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3.下列對地圖基本特性的描述,哪一項是不正確的______
C.客觀世界的實景寫照。
地圖的三個基本特徵:
第一,地圖必須遵循一定的數學法則,准確反映客觀物體位置、屬性等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數學法則有投影方法、比例尺、定向等。
第二,在地圖上表示物體,如居民地、境界等,都是使用地圖語言來表達的。地圖語言包括地圖符號、顏色和文字注記等。
第三,縮小了的地圖不可能繪制出地球表面上所有的物體,所以每一幅地圖都只能以制圖綜合(概括和抽象)的方式有選擇地繪制出我們需要表示的地物。
地圖的內容:
地圖可分為普通地圖、地形圖和專題地圖三種。普通地理圖(General Map)是以同等詳細程度來表示地面上主要的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的地圖,能比較全面地反映出制圖區域的地理特徵,包括水系、地形、土質、植被、居民地、交通網、境界線以及主要的社會經濟要素等。
它和地形圖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地圖投影、分幅、比例尺和表示方法等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表示的內容比同比例尺地形圖概括,幾何精度較地形圖低。
地形圖(Topographic Map)是指國家幾種基本比例尺(1:5千,1:1萬,1:2.5萬,1:5萬,1:10萬,1:25萬,1:50萬,1:100萬)的全要素地圖。
以上內容參考:福建省人民政府-地圖的三個基本特徵是什麼?
❷ 中國地理分布圖的特點
主要在秦嶺淮河一線
❸ 地理地圖的三要素是什麼啊
地圖要素
構成地圖的基本內容,叫做地圖要素.它包括數學要素、地理要素和整飾要素(亦稱輔助要素),所以又通稱地圖「三要素」.
(l)數學要素,指構成地圖的數學基礎.例如地圖投影、比例尺、控制點、坐標網、高程系、地圖分幅等.這些內容是決定地圖圖幅范圍、位置,以及控制其它內容的基礎.它保證地圖的精確性,作為在圖上量取點位、高程、長度、面積的可靠依據,在大范圍內保證多幅圖的拼接使用.數學要素,對軍事和經濟建設都是不可缺少的內容.
(2)地理要素,是指地圖上表示的具有地理位置、分布特點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因此,又可分為自然要素(如水文、地貌、土質、植被)和社會經濟要素(如居民地、交通線、行政境界等).
(3)整飾要素,主要指便於讀圖和用圖的某些內容.例如:圖名、圖號、圖例和地圖資料說明,以及圖內各種文字、數字注記等.
我參考別人的~不過也能幫你 下次記得看那些同樣問題的回答哦!
❹ 地理地圖的三要素是什麼啊
地理要素有:對普通地圖而言,有自然要素,社會經濟要素,和其他要素,這些要素統稱為基本地理要素;對專題地圖而言,主要指主題要素,有專題要素和為專題要素進行地理定位的地理基礎(地理底圖)要素。
此外,地圖三要素指:
數學要素——坐標網、控制點、比例尺、定向等;
地理要素
輔助要素——讀圖工具(圖例、圖幅編號、接圖表、分度帶、坡度尺、附圖等),參考資料(出版單位,出版時間,地圖投影、坐標系、高程系等)
❺ 地圖有什麼特點,表達了什麼地理現象
地圖的主要特點是地圖是依據數學法則繪制、必須經過科學的概括、具有符號系統(地圖符號)、是承載地理信息的載體。
地圖表達了地球(或其他天體)上各種事物的空間分布、聯系及時間中的發展變化狀態。
❻ 地理圖是什麼時候繪刻的,它有什麼特點
地理圖它是南宋黃裳(1146-1196)於淳佑七年(1247)繪刻的全國寫意地形圖。現存蘇州文廟。碑高6.7尺,寬約3.2尺。地理圖表示了山、川、森林和路、府、州以及海岸線等內容。大體准確。標注名稱的山脈有120多座;標注名稱的江河有60多條。標注的行政區名共410個左右。
❼ 地形圖的特點
地形圖由數學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和社會經濟要素組成。數學要素包括地圖投影、比例尺、地理坐標網、直角坐標網、測量控制點和圖廓;自然要素包括水系、地形、土質和植被;社會經濟要素包括居民地、道路網、政治區域境界線,以及具有重要意義的文化經濟等獨立物;其他輔助要素包括資料說明及輔助圖表等。地形圖具有以下特點:
1.統一的數學基礎
地形圖選用統一的地圖投影,統一的大地坐標系和高程系統,統一的比例尺系列,統一按經緯度分幅與編號。
2.統一的規范與圖式符號
各種比例尺地形圖是按照國家統一的規范測制的,在規范中對測量方法、測圖精度、取捨原則、符號的大小以及整體的規格等都有具體規定。
3.內容詳細、幾何精度高
圖上詳細地表示地面各地理要素的分布、數量和質量特徵。某些地形圖由於比例尺較大,精度較高,可以在圖上進行量算工作。
❽ 地圖有什麼特徵、
定義 地圖就是依據一定的數學法則,使用制圖語言,通過制圖綜合,在一定的載體上,表達地球(或其他天體)上各種事物的空間分布、聯系及時間中的發展變化狀態的圖形。
隨著科技的進步,地圖的概念是不斷的發展變化,如將地圖看成是「反映自然和社會現象的形象、富豪模型」,地圖是「空間信息的載體」、「空間信息的傳遞通道」等。 地圖名詞解釋比例尺
地圖上某線段的長度與實地相應線段的水平長度之比,稱為地圖的比例尺。其表現形式有數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和圖解比例尺。比例尺大於和等於1:10萬的地圖,如1:10萬、1:5萬、1:2.5萬、1:1萬、1:5千等的地圖可稱為大比例尺地圖。比例尺小於1:10萬並大於1:100萬的地圖,如1:25萬、1:50萬等的地圖可稱為中比例尺地圖。比例尺小於和等於1:100萬的地圖,如1:100萬、1:250萬、1:600萬、1:2000萬等的地圖可稱為小比例尺地圖。
柵格圖
柵格圖是基於一套行列組成的方格數據模型,使用一組方格描述地理要素,每一個方格的值代表一個現實的地理要素。
柵格數據適合於做空間分析和圖象數據格式的存儲,不適合做不連續的數據處理。
矢量圖
矢量圖是基於直角坐標系統,用點、線、多邊形描述地理要素的數據模型或數據結構。每一個地理要素由一系列有順序的的x、y坐標描述,這些要素與屬性相結合。
大地測量與地圖制圖的基本原理
地球是一個自然表面極其復雜與不規則的橢球體,而地圖是在平面上描述各種制圖現象,如何建立地球表面與地圖平面的對應關系?為解決這一問題,人們引入大地體的概念。大地體是由大地水準麵包圍而成。大地水準面是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靜止時的平均水面,並設想此面穿過大陸與島嶼,連續擴展形成處處與鉛垂線成正交的閉合曲面。由於地殼內部物質密度分布不均勻,大地水準面也有高低起伏。雖然此高低起伏已經不大,比地球自然表面規則得多,但仍不能用簡單的數學公式表示。為了測量成果的計算和制圖的需要,人們選用一個同大地體相近的可以用數學方法來表達的旋轉橢球體來代替,簡稱地球橢球體。它是一個規則的曲面,是測量和制圖的基礎。地球自然表面點位坐標系的確定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地面點在地球橢球體面上的投影位置,採用地理坐標系;二是地面點至大地水準面上的垂直距離,採用高程系。
什麼是大地坐標系?
大地坐標系是大地測量中以參考橢球面為基準面建立起來的坐標系。地面點的位置用大地經度、大地緯度和大地高度表示。大地坐標系的確立包括選擇一個橢球、對橢球進行定位和確定大地起算數據。一個形狀、大小和定位、定向都已確定的地球橢球叫參考橢球。參考橢球一旦確定,則標志著大地坐標系已經建立。
什麼是54北京坐標系?
新中國成立後,很長一段時間採用1954年北京坐標系統,它與蘇聯1942年建立的以普爾科夫天文台為原點的大地坐標系統相聯系,相應的橢球為克拉索夫斯基橢球。到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已基本完成了天文大地測量,經計算表明,54坐標系統普遍低於我國的大地水準面,平均誤差為29米左右。
mapinfo地圖是美國mapinfo地圖公司的桌面地理信息系統軟體,是一種數據可視化、信息地圖化的桌面解決方案。它依據地圖及其應用的概念、採用辦公自動化的操作、集成多種資料庫數據、融合計算機地圖方法、使用地理資料庫技術、加入了地理信息系統分析功能,形成了極具實用價值的、可以為各行各業所用的大眾化小型軟體系統。mapinfo地圖 含義是「Mapping + Information(地圖+信息)」即:地圖對象+屬性數據。
1986年mapinfo地圖公司成立並推出了第一個版本—mapinfo地圖 for DOS V1.0及其開發工具MapBasic,此後又推出了DOS平台的2.0和3.0版。1995年底mapinfo地圖發布了mapinfo地圖 Professional,是一個以Windows 95和Windows NT為平台的桌面地理信息系統。目前該軟體的最新版本是mapinfo地圖 Professional 8.5及其系列軟體。
80西安坐標系
1978年4月在西安召開全國天文大地網平差會議,確定重新定位,建立我國新的坐標系。為此有了1980年國家大地坐標系。1980年國家大地坐標系採用地球橢球基本參數為1975年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聯合會第十六屆大會推薦的數據。該坐標系的大地原點設在我國中部的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位於西安市西北方向約60公里,故稱1980年西安坐標系,又簡稱西安大地原點。基準面採用青島大港驗潮站1952-1979年確定的黃海平均海水面(即1985國家高程基準)。
什麼是地心坐標系?
以地球的質心作為坐標原點的坐標系稱之為地心坐標系,即要求橢球體的中心與地心重合。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運行時,軌道平面時時通過地球的質心,同樣對於遠程武器和各種宇宙飛行器的跟蹤觀測也是以地球的質心作為坐標系的原點,參考坐標系已不能滿足精確推算軌道與跟蹤觀測的要求。因此建立精確的地心坐標系對於衛星大地測量、全球性導航和地球動態研究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WGS-84坐標系
WGS-84坐標系是一種國際上採用的地心坐標系。坐標原點為地球質心,其地心空間直角坐標系的Z軸指向國際時間局(BIH)1984.0定義的協議地極(CTP)方向,X軸指向BIH1984.0的協議子午面和CTP赤道的交點,Y軸與Z軸、X軸垂直構成右手坐標系,稱為1984年世界大地坐標系。這是一個國際協議地球參考系統(ITRS),是目前國際上統一採用的大地坐標系。
地圖投影
地圖投影是研究把地球橢球體面上的經緯網按照一定的數學法則轉繪到平面上的方法及其變形問題。地圖投影的方法有幾何法和解析法。幾何法是以平面、圓柱面、圓錐面為承影面,將曲面(地球橢球面)轉繪到平面(地圖)上的一種古老方法,這種直觀的透視投影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解析法是確定球面上的地理坐標與平面上對應點的直角坐標之間的函數關系。我國基本比例尺地形圖採用1:100萬地形圖,20世紀70年代以前一直採用國際百萬分之一投影(又稱改良都圓錐投影),現在改用正軸等角割圓錐投影。我國1:50萬和更大比例尺地形圖,統一採用高斯-克呂格投影。高斯-克呂格投影是橫軸等角橢圓柱投影。其原理是:假設用一空心圓柱橫套在地球橢球體上,使橢圓柱軸通過地心,橢圓柱面與橢圓體面某一經線相切;然後,用解析法使地球橢球體面上經緯網保持角度相等的關系,並投影到橢圓柱面上;最後,將橢圓柱面切開展成平面,就得到投影後的圖形。此投影由德國科學家高斯首創,後經克呂格補充,簡稱高斯投影。
地圖最大精度
視力正常的人的肉眼能分辨的圖上最短距離是0.1毫米。因此,相當於圖上0.1毫米的實地水平長度就是地圖上所能表示的最精密限度,稱為比例尺的最大精度。
下表為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最大精度: 比例尺 1:1萬 1:2.5萬 1:5萬 1:10萬 1:25萬 1:50萬 1:100萬
最大精度(m) 1 2.5 5 10 25 50 100
數字地圖
數字地圖是存儲在計算機的硬碟、軟盤、光碟或磁帶等介質上的,地圖內容是通過數字來表示的,需要通過專用的計算機軟體對這些數字進行顯示、讀取、檢索、分析。
柵格地圖(DRG)
數字柵格地圖(DRG)是紙質地圖的柵格數字化產品。每幅圖經掃描、集合糾正、圖幅處理與數據的壓縮處理,形成在內容、精度和色彩上與地圖保持一致 的柵格文件。
什麼是數字線劃地圖(DLG)
數字線劃地圖(DLG)是以矢量數據格式形成的數字地圖。這種地圖能進行空間信息的分層與疊加,提取屬性數據,根據矢量對象查詢屬性或根據屬性查詢矢量對象,數據易於更新與編輯和創建專題屬性和繪制專題地圖等。
數字高程模型(DEM)
數字高程模型(DEM)是區域地面高程的數字表示,是建立在地圖投影平面上規則格網點的平面坐標(x,y)及其高程(z)數據集,是地理信息系統賴以進行分析的核心數據系統。DEM的水平間隔可隨地貌類型的不同而改變,根據 不同的高程精度,可分為不同等級產品。目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建立了覆蓋本國的數字高程模型系
數字正射影像(DOM)
數字正射影像(DOM)是利用數字高程模型對掃描處理的數字化的航空相片或遙感圖像(單色或彩色),經逐個像元糾正,再進行影像鑲嵌,根據圖幅范圍剪綵生成的影像數據。一般帶有公里格網、圖廓整飾和注記的平面圖。
❾ 地理圖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地理圖它是南宋黃裳(1146~1196)於淳七年(1247)繪刻的全國寫意地形圖。現存蘇州文廟。碑高6.7尺,寬約3.2尺。地理圖表示了山、川、森林和路、府、州以及海岸線等內容。大體准確。標注名稱的山脈有120多座;標注名稱的江河有60多條。標注的行政區名共410個左右。
❿ 地理幾種圖分別是什麼
是比例尺圖嗎?
地圖上的比例尺-地圖分類
地圖的分類,系指按照不同的標志將地圖劃分成各種類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對客觀世界認識的不斷深化,地圖內容的選題范圍愈來愈廣泛,因而地圖的品種愈來愈多,數量愈來愈大。為了便於組織地圖生產,地圖的保管、使用和快速檢索,幫助讀者了解各類地圖的性質、用途及其規律性,進一步研究地圖,有必要對地圖進行科學的分類。
地圖分類的標志很多,主要有地圖內容(主題)、比例尺、制圖區域范圍、用途和使用方式等。其中最主要的分類標志是地圖內容和制圖區域范圍;在其它條件相同時,比例尺對確定地圖內容的完備性、詳細性和精確性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因此亦為一項重要的分類標志。
(一)地圖按內容分類
地圖按所反映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等內容的種類、性質和完備程度,分為普通地圖和專題地圖兩大類型,且各自又可細分出若乾子類。
(1)普通地圖
普通地圖,是以相對均衡的詳細程度表示制圖區域內各種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的地圖。其基本內容有水系、地貌、土質植被、居民地、交通線、境界等六大地理要素,此外還表示測量控制點、獨立地物、管線與垣柵等要素。這類地圖的特點是著重描繪地區輪廓、地面起伏形態、自然狀況和人類活動的成果。普遍地圖是最常見的一種地圖,應用很廣泛,具有很高的通用價值,常為社會各部門所使用,廣泛用於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學文化教育等方面。主要供研究地域的基本情況、各地理要素的相互關系和分布規律,同時也是製作專題地圖的地理底圖。
①平面圖不考慮地球曲率影啊,把小塊地區的地球表面(水準面)當作水平面,將地面上的地物按鉛垂線投影到水平面上,用縮小的相似圖形表示其平面位置及其相互關系所測繪的地圖,稱平面圖。平面圖的顯著特點是涵蓋的實地范圍很小,比例尺很大,一般大於1∶5000,在一幅圖內比例尺處處相同。為工程施工和編制詳細現劃用圖。
②地形圖在平面圖紙上既表示制圖區域地物的平面位置,又用特定符號表示其地貌形態的地圖,稱地形圖。對較大制圖區域,因考慮地球曲率影響,需要採用一定的地圖投影,按一定的精度要求測繪其地物和地貌,用圖解圖形或符號表示。地形圖的特點是地圖比例尺構成系列,一般由1∶500至1∶100萬,其中<1∶5000的地形圖圖上各處比例尺不完全相等;多為實測的或據實測地圖編繪而成的;具有統一的大地控制基礎、有統一採用的地圖投影和分幅編號系統;在生產過程中均嚴格按照測圖規范、編圖規范和圖式進行作業;詳細而精確地表示地面各要素;便於在圖上進行量測和野外實地使用。地形圖為國家各項建設的規劃設計與施工、軍事指揮和科學參考用圖,亦是製作其它地圖的基本資料。地形圖是普通地圖的典型作品。
③地理圖以高度概括的形式反映廣大制圖區域內最主要的地理要素和區域的重要特徵的地圖,稱地理圖。地理圖的特點是涵蓋實地范圍很大,常常為一個流域、一個國家、一個大洲或全球;比例尺很小,未成系列,一般為<1∶00萬至1∶1000萬不等,視需要而擇定;沒有統一的地圖投影和分幅編號系統,圖面上投影變形較大;地圖幅面的大小參差懸殊。多用於研究區域的自然地理和社會經濟的一般情況,了解其概貌,故又稱一覽圖。
(2)專題地圖
專題地圖是以普通地圖為地理基礎,著重表示制圖區域內某一種或幾種自然或社會經濟現象的地圖。這類地圖的顯著特點是,作為該圖主題的專題內容予以詳盡表示,其地理基礎內容則視主題而異,有選擇地表示某些相關要素,因此專題地圖的內容是由地理基礎和專題要素兩部分構成。在地圖領域中,專題地圖發展得最活躍、最迅速,地圖的品種愈來愈多,層出不窮,表示的對象十分廣泛,涉及到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根據專題內容的性質,可劃分為以自然地理要素為主題內容的自然地理圖、以社會經濟要素為主題內容的社會經濟地圖和包容上述兩類專題地圖之外的各種專題地圖的其它專題地圖(又稱工程技術圖)三類;各類又可以分出若干種專題地圖。
(3)普通地圖與專題地圖的實質區別
普通地圖與專題地圖的異同,關鍵不在於形式,而在其內容。在表現形式上,它們可能都用了某些表示方法、符號或顏色,但在內容上,它們始終是迥異的。前者依制圖區域的地理特徵,以相對均衡的詳細程度表示制圖區域的六大類地理要素,以再現制圖區域的地理全貌,顯示的是整體地理環境的區域差異;而後者,則依其某種特定用途,擇取制圖區域的某一種或幾種相關地理要素為其主題內容,其它地理要素皆概略或不予表示,顯示的僅是制圖區域某一地理特徵的區域差異。
(二)地圖按制圖區域分類
地圖按涵蓋的制圖區域分類,其分類標志有多種,採用不同的分類標志,就有相應的種類。
(1)、按區域范圍大小分,有全球地圖、月球地圖、世界地圖、半球地圖、大洋地圖、大洲地圖、分國地圖、省(區)地圖、縣市地圖、鄉鎮地圖等。
(2)按自然區域劃分,如世界基本地理圖、歐亞大陸地圖、太平洋地圖、鄱陽湖地圖、青藏高原地圖、黃淮海平原地圖、長江流域地圖、四川盆地地圖、准噶爾沙漠地圖、黃土區地貌類型地圖、雲南自然區劃地圖等。
(3)按政治行政區域劃分,如世界政區地圖、中國政區地圖、台灣省政區地圖、江寧縣政區地圖、馬集鄉(鎮)政區地圖等。
(4)按經濟區劃分,如上海經濟區地圖、徐海經濟區地圖等。
(三)地圖按比例尺分類
地圖按比例尺分為大比例尺地圖、中比例尺地圖、小比例尺地圖三類,這是區別地圖內容詳略、精度高低、可解決問題程度的,為人們常用的一種分類方法。鑒於各個國家、國內各個部門對地圖精度的要求和實際使用的情況不盡相同,因而對地圖比例尺大小的概念有所不同,以普通地圖為例,其相對性表現為:
(1) 在建築和工程部門,地圖按比例尺劃分為:
大比例尺地圖:1∶500、1∶1000、1∶2000、1∶5000和1∶1萬的地圖;
中比例尺地圖:1∶2.5萬、1∶5萬、1∶10萬的地圖;
小比例尺地圖:1∶25萬、1∶50萬、1∶100萬的地圖。
(2) 在其它各部門,地圖按比例尺劃分為:
大比例尺地圖:≥1∶10萬的地圖;
中比例尺地圖:<1∶10萬、>1∶100萬的地圖;
小比例尺地圖:≤1∶100萬的地圖。
(3) 國家測繪部門將1∶5000、1∶1萬、1∶2.5萬、1∶5萬、1∶10萬、1∶25萬、1∶50萬和1∶100萬八種比例尺地形圖規定為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簡稱基本地形圖,亦稱國家基本圖,以保證滿足各部門的基本需要。其中:
大比例尺地形圖:1∶5000至1∶10萬的地形圖;
中比例尺地形圖:1∶25萬和1∶50萬地形圖;
小比例尺地形圖:1∶100萬地形圖。
在專題地圖中,按比例尺分類亦有類似的細分方法及其相對性。
(四)地圖按用途分類
地圖按其實際用途,可以分為軍用圖、民用圖、教學圖、航空圖、航海圖、交通圖、旅遊圖、規劃圖、郵政通訊圖、參考圖等類型。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再細分,例如參考圖可以再分為科學參考圖和一般參考圖,《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地圖集》即為科學參考地圖,《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集》即為一般參考地圖。
(五)地圖按使用方式分類
地圖按其使用方式,可分為桌圖、掛圖、屏幕圖和攜帶圖四種。
(1)桌圖:放在桌面上供在明視距離內閱讀的地圖,如地形圖和地圖集等;
(2)掛圖:張掛在牆壁上,供人近距離閱讀的宣傳展覽掛圖和供人遠距離閱讀的教學掛圖等;
(3)屏幕圖:用電子計算機控制的電視屏幕圖,如電視天氣預報地圖等;
(4)攜帶圖:隨身攜帶,供外行隨時查閱的地圖,如袖珍地圖冊、綢質地圖或折疊得小巧的旅遊地圖等。
(六)地圖按其它標志分類
(1)地圖按其感受方式,分為視覺地圖、觸覺地圖(盲文地圖)。
(2)地圖按其結構,分為單幅圖、多幅圖、系列圖和地圖集等。
(3)地圖按其圖型,分為線劃地圖、影像地圖、數字地圖。
(4)地圖按其印色數量,分為單色圖、彩色圖。
(5)地圖按其歷史年代,分為古代地圖、近代地圖和現代地圖。
(6)地圖按空間信息數據可視化程度,分為實地圖和虛地圖兩種。實地圖即為空間信息數據可以直接目視到的地圖,如包括線劃地圖和影像地圖在內的慣用的傳統地圖作品;虛地圖是空間信息數據存貯在人腦或電腦中目視不到的地圖,其中存入人腦的地圖稱為心象地圖,依一定格式存入電腦的稱為數字地圖。
(7)地圖按其顯示空間信息的時間特徵,分為靜態地圖和動態地圖兩種。慣用的傳統地圖都是靜態地圖,它是現實的瞬間記錄;動態地圖是反映空間信息歷時變化,連續呈現的一組地圖,生動地表現出地理環境的時間變化或發展趨勢。
地圖的分類,因分類標志很多,考慮問題的角度不一,而具有很大的相對性,一幅地圖可以歸為這一類,也可以歸為另一類,例如1∶10萬比例尺地形圖,既屬於普通地圖,又屬於桌圖;在工程部門稱之中比例尺地圖,在科研和軍事等部門卻又稱為大比例尺地圖。因此,在進行地圖分類時仍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