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球是什麼形狀
地球並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但得到這一正確認識卻經過了相當漫長的過程。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 ,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
在我國,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存在著一種「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蓋天說。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各種知識的積累,人們終於發現,有一些客觀現象是無法用早期的那種直觀而質朴的觀念來解釋的。實踐迫使人們不得不修改原來的錯誤觀念,於是便有人提出了拱形大地的設想。這就產生了「渾天說」。著名的漢朝科學家張衡在所作的《渾天儀注》中寫道:「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中黃,孤居於內,天大而地小。天表裡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天地各乘氣而立,載水而浮。」
古代印度人認為,大地被四頭大象馱著,站在一隻巨大的海龜身上。 古代中國認為,天像一個鍋,是半圓的。而地則像一個方形的棋盤,是平的。
我國東漢時期天文學家張衡認為:渾天如雞卵,地如卵黃,居於內。天表有水,水包地,猶如卵殼裹黃。
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根據月食的景象分析認為: 月球被地影遮住的部分的邊緣是圓弧型的,所以地球是球體或近似球體。麥哲倫還通過一次航海 ,進一步用事實證明了地球是球體。
人類進行了很久的探索,最早由麥哲倫實現環球航行證實了地球是個球體。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現代探測技術的運用,人們發現地球是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現在,科學手段發達,為地球測量開辟了多種途徑。通過實測和分析,終於得到確切的數據:地球的平均赤
地球素顏
道半徑為6378.38公里,極半徑為6356.89公里,測量還發現,北極地區約高出18.9米,南極地區則低下24~30米。看起來,地球形狀像一隻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極有點放尖,像個「梨蒂」;南極有點凹進去,像個「梨臍」……被叫做「梨形地球」。確切地說,地球是個三軸橢球體。
天文學專家說,地球確實不是一個正宗的球體,它的長相有點奇怪。地球之所以長成這樣,是由於它不僅要繞著太陽公轉,同時還要自轉,地球的表面既有陸地,又有水,為了保持內部的引力平衡,各方「爭斗」下,就長成了這個怪模樣。
其實,關於地球的長相,科學家們也曾經存有爭議。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提出,地球由於繞軸自轉,因而不可能是正球體,而只能是一個兩極壓縮,赤道隆起,像橘子一樣的扁球體。但牛頓的理論遭到了反對,當時巴黎天文台第一任台長卡西尼父子,就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們認為,地球長得更像一個西瓜。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派出兩個遠征隊,去實測子午線的弧度。結果證明,牛頓的扁球理論正確。
㈡ 地球是圓的嗎
地球是圓的。
地球是太陽系由內及外的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約1.496億千米。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有45.5億歲,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45.5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
特性:
地球形狀大致呈橢球形。地球自轉的效應使得沿貫穿兩極的地軸方向稍扁,赤道附近略有隆起。從地心出發,地球赤道半徑比極半徑高了43千米。因此,地球表面離地球質心最遠之處並非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瑪峰,而是位於赤道上的厄瓜多欽博拉索山的山頂。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地球
㈢ 地球是什麼形狀的
橢圓形,梨型體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在下面第五段有論述
思路分析:
1、物體在宇宙中的移動始終會受到各種引力的影響,所以他們既公轉又自轉,而自轉的離心力將他們塑造成球形
2、似乎和物體的張力有關系,就好像一滴水在真空狀態下會呈現出球形一樣……
地球是很早以前在太陽系中的岩石相互碰撞、形成各個行星時誕生的。地球從形成之初直至現在,主要是由液態岩石構成的。在引力極小的太空,液態物質將自動形成球形。宇航員在太空環境中用水、果汁和液態金屬等物質做的實驗已證明了這一點。地球是與太陽有相當遙遠距離的巨大的液態球體,它在太空運行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圓形。小行星以及諸如火星的衛星等小型星體由於自身的引力非常弱,一旦在它們形成固態星體以後無法使自己形成圓形。地球由於體積大,它的引力足以使自己形成圓形。如果沒有地震板塊運動使山峰增高,引力作用會使地球變得越來越圓。
當宇宙形成之初.許多重金屬類聚集.而形成了地核.進而吸引灰塵等非重金屬物質 但地球位什麼是`橢`圓形就跟圓的特性及自轉有關. 當地球的核心達一定的重量時.引力便會對外表造成雕碩力.因為凹陷處.接近質量較重的金屬地心. 而凸起處的引力.因為有地殼的厚度.而引力較弱.(較凹陷處的引力之下.吸引不了岩漿) 而且因為地心的金屬物質在初期幾乎都會放射出核能.巨大熱量使地球變為液態.此種作用力更強烈.使得岩漿由凸起處填向凹處.也使得各處地殼距地心的距離大致相同.(圓表面上任意一點到圓心的距離.相同) 而當地球有質心時.便已經會自轉.離心力的作用使得地球的赤道略粗於經圈.也就是使地球非完整的圓形.而是橢圓
近來,許多網站(包括科技網站)乃至網上中小學和幼兒園教案以及電視媒體都說地球是「梨形」。其影響之廣泛,不僅已在科技文化界造成誤解,還會貽誤青少年。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研究員郗欽文呼籲——莫將地球化「地梨」。
「梨形地球」,一個美麗的誤會
今年4月,郗欽文發現「梨形地球」的說法在網路上鋪天蓋地,大有弄假成真的趨勢。地球形狀是指地球的外形輪廓。畢業於武漢測繪學院大地測量系,從事了幾十年固體潮汐、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研究的郗欽文再清楚不過了——接近地球真實形狀的大地水準面(Geoid)是一個不規則、有起伏的物理曲面,因此,人們選用最接近於大地水準面的規則數學曲面——旋轉橢球體來表示地球形狀,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作為一名科學工作者,郗欽文認為不能讓「梨形地球」的美麗誤會以訛傳訛、廣為流傳,必須闡明科學事實。
近年來,重力測量技術取得飛速進展,主要標志是衛星重力測量技術,特別是衛星跟蹤衛星(SST)技術的發展。歐美CHAMP、GRACE衛星已經發射。從衛星重力探測所測定的大地位系數可以得到計算重力異常以及大地水準面起伏的數學表達式,它們構成了地球模型的一部分。
在GRACE衛星重力資料中,有一張似乎是「梨形地球」的彩圖,但該圖的下方標有一段文字,明確指出「這是地球的大地水準面剔除地球扁率並放大1000倍的三維透視圖」。很明顯,是有意誇大了大地水準面起伏的結果。我們知道,由於地球的自轉,其赤道半徑比極半徑約長21千米,這個21千米與赤道半徑的比值就是上述標注中提到的「地球扁率」(約為1/298.256),它決定了地球這個旋轉橢球體的扁平程度。衛星重力學研究中,可以用大地位系數來表示影響地球形狀的因素,大地位系數分很多階和級,各階影響因素全部疊加在一起共同確定了地球的形狀。在大地位系數中,三階系數的影響確實呈現出類似「梨形」的樣子,然而,該階系數在數值上大約只是二階系數的1/500——這里的二階系數就是屬於扁率部分,是對地球形狀具有影響的主要因素。各階擾動的影響,畢竟不能改變地球形狀近似於旋轉橢球體的科學事實。所以,不能理解為地球是「梨形」或「越來越接近梨形」;所以,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主次顛倒。
㈣ 地球到底是什麼形狀的
地球的形狀是一個略扁的橢圓形球體。更形象的說,地球的形狀就像是一個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極有點尖,像個「梨蒂」;南極有點凹進,像個「梨臍」,整個地球像個梨形的旋轉體,因此人們稱它為「梨形地球」。
,
㈤ 地球是什麼形狀
上古人類用肉眼眺望大地,從感覺上得到地球是扁平的這一印象。我國西漢時就有「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說法。古埃及人以為大地是個平坦的長方形桌子,古代俄羅斯人則認為扁平的大地是馱在三條鯨魚背上的。少數哲學家則從純理論的角度來推想地球的形狀。公元前6世紀,希臘思想家畢達哥拉斯提出對稱形式是事物的完美屬性之一,人類居住的地球應該是最完美的,所以一定是個球形。亞里士多德發現月蝕時移過月面的地影是圓形的,為地圓說找到了證據。
16世紀的地理大發現時代,麥哲倫船隊首次環游地球成功,確鑿無疑地證明了地球是圓的這一真理。現代人則可以從人造衛星給地球拍攝的照片上,直接觀察到整個圓球形的地球。
人造衛星出現以後,地球的各種測量數據日趨精確。人們發現,地球並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正圓球體,地球的赤道半徑比極半徑長,南北半球也不對稱:北極略為凸出,南極則略為凹進。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觀察到的地球形狀似乎越來越復雜。另外,地球以及地內物質始終處於運動中,地球的形狀實際上也是始終在變化之中。
㈥ 地球到底是什麼形狀
在地理中,地球在地形的改變下是隨時變化的,如果大致看,就是橢圓形
㈦ 為何地球模型是圓球體,而不是地理書上說的不規則的橢圓形誰看見過真正的地球模型
首先來說說大型團隊陣列舞蹈
舞台上的人分組蹲下,站起,做一類姿勢.
如果你在他們中間 你不會發現什麼東西
但觀眾卻看到了美妙的組合圖形變換
因為從遠處看的時候
人眼的曲率不能分辨每個人的細節,看到的是完整的隊列
地球也一樣,雖然是橢圓的,但如果你站在很遠的地方,比如月球,就會發現地球是圓的了.
其次,地球的赤道半徑和南北極半徑只相差數十公里,與地球上千公里的半徑比起來,微不足道.而當你把地球縮小成地球儀時,這種差距便減小到毫米級的數量.做地球儀的廠家能精確到如此么?
地球扁率 1/f=(298257±1) ×10–3
所以在製作地球儀時,索性把它做成圓的了,就算把那幾毫米的差別做出來,你也不會發現有什麼區別,因為地球扁率太小了.
㈧ 地球是什麼樣子的
地球是一個兩極略扁的不規則橢球體,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又圍繞太陽公轉。地球自轉與公轉運動的結合使其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速度是不均勻的)。同時,由於受到太陽、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氣、海洋和地球內部物質的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地球自轉軸在空間和地球本體內的方向都要產生變化。地球自轉產生的慣性離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兩極向赤道逐漸膨脹,成為目前的略扁的旋轉橢球體,極半徑比赤道半徑短約21千米。
㈨ 為什麼地理書上面的地球畫的一個偏的啊
因為地球是個兩極(北極和南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圓形球體。它的兩極半徑只有6357km,而赤道半徑卻有6378km,故會畫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