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黃河在中國的哪個位置
黃河在中國北部。
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長河之一,中國第二長河。
黃河北源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發源於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最後流入渤海。
(1)黃河的地理位置是多少度擴展閱讀:
70年來,黃河實現伏秋大汛不決口,流域灌溉面積增長10倍,年供水量達535億立方米,幹流連續17年不斷流,母親河維持了奔流不息的健康生命。
黃河以佔全國2%的河川徑流量,養育了全國12%的人口,灌溉了15%的耕地,創造了全國14%的國內生產總值,為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動力源泉。
水利部部長陳雷介紹說,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黃70年,牢牢把握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河流演變規律,不斷加深對黃河特性的認識,走出了一條從人水相爭向人水和諧轉變、從過度開發向維護河流健康生命轉變、從傳統治河向現代治河轉變的成功道路,開創了大江大河治理保護的新境界。
治水患除水害。70年來,黃河先後開展四次大規模堤防建設,干支流五級以上堤防超過1.7萬公里。興建龍羊峽、劉家峽、小浪底等水利樞紐,總庫容達到600億立方米。
創造性地開展調水調沙,黃河下游主槽過流能力從1800立方米/秒提高到4200立方米/秒。依託黃河防洪減淤工程體系,科學調度、嚴密防守,根本上改變了黃河「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的險惡局面,創造了黃河歲歲安瀾的歷史奇跡。
科學開發興水利。70年來,通過自流引水、提水灌溉、節水改造,黃河流域灌溉面積增長10倍,節水灌溉面積超過六成,昔日的苦瘠之地變成高產良田。
興建一大批城鄉供水工程,年供水量達535億立方米,保障了沿黃大中城市和能源基地的供水安全。有序開發黃河水電資源,水電裝機從378千瓦增長到2200萬千瓦。
維護黃河健康生命。黃河綜合運用行政、法律、工程、經濟等手段,優化水資源配置,實現了幹流連續17年不斷流。
建立流域水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入河排污總量基本得到控制,流域Ⅰ—Ⅲ類水河長佔比由2000年的38.7%增加到2015年的63.5%。實施河口濕地生態補水和向石羊河、白洋淀補水,開展引黃濟津、引黃濟青和引黃入冀,大河上下煥發勃勃生機。
㈡ 黃河地理位置
黃河流域西起巴顏喀拉山,東臨渤海,南至秦嶺,北抵陰山,流域面積75.2萬km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青海、四川、 甘肅、 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 9省、自治區,在山東墾利縣注入渤海,幹流全長約5400km。
黃河可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各段有它的地勢、氣候等環境特徵。上游規劃自源頭至內蒙古的河口鎮,高程由海拔4,500米降至1,000米,流域面積384,000平方公里,佔全流域面積之半。自甘肅省蘭州市以上,河流由西往東,流域內地勢崎嶇,平地稀少,每年雨量處於300-600毫米之間。雖然雨量並不豐富,但因人口稀薄,用水需求量不大,成為黃河水資源主要供應區。自蘭州以下,河道轉往北方,進入沙漠地區,雨量略減,流域面積也小,但途經青銅峽(寧夏)灌區和巴盟黃河(河套)灌區,這兩地區的用水量極大。以黃河平均年流量581億立方米計算,上游自蘭州以上地段的流入量為323億立方米,而採用量不過是18億立方米,可是自蘭州至河口鎮地段,流入量為6億立方米,而採用量佔103立方米,是為黃河得益最大地區,也是從水資源考慮上「入-出」最不均衡的地段。
黃河中游設於河口鎮至河南省的花園口之間,流域面積344,000平方公里,河道高程由海拔1000米降至400米。中游北段途經黃土高原,流域氣候乾旱,水土流失嚴重。黃土高原為黃河流域的主要產沙區,每年產沙十多億噸,詳細情況下面再敘。中游南段的主要支流為汾河與渭河,兩流域的氣候與雨量都算優惠,自古以來農業發達,人口稠密文明昌盛,為古代中華文化與經濟的發源地,贏得「中華文化搖籃」之稱。
中游地區每年流入黃河水量有247億立方米,而採用量不過是62億立方米,該是「供超於求」的水資源區,但是它是產沙區,流入黃河泥沙很多,大部分水資源浪費於輸沙出海的負擔上。估計每年輸沙用水需要200-240億立方米,是目前黃河年出海流量323億立方米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
黃河下游流域面積佔地極小,只擁有兩岸大堤以內的灘地和泰山北麓的高地。流域兩旁地區人口密集,農業發達,對河水的需求量很大,目前年流入量為21億立方米,而採用量達88億立方米。隨著近年來的經濟發展,對水源供應的要求不斷增加,黃河水資源不勝負擔,如用水方法不作有效調整,預測在2000年黃河流域將每年缺水160億立方米。
黃河下游水患頻繁,近兩百年來,破壞巨大的洪水災害就有三次。1843年黃河遇上「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於開封地段決堤,黃河因此改道,由以往從泰山南路出海河道(所謂「明清故道」)改從泰山北路入渤海灣,成為現有河道。之後於1933年,大堤延線54處出險,淹沒田地11,000平方公里,使三百多萬人流離失所。
加油哈^_^望採納~~~
㈢ 黃河在哪裡
1、黃河在中國北部。
2、黃河北源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發源於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3、黃河,中國的第二大河。發源於青海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約古宗列盆地,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幹流全長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總面積79.5萬平方公里(含內流區面積4.2萬平方公里)。
(3)黃河的地理位置是多少度擴展閱讀:
1、據地質演變歷史的考證,黃河是一條相對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萬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內還只有一些互不連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獨立的內陸水系。
2、此後,隨著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蝕、奪襲,歷經105萬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間逐漸連通,構成黃河水系的雛形。到距今10萬至1萬年間的晚更新世,黃河才逐步演變成為從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貫通的大河。
3、黃河發源地:青海省瑪多縣多石峽以上地區為河源區,面積為2.28萬平方公里,是青海高原的一部分,屬湖盆寬谷帶,海拔在4200米以上。盆地四周,山勢雄渾,西有雅拉達澤山,東有阿尼瑪卿山(又稱積石山),北有布爾汗布達山,南以巴顏喀拉山與長江流域為界。湖盆西端的約古宗列,是黃河發源地。
㈣ 黃河在什麼地方
黃河北源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發源於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黃河中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下游的改道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黃河流域初霜日由北至南、從西向東逐步開始,並且同緯度的山區早於平原、河谷和沙漠。如黃河上游唐乃亥以上初霜日平均在8月中、下旬,而黃河中下游一般在10月上、中旬;流域其餘地區在9月份。
流域終霜日遲早的分布特點與初霜日正好相反,黃河下游平原地區較早,平均在3月下旬,而上游唐乃亥以上地區則晚至8月上、中旬,其餘地區介於兩者之間。
由此可見,黃河流域無霜期較短,即使是黃河下游平原地區,其無霜日也只有200天左右;而上游久治以上地區平均不足20天,可以說基本上全年有霜;流域其餘地區介於兩者之間。
㈤ 黃河的地理位置
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幹流貫穿九個省、自治區,流經青海 、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 西、河南、山東,全長5464公里
㈥ 查找黃河的地理位置、流經省份、有關的詩句。
地理位置:黃河流域界於北緯32°至42°,東經96°至119°之間,南北相差10個緯度,東西跨越23個經度,集水面積75.2萬多平方公里,黃河全長5464公里,河源至河口落差4830米。流域內石山區佔29%,黃土和丘陵區佔46%,風沙區佔11%,平原區佔14%。 流經省份: 黃河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幹流貫穿九個省、自治區,分別為: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注入渤海。 詩句:河走溫縣城,倉頭猛一窮」; 「孤柏嘴著了河,駕部唐部忘往外挪」 「不到黃河心不死」 "黃河百害,惟富一套。" 是非吹入凡人耳,萬丈黃河洗不清。 不到黃河心不死,不撞南牆不回頭 黃河黃,長城長,英雄百戰走四方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鵲樓》) 泰山成砥礪,黃河為裳帶。(阮籍《詠懷》) 黃河九曲天邊落,華岳三峰馬上來。(黃滋《送李佑之赴陝西參議》) 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李白《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 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同上)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李白《贈裴十四》) 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李白《公無渡河》)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李白《北風行》)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劉禹錫《浪淘沙九首》 )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幾簸自天崖。如今直上銀河去,直到牽牛織女家
㈦ 黃河的地理位置在哪
它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呈「幾」字形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九個省。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黃河流域界於北緯32°至42°,東經96°至119°之間,南北相差10個緯度,東西跨越23個經度,集水面積75.2萬多平方公里。黃河全長5400多公里,河源至河口落差4830米。流域內石山區佔29%,黃土和丘陵區佔46%,風沙區佔11%,平原區佔14%。
㈧ 黃河簡介
黃河是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
黃河北源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發源於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流經9個省,最後流入渤海。
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每年都會生產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游,形成沖積平原,有利於種植。
黃河屬太平洋水系。幹流多彎曲,素有「九曲黃河」之稱,河道實際流程為河源至河口直線距離的2.64倍。黃河支流眾多,從河源的瑪曲曲果至入海口,沿途直接流入黃河,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的支流共220條,組成黃河水系。
支流中面積大於1000平方公里的有76條,流域面積達58萬平方公里,佔全河集流面積的77%;大於1萬平方公里的支流有11條,流域面積達37萬平方公里,佔全河集流面積的50%。較大支流是構成黃河流域面積的主體。
地貌特徵:
黃河流域西界巴顏喀拉山,北抵陰山,南至秦嶺,東注渤海。流域內地勢西高東低,高差懸殊,形成自西而東、由高及低三級階梯。
最高一級階梯是黃河河源區所在的青海高原,位於著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聳立著一系列北西——南東向山脈,如北部的祁連山,南部的阿尼瑪卿山和巴顏喀拉山。黃河迂迴於山原之間,呈「S」形大彎道。
河谷兩岸的山脈海拔5500~6000米,相對高差達1500~2000米。雄踞黃河左岸的阿尼瑪卿山主峰瑪卿崗日海拔6282米,是黃河流域最高點,山頂終年積雪,冰峰起伏,景象萬千。
網路--黃河
㈨ 誰知道黃河的緯度是多少啊
有點難回答,黃河是「幾」字型的,幾字上面的一橫緯度在北緯41-42°,幾字左邊的一撇最低緯度為北緯33-34°,幾字右邊的一豎在經度東經112°,右邊最低在北緯35°,出海口在北緯37或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