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泉州地理位置的特點
泉州市地形呈"E"型,地處福建省東南部、台灣海峽西岸,東經117°25'~ 119°05',北緯24°30'~ 25°56,東西寬153公里,南北長157公里。北與福州及莆田市接壤,南與經濟特區廈門市相接,西與三明市、漳州市為鄰,東與台灣省隔水相望,離台灣最近的地方,僅距97海里。全市土地面積11015平方公里。泉州市依山面海,境內山巒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錯落其間。泉州海岸線曲折蜿蜒,總長約421公里,占福建省海岸線的12.7%,沿岸有4個港灣和14個港口。
❷ 泉州的地理坐標
泉州市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
地理坐標
為北緯24°22′-25°56′,東經117°34′-119°05′。
❸ 泉州地理位置
泉州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南臨台灣海峽,北緯24°22′~25°56′、東經117°34′~119°05′。
地處閩東山地中段和閩東南沿海丘陵平原中段。
泉州是國家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唐朝時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
❹ 泉州市的地理風貌是什麼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7-04
❺ 泉州市有什麼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優勢呢
其中泉州市呼聲最高的原因是不僅如此,主要還帶得益於泉州市的地勢優越、環境優美、氣候宜人。相比起福建省的其他城市來說,泉州市可以說是個非常具有特色的一個城市了。不但如此,泉州市的旅遊行業發展迅速,泉州境內名勝古跡眾多,尤其是以塗門街、洛陽橋尤為著名。泉州市的美食堪稱絕品,尤其是以四果湯、牛肉羹聞名,諸多的遊客慕名而來,只為一品美食。遊客數量的更多直接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當地的第一、二、三產業直接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因此,泉州市是福建省不可代替的一座城市。因此,更是不少數網友認為泉州市的發展潛力是不可限量的,這里是你的家鄉嗎?作為青年人的你,覺得福建省進行省會遷移,泉州市能否擔當起福建省省會城市的重任?
❻ 泉州地理環境
泉州地理環境泉州地形復雜,山地、丘陵占土地總面積的五分之四,戴雲山為最高峰。地形地勢西北部高, 東南部低;而且呈三級階梯分布。泉州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條件優越。
❼ 泉州有哪些區
截至2014年,泉州轄鯉城、豐澤、洛江、泉港4個區。
鯉城區(古屬泉州府晉江縣)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的一個區。鯉城區是泉州市中心城區之一,因古城形似鯉魚得名,歷史上習慣稱「泉州」,位於晉江下游的泉州平原,東、北鄰豐澤區,西、北毗南安市,西、南與晉江市交界。
豐澤區(古屬泉州府晉江縣)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的一個區。豐澤區是海峽西岸經濟區現代化工貿港口城市核心區,泉州市中心城市核心區,區域總面積126.5平方公里,總人口54.8萬人,下轄8個街道、74個社區,包含著泉州市中心城市規劃中的東海、城東、北峰組團及中心組團部分。
洛江,珠江水系西江支流柳江支流洛清江的支流,發源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永福縣三皇鄉雞頭嶺,於永福縣江頭村附近潛入地下,伏流經中渡鎮高坡村,在大兆村境香橋岩露出地面約0.5公里,又於香橋岩潛入岩腹,在大兆村桐木屯再次露出地面,流經中渡鎮和黃冕鄉,在舊街村匯入洛清江。
泉港區(古屬泉州府惠安縣)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的一個區。1996年之前屬於惠安惠北一帶,2000年從惠安縣劃出,單獨分立一個區。面積306平方千米,人口36萬。泉港區規劃建設為現代化石化港口城市,福建省石化工業的龍頭地區,其轄區內的天然良港-肖厝港系泉州市新港口,故取區名為「泉港區」。福廈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福建段)、324國道通過。
(7)泉州的哪些地理擴展閱讀
泉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除漢族外,還有48個少數民族,這48個少數民族是回、蒙、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哈薩克、傣、黎、傈僳、佤、畲、高山、水、拉祜、東鄉、納西、景頗、土、達斡爾、仫佬、羌、布朗、毛南、仡佬、錫伯、普米、怒、塔吉克、烏孜別克、俄羅斯、鄂溫克。漢族占總人口的97.8%,少數民族佔2.2%,主要以回族、畲族、苗族、蒙古族居多。
泉州森林植物種類達174科,599屬,1127種(或變種),主要包括亞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次生植被等。亞熱帶雨林有上層優質樹種如紅栲、米楮、黃杞、阿丁楓、紅豆樹等樹種;常綠闊葉林有栲樹、丁楓、黃杞、樟樹、楠木等。次生植被以馬尾松、木荷、楓香等樹種為主;山頂常綠矮林為主,上層優質樹種以台海松為主;海岸植被以秋茄、白骨址為主。
❽ 泉州地理環境
晉江位於北緯24°30′-24°54′,東經118°24′-118°43′,地處福建四大河流之一晉江南岸,東與石獅市接壤,東面瀕臨台灣海峽,西與南安市交界,北與泉州鯉城區相鄰,南與金門島隔海相望。全市陸域面積649平方公里。 晉江全境地形比較平緩,主要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平原主要位於東北部靠近泉州灣和西南部圍頭灣一帶。丘陵則大小分布在各個地方,海拔均比較低。海拔較高的山峰有北部紫帽山和中部靈源山。晉江最高點在紫帽山,海拔517.8米。
晉江市地貌成因屬復式的地塹地壘構造。北東向主幹斷裂通過地段,地貌上表現為侵蝕一剝蝕的階地及斷塊丘陵分布區。東側的濱海斷裂,東斷塊上升,地貌上表現為條帶狀低丘;西斷塊下降,地勢較為低平,也成為條帶狀分布。北東向地貌條帶,受活動性較大的北西向斷裂的切割,在引張的應力作用下,形成斷陷區,成為堆積地貌發育的空間,故較大的堆積地貌也呈北西走向。地塹多形成平原、台地,地壘形成丘陵或殘丘。
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市境西北邊緣晉鯉交界,海拔517.8米的紫帽山,是晉江市地勢最高地區。由此地勢向泉州灣、台灣海峽、圍頭澳方向下降,具有西北向東南海濱傾斜的趨勢。地貌類型以台地、平原、丘陵為主,台地佔市域面積67.3%。海岸曲折、多港灣、多島礁,海岸線長110公里,島礁多而緊靠大陸,灘塗面積大,淺海水域廣闊。晉江市三面臨海,海岸受斷裂構造的控制,岸線的走向主要為北東—南西和北西—南東兩組。前者開闊,受風力、波浪、沿岸流的強烈作用,發育著岩岸和沙岸,潮間帶狹小,海灘為岩灘和沙灘;後者海灣深入內地,堆積作用顯著,發育著淤泥質海岸,灘塗面積廣大。 晉江市域溪河除晉江、九十九溪外,其他溪河均發源於縣境的丘陵、台地,源近流短,且自成單元向東、向南獨流入海。河道淺窄、河網密度大。流量、水位季節變化明顯,春夏季溪河水量多、水位上漲,為豐水期,尤其7月~9月受台風的影響,流量激增,水位暴漲,在乾旱季節則多為斷流。
晉江市域的湖泊中,龍湖、虺湖是境內兩大淡水湖,也是福建省境著名的淡水湖。
晉江市地下水資源較貧乏,水質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