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會讓我們聯想到哪些事

地理會讓我們聯想到哪些事

發布時間:2022-05-06 06:30:06

㈠ 學習地理的意義與作用

地理環境的開放是我們對我們社會環境的一種認識,只有開放地理環境我們才能親身了解我們的地理環境,要是封閉的話,就會影響我們對環境的認識,降低我們的文化知識,開放的影響呢,可以提高我們國家的國民收入和副業的發展,不好的一面的,開放的環境容易被我們所污染,我們吃東西亂丟拉,好多的,破壞了原有的生態,我們對地理環境的開放改變了地理環境本有的原貌,添加了許多人文的東西,破壞了它的原有性,弊利面都有吧!作用就是為了讓我們了解我們的環境和怎麼保護環境,讓我們認識到環境對我們的重要性,還可以提高我國的國民和稅收的總值,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還可以帶動和提高相關的副產業。

既封閉又開放的地理環境

說到潮汕文化的形成和特點,要與潮汕地區的自然環境聯系起來考察。
潮汕地區地處廣東省東北部,東北與福建省接壤,東面與台灣省隔海相望;西北西南分別與本省的梅州市、汕尾市為鄰。諺語稱其為「省尾國角」,指其位於國防門戶,又是遠離省城的東北邊陲。關於潮汕地區的戰略位置,清代學者顧炎武概括為:「(潮州)府介閩粵之間,為門戶之地。負山帶海,川原饒沃,亦東南之雄郡也。」
嶺南北為五嶺阻隔,南被海洋包圍,形成了向北封閉而向外開放的地理格局。在嶺南的大區域內,潮汕地區西北方橫亘著東北至西南走向的蓮花山脈,又切割成粵東這一處西北高東南低的背山面海相對獨立的地理區域。蓮花山脈不僅阻隔了潮汕與中原地區的直接交往,也構成了潮汕地區與嶺南首府廣州乃至珠江三角洲的天壤屏障。雖然對內陸腹地比較封閉,潮汕地區卻有著長達325.6公里的海岸線,使潮汕地區呈現出面向大海的開放格局。海岸地形復雜多樣,有眾多的港灣、島嶼以及廣闊的海灘。沿岸海域分布有低潮出露面積超過500平方米的島嶼126座,曲折的海岸線有多處內河出海口和港灣。海運方便,漁業資源豐富,還有可供開發的海灘塗面積20.53萬畝。海上貿易對於人多地少、西北有天壤屏障阻隔的潮汕地區的經濟發展意義尤為重大。潮汕人的生活、生產、貿易乃至歷史上發生在潮汕地區的許多軍事活動,都帶有強烈的海洋色彩,進而又影響到潮汕人的文化生活、思維方式、民風民俗以及民系發展等,使潮汕文化成為有海洋特色的地域文化。既封閉又開放的特定的地理條件,是造成潮汕民性既保守又富於開拓的矛盾狀態的一個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潮汕地區雖有漫長的海岸線,但與海上的聯系及海岸線的利用,卻受到極大的掣肘。政治上的原因,是封建統治者出於「靖亂」和御侵的考慮,長期不準粵東商港對外開放,使一些海上商貿活動被迫採取了違禁的民間活動的形式。從自然經濟條件上說,潮汕地區的港口條件也有一定的弱點,長期無法改變地方性港口的地位。無論如何,海濱生活環境及以海謀生的生產方式,給潮人的生活習俗和性格特點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比如喜食海鮮,以灘塗墾殖、漂洋過海、海運商貿、武裝走私等為營生的重要手段,鑄成了潮人性格中的勇於開拓、四海為家、強悍不羈之一面。
在這個區域內,韓江是水上交通主動脈,既是粵東和閩西南的交通紐帶,也是潮汕和贛南的文化紐帶,對推動潮汕文化的演變作用很大。其源頭一為發源於福建省寧化縣的汀江,一為發源於本省紫金縣白山崬的梅江。整個韓江流域覆蓋了閩粵兩省的十幾個縣,在潮汕地區的韓江中下游流域面積為1741平方公里。榕江是該地區第二大河,其幹流南河、北河分別發源於陸豐縣百花園與豐順縣猴子崬南麓,在該區流域面積約3512平方公里。潮汕地區並非一個一馬平川的大平原,而是包括了山地、丘陵、平原、海灘等多樣的地貌。潮汕平原其實是若干個小平原的總稱,主要包括黃岡河下游平原、韓江三角洲平原、練江下游平原和隆江下游平原,平原面積大約只佔潮汕地區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在廣東省內,潮汕平原面積僅次於珠江三角洲。然而,與面積為8600平方公里的珠江三角洲平原相比,面積為915平方公里的韓江三角洲平原要小得多。潮汕地區的人口增長速度從南宋以後劇增,至清代中期,潮州府人口密度在省內僅次於廣州府。至當代,人口猛增,1991年,潮汕地區人口平均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1009人,為全國人口密度的8倍,廣東省人口平均密度的3倍,大大超過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澄海縣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860人,為全國人口最稠密的縣份。潮陽縣總人口達到207萬人,為全國人口第一縣。韓江三角洲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為2427人,居全國各大三角洲之冠。面對這一系列的全國之最的人口數字,卻無法使土地面積相應增加,無法擺脫人多地少的局面。潮汕地區土地僅佔全國的千分之一,卻生活著佔全國百分之一的人口。1998年的統計數字顯示,揭陽市人均耕地為1.8分,汕頭市為1.75分,連安排宅基地都困難。而廣東省1997年人均耕地為0.5畝,是潮汕的近3倍。人多地少的嚴酷現實,迫使潮汕人不得不墾山圍海,精耕細作,發展多種經濟作物,韓江三角洲成為我國著名的糧食大面積產區,但始終不能解決土地有限與人滿為患的矛盾。因此,讀書、經商、出洋、務工,自然就成為了潮汕人的求生之路。在勤勞刻苦、精明靈巧之外,潮汕人又有鋌而走險,甚而投機取巧之一面。人口稠密到極限,生產與生存空間十分有限的環境,對潮汕的農業、商業、手工業經營方式以及潮人心理,無不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潮汕地區具有有利於作物生長的氣候條件,北回歸線橫過本地區中部,氣候溫暖濕潤,夏熱無酷暑冬暖有陣寒,四季常青,草木清華,生物早熟,一般比江淮地區早1--2個節候。但也有不利於農作物生長和民生的災害:春季前期低溫陰雨,後期有倒春寒;夏季常受風暴和台風襲擊;秋季時有低溫霜凍災害;台風、乾旱、水災、地震、蟲害時有發生。這說明潮汕地區並非得天獨厚的富饒之境,還有自然條件惡劣之一面。風和日麗,精耕細作,與養成潮人性格中精巧、溫和的一面大有關系;在與自然不斷搏鬥中將蠻瘴之地開辟為魚米之鄉,對潮人養成敢於拼搏的強悍堅韌之民風和白手起家、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同樣有很大的關系;毀滅性的自然災害之不測,則影響到潮人滋長了稍安知足,有遠憂而不願作遠慮的消極的潛意識,以及凡事博一博運氣的宿命觀。

㈡ 學地理有什麼好處,能給我們什麼啟示

我高中也是學地理的,是一種興趣才學的。到現在總結下學地理的好處就是:一、豐富自己的知識,走到哪裡都會用的上。(我工作在山東出差的,對分析地理方位,人文風俗都有好處)二、提高自己的實用應用。比如你喜歡旅遊的,那學了地理,你會自然地理 比如雲南地區的喀斯特地貌,山清水秀、園林建築很是欽佩。比如路途上對重要的鐵路交通線,國道、省道的標記你都會情有獨鍾的分享你的快樂。
我自己覺得,地理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用到,有時候,你看到樹葉在動,你也會進行分析(地理的魅力)。有時候,有人問我為什麼天氣會變冷,我就有一種自豪的解釋這種自然現象。呵呵。。。滔滔不絕啊!!!

㈢ 學習地理對我們日常生活有哪些幫助

在「地理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中,第一個理念就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如何體現「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重要的是要以「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加學生的生存能力」為切入點,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組織實施。

一、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地理環境對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影響深遠,可以說自然地理中的每一個因素都會對人們的衣、食、住、行發生作用,每一種日常生活又會受到多種地理因素的影響。

衣著方面。在講述到影響氣候的因子或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時,給同學提出生活中的一個問題:「為什麼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而冬天則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同學們討論總結之後,一些頭腦反應較快的同學則能舉一反三地調舉其他一些例子:阿拉伯地區的居民服飾為什麼以白色長袍為主,我國藏族牧民則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來的「不對稱」的藏袍等等。

行的方面。除了書本上學生掌握的「南船北馬」外,講到交通規則中的「紅燈停,綠燈行」之後,再適時地給學生提出「為什麼機動車的尾燈都是紅色的?」這個問題,盡管當時只有一部分同學能知道「因為散射的紅光最少!」更重要的是在接下來的討論中,還有的同學能在課堂中舉一反三地把「消防車為什麼都是紅顏色?」解釋的合情合理。

至於食、住方面,同學們可以從氣候知識中了解「南稻北麥」、「南米北面」、「南尖北平」、「南敞北封」。不同地區的民居特點更能給學生想像的空間。針對很多人家房頂的太陽能熱水器,提出「如何幫助家裡調整太陽能熱水器角度?」的問題,根據推導、計算,學生自己總結出了一套解決的方案,輕松掌握了「不同緯度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計算」問題。

教學中以大眾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現地理的學習內容,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充分適應學生與生俱來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習地理,從中體驗學習地理的成功樂趣,樹立學好地理的自信心。

二、結合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生活中除了衣食住行外,還有許多很平常但學生感興趣的事情,把他們引入課堂,不但能豐富課堂教學,而且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如在講大氣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學生自學後,我有意識地將一些身邊的事物與書上的知識聯結在一起,設計了幾個討論題,晚霞為什麼是紅的?晴朗的天空為什麼是蔚藍色的?太陽已落山而天為什麼還不黑?夏天裡,陰天的夜晚為什麼比晴天的夜晚熱?討論結束後,分組回答與補充,在熱烈、快樂的氣氛中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為了鞏固成果,最後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回家和家長討論如何在冬季防治農作物的凍害發生。因為都是農村的學生,他們都積極的給我提交了討論結果,提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方法。本節課教學的最大特點就是和生活聯系緊密,具有實踐性和創造性,也給後面學習「氣候變暖」打下了基礎。

三、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解釋一些耳熟能詳的詩詞、典故和成語,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有許多詩詞、典故、成語都和地理知識有關,在教學中適時的提出一些,會讓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如在講「經緯網」之前,我說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這句話是有問題的。學生都知道這是偉人的詩,當時就來了興趣,講完後,學生都會心的露出了笑容:原來只有坐在赤道上的人才能「坐地日行八萬里呀」。在講「太陽輻射的能量分布時」,我當堂背誦了「兩小兒辯日」,讓學生再辯一回,當年難住孔老夫子的問題,學生也能迎刃而解,自然增添了成就感,連平時上課愛打瞌睡的學生都都興奮的舉手發言。

還有許多關於地理的成語也都能成為我們課堂的調味品,如滄海桑田、海枯石爛、風調雨順、日久天長、海市蜃樓、一瀉千里、百川歸海、一衣帶水、源遠流長、因地制宜、涇渭分明等。恰當的運用,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四、結合當地政府的經濟發展策略來了解生活中的地理

地理與生產的聯系十分密切。農業在地區間、部門間雖然差別很大,但都離不開當地一定的地理環境,而農業類型的選擇及農業發展方針與措施的制定,都可以說是對地理知識的運用,使學生體會地理對於生產建設的巨大作用,也是對「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具體體現。

保護環境,發展生態農業、綠色農業是當今農業發展的主流,我們所在的秦嶺山區,是長防林工程規劃區,退耕還林之後,如何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生態農業,增加農民收入?針對我縣從「山地開發」政策到「退耕還林」政策的轉變,設計了相關的問題讓大家討論。作為農家子弟,討論的熱情很高,還激發了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和使命感。

五、把鄉土教材引進課堂

我們的家鄉剛好是在秦嶺—淮河這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上,兼容了南方和北方的風俗習慣、亞熱帶和溫帶的氣候與植被、濕潤地區和半濕潤地區的耕作方式,在教學中用他們身邊的東西做示例,即引起興趣又利於理解。如在學習「垂直地帶性規律」時,我就用我們身邊的山來加以分析,通俗易懂,事半功倍。在講「地貌」時,用周圍山地的河谷地貌為示例,使學生很直觀的理解了「內外力共同作用形成地貌」的抽象理論。

提倡「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使學生感受到地理與生活息息相關,在他們了解當地農業發展政策時充分認識到生活離不開地理,從而產生學習地理的需要,消除學生對學習地理的畏難情緒。更為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由「要我學」轉為「我要學」,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㈣ 地理有什麼魅力,可以讓那麼多人喜歡。

試論地理美當我們徜佯在地理大觀園的時候,無不為其美麗所折服! 一、人地關系的和諧美 地理把人地相關性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為我們揭示出: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類與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人與自然平等、共生、共存,人和自然的關系是和諧的關系。強調人地關系的和諧發展。通過對地理人地相關性的學習,使我們能夠理解到人與自然間的正確關系,理解尊重自然,才能和諧共處的理念,從而體味出一種和諧美。 二、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多樣美 地理以區域環境為研究對象,具有廣闊的空間性,上及天,下達地,藍天、白雲、大海、森林、草原、日月星辰、花鳥魚蟲、沙漠、冰川、城市、鄉村……山水之間,陰陽相配, 冥冥之中剛柔相濟。宇宙的神秘與詭譎,萬物的多樣與和諧。面對一幅幅絢麗的世界圖景,無不為大自然的和諧美麗而震憾!「智者樂山,仁者樂水」,「靈性出萬象,風骨自高潔」,窮極於山水間,盡享世界的和諧與美麗。 三、地理倫理道德美 古人有「天人合一」的觀念,其中就含有啟蒙的人地關系的合理內涵,而儒家主張「禮樂合一」、「美善相樂」又把「仁」當作審美理想的核心,強調人類社會中人與人間的和諧,含有更多的人倫成分和濃厚的封建、政治色彩,因而缺乏對環境、對生命的廣泛關注。道家主張「游於自然之道」、「返樸歸真」、「清靜無為」,試圖在人與自然間建立起混沌的和諧。因其處世消極最終被排斥到主流社會之外。 地理學則要求我們在處理好社會關系的同時,還應處理好人與自然的一系列關系,對自然講倫理道德,特別是要處理好人與其他生命的關系。因而,在一定的層面上也包含著豐富的環境倫理和生命理性。強調在人與人、人與其他生命之間建立起平等、公平的秩序,因而具有一定的倫理道德美。有人預言:生態文化必將成為未來社會的主流文化,一場群眾性的環保運動正在世界各地興起。 四、地理智慧美 地理智慧主要指:人與自然相處的智慧和人類自身生存的智慧。學習地理,重要的是可以給人們裝上一個「地理頭腦」,教會人們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來看待世界,更科學地選擇、安排生活和生產,指導人類理性地生產和消費。在對物質資源的消費方面,呼籲人類改變舊的思維方式和生產、生活方式,放棄高消耗、高增長、高污染的粗放型生產方式和高消費、高浪費的生活方式。 地理智慧要求人們在消費時,盡可能多地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率,盡量減少對廢物的排放,以保持人地復合系統結構和功能的良好狀態。在人的自身生產方面,主張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適應,與生態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相協調。傳統發展模式是以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為特徵的,常常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增長,把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資源對立起來。地理對人地復合系統開放性和戰略性的研究,為我們建立了正確的人口觀、環境觀、資源觀等,從而樹立一種觀察、處理當代事物的整體觀和系統觀,教給人類與自然相處的智慧和生存的智慧。 五、地理人文精神美 地理「把地球作為人的世界來研究」(J.O.M.克羅克《地理學的范疇》),主張給人以及其他生命更多的人文關照。人文素質的核心是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重點在情感和價值觀。地理能賦予我們更高的人文精神。在價值觀方面地理能幫助我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人口觀、種族觀、環境觀和資源觀。在情感方面,通過地理國情教育能增強我們的國家意識,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在世界地理的學習中,利用綜合、分析和比較的方法去解釋空間效應,展現全球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結構和特徵,展現與之相關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文明、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特別是在此差異基礎上形成不同的文化景觀。在欣賞豐富多彩的文化景觀時,幫助我們形成對他人他物和異質性、多樣性的寬容心。地理能強化我們的全球意識,教會我們用全球視野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現實,並將本國、本地區、本鄉、本土置於國際大背景下加以思考和分析,從而學會尊重與理解、競爭和合作、關心和交往。理解並增進與其他國家、其他民族及其他文化間的交往交流,用以培養和平共處並具有世界大家庭、不同膚色、不同種族、不同語言文明為一體的人。 地理教育目的的重點是實現「從能力到責任感的轉變」。強調關心他人、關心集體、關心人類面臨的共同的問題,注重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不僅重視對他人、對民族、對國家的責任感,也重視對世界、對人類的責任感。地理使我們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 六、地理規律美 地理的規律可分為地理事物分布規律、地理事物的演變規律等。地理的規律美表現為秩序美、節奏美、數學美等。想像是分析,也是綜合(波德萊爾:《想像力》)。分析和綜合是地理重要的思維方法。聯想是知覺和想像的基礎(朱光潛:《美感與聯想》)。地理規律的認識,離不開高度的想像,在想像中體味到地理的規律美。面對精美的地圖,在欣賞一件藝術品的同時,張開自由想像力的翅膀,與之展開極富情趣的對話。跨越時空,縱橫馳騁,於是一個富有色彩、聲音、輪廓、香氣和生命的世界便活躍於眼前。 在認識太陽系中九大行星的運動規律時,使人聯想到一張巨大的光碟,它們同向、共面、近圓,彷彿在演奏著一曲壯美的宇宙樂章。在認識非洲氣候分布規律時,我們聯想到了對稱。在認識城市中心學說時,不禁使人聯想到蜂房構造。在學習農業區位論中的杜能環時,會使人想到水中的漣漪。在認識海水鹽度的緯度分布規律時,使我們聯想到如「M」形的山峰。高度的想像,總是與熱情同在。「一個冷淡、淺薄的、尖刻的人是不常具有堅強雄厚的想像力的」(郁達夫:《想像的功用》)。 學習地理需要熱情,在熱情中產生豐富的想像,在不斷地創造、聯想、解釋中,在對地理事物的分析、比較、歸納、演繹中,必將感受到地理規律美的無窮魅力。通過對地理規律美的認識,能賦予我們更多理性,使我們從中不斷向自然界學習、模仿和借鑒,以此創造美的環境、美的生活。從一個小的盆景,一座假山,一座山水城市,大到建設一個寬敞、富裕、干凈、安全的地球,都體現了人類對大自然的學習和模仿。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目前我國正在建設小康社會,在庭院經濟的發展、小流域的治理、農業生態模式的建立、小城鎮和工業小區建設等方面,都需要進行科學決策,而地理在各種決策中會提供廣泛的人文咨詢、人文設計和人文論證。並用美的地理規律去創造和諧而美麗的世界。 七、地理科學知識體系的球狀結構美 褚大健先生對復雜的科學知識體系進行梳理,獨具慧眼,發現了科學知識體系具有的球狀結構。認為:地球的內部結構從外向內,由地殼、地幔和地核組成,與此相似,科學知識從內到外,由知識內核、知識幔層和知識外殼組成。知識外殼由事實性知識組成,重點說明「是什麼」。知識幔層由定律性知識組成,側重說明「怎麼樣」,知識內核由原理性知識組成,側重說明「為什麼」。地理科學知識體系也是如此,對地理科學知識體系的探討,我們會感到地理科學知識體系的球狀結構美。 席勒說過:「若要把感性的人變成理性的人,惟一的途徑是先使人成為審美的人」。地理的審美能賦予我們對地理更多的學習熱情,更重要的是通過地理審美能陶冶我們的情操,並用地理美去創造和諧而美麗的世界。

㈤ 中國地理的趣事有哪些

神秘的北緯30°
沿地球北緯30°線前行,眼前既有許多奇妙的自然景觀,又存在著許多令人難解的神秘怪異現象,正是這些飽含著地球文明資訊的現象讓我長年處於極度興奮的夢魘之中。

從地理布局大致看來,這里既是地球山脈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所在地,同時又是海底最深處——西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的藏身之所。世界幾大河流,比如埃及的尼羅河、伊拉克的幼發拉底河、中國的長江、美國的密西西比河,均是在這一緯度線入海。

更加令人神秘難測的是,這條緯線又是世界上許多令人難解的著名的自然及文明之謎所在地。比如,恰好建在地球大陸重力中心的古埃及金字塔群,以及令人難解的獅身人面像之謎,神秘的北非撒哈拉沙漠達西里的「火神火種」壁畫、死海、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傳說中的大西洲沉沒處,以及令人驚恐萬狀的「百慕大三角區」,讓無數個世紀的人類嘆為觀止的遠古瑪雅文明遺址,這些令人驚訝不已的古建築和令人費解的神秘之地會聚於此,不能不叫人感到異常的蹊蹺和驚奇。

地球北緯30°線常常是飛機、輪船失事的地方,人們習慣上把這個區域叫做「死亡旋渦區」。除了令人驚恐的百慕大,還有日本本州西部、夏威夷到美國大陸之間的海域、地中海及葡萄牙海岸、阿富汗這5個異常區。除了北緯30°線,在地球南緯30°線上也同樣有5個異常區。細心的人們在把這10個異常區在地球上一一標注以後,驚奇地發現它們在地球上幾乎是等距離分布的,如果把這些異常區互相連接,整個地球就會被劃成20多個等邊三角形,每個區域都處在這些等邊三角形的接合點上。

這些暗藏危險的三角區域大都處在海洋水域,在海水災難以及隱痛與不安。

如果將北緯30°線上下各移動5°左右,我們再次吃驚地發現,在北緯35°線附近,是令人恐怖的地震死亡線。這一地區發生的災難性地震,死亡在2000人以上或者震級在7級以上的就達幾十次,如日本大陸的地震達到8級、葡萄牙里斯本兩次8級地震、土耳其埃爾津登的8級地震、美國舊金山的8.3級地震,義大利拉坦察的9.8級地震……

在北半球這兩條相鄰的緯度線,為什麼會成為一個令人費解、怪事迭出、禍患隱憂、災難頻仍的神秘地帶?它們是偶然巧合,還是造物主的有意安排,抑呈是受人類暫不可知的某種力量主宰?猜測和假想不斷地提出來,又不斷地被否定,但飛機和船隻還在不斷地失事。

在地球北偉35°線上,有伊斯蘭教、佛教、印度教、基督教的聖地,有猿人化石發現地中國元謀,有百慕大三角洲和沉沒的大西洲……

北緯30°線光怪陸離、頻繁復雜的神秘現象多少影響了我們的視角和思維,這不是一條簡單的人為劃分的地球緯線。

㈥ 從地理一詞聯想到的事物和現象大多數是關於人們什麼和什麼方面的

一點意思聯想到其他的生活現象,大多數是關於人們一個生活的一個方面。還有就是所生活的一個方面

㈦ 「地理」會使我們聯想到哪些事物與現象例如:火山爆發、交通和城市、地圖.

地質災害:地震,海嘯,泥石流 人口 環境

㈧ 生活中的地理實例有哪些

其實生活中的地理是很有趣的!
例子:
1.地震。這是一種毀滅性的災害。
2.氣候。每天大家都在關注著它。
3.降水。每個地區的降水量都不同。
4.風土人情。每個國家、每個地區的風俗都不同。
5.位置。你所在的是亞洲,但是還有其它幾個大洲與我們共同存在在這個地球。
6.地理標志。某些時候所看見的一些地理符號的識別。
7.山脈。每個國家、每個地區都有象徵性的山脈。
8.河流。哺育這個地方人名的河流一般性叫做「母親河」,我國是「黃河」
9.變化。在新疆,你可以嘗到「早穿棉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的樂趣。
10.構造。我們地球的構造。
11.世界區域的劃分,東西12區居然相差一天。
我是學生,回答的幼稚,不要介意那麼多。給點鼓勵吧!

㈨ 與地理有關的有趣的事

地理趣聞--一天能過24次新年

一天能過24次新年,你相信嗎?每年的陽歷12月31日深夜,當鍾聲敲響12點的時候,新的一年就伴隨著來到了。於是人們敲鑼打鼓,燃放煙花爆竹,在無比歡樂中,送走了過去的一年,迎來了祥和吉安的新年,沉浸在節日的歡快的氣氛中。請問全世界是不是都在同一時刻辭舊迎新呢?回答當然是否定的,只要學過地理的人,不妨用一下學過的時區和區時的知識來簡單地推算一下,就明白了,當我們北京時間在0時進入新年,而美國人華盛頓(西五區)卻是12月31日上午的11點,英國倫敦(中時區)是12月31日下午4 點,我國的烏魯木齊是12月12日晚上10點,顯然它們都沒有進入新年,然而我國比鄰日本已是新年的1 月1 日凌晨1 點鍾了。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圍繞著太陽作自西向東作逆時鍾方向公轉,因此在地球上東邊的點始終比西邊的點先見到太陽,即是說東邊上點的時刻比西邊上點的時刻要偏早,由於這種因經度不同引起的時間差異,人們稱之為地方時,它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特別是交通和通訊帶來許多的不方便。為了解決全世界時間混亂的問題,188年,來自各國國家的科學家經過商量討論決定統一時間標准,把全球按經線劃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以其中央經線的地方 時作為時區的時間標准。因此,世界不同時區進入新年的時間 也不一樣,假若你在一天時間之內想過完24次新年,這是辦得到的:當你在世界上第一個響起新年鍾 的時區迎接了了新年之後,立即坐飛機以每小時1700千米的速度向你所在出發點向西飛行, 么你就能夠及時在下一個時區度過一個新年,依次類推,你不斷向西飛行,在一天之內保證可以過上24個新年。

.被世所承認的世界第二長的地名是「Taumatawhakatangihangak oauauotamateaturipukaka pikimaungahoronukupokaiwhe nua kitanatahu)」,一共由85個字母組成,是紐西蘭的一座山名。這是個毛利短語,大意是:「大膝蓋的男人塔瑪提亞,他滑山、爬山、吞山,以蠶食土地而聞名,海洋和大地旅行者,他在這里對他心愛的人吹響笛子」。以前它是世界上最長的地名,直到最近,這項殊榮才被泰國的「Krung thep maha nakorn amorn ratana kosinmahintar ayutthay amaha dilok phop noppa ratrajathani burirom udom rajaniwesmahasat harn amorn phimarn avatarn sathit sakkattiya visanukamprasit」所取代,這個泰文名稱由163個字母組成。但這個紀錄尚未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在大全中,紐西蘭這座山的名字仍是世界最長的地名。

2.賴索托、梵蒂岡和聖馬利諾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個完全被其他國家包圍的國中國。賴索托完全被南非包圍,梵蒂岡和聖馬利諾都被義大利完全包圍。

3. llantysiliogogogoch)是世界上最長的村名,而且在世界地名長度排名中位居第三。該村位於威爾士。
4.世界上最短的地名只有一個字母,該地位於瑞典和挪威之間。在斯堪的內維亞語中,這個字母是「河流」的意思。圖片中顯示的是這個地區最近新換的交通標志,這里的路標因為非常新穎獨特,具有收藏價值,因此經常被盜。

5.梵蒂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國土面積僅有0.2平方英里,比很多小城鎮的面積還要小。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

6.根據表面積計算,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中國內蒙古的呼倫貝爾,佔地263953平方公里。

7.世界記錄上溫度最高的紀錄出現在利比亞的埃爾阿茲茲亞(El Azizia)地區,溫度高達136華氏度;溫度最低的紀錄出現在南極洲的佛斯托克,溫度為零下134華氏度。世界上平均溫度最高的地方是澳大利亞西部地區,一年四季平均溫度是96華氏度。

8.聖馬利諾自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立憲共和國,該國成立於公元301年,最初的創立者是從羅馬帝國的戴克里先大帝的魔爪中逃出的一名信基督教的石匠。該國的1600年憲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書面憲章。

9.雖然從海拔上看,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但靠月球最近的山則是欽博拉索山,這座山位於南美洲的厄瓜多。而馬里亞納海溝是世界上最低的地方。

10.阿拉斯加是美國所有州中位於北半球最北部、東半球最東部和西半球最西部的州。它也是美國唯一一個伸進「東半球」的州。

11.大西洋中脊是世界上最長的山,全長40000公里。冰島是大西洋中脊唯一露出水面的部分。安第斯山脈形成世界上最長的裸露的山脈,全長7000公里。

12.義大利西海岸女巫角上的奇爾切奧山曾被稱作埃埃亞(Aeaea,詞中有5個母音,沒有輔音)。神話中認為這里是女巫瑟茜的家。另外兩個只有母音構成的地名分別是夏威夷的艾耶亞(Aiea)鎮和瑪奇絲群島中的一個小島愛澳(Eiao)。

13.冰川保存了世界上70%到80%的淡水。99%的冰川位於北極和南極。

14.1811年和1812年發生的3次約里氏8級地震,導緻密西西比河水倒流。這些地震還導致田納西州利爾福特湖(Reelfoot Lake)形成。

15。有史以來人類挖的最深洞是俄羅斯的科拉超深鑽井。這個洞深達12261米。俄羅斯出於科研目的挖掘了這口井,從中獲得一些意想不到的發現。其中一項重大發現是大量氫沉積物,這些氫沉積物的量非常大,以至於從該洞挖出的泥漿都與氫沉積物一起「沸騰」起來。

地理趣聞八則
一、國中國

世界上有四個國家的領土被另一個國家的領土所包圍,成為「國中國」。

地處非洲南部的賴索托,四周被南非共和國所包圍,面積3.03萬多平方公里,人口120多萬。

位於歐洲南部亞平寧半島東北部的聖馬利諾,國境四周與義大利接壤,是歐洲最古老的共和國,面積61平方公里,人口2萬。

位於法國城市尼斯以東,南瀕地中海,三面為法國東南部所環繞的摩納哥公國,是一個風景美麗迷人的小國,面積1.49平方公里,人口3萬多。

地處義大利首都羅馬城內西北角高地上的梵蒂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面積0.44平方公里,人口約1000人。

二、城中城

倫敦市是英國的首都,是世界大都市之一,面積1605平方公里。倫敦城位於大倫敦市的中心地區,全城面積只有1.6平方公里,居民僅有4000多人,是英國的金融和商業中心,也是世界最大的金融和貿易中心之一。倫敦城在倫敦中心佔有特殊的地位。它有自己的市政機構、警察和法庭。它的市長地位比倫敦市政委員會主席的地位還高。在舉行重大典禮時,女王到達倫敦城,也需等候該市長將一柄「市民寶劍」授予她後,方可進城。真可謂「城中城」。

三、海中海

蘇聯中亞一帶的鹹海是一個兩屋海,即在鹹海底300~500米以下又出現了一層海。這層海的海水與白堊沉積混合在一起,它的水略含礦物質,有鹽分。科學家發現,鹹海的地面海與地下海有若干相通之處。地下海每年要供給地面海4~5億立方米的海水而不枯竭,原來天山山脈有幾道暗河直通到鹹海的地下海。

四、湖下湖

在美國阿拉斯加半島北部的巴羅沃海角上有一個奇妙的湖泊,叫努沃克湖。湖裡的水分為兩層,上層是淡水,下層是鹹水,而且水層之間有明確的分界線。據考證,這兩層不同水質是由海灣造成的。平常,陸地上的冰雪雨水流入湖中,因此比重小而浮在上面。當狂風捲起海水涌進湖裡的時候,由於海水含鹽比重大而沉入下層,形成了奇妙的雙層湖。

五、湖中湖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休倫湖中,有座面積為2766平方公里的馬尼圖林島,島上有個湖,叫馬尼圖湖,面積106.42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湖中湖。

六、島中島

位於南太平洋西部的湯加共和國的西列島中,有一個島嶼,島上有個湖,湖中有島,島上又有湖,一環套一環,構成了世界上罕見的「島中島」。

七、瀑中瀑

南美洲伊瓜蘇河上的伊瓜蘇瀑布,幅寬4000米,是世界上最寬的瀑布。它被河心岩石分隔為275股小飛瀑,就像被一把大梳子梳過似的。瀑布跌落聲無及25公里,浪花飛濺,形成30~50米高的霧幕,蔚為壯觀。

八、樹中樹

在我國山東省青島太清宮內,有一顆西漢古柏,其上纏著一株凌霄花,形如盤龍,而在古柏中間,又長著一株闊葉喬木--鹽膚木,形成罕見的「三木一體」。

1.熱脹冷縮
地理課上,老師問:「一般物體遇冷得遇熱會有什麼變化?」
學生回答說:「熱脹冷縮。」
老師點點頭說:「對,誰能舉個例子?」
王輝說:「比如夏天很熱,所以白天很長;冬天很冷,所以白天很 短。這就是熱脹冷縮的緣故。」
同學們聽了鬨堂大笑。為什麼?
2.地圖上的牛奶
天氣炎熱,媽媽讓王輝把牛奶放進冰箱,王輝卻從書桌里找出一張世界地圖,把它攤開平放在桌上,然後將一瓶牛奶放在地圖的南極地區。
媽媽問:「你為什麼把牛奶放在地圖上?」
王輝解釋說:「南極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區,年平均氣溫在零下25左右,最低氣溫在零下88以下,人們發現幾十年前探險者留下的餅乾和罐頭一點也沒壞。牛奶放在那兒,保險不會壞。比電冰箱溫度低得多。」
3.先與後
一個雷雨的夜晚,閃電過後,接著就是一聲霹雷。
弟弟問:「輝哥。為什麼總是先看見閃電,後聽見雷聲呢?」
王輝神氣地說:「這也不懂,因為眼睛長在前面,耳朵長在後面,當然是眼睛先看見,耳朵後聽到。」
4.星星到哪兒去了
晚上,天空閃爍著點點繁星。弟弟忽然問:「輝哥,晚上能看到這么多星星,為什麼白天就看不見呢?」
王輝說:「那還不簡單。」他把兩手握拳頭,「這是地球,這是星星,地球一自轉,這星星就繞到地球背後去了,我們怎麼能看見。」
5.下硬雨
從前,有兩個人從沒見過下冰雹,一天,天空忽然下了一場冰雹,他倆都覺得奇怪,一個問:「天上下的什麼?」
另一個說:「天上下的是硬雨。」
6.月亮上多擁擠
地理老師講到月球上的情況時說:「月球大得很,在上面住幾百萬人也是很寬敞的。」
學生楊亮忽然大笑起來。
老師奇怪地問:「你笑什麼?」
楊亮說:「老師,您就沒想到,當月亮變成月芽的時候,住在上面的人該多麼擁擠啊。」
7.是英國倫敦
王輝在公共汽車上,聽見兩人談話。
高個說:「請你給我介紹一下傑克倫敦的情況。」矮個還沒來得及回答。王輝強忍住笑說:「叔叔。不是捷克倫敦,是英國倫敦。」
8.倒掛著
弟弟問:「哥哥,地球是球形,在我們站的地球另一面的人是怎樣站的?」
哥哥說:「當然是腳踏地,頭朝天的倒掛著。」
弟弟說:「他們怎樣走路呢?」
哥哥說:「他們走路腳一定不能離開地面,否則就會掉下去。」
弟弟說:「幸虧我們是在地球上面。」
9.當沒有太陽的時候
王輝問爸爸:「地球真是繞著太陽轉嗎?」
爸爸說:「當然。」
王輝問:「那麼,在沒有太陽的時候呢?」
10.漢水發源在哪兒?
地理課上老師說:「上節課講了長江的源流概況和它的幾條大支流,誰還記得長江的支流漢水發源在哪兒?」
王輝思想正開小差,沒聽到老師提出的問題。可老師偏偏叫他回答,王輝急得滿頭大汗。
老師見他悶聲不響,又問:「漢水發源在哪兒?」
「汗水?汗水發源在頭上!」
11.二郎山最高
地理課上,老師講:「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八米。」
王輝說:「不對。前兩天我聽到一首歌里說:二郎山高萬丈。我一算,一萬丈要有三萬多米,它比珠穆朗瑪峰高多了。」

㈩ 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地理現象

1、赤潮

只有夏末時能在熱帶地區,潮濕腐爛的樹皮上發現這些發光的蘑菇,只有在最潮濕的季節才能廣泛的看到他們。不過他們發出的光遠遠不像我們所適應的人造光,這種黑暗中發光的蘑菇的最新演變,是在巴西聖保羅附近的,州立旅遊公園珍藏之後的那幾年才發現的。

閱讀全文

與地理會讓我們聯想到哪些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