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理中國2017每期概括
10《地理中國》屬科普類電視欄目。以地質科考為線索,以普及地理學知識為宗旨,介紹地質學的新發現、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質地貌的新、奇、特、美。欄目在帶著觀眾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時,傳播科學知識
㈡ 《地理·中國》2019 各期主要內容
主要講述了中國的地征地貌和風土熱情。
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地理學主要是研究地球表層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
研究地球表層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徵、結構、格局、過程、地域分異與人地關系等,是一門復雜學科體系的總稱,並在各層次學校開設相關課程。
㈢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是多長時間一期每期多少錢啊對於高中生學習地理有幫助嗎
這本雜志都是為期刊,月都有發布。具體的時間很久沒訂過了但是你們可以去雜志鋪哪上面有。價格不貴全年買才一百多元。還是有幫助的因為裡面內容介紹主要是歷史和人物背景。 最近雜志鋪給力活動!!
㈣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一年有幾期
十二期,那是月刊。每年會有一期超值的。
㈤ 中國國家地理出過幾期省級的專輯
這個好說。
每年的十月刊都是典藏,至於其它的省級專題,大部分已經買不到了,你要想珍藏,最好是到雜志社去看看,或者離你近的讀者服務站
㈥ 中國國家地理 加厚版和珍藏版有那幾期有
從03年的開始講起:
2003年1月 山東專輯(加厚);2003年6月 三峽專輯(典藏);2004年7月 大香格里拉專輯(加厚加典藏);2004年10月 貴州專輯(加厚);2004年11月 河流專輯(加厚);2005年2月 濕地策劃(加厚);2005年5月 陝西專輯上(加厚);2005年6月 陝西專輯下(加厚);2005年9月 西藏專輯(加厚加典藏);2005年10月 選美中國(巨厚加典藏);2005年12月 加拿大專題(加厚);2006年2月 青海專輯上(加厚);2006年4月 緬甸策劃(加厚);2006年7月 青藏鐵路(加厚加典藏);2006年9月 世界大遷都(加厚);2006年10月 景觀大道(巨厚加典藏);2006年12月 能源專題(加厚);2007年1月 吉祥中國(加厚);2007年3月 江南專輯(加厚加典藏);2007年4月 阿爾山專題(加厚);2007年5月 中國夢上(巨厚加典藏);2007年6月 中國夢下(加厚);2007年10月 塞北西域專輯(巨厚加典藏);2008年1月 新天府上(加厚);2008年2月 新天府下(加厚);2008年7月 河南專輯下(加厚);2008年8月 北京專輯(加厚);2008年10月 東北專輯(巨厚);2009年10月 百年大發現(巨厚加典藏);2009年12月 奇路(加厚);2010年10月 海洋專輯(巨厚)。
以後有什麼關於中國國家地理的問題可以來問我哦。謝謝。
㈦ 《地理中國》每集知識點是什麼
《地理中國:百年地理大發現》每集知識點:
1、鳥之謎
鳥類的特徵不在於翅膀和飛翔,而是羽毛,自然界中只有鳥類有羽毛;當時沒有鳥類的過渡性化石,鳥類是由其他物種進化而來。
1861年(達爾文提出進化論的第三年),德國生物學家馮·邁耶在德國索倫霍芬小鎮發現距今1.45億年侏羅紀晚期的始祖鳥化石。
他提出假說,始祖鳥長著翅膀,而且還有羽毛,但是翅膀末端有發達的爪子,長著長長的尾椎骨以及整齊的牙齒,都呈現出爬行動物的特徵,證明這是一隻具有爬行動物特徵的過渡性的鳥。
1868年,英國博物學家赫胥黎提出鳥類恐龍起源假說,他分析出始祖鳥後腿與獸腳類恐龍後腿有35處相同特徵,但是其他科學家認為這是趨同進化的結果。
2、風吟大漠
地球上約有1/5的陸地是沙漠;1895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從新疆喀什向東進入塔克拉瑪干沙漠,尋找喀拉墩,樓蘭、米蘭、且末、尼雅、丹丹烏里克,喀拉墩,公元七世紀之後就沒有了。
一五計劃修建包蘭鐵路,中間穿過騰格里沙漠,在沙坡頭治理流沙,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竺可楨撰寫《向沙漠進軍》。
1959年,29歲的朱振達被竺可楨委以重任帶領中國第一支沙漠考察隊隊長。
中國西北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塔克拉瑪干沙漠(世界第一大流動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柴達木沙漠、庫姆塔格沙漠、庫布齊沙漠、烏蘭布和沙漠、毛烏素沙地、渾善達克沙地、科爾沁沙地、呼倫貝爾沙地。
乾旱地區的稱為沙漠,半乾旱地區的稱為沙地;以賀蘭山為界,賀蘭山以西的沙漠面積廣闊,但形成已有已有百萬年的歷史,是由於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擋了細潤的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原因;而賀蘭山東部,數百年時間內大片草原變成沙地。
蘇聯專家傳來了草方格沙障,中國改良從5米見方改為1米見方,麥草長度20厘米;草方格內沙子表面出現一層薄薄的殼狀物,麥草腐爛,藍藻結皮的生物土壤結皮,以後會發展成為更加穩定的蘚類結皮,地衣結皮。
3、問天冷暖
19世紀末,阿爾卑斯山上奧地利氣象學家漢恩,提出氣候穩定不變理論,在一定的時間尺度內,氣候是一種穩定不變的常態。
20世紀初,美國人霍普金斯用物候現象,提出了霍氏生物物候定律,北美溫帶區域,維度每向北移動1度,經度向東移動5度,或者海拔上升122米,春季和初夏的物候期將延遲4天,秋季相反。
北美是一個比較標準的大陸,沒有高山峽谷的阻斷,適用霍氏生物物候定律,中國由於佔1/4領土的青藏高原而有改變。
國學功底深厚的竺可楨研究中國古籍上記載的物候現象梳理歷史氣候演變規律,主要是《四庫全書》,匯集了從先秦到清代的歷代主要典籍,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分,時任浙江大學校長的竺可楨負責《四庫全書》在戰爭時期的轉移。
亞洲象,5000年前在燕山(京津冀一代)腳下,3000年前在秦嶺一帶,1500年前在長江中下游一帶,500到1000年前在廣西廣東一代,現今只在雲南邊境有。
4、黃土天書
1870年,寫就了《中國》這部巨著的德國學者李希霍芬在黃土高原上遭遇到沙塵暴,提出「風成假說」。1950年前後,蘇聯學者帕夫林諾夫依據故鄉伏爾加河洪水泛濫的研究經驗,提出黃土高原的「水成假說」。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發建設黃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劉東生來到黃土高原研究。黃土紅土交替,紅土成因:土壤中的CaCO3隨雨水溶解並在在紅土層下方沉積成鈣結核,俗稱料姜土,相對堅硬,而土壤中的Fe被氧化使得土壤逐漸變成紅色,形成紅土層。
紅土層下半部分由於鈣結核的沉積堅硬結實,成為能抗壓的重要的支架層,建造窯洞時被利用在窯洞的頂部,所以窯洞頂部大多都為紅土層。
黃土各處厚度相同,上下層顆粒大小沒有明顯區別,並沒有洪水沖擊淤積的厚度不一,大塊顆粒在下層的特點,而且太行山上也有黃土存在,所以「水成假說」不對。
劉東生在黃土高原考察了東西走向4條,南北走向6條的10條大剖面,得出黃土顆粒大小區別,並根據黃土帶的方向推斷出風來的方向在西北方,提出了「新風成說」。
紅色土的形成需要充足的雨水,所以推斷紅色土和黃色土的交替可能是沉積層形成時氣候的濕潤程度不同;黃土層中的蝸牛殼是乾冷型的,紅土層中的蝸牛殼是溫暖型的。當時學術界普遍認同第四紀有四次大冰期的觀點,但是黃土層紅土層的交替卻有32層,因此第四紀有32次冷暖交替。
做出黃土高原的岩心的古地磁的磁化率分析,海洋科學家用深海鑽探技術提取海底沉積物的有孔蟲化石並進行氧同位素研究繪制出對應遠古地質時期氣候冷暖變化曲線,與黃土高原岩心古地磁曲線相符,推翻了經典的第四紀四次大冰期學說。
黃土高原、極地冰芯、深海沉積並列成為研究全球氣候變遷的三大支柱。劉東生2002年獲得國際環境科學的諾貝爾獎「泰勒獎」,迄今為止是唯一一個獲得此獎項的中國大陸人。
5、遠古奇花
在地球上迄今為止找不到從無花到有花,從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的過渡性物種。有花植物化石應該最早出現在熱帶,但是找不到更早的化石,只有一億年的化石。孫革在黑龍江找到了1.25億年的被子植物化石,星學花序。與一位美國學者在以色列找到的化石「以色列古花」相同。
1.25億年前中東和遠東都有相同的植物,植物的傳播需要時間,那麼一定還有更早的被子植物。俄羅斯古生物學家克拉西洛夫在蒙古發現了比星學花序早幾百萬年的「古爾萬果」化石可能是被子植物。
古爾萬果的底層也產狼鰭魚,是迄今為止人們發現的最早的真骨魚類,肯定是比星學花序的底層早。遼西也產狼鰭魚,孫革去了遼西,1996年發現了1.3億年前的被子植物化石遼寧古果;而且在地層中發現了古爾萬果是裸子植物。
遼寧古果的莖枝太細,不足以支持沉重的上部分,猜測被子植物起源於水中。2000年在遼西發現了中華古果化石,被子植物,莖枝細弱,葉子細而深裂,根部不發達證明不用很深吸收水,證明了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起源於水中。
6、地心烈焰
世界上四大陸地斷裂帶:東非大裂谷,東亞大裂谷(安徽山東渤海黑龍江西伯利亞),萊茵河裂谷、盆地山嶺省。中國國內活火山很少,近百年只有昆侖山有一次爆發。劉嘉麒師從著名地質學家劉東生,寫就了《中國火山》一書。
1997年,劉嘉麒來到雷州半島的廣東湛江湖光岩,湖光岩是一個瑪珥湖,瑪珥式火山噴發是指岩漿上涌的過程中,遇到地下水發生爆炸,巨大的水蒸氣噴出地表,使地面塌陷形成低平火山口,然後逐漸積水所形成的火山湖就是瑪珥湖。
湖光岩的瑪珥湖與德國西部艾菲爾高原的瑪珥湖並成為姊妹湖。東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大最長的大陸斷裂帶,南起莫三比克中部,在希雷河口分為東西兩支,一路北上刺穿紅海,直到歐亞大陸,長度將近赤道六分之一周長,擁有世界上四大火山帶之一,東非裂谷火山帶。
世界上四大火山帶:環太平洋火山帶,大洋中脊火山帶,東非裂谷火山帶,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帶(地中海-印度尼西亞火山帶);世界上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地震帶;劉嘉麒認為東非大裂谷最終將走向平靜,不會繼續裂開。
㈧ 2014年地理中國節目7月份全部節目介紹
2014-07-31期《地理中國》 20140731 解密雷公洞(下)
2014-07-31期《地理中國》 20140731 太行尋奇
2014-07-30期《地理中國》 20140730 幽潭魅影
2014-07-30期《地理中國》 20140730 解密雷公洞(上)
2014-07-29期《地理中國》 20140729 北嶽探源
2014-07-29期《地理中國》 20140729 嶺南秘境——陽朔探奇(下)
2014-07-28期《地理中國》 20140728 懸空村
2014-07-28期《地理中國》 20140728 嶺南秘境——陽朔探奇(上)
2014-07-27期《地理中國》 20140727 嶺南秘境——開平奇樓(下)
2014-07-26期《地理中國》 20140726 嶺南秘境——開平奇樓(上)
2014-07-25期《地理中國》 20140725 嶺南秘境——莽山奇谷
2014-07-24期《地理中國》 20140724 嶺南秘境——桂西謎灘
2014-07-23期《地理中國》 20140723 嶺南秘境——神潭幻影
2014-07-22期《地理中國》 20140722 嶺南秘境——瓊島疑陣
2014-07-21期《地理中國》 20140721 嶺南秘境——徐聞異象
2014-07-21期《地理中國》 20140721 天賜博湖
2014-07-20期《地理中國》 20140720 嶺南秘境——"鬼山"之謎(下)
2014-07-19期《地理中國》 20140719 嶺南秘境——"鬼山"之謎(中)
2014-07-18期《地理中國》 20140718 嶺南秘境——"鬼山"之謎(上)
2014-07-17期《地理中國》 20140717 巴山蜀水——茨塘怪象
2014-07-16期《地理中國》 20140716 巴山蜀水——元通神草
2014-07-15期《地理中國》 20140715 巴山蜀水——山中精靈
2014-07-14期《地理中國》 20140714 巴山蜀水——雄關天塹
2014-07-13期《地理中國》 20140713 巴山蜀水——雨城之謎
2014-07-12期《地理中國》 20140712 巴山蜀水——洞穴"幽靈"
2014-07-11期《地理中國》 20140711 巴山蜀水——神湖迷蹤
2014-07-10期《地理中國》 20140710 巴山蜀水——血色山洞
2014-07-09期《地理中國》 20140709 巴山蜀水-深谷秘境
2014-07-08期《地理中國》 20140708 狼洞神石
2014-07-07期《地理中國》 20140707 遠古幻音
2014-07-06期《地理中國》 20140706 冰湖異景
2014-07-05期《地理中國》 20140705 佛光崖之謎
2014-07-04期《地理中國》 20140704 星宿奇谷
2014-07-03期《地理中國》 20140703 深谷雷音
2014-07-02期《地理中國》 20140702 神奇的"城隍廟"
2014-07-01期《地理中國》 20140701 田園洞密碼
㈨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 2012年全年訂費多少
12期 《中國國家地理》(價值240元)
優惠訂閱價:¥200.00
立即節省:¥40.00
24期 《中國國家地理》(價值480元)
優惠訂閱價:¥390.00
立即節省:¥90.00
36期 《中國國家地理》(價值720元)
優惠訂閱價:¥570.00
立即節省:¥150.00
官網訂,也可以在書報亭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