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地理北極和地磁北極問題
地球是一個具有磁場強度不均勻變化的球體,北半球的地磁極稱為地磁北極(南半球的地磁稱為地磁南極),1996年地磁北極的坐標為79.3°N ,71.5°W
㈡ 北極是用N還是S表示
地理:北極N 南極S
地磁:北極S 南極N
㈢ 地球的北極和地理的北極有區別嗎
地理北極是地磁南極
地球好像一塊巨大的磁鐵,具有磁性,並在它的周圍形成永久性的磁場。地球的磁場具有正極(磁北極)和負極(磁南極),是一個偶極磁場.1975<年測得的地磁南極位於北半球2N,100.6W離地理北極約1600<公里,在加拿大北部巴瑟斯特島的西北;地磁北極位於南半球65,139,離地理南極約1600<公里,在南極洲大陸邊緣威爾克斯地東北。習慣上人們把位於北半球的地磁南極叫北磁極,位於南半球的地磁北極叫南磁極。可見地磁的南極和北極與地理的南極和北極是不一致的,所以地磁子午線與地理子午線有個交角,這個角稱磁偏角。以指北針為准,偏東為正,偏西為負。如果地球是個均勻磁球體,在兩地磁極所在的地理經線上,地磁偏角應為0或180,這條經線叫無偏線。無偏線把全球分為東偏半球和西偏半球兩大部分。實際上地球不是個均勻磁體,磁偏角的分布也較復雜。磁針只能在地磁軌地區保持水平,在其他地區都是傾斜的,而在兩極則為直立狀態。磁針在各處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稱磁傾角,在不同緯度上磁傾角不同,以指北針為准,下傾者為正,上仰者為負。磁偏角與我們日常生活工作有較密切關系,用指南針定方向時,首先要知道當地的磁偏角,進行校正後,才能確定該地的真正南北方向。從理論上可以推算出地面上每一點的磁偏角和磁傾角,如果在某地實測的磁偏角、磁傾角與理論值不符時,稱為地磁異常。如果地下存在磁鐵礦和其它有磁性礦物質時,常常引起地磁異常,可以利用這種現象進行探礦,這是地球物理探礦方法之一。通過研究古老岩石中保存下來的剩餘磁性,可以推斷地質時代地球磁場方向的變化及磁極移動等,稱為古地磁學。古地磁資料常為地殼構造運動提供證據。本世紀60年代以來,獲得大量海底磁場資料,發現在海嶺兩側地磁異常帶對稱排列,這為海底擴張說和板塊構造說提供了重要科學證據
㈣ 北極南極用什麼表示
北極Northpole南極southpole.故北極用N表示南極用S表示
㈤ 地理北極和地磁北(南)極的區別指南(北)針指的是地磁的南北極吧,那我們平常所說的南北是什麼
地理北極是指地球自轉軸的北端與地面的交點,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正北方向。指南針指向的南,是指地磁的南極。地磁極與地級有個夾角。
㈥ 指南針指示北極時,指示的是磁北極還是地理北極
指南針是利用地球磁場來指示南北方向的,因此實際指示的是地磁南北極的方向。
地磁場的磁北極位於南極附近,磁南極位於磁北極附近。
但是你說的N指的是「磁南極」的方向,也就是地磁場在地球北極附近那一極。並非地理北極,也不是磁北極。
由於為了使用者方便,都近似把指針N指的方向當做地理北極方向,實際它指示的是地磁場靠近地理北極的那一極,是磁南極。
㈦ 地理北極與地磁北極的區別
區別一、位置不同
地球的地磁北極與地球北極並不一致,其間存在11°30'的夾角。
區別二、位置移動不同
地磁北極點隨時間不停的變化;
北極是指地球自轉軸的北端,也就是北緯90°的那一點,不隨時間變化。
區別三、研發背景不同
地磁北極:19世紀20年代,德國著名數學家高斯(K. F. Gauss)發表了關於地球磁場的理論,將地球視為一個具有均勻磁場強度的球體而用數學推導出的磁極;
北極:北極圈首先是由古希臘人確定出來的。他們當時發現,天上的星星可以分成兩組,其中一組處在世界的北方,一年到頭都能看得見。而另外一組則在天頂附近及偏南的位置,它們只是隨著季節周期性地循環出現。
這兩組星星之間的分界線是由大熊星座所劃出來的一個圓,而這個圓正好是北緯66°33′的緯度圈,也就是北極圈。
(7)地理的北極用什麼確定擴展閱讀:
北極名稱的由來:
當你從赤道越往北走,你會發現天空的星星在你的頭頂上越懸越高。直到你發現北半球天空中最大的星座——大熊星座(在我國稱為北斗七星)正好懸在你的頭頂上,你所站的位置也就是北極了。
所以古希臘人說到北方總要和熊——arktos聯系起來。而北極的名稱"Arctic"的意思就是"熊站在頭頂的地方"。
北極:指的是諾森德,在WLK預告片里知道在原來艾澤拉斯大陸和東部王國中上方出現了一片大陸,根據地理常識判斷那邊應該是北邊,而且那片大陸是被冰雪覆蓋,所以北極就是這樣得來的!
㈧ 指南針的北極指的是地理北極還是地磁北極
地理北極,地磁南極。地理的兩極和地磁的兩極位置是相反的,用地磁北極吸引指南針從而確定了地理南北極。
㈨ 高一地理:如何判斷圖中極點是南極還是北極
看自轉方向,南極順時針轉,北極逆時針轉。
從90°E到180°很明顯沿順時針方向增大,因此此時地球的自轉方向為順時針,因此為南極。
㈩ 北極點的地理位置在哪裡。
北極是指地球自轉軸的北端,也就是北緯90°的那一點。北極地區是指北極附近北緯66°34′北極圈以內的地區(圖11-1)。北冰洋是一片浩瀚的冰封海洋,周圍是眾多的島嶼以及北美洲和亞洲北部的沿海地區。冰冷的海水攜帶著冰山從北冰洋流入大西洋和太平洋。北極地區的氣候終年寒冷。冬季,太陽始終在地平線以下,大海完全封凍結冰。夏季,氣溫上升到冰點以上,北冰洋的邊緣地帶融化,太陽連續幾個星期都掛在天空。北冰洋中有豐富的魚類和浮游生物,這為夏季在這里築巢的數百萬只海鳥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同時,也是海豹、鯨和其他海洋動物的食物。北冰洋周圍的大部分地區都比較平坦,沒有樹木生長。冬季大地封凍,地面上覆蓋著厚厚的積雪。夏季積雪融化,表層土解凍,植物生長開花,為馴鹿和麝牛等動物提供了食物。同時,狼和北極熊等食肉動物也依靠捕食其他動物得以存活。北極地區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區之一。在北極圈內有8個國家有領土和領海,分別為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瑞典、美國和俄羅斯。
北極地區是不折不扣的冰雪世界,但由於洋流的運動,北冰洋表面的海冰總在不停地漂移、裂解與融化,因而不可能像南極大陸那樣經歷數百萬年積累起數千米厚的冰雪。所以,北極地區的冰雪總量只接近於南極的1/10,大部分集中在格陵蘭島的大陸性冰蓋中,而北冰洋海冰、其他島嶼及周邊陸地的永久性冰雪量僅占很小部分。
北冰洋表面的絕大部分終年被海冰覆蓋,是地球上唯一的白色海洋。北冰洋海冰平均厚3米,冬季覆蓋海洋總面積的73%,有1000萬~1100萬平方千米,夏季覆蓋53%,有750萬~800萬平方千米。中央北冰洋的海冰已持續存在300萬年,屬永久性海冰。
北冰洋的冬季從11月起直到次年4月,長達6個月。5、6月和9、10月份屬春季和秋季。而夏季僅有7、8兩個月。1月份的平均氣溫介於-20~-40℃。而最暖月8月的平均氣溫也只達到-8℃。在北冰洋極點附近漂流站上測到的最低氣溫是-59℃。由於洋流和北極反氣旋的影響,北極地區最冷的地方並不在中央北冰洋。在西伯利亞維爾霍楊斯克曾記錄到-70℃的最低溫度,在阿拉斯加的普羅斯佩克特地區也曾記錄到-62℃的氣溫。
圖11-1北極地理位置圖
越是接近極點,極地的氣象和氣候特徵越明顯。在那裡,一年的時光只有一天一夜。即使在仲夏時節,太陽也只是遠遠地掛在南方地平線上,發著慘淡的白光。太陽升起的高度從不會超過23.5°,它靜靜地環繞著這無邊無際的白色世界緩緩移動著。幾個月之後,太陽運行的軌跡漸漸地向地平線接近,於是開始了北極的黃昏季節。
北極有無邊的冰雪,漫長的冬季。北極與南極一樣,有極晝和極夜現象,越接近北極點越明顯。北極的冬天是漫長、寒冷而黑暗的,從每年的11月23日開始,有接近半年時間將是完全看不見太陽的。溫度會降到-50℃以下。此時所有海浪和潮汐都消失了,因為海岸已冰封,只有風裹著雪四處掃盪。
到了4月份天氣才慢慢暖和起來,冰雪逐漸消融,大塊的冰開始融化、碎裂、碰撞發出巨響;小溪出現潺潺的流水;天空變得明亮起來,太陽普照大地。5、6月份植物披上了生命的綠色,動物開始活躍,並忙著繁殖後代。在這個季節動物們可獲得充足的食物,積累足夠的營養和脂肪以度過漫長的冬季。
北極的秋季非常短暫,在9月初第一場暴風雪就會降臨。北極很快又回到寒冷、黑暗的冬季。北極的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在格陵蘭海域可達500毫米,降水集中在近海陸地上,最主要的形式是夏季的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