分有關內容執行。 數字城市地理空間信息公共平台技術規范 CH/Z 9001—2007 界定了數字城市地理空間信息公共平台的內涵、構成及作用,規定了數據集在基礎地理信息標准數據上提取、擴充和重組的加工過程,對管理服務軟體功能和支撐環境提出了具體要求。 測繪成果質量檢驗報告編寫基本規定 CH/Z 1001—2007 規定了測繪成果質量檢驗報告編寫的基本內容、格式等。 測繪作業人員安全規范 CH 1016—2008 規定了基礎測繪生產中與人身安全相關的安全管理、安全防範及應急處理的要求。 1:50000基礎測繪成果質量評定 CH/T 1017—2008 規定了1:50000基礎測繪成果質量評定的要求、程序、方法、指標。 《地理空間框架基本規定》 CH/T 9003—2009 界定了地理空間框架的含義與構成,規定了地理空間框架的建設內容及技術要求。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規定》 CH/T 9004—2009 界定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含義、組成與分級,規定了數據內容及加工過程,對管理與服務系統及支撐環境提出了要求。 《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基本規定》 CH/T 9005—2009 規定了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的含義、組成、分級和要求。 《測繪成果質量監督抽查與數據認定》 CH/T 1018—2009 規定了測繪成果質量監督抽查和基礎地理信息標准數據認定的基本原則、工作要求、檢驗程序,認定的程序、內容和方法,以及檢驗報告、認定證書等文件的內容和格式要求。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測量型接收機RTK檢定規程》 CH/T 8018—2009 規定了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測量型接收機實時動態(RTK Real Time Kinematic) 測量功能的檢定項目、技術要求和檢定方法。 《數字水準儀檢定規程》 CH/T 8019—2009 規定了新製造、使用中和修理後的DSZ05和DSZ1級數字水準儀檢定的項目、方法和技術指標。 《因瓦條碼水準標尺檢定規程》 CH/T 8020—2009 規定了新製造、使用中和修理後的因瓦條碼水準標尺檢定的項目、方法和技術指標。 《可量測實景影像》 CH/Z 1002—2009 本標准規定了可量測實景影像產品定義、產品內容、產品規格、產品元數據、產品包裝及標識、技術指標和數據處理等內容。 《1:5000 1:10000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更新規范》 CH/T 9006-2010 該標准為推薦性行業標准,規定了1∶5000、1∶10000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的主要產品形式——數字線劃圖、數字高程模型、數字正射影像圖以及數字柵格地圖的更新原則、方法及其質量要求,同時規定了數字線劃圖更新技術指標,數據銜接與一致性處理、元數據及附件更新以及資料庫更新等內容,規定了質量檢查的內容及質量評價。該標准適用於1∶5000、1∶10000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及資料庫的更新。 《全球定位系統實時動態測量(RTK)技術規范》 CH/T 2009-2010 該標准為推薦性行業標准,規定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統實時動態測量(RTK)技術,實施平面控制測量和高程式控制制測量、地形測量、工程測量的技術要求、方法以及測量儀器的要求和檢測與維護。該標准中規定的RTK平面和高程式控制制測量適用於布測外業數字測圖和攝影測量與遙感的基礎控制點,RTK地形測量適用於外業數字測圖的圖根測量和碎部點數據採集;其他相應精度的定位測量可參照該標准執行。 《導航電子地圖檢測規范》 CH/T 1019-2010 該標准為推薦性行業標准,規定了導航電子地圖產品的檢測內容、檢測指標、檢測方法、檢測流程、檢測結果判定與質量評分等要求。該標准適用於行業主管部門、單位及用戶對導航電子地圖產品及相關成果或產品進行質量檢測評定,導航電子地圖生產企業和單位也可參照本標准制定符合各自產品及生產環境的質量檢測規范或細則。 《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測試規程》 CH/T 9007-2010 該標准為推薦性行業標准,規定了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數字線劃圖、數字高程模型、數字正射影像圖、數字柵格地圖、地名數據、地形圖制圖數據、元數據、數據集一致性以及數據集測試的總體原則、測試環境、測試內容、測試方法、測試要求以及測試評價與報告等內容。該標准適用於國家、省區、城市各種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的驗收測試,基礎地理信息系統資料庫的非驗收測試亦可參照執行。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 1:1000 1:2000數字線劃圖》 CH/T 9008.1—2010 該標准描述了數字線劃圖的概念,規定數字線劃圖成果由矢量數據、元數據及相關文件構成,分為非符號化數據和符號化數據兩類,具體規定了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1:1 000、1:2 000數字線劃圖的數學基礎、分幅與編號、基本等高距、位置精度、屬性精度、邏輯一致性、現勢性、完整性、表徵質量、存儲格式、文件命名、質量檢驗、標記、包裝和保密等各項技術要求。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 1:1000 1:2000數字高程模型》 CH/T 9008.2—2010 該標准描述了數字高程模型的概念,規定數字高程模型成果由數字高程模型數據、元數據及相關文件構成,按精度分為三級,具體規定了平面坐標系下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1:1 000、1:2 000數字高程模型的數學基礎、分幅與編號、格網尺寸、精度、格網定位、數據覆蓋范圍、數據存儲、文件命名、質量檢驗、標記、包裝和保密等各項技術要求,適用於平面坐標系下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1:1 000、1:2 000數字高程模型的成果生產、質量控制、數據建庫和分發應用。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 1:1000 1:2000數字正射影像圖》 CH/T 9008.3—2010 該標准描述了數字正射影像圖的概念,規定數字正射影像圖成果由數字正射影像數據(包括影像定位信息)、元數據及相關文件構成,按顏色分為全色和彩色兩類,具體規定了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1:1 000、1:2 000數字正射影像圖的數學基礎、分幅與編號、解析度、影像定位、數據覆蓋范圍、精度、影像質量、圖廓整飾、數據存儲、文件命名、質量檢驗、標記、包裝和保密等各項技術要求。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 1:1000 1:2000數字柵格地圖》 CH/T 9008.4—2010 該標准描述了數字柵格地圖的概念,規定數字柵格地圖成果由柵格數據(包括地理定位信息)、元數據及相關文件構成,按顏色分為單色和彩色兩類,具體規定了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1:1 000、1:2 000數字柵格地圖的數學基礎、分幅與編號、解析度、精度、色彩模式、圖式表達、表徵質量、數據存儲、文件命名、質量檢驗、標記、包裝和保密等各項技術要求。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數字高程模型》 CH/T 9009.2—2010 該標准代替了CH/T 1008—2001《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000 1:50000數字高程模型》,修改了數字高程模型的成果分類、格網尺寸、起止格網點坐標的計算公式、成果標記等內容,刪除了不規則格網、按弧秒劃分等內容,增加了1:5 000、1:25 000、1:100 000數字高程模型成果的相關內容,規定了平面坐標系下的1:5 000、1:10 000、1:25 000、1:50 000、1:100 000數字高程模型的構成、分級、要求、質量檢驗、標記、包裝和保密等內容,適用於平面坐標系下的1:5 000、1:10 000、1:25 000、1:50 000、1:100 000數字高程模型的成果生產、質量控制、數據建庫和分發應用。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數字正射影像圖》 CH/T 9009.3—2010 該標准代替了CH/T 1009—2001《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 000、1:50 000數字正射影像圖》,標准增加了影像定點陣圖、數字正射影像圖起止點與圖廓關系示意圖、起止點坐標計算公式、文件命名要求等內容,增加了1:5 000、1:25 000、1:100 000數字正射影像圖成果的相關內容,規定了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 000、1:10 000、1:25 000、1:50 000、1:100 000數字正射影像圖的構成、分類、要求、質量檢驗、標記、包裝和保密等內容。 《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數字柵格地圖》 CH/T 9009.4—2010 該標准代替了CH/T 1010-2001《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1:10 000、1:50 000數字柵格地圖》,修改了色彩模式、標記示例、數據存貯等內容,增加了圖式表達、表徵質量等內容,增加了1:5 000、1:25 000、1:100 000數字柵格地圖成果的相關內容。標准規定了基礎地理信息數字成果1:5 000、1:10 000、1:25 000、1:50 000、1:100 000數字柵格地圖的構成、分類、要求、質量檢驗、標記、包裝和保密等內容。 《數字航攝儀檢定規程》 CH/T 8021-2010 該標准根據國內外數字航攝儀發展的技術水平、應用情況及數字航攝儀硬體組成,參照有關光學航攝儀,光電成像器件的檢定技術資料以及國外數字航攝儀檢定實驗方法,對數字航攝儀的檢定項目、技術要求和檢定方法進行規范。適用於可拆卸的單鏡頭面陣光電成像器件的數字航攝儀檢定和使用中檢驗。 《無人機航攝安全作業基本要求》 CH/Z 3001-2010 該標准規定了無人機航攝作業中與安全相關的技術准備、實地踏勘與選場、飛行檢查與監控、工作總結、保障措施、設備使用與維護等要求。該標准適用於以固定翼輕型無人機航攝系統為設備的無人機航攝作業,旋翼無人機航攝作業和無人飛艇航攝作業可參照執行。 《無人機航攝系統技術要求》 CH/Z 3002-2010 該標准規定了無人機航攝系統的基本構成和設備的技術要求。該標准適用於以固定翼輕型無人機為飛行平台、以數碼相機為任務設備、能用於測繪成果生產的無人機航攝系統的選型,系統設備的設計生產可參照執行。 《低空數字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范》 CH/Z 3003-2010 該標准規定了低空數字航空攝影測量內業工作的影像預處理要求、空中三角測量要求、定向建模要求、數字正射影像圖製作、數字線劃圖製作、數字高程模型製作、數字線劃圖(B類)製作、數字正射影像圖(B類)製作和檢查驗收上交成果要求。該標准適用於超輕型飛行器航攝系統和無人飛行器航攝系統,以1:500、1:1000、1:2000航測成圖為主要目的航空攝影測量內業工作,其他比例尺成果測制可參照執行。 《低空數字航空攝影測量外業規范》 CH/Z 3004-2010 該標准規定了低空數字航空攝影測量外業工作的基礎控制點測量要求、像片控制點的布設與測量要求、調繪要求、檢查驗收和上交成果的要求。適用於超輕型飛型器航攝系統和無人飛行器航攝系統,以1:500、1:1 000、1:2 000航測成圖為主要目的航空攝影測量外業工作,其他比例尺成果測制可參照執行。 《低空數字航空攝影規范》 CH/Z 3005-2010 該標准規定了低空數字航空攝影生產的航攝系統要求、航攝計劃與航攝設計要求、飛行質量和影像質量要求、成果整理和驗收要求。適用於超輕型飛型器航攝系統和無人飛行器航攝系統,以1:500、1:1 000、1:2 000航測成圖為主要目的的低空數字航空攝影工作,其他比例尺成果測制可參照執行。 《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質量檢驗技術規程》 CH/T 1020-2010 該標准規定了1:500、1:1000、1:2000地形圖質量檢驗及質量評定的基本要求,檢驗工作流程、檢驗方法和質量評定方法。該標准適用於按現行國家標准、行業標准生產的各種載體形式的1:500、1:1000、1:2000地形圖成果質量的檢驗。 《高程式控制制測量成果質量檢驗技術規程》 CH/T 1021-2010 該標准規定了高程式控制制測量成果檢查驗收工作的基本要求、工作流程、檢驗方法和質量評定方法。該標准適用於按現行國家標准、行業標准生產的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及GNSS高程測量成果的質量檢驗。採用其它方式生產的高程式控制制測量成果也可參照該標准進行檢驗。 《平面控制測量成果質量檢驗技術規程》 CH/T 1022-2010 該標准規定了平面控制測量成果質量檢驗的基本要求、工作流程、檢驗方法和質量評定方法。該標准適用於按現行國家標准、行業標准生產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導線、三角、邊角組合等類型的平面控制測量成果質量的檢驗。 《陀螺經緯儀檢定規程》 CH/T 8022-2010 該規程規定了陀螺經緯儀的計量性能要求和檢定方法。該規程適用於採用逆轉點法測量的陀螺經緯儀中陀螺儀部分的檢定和使用中檢驗,其它類型陀螺經緯儀可以參照執行。 《定向運動地圖規范》 CH/T 4016-2010 該標准規定了定向運動地圖的內容、精度及測制方法,地圖圖式符號式樣、規格和顏色,定向運動線路中檢查點說明符號式樣、檢查點說明表製作要求。該標准適用不同類型及項目的定向運動地圖的製作,是定向運動組織者測制地圖,運動員和裁判人員識圖用圖的依據。

㈥ 測繪上gjb是什麼標准

是發布的國家軍用系列標准,2008年度,共有16項國家軍用測繪導航標准頒布執行,分別為:GJB6304-2008《2000中國大地測量系統》、GJB6305-2008《目標圖圖式》、GJB6306-2008《巡航導彈測繪保障產品作業規范》、GJB6307-2008《軍事工程測量基本原則》、GJB6308-2008《地理信息系統通用介面》、GJB615A-2008《軍用地圖印刷要求》(代替GJB615A-1988)、GJB873A-2008《軍用數字地圖分幅與圖幅編碼》(代替GJB873-1991)、GJB890A-2008《海洋重力測量規范》(代替GJB890-1990)、GJB6560-2008《1:5萬航空圖規范和圖式》(代替GJBz20329-1996)、GJB6557-2008《地圖處理及態勢信息系統規范》、GJB6558-2008《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用戶設備通用規范》、GJB6559-2008《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信號格式》、GJB6561-2008《航空重力測量作業規范》、GJB6562-2008《海區形式圖編繪要求》、GJB6563-2008《聯合作戰軍事地理信息要求》、GJB6564-2008《全球定位系統(GPS)接收機檢定規程》。

㈦ 測繪法對測繪與地理信息標准化的規定有哪些

測繪法對測繪與地理信息標准化的規定有哪些()。
A.從事測繪活動應當使用國家規定的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執行國家規定的測繪技術規范和標准
B.國家確定大地測量等級和精度以及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的系列和基本精度
C.工作成果衡量的准則供有關各方共同重復使用的文件
D.建立地理信息系統,必須採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
參考答案:B、C、D

㈧ 我國測繪資質的分類和業務范圍有哪些

測繪資質的分類

測繪資質分為甲、乙、丙、丁四級。

測繪資質的專業范圍劃分為:大地測量、測繪航空攝影、攝影測量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工程、工程測量、不動產測繪、海洋測繪、地圖編制、導航電子地圖製作、互聯網地圖服務。

測繪資質的業務范圍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是甲級測繪資質審批機關,負責審查甲級測繪資質申請並作出行政許可決定。

省級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是乙、丙、丁級測繪資質審批機關,負責受理、審查乙、丙、丁級測繪資質申請並作出行政許可決定;負責受理甲級測繪資質申請並提出初步審查意見。

2014年7月1日,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以國測管發〔2014〕31號印發修訂後的《測繪資質管理規定》。該《規定》分總則、申請與受理、審查與決定、變更與延續、監督管理、罰則、附則7章37條,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2009年3月12日發布的《測繪資質管理規定》予以廢止。

(8)我國測繪與地理信息標准共多少項擴展閱讀

測繪資質管理規定

第六條 申請測繪資質的單位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具有企業或者事業單位法人資格;

(二)具有符合要求的專業技術人員、儀器設備和辦公場所;

(三)具有健全的技術、質量保證體系,測繪成果檔案管理制度及保密管理制度和條件;

(四)具有與申請從事測繪活動相匹配的測繪業績和能力(初次申請除外)。

第七條 測繪資質審批機關應當將測繪資質行政許可的依據、條件、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錄等向社會公布。

第八條 測繪資質審批機關應當健全測繪資質管理信息系統維護機制,實現測繪資質行政許可在線受理和審查,方便管理相對人,提高行政效率,增強管理能力。

㈨ 測繪資質分級標準是什麼

1、申請甲級:近3年內承攬的測繪服務總值不少於1200萬元,且有3個以上測繪工程項目通過省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質量認可。

2、申請乙級:近3年內承攬的測繪服務總值不少於400萬元,且有2個以上測繪工程項目通過設區的市(州)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質量認可。

3、申請丙級:近3年內承攬的測繪服務總值不少於80萬元,且有1個以上測繪工程項目通過縣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質量認可。

(9)我國測繪與地理信息標准共多少項擴展閱讀

質量保證體系認證:甲級測繪單位應當通過ISO9000系列質量保證體系認證;乙級測繪單位應當通過ISO9000系列質量保證體系認證或者通過省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考核;丙級測繪單位應當通過ISO9000系列質量保證體系認證或者通過設區的市(州)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考核;丁級測繪單位應當通過縣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考核。

資料檔案管理考核:甲、乙級測繪單位應當通過省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取得通過考核的證明文件;丙級測繪單位應當通過設區的市(州)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取得通過考核的證明文件;丁級測繪單位應當通過縣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取得通過考核的證明文件。

㈩ 我國測繪資質的分類和業務范圍有哪些

專業標准包括大地測量、測繪航空攝影、攝影測量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工程、工程測量、不動產測繪、海洋測繪、地圖編制、導航電子地圖製作、互聯網地圖服務。
專業范圍及專業子項
1.大地測量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連續運行基準站網位置數據服務是指通過若干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連續運行基準站、數據中心及數據通信網路等組成的系統提供位置數據服務的活動。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包括北斗衛星導航系統、GPS、GLONASS、GALILEO等。
2.測繪航空攝影
一般航攝包含膠片航空攝影、數碼航空攝影、機載激光掃描、機載SAR成像。
3.攝影測量與遙感
從事高解析度衛星影像處理與提供的單位,應當取得攝影測量與遙感內業專業子項的測繪資質。
4.地理信息系統工程
地面移動測量是指利用集成在地面移動載具上的多種感測器,在移動狀態下採集各種實景地理空間信息及數據後處理的活動。
5.工程測量
(1)規劃測量包含城鄉規劃定線測量、城鄉用地測量、規劃檢測測量、日照測量。
(2)變形形變與精密測量包含精密工程測量、變形(沉降)觀測、形變測量。
(3)線路與橋隧測量包含線路工程測量、橋梁測量、隧道測量。
6.海洋測繪
(1)在內陸江河湖泊等水域從事海洋測繪活動的單位,應當取得海洋測繪專業范圍的相應專業子項。
(2)海洋工程測量包含底質測量、浮泥測量、淺地層剖面測量、水下管線測量、港口與航道工程測量。
7.互聯網地圖服務
(1)互聯網地圖服務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定位、地理信息上傳標注、地圖資料庫開發三項內容。通過無線互聯網路調用的地圖也屬於互聯網地圖服務范疇。
(2)地理位置定位是指將空間坐標與互聯網地圖相應位置進行匹配,並進行地圖可視化表達的服務。
(3)地理信息上傳標注是指允許用戶在互聯網地圖上填寫其感興趣的信息並與他人分享的服務模式。這些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名稱、地址、分類、屬性、影像、評論等。
(4)地圖資料庫開發是指互聯網地圖服務單位開發互聯網地圖資料庫和有關服務功能,供使用者調用、開發。從功能上包括但不限於地圖顯示、地圖標繪、地圖搜索、公交換乘、行車路線、地理編碼、逆地理編碼等地圖服務,從形式上包括但不限於API、Web Service、SDK等各種類型的地圖介面調用服務。

閱讀全文

與我國測繪與地理信息標准共多少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